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语文怎么教论文
新课改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学树立语文学科的课程理念是新课程中语文课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何上好新课程中的语文课,我认为:一、把握课程目标把握课程目标,是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的关键。
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全面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其目的是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新课程需要的是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新课程的语文教育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
这正是终身学习所需要的。
其次,“学习”这个词的本义不仅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更是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坚持学习的实践性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知主体的活动。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因此,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仅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多地是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有定向、激励、调控作用。
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激起学生对达到预定目标的强烈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开放语文课程开放语文课程,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开放设计;要包括语文学科课程,也包括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学习课程;要不局限于课本、教室、校园,还应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相沟通;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要根植现实,面向未来,还应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进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语文新课改论文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方法之一——教学及学习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多样,新课程、新理念,随之而来的当然要有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的重头戏是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教学的胆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创新教学,不能再用传统教育的“灌输式”模式教学。
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得抓好两点:一是学生怎样学;二是教师如何教。
今天,我要在语文教学中展示“创新”教学的教学方法——小组教学。
我担任八年级2班和3班的教学工作,由于农村学生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有口无心地“念着经”,其次学生的知识面太窄,阅读不广泛,家长对名著阅读的认识不到位,相当数量的家长担心名著阅读会误了孩子的成绩。
第三农村学校硬件不足的问题,没有像样的图书室。
第四留守儿童居多,监护人督促不到位,隔代教育溺爱现象普遍,造成学生学习自觉性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从学生七年级开始,抛开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大胆开展小组教学。
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组教学是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小组,相互竞争和合作,最终共同进步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课堂分组,寓教于乐将学生按“区域”分组。
即根据学生的座位分组,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在快乐中完成学习。
分组朗读、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分组“较劲”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学习,老师给予一定的鼓励。
这样既能还课堂于学生,又能活跃整个语文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的竞争与合作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课下小组“帮扶”,整体收益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四至五个一组即可,让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帮助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在规定时间里进行相应的检测,分优、良、中、差四等进行一定的表扬和惩罚。
学生们在奖惩的驱动下,谁都不愿服输,努力使自己的小组进步。
这样,差生在优生的帮助下,一点点提高语文成绩,而优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不断巩固自己的知识,从而让全部在这种比拼中,提高整体成绩。
语文教学改革论文(10篇)(共27691字)
语文教学改革论文(10篇)(共27691字)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高中院校也纷纷开始了教学改革。
全新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高中生的自主性学习为核心,以此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是全新的一种教学探究式的、启发式的、积极式的高度贴合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发展方向的教学模式。
基于此,笔者在文中主要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高中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作为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当前全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学生人才目标的培育方向已经十分明确,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借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过去传统教学理念过于深化。
新课标中一再要求高中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积极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但是,从现阶段高中语文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由于任课教师长时间受过去传统错误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还是沿用陈旧传统的教学形式,即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直沿用以教师为教学核心的单方面教学的方式,使高中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此种错误守旧的教学模式,侧重强调教材内容的教学,却严重忽略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长期处于一种主导全局的地位,学生则被动地学习与内化知识,学习质量十分低下。
其次,语文教师过于看重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也就是说,教师过于看重表面工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借助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资料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得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中大部分时间被活跃课堂气氛占据,为此,其课堂教学质量必然不尽如人意。
最后,语文教师在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过程中,因为自身并没有彻底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适得其反的教学现象。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如何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如何教学多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学活动,课程改革确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是如何改还需要一个思考过程。
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广大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一次大考验。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实现转换,由指挥者变为指导者,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与学生平等交往、平等对话。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通过自己读书、自己体会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忽然间觉得自己把书读懂了,但没觉得是老师在帮助自己。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师生是平等的,求知不存在尊严,谁说得对,就听谁的,服从谁,这就叫伙伴关系,这就叫合作关系,这就叫和谐发展。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去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
“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二、确立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全体意识,应该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培养所有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也就是说,教学要面对每一个个体,把所有的学生都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学校语文语文新课改1 提高熟悉,更新观念首先,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
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学校和老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制造、选择等权力。
此次课程改革,我们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同学,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学问的载体,而是老师和同学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老师和同学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加者和开发者。
其次,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讲学”走向“导学”。
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乐观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改“讲学”为“导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同学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使老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同学的“学”,成为同学学习过程中的参加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看法者。
2 改造课堂,转变方式首先,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
“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知同学“这种草好吃,应当这样吃,必需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依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老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当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进展同学共性。
其次,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
以往同学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进展力量。
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同学的主动参加,强调探究学习。
以同学为主体,给同学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争论沟通时间和读书时间,让同学自己操作、思索、想象、观看、实践,增加课堂上同学参加分组争论、全班沟通、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同学,促进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进展。
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论文
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内容提要:新课程的改革,更注重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学中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使知识深入“生”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实践体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承载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让语文教学更精彩!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充分的感受了新课程所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的变化。
下面就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语文新课改的体会。
一、新课程的改革让师生关系更开放新课程的改革让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卸下了“至高无上”的“权威者”的身份,强调尊重、赞赏学生,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找回自信。
如我在一次课堂上,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时,点了班上一位沉默寡言的小女孩。
开始这个小女孩站起来半天都没读出一个字,我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引导她——“你肯定行,老师跟你一起读,好吗?”“你先试试,轻轻地读给老师听。
”“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点,同学们就都听见了。
”“老师就知道你肯定行,这不,读得多流利、多响亮啊!”小女孩终于消除了胆怯的心理,流利地朗读了课文。
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小女孩满怀喜悦地坐下了。
而且这个女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最近在学校举行的“讲故事”比赛中还获了奖。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真心呵护,用“心”施教。
二、新课程改革让学生个性更张扬新课程的改革,把学生从“听我讲”的枯燥课堂中解放了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
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大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等待被灌输的“瓶子”,不再是书本的奴隶,不再是老师的“应声虫”,而是“一团待燃的火”,是真正的主人。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中作文的有效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中作文的有效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中作文教学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如何在新课改下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中作文的有效教学展开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作文时,应该能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作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赏析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文是一种思维活动,通过作文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形式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种文体。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
可以通过讲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文学名句,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背后故事。
还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写作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对于不同类型的作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写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高中语文新课改五点论文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五点思考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整体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不喜欢语文,家长不重视语文;语文课堂走不出一言堂、气氛沉闷的怪圈;就同等时间的付出而言语文学科远没有数理化见效快,学生更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其他学科。
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其目的就是革除上述弊端,创造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革,笔者有五点浅陋之见: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语文教学要从根本上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走出难、苦、累的心理阴影,就必须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冲破传统教学的框框,丢掉包办代替、生怕学生不知道的思想包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提高兴趣,享受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当你把某件事当做一种享受的话,那你一定会做得趣味盎然。
许多老师回忆起自己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总是那么神往,那时教语文的心境多好,就是因为那时的我们把教语文当做一种享受,当做一种事业去追求。
每位教师都要保持那时的热情和那时的心态,感悟生活,享受语文,并把这种思想也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感悟,一起享受,让学生青春与激情共飞扬、感动与成功齐收获。
这大概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吧。
三、激情洋溢,充满活力真心地投入才能收获回报。
一个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一个激情洋溢的磁场去吸引你的学生,让他们和你一起去体会、去感动、去燃烧。
有激情的教师是最有魅力的教师,有激情的课堂是最有成效的课堂。
四、回归生活,体会感悟语文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人学,她与现实人生联系密切。
古人讲:“诗穷而后工。
”只有切实的人生体验,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所以说语文教学要回到生活中去,要让学生认真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多开展课外活动,比如户外写生、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等等,让学生的心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中获取“源头活水”。
五、刻苦自励,提高素养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面对头脑活跃、思维敏捷的学子,我们老师深感自身的不足,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思维方式,我们都有不断丰富、不断改善的必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推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可见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一要求显得很重要。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一、以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生动优美的课堂语言是一种魅力,这种魅力不但会令学生心生羡慕,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运用华美的词句、灵活的方法感动学生的内心,把学生引入到美妙的语文境界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文学之趣。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听到这些,学生怎能不兴趣勃发呢?二、以赏识表扬,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任何人所付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孩子表现得将更为强烈。
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极小的亮点都要给予肯定,给于表扬,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自信。
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
”这正是对赏识作用的肯定。
虽然赏识没有付出物质的代价,但是它发挥的价值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通常会伸出大拇指,或说一声“你真棒!”一句亲切简短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将会在学生心里形成美好的记忆,这个记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一生。
大量实践证明,好学生的确是夸出来的。
三、以最佳的情绪密切师生关系教师的情绪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以前,必须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站在教室里以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而且不但要微笑,还要笑得灿烂,发自内心的笑,这样才能在课堂活动中为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师生交心奠定良好的基础。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共5篇)【教学论文】
第1篇:关于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思考实施小学语文新课改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目标,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应当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是,一些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时候,常常存在一些困惑。
下面,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师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新课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师体现自身的教学主导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借助自身的语文实践。
并且,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个性化,不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学习实践。
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看书、写字、交流、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以及注重班级所有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具备条件,这就需要教师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充当引导者、组织者。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
在学生具备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法后,可以有效地贯彻实施自主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体现自身的主导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和沟通交流;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组织全班沟通,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得以发展和提升,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最根本的是在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放弃教师的引导。
这是因为教师的引导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引导,一方面要应当具备清楚的和真正能够实施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学目标与学生自主学习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针对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较为重要的知识,教师需要加以引导。
二、在灵活应用教材文本的同时适当地引用其他教学资源在之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视教材为经典,仅仅是照本宣科,不能调整教材内容和增删教材知识。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5篇)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5篇)学校语文课改论文(5篇)学校语文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1.挖掘每个同学自身的潜能首先要让每个同学在原有语文水平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进展,老师要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公正、客观对待同学,给同学参加的机会。
例如转变课堂教学的问答式,将“答题卡”发放给同学,让其他同学做答,老师予以评判和修改,并将信息回馈给同学,这样能够熬炼同学解题力量和记忆力。
其次增加同学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要增加同学使用母语的力量,培育进展汉语语感的思维,提高同学交际、写作和阅读力量。
此外语文教学可以树立同学健全人格,推动身心和综合素养的共同进展。
最终培育同学合作精神,进展探究式学习方式。
同学参加教学的深度、广度和乐观性,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增加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同学间的探讨、倾听、提问和发言来完成语文学习,让同学学会敬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想法。
2.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首先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要逐步转变以教材、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提升同学的中心和主体地位。
运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例如自学辅导法、试验探究法、问题情境教学法、争论式教学法、“学案导学式”等方式,转变观念、转变单一教学方式,让同学学会思索,主动发言。
其次丰富学习内容。
新课改后的学校语文不但要学习基础学问,还要向纵深进展,用语文独有的敏锐性去思索和熟悉生活,进行生态理论、环境理论等教育。
新教材增加与实际生活有亲密联系的内容,老师要收集新发觉、新科技资料或者地方资料,并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争论,激发同学学习热忱,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力量和意识。
让同学情感自由、创新自由和思想自由,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观性。
3.优化教学方式学校语文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构建起有活力又开放的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现实,面对将来、面对世界。
要不断拓展语文学习以及语文学问应用的范围,重视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进行跨学科的学习,让同学在不同方法和内容的整合、渗透和沟通中开阔视野,增加学习效率,得到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实践力量。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六篇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六篇学校语文课改论文范文1始终以来,教育界都没有给教学语言给予明确的概念和界定范围。
因此,要明确什么是教学语言,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概念上的“语言”。
对语言的界定上,每个领域都有着自己的侧重方向和标准界限。
一般来说,《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语言定义比较具有权威性,即: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内心所想以及思想沟通的一种特定工具,这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现象,是集语音、词汇以及语法构成于一身的新型系统。
通常状况下,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多为书面形式上的,而规定在文字范围内的语言则是指口语。
由上述概念的分析不难看出,语言具备沟通互动以及涵盖特定系统两个特点。
所谓的“教学语言”,专家和学者们都各执己见,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简洁的理解,教学语言的内容主要是指老师为了完成课堂上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自身的细心设计,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沟通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提高语文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策略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动,使得教学界不得不给予老师以新的角色,并不断加强了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除此之外,也在肯定程度上调整了教学语言,特殊是学校语文教学语言课程的调整,更是有了明显的变化。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必定或者偶然的联系,要想合理地规划好学校语文的语言教学,就必需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上加强对语言的学习和了解,其中打算因素就是老师对语言的把握程度,可以说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学校语文语言教学的提升,强化老师语言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三、加强老师各方面学问的学习全面提高老师的学问水平,首先,就是要加强对任教科目的熟识与把握。
在实际的教学中,任何老师都应当事先了解和把握与本学科有关的学问结构体系,然后,通过不断的钻研与学习,当完全形成自己的教学内容后再传授给同学。
学校的语文教学也同样适用这个道理。
另外,语文教学语言的实质就是对语文相关内容的学习。
因此,学校的语言老师不断加强自身学科或者其他学科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不断加强语言学习的规范性和示范作用。
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论文六篇
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论文六篇【篇一】摘要:在深化教学改革背景下加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新课改重要教学任务。
就目前初中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来看,尚存在着几个方面问题,制约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提高。
下面本文将总结目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苏教版初中语文进行有效解决对策探讨,促进语文综合性教学更加完善,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活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创新型教学活动,注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及探究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模式。
就目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来看,存在着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活动不够丰富、过分依赖语文教材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
下面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出有效解决对策,促进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进一步完善,提高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升。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1.重视力度不够就目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现状来看,存在着重视力度不够问题,直接影响语文综合性教学的开展。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缺乏重视不仅来自教师方面,也来自学生方面。
①教师对综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没有深入认识到该教学模式的多层次性,只是在课堂上开展代表性的活动,更偏向流于形式。
②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缺乏重视,认识不到该教学的重要性,片面认为该教学形式对提高语文成绩没有太大帮助,且在教学活动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习活动不够丰富在进行综合性教学时没有准确进行活动设计,活动主题不适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造成活动内容单薄,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济南的冬天》时,教师设计活动主题为“别样的冬天”,由于大部分学生并为接触过济南,对北方的冬天也缺少概念,这样主题设计会影响和限制学生思路,且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3.过分依赖教材课改过程中对语文综合性教学的要求是要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同时挖掘多方面语文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拓宽眼界,丰富语文知识。
新课标要求下我们怎么教语文论文
新课标要求下我们怎么教语文论文新课标要求下我们怎么教语文论文经过两年来对新课标语文的教学理论,我们也得到一些启发和经历。
下面我们就教学措施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教学措施:1、认真抓紧抓好语文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
我们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理解学习语文多种方法,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用,把语文课变为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科目之一。
认真组织日常教学工作,向上课45分钟中要教学质量。
每学期我们根据根据学科教学方案,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研究活动。
在备课组中,我们主要研究教材文本和拓新教学手段结合的问题,根据我校我们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探究出一条既有改革创新又有实际效果的实在可行的进步语文教学质量的路子。
2、开展既分工又合作的集体备课活动。
各项工作统一方案,统一管理。
平常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作业安排、测验考试等要保持一致,但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的班级,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因为我们学校采用了“分层教学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准确把握全局,充分理解学情的根底上,对教材进展有效的梳理,从文章的字、词到句,从文章的艺术特色到思想内容,从课内作业到课外训练,都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展精心设计。
发扬全备课组老师的聪明才智,发扬备课组的团结协助通力合作精神。
认真工作,努力钻研,集体备课,资共享,使我们的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教学小分队。
①每周指定老师各负责备好一课。
以一个单元为例,每个单元有4课,每一课由1位老师负责备课,然后在每周的语文教研日〔周二〕逐课进展讨论。
在教法和学法上,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展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但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点应作为重点进展打破。
教案、练习同时也要表达出“分层教学”的特点。
②指定一位老师负责专题训练。
比方,应试作文的分步训练和“历届高考总分值作文精彩语句”的汇编,现代文阅读训练,文言文练习,诗歌鉴赏和名言名句的编辑工作,可以分别指定某一老师负责。
语文新课改论文模板(10篇)
语文新课改论文模板(10篇)实践能力的含义很广大,对学生而言,我认为实践能力不单指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还包涵以下内容,如: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积累语言词江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等等。
创新教育是以探究性为核心,以科学学习为主体,以兴趣学习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注重亲自动手实践,鼓励实践和创新的教育。
二、加大提高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力度教师首先要在教育过程中,率先垂范,克服思维的定势,拒绝平庸,大胆想像,敢于创新,不怕失败,以研究型的学者风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具备丰富深厚的综合文化素养,学习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
结合本校实际,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以致用,探索适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理论,培养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型的创新人才。
三、利用教学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是当前教学的主要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语文课堂教学入手。
首先,要改变课堂气氛。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相互对话的过程,是师生间人际关系交流的过程。
融洽师生关系,努力创造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才有可能畅所欲言,真实地表现自己所思所想,学生才能走出自己的领域,打破陈旧的模式,大胆地想象与创新。
其次,陈旧的教学方法。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句话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学生的差异,以及课堂上要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时间限制,不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有关活动,往往是少数优秀生得以活动锻练,而大多数学生只是陪衬。
这显然有悖于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启发诱导,设置背景、环境、情景,诱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思考、活跃思维。
第二,质疑引导,在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疑难问题,提出易难适度,而又富于启发性,能够拓展创新空间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体会,第三是延伸指导,即通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向纵向、横向指出研究方向,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论文6篇精选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论文6篇精选小学语文互动教学论文6篇精选第一篇:师生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小学阶段的教学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承担着启蒙学生的重要作用。
虽然学生从出生就生活在充满汉语的环境中,但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巨大。
而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自控力也较差,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尤为重要,师生互动教学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手段,本文将研究师生互动教学的内涵及原则,并据此分析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方式,以求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师生互动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内涵;原则;运用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也因此成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主科科目,小学生年龄尚小,还未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引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然而就目前看来,师生互动教学的运用并不理想,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来说较为落后,不能把握好开展师生互动的最佳时机,对互动内容的选择也比较片面,因此,转变教学理念,把握师生互动的时机和甄选互动内容,将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师生互动教学的内涵及原则所谓师生互动教学,顾名思义,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教师在学生眼里是神圣而伟大的,但却常常严肃刻板,小学生刚刚步入校园生活,难以适应固定模式和固定时间的教学活动,学习比较松散,教师严厉的态度更是让学生恐惧,往往在教师提出问题时害怕答错而不敢回答,有些时候教师选择的互动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初次接触可能会比较感兴趣,但长期使用反而让学生丧失兴趣,由此可见,师生互动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缩短师生之间交往的距离,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改中的语文教学论文:课改中的语文教学
课改中的语文教学论文:课改中的语文教学课改早已吹响号角,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真正领会、落实课改精神的人并不多,大多数教师高喊课改口号,却只是在公开课上走过场、图形式,特别是语文教学。
随着社会的变革,教师必须理性分析、领会课改实质,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评价观、方法观、学生主体观,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人才,而教书活,活教书,教活书。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落实和体现课改精神呢?下面就谈几点我之拙见。
一、有效地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1.满腔热情,投身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靠教师精心培养出来的道德情感,其源泉存在于教师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性的劳动中;存在于学生认识活动的本身;存在于对真理的追求,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欢乐中。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重大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对上课要讲的教材和对学生所持的态度,是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
教师如果能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所教的学科和学生,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对教师所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从而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并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骄傲,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就油然而生。
2.增强语文教学的故事性初中学生还处在童心未泯时期,想象天真、丰富,对荒诞离奇、平淡曲折的故事都渴望听,乐于听。
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背景、相关资料讲述有关故事,有助于激发兴趣,理解作品主旨。
3.还原语文教学的社会性语文即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没有生活就没有语文,因此,在教学中需对作品予以适当还原,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用生活中的身边事理解体味作品,领悟作者情感。
如讲《故乡》,可联系社会背景、船远离故乡时的心理等理解文章主题,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闰土、杨二嫂的身影,谈自己对他们的感情。
有关语文教学法的论文(精选4篇)
有关语文教学法的论文(精选4篇)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4篇《有关语文教学法的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篇一:语文教学法论文语文教学法论文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二.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
老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
这样的课堂往往是老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
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 鼓励学生创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
改变“老师中心”、“老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
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
不能只要老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
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有关语文教学的方法,老师们知道哪些?下面是语文教学方法的论文范文,供大家借鉴。
语文教学方法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达到对课文文本的独到理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但是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要合理借鉴并吸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法。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小学语文教学思路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学常识;朗读书写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下,语文教学的改革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广大教师为课堂教学的改革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平台。
但是在课堂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也应该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借鉴、应用,而非全盘否定。
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如何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堂教学应该关注作品作者和时代背景的介绍在观摩教学中,我曾经看到教师开场精彩的导入和情景引入,但是在谈到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时,却一笔带过,给学生不留记忆的时间和空间去识记作者、作品背景常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择,除了考虑字词基础知识外,还考虑到了古今中外名篇的渗透,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去感受名家名篇的艺术魅力。
但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对这些名家的常识介绍。
我认为对于像李白、杜甫、鲁迅、老舍这样优秀的作家,应该让学生知道并记住他们的朝代、代表作品等。
对于时代背景的介绍,我们也应该讲给学生。
比如很多学生会背诵《春望》,但是却不知道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不知道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思和心系天下的远大抱负,因此即使会背诵这首诗歌,却不能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涵,更不能理解花为何会溅泪、鸟因何而惊心。
所以,在课堂教学前教师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是很有必要的。
名家名篇都是作者在特定环境下写成的,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的介绍而去强行分析字词、优美语句、作者情感,就像空中楼阁,学生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
如何上好语文课论文
如何上好语文课论文语文课该怎么上,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呢?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如何上好语文课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如何上好语文课论文(一)什么是“语文”?语言大师吕淑湘认为,“语文”中的“语”就是语言,“文”文就是指“文字”。
这里所说的“语言”就是“口语”的意思,“文字”是书面语。
语文语文,语在前,语文课就应该姓语,应该上成语言训练课。
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理解能力。
学生的语感如何,将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运用,影响其语言文字的发展。
可见,语感培养是语言训练的基础,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应该以训练学生语言为主。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重视朗读,品味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最好手段。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读。
课上我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读书,有自读,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指导读,比赛读,表演读。
记得在这学期上考核课《大海睡了》这一课,我一节课化了一半时间在学生的读书上,从一开始学生的初读到最后学生的表演读,学生的每一次读,都充满着兴趣,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了不同的进步,不同的收获。
一节课结束,学生全都熟读成诵了,夜晚大海平静又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当然,我们不必要每篇文章都要背下来,但应制定朗读要求,并力求达到进而熟读,佳作名篇还要会背诵,精彩部分甚至还要默写。
又比如我在教一年级《冰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冰花的美丽,我采用了句子对比法读,我先出示课文原句,“啊,真漂亮。
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然后让学生一遍遍地读,从中体会冰花美在什么地方。
可一年级的小朋友并不能说得很明白。
接着我又出示了一句话,“啊,真漂亮。
它像树叶,像小草,像牡丹,晶亮、洁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中语文怎么教
一、新课改语文如何教
将现《语文课程标准》同原《语文教学大纲》进行比较,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前者比后者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越性:
第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得到了确认。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以此取代过去“教学目的”的提法,清晰、明确更具针对性。
第二,用“基本理念”囊括语文课程的特点、教学手段与学习的方式方法,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这就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教学的思路和展示才能的舞台,为他们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微观的束缚手脚似的细微末节的点划。
第三,明确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规律的原则,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课改后的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一些基本的语文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全面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素养是什么?这牵涉到教学观念的问题,与人们对“语文”二字的正确认识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语文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
们就生活在语文之中,而所谓的语文素养,说到底,就是人的一种生活智慧。
由此我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育就是言语智慧教育。
语文素养应该包括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素质修养。
二、课改中的方法要创新
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教学相长,同时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过程。
所以,在课改中实施语文教学,就是把新课标、新教材与我们的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地进行完美的演绎。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总结,特别是学习“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之后。
笔者认为,读、写、做三线推进,是新课程中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与方式。
读就是阅读,写即写作,做即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及其他语文实践活动。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同教师一起进入阅读世界,走向生活。
首先应该有大局观,教学之前对整本书的编排与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从导语到单元重点再到课文重点,教师要心中有数;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情境,感悟作品的人文精神。
同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一篇课文可以纵观,也可以横观,可以纵横交错地分析阅读。
阅读中,运用对话方式,让读者与作者、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进行对话与交流,从而真正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中都隐藏着大
自然赋予的创造力”(周国平)。
阅读时要求“创造性地阅读”,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意蕴;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说话,并且以一颗活跃的心,在阅读中获得灵感。
同时,要将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实践相结合,以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
如何进行写作教学呢?这里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做什么,二是学生做什么。
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一开始就进行大量的写作技巧训练,这种“技巧至上”的做法未必适合大多数学生。
这样的技巧训练,看似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实际却并非如此。
所以,教师第一步需要做的是建立一种写作制度,引导学生养成写作习惯。
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象样的本子,称为随笔本,让它成为学生展示写作才华的舞台。
第二步,在已经搭建的这个舞台上,逐步培养踏实的文风,要求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不要无病呻吟。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舞台,引导学生写活动,写生活,写思想,写感悟,写发现,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写每一瞬间触动心灵的东西……他们所写的一切不仅仅是日记,而是能够与人分享的充满激情与思想的心灵独白。
同时,教师要开掘写作的源头活水,不断为他们提供新的思路或者写作的范围、题材等等,还要利用批阅、讲评、推荐佳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并保持他们的写作热情。
第三步就该考虑提高写作技巧的问题。
在学生经过大量的写作实践,已经学会顺畅地表情达意的基础上,再经过技巧训练,效果比单纯的训练要好的多。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对学生作文的内容、质量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写出的作品能够令人感动,给人警醒,催人落泪,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而且语言句式尽量做到:优美、整齐、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选题、选材、详略安排等方面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文风踏实了,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这样的作文虽然每一篇都可能有不足的地方,但每一篇都是学生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
从这样的训练中,学生获得的是写作的能力。
至于实践方面,主要指的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新的课标教材安排了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这些活动涉及到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从亲情的描述到语言文化的积累,从科学态度的培养到艺术文化的熏陶等,开展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情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所以,教师在组织实施好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外,还要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积极设计新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运用。
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
教学中将读、写、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语文素养会逐步得到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课改中的语文教学改变了过去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但是,一些基本知识,仍然是需要讲解训练的。
课改中的语文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但不可否认教师的作用,教师的点拨——那种点石成金的功夫依然需要,而且还要发扬广
大,让学生在少量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而且,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不是表演,需要避免唯自主化、唯综合化、唯表演化的倾向。
总之,面对课改,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的是一种教育理论与策略的体现,是一项事业,是从真理出发,对学科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全新的认识,是对“语文”二字的重新审视。
投身课改,既需要理性的思考,又需要实践和探索,忽视任何一方都无益于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