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课改之风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接轨

合集下载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未必势不两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种教育理念。

如何快速有效融合为一,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一、了解两种教育理念的本质1.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特别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

2. 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的,注重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强调考试成绩,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兴趣丧失、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二、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 时代发展需要: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需要既拥有基础扎实知识、技能,又具备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人才。

2. 教育公平需要:应试教育很容易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素质教育可以消弭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3. 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有效融合可以解决学生在完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三、融合为一的关键路径1.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单一评价标准的模式必须改变。

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价,将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

2. 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应试教育的知识体系与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相结合,将抽象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采用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训练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掌握素质教育理念的优秀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创新,持续提高教学水平。

4. 重视家庭和社会教育:家庭和社会要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融合的最终目标1. 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学生既应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技巧,又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体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多元评价、个性化选择教育等措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

3. 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快速有效融合,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融合:最终形成“双赢”教育体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者未必对立,只不过是互相促进、共同促进的。

如何能将两者最有效融合,构建“双赢”教育体系,是当下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议题。

一、明白二者本质,找寻到融合为一路径1.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全面发展。

指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以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 应试教育的本质在于重视培养应试能力。

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如何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

凝炼的关键在于,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应试教育为手段,实现方法“以考促学,以学促素”的良性循环。

二、具体详细策略:统合融合为一机制1. 课程改革:- 课程设置应体现学校教育理念,增强通识教育,减少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

- 课程内容应与考试标准相一致,将考试内容融合到日常教学中,避免“两张皮”现象。

2. 教学方法创新:-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动、观察现象、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深刻思考、灵活运用知识,而非单单机械地记忆和解答。

3. 评价体系改革:- 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建立综合类评价体系,评估学生素质发展。

- 考试评估应注重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而非单单追求分数。

4. 教师队伍建设:- 增强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融合教学方法。

- 需要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融合的挑战与展望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融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在于:- 观念的转变:如何改正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树立学科教育理念。

- 资源的配置:均衡配置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如何平衡?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如何平衡?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平衡之道在融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30多年来,应试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乏个性发展空间,未必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但如何将学科教育与应试教育相融合,实现教育的平衡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应试教育弊端:应试教育以分数为唯一的衡量标准,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考试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需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忽视学生兴趣和潜能: 应试教育以“应试”为核心,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将所有学生都通过统一标准进行教育,抹杀掉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

2. 学习负担过重: 应试教育可能导致学校和家庭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应试训练,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3. 不利于社会发展: 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只崇尚分数,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未必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具体体现为:1.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2. 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三、平衡之道: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制度是应试教育的核心,改革考试制度是实现教育均衡的关键。

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精简篇)

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精简篇)

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呼声始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正式把它提高到事关国家大计的重要地位。

1999年6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9号)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明确定义。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对偏离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一种反拨。

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但事实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或者说实施的进程相当缓慢,应试教育仍然是我国现行教育特别是普通教育的主流。

实施素质教育可谓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素质教育之所以举步维艰,应试教育无疑是最大的障碍。

因此,如何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换的确是迫在眉睫而又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笔者认为,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学校要彻底改变育人观念和更新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虽然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责任,但学校作为直接育人之所更是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实施素质教育说到底还得从学校开始。

如前所说,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而现行的教育则只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这种背离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念必须彻底改变。

时值今日,中小学校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认为其目的正是为了顺应素质教育。

新的课改理念特别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如果说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健全人格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新课改的理念则更突出对教材中人文内涵的发掘,也就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新课改的理念尤其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当前,该如何调节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形成完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辩证关系与发展趋势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非对立,而是两者相辅相成。

应试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基础和竞争能力;而全面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其健康成长。

然而,近年来过度强调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兴趣和自主性受到压抑,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发展。

因此,需要特别注重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体系。

二、平衡应试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的策略(一)改革考试评价体系,淡化应试教育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价体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探索多元评价机制,将考试成绩与学生平时表现、综合素质、社会实践等方面综合考量,尽量避免唯分数论。

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将素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注重实际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鼓励多元化学习,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学校文化,共同营造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帮助和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理念,不断增强专业能力和素养。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有效结合:构建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在现阶段,如何最有效地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议题。

单一追求应试成绩,容易造成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而过度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则可能忽略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难以适应现行考试制度。

因此,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将综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统一,需要打破传统的单一应试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1. 重视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实践能力,鼓励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 提升综合素质评价: 将学科成绩与学生品德、能力、特长等综合考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3. 注重结果与过程的加权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二、优化课程设置,基于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学习1. 打破学科壁垒,形成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 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以跨学科主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实践性课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重视学生兴趣和特长发展,开设特色课程: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1.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增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实践。

2. 建立教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探索将综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怎么达到平衡应试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社会,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一方面,应试教育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升学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如何均衡二者的关系,是教育界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熟悉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应试教育以考试为导向,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训练,以“高分”与“升学”为目标。

其优势在于重视培养学生快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乏兴趣和创造力等弊端。

全面素质教育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强调“全面发展”与“未来适应”。

其优势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学动力等问题。

二、均衡二者关系的策略1.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将应试内容融入素质教育的框架中。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写作训练。

2.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趣味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例如,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评价体系的改革: 应多元化评价体系,不能过分依赖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可以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成果、学生作品等进行多元化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主动思考、敢于探索,共同营造宽松舒适、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应对挑战的措施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快速有效融合:为学生最终形成全面发展的未来现阶段,该如何将全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加强,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许多人认为两者彼此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甚至不相容。

但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未必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最有效融合是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关键。

一、明白二者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1. 素质教育: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

它强调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2. 应试教育:以考试为导向,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其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崇尚应试技巧和考试策略,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二、管用凝练的策略与路径1. 将应试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框架:课程改革:将应试教育内容融入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互为促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理解训练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改革: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体系改革: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综合评定,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情况。

2. 将素质教育融入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培育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将考试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更好地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更好地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更好地结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高效稳定的学习生态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讨论从未停止。

许多人认为两者存在冲突,甚至相互排斥。

但实际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如何将两者有效融合,构建一个高效的学习生态,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摒弃对立,洞悉本质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而非与应试教育割裂。

全面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能力正是适应时代发展,迎接未来挑战的必要条件。

2. 应试教育并非一无是处,它在知识传授和相关技能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试教育的考试体系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反馈机制。

二、凝练关键,寻找平衡1.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改革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

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知识与能力、个人素质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纳入评价,尽量减少过度强调分数和排名,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2. 将应试教育融入综合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中,将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学科知识与跨学科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通过情景模拟、项目式学习等,将考试内容融入现实问题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将全面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统一。

三、凝炼实践,促进发展1. 结合课程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结合?哎呦喂,这题目,真是一道送命题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货啊,就像猫和老鼠,一个想玩,一个想跑,说要结合,简直是天方夜谭!说实话,我之前也一直以为这两者是势不两立的。

像我儿子,从小我就给他报了各种兴趣班,什么钢琴啊、绘画啊、围棋啊,还让他去参加了不少社会实践,各种活动,就是想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让他全面发展。

结果呢?到了要考试的时候,孩子直接懵圈,各种知识点,学也学不会,记也记不住,考试成绩自然就一塌糊涂了。

我还跟朋友抱怨呢,说这应试教育真是害人不浅,把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都扼杀了,把学习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刷题。

朋友就笑着说,你看你儿子玩游戏玩的那叫一个溜,还说要成为职业玩家呢,这难道就不是他的兴趣爱好?我说这怎么能一样?这游戏哪能跟学习比?他说,学习也应该像玩游戏一样啊,充满乐趣,不然怎么才能学得好?后来我仔细一想,还真是。

我儿子为什么玩游戏这么上瘾?因为游戏中设置了各种奖励机制,比如升级啊、解锁新武器啊,还有跟其他玩家组队PK等等,这些都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也乐于去挑战和学习。

我就跟儿子说,你看你玩游戏的时候,为了升级,为了打怪,你都能认真研究攻略,努力练习,这可是个学习的好方法啊!学习也是一样,只要找到学习的乐趣,就能像玩游戏一样,充满动力,学得更好。

于是,我就开始尝试着把学习变成游戏,比如跟孩子一起做游戏,把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规则里,或者在游戏的时候给他穿插一些知识点,让他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学习。

当然,也少不了让他刷题,只不过把刷题变成了一种挑战,比如计时比赛,谁完成的快就奖励等等。

这段时间,我儿子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了。

他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像玩游戏一样充满了乐趣。

虽然考试成绩还没有很大起色,但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过程,只要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成绩总会慢慢提升的。

所以说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并最终取得好成绩。

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教育重心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

一、教育改革背景随着全球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排名,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的培养。

面对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改革,推动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应试教育的问题1. 重视分数,轻视素质: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过分关注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机械记忆和应试技巧的养成,缺乏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过度竞争,心理压力大:应试教育下,学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压力不断积累。

决定学生未来前途的分数和排名成为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源泉,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焦虑和心理健康问题。

3. 教育内容单一,缺少实践能力培养:传统的应试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教育模式。

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质素质和劳动素质。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四、素质教育的实施1. 教育内容的改革: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拓宽学科范围,增加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的改革:素质教育倡导探究式、合作式和实践式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如何处理好生物教学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新课改下如何处理好生物教学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摘 要 本文论 述了生物教学中坚持应试教 育为主 , 素质教育 为辅的必要性 以及操作 方法 。
生物教 学 应试 教育 素质教 育
关键词
二十一世纪是 以知识 的创新 和应用 为重要 特征 的
校就有被淘 汰 的危 险 , 那就更 谈 不上 素 质教 育 了。如 何 解决 应试教 学 和素质 教育 的矛盾 , 当前 摆 在每 一 是 个 教育工作者面前 的最 艰 巨的难题 。如何能 够既不 影 响升学 率又能使 学 生 的创新 思 维能 力有 所发 展 , 才 这
课, 只有这样 , 的教研课交 流才 能真正 达到相 互借 我们
鉴 , 相提高的 目的。 互
相当长 时间 , 学校 众 人之 力 , 倾 献各 自花 样绝 招 , 造 打
新课改下如何处理好生掬教学巾应试教胄与素质教胄的关系
马永 科 ( 甘肃省陇西县文峰职业技术学校 7 00 4 0) 8
的观念 。现代 的 教 师仅 仅 具备 渊博 的 知识 , 够 “ 能 释
疑、 解惑” 还远远 不够 , 重 要 的是 如何指 引学 生 在掌 更
握 了应试教学重 点内容 的同时 , 更多 地让他们 动手 、 动
眼、 动脑 , 扩大视 野 、 加知 识 , 高学 生 发 现 问题 、 增 提 分
这 节课 , 生成 了实 验 品 , 堂成 了小舞 台, 师 只 使学 课 教
是地让“ 小组讨论 、 动手操作 、 跳舞唱歌、 讲故事” 等等。
当然 , 传统教学忽视 了学 生 能力 的发 展 , 只是 注重语文 问题 的结果 , 而忽视 了解 决 问题 的过 程 , 有其 自身 的弊 端, 但我们不能全 盘否定 。说 到底 , 语文课 就是 要解决
29 O 年第4 第1 卷) 0 期( 5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结合?说真的,这“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都在各自奔跑,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你说它们要完全分开吧,好像又不现实,因为考试这个东西吧,它就像一把尺子,总是会让你忍不住想用它去衡量一下学生到底学到多少东西。

我最近刚去参加了一个小学的家长会,当时就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两难”。

老师讲课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说要让孩子们成为“会学习的人”,而不是只会考试的“机器”。

这些都挺好,挺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但是吧,家长会结束后,我看到很多家长围着老师,都在问:“老师,您觉得孩子应该怎么刷题,才能提高考试成绩呀?”我当时就笑了,你说这“素质教育”的种子刚种下去,就立马被“刷题”这把大刀给砍掉了,你说这尴尬不尴尬?其实我理解家长的心情,毕竟很多学校的升学压力都很大,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心里也会焦虑。

但是,如果只注重考试分数,忽略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培养,那真的会毁掉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语文课,特别是作文课。

当时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我的梦想”的作文,我写了满满两张纸,讲述了我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遨游太空的梦想。

老师很认真地批阅了我的作文,还给我打了高分,并且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也让我对语文课有了浓厚的兴趣。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篇作文,也记得老师鼓励的眼神。

我当时真心觉得,学习应该是充满快乐和自主的,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被迫学习。

所以,我觉得“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到一种平衡,让孩子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兴趣和能力。

就好像,我们可以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考试的意义,知道考试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快乐成长。

如何才能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衔接?

如何才能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衔接?

如何才能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衔接?哎,说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衔接,我就想起了我儿子小明。

这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画得那叫一个天马行空,一幅画里能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还会给它们设计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特别有意思。

他拿了好多奖,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觉得他将来肯定能成为艺术家。

可问题来了,上了小学之后,他画画的时间越来越少,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每次考试都很焦虑。

我就问他:“你喜欢什么?”他说:“我喜欢画画呀!”我说:“那你怎么不画了?”他说:“老师说画画要考大学,可我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而且考试那么重要,画画没用,还耽误学习。

”你说这孩子,都什么逻辑啊!哎,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我其实也挺矛盾的:一方面,我也希望他考上好大学,拥有美好未来;另一方面,我又不希望他扼杀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怎么办呢?后来,我就开始观察小明,发现他其实挺聪明的,学习能力也不差,只是学习方法不对路。

他平时做作业的时候,总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东摸摸西摸摸,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玩铅笔,一会儿又盯着窗外发呆。

于是,我开始鼓励他把画画和学习结合起来。

比如,让他用画画的方式来记忆历史事件,用画画来理解数学公式等等。

没想到,小明还挺喜欢这种方法,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他也能在画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现在,他还是坚持每天画画,不过他已经不再把画画看成是玩耍,而是当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你看,这件事就说明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其实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发展。

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最后,我想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星,拥有无限的潜能,需要我们用爱和耐心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协调?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协调?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协调?哎,说真的,现在一提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我就头疼。

就像我上个月去给孩子们上“创意写作”课,结果这帮小家伙一上来就跟我说:“老师,这会考吗?考多少分?” 我当时就愣住了,这都啥年代了,还非得跟分数过不去?!我当时就决定,得好好跟他们聊聊,让他们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我举了个例子:我以前有个学生,特别爱画画,但家里人就逼着她学习数学,说这能考高分,以后上好大学。

结果,那孩子后来成绩是上去了,但画画的兴趣却没了,整个人都变得闷闷不乐,唉,想想就可惜。

你看,学一门东西,要是真的喜欢,那自然会投入其中,学得也就快。

就算考试成绩不理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并坚持下去,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我记得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都还没有“素质教育”这个说法,大家都忙着考研,考公务员,我那个时候就觉得,学习不应该只是为了考个好成绩,而应该是为了学到真本事,让自己更强大。

结果,后来我发现,我错了!真正的强大,不是靠考试分数来衡量的,而是靠你对生活的热情,还有你对周围世界的理解。

当然了,我并不是说考试就完全没用,毕竟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考好成绩确实也能给你更多选择的机会。

所以说,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到底怎么协调?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也能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就像我上那个“创意写作”课,我就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去观察一只小猫,然后写一篇关于它的故事。

我还特地说,不用担心语法错误,也不用担心写得不好,只要你用心观察,写出你自己的感受就好。

后来,一个孩子拿着一篇作文,跑到我面前,眼里闪着光:“老师,你看我观察了很久,发现小猫的尾巴特别有趣,它会摇来摇去,还会用尾巴给自己挠痒痒!” 当时我心里就特别高兴,这才是学习的真谛呀!孩子能够从观察中发现乐趣,并把它写进文字,这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最佳结合。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孩子太小,还不用那么早就考虑未来。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嘿,各位家长朋友们,老师们,还有孩子们,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俩怎么才能亲密无间地“组团”呢?别一听到“素质教育”就觉着是天马行空,要孩子去学什么陶艺啦、插花啦,也不要一听“应试教育”就头疼,觉得是枯燥乏味的刷题狂魔。

其实这俩啊,就像“鱼和熊掌”一样,并不是天生就互相矛盾的。

我最近就亲眼见过一个超有趣的例子。

我带的五年级小班有一个小姑娘,叫小雨。

小雨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但是呢,她不太爱说话,而且一考试就紧张,发挥不出平常的水平。

为了帮助她,我专门抽时间和她聊了聊。

聊着聊着,我发现小雨特别喜欢画画,而且画得特别好。

她最喜欢画动物,尤其是猫。

她会认真地观察猫的各种动作,然后把这些动作用画笔记录下来。

你看她画的这只猫,眼睛小小的,竖着耳朵,尾巴翘起来,正准备跳到一个高高的柜子上,活灵活现的吧?我就问她:“你喜欢画猫,是因为你喜欢它们吗?”小雨有点害羞地说:“嗯,因为它们很可爱,很自由。

”“你喜欢自由的感觉吗?”我接着问,“你觉得学习也应该像猫一样自由吗?”小雨愣了一下,然后摇摇头:“学习要认真,不能像猫一样到处玩。

”我笑着说:“学习当然要认真,但学习的过程也不应该枯燥乏味。

就像你画画一样,你观察猫,研究猫,然后把它们画下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我灵机一动,就说:“要不咱们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猫画下来,做成一张考卷,然后试着考一考你。

”小雨的眼睛顿时亮了。

于是,我们一起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考卷:第一题是判断题,例如“猫有四条腿吗?”;第二题是选择题,例如“猫最喜欢吃什么?”;第三题是填空题,例如“猫的叫声是什么?”;第四题是简答题,例如“为什么你最喜欢猫?”小雨画着画着就像进入到一个猫的世界,注意力高度集中,完全沉浸其中。

而当我问到她为什么喜欢猫的时候,她滔滔不绝地讲了好多,她观察的细致,语言的表达也越来越流畅。

最终,小雨完成了她的猫考卷,而且答得非常棒!你说,这猫考卷是不是很有意思?通过它让小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让她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是一举两得吗?所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就像你画画一样,要认真观察,也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激情。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哎呦,这可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说白了就是“鱼和熊掌,如何兼得”嘛!别看我平时在学校里严肃地跟孩子们讲道理,偶尔也会私底下跟他们唠嗑,说真的,这“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就像两口锅,你想炖一锅好汤,怎么也得两口锅一起用吧?
就拿我儿子来说吧,他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平时没事儿就拿个本子,在那里乱涂乱画,画得满桌子都是,我当时觉得挺好的呀,培养兴趣爱好,对孩子将来发展也有好处。

可是,到了小学三年级,老师就开始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各种考试、作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画画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最后只能偶尔周末偷偷画一画,连带着他那份对艺术的热情也逐渐消失了。

你看,这就是现实情况吧,孩子想学画画,但也得兼顾学业,这可怎么办呢?讲道理,孩子的兴趣爱好,咱不能扼杀,可升学考试,咱也不能不重视,这可真是愁人呐!
后来,通过观察,我发现其实是可以找到平衡点的。

比如,我儿子画画的时候,我就会特意让他关注画面的构图、色彩搭配、人物表情等等,并引导他进行观察、思考、表达。

有时,我们还会一起看一些艺术作品,聊聊创作理念,学习一些绘画技巧。

慢慢地,我就发现,儿子学习的时候,也更专注了,
考试成绩也提高了不少,而且,他还把学习到的知识用在了绘画创作中,作品变得更有创意了,更有深度了。

你看,学习和兴趣爱好,其实是可以互相促进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到一种方法,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就像我儿子画画的时候,我让他关注细节,不光提升了绘画水平,学习能力也提升了。

所以说,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矛盾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平衡点,用好两口锅,才能炖出一锅好汤,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孩子,你说对吧?。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哎,说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俩就像一对欢喜冤家,说要分开吧,又总是在一起打架。

说要合伙吧,又总是不合拍。

我这个做教育工作几十年的老家伙,也总是被这两个家伙折腾得头疼。

前两天,我儿子问我,为啥学校老是强调要发展核心素养,可考试的时候偏偏只考那些死知识?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核心素养跟考试成绩就像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啊。

你想象一下,一个人腿脚不利索,就算脑袋很聪明,也走不了多远,对吧?我儿子说,那为啥不能两条腿都强壮一点呢?好吧,这小子有点道理。

我记得我小时候,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说:今天要考什么知识点,大家好好记笔记。

为了考个好成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刷题、背书上了。

结果呢?考试成绩虽然不错,可是真用到实际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忘光了,就像个空架子一样,头重脚轻。

现在想想,以前的应试教育确实有点偏了。

我儿子现在上的学校,就比较注重素质教育,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项目,比如去博物馆参观、进行社会实践等等。

我儿子最近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城市文化探秘”活动,去逛了当地的博物馆,还去老街采访了几个老手艺人。

回来之后,他兴奋地跟我说:“爸爸,我以前都不知道街上那些老爷爷老奶奶,原来这么厉害,会做各种各样的手工,还很有故事呢!”我听了,心里也是暖暖的。

你看,素质教育就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学以致用,将来走入社会,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当然了,光有素质教育还不够,考试成绩还是要重视的。

毕竟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没有一个好的成绩,很多机会都会被别人抢走。

所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最终还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

就像我儿子参加的这个“城市文化探秘”活动,学校并没有刻意安排考试。

而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

我儿子在这次活动中,不仅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还锻炼了自身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这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说真的,现在家长们最头疼的事儿,就是这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怎么平衡吧?这就好比是,你一边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超人,一边又得面对着各种考试压力,简直是两难啊!我最近就遇到一件事儿,特别能说明这个问题。

前几天,我陪着我儿子去参加了一个科技节,本来以为他只是随便去玩玩,谁知道他却兴致勃勃地报名参加了一个“废旧材料机器人制作”比赛。

你们知道他用什么材料做机器人吗?哈哈,就是一大堆他平时攒的废纸盒、废旧电池、塑料瓶,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小零件。

我当时就惊呆了,这孩子是怎么想的?这玩意儿能做成机器人?结果,我儿子就用他平时积累的那些科学知识,加上他那颗天马行空的脑袋,愣是把这些“垃圾”拼凑成了一台“独一无二”的机器人!虽然这机器人看起来有点“丑”,但是功能可一点都不弱,现场演示的时候,还成功地完成了“运送物品”的任务,赢得了不少掌声和惊叹声呢!看着我儿子兴致勃勃地跟别人分享他的“创意”,我突然就明白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其实并不矛盾。

就像我儿子用他平时积累的那些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这难道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抛弃应试教育。

毕竟,考试还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孩子将来走向社会的敲门砖。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一些素质教育的元素,比如鼓励孩子多动手、多思考、多体验,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那么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就会更加充实,学习效果也会更显著。

就像我儿子参加科技节这件事,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体验,但是却深深地影响了我和他。

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学以致用”的含义,也更坚定了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的决心。

所以说,各位家长们,别再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互相矛盾而发愁了,其实,两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总能找到最好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素质教育如何与应试教育相结合?说真的,我最近就碰到一个事儿,让我真切地体会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怎样才能“牵手”!事情是这样的,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我们家住在一个小县城,学校的教育资源嘛,你们懂的,跟大城市比不了。

他班主任是一位老教师,特别朴实,也特别“应试”。

上课讲题,重点就是考点、技巧,恨不得把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都刻进孩子脑子里。

孩子们呢,也习惯了这种模式,考试成绩也确实不错。

但是,我发现儿子最近越来越没有学习兴趣,甚至有点厌学。

每次写作业,都磨磨蹭蹭,还老是抱怨说学习很枯燥,没意思。

我心里也着急啊,就找机会跟他聊聊天,结果他一开口,我就惊呆了!你知道吗,他居然跟我说,他觉得数学课上讲的“鸡兔同笼”问题一点儿意思都没有!他说,为什么偏偏要算鸡和兔子的数量?为什么就不能是猫和狗,或者是大象和猴子呢?我当时就愣住了,是啊,为什么一定要是鸡和兔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它背后隐藏着很深的“为什么”。

我就想,这孩子的话,可不就是点醒了我们这些家长吗?一味地追求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死记硬背,只会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也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方法。

我给儿子买了各种各样的科普书籍和漫画,鼓励他阅读,引导他思考。

我还带他去动物园,去博物馆,让他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和人类文明的伟大。

最让我欣慰的是,最近儿子居然对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特别感兴趣,还主动跟我讨论起“为什么鲸鱼是哺乳动物”的问题。

他带着好奇心,翻阅了很多书籍,还上网查阅资料,最后,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因为鲸鱼是用肺呼吸,而且是胎生,所以它是哺乳动物。

你看,当孩子真正对一个问题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学习,并且乐在其中。

这难道不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吗?当然,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矛盾,它们可以相辅相成。

就像我儿子,他虽然喜欢探索,但他也知道考试很重要。

所以,我帮他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既安排了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也确保他能够完成课本上的学习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新课改之风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接轨作者:黄秋霞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第01期2008年是河南省教师培训年,高考结束之后,高三的任课教师首当其冲开始了学习、培训与交流等一系列的充电活动。

活动的开展,让笔者受益匪浅,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高三教师总结会让我们意识到高考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高中新课程培训让我们体会到了“要做出好诗,功夫在诗外”。

韦志榕老师在讲座中举到一个案例时说“听老师们说这个案例在高考中出现过”,当时笔者就在想课程专家与高考的命题专家并非是同一班人马,可他们选了同一个案例,这说明新的课程改革与目前的高考要求之间是有共通之处的。

而这个细节也引发了笔者“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是否可以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接轨”的思考。

一、理性地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可能性“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对高考教育评价功能的一种反应,给教育带来的是制造应试教育,阻碍素质教育。

因此,许多人将高考看成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认为不废除高考就难以推行素质教育。

对此,笔者认为要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接轨,首先要理性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1.应试不是素质教育的绊脚石。

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永恒的竞争手段,考试本身是中性的。

“应试”对于“教育”本无可厚非。

教育学将狭义的教育定义为:“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而判断受教育者是否发生了“预期的变化”以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均需借助考试才能了解。

因此,考试是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有考试即有应试,应试的作用积极与否,取决于考什么和如何考。

升学是应试,就业也是应试,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充满了考试。

每个人一生都在应试。

作家梁晓声在《一种愿望,一种理想》一文中谈到“考试自然不是择优的唯一方式,也不是最好方式,但的确是最公平的方式。

”事实上,应试教育并非中国的“特产”,也存在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教育报告1991》中,就曾把“应试教学”专门作为一个讨论与分析的项目。

在我国,素质教育难以顺利推行根源并不在高考,而是在于重视教育和学历、信奉读书至上的社会传统文化。

而围绕高考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根源也不全在高考本身,甚至不在教育本身,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

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与其说是高考,毋宁说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社会矛盾。

从道德素质看,不经过考试竞争而升学,极易导致弄虚作假、请托送礼等歪风盛行,学生身处其间,耳濡目染,很难想象能培养出多高的道德素质。

关于高考对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刘海峰认为,高考至少可以提高考生的文化素质、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此外,还能在磨练意志、培养合作精神、面对失败、知恩图报等方面培养考生的品德。

这不也正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吗?2.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

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只要考试仍然作为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而存在,则无论何种教育都摆脱不了考试的“紧箍咒”。

问题的关键并非“应试”本身,而在于如何正确运用考试的教育功能以及考试的内容、方法以及对考试结果的使用等。

尽管当今中国确有许多学校一门心思扑在应试教育上,并由此带来很多问题,但并不能对其成绩尤其是在知识教育上的成就全盘否定。

被认为学习环境宽松、素质教育成功的美国,就曾因升学考试太过容易而出现教育质量问题。

据20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调查,在21~25岁具有高中学历的人当中,只有不到60%的人阅读水平达到高二程度,即使在有大学学历的人中,也仅有80%的人达到这一程度。

有2/3被调查的大学教师抱怨说,他们越来越多的是为大学生补中学课程。

2006年6月,美国公布的一份有关“国际数学和科学学习趋势”的教育报告指出,美国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已远远落后于东亚地区的同龄人。

报告认为,东亚教育体系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在于有能够激励学生的考试。

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也明确提出:“应试教育”不是对以前和现行基础教育的概括,而是对其中存在的单纯以升学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

否定“应试教育”不是要否定现行的教育。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虽然有人称“高考制度不改,所有的课改只能是让老师们戴着镣铐跳舞”,但笔者常年驻守高三,从未有这种“戴着镣铐起舞”的感觉。

恰恰相反,每一届学生都让笔者感到自身的价值,尤其是看到在地理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让笔者感到应试的过程也是素质提升的一个过程。

借新一轮的课改,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接轨。

二、僧多粥少的现状——接轨的必要性高考是进入高等教育的“敲门砖”,既关系到高等教育生源质量,又直接关乎考生的前途命运。

因此,高考自建制伊始便一直甚为社会所关注。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考规模的迅速增长,高考的社会影响愈来愈大。

1.僧多粥少,选拔性考试必不可少。

2007年除了北京、上海、重庆、山东报考人数呈下降趋势外,其他省区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升幅最大的是河南,2008年报名人数87.8万,与2006年对比报考人数上升9.8万,招生人数46万,而录取率仅为52.97%,比2006年下降了6%。

2008年除了北京、上海、江苏报考人数呈下降趋势,江西基本持平外,其他省区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升幅最大的也是河南,考生达98.8万人,比2007年上升11.4万,而2008高考河南普招计划只有448332人,录取率只有45.38%,比2007年下降了7.59%。

在高等教育机会极为有限、社会竞争压力十分强大的情况下,应试教育自然也难以抑止。

正如有中学校长直言不讳地指出,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是绝对不可取消的。

作为中学校长,就该理直气壮抓升学率,这绝对是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

不怕考试、敢于考试(因为今后到社会上需要应付的考试太多)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内容。

2.适者生存——戴着镣铐起舞。

据报道,2008年高考全国平均录取率为57%。

这就是说,想迈入教育部门认定的所谓正式高校的学生,只有一半多点,还有近一半的学生将被正规高校拒之门外。

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高考是不会取消的。

身处高考大省的我们,面对的情况是报考人数的逐年上升和高校的有限扩招甚至是下降;身处普通中学的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填报志愿时的满脸的无奈。

应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素质的提升也是我们的必需。

“鱼”和“熊掌”要兼得,就必须借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考试的接轨。

三、借课改之风,实现应试与素质教育的接轨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接轨呢?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接轨奠定思想基础。

拿到新教材、课程标准,看了课改区的课例后,笔者一个深切的感受是:面对新的课改,我们不缺乏知识和技能,缺的是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观念。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提到“人才”,人们马上想到专家、教授、工程师、学者等。

其实,“拔尖人才”是人才,合格的劳动者也是人才。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人才,也需要社会科学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更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

无数事例反复证明:具有高学历的人不一定都能成才,没有高学历的人只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完全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成为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观。

新课标与老的教学大纲相比,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

除了保留原有的知识、技能目标外,新增了“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以活动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把地理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涵盖的内容则更加广泛,包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新课标全方位的目标体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为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领悟新课改的理念,体会地理学科的价值。

高考前夕,学生与笔者聊天时问“是不是课改后可以走班上课,想上谁的课就上谁的课?”笔者说:“那可不一定,我问你们,要是高考不考地理你还会选我的课吗?”问完之后,出了一身冷汗。

“想想如果不高考,自己的地理课凭什么去吸引学生呢?”忐忑不安中笔者参加了新课程培训,从中得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定会让地理课堂再现生机与活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对地理学科的正确认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集中体现了我国现代地理教育思想的精髓。

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并运用地理科学知识解读现实生活,增强地理教学的感染力。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学要“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终身学习与发展有用”。

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该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

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

高中地理新课标正是以人地关系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立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努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养成建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

3.充分认识教材,找到接轨的切入点。

笔者记得一位教师在汇报课上的口头禅总是“书上说了……”,连学生讨论时也是“书上就是这么说的”。

当时就想起一次试卷讲评课上,有一道题问的是某地旅游资源的类型,有的学生答的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的学生说应该是“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答“景观”的同学拿出课本说“书上说的就是景观。

”于是问“到底哪一个更合理呢?”一致的结论是“旅游资源”更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