体温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课件第七章体温
症状
低热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失眠、盗汗等症状。 低热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腹痛、尿频等。
治疗
对于低热,一般采取观察和对症治疗,如休息、补充水分 等。如果低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 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体温过低
定义
体温过低是指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通常定义为低于35°C。体温过低可能是由于暴露于 极寒环境、某些药物过量、严重疾病等原因引起。
生理学课件第七章-体温
目录
• 体温的概述 • 体温的生理变化 • 体温的异常 • 体温的测量 和记录 • 体温与健康的关系
01
体温的概述
体温的定义
01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 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基础条 件。
02
正常体温的维持对于人体生理功 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是人体 免疫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要保 障。
体温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体温升高
运动时身体会产生热量,导致体温升高。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 的代谢和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高温环境下的运动
在高温环境下运动可能导致中暑等严重后果。应避免在极端高温下 进行剧烈运动,并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运动与低体温
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可能导致低体温,如冬泳、滑雪等运动。进 行这些活动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以防低体温的发生。
直肠测量法
将体温计涂上润滑剂,轻轻插入肛 门约3-4厘米,三分钟后取出读数。
体温的记录和分析
记录时间
记录测量体温的时间,以便分析体温变化规律。
记录其他症状
记录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如头痛、咳嗽、乏力 等,以便综合分析病情。
分析体温变化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数据,了解体温变化 趋势,判断病情发展状况。
低热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失眠、盗汗等症状。 低热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腹痛、尿频等。
治疗
对于低热,一般采取观察和对症治疗,如休息、补充水分 等。如果低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 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体温过低
定义
体温过低是指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通常定义为低于35°C。体温过低可能是由于暴露于 极寒环境、某些药物过量、严重疾病等原因引起。
生理学课件第七章-体温
目录
• 体温的概述 • 体温的生理变化 • 体温的异常 • 体温的测量 和记录 • 体温与健康的关系
01
体温的概述
体温的定义
01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 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基础条 件。
02
正常体温的维持对于人体生理功 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是人体 免疫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要保 障。
体温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体温升高
运动时身体会产生热量,导致体温升高。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 的代谢和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高温环境下的运动
在高温环境下运动可能导致中暑等严重后果。应避免在极端高温下 进行剧烈运动,并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运动与低体温
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可能导致低体温,如冬泳、滑雪等运动。进 行这些活动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以防低体温的发生。
直肠测量法
将体温计涂上润滑剂,轻轻插入肛 门约3-4厘米,三分钟后取出读数。
体温的记录和分析
记录时间
记录测量体温的时间,以便分析体温变化规律。
记录其他症状
记录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如头痛、咳嗽、乏力 等,以便综合分析病情。
分析体温变化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数据,了解体温变化 趋势,判断病情发展状况。
第5节体温的控制(PPT课件(初中科学)14张)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C
C、人为调整
跑步、增减衣物、喝冰饮等....
体表温度调节
低温下 皮肤血管 高温下
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 体表温度降落
常温下
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加 体表温度上升
8.右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 管的舒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的 情况产生时外界气温 较高 ,皮肤 内大多数毛细血管 舒张 ,血流
量 增多 ,皮肤的温度会 升高 ,由 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 增加 ,
体温的控制
体温: 36℃-37.3℃
通过检测 体温正常✔
恒温动物:体温恒定(不是固定不变,小范围浮动)
鸟类
哺乳类
第一步:降温
降温的原理:散热
在下面两种环境中人体的皮肤直接散热量有什么不同?
环境温度:-1℃
环境温度:35℃
皮肤散发热量的多少决定于? 皮肤表面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热传递 体表温度>环境温度
(2)B图在 外界气温较低 情况 下产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 减少 , 从而使人体散发热量 减少 ,这样可
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3)当外界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 则以 皮肤直接散热 方式散热。
体表温度<环境温度,还能进行热传递吗?
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 汗液蒸发散热为主要 皮肤是散热的主要器官
产热
产热器官
脑 内脏 骨骼肌 其他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16
1
56
8
18
90
10
1
安静时:主要由内脏产热 运动时:主要由骨骼肌产热
体温调节
如何维持体温恒定?
体温调节
动态平衡
C
C、人为调整
跑步、增减衣物、喝冰饮等....
体表温度调节
低温下 皮肤血管 高温下
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 体表温度降落
常温下
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加 体表温度上升
8.右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 管的舒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的 情况产生时外界气温 较高 ,皮肤 内大多数毛细血管 舒张 ,血流
量 增多 ,皮肤的温度会 升高 ,由 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 增加 ,
体温的控制
体温: 36℃-37.3℃
通过检测 体温正常✔
恒温动物:体温恒定(不是固定不变,小范围浮动)
鸟类
哺乳类
第一步:降温
降温的原理:散热
在下面两种环境中人体的皮肤直接散热量有什么不同?
环境温度:-1℃
环境温度:35℃
皮肤散发热量的多少决定于? 皮肤表面和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热传递 体表温度>环境温度
(2)B图在 外界气温较低 情况 下产生的。同时汗液的分泌 减少 , 从而使人体散发热量 减少 ,这样可
使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3)当外界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 则以 皮肤直接散热 方式散热。
体表温度<环境温度,还能进行热传递吗?
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 汗液蒸发散热为主要 皮肤是散热的主要器官
产热
产热器官
脑 内脏 骨骼肌 其他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16
1
56
8
18
90
10
1
安静时:主要由内脏产热 运动时:主要由骨骼肌产热
体温调节
如何维持体温恒定?
体温调节
动态平衡
体温 PPT课件
7.下列病人测体温方法选择正确的是(D) A.婴儿腋下测温 B.呼吸困难病人口腔测温 C.心肌梗死者直肠测温 D.昏迷病人腋下测温 E.精神异常口腔测温
40
历年护士执业考试真题
8.周先生在测口温时不慎咬破体温计,护士首先
应采取的措施是 C
A.了解咬破体温计的原因 B.检查体温计破损程度 C.清29
测腋温
部位:腋窝正中 方法:腋下有汗 先擦干,水银端紧 贴皮肤,屈臂过胸 时间:10min
30
测肛温
取好体位 方法:润滑肛表,
插入3-4cm 测量时间:3min
31
注意事项
1. 测前:清点、检查体温计 2.禁忌症: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腔疾患、口
鼻手术、呼吸困难及不合作者忌测口温; 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病人忌测肛温;
儿童>成年>老年
年龄 性别
昼夜
运动、药物、 情绪、进食
环境
其他
波动范围不超过0.5-1.0℃
7
异常体温★
发 体温 热 过高
体体 温温 不过 升低
8
一.体温过高 ★
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 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 碍等原因,使产热增加或散 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 常范围。
要素一: 病因 要素二:机制 要素三:表现
A.驰张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波浪热
38
历年护士执业考试真题
6.患者张某,58岁,诊断为"菌痢",护士 测量口温时得知其5分钟前饮过热水,为此
应该 (E)
A.嘱其冷开水漱口后再测 B.暂停测一次 C.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 D.改测直肠温度 E.告知患者30分钟后再测口腔温度
40
历年护士执业考试真题
8.周先生在测口温时不慎咬破体温计,护士首先
应采取的措施是 C
A.了解咬破体温计的原因 B.检查体温计破损程度 C.清29
测腋温
部位:腋窝正中 方法:腋下有汗 先擦干,水银端紧 贴皮肤,屈臂过胸 时间:10min
30
测肛温
取好体位 方法:润滑肛表,
插入3-4cm 测量时间:3min
31
注意事项
1. 测前:清点、检查体温计 2.禁忌症: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腔疾患、口
鼻手术、呼吸困难及不合作者忌测口温; 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病人忌测肛温;
儿童>成年>老年
年龄 性别
昼夜
运动、药物、 情绪、进食
环境
其他
波动范围不超过0.5-1.0℃
7
异常体温★
发 体温 热 过高
体体 温温 不过 升低
8
一.体温过高 ★
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 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 碍等原因,使产热增加或散 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 常范围。
要素一: 病因 要素二:机制 要素三:表现
A.驰张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波浪热
38
历年护士执业考试真题
6.患者张某,58岁,诊断为"菌痢",护士 测量口温时得知其5分钟前饮过热水,为此
应该 (E)
A.嘱其冷开水漱口后再测 B.暂停测一次 C.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 D.改测直肠温度 E.告知患者30分钟后再测口腔温度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课件
智能体温计
结合物联网技术,可实现连续监 测、数据自动上传和异常体温报 警功能,方便远程监控。
远程体温监测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
通过无线方式将体温数据传输至终端 设备,便于医护人员实时掌握患者体 温情况。
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
对收集到的体温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及时发现异常体温,为防控措施提 供依据。
个性化护理方案
详细描述
护理发热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注意保暖和休息等措施。同时,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冰敷等。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03
护理措施
高热护理
01
02
03
04
高热定义
体温超过39°C,需采取降温 措施。
物理降温
使用冰袋、冰贴等物品,降低 患者体温。
药物降温
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等。
补充水分
高热时患者容易出汗,需及时 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低温护理
增加衣物
给患者穿上足够厚 的衣服,保持体温 。
热水袋保暖
可将热水袋放在患 者的身体周围,提 高体温。
低温定义
体温低于36°C,需 采取保暖措施。
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避免患者受凉。
详细描述
在观察体温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 其他症状,如寒战、出汗、呼吸急促、脉搏 加快等。这些症状可能与体温异常相关,并 提示可能的病因或病情变化。因此,综合观 察和记录这些伴随症状对于准确评估患者的 状况和制定护理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05
体温观察的发展趋势
新型体温计的应用
红外线体温计
利用红外线技术测量体温,具有 非接触、快速测量的优点,适用 于大规模人群筛查。
结合物联网技术,可实现连续监 测、数据自动上传和异常体温报 警功能,方便远程监控。
远程体温监测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
通过无线方式将体温数据传输至终端 设备,便于医护人员实时掌握患者体 温情况。
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
对收集到的体温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及时发现异常体温,为防控措施提 供依据。
个性化护理方案
详细描述
护理发热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注意保暖和休息等措施。同时,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冰敷等。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03
护理措施
高热护理
01
02
03
04
高热定义
体温超过39°C,需采取降温 措施。
物理降温
使用冰袋、冰贴等物品,降低 患者体温。
药物降温
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等。
补充水分
高热时患者容易出汗,需及时 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低温护理
增加衣物
给患者穿上足够厚 的衣服,保持体温 。
热水袋保暖
可将热水袋放在患 者的身体周围,提 高体温。
低温定义
体温低于36°C,需 采取保暖措施。
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避免患者受凉。
详细描述
在观察体温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 其他症状,如寒战、出汗、呼吸急促、脉搏 加快等。这些症状可能与体温异常相关,并 提示可能的病因或病情变化。因此,综合观 察和记录这些伴随症状对于准确评估患者的 状况和制定护理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05
体温观察的发展趋势
新型体温计的应用
红外线体温计
利用红外线技术测量体温,具有 非接触、快速测量的优点,适用 于大规模人群筛查。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体温的测量方法
1 口腔测量
使用体温计放置在口腔下 方,关闭嘴唇,等待数分 钟,读数。
2 腋下测量
3 耳朵测量
将体温计放置在腋下,确 保腋下干燥,等待数分钟, 读数。
使用耳温计将探头插入耳 道,按下按钮,等待测量 完成,读数。
常见的体温测量工具
电子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准确、易于使用的体温测量工具, 常见于家庭和医疗机构。
炎症
身体组织受伤或受到细菌感染 时,可能引起体温升高。
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和药物反应可能导致 体温异常。
体温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1 物理降温
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保 持通风环境,帮助体温下 降。
2 药物治疗
3 就医咨询
根据不同的体温异常原因, 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
如果体温异常持续或有其 他症状,及时就医咨询医 生。
通过测量耳道或额头的红外线辐 射,来测量体温。
水银体温计
传统的体温测量工具,已逐渐被 其他电子或数字型体温计取代。
正确的体温测量步骤
1
准备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并准备好消毒用品。
2
位置
根据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
3
测量
按照体温计的说明进行测量,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体温异常的可能原因
感染性疾病
如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可以 导致体温升高。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 的状态。
体温的重要性
健康监测
体温可以帮助评估人体是否 处于正常状态,是疾病和感 染的重要指标。
反应身体功能
体温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速 率和内部环境的稳定程度。
温州医科大学《生理学》体温ppt课件
36
2019/9/9
37
体温
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
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T < 22℃→心跳停止;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
2019/9/9
1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1.肛温:正常为36.9~37.9℃。• 2.口温:约比直肠低0.2℃,为36.7~37.7℃。 3.腋温:约比口腔低0.3℃,为36.0~37.4℃。
29
2019/9/9
30
2019/9/9
31
2019/9/9
32
2019/9/9
33
多饮水 降低室温(夏天) 脱去过多的衣服 开窗通风适当加强对流 温水擦浴 每隔2小时或者症状变化时监测体温 服用降温药 医院处理
2019/9/9
34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又称代谢产热,棕色脂肪有关
3.产热活动的调节
(1)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
2019/9/9
9
⑴机体在寒冷环境几周后 ↓
甲状腺 ↓
T3、↓T4 ↑ 代谢率↑(增加20~30%)
↓ 产热量↑
特点: 作用缓慢, 维持时间长。
⑵寒冷刺激时 ↓
交感-肾上腺髓质 ↓
NE、E↑ ↓
产热量↑
特点: 作用迅速, 维持时间短。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2019/9/9
35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 意!
体温监测PPT课件
加深麻醉。 迅速物理降温如冰毯、冰帽。 利尿。 纠正心率失常(禁用钙通道阻滞
剂)。
恶性高热的处理
特效药:丹曲林。
04
低体温及其处理
低体温
中心温度低于35度称为体温过低。 围术期低体温更为常见。 高发人群:老年、婴幼儿、危重手
术病人。 某些情况下的低温可减低基础代谢
率,保护器官。 某些情况下,低温可能导致苏醒延
机制:是肌质网钙离子的重摄入减 少,引起肌肉的持续痉挛,产生高 代谢症状。
诱因:肌松剂琥珀胆碱,吸入麻醉 剂氟烷等。
恶性高热
表现:无法解释的心动过速、呼气 末二氧化碳升高(最敏感)、体温 升高>2℃/h、肌张力升高。
恶性高热的处理
终止手术,去除麻醉挥发罐,更换 呼吸回路,纯氧高流量过度通气。
优点:精确。缺点:术中不适用。
体温检测方法及原理
基于物质电属性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原理的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
优点:精确。缺点:探头位置需摆 放正确。
02
正常体温及生理征象
正常体温
口温:36.2℃~37℃ 肛温:36.5℃~37.7℃ 腋温:36℃~36.7℃
生理变化
昼夜:清晨2-6时最低,午后2-8时 最高。
迟等不良情况。
低体温诱发原因
环境温度过低。
低体温诱发原因
手术时间过长。
低体温诱发原因
特殊手术类型如海扶刀。
低体温诱发原因
麻醉相关因素: 全麻本身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椎管内麻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是外周血管扩张散热。 肌肉松弛剂抑制肌肉活动减少产 热。
低体温诱发原因
大量冲洗液。 输注过多库存液体及血液。 体腔暴露过大。 危重病人失去控制散热及产热的能
剂)。
恶性高热的处理
特效药:丹曲林。
04
低体温及其处理
低体温
中心温度低于35度称为体温过低。 围术期低体温更为常见。 高发人群:老年、婴幼儿、危重手
术病人。 某些情况下的低温可减低基础代谢
率,保护器官。 某些情况下,低温可能导致苏醒延
机制:是肌质网钙离子的重摄入减 少,引起肌肉的持续痉挛,产生高 代谢症状。
诱因:肌松剂琥珀胆碱,吸入麻醉 剂氟烷等。
恶性高热
表现:无法解释的心动过速、呼气 末二氧化碳升高(最敏感)、体温 升高>2℃/h、肌张力升高。
恶性高热的处理
终止手术,去除麻醉挥发罐,更换 呼吸回路,纯氧高流量过度通气。
优点:精确。缺点:术中不适用。
体温检测方法及原理
基于物质电属性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原理的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
优点:精确。缺点:探头位置需摆 放正确。
02
正常体温及生理征象
正常体温
口温:36.2℃~37℃ 肛温:36.5℃~37.7℃ 腋温:36℃~36.7℃
生理变化
昼夜:清晨2-6时最低,午后2-8时 最高。
迟等不良情况。
低体温诱发原因
环境温度过低。
低体温诱发原因
手术时间过长。
低体温诱发原因
特殊手术类型如海扶刀。
低体温诱发原因
麻醉相关因素: 全麻本身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椎管内麻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是外周血管扩张散热。 肌肉松弛剂抑制肌肉活动减少产 热。
低体温诱发原因
大量冲洗液。 输注过多库存液体及血液。 体腔暴露过大。 危重病人失去控制散热及产热的能
体温的测量 ppt课件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概念
5、体温的生理变化:
(1)昼夜:清晨2-6点最低,午后13-18点最高,与下丘 脑的生物钟功能有关
(2)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体温也不同,一般 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老年人体温较低,婴 幼儿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3)性别:成年女性平均比男性高0.3 ℃ ,女性排卵前 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
1133
体温升高病人的护理
一、降低体温
二、保持清洁和舒适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饮食鼓励
五、安全护理
六、心理护理
1144
降低体温
降低体温可选择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 1)局部冷疗采用冷毛巾、冰袋、冰帽 2)全身用冷可采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达到降温的目的。
药物降温: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达到降温目的,使用时注意药物 的
2200
降温措施的选择
物理降温的常用方法有:冰袋冰帽、温擦浴和酒精擦浴等
66
体温过低
定义: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体温低于35℃。
原因:①散热过多,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机 体散热过多过快②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 竭,③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良, 如颅脑外伤;药物中毒,如麻醉药、镇静药;重症疾 病,败血症、大出血等。
临床表现: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 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
测量口温。
1122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6) 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量法。
(7)体温和病情不符时需重复测量,必要时可采取两种不同的测 量方式作为对照。
概念
5、体温的生理变化:
(1)昼夜:清晨2-6点最低,午后13-18点最高,与下丘 脑的生物钟功能有关
(2)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体温也不同,一般 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老年人体温较低,婴 幼儿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3)性别:成年女性平均比男性高0.3 ℃ ,女性排卵前 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
1133
体温升高病人的护理
一、降低体温
二、保持清洁和舒适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饮食鼓励
五、安全护理
六、心理护理
1144
降低体温
降低体温可选择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 1)局部冷疗采用冷毛巾、冰袋、冰帽 2)全身用冷可采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达到降温的目的。
药物降温: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达到降温目的,使用时注意药物 的
2200
降温措施的选择
物理降温的常用方法有:冰袋冰帽、温擦浴和酒精擦浴等
66
体温过低
定义: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体温低于35℃。
原因:①散热过多,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机 体散热过多过快②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 竭,③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良, 如颅脑外伤;药物中毒,如麻醉药、镇静药;重症疾 病,败血症、大出血等。
临床表现: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 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
测量口温。
1122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6) 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量法。
(7)体温和病情不符时需重复测量,必要时可采取两种不同的测 量方式作为对照。
《体温及调节》课件
01
02
03
自主调节
人体具有一定的自主调节 体温的能力,如通过收缩 毛孔、调节呼吸等来调节 体温。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对人体体温的调 节起着重要作用,如通过 下丘脑等神经中枢调节体 温。
激素调节
一些激素也可以影响人体 的体温调节,如甲状腺激 素等。02 体温的来源与影响因素
体温的来源
体内产热
人体通过代谢产生热量,是体温的重 要来源。
体温调节机制的研究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体温调节的生理机 制,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方面,以期 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新型体温调节药物的研究
随着对体温调节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们 正在开发新型的体温调节药物,以应对发热
、低体温等体温异常情况。
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
先进实验技术的应用
研究者们利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如基因敲除、转基因 动物模型等,深入研究体温调节的分子机制。
低热的原因与影响
低热的原因
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不全、脑部病变等。
低热的影响
低热可能导致疲劳、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长期低热还可能影响免疫功能。
体温过低的原冈与影响
体温过低的原因
环境温度过低、暴露于寒冷环境、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等。
体温过低的影响
体温过低可能导致颤抖、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和死亡。
《体温及调节》ppt课件
目录
• 体温的概念与意义 • 体温的来源与影响因素 • 体温调节的机制与过程 • 体温异常的原因与影响 • 体温调节的疾病与防治 • 体温调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体温的概念与意义
体温的定义
体温
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用直肠 、口腔、腋窝等部位的体温表示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体温
第一节 正常体温及其波动
(一)、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 shell temperature:机体表层的温度。 皮肤温度:机体表层的最外层,既皮肤的 温度。 额部 > 躯干 > 手 > 足 core temperature:机体深部的温度。 体温:指体核温度的平均温度。
通常采用于测量的部位:
• 2、环境温度 • 环境温度在20-30摄氏度时,能量代谢率最 为稳定。 <20℃能量代谢率开始增加, <10℃时显著增加,原因是寒冷刺激所引 起的寒战和肌紧张造成的。 >30℃能量代谢率也增加,原因是温度上 升体内化学反应加快和发汗活动 增加了产 热量。
•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后机体产热量的额外增加。可能与肝脏处 理蛋白质有关。 进食1H后产热量比进食前有额外的增加,持 续7-8H,蛋白质食物可达 30%左右,糖和脂肪 为4-6%,混合食物10%左右。 这不是消化吸收 活动引起的,静脉注射氨基酸也可以引起类似的 产热量增加,因此有人推测与肝脏对蛋白质的处 理,主要是脱氨基作用有关。 • 4、精神紧张活动 由与精神活动相关连的肌 肉活动和激素分泌引起。
RQ=1.0 →氧化糖; RQ=0.70 → 氧化脂肪 RQ=0.82→一般饮食;RQ=0.80或<1.0→长期饥饿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1、肌肉活动:最为显著 劳动或运动 时耗氧量和能量代谢显著增加,可达安 静时的10-20倍,因此能量代谢可作为劳 动或运动时肌肉活动强度的指标。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物理热价 生物热价 营养学热价
kj/g
• 葡萄糖 • 蛋白质 • 脂 肪
17.15 23.43 39.75
17.15 17.99 39.75
16.7 16.7 37.7
•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 1L 氧所产生的热量。 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葡萄糖 21.00 蛋白质 18.80 脂 肪 19.70 呼吸商(RQ):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生量与耗 O2量的比值。RQ=CO2产生量/耗O2量 由于各种食物在体内氧化时的耗O2量、CO2产生量的 不同,故各种食物的氧热价不同。根据RQ可估计某 一段时间内机体氧化各种食物的比例:
第二节 机体的热平衡
• 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之 间的动态平衡,维持体温恒定。
一、产热与能量代谢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安静——肝、脑;运动——骨骼肌。
2、机体的产热形式
1)基础代谢产热
2)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产热 3)寒战产热:是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的表现。 2)非寒战产热:又称代谢产热,发生在细胞水平。以褐色脂 肪组织的产热量为最大。
3、产热活动的调节: 1)体液调节: A、甲状腺激素:作用缓慢,但持续时间长。 B、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生长激素:作用迅速,维持 时间短。
2)神经调节:
寒冷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NE、E释放增加。 寒冷—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TRH释放—TSH释放。
(二)、能量代谢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 (合成代谢) 异化作用 (30%的能量
甘油 脂肪 脂肪酸 磷酸化脱氢化 有氧氧化
葡萄糖
乙酰辅酶A
氧化
• 3、蛋白质(氨基酸):提供少量的能量
能量的去路:
食物中的能量 ATP 各种功能活动
热量
热量
外功
ATP 机体的能量货币(载体)
磷酸肌酸 ATP的缓冲物(储备)
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概念
• 食物的热价:1g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 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caloric value 分为:物 理热价 指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生物热价 指食物在体内经过生物氧化所产 生的热量。
上述周期性变化可以发生颠倒。
2.性别差异 ⑴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⑵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 变动。排卵日最低(约1℃)。
3.年龄差异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10 岁,体温约降低0.05℃。14~16岁的青年人 体温与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 机构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调节能力差,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4.其他 ●
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 增加,可使体温暂时升高1~2℃。所以测体 温时,要先让受试者安静一段时间,小儿应 防止其哭闹。 ●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都 会影响体温。 ● 全身麻醉时,会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 扩张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 所以全麻时应注意保温。
-- 耗能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
-- 放能
•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 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能量的来源:
• 1、糖:机体的主要能源 70%(中国人)
有氧氧化 葡萄糖 1mol CO2+H2O+ E 38mol ATP 乳酸+E 2mol ATP
三、基础代谢
(一)定义 1、基础代谢: 2、基础状态: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状态:清晨、清醒、 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紧张状 态;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0C。 (二)基础代谢率(BMR)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1、测定:临床用代谢测定仪——耗氧量 用体表面积为尺度来衡量。 举例: 某受试者,男性,20岁,在基础状态下1小时的耗氧量12L, 其体表面积为1.5m2,计算基础代谢率。 将呼吸商设定为0.82,其相对应的氧热价为19.3kJ/L故: BMR= 19.3kJ/L ×12L/h ÷1.5m2=201.8kJ/(m2.h)
腋下温度 < 口腔温度 36.0 – 37.4 36.7 - 37.7
<
直肠温度
36.9 – 37.9
(二)体温的变动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节律变化 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 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 一般是清晨 2 ~ 6h 时最低,下午 2 ~ 8h 最高, 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长期夜间工作的人,
第一节 正常体温及其波动
(一)、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 shell temperature:机体表层的温度。 皮肤温度:机体表层的最外层,既皮肤的 温度。 额部 > 躯干 > 手 > 足 core temperature:机体深部的温度。 体温:指体核温度的平均温度。
通常采用于测量的部位:
• 2、环境温度 • 环境温度在20-30摄氏度时,能量代谢率最 为稳定。 <20℃能量代谢率开始增加, <10℃时显著增加,原因是寒冷刺激所引 起的寒战和肌紧张造成的。 >30℃能量代谢率也增加,原因是温度上 升体内化学反应加快和发汗活动 增加了产 热量。
•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后机体产热量的额外增加。可能与肝脏处 理蛋白质有关。 进食1H后产热量比进食前有额外的增加,持 续7-8H,蛋白质食物可达 30%左右,糖和脂肪 为4-6%,混合食物10%左右。 这不是消化吸收 活动引起的,静脉注射氨基酸也可以引起类似的 产热量增加,因此有人推测与肝脏对蛋白质的处 理,主要是脱氨基作用有关。 • 4、精神紧张活动 由与精神活动相关连的肌 肉活动和激素分泌引起。
RQ=1.0 →氧化糖; RQ=0.70 → 氧化脂肪 RQ=0.82→一般饮食;RQ=0.80或<1.0→长期饥饿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1、肌肉活动:最为显著 劳动或运动 时耗氧量和能量代谢显著增加,可达安 静时的10-20倍,因此能量代谢可作为劳 动或运动时肌肉活动强度的指标。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物理热价 生物热价 营养学热价
kj/g
• 葡萄糖 • 蛋白质 • 脂 肪
17.15 23.43 39.75
17.15 17.99 39.75
16.7 16.7 37.7
• 食物的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 1L 氧所产生的热量。 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葡萄糖 21.00 蛋白质 18.80 脂 肪 19.70 呼吸商(RQ):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生量与耗 O2量的比值。RQ=CO2产生量/耗O2量 由于各种食物在体内氧化时的耗O2量、CO2产生量的 不同,故各种食物的氧热价不同。根据RQ可估计某 一段时间内机体氧化各种食物的比例:
第二节 机体的热平衡
• 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之 间的动态平衡,维持体温恒定。
一、产热与能量代谢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安静——肝、脑;运动——骨骼肌。
2、机体的产热形式
1)基础代谢产热
2)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产热 3)寒战产热:是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的表现。 2)非寒战产热:又称代谢产热,发生在细胞水平。以褐色脂 肪组织的产热量为最大。
3、产热活动的调节: 1)体液调节: A、甲状腺激素:作用缓慢,但持续时间长。 B、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生长激素:作用迅速,维持 时间短。
2)神经调节:
寒冷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NE、E释放增加。 寒冷—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TRH释放—TSH释放。
(二)、能量代谢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 (合成代谢) 异化作用 (30%的能量
甘油 脂肪 脂肪酸 磷酸化脱氢化 有氧氧化
葡萄糖
乙酰辅酶A
氧化
• 3、蛋白质(氨基酸):提供少量的能量
能量的去路:
食物中的能量 ATP 各种功能活动
热量
热量
外功
ATP 机体的能量货币(载体)
磷酸肌酸 ATP的缓冲物(储备)
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概念
• 食物的热价:1g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 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caloric value 分为:物 理热价 指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生物热价 指食物在体内经过生物氧化所产 生的热量。
上述周期性变化可以发生颠倒。
2.性别差异 ⑴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⑵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 变动。排卵日最低(约1℃)。
3.年龄差异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10 岁,体温约降低0.05℃。14~16岁的青年人 体温与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 机构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调节能力差,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4.其他 ●
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 增加,可使体温暂时升高1~2℃。所以测体 温时,要先让受试者安静一段时间,小儿应 防止其哭闹。 ●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都 会影响体温。 ● 全身麻醉时,会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 扩张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 所以全麻时应注意保温。
-- 耗能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
-- 放能
•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 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能量的来源:
• 1、糖:机体的主要能源 70%(中国人)
有氧氧化 葡萄糖 1mol CO2+H2O+ E 38mol ATP 乳酸+E 2mol ATP
三、基础代谢
(一)定义 1、基础代谢: 2、基础状态: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状态:清晨、清醒、 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紧张状 态;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0C。 (二)基础代谢率(BMR)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1、测定:临床用代谢测定仪——耗氧量 用体表面积为尺度来衡量。 举例: 某受试者,男性,20岁,在基础状态下1小时的耗氧量12L, 其体表面积为1.5m2,计算基础代谢率。 将呼吸商设定为0.82,其相对应的氧热价为19.3kJ/L故: BMR= 19.3kJ/L ×12L/h ÷1.5m2=201.8kJ/(m2.h)
腋下温度 < 口腔温度 36.0 – 37.4 36.7 - 37.7
<
直肠温度
36.9 – 37.9
(二)体温的变动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节律变化 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 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 一般是清晨 2 ~ 6h 时最低,下午 2 ~ 8h 最高, 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长期夜间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