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犹太教到儒教_开封犹太人同化的内在因素之研究

合集下载

开封犹太人被同化之谜

开封犹太人被同化之谜

主观原因: 1、开封犹太人对儒家文化的认同
2、自主选择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念
雅各夜梦与天使摔跤
如今的南教经胡同只有一户人家是 犹太后裔
开封 犹太 会堂 唯一 的遗 存是 一口 老井 犹太人喜欢戴的无边圆顶帽
客观原因
1、中华民族的博大与宽容与中华文化的兼 容性、同化力
“……出自天竺,……进贡西洋 布于宋。帝曰:‘归我中夏, 遵守祖风,留遗汴梁’……”
课堂讨论选题
中国为什么没有反犹主义?
课外作业题
同时期中国犹太人与欧洲犹太人境遇的比较及其原因
参考资料
1、阿巴· 埃班著,阎瑞松译:《犹太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版。 2、潘光旦:《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北京大学出 版社,1983年版。 3、张绥:《犹太教与中国开封犹太人》,上海三联书店,1990 年3月版。 4、王一沙:《开封犹太人春秋》,海洋出版社1992年版。 5、张倩红:《论历史上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民族研 究》,1995年第3期。
开封犹太会堂《重建清真寺记》碑
以色列特拉维夫博物馆内 的开封犹太会堂主体模型
开 封 犹 太 历 史 文 化 馆
天十 开 主八 封 教世 犹 传纪 太 教访 会 士问 堂 所开 复 绘封 原 法图 国
国外学者对中国犹太人待遇 的评价
1992年8月,美国哈佛 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 中心隆重召开‚犹太 人在中国——历史比 较研究‛国际学术研 讨会,认为 ‚处于从 属地位的客民民族生 活在居支配地位的主 民民族之中,两者的 关系状况取决于居支 配地位的主民民族。 宽容带来融洽,融洽 导致融合。‛ 1980年美国出版的 M· 波拉克地的《达官 贵人、犹太人和传教 士》一书就曾指出: ‚在中国,没有什么 统治者曾挑选犹太人 作为迫害对象,他们 从未被奴役……”; ‚中国以容忍和客气 的不在意的态度对待 少数民族市民,让他 们选择自己祖先信奉 的教义。‛

中国古代的犹太教与犹太人

中国古代的犹太教与犹太人

不同点:犹太教为一神教,道 教为多神崇拜
相互影响:道教对犹太教的信 仰和仪式有一定影响
犹太教对道教的接纳:部分犹 太人信仰道教
犹太教与儒教的关系
犹太教传入中国后,受到儒教的影响,逐渐融入了中国文化。
犹太教与儒教的道德观相似,都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
犹太教与儒教的礼仪规范相互借鉴,例如犹太教借鉴了儒教的祭祀仪式。
中国古代的犹太 教与犹太人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犹 人 中 俗教中 的教中 史教中

太 的 国 的国 关与国 记的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 生 古 信古 系其古 载文古

的 活 代 仰代 他代 献代


犹 与犹 宗犹 与犹


太 习太 教太 历太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犹太教的传入
犹太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农业:部分犹太人也从事农 业,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
等地区
犹太人的文化交流
犹太教与儒家文化的交流 犹太人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犹太人在中国的艺术贡献 犹太人在中国的科学成就
犹太人的社会地位
犹太人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他们主要生活在开封等城市。
在中国历史上,犹太人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他们在文化、商业和宗教等领域都有所贡献。
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互动:在历史上,犹 太人和穆斯林在中东地区共同生活,互相 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现代关系:在现代 社会中,犹太人和穆斯林在很多问题上 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但也有一些共 同关注的问题和合作的可能性。
犹太教与道教的关系

开封犹太被同化原因的几点认识

开封犹太被同化原因的几点认识

对开封犹太人被同化原因的几点认识历史0811 张蕊 0820501113北宋年间,一部分东徙的犹太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当时的国际大都市—开封,在中国皇帝的准许下,他们在这里安顿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兴盛一时的犹太社团。

然而,大约在700年后,他们却悄然地与当地汉、回等民族融为一体,曾经辉煌一时的开封犹太文化现象也随之消失了。

犹太虽然是一个历经苦难、流散于世界各地的一个民族,但由于他们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在失去故土和家园后,他们仍然高扬着自己的民族意识,顽强地在世界各地生存了下来。

所以,开封犹太人被同化在犹太流散史上是一个罕见的现象,其原因历来也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

张倩红教授依据目前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外学者对此问题的论述可以概括为“通婚说”、“隔离说”、“科举制度说”、“宽容说”、“中犹文化相似说”,等等。

[1]109从以上的几种类型来看,“隔离说”、“宽容说”、“中犹文化相似说”都是从开封犹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来分析其被同化的客观原因,是从中国统治者的政策、文化内涵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可能性因素。

而“通婚说”、“科举制度说”我认为这些只能算是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演变过程或者是表现形式,归结为原因有些欠妥。

大多数中国学者都把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中国汉儒文化与统治者政策的包容性,认为当时犹太人生活在一个毫无外界压力的环境下,被同化是必然的结果。

对此张倩红教授提出了不同看法,她认为国内外学者充分地肯定其外在环境与外来影响,而恰恰忽略了犹太人自身的角度探讨其内在的、也是最主要的因素。

此外云南大学肖宪教授通过对开封犹太人和中国穆斯林发展情况作比较研究发现:与犹太教大体上同时进入中国的伊斯兰教也一样没有受到排斥和歧视,但穆斯林却不仅没有被同化,反而发展为一个大族群。

[2]132所以他也对上述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导致中国犹太人被同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社团规模小、人数少、繁衍能力差,因而无力抗拒主流文化的影响,[2]131肖宪教授的观点为研究开封犹太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近代中国知识界对古代开封犹太人身

近代中国知识界对古代开封犹太人身

庭 ,必不能善于了结也 。”⑤可见 ,报道者把犹太人和基督 徒混为一谈 ,并把基督教进入中国的时间作为开封犹太 人进入中国的时间 。对于西方传教士盗卖石碑事件《, 大 公报》也以《开封景教碑盗卖问题》为题 ,发表对这件事的 看法 , ⑥认为开封古犹太人就是景教徒 。不过 ,这个时候 也有一些人认识到中国人对开封古代犹太人的误读 ,正 如《申报》刊登的《豫人保存挑筋教碑之卓见》一文所说 : “景教则为耶稣教之别三辰 ,与波斯拜火教融合而成者 , 国人误挑筋教几为回教 ,我儒误挑筋教为景教之别名 ,皆 未深悉诸宗教之源流变迁者 。”⑦又如王黻在《地理讲义》 人种一节中提到开封挑筋教不是景教 ,指出这两个宗教 只是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 “, 今河南 (开) 封府有所谓挑筋 教者 ,即与此教同出一源 。”⑧
20 世纪初期中西交往增多 ,西方宗教与宗教知识大 量传入 ,但是中国知识界仍然有一些人没有认识到犹太 教和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继续误认为古代开封犹太 人就是景教徒 。民国元年 ,犹太人后裔企图把犹太碑秘 密卖给加拿大圣公会 ,事情败露后 ,一些大众媒体对其进 行了报道和谴责 。“城内教经胡同西首 ,向有石碣二方 , 一在坑北沿 ,系方形 。一在坑南壁上与常碑同 。盖缘该 处昔为犹太人 ,于唐贞观初 ,始入中国 、相传即假此地建 靠寺院 ,授经传教 ,即唐朝之景教 ,今日之基督教 。传历 千有余年 ,寺院久已坍塌 ,略无遗存 ,惟二碑巍然尚立 ,以 留纪念 。夙为西人所拍照 ,作为基督教东渐之始 。载之 欧史 ,预备研究历史地理家参考焉 。惟该教范围不广 ,势 力亦弱 ,迄今该教后裔仅有赵 、艾 、张 、李 、金 、马 、王 、孙八 家 。日前赵 、艾二家私将寺院旧址 ,及二石碑售与某西人 (名未详 ,容俟访登) ,得银一千余两 ,当经该西人乘汴洛 火车将二石碑运载而去 。旋经张 、李等六家侦知 ,谓此地 均有主权 ,彼不得独专此利等语 。间此事已联名呈控法

犹太教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犹太教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犹太教及其在中国的传播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人们得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犹太教作为世界主要的宗教之一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通过对犹太教起形成过程及基本特征进行论述,以及犹太教在中国开封和哈尔滨两个地区的发展探究犹太教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字:犹太教,基本特征,中国,影响正文:1. 什么是犹太教?根据《宗教词典》,犹太教是“世界各地犹太人的宗教,奉雅赫维为‘唯一真神’。

认为犹太人是雅赫维的特选子民,并认为教义,教规系有雅赫维通过摩西传授而来。

”1简单的说,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宗教,而且是犹太人信仰的一神教。

作为世界著名宗教中罕见的以民族命名的宗教,犹太教与犹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几乎融为一体而无法分割。

2.犹太教的形成:大约3800年前, 美索不达米亚的人信奉萨比教, 以日月星辰为崇拜对象,其中太阳是最主要的神祇。

传说有一个叫做亚伯拉罕曾与故乡的人们发生争执, 宣称比太阳更伟大的造物主才值得人们敬拜。

为此, 他遭到了众人的反对, 而且还被国王关进了监狱。

后来, 国王唯恐亚伯拉罕的观点蛊惑民心,败坏多神教,遂将他放逐哈兰。

亚伯拉罕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经巴比伦、马利、哈兰迁徙到被称作迦南的地方(即巴勒斯坦), 几经辗转后定居在别是巴。

据《圣经》描述,亚伯拉罕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去。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

我必赐福给你, 叫你的名为王, 你也叫别人得福。

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 我必咒诅他。

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1-3)。

在亚伯兰99岁时,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创世记》17:2-22)。

亚伯拉罕生子以撒, 以撒生子雅各。

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犹太人的列祖, 也是犹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雅各生有12个儿子, 根据犹太人的传说,雅各12个儿子的子嗣演化为12 个支派,并称为“以色列人”。

犹太人同化问题研究

犹太人同化问题研究

古代开封犹太人同化问题研究摘要:古代开封犹太人的同化,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

他们自宋朝来开封,经历了宋元明时期的兴盛,清代以后逐渐衰弱,民国以后完全消失。

开封犹太人被同化,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政治环境比较优越、他们自身对宗教信仰的淡化、对教育的忽视,与异族通婚。

如果其他少数民族不注意保存自身的民族文化,也会想犹太民族一样,被主流文化所淹没,最终被同化。

关键词:开封犹太人同化问题犹太人被称作是唯一纵贯5000年、散居五大洲的世界性民族,它有极强的凝聚力与生命力。

在它长达2000多年的流散生涯中,遭受了任何民族都难以相比的灾难和痛苦,但在多数情况下,都能以其极为独特的“犹太精神”维系民族团体的生存与发展,被异族完全同化的先例甚少。

但开封犹太人却是个例外,大约在700年后,他们却最终令人意外的悄然融入了当地居民之中。

这是个罕见的现象,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

自近代以来,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学者陆续发表了许多论著来研究这一部问题。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论点主要有“通婚说”、1“隔离说”2、“科举说”、3“宽容说”4、“中犹文化相似说”5等等。

上述诸原因主要强调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外部原因,缺乏从犹太自身的角度去探讨。

我认为犹太人对教育的忽视、犹太人对宗教信仰的淡化,犹太会堂的消失等方面也是导致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

本文就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古代开封犹太人同化的历程北宋时期,一部分犹太人随阿拉伯人、波斯人为了经商到了开封,当时的开封是国际著名的大都市。

犹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稳定之后,于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在土市子街东南(今开封东司门十字街一带)建立了一座巨1“通婚说”认为历史上开封犹太人打破族内婚制,与当地居民通婚,是他们被同化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最早注意这一问题的是新教传教士们,国内学者张绥、王一沙等均强调此说。

2“隔离说”认为,正是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处境导致开封犹太人逐渐放弃本族信仰,犹太社团日趋衰落。

明清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流变与犹太社团之兴衰

明清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流变与犹太社团之兴衰

明清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流变与犹太社团之兴衰知识分子是散居开封的犹太社团的文化领袖。

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内部结构在明清时期发生变化,在宗教文士之外,涌现了儒生群体,文士维持民族宗教的持续内生,儒生则结交主体社会,为社团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社团人口规模的萎缩,从明中期起,文士数量和宗教素养愈益下降,宗教活力式微,循科举致仕的儒生群体规模和层次却不断提升,社团事务主导者逐渐由宗教文士转到儒生官员。

传承宗教和沟通主体社会成为社团文化传承的两难抉择,文士为传承宗教排斥致力科举而荒废宗教学习的行为,却又不得不尊崇为官的儒生。

这种文化传承模式造成了文士与儒生群体的隔膜。

随着文士和儒生群体规模和文化修养的衰落,社团文化传承陷于困顿。

标签:开封犹太社团;知识群体;文士;儒生;明清中外学者围绕开封犹太社团的族源、来华路线、宗教典籍、清真寺、宗教节日、社会地位、职业构成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考察,普遍认同开封犹太文化同化于中国儒家文化。

①同化的原因有中犹文化相似、中国文化包容性、通婚、科举考试等多种因素。

这些论点在某些方面反映了开封犹太文化的传承历史。

但难以解决的问题是,这些因素是如何渗透到开封犹太文化的?它们在开封犹太文化传承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若对此作深入考察从何处入手?大流散时期散居的犹太人群体中,知识分子是该群体的领袖。

散居社团的文化维持、世俗生活甚至重大事件的历史抉择都由知识分子来决定。

开封犹太社团也是这样。

他们的宗教和世俗事务无不受到宗教文士的指导与支配。

因此考察其知识群体是梳理开封犹太文化传承、变化轨迹和历史结局的切入点。

本文拟对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构成、作用及其结构与文化素养的变化三个问题进行探讨,进而考察上述因素对开封犹太社团文化传承的影响。

一、文士与儒生: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组成适应主体社会政治文化,谋求民族文化的存续与发展是任何一个少数族群必然面临的问题。

这要求少数族群拥有能沟通主体社会和精于民族文化研究与传播两个方面的人才。

一个犹太民族支流在东方的背影——小议开封犹太人同化问题

一个犹太民族支流在东方的背影——小议开封犹太人同化问题

犹 太民族被称作是“ 唯一纵贯 5 0 0 0年 、 散居五 大洲的世 界性 民族 , 它有着极强 的凝聚力与生命 力。在它长达 2 0 0 0多 年 的流散生涯 中,遭受到了任何 民族都难以相 比的灾难与痛 苦, 但在多数情况下 , 都 能以其极为独特的“ 犹太精神 ” 维系着 民族 团体的生存 与发展 , 被异族完全 同化 的先例甚少。 通过对 有关资料 的学习并参考相关学者 的研究成果 ,关于开封犹太 人被 同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 儒家文化及科莓; 制的诱惑 : 这是一个潜 移默化 的渐进 的同化过程 ,开封犹太人对儒 进 程 。 家文化的吸收首先是体 现在他们在用儒家文化来诠 释犹太教 5 . 与外界的完全隔绝 : 教义, 最 明显 的便 是他们运用儒家思想 中的“ 天” 来称 呼 自己 1 7世纪 以前 , 开封犹 太社 团尚且 与海外犹太人保持着一 所 崇拜 的雅 赫维 ,在 l 存在 记载开 封犹太人 的碑 文 中都 以 定 的联系 , 之后清朝实行 闭关锁 国的外交政策 , 地处 中原 的开 “ 天” 、 “ 上天” 、 “ 真天 ” 、 “ 重天” 、 “ 敬天 ” 、 “ 告天” 、 “ 天命 ” 来 称呼 封便与外界完全 隔绝 。 自从他们历经波折来 到中国, 所使用 的 万物之主。 语言也随之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在 当时 自诩为万盛之邦的 中 其次 , 用儒 家的经典 来解 释一 赐乐 业教教 义。 通过 对儒 国, 士大夫阶层很少会去学习希伯 来语 。于是经文的解释就落 家经典广泛深人 的研究 , 他们 发现 了一个与犹太教并不 同的、 在 了一同移来的拉 比们身上。 随着他们的衰老病死, 经过若干 有高度组织的伦理制度 犹太儒生意识到犹太教与儒教相似 , 代人之后 , 能抗拒科举 的诱惑而潜心 于希伯 莱文经文研究的 因此 , 为他们 的儒化合 性找 到了一条理论根据。 年青知识分 子越来越少 。 这直接导致 , 一赐乐业教的最后一位 最后 , 从犹太清真{ 的结构 、 布局 、 风格 , 特别是 寺内设置 拉 比( 掌教 ) 于1 9世纪初去世后 , 专职掌教无人 接掌 , 而又无 等方面也明显地体现 了希伯莱文化与儒 家文化 的交融 。 外来的拉 比, 宗教仪式也 因此无法举行 , 开封犹太人的宗教观 2 . 与客居地 民族通婚 : 念也渐趋薄弱直至消失 。 根据犹太法律 , 犹太教徒 实行 “ 族 内婚 制” , 不得 与外族通 通过上 面五点 的分析 , 笔者认为 , 对 于开封犹太人—这群 婚。 谈到犹太人的婚俗就不得不提及收继婚 这一概念 , 收继婚 散居于古老 的中原 大地 的犹太民族的一个细小 的支 流来说 , ( 即摩西律法 中的利未女 I } L e v i r a t e )的概念最早 出现 于元代史 导致他们最终湮没 于历史潮 流中的实质原 因主要有 两条 : 一 书 中。从明末清初记载 砰封犹太人七 姓的《 登记册》 中可 以看 是开封犹太人在历史的任何时期都始终与客居地的 民族享有 出, 开封犹太人社团 中至少有 4 0个家庭娶 了非 犹太人妇女 为 平等的权利 , 他们 的宗教也未被取缔。 妻 。著名学者张绥先生 调查后 写道 : “ 在 开封犹太后裔 的五 结语: 十五户中 , 男性都娶汉 女性 , 女性都嫁汉族的男性。 ” 婚姻所 开封犹太人作为犹太史上 的一个 让人瞩 目的特 殊群体 , 带来 的非犹太人血缘 、 压l 想观念 、 风俗 习惯逐渐侵蚀改变着开 经历了从定居到 民族同化 的过程 ,虽然开封犹太人作 为一个 封 犹太 人原 有 的特 性 , : 至最 后 的 同化 。 民族 , 他们的犹太教作为一种宗教已不存在 , 但是我们不能忽 3 . 统治政策的宽容 : 视历史上他们为推动 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所作 出的贡献。虽 然 与流散西方 的犹太人所面临的激烈 的宗教 冲突 和宗教迫 在开封犹太人问题上还有许多学术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 害不同 的, 在信奉 “ 泱泱大 国, 万 民归服 , 万邦来朝” 的大一统 究 ,但相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历史 真相呈 的治世准则 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眼中,流人 中国的犹太人和周 现在世人面前 ! 边 的其他少数 民族本质一 t - 没什么区别 ,因此 中国统治者对开 参 考文 献 封犹太人历来是 比较宽容的 , 不仅允许 他们 “ 遵守祖风 ” “ 留遗 [ 1 】 江文汉 , 《 中国古代基督教及 开封犹太人》 , 知识 出版社 1 98 2 汴梁 ” , 而且且可 以入朝: 旬官。 4 . 开封城的渐趋衰落及天灾人祸 : [ 2 】 潘光旦, 《 中国境 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 问题》 , 北京大学 开封在战国时即是魏国的都城 , 工商业较繁盛。 隋朝时开 出版社 , 1 9 8 3 凿 大运河使得开封成为: 方漕运 的枢纽 ,逐渐发展为工商业 [ 3 ] 顾晓鸣 , 《 犹太一 充满“ 悖论” 的文化》 , 1 9 9 0 和水陆交通 中心 , 是北方仅次于长安 、 洛 阳的第三大城市 。五 [ 4 ] 塞西尔・ 罗斯著 , 黄福武、 王丽丽等译 , 《 简 明犹太民族 代时 , 又成 为后梁 、 后晋 后汉 、 后周的都城 。 北宋建立后 , 开封 史》 , 山东大 学出版社 , 1 9 9 7 作为全 国的政治中心 , 工商业也受其影 响发展起来 , 变得非常 作者简 介 - 张韶东( 1 9 0 7 , 1 —— ) , 河南驻马店人 , 东北师 繁荣 , 城市人 口急剧增机 , 范大学世界古典文 明史研 究所 2 0 1 1级硕 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在漫长的历史行程 中, 开封的天灾人祸不断。1 6 4 2 年, 为 向 : 古埃 及 学 。 抵御李 自成农 民起义军 的围攻 , 开封守将下令掘开黄河大堤。 据史料记载 : “ 汴没 于水 汴没而寺 因以废 , 寺废而经亦荡于洪 波巨流之中。教众获北渡者 , 仅二百余家 , 流离河朔 。残 喘哺

从文化涵化理论视角开封犹太人文化的同化现象.

从文化涵化理论视角开封犹太人文化的同化现象.

从文化涵化理论视角开封犹太人文化的同化现象1605年的6月24日,著名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河南“发现”了犹太人艾田,从此以后,在中国开封的犹太人群体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

犹太民族历来都以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闻名,即使是在散落和流浪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候,他们往往仍然能够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不改变。

他们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对自己的信仰无比热忱,不管是什么样的迫害,都不能使他们忘记自己是犹太人。

然而,文化史上犹太人被同化的特例还是有的。

大约在宋朝的时候,有一批沿着丝绸之路,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做生意的犹太人。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定居并且逐渐适应了中国文化,并且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特性。

这些犹太人逐渐忘记自己的母语,并且一步一步地完全接受了儒家思想。

这篇论文是为要研究和揭示开封犹太人文化被同化的核心因素。

关于开封犹太人现象,在此领域的文化研究还很不足够,大部分的中外学者都把研究目标集中在历史背景和外在同化因素上,而忽视了同化的内在文化因素的研究。

因此,本论文要引入文化函化理论,用于从文化角度分析开封犹太人文章第二章引入文化涵化理论,包括不同种类的文化涵化类型及其特点,文化涵化程度的衡量,以及文化涵化的结果。

接着在第三四章本文分析了犹太文化在历史上难于被其他文化所涵化的原因,并展示了犹太文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被同化了的特例。

文章清晰地列举了开封犹太人社区从文化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文化转变,直至最终完全同化的过程。

本文的重点在于第五章指出的犹太文化在中国被同化的深层原因:即犹太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及信仰有内在深层次的联系和相似之处。

最后得出的结论表明世界虽大不同,但是总能在中西文化之间找到契合的部分,这也给包括当代中国在内的多元文化国家一个信心:文化之间的积极涵化使建立和谐的多元文化社会成为可能。

同主题文章【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文化涵化; 同化; 开封犹太人; 儒家思想【作者相关信息搜索】: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罗亦君;季戈宁;。

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

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

西方文化概论任务2附答案单选题(1/10)、在公元1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人耶稣认作弥赛亚,即基督,他们在与正统派的斗争中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的雏形。

(2分)A、犹太教B、基督教C、天主教D、新教(2/10)、中世纪欧洲经济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小而全”的()。

(2分)A、农场B、庄园C、山寨D、公社(3/10)、现代的西方人通常把希腊罗马文化称为古典文化,而把自己所处的文化称为()。

(2分)A、现代文化B、基督教文化C、中世纪文化(4/10)、受基督教唯灵主义理想和灵肉二元论观念的影响,中世纪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越是苦难深重,在精神就越发把虚无缥缈的天国景象想象得美妙无比。

这种强烈的反差表现在中世纪一切文化作品中,尤其是骑士文学和()建筑中。

(2分)A、哥特式B、巴洛克式C、廊柱式D、券柱式(5/10)、从弥赛亚运动的“末世论”到“()”的发展,是基督教最终摆脱犹太教而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的重要标志。

(2分)A、复活说B、救赎说C、有神论(6/10)、犹太教的核心是律法和祭祀,基督教的核心则是()。

(2分)A、理想和道德B、信仰和道德C、道德和宗教D、宗教和理想(7/10)、在中世纪全盛时期(12、13世纪),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几乎每一座较大的城市里都建立了大学,其中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成为全欧洲最著名的大学。

(2分)A、牛津大学B、加州大学C、麻省理工大学D、里斯本大学(8/10)、根据犹太教的传述,早在公元前13世纪末叶犹太人被埃及征服者掠到埃及去做苦役时,在犹太人中间就出现了一位先知摩西。

摩西在西乃山上与上帝立约,即(),定下了十条诫命,即摩西十诫。

(2分)A、新约B、旧约C、圣经(9/10)、最先将基督教的福音传播到罗马城的是耶稣的门徒()。

(2分)A、犹大B、彼得C、安德烈D、雅各(10/10)、11世纪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产生了西欧第一个由专业性学校合并而成的多学科性质的学校,这种学校被称为“()”。

近代犹太教改革派出现的原因

近代犹太教改革派出现的原因

近代犹太教改革派产生的原因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之一。

作为犹太民族的宗教,数千年来一直在犹太民族中传承,被犹太民族恪守。

这种犹太民族特有的文化,既包含宗教观念和信仰礼仪,又包含独特的生活方式,它成为犹太人一以贯之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为犹太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不可逾越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从摩西十诫犹太教的创立开始,到流散的欧洲犹太人走出“隔都”之前,犹太教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这三千年中,犹太民族一直恪守犹太教,严格遵守犹太教的生活方式,直到19世纪犹太教改革派的出现这种状况才大为改观,犹太教由此分裂为几个派别,出现不同的宗教理念和生活方式。

本文主要从启蒙运动对犹太民族的影响和法国大革命对犹太人的解放两个方面来探讨近代犹太教改革派出现的原因。

一、启蒙运动对犹太民族的影响中世纪的犹太人受到欧洲主体民族的排斥压迫,他们必须居住于“隔都”之中。

隔都白天城门开放夜间关闭,居民必须天黑之前返回;他们被迫雇人来看守自己;犹太人出门必须头戴红色或黄色的软帽加以区别;经济上犹太人只能从事被当时基督徒认为是低贱的行业。

1555年罗马教皇命令,罗马和罗马教皇统治的国家都得对犹太人限制居住范围,强令他们佩戴犹太标志,不得与天主教徒往来。

启蒙运动爆发于17-18世纪欧洲,成为全欧转向现代文明的推动者,对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 100 年中,启蒙运动发动的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对蒙昧状态的揭露,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抨击,对理性、知识的推崇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这场运动在启发人们头脑的同时更与中世纪的蒙昧、腐朽断然决裂。

为整个欧洲社会从迷梦中苏醒,随着运动的步伐逐渐走入新时代敞开了大门。

“启蒙运动的成功标志着现代主义精神的形成及现代思想的确立,经历了启蒙运动洗礼的欧洲实际上已经步入了现代社会。

”启蒙运动宣扬的自由平等、人权博爱的进步思想与欧洲犹太人的处境形成强烈对比,深深地震撼了长年受到不平等待遇的犹太人,更为居于隔都中的犹太人点燃了希望之火。

《儒教与道教》读后感

《儒教与道教》读后感

《儒教与道教》读后感我所读的这本著作是马克斯.韦伯所著,张登泰、张恩富所编译的,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全书共230页。

该书内容丰富,除正文之外还配有彩图和解说,给人整体的感觉是辞藻华丽,阅读起来没有那么的拗口。

这完全打消了我之前的疑虑。

通过详细的阅读,我感觉到韦伯真的是一位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很多“家”,例如经济学家、哲学家、宗教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法学家等。

说他是经济学家,因为他从货币制度着手写起,深入地分析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货币制度的演变;说他是哲学家,因为我觉得他在这本书中多次反复提出“卡里斯马”(意指领袖的超人魅力,这种魅力是神赋予的,一旦失去神的眷顾,也就会失去这种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更多的带有一种抽象的神秘主义,类似于黑格尔的“质的规定性”;说他是以为宗教学家,因为在本书中他列举了很多的宗教,例如婆罗门、刹帝利、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并且将中国的宗教与这些宗教进行对比,从而分析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取得发展的原因。

其他“家”就不进行详细的介绍了,相信认真读过此书的人一定会发现。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即“城市、君侯与神”,“封建俸禄制国家”,“行政管理与农业制度”,“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

第二部分论述了中国社会正统的价值体系-------儒教。

第三部分是“道教”。

但令我不解的是这本书明明叫《儒教与道教》,为什么韦伯首先写的不是关于儒教与道教的知识,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叙述了古代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法律,行政管理等关于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却将儒教与道教的知识却放在了后边,加之这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若干客观条件,但最终未出现资本主义的变革的原因。

所以我觉得更应该将儒教与道教的知识放在前边,更应该从儒教与道教自身所蕴含的内在因素出发,从他们各自倡导的思想体系与内在价值逻辑体系出发去寻本求源,去发掘未出现资本主义的原因,因为事实证明儒教与道教的思想确实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不是更顺理成章吗?这位伟大的导师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通过仔细的阅读,我发现这位伟大的导师眼光独到,站得很高,看得很远。

北宋皇帝为何赐开封犹太人姓赵

北宋皇帝为何赐开封犹太人姓赵

北宋皇帝为何赐开封犹太人姓赵开封犹太人来自何处?开封犹太人的发现和在华西方传教士密不可分。

1605年,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无意中结识中国犹太人艾田,发现了开封的犹太社团,这一发现随即震惊了西方,成为长期学术研究的热点。

早在北宋时期,一批来自波斯的犹太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首都东京,即今天的开封。

据史料记载,他们曾向北宋进贡西洋布,深得皇帝欢心,于是诏其“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也就是说,皇帝允许犹太人在中国自由居住、迁徙、就业、就学、参加科举考试、参与土地买卖,既可以保持原来的宗教信仰,也可以与汉族通婚。

不仅如此,皇帝还赐予他们十七个汉人姓氏,其中主要有七个大姓:赵、艾、李、张、石、金、高,另包括源出张姓的章姓,总共八大家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姓氏与他们原来的犹太姓氏也有语音上的相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他们的个体身份,比如,“李”来自“列维(Levy)”,“石”来自“示巴(Sheba)”,“艾”来自“亚当(Adam)”,其中赵姓,则是中国宋代皇帝的赐姓。

不要小看这些中文姓氏,它们极大地帮助这些犹太人融入中国社会。

纵观犹太流散两千年历史长河,这般自由友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实属少见,然而,自由宽容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他们在中国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对于他们自身团体的宗教凝聚力也形成了挑战。

进入明代后,开封犹太社团进入鼎盛时期,已有500余户犹太家庭,约四五千人的规模。

他们能在中国使用汉语,与外族通婚,穿戴汉人服饰,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待人接物,参加科举,自由就业,取得商业成功。

甚至到清代,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大官,比如开封犹太人赵承基,他曾任大梁道中军守备,率兵驻汴,赵是至今有史可查官位最高的一位开封犹太人。

1679年,他还出资修建过犹太会堂。

开封犹太会堂始建于1163年。

1512年重修会堂时改名为尊崇道经寺,为避免与穆斯林清真寺混淆。

1642年,开封城遭遇黄河决堤,犹太会堂被冲垮,散失许多经书。

犹太人是世界文化认同最强的民族,为何却被中国文化同化了?

犹太人是世界文化认同最强的民族,为何却被中国文化同化了?

犹太人是世界文化认同最强的民族,为何却被中国文化同化
了?
犹太人是世界上经历最为坎坷的民族,他们在世界各地辗转了几千年,一直没有自己的国家,还到处被人欺负,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在遇到苦难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不断的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在绝境中活了下来,而且还依然保留着自己几千年前的文化习惯,这样的民族确实是难以同化的,但是犹太人来到中国后,却被中国文化同化了,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公元66年,犹太人被罗马人全部流放后,开始了2000多年的流浪生涯,这些犹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世界历史上有许多曾经称霸一时的民族都被同化了,比如匈奴人、突厥人,而犹太这个民族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和血脉的纯正,不得不说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难同化的民族。

在我国宋朝时期,一些犹太人来到了河南地区,从此在中国定居下来,但是经过岁月的磨合,今天这些犹太人已经没有了犹太民族的特征,完全就成了一个汉族人。

那么中国文化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能力呢?
首先,中国的儒家文化中没有对其他文化的歧视,从而使一些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在中国不会发生冲突,中国这样的包容的文化,使犹太人不会被迫害,他们可以安心的在中国生活。

而且中国的儒家文化还讲究求同存异,这样犹太文化就得到了尊重,这样他们就没有防备心理了,也认同了中国的儒家文化。

其次,是中国人对婚姻没有和其他民族不能通婚的禁忌,这样犹太人也可以和中国人通婚,如果他们只和自己的同胞结婚,那么在中国是不提倡近亲结婚的,这样生存的空间就会很小,所以他们会选择和中国人通婚,这样同化的机率就大大增加了。

最后,中国古代是限制经商的,要想出人头地就要读书,这样和犹太民族经商的文化相抵触,为了生存,他们就放弃了。

论历史上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

论历史上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

论历史上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张倩红一北宋时期,一部分犹太人随着阿拉伯人、波斯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当时闻名于世的国际大都市——东京(今河南开封)。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稳定之后,于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在土市子街东南(今开封市东司门十字街一带)建立了一座规模巨大、金璧辉煌,有“梁园胜境”之称的犹太会堂,①标志着开封犹太社团已经形成。

开封犹太人信仰“一赐东业教”(即Israel译音),保持独特的宗教礼仪和社会习俗,但宰杀动物时,“惟谨守挑筋遗规,虽血缕肉线,必将尽焉。

清真之旨,远过于回教”,②故又名“挑筋教”。

从宋、元、明到清乾、嘉年间,开封犹太人与汉、回等民族和睦相处,甘苦与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其是在丝绸业、金银锻造业、商业、医药等领域做出了很多成绩。

从12世纪中叶到19世纪后期的700多年是开封犹太人兴盛发展时期,教众最多时达73姓,500余家,约4000-5000人。

然而,17世纪中叶以后,在犹太社团繁荣昌盛的背后,却出现了种种由盛转衰的明显迹象,例如:自康熙27年(公元1688年以后),开封犹太人已很少郑重地修葺清真寺;嘉、道年间,清真寺已墙垣剥蚀,破旧不堪,最后一位掌教去世后,无人继位,在外国传教士的重金收买下,某些族人试图出卖希伯来文经卷;1850年,“伦敦犹太人布道会”派出两位中国信徒邱天生和蒋荣基在开封考察时发现,这里的犹太人都不识希伯来文,已50多年没有拉比(开封犹太人称掌教),完全丧失了对救世主弥赛亚的期望;③1866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访问开封,见会堂已彻底毁坏,犹太遗民仅余三、四百人。

他呼吁重建清真寺,否则就“无法挽回他们免遭消亡之灾”;④1867年,一位英国国教的主教访问开封后也作了如下报道:“他们完全失去了他们的宗教,与中国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从相貌、衣著、习惯和宗教方面来看,他们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⑤。

加拿大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河南教区主教怀特(W.C.White)也指出,在19世纪中叶,“无论从宗教意义或作为一个社团来说,(开封)犹太人已不复存在”;⑥1912年,怀特利用犹太族人赵允中等企图将弘治二年(1489年)的《重建清真寺记》碑和正德七年(1512年)的《尊崇道经寺记》碑以及其他一些十分珍贵的犹太人遗物运往国外;1914年,怀特以中华圣公会的名义,把一赐乐业教清真寺的旧址买去,至此,开封犹太社团完全消失,犹太人完全同化于汉、回⑦等民族之中。

开封犹太人的兴衰及原因

开封犹太人的兴衰及原因

Reasons for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Kaifeng Jews 作者: 张芳
作者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081
出版物刊名: 开封大学学报
页码: 44-4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开封犹太人;犹太会堂;一神思想
摘要:开封犹太人于北宋时期定居开封,以经商为主,其宗教文化较独立。

明清时是开封犹太人发展的鼎盛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封犹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心转向官商并重,且更侧重于习儒入仕。

犹太会堂是传承犹太民族信仰的重要媒介,它的屡次修葺和最终坍塌是开封犹太人衰落的一个缩影。

导致他们兴衰的根本原因应从犹太人自身思维方式的来源即犹太教义中的一神思想上来考察。

明清时期开封犹太人宗教本地化研究_札记

明清时期开封犹太人宗教本地化研究_札记

《明清时期开封犹太人宗教本地化研究》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5)二、明清时期开封犹太人的社会背景 (7)2.1 开封犹太人的起源与发展 (8)2.2 社会结构与经济状况 (9)2.3 文化教育与宗教信仰 (10)三、明清时期开封犹太宗教的本土化过程 (12)3.1 道教与犹太教的融合 (13)3.2 佛教影响下的宗教实践 (14)3.3 伊斯兰教元素的融入 (15)3.4 宗教仪式与节日庆祝 (16)四、明清时期开封犹太宗教与地方文化的互动 (18)4.1 与当地儒学的关系 (19)4.2 与民间信仰的交流 (21)4.3 对地方社会风俗的影响 (21)五、明清时期开封犹太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23)5.1 对周边地区犹太社区的影响 (24)5.2 对中国宗教多元化的贡献 (25)5.3 对欧洲犹太宗教改革的启发 (26)六、结论与展望 (27)6.1 研究成果总结 (28)6.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9)6.3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0)一、内容概要《明清时期开封犹太人宗教本地化研究》是一本深入探讨中国历史中开封犹太人宗教文化特色的学术著作。

该书以开封犹太人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他们在明清两代的宗教生活、信仰习俗以及在地化进程。

书中内容丰富,包括开封犹太人的历史背景、宗教礼仪、日常生活习惯、与汉文化的互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开封犹太人宗教本地化的概念,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历史文化分析。

本书首先介绍了开封犹太人的由来,他们是如何在宋朝时期迁移到开封,并在明清两代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社区生活。

书中详细叙述了开封犹太人的宗教生活,包括他们的祈祷仪式、节日庆典、宗教禁忌等,展现了他们在保持原有犹太教传统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些中国宗教元素。

书中对开封犹太人的生活习俗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分析了他们在服饰、饮食、住所等方面的特色,以及这些习俗如何反映其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性。

谈开封犹太人的同化

谈开封犹太人的同化

谈开封犹太人的同化
张咏梅
【期刊名称】《华夏文化》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谈开封犹太人的同化张咏梅开封犹太人主体约于北宋(960-1127)年间,由印度经海路而来。

初来时约有70姓,近一千人,主营商业,尤以出售西洋布与印染品为主。

金大定三年(1163年),开封犹太人始建犹太会堂,称"清真寺"。

族人绕会堂而聚居,宗教活动频繁...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张咏梅
【作者单位】陕西师大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18
【相关文献】
1.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探析 [J],
2.开封犹太人被同化过程中的掌教问题 [J], 马锋;丁雨婷;
3.一个犹太民族支流在东方的背影——小议开封犹太人同化问题 [J], 张韶东;
4.一个犹太民族支流在东方的背影--小议开封犹太人同化问题 [J], 张韶东
5.论中国开封犹太人被融合的原因——兼与欧洲犹太人同化问题的比较 [J], 顾俊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犹太教到儒教:开封犹太人同化的内在因素之研究张倩红历史上的开封犹太人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话题。

国内外学者充分地肯定其外在环境与外来影响,而恰恰忽略了从犹太人自身的角度探讨其内在的、也是最主要的因素。

本文认为,开封犹太人同化的最根本动力来自犹太社团内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即犹太人对犹太教信仰的逐步淡化和对儒教的深层次认同,犹太教的儒化过程正是开封犹太人的同化过程。

文章试图以儒家思想所造就的文化氛围为宏观背景,探讨犹太教与儒教的文化交往与涵化,分析开封犹太人认同儒教的种种表象以及形成这些表象的原因。

关键词:犹太教 儒教 开封犹太人 伊斯兰教作者张倩红,1964年生,史学博士,河南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教授,河南大学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研究中心研究员。

自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6月24日,来自开封府的艾田①到北京慕名造访了颇负盛名的耶稣会(The Society of Jesus)传教士利玛窦(Mathew Ricci,1552-1610)之后,西方世界关注的焦点是开封犹太人的信仰与经书问题。

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地学者纷纷发表论著,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开封犹太人的同化问题。

②中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陆续推出了一些研究开封犹太人问题的成果,其中涉猎同化问题的论文有近10篇。

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关于同化原因的论述可以笼统地概括为“通婚说”、“隔离说”、“科举制度说”、“宽容说”、“可能性的反犹① 艾田与利玛窦会面之初,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真实身份,艾田以为神父是摩西教法的传播者,与自己同属“一赐乐业教”人。

利玛窦惊奇地发现来访者并非基督徒,而是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中国犹太人。

利玛窦经过核实之后,把这一消息传递到西方世界,所以学术界称利玛窦“发现”了中国犹太人。

② 开封犹太人主要同化于汉民族之中,也有少数人融合于当地的少数民族。

个别学者曾提出开封犹太人很可能与满人融合,但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

国内外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开封犹太人确实曾与回民相融。

西方传教士丁韪良记载说“同治六年,归回教者有之。

”他还说七姓八家中有两姓与回民通婚。

开封学者王一沙的调查也证明,开封犹太后裔确有与回族通婚的现象。

本文仅仅聚焦于开封犹太人的汉化问题。

109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1期说”、①“中犹文化相似说”,等等。

②本文认为,关于开封犹太人的同化问题,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可观的进展,但研究深度仍然不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无论在中国典籍中,还是在犹太历史上,都对这一群体缺乏直接性的记载,开封犹太社团自身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又极其有限,再加上由于语言障碍,外国学者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而中国学者又对犹太历史缺乏宏观的把握与衡量,因而往往易于得出一些主观臆想性的片面结论。

例如在开封犹太人同化的原因上,大部分学者都充分认定了通婚与科举在瓦解其犹太属性、促成其对汉文化的认同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通婚与科举无疑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二者并不是最根本的内在动因,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开封犹太人在完成了价值观念的转变之后而逐渐汉化的一种结果。

一种文化现象的消失、一个民族的融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客观因素就能主宰的。

开封犹太人同化的最根本原因来自犹太社团内部,即对犹太教信仰的彻底淡化和对儒教的深层次认同,犹太教的儒化过程正是开封犹太人的同化过程。

一、早期开封犹太人对犹太教的维护犹太人入住开封的年代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开封犹太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所立的《重建清真寺记碑》、明正德七年(1512)所立的《尊崇道经寺记碑》以及清康熙二年(1663)所立的《重建清真寺记碑》提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时段,即宋朝(960-1279)、汉朝(前206-公元220年)和周代(前11世纪-前771年)。

本人认为,近年来两位中国学者陈长琦、魏千志所考证的998年确实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概念。

③定居下来的开封犹太人,经过了165年的稳定与发展之后,建立了犹太会堂,标志着犹太人的宗教生活走向了正规化。

资料表明,从宋、元到明,开封犹太人一直维持了犹太教信仰,延续了传统的犹太礼仪,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封犹太人主要通过立碑的方式来阐释犹太教。

犹太古碑中对许多事件的描述都有矛盾之处,但在记述犹太教的起源问题时却非常一致。

如“弘治碑”写道: 夫一赐乐业(以色列)立教祖师,阿无罗汉(亚伯拉罕),迺盘古阿躭(亚① 有个别学者仅以基督教社会与穆斯林社会为参照物,武断地猜测中国开封犹太人的同化与反犹太主义因素是分不开的,宋奈雷就认为:“反犹太主义作为一个可能的原因还没有排除,但由于缺乏证据,我们不能把它做主要的原因来处理”(宋奈雷(Song Nai Rhee):《犹太人的同化:中国犹太人之例》,载《社会和历史比较研究》,1973年1月号,转引自《民族译丛》1979年第3期。

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严肃学者的反驳,沙博理(Sidney Shapiro)指出:“那些不熟悉中国历史、只看到西方世界悲惨记录的人很难真正相信,犹太人在中国从未因为宗教或种族原因而遭受迫害,…… 中国犹太人和犹太教的衰落是因为其他种种因素,而不是因为宗教或种族上的迫害。

”(Sidney Shapiro, Jews in Old China—Studies by Chinese Scholars, P.XVIII, Hippocrene Books, New York, 1984.)② 参见张倩红:《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4期。

③ 最早提出该观点的学者是陈长琦,魏千志对此说进行了详尽的考证与研究。

参见 Chen Changqi, Buddhist Monk or Jewish Rabbi, see Sidney Shapiro, Jews in Old China——Studies by Chinese Scholars; 魏千志:《中国犹太人定居开封时间考》,《史学月刊》1993年第5期。

110从犹太教到儒教:开封犹太人同化的内在因素之研究当)十九代孙也。

自开辟天地,祖师相传授受,不塑於形像,不谄於神鬼,不信於邪术。

其时神鬼无济,像态无祐,邪术无益。

……祖师忽地醒然,悟其幽玄,实求正教,参赞真天,一心侍奉,敬谨精专。

那其间立教本至今传。

考之在周朝一百四十六年也。

一传而至正教祖师乜摄(摩西),考之在周朝六百十三载也。

生知纯粹,仁义俱备,道德兼全。

求经于昔那山(西乃山)顶,入斋四十昼夜。

去其嗜欲,亡绝寝膳,诚意祈祷,虔心感于天心。

正经一部,五十三卷,有自来矣。

其中至微至妙,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

“正德碑”上说:道经相传,有自来矣。

自开辟以来,祖师阿躭,传之女娲(挪亚)。

女娲传之阿无罗汉,罗汉传之以思哈 (以撒),哈 传之雅呵厥勿(雅各),厥勿传之十二宗派,宗派传之乜摄,乜摄传之阿呵联(亚伦),呵联传之月束窝(约书亚),束窝传之蔼子喇,于是祖师之教,燦然而复明。

故凡业是教者,其惟以善为师,以恶为戒,朝夕警惕,诚意修身,斋戒节日,饮食可叵于经,而是矜是式,尊奉而崇信焉。

则天休滋至,理惠罔愆 ,人人有德善之称,家家遂俯育之乐。

①“康熙二年碑”基本上是重复了“弘治碑”上的内容。

从碑文资料中可以断定,开封犹太人笃信一赐乐业教(Israelites即“以色列”的译音),他们熟悉圣经时代希伯来民族的历史,坚信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代,他们的圣典《托拉》是上帝在昔那山(今译为西奈山)授予摩西的,其宗旨是“以善为师,以恶为戒”、“教人为善,戒人为恶”。

他们不崇拜偶像、不敬奉鬼神,只信仰“无声无息、至微至妙,而行生化育,咸顺其序”的上帝。

第二,开封犹太人延续了传统的犹太礼仪。

犹太教作为“伦理一神教”,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凝练了独特的礼仪与习俗,它们是希伯来民族生活经历的结晶,也是犹太人区别于异族人的主要标志。

开封犹太社团曾在较长的时间里维持了独特的礼拜仪式。

他们认为,“敬天礼拜之道,足以阐祖道之蕴奥。

然道必本於清真礼拜。

清者,精一无二;真者,正而无邪;礼者,敬而已矣;拜,下礼也。

人於日用之间,不可顷刻而忘乎天”。

② “弘治碑”与“康熙二年碑”对敬天礼拜的程序做了详细的记载。

他们每天要在寅时、午时和戌时(即早、中、晚)举行三次礼拜,而且礼拜之前必须“斋戒沐浴”、“清其天君”、“正其天官”,“淡嗜欲、正衣冠”,还要脱掉鞋子,戴上蓝帽。

礼拜的仪式包括鞠躬—中立—默赞—鸣赞—退三步—进五步—向左(即向上)—向右(即向下)—仰敬—俯敬—再鞠躬,其目的是要“致其明畏”,“尽其虔诚”。

③安息日(英语为Sabbath,希伯来语为 Shabbat)是犹太人最重要的仪礼,在正统① 本文中的碑文内容一律引自陈垣先生的《开封一赐乐业教考》(见《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辑,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② 弘治二年《重建清真寺记碑》 碑文。

③ Pinchas Hacohen Peli, Shabbat Shalom—A Renewed Encounter with the Sabbath, BenGurion University, 1984, p.24.111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1期的犹太人看来,“没有安息日就没有犹太教,也就没有犹太人。

”①开封犹太人称安息日为“斋”,释之为“入道之门,积善之基”。

“康熙二年碑”上写道:“斋者,精明之至也。

七日者,专致其精明之德也。

斋之日,不火食,欲人静察动省,存诚去伪,以明善而复其初也。

”从1613-1770年的大约150多年间,曾有30多位耶稣会士来访河南,不少人注意到了开封犹太人的安息日。

骆保禄(Paul Gozani)在1772年8月25日的书简中提到,开封犹太人“非常谨慎地保持着安息日仪礼,以至于在这一天不生火煮饭,而应在前一天煮煎和烹调好”②。

1810年,新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arrison)从一位穆斯林那里了解到,开封犹太人仍严格遵守安息日。

开封犹太人曾长期行割礼(circumcision),他们也称之为“割损礼”。

1851年“伦敦犹太人布道会”(London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ity Among the Jews )派往开封的使者曾把赵金诚(43岁)和赵文魁(40岁)两兄弟带到上海,准备学习希伯来语,当时在上海发行的《北中国通报》(North China Herald) 曾报告说:“这两位来上海的开封犹太人都实行过割礼,割礼仪在所有的男婴中实行,施礼时间是出生后一个月之内。

”③另外,开封犹太人在早期还保留了独特的饮食习惯,不吃猪肉,宰杀牛羊时,“惟谨守挑筋遗规,虽血缕肉线,必将尽焉。

清真之旨,远过于回教”,④故开封犹太教又被称为“挑筋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