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方证券的破产反思金融监管
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完善
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完善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间金融往来越来越频繁,金融市场的波动也越来越剧烈。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震惊了世界各国。
在此背景下,各国政府开始加强金融监管,以应对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本文将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完善角度入手,分析金融监管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现状为了避免再次发生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在金融监管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改变过去对金融机构过于宽松的监管方式,向金融机构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二是加大对风险管理的监管力度,风险评估要更加全面,细致和准确,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三是完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加强市场的监管程度,防止市场失控;四是加强对金融信息的监管,建立完善的信息公示和披露制度,以便及时了解金融市场变化。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不足虽然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各国之间的监管标准不一,难以实现统一监管;其次,金融监管法规还不完善,存在一定漏洞,有些风险仍然没有被有效遏制;第三,金融监管的政策实施尚不够完善,监管机构还未完全发挥作用,很多监管措施还没有得到落实。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未来,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将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1. 建立全球化金融监管体系,各国监管标准更加统一和协调;2. 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3. 加强监管机构的建设,提高监管机构的专业化、权威性和独立性;4. 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金融监管指标体系,防范金融风险发生;5. 结合技术手段,建立金融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全球范围内的监控能力。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启示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完善和升级,反映出了金融监管制度的本质缺陷。
只有不断的完善制度,才能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保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的完善
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的完善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自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意识到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尤其是监管的国际合作和跨国机构的监管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加强了金融监管的改革与完善,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本文将就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的完善进行浅谈。
1. 加强监管机构的职能和权力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加强了监管机构的职能和权力,以提高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能力。
首先,我国设立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对银行和保险行业进行监管。
CBIRC将监管和审慎监管相结合,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其次,我国还建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负责证券市场的监管。
CSRC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督和执法能力。
2. 强化风险防控和评估机制金融危机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风险管理和评估的重要性。
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加强了风险防控和评估机制的建设。
首先,我国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资本监管,要求金融机构保持足够的资本充足率,以应对风险暴露。
其次,我国建立了金融稳定评估框架,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定期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
3. 深化金融市场改革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是金融监管完善的重要方面。
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大了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推进了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首先,我国逐步实施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开了银行存贷款利率,并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利率定价机制。
其次,我国加快了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
4. 加强金融创新监管金融创新是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加强了对金融创新的监管。
首先,我国建立了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对金融科技公司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
其次,我国制定了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定,规范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监管。
5.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金融监管需要国际合作。
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机构破产中的角色
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机构破产中的角色【摘要】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机构破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金融监管机构在破产预警中起着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
金融监管机构在破产处理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协助破产金融机构进行清算和资产处置。
在危机管理方面,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紧急措施,稳定市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金融监管机构对破产金融机构进行后续监管,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金融监管机构的存在和作用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为保障金融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破产、监管职责、破产预警、危机管理、后续监管、金融体系稳定1. 引言1.1 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要性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机构破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监管机构,他们负责监督和管理金融市场,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监管机构的职责包括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监测金融市场的风险,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处理金融机构的破产事件。
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监管机构的存在可以有效监督和调控金融市场,防止金融机构出现过度风险的行为,降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监管机构可以提升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金融欺诈行为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监管机构还可以及时发现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监管和干预,防止金融机构的破产事件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1.2 金融机构破产的影响金融机构的破产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
金融机构的破产可能导致市场信心的动荡。
投资者和存款人可能会感到恐慌,纷纷撤离金融机构,造成资金断裂和流动性危机。
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金融和经济动荡。
金融机构的破产可能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金融机构之间通常存在复杂的关联和互相依赖关系,一家金融机构的破产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连锁反应。
如果金融机构的破产得不到有效处理,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伤害。
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与改革
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与改革近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也呈现出日益复杂的趋势,然而金融市场监管却远远滞后于市场化的趋势。
2008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金融市场监管的认识,各国政府纷纷进行深度反思,积极推进金融监管改革,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以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将从金融危机后的金融市场监管与改革入手,探讨金融市场监管的演变、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的启示金融危机是一场以金融市场为主要战场的风暴,不仅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深刻的冲击,而且也对全球各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为避免重蹈覆辙,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
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金融市场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
由此,各国政府也开始加强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力度,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推动金融市场监管的改革。
二、金融监管的演进金融监管体系是指在金融系统中负责制定、监管和维护金融市场规则的机构和组织,主要包括国务院、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和机构。
自20世纪70年代起,各国政府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逐渐完善。
1. 监管部门的加强在金融监管方面,加强监管部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和《证券法》等规定,我国设立了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对银行和证券市场进行监管。
这些机构的设立和加强,使得国家在市场化的经济运行中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2. 法律法规的完善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国政府相继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针对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银行法》、《证券法》等,为我国金融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制度保障,加强对金融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和监管。
3. 政策方向的调整金融监管体制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市场的运作中,如果市场化程度不高,那么金融风险将会加大,政府将要负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
从南方证券的破产反思金融监管
【 关键词 】 南方证券 市场退 出 自营业务
பைடு நூலகம்
《 证券法》 , 或许也 正是市场和监管者 对这种行 为置之小理 , 如 此宽 容 才 为这 场 悲剧 酿 下 了 祸 根 。2 0 0 3年 , 委 托 理 财 业 务 开始 进 入 谷 底 ,使 南 方 证 券 担 负过 多 成 本 ,上 证 指 数 一 直 处 于 下 跌 态 势 , 至 2 0 0 3 年 l O月 底 跌 至 1 3 0 0多 点 , 跌幅超过 3 0 % 。 南方 证 券 开 始 挪 用 客 户 保 证 金 ,南 方 证 券 于 是 辗 转 于指 数 的 漫 漫 跌 势 中 ,无 力 自 拔。
从南方证券 的破产 反思金 融监 管
◆ 丁 双 双
(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蚌埠
2 3 3 0 0 0 )
【 摘 要 】当今 国际金 融领域的主要趋势是金融一体化和 自由化 , 证 券 业的发展 正是迎合 了这种趋 势 , 在分业监管体制 的条件 下, 现有 监 管体制存在许 多漏洞 , 如监 管重复 , 监管 漏洞等 , 影响我 国金 融 监 管效率, 涉 及 我 国金 融 体 系甚 至 国 民经 济 稳 定 , 本 文 以 南 方证 券 破 产为例 来分析我 国金 融监 管的缺 陷。
背 景: 2 0 1 3年 8月 1 6日光大 证券策 略投 资部使用 的套利策 略系统 出现 了问题 ,瞬间重复生成 2 6 0 8 2笔预期外 的市价委托 订 单, 周 五 上 午 瞬 间 让 整 个 A股 市 场 增 加 了 3 4 0 0亿 的 市 值 , 仅 仅 两 分钟 后 ,指 数 又 像 被 抛 高 的 石 块 一样 直 直 下 坠 , 收盘 时 以 下跌 终 场 。 这起 乌 龙 事 件 不 仅 给 证 券 市场 以打 击 , 光大 证 券 也付 出 了 代 价, 对 8月 份 的经 营业 绩 产 生 重 要 影 响 。 这 起 光 大 证 券 的 乌 龙 事件 公 开 公正 , 该 监 管 者 管 的地 方就 要 管 到 位 。 不 该 监 管 者监 管 的地 方 更 加让 人 们 把 目光 投 向对 证 券 公 司 的监 管 问题 。 就放 手 不 要 管 , 提 高 市场 的 活 力 。 证券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重要组成 部分 ,证券 公司是这个较 ( 3 ) 对 证 券 公 司 市 场 退 出 的监 管 。 证 券 公 司 退 出 狭 义 上 是 指 证 活跃的市场 的主体 , 占据着 证券市场信息优 势, 有着雄 厚的资金 , 券 公 司被 取 消 业 务 资格 , 不 再经 营证 券 业 务 。 我 国 证 券 公 司 在 资 本 有 力量影 响证券市场的走 向。我国的证券 公司大多数 都是国有控 市场 中地位特殊 , 使证券公司市场退 出也应特 别对 待, 而 且我 国证 股 企业 , 抵御风险 能力较 差, 且证 券行业存在着运 作不规范 , 内幕 券 公 司 效 率 比 较 低 下 , 投资者风 险意识较弱 , 对政府依赖性 较强 。 交易, 操 作 市 场 等违 规 行 为 。 监 管 部 门 的监 管方 式 ,监 管 理 念 应 有 所 更 进 步 ,遵 循 市 场 调 节 机 对证券 公司 的监管主要有对证券 公司市场准入的监管 、证券 制 , 摒 弃过 去 一味 的强 加 政 府 行 政 干 预 , 强 化 证 券 公 司退 出的 个 人 公司业务经营的监管 、 对证券公司市场退 出的监管 。 责任 。 ( 1 ) 对证券公司市场准入的监管。 证 券 公 司 必 须成 为证 券 交 易 2 0 0 5年 2月,央行提供 8 0亿元再贷款 以助南方证券 偿付保 所 的 会 员 并 且取 得 交 易席 位 才 能代 替 投 资 者 进 行 证 券 投 资 。 曾经 证金 。2 0 0 5年 9月 2 8日, 重组后的中国建 设投 资证券有 限责任 公 轰 动 一 时 的南 方 证 券 , 1 9 9 2年 成 立 , 当 时它 的注 册 资 本 达 到 了十 司成 立 , 南 方证 券 正式 退 出历 史 舞 台 。2 0 0 6年 8月 6日, 深 圳 市 中 亿人 民币。 成立之初各项条件在当时国内证券业是顶尖的地位, 但 级 人 民法 院因 资 不 抵债 , 宣布南方证券破产。 是后来还是因为业务操 作问题使公 司陷入 困境 , 所 以市 场准 入, 就 对 于 南 方 证 券 的退 出, 监 管 机 构 表 现 的尤 其 拖 拉 , 央 行 提 供 了 像 这 四个 字 说 的 , 只是被准许进入市场, 证 券 监 管 机 构 作 为 一 个 类 8 0亿 元 再 贷 款 偿 付 保 证 金 , 想让 南方证券平稳 度过难 关 , 但 是 在 似于检票员的身份,证券 公司进入证券市场之后仍然要遵循市场 南 方 证 券 对 投 资 者 高 达 1 2 0多亿 的债 务 中绝 大 多 部 分 都 是 银 行 贷 规律 ,对于证券公司违反业务操作规范 导致证券 公司陷入 困境 的 款 , 债务额太大, 而且 由于南方证 券私 自挪 用委 托资产 , 信用 落地 , 案 例 在 对 证 券 业 务 经 营 的 监 管 处会 提 及 。 这 是 无 法 挽 回 的 。之 后 中国 证监 会和 深圳 市 政 府 对 南 方 证 券 还 进 ( 2 ) 对证券公 司 白营业务的监管 。 证券 白营业务是指经过中国 行 了行 政 接 管 ,为 什 么 一 个 股份 制 的证 券 公 司 的 市 场 退 出这 么 波 证监会批准经营证券 白营业务的证券 公司用 自有 资金和依 法筹集 折, 因为它代理 的投 资者 之多 , 负债 面之大 , 给证券 市场 带来 的打 的 资金 用 自己的 名 义 开 设 的 证 券账 户 依 法 买卖 公 开发 行 的证 监 会 击 是很 大 的 , 并 且 央行 、 政府、 监管机构也极力挽救 。 亡 羊 补 牢 的办 认 可 的其 他 有 价 证 券 , 以获 取 盈 利 的 行 为 。自营 业 务 是 证券 公 司风 法 在 这 里 不 太 好 用 , 南方 证 券 还 是破 产 了 , 所 以如 果 在 南 方 证 券 还 险较 大 的一 个 业 务 , 主要有合规风险 , 市场 风 险及 经营 风 险 。 合 规 兴盛 的 时候 不 掉 以轻 心 , 加 强监 管 , 是 证券 公 司 的 运 作 符 合 监 管 要 风险指从事操纵市场等会使证券市场混 乱, 受到制裁 的风 险。 求 ,如 果 因为 市 场 风 险 或 经 营 风 险造 成 即 将 破 产 就 交 给 市 场 去 处 南 方 证 券 当 时在 市 场 上 的地 位 非 常 高 , 2 0 0 0年 承 销 业 务排 名 理 , 监 管 机 构 做 好 自己该 做 的 事 , 对待被监管对象 公平 公开公正 , 位居全 国第一 , 主承销股票达 3 7家, 募集资金总额 2 0 1 亿元 , 各项 也 不 会酿 成 这 个 悲 剧 。 主 要 业 务 指 标 均 为 业 内第 一 。 事实证 明, 从 顶 峰 跌 入 谷 底 不 需 很 长 时间。 南方证券从 2 0 0 1 年开始着重于开展委托理财业务 , 此后, 委 参考文献 : 托理财业 务不 断增加 , 在行业内数得上是遥遥领先者 。但是 , 南方 【 1 】 彭婧妮 . 对证券公 司违规行为监管的分析 投资分析 , 2 0 1 2 证券对后来的市场前景有着过好 的预期 ,甚至 南方 证券开始与 委托理财 方 普遍签有 保本保底 协议 。这种行为 已经违背 了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反思 前瞻 论文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的反思与前瞻一、国际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根源在于新自由主义的教唆,本质是基本矛盾的使然,监管缺失是主要原因。
当然,对各种成因仍需进一步辨析。
首先,笃信自由主义理念。
美国一直是“自由市场竞争论”的坚定奉行者,崇尚自由竞争是美国治市理念的灵魂所在。
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遭遇的“滞涨”将矛头直指凯恩斯主义,《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废除为美国金融资本彻底扫除了扩张道路上的制度障碍,美国在一百多年来以来一直执全世界经济执牛耳。
然而,对新自由主义思想为导向的监管理念的过分推崇给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提供了泛滥的温床,活跃的金融资本掩盖了实体经济的颓废、“喧嚣的繁华”背后实则虚幻的巨大资产泡沫,一场始于对自由主义盲目崇拜的危机正蠢蠢欲动。
其次,对过度衍生的金融创新的坐视与纵容。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金融衍生工具造成金融监管出现“真空地带”,金融创新最终捅破了与金融危机之间薄如蝉翼的隔离层,在次贷危机中成为众矢之的。
金融衍生品的过往功绩如发现价格、规避价格风险、套期保值等早被喧嚣的漫骂声所淹没,已经沦为一种彻头彻尾的投机工具和疯狂泡沫的制造者。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所说,金融危机不是金融创新的错,是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不一致性造成的。
我们不能指望理性的经济人在暴利和政府的“纵容”双重诱惑下违背亘古不变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经济学原理而选择继续“理性”。
最后,金融混业经营体制使金融监管体系举步维艰。
自1929年爆发的“黑色星期一”打破银行业混业经营格局,至1999年美国出台《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业相互渗透并在市场竞争中互助互进,金融混业经营已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所向。
但随着许多商业银行加入金融衍生品业务、投资银行的迅速崛起,资产证券化泛滥成灾、混业创新产品大肆发放、信用评级失智跟风,以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为潮流的金融改革使原有监管框架的旧疾未愈又添新伤。
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思考
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思考作者:吴泽伟朱嘉琦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21期【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面对金融全面开放,国际金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金融监管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实时性都面临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如何从教训中重新审视金融监管,保证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并提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影子银行金融产品历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有其类似原因:银行的资本不足,放贷过多、放贷条件过于宽松。
但金融监管的缺失无疑是造成美国次贷危机,以致全球金融海啸的重要原因。
在次贷危机中,我国金融系统虽未遭受重创,但金融监管对一个国家金融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在这场次贷危机中爆出的种种问题和缺陷,对我们重新审视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能力又有很多的启示。
一、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金融监管制度落后于金融业发展是此次危机表现出来的主要监管特征。
美国的分业监管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确立之后,随着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这种监管体制几乎没有体制上的变化,这场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金融监管不利。
而依法监管是监管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严格的金融立法是金融监管职能的法律保证,是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和必要依据,不能用行政的随意性代替法律,要使金融监管法律能面支持未来金融监管的需要。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金融监管制度建设滞后于金融业业务发展与市场创新。
如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于2004年6月签署了《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明确三家机构要在工作中相互协调配合,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复。
该《备忘录》非法律法规,不具备约束能力,不能解决三家地位平等机构之间可能产生的工作模糊责任问题,应通过行政法规的形式对《备忘录》的有效性进行明确。
在经济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从美国在次贷危机后的监管趋势来看,我国在努力构建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同时,美国已经从分业监管体制转向混业监管体制。
南方证券破产案
南方证券破产案——流动性风险一、背景介绍南方证券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联合发起,并由国内四十多家著名企业出资组建的全国性大证券公司,公司注册资本十亿元人民币,1992年12月21日在深圳特区宣告成立。
2000年底,公司完成增资扩股,股本达到34.5亿元人民币。
2004年1月2日,南方证券因严重违法违规经营,管理混乱被行政接管。
2005年4月29日,南方证券因挪用巨额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被中国证监会取消证券业务许可并责令关闭。
根据南方证券行政接管领导小组的委托,深证市政府于同日成立南方证券清算组,负责南方证券关闭后的清算工作。
受南方证券清算组委托,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深证分所出具德师(深证)报财字(06)SS第003号《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31日执行商定程序的资产负债专项报告》。
上述报告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南方证券的资产总额为106.31亿元,负债总额228.08亿元,资不抵债金额为121.7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214.55%,已严重资不抵债。
2006年6月6日,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南方证券破产还债。
二、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覆没创立初期的南方证券位于国内证券行业金字塔尖,当时中国国内的证券公司大多数注册资本不过几个亿,仅有华夏证券、国泰证券和南方证券三家证券公司注册资本大手笔的达到了10亿元。
南方证券当时在市场上的地位非常高,彼时市场行情正炽,而南方证券亦以一系列强悍操作成为市场公认的超级主力。
1999年_x0005_·19行情之时启动虹桥机场、以中关村科技置换琼民源,2001年春兰股份增发,均被业内认为南方证券得意之作。
2000年南方证券盛况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承销业务排名位居全国第一,主承销股票达37家,募集资金总额201亿元,各项主要业务指标均为业内第一;经纪业务亦跃居业内第三;总资产达到368.20亿元,利润达到11.69亿元。
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机构破产中的角色
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机构破产中的角色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融资水平的提高,金融机构的破产已经成为这个市场中难以避免的问题。
而金融监管机构作为维护金融市场健康稳定的重要力量,在金融机构破产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下面本文将重点探讨金融监管机构在金融机构破产中的角色。
首先,金融监管机构在为金融机构设定更严格的监管措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即使是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面临破产,在其经营过程中,金融监管机构需要继续关注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资产负债表的质量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考虑实施哪些监管措施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和防止金融机构破产的影响扩散到其他金融市场和经济领域。
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制定更加严格和真实可行的监管规定,来约束金融机构及其管理人员的行为,以避免其沉迷于高风险行为而导致破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机构破产的影响。
例如,当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时,世界各国监管机构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要求金融机构的主要员工获得更多更严格的执照,要求机构保留更多的流动资金,等等。
其次,金融监管机构在其监管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发生破产时,需要及时且有序地组织好清算工作。
次,金融监管机构在其监管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发生破产时,需要及时且有序地组织好清算工作。
在这个情况下,时效性和高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金融机构破产的影响越往外扩散,其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就越大,对于清算程序的有条不紊和稳定操作可以为抑制危机蔓延提供必要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尽可能保证金融机构的财产被合理地出售,支持安全清算、并制定、调整破产程序和法律,还需要监督和协调破产程序是正确的,以确保金融机构的资产得到充分清算和合理分配。
最后,金融监管机构在破产风险披露和破产预警方面也需要承担重要职责。
在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风险的时候,监管机构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加强对其风险监测以及对其信贷质量和其他关键性能指标的跟踪。
此外,监管机构还要进行连续性评估工作,评估金融机构的相关风险,确保其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充分披露,及时发现和处理破产风险,并在亟需时采取适当的临时措施,消除风险,保护金融机构的借贷关系和货币市场的安全运作。
浅析金融危机情况下中国证券监管体制模式
浅析金融危机情况下中国证券监管体制模式中国证券监管体制模式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中国证券监管体制模式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其次,中国证券监管体制模式注重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
中国证监会在发行监管、交易监管和信息披露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重要信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此外,中国证券监管体制模式还建立了投资者保护基金,用于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中国证券监管体制模式强调市场监管与合规管理并重。
中国证监会在金融危机中加大了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各类机构的监管和合规管理。
例如,证监会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加强了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最后,中国证券监管体制模式注重国际合作与协调。
在金融危机中,中国证监会与国际监管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政策协调,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中国证监会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论坛的活动,提高了国际监管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中国证券监管体制模式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监管体制明确、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水平。
注重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强调市场监管与合规管理并重,有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
重视国际合作与协调,有助于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和加强国际监管体系。
然而,中国证券监管体制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手段不够多样化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金融危机下的全球金融监管反思
金融危机下的全球金融监管反思本文从各国对金融危机的处理对策入手,分析国际金融监管现状和协调合作的必要性,并以国际监管合作实践为基础,提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和协调的相关政策建议。
标签:金融危机监管对策研究一、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把信息不完全理论引入到对金融市场的研究领域。
Gertler(1998)、Bernanke和Gilehrist(1998)等人的研究表明:与产品和要素市场相比,金融市场更是一个信息不完全的市场。
在金融市场上,信息在借贷双方的分布是不对称的,最终借款人对其借款用于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拥有更多的信息,而投资者对影响投资收益的所有变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的不完全性影响了金融活动参与者行为均衡的性质以至金融资产价格均衡的性质,造成了金融活动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不完全性影响了金融活动的合理性,使金融市场的完善性大打折扣。
“逆向选择”降低了金融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效率,“道德风险”削弱了金融市场的资金动员能力。
当遇到大的金融灾难时,如墨西哥、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金融资产的价格跌到低于其基础价值以下的水平。
外国直接投资往往在这样的时机大举入侵,趁火打劫大量的购买廉价资产,许多重要的国内公司被外国公司控制。
这是当代世界资本跨国流动快速增长导致金融危机后的一个新的特征。
金融机构在信贷市场上发放贷款时关注的是贷款利率的高低和风险大小,但是,金融机构获取的利息高低本身也会影响贷款风险。
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使潜在进行资产投资的借款人产生分化。
既然借款人具有不同还款能力的概念,金融机构就必须搞清楚哪些资产投资者是最有可能还款的借款人。
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有关信息无法全面了解,所以在鉴别借款时,利率便成为一种检测机制或信号。
但贷款利率的提高(平等地适用于所有的借款人)又将把“好的”借款人挤走,而留下“坏的”借款人,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的例子。
那些从事风险最大的投资项目的个人和公司愿意支付最高的利息率。
金融危机下对金融监管的思考
金融危机下对金融监管的思考
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金融混乱,使金融监管迫在眉睫,得以重新受到
重视。
在金融危机之前,金融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服务,有很多缺陷,缺乏对金融风险的充分识别和有效的监管。
因此,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
监管,加强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强化贸易和投资规则。
同时,
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强化跨境监管,实现金融和监管各方面的协调。
此外,金融监管还应该确定有效的处罚机制以及对失职者的惩处,以便及
时有效的防范和惩治金融违规行为。
总之,金融监管应该更加完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理,保护消费者
利益以及实现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完善的监管,才能够有效的
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有效的避免金融市场的混乱和重大损失。
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的思考
⾦融危机后⾦融监管的思考2019-09-17【摘要】本⽂通过对2008年全球性⾦融危机的研究,分析⾦融危机的成因,并对之前的⾦融监管进⾏了反思,最后针对⽂章的研究结果,提出⼀些切实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融危机⾦融监管反思和建议⼀、引⾔⾦融是现代经济的核⼼,⾦融活则经济就活。
然⽽,⾦融监管的放开,⼀⽅⾯会提⾼⾦融效率,提⾼资⾦利⽤的效率,使资源流向效率最⼤的实体经济中;另⼀⽅⾯会极⼤的刺激虚拟经济的发展,引发投机,造成市场的紊乱,增加整个⾦融系统的不稳定性,极⼤程度引起⾦融系统的瘫痪,致使⾦融危机的发⽣。
纵观⾦融危机史,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融危机是最为严重的⼀次。
危机发⽣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的虚拟经济市场,⽽且还波及到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融市场⼀⽚混乱,⼤量的⾦融机构⾯临破产;实体经济受到重挫,企业资⾦链断裂,资产缩⽔,社会商品⽣产受到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幅度的衰退。
例如,我国的出⼝外向型企业,在⾦融危机发⽣时,外贸订单⼤幅度地减少,企业不仅因为⽣产产品消耗了⼤量的资⾦,还⾯临着再⽣产的危机,⼤批量的出⼝导向型企业破产。
其他国家也中,与世界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企业也纷纷破产,雷曼兄弟、冰岛国家危机等。
⾯对突然起来的⾦融危机,各个政府都积极的影响,⼀⽅⾯为了稳定市场经济的两性运⾏,给⾦融机构注资,避免⼤⾯积的挤兑;另⼀⽅⾯采取逆经济周期的政策,配合使⽤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经济⾛出困境。
例如,美国政府连续出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元也是向市场注⼊⼤量的流动性,我国政府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向市场注⼊4万亿的⼈民币,以期望能够顺利的度过经济危机。
同时,世界元⾸会议、各个经济论坛和经济学家都在谈论⾦融监管问题,到底应该采⽤什么样的⾦融监管系统才能避免⾦融危机?本⽂通过对于⾦融危机原因的研究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情况,提出⼀些相关的建议。
⼆、⾦融危机的原因对于⾦融危机原因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其直接原因就是美国⾦融系统崩溃,引发了连锁效应。
关于浅论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问题
关于浅论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问题【摘要】这次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的金融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金融监管的模式和监管的效率等方面引发了学界和社会的深思和探讨。
本文从金融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金融危机后美国等国家的影响和改革方案,浅析了我国的金融监管改革的措施和发展新动向,以期能引发一点思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改革一、金融危机的反思(一)金融危机在美国的爆发由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不断升级,过度包装的金融产品通过美国在全球金融业的绝对影响力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而监管的过滥和过松又使这些广泛流转的金融产品有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这都为危机的全面爆发和多米诺连锁反映打下了伏笔。
在经济层面上,人们开始反思房地产市场的经营和发展模式以及金融创新带来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问题,在法律上我们不得不重新定位监管的地位和其应发挥的作用。
长期以来,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以繁杂着称于世,可用“双线多头”概括之。
1999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在废除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同时,构建了以美联储为主、各功能监管机构为辅的“伞形监管”,同时建立了一套允许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服务提供者之间联合经营、审慎监管的金融体系。
该法解除了银行进入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所有限制,允许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建立金融控股公司从事各类金融业务,混业经营模式的确立。
这一法案在加强了金融服务业竞争积极性的同时,使得监管机构对纷繁复杂的交叉于金融部门间的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成为空白,这也是此次金融危机国际普遍对美国的金融监管存在不满和质疑的问题。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本身已经通过贸易、金融、市场信心传染等渠道对中国产生影响。
我国的股市和油价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央行数次降低基准利率来拉动内需,大量建设基础设施和发掘农村的消费潜力,所以在这次危机中很多国际方面认为中国式独善其身的,实际上,中国受到的冲击很大,国际社会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改革,对中国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体制都有深远影响,在国际交易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中都可以感受到危机的影子。
关于金融危机和金融监管的若干反思
关于金融危机和金融监管的若干反思刘建飞1250202118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金融在其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虽然旧石器时代的物物交换和后来出现的简单的货币流通还不能称之为金融,但它为金融业的诞生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金融也从中被剥离出来,从西方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地域展现着它的魅力,发挥着它的力量,同时也在不断地“充实”自己,吸收更先进的理论思想,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但由于金融业本身的特性及人类对其认知尚浅,金融危机频发,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其成为了金融学家的重点研究对象,同样也成为了与世界人民息息相关的全球性问题。
1637年荷兰“郁金香狂热”(被认为是第一次由投机泡沫引起的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美国次贷危机……这些,都成为了金融发展史上的“灰色篇章”。
关键词:金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金融与政治一、金融金融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它的本质是价值流通,它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
金融产品的种类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股票、债券、基金、信托等。
(一)金融与经济的联系和区别金融的“成长史”还很短暂,现代金融是20世纪40年代末才开始起步,至今还不足百年,比起已有几个世纪历程的经济来说还很“年轻”。
但在我看来,金融的发展历程应该和经济的相差无几,只是由于人类主观因素的干扰以及对风险客观存在的认识不够,导致金融业发展“被搁浅”(荷兰“郁金香狂热”就是最好的证明)。
普遍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产物,是“货币银行学”演化而来,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所以都以农业经济为主,市场中流通的主要是各种农副产品(易物),虽然存在简单的货币流通,但流通渠道单一且狭窄,货币大多都被用作“储藏品”。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反思.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反思【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监管体系1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将人们的视线重新引入国际金融体系及其监管的角度上来。
回顾以往爆发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出此轮金融危机与之有着明显的不同,深入分析本次金融危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此轮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国际化程度的大大提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代,金融国际化是金融自由化推动各国金融制度和市场结构趋同的结果。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开始奉行金融自由化理论,掀起了一轮接一轮的金融改革浪潮。
虽然放松对国内金融市场和机构的控制,依靠市场力量提高金融体系效率,加快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在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放松金融管制、过早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和放开资本项目,往往会刺激国内不动产信贷, 使资产价格不断膨胀, 增大泡沫经济成份。
而国际投资资本涌入正是出于短期项目盈利目的, 大量投资于股票、利润率高的房地产, 更加促使泡沫经济形成, 从而使发展中国家潜伏下巨大的国内和国际金融风险。
其次,国际投机因素也促使国际金融风险加大。
长期金融抑制造成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弥补短缺的资金普遍制定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 导致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套利和套汇投机。
这部分资金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外逃,导致外汇市场剧烈波动,而政府有限的外汇储备难以使其稳定。
更不能忽略的是,各国金融市场日益增大的依存度也增加了金融危机出现的可能性。
金融交易手段的现代化极大地加快了全球资金流动速度的同时提高了各国金融市场的关联性和依存度, 而且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日益活跃,使得大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相关交易属于表外业务, 这样即使大金融机构从事巨额的金融衍生交易也能达到信用风险标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潜亏潜盈在账面上看不出来,更增大了国际投机活动危险程度和金融系统性风险。
南方证券关闭
南方证券关闭
佚名
【期刊名称】《乡镇企业导报》
【年(卷),期】2005(000)007
【摘要】南方证券日前被证监会取消了证券业务许可,并责令关闭,公司目前已经进入清算阶段。
据了解,在南方证券清算期间,公司的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将按照市场化方式整体出售,出售所得作为清算资产,用于偿还债务;客户交易、资金存取正常进行,不受影响;员工则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予以安置或由受让公司按照人随业务走的原则承接。
据悉,建银投资将接手南方证券的证券类资产和业务。
【总页数】1页(P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5
【相关文献】
1.关于核准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南方证券(香港)有限公司的批复 [J], ;
2.南方证券系“尸检” [J], 贺大卓
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计提比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基于南方证券行政接管事件的思考 [J], 孟华婷;张多蕾
4.南方证券案虎头蛇尾 [J], 于宁
5.从南方证券的破产反思金融监管 [J], 丁双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亡羊补牢犹未晚—从广信破产事件看我国金融风险防范
亡羊补牢犹未晚—从广信破产事件看我国金融风险防范
王彩云
【期刊名称】《经济论坛》
【年(卷),期】1999(000)007
【摘要】今年初“广信”申请破产,引起了国际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在国内金
融界更产生了强烈震动。
在经历了触目惊心的东南亚、巴西金融大动荡,心仍有余悸之际,“广信”破产暴露出的我国金融业内的风险与顽疾让人们抱有极大地忧虑。
“广信”依法申请破产,是喜是忧,会产生什么...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王彩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1
【相关文献】
1.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J],
2.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走出课堂教学误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J], 唐洁琼
3.征集志愿,“亡羊补牢”犹未晚 [J], 李景星
4.征集志愿,“亡羊补牢”犹未晚 [J], 李景星;
5.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J], 樊小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南方证券的破产反思金融监管
作者:丁双双
来源:《商情》2014年第45期
【摘要】当今国际金融领域的主要趋势是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证券业的发展正是迎合了这种趋势,在分业监管体制的条件下,现有监管体制存在许多漏洞,如监管重复,监管漏洞等,影响我国金融监管效率,涉及我国金融体系甚至国民经济稳定,本文以南方证券破产为例来分析我国金融监管的缺陷。
【关键词】南方证券 ;市场退出 ;自营业务
背景: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瞬间重复生成26082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周五上午瞬间让整个A股市场增加了3400亿的市值,仅仅两分钟后,指数又像被抛高的石块一样直直下坠,收盘时以下跌终场。
这起乌龙事件不仅给证券市场以打击,光大证券也付出了代价,对8月份的经营业绩产生重要影响。
这起光大证券的乌龙事件更加让人们把目光投向对证券公司的监管问题。
证券市场是现代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公司是这个较活跃的市场的主体,占据着证券市场信息优势,有着雄厚的资金,有力量影响证券市场的走向。
我国的证券公司大多数都是国有控股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且证券行业存在着运作不规范,内幕交易,操作市场等违规行为。
对证券公司的监管主要有对证券公司市场准入的监管、证券公司业务经营的监管、对证券公司市场退出的监管。
(1)对证券公司市场准入的监管。
证券公司必须成为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并且取得交易席位才能代替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
曾经轰动一时的南方证券,1992年成立,当时它的注册资本达到了十亿人民币。
成立之初各项条件在当时国内证券业是顶尖的地位,但是后来还是因为业务操作问题使公司陷入困境,所以市场准入,就像这四个字说的,只是被准许进入市场,证券监管机构作为一个类似于检票员的身份,证券公司进入证券市场之后仍然要遵循市场规律,对于证券公司违反业务操作规范导致证券公司陷入困境的案例在对证券业务经营的监管处会提及。
(2)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监管。
证券自营业务是指经过中国证监会批准经营证券自营业务的证券公司用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用自己的名义开设的证券账户依法买卖公开发行的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有价证券,以获取盈利的行为。
自营业务是证券公司风险较大的一个业务,主要有合规风险,市场风险及经营风险。
合规风险指从事操纵市场等会使证券市场混乱,受到制裁的风险。
南方证券当时在市场上的地位非常高,2000年承销业务排名位居全国第一,主承销股票达37家,募集资金总额201亿元,各项主要业务指标均为业内第一。
事实证明,从顶峰跌入谷底不需很长时间。
南方证券从2001年开始着重于开展委托理财业务,此后,委托理财业务不断增加,在行业内数得上是遥遥领先者。
但是,南方证券对后来的市场前景有着过好的预期,甚至南方证券开始与"委托理财"方普遍签有"保本保底"协议。
这种行为已经违背了《证券法》,或许也正是市场和监管者对这种行为置之不理,如此宽容才为这场悲剧酿下了祸根。
2003年,委托理财业务开始进入谷底,使南方证券担负过多成本,上证指数一直处于下跌态势,至2003年10月底跌至1300多点,跌幅超过30%。
南方证券开始挪用客户保证金,南方证券于是辗转于指数的漫漫跌势中,无力自拔。
从上文中可看出就是由于对后期预期较高,证券公司就违背证券法签订了保本保底协议,证券监管机构与市场也是如此的无视,如果监管者严格监管,南方证券也不会与委托理财方签订保本保底协议,在上证指数下滑后南方证券也就不会背负大量债务,或许也就不会挪用委托资产,信用就不会崩盘,南方证券也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总结出来,就是监管者、市场及证券公司都存在着侥幸心理,监管者对要监管的对象就要上纲上线,监管要讲究公平公开公正,该监管者管的地方就要管到位。
不该监管者监管的地方就放手不要管,提高市场的活力。
(3)对证券公司市场退出的监管。
证券公司退出狭义上是指证券公司被取消业务资格,不再经营证券业务。
我国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中地位特殊,使证券公司市场退出也应特别对待,而且我国证券公司效率比较低下,投资者风险意识较弱,对政府依赖性较强。
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监管理念应有所更进步,遵循市场调节机制,摒弃过去一味的强加政府行政干预,强化证券公司退出的个人责任。
2005年2月,央行提供80亿元再贷款以助南方证券偿付保证金。
2005年9月28日,重组后的中国建设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南方证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006年8月6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因资不抵债,宣布南方证券破产。
对于南方证券的退出,监管机构表现的尤其拖拉,央行提供了80亿元再贷款偿付保证金,想让南方证券平稳度过难关,但是在南方证券对投资者高达120多亿的债务中绝大多部分都是银行贷款,债务额太大,而且由于南方证券私自挪用委托资产,信用落地,这是无法挽回的。
之后中国证监会和深圳市政府对南方证券还进行了行政接管,为什么一个股份制的证券公司的市场退出这么波折,因为它代理的投资者之多,负债面之大,给证券市场带来的打击是很大的,并且央行、政府、监管机构也极力挽救。
亡羊补牢的办法在这里不太好用,南方证券还是破产了,所以如果在南方证券还兴盛的时候不掉以轻心,加强监管,是证券公司的运作符合监管要求,如果因为市场风险或经营风险造成即将破产就交给市场去处理,监管机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待被监管对象公平公开公正,也不会酿成这个悲剧。
参考文献:
[1]彭婧妮.对证券公司违规行为监管的分析[J].投资分析,2012
[2]武安江,王清剑.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及金融监管改革[J].吉林金融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