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①.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表现:形状的改变,物质状态的改变(三态变化),物质的溶解等。

常见的物理变化:汽油挥发、玻璃破碎、干冰升华、石蜡融化、灯泡发光等。

▲古代工艺:印刷术、地动仪等。

成语:聚沙成塔、铁杵成针、滴水成冰、木已成舟等。

诗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千锤万凿出深山。

2、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表现:伴随颜色的变化,放出气体、沉淀,发光发热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蜡烛燃烧、铁生锈,牛奶变酸、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古代工艺:烧制陶瓷、造纸、火药、冶金。

成语:百炼成钢。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爆竹声中一岁除;烈火焚烧若等闲等。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性质: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能、不能、难、易、会、不会、可以等)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4、性质和变化的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科学实验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搜集证据→现象→得出结论→交流讨论→拓展反思。

注意: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

1、检验生成物中有水生成: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2、检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3、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中我们将主要观察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高频)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易错警示:不能只根据现象判断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灯泡通电发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1)判断依据: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2)判断方法:○1依据生活常识判断变化前后物质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为物理变化。

如:水果榨汁——水果榨成水果汁铁丝弯曲——铁丝弯曲为弯的铁丝○2如果无法明确判断变化后的物质,则看变化过程的关键动词(常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词总结)。

注意:实际做题过程中,往往是两种判断方法结合使用。

知识拓展:○1涉及物理变化的成语:沙里淘金、花香四溢、刻舟求剑、海市蜃楼、破釜沉舟、凿壁偷光、大海捞针等。

○2涉及化学变化的成语:火烧赤壁、钻木取火、玉石俱焚等○3无其他物质生成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轮胎“爆胎”、蒸汽锅炉因压力过大而爆炸;有其他物质生成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如炸药爆炸、瓦斯爆炸等。

知识点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高频)知识点3 常见仪器的识别及用途1.反应容器(1)可被直接回热的容器温馨提示:试管是唯一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2)需垫石棉网加热的容器易错警示:烧杯、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的原因是其底部面积相对于酒精灯火焰面积来说太大,直接加热会造成仪器底部受热不均引起炸裂2.加热仪器温馨提示:酒精灯的加热温度在400~500℃之间,适用于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酒精喷灯的加热温度可达1000℃,适用于需加强热的实验知识拓展:集气瓶要与毛玻璃片配套使用4.夹持仪器知识拓展:使用试管夹时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目的是防止污物掉入试管内易错警示:量筒不能加热,不能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不能作反应容器6.取用仪器7.过滤、分离和注入液体的仪器知识拓展: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最关键的区别是容器下方是否有活塞。

有活塞,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的是分液漏斗,没有活塞的是长颈漏斗。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梳理-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梳理-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教材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内容年份题型题号分

考查方式
1、物质的变化2016 选择题 1 2 结合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考查物质的变化
2015 选择题 1 2 判断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一个选项填空题13(2)1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何种变化2014 选择题 1 2 以各市特色产业的生产过程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变化
2、仪器的识别与选用2016 填空题12(1)1 考查对长颈漏斗的认识2015 填空题12(1)1 考查对锥形瓶的认识2014 填空题13(1)1 考查对长颈漏斗的认识
3、实验基本操作2016 选择题 6 2 考查蒸发、加热液体、测溶液的PH、倾倒液体操作的正
确性
2015 选择题7 2 考察验证氢气的可燃性、闻气体气味、移蒸发皿、稀释
浓硫酸的正确操作
2014 选择题 4 2 考查过滤、加热液体、除去CO中的水蒸气、量取液体
等的正确操作
填空题13(1)1 考查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考查物质的变化、仪器的识别与选用和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

命题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2016安徽)
2、(2015安徽)。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质的变化①按照“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物质”指的是组成发生变化的物质。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如物质形状、状态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如物质的燃烧)。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③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判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只有“有新物质生成”这一个依据(灯泡发光、发热、变色;水的气化;气球或轮胎的爆炸等都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①按照“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②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色味态、溶解性、熔沸点、挥发性、密度、硬度、吸附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9方面。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初中阶段认为助燃性是氧气的特有性质)、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毒性等8方面。

在谈及利用的是物质的什么性质时,不能只说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需要细化到上面涉及到的具体性质(如导电性等)。

③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和用途。

(3)“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属性,描述时一般用“可、能、会、难、易、好、差”等修饰词。

物质的变化重在强调物质“变”的过程。

如“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而“酒精易挥发”是物理性质;“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1)观察实验前后物质的色味态等。

(2)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实验(如点燃)?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3)分析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

5.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烛芯两部分组成)(1)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略有气味的固体;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自然科学。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

本文将从物质的分类、反应速率、纯度和实验室常见设备这几个方面对该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质的分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有很多种,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可以将其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大类。

1.元素:元素是由一类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氢气、金属铁等。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3.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按照一定比例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例如空气、果汁等。

二、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物质的量。

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1.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关注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计算。

通常根据反应物的消失或生成来确定速率,速率可以用“反应物消耗的物质的量/反应时间”或“生成物生成的物质的量/反应时间”来表示。

2.受影响因素:浓度增加、温度升高、压力增加、催化剂存在和表面积增加都会增加反应速率。

三、纯度物质的纯度是指物质中所含纯物质的百分数。

纯度高的物质具有明显特点和一定的用途,通常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的纯化处理。

1.物质纯度的检验方法:常用的检验方法有熔点检验、沸点检验、密度检验、净水检验等。

2.分离纯化方法:常见的物质分离纯化方法有蒸馏、结晶、过滤、蒸发、萃取等。

四、实验室常见设备在化学实验中,为了进行准确可靠的实验操作,需要使用到一些常见的实验室设备。

1.烧杯: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圆形玻璃器皿,用于加热、冷却、溶解和混合反应物等。

2.烧瓶:烧瓶是一种具有长颈和圆底的玻璃容器,用于制备或加热液体试样。

3.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或细胞的光学仪器,常用于观察细胞结构、细菌和昆虫等微生物。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又称化学反应。

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的特点: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发热放热等。

(特点可以作为判断的参考,但不是主要依据)考点:选择题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体现性质的字眼:“可以”“易/难”“能够”“是”等。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蜡烛的燃烧−→−+−蜡烛点燃+二氧化碳水氧气2、水蒸气的检验:火焰上方罩干冷的小烧杯,内壁上有小水珠;二氧化碳的检验:火焰上方罩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3、空气的检验: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继续燃烧,则为空气。

4、氧气的检验: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即“不触、不闻、不尝”。

(2)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中,用药匙或镊子取用。

(2)颗粒状或粉末状取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以免药品沾在试管内壁)。

(3)块状药品取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口后,再把试管缓缓地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的底部(防止试管底被砸破)。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单元共8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单元共8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单元共8页)目录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总结:(1)、(2)有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状或者状态发生了变化,但(3)、是没有生成新物质;(4)共同特征是在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列表法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水滴石穿”、木柴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酿酒(醋)、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中毒、生米煮成熟饭等都是化学变化、●“日照香炉生紫烟(光现象),遥看瀑布挂前川”、“冰雪融化”、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铁锅、蜡烛受热熔化,木已成舟、日光灯通电发光等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列表法比较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说明:物质的性质不一定非得通过物质发生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例如: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3、描述物质的时候要注明条件,常见描述性质的词语有:“(具)有”、“是”、“会”、“易”、“能”、“会”、“可以”及相应的反义词,等等。

4、实验1-2需要注意的内容a、闻气体气味的正确做法b、氧气(O2)与二氧化碳(CO2)的比较——色、味、态【物理性质】;助燃性(O2)与阻燃性(CO2)【化学性质,要学会与可燃性区别】;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检验O2 的存在】、CO2 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检验C O2 的存在】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请举例说明。

三、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通过寻找是否有描述性质的特征词语来进行区别2、联系——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例】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酒精易燃烧,因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先在灯芯上汽化;随即燃烧,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第一单元_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_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争论的对象。

化学是争论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1) 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

(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觉察。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实例常见现象 本质区分实质 联系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电灯通电发光,物质燃烧、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变轮胎爆炸、汽油挥发、冰雪溶化、木炭、活性 质、风化。

炭的吸附等。

物质的状态、外形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 颜色转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等现象消灭 放热、发光等 是否有物质生成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确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愿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 实例 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除此在描述时常有“会” “能”“可以”等消灭。

如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会猛烈燃烧。

区分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其次节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科学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觉察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 H 25 32+33O225CO 2+16H O2探究步骤观看物质的性质、 结论与解释观看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 棉线 ,外壳 石蜡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 、、以及的基础科学。

2、门捷列夫发现了和3、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不可以再分,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4、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如:物理变化:如:物理性质:如:化学性质:如: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结论:(1)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2)火焰:焰心、内焰、外焰,其中文度最高的是,火焰最明亮的是。

(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4)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有生成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生成(5)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二、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不可加热的仪器——、、二、药品的存取和取用①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绪言1、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3、区别:有无其他物质生成4、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硬度、溶解性、熔点、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光泽等等6、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等(常会出现“会”“能”“可以”的语句)7、区别:这种性质是否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二、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2、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进行试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和评价等。

3、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4、对蜡烛极其燃烧的探究(1)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最亮温度最高,焰心最暗温度最低。

(2)蜡烛熄灭是有白烟(是石蜡蒸气),用火柴点白烟,蜡烛复燃。

(3)验证产物: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珠,证明产物有水;澄清石灰水浸润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变浑浊,证明产物有二氧化碳。

三、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药品取用规则(详见书18页)(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凑近闻,不品尝药品(2)节约原则-----最少用量(3)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2、固体药品的取用(广口瓶)(1)块状或金属颗粒(镊子):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在容器瓶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二、化学实验观察反应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

反应时,观察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反应时: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物质生成1-1 液态的水液态的水1-2 蓝色块状的胆矾蓝色粉末的胆矾1-3 蓝色的胆矾溶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1-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二氧化碳气体等想一想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有新物质生成;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变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外观区别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区分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区别是否通过发生化学反应表现出来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1.概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科学。

2.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二、化学的发展与运用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门捷列夫发现了____________并编制出____________,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化学有关的成就是________与________。

三、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它的主要特点有:(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转移到产品中,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伴随现象:________、________等的改变。

二、化学变化1.概念: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伴随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光、放热等。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2.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2.常见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二、化学性质1.概念:物质在_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冰块融化、干冰的升华、水的沸腾。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鉴别是否为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和判断),如光合作用、石蜡燃烧、水的电解、植物的腐烂、煤炭气化。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还原性、酸碱性。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会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三态(固液气态)、气味、硬度、熔沸点、密度。

标准大气压:101kp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和交流实验1:对蜡烛燃烧的研究:石蜡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火焰: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在加热的时候要用外焰加热)实验现象:1.蜡烛的火焰呈三层,其中内焰最亮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会有水珠3.将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4.蜡烛燃烧一段时间熄灭,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注意事项:在描述化学变化中的实验现象,所谓实验现象,就是我们通过肉眼能看到(发光、白烟、变浑浊)、能感受到(温度变化)、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而不能把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当成实验现象。

化学变化中,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而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

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取用: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1.安全: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闻药品;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少量:没有用量说明,按照最少俩(1-2ml取用液体)3.剩余药品如何处理: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里,在取用固体药品时,用药匙。

(块状的药品,用镊子。

)注意事项: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先使容器横放,放入容器口,使容器缓慢竖立,让药品滑到底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1物理变化的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1.2物理变化的特点:无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发生改变1.3化学变化的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1.4化学变化的特点: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1.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1物理性质的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2.2物理性质的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2.3化学性质的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4化学性质的内容: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2.5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及应用: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3.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判别:抓住关键字,描述物质的性质常用“能、易、会、可以”等字眼,描述物质的变化则不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3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4化学学习的特点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实验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到的;而实验结论仅凭感觉器官无法得出,是通过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1、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出来的性质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2.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3.点燃蜡烛,会发现火焰分三层,内焰最亮;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发现处在火焰最外层最先变黑,说明这一层火焰温度最高;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照在火焰上,发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4.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可知,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多,而含有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呼出的气体中少。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人教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中有“能”“可以”“容易”等字眼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吸入空气:O2多,CO2和H2O少呼出的气体:O2少,CO2和H2O多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选择合适的量程:所测液体不能超过量程,也不能比量程太小为宜(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构
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分子发
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
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