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于全等三角形,除了三个判定定理外,还需要注意什么?素材冀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形全等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理解:(1)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2)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3)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1)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2)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四、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1、已知两边:(1)找第三边(SSS);(2)找夹角(SAS);(3)找是否有直角(HL)。

2、已知一边一角:(1)找一角(AAS或ASA);(2)找夹边(SAS)。

3、已知两角:(1)找夹边(ASA);(2)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二、轴对称的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角的角平分线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知识点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常志,咬定学习八年级数学知识目标的人最容易成功。

学会改变生活,学会品味沧桑,方可无悔青春,无憾岁月的消逝。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希望你们喜欢。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轴对称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二)一次函数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一、列表(一次函数只用列出两个点即可,其他函数一般需要列出5个以上的点,所列点是自变量与其对应的函数值),二、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的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个点,一般画一次函数只用两点),三、连线(依次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2.根据题意写出函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3.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4.正比列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5.正比列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6.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把两点带入函数一般式列出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把待定系数值再带入函数一般式,得到函数解析式7.会从函数图象上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既与x轴的交点坐标横坐标值),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既两函数直线交点坐标值)。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考点与题型归纳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考点与题型归纳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考点与题型归纳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考点归纳考点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 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考点三、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二:【题型归纳】题型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已知,,AE BD AC BC DF EF =⊥⊥,垂足分别为点,C F ,且BC EF =.求证:ABC DEF ∆≅∆题型二:SAS的判定2.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1=48°,求∠BDE的度数.题型三: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综合3.如图,∆ABC中,AC=CB,∠ACB=90°,D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E在BC边上,连接AE,DE,BD,AE=BD,∆≅∆(1)求证:ACE BCD(2)若∠CAE=15°,求∠EDB的度数.4.如图,AD为ABC的高,AD=BD,E为AC上一点,BE交AD于F,且FD=CD.(1)求证:BFD≌ACD;(2)判断BE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三:基础巩固和培优一、单选题1.如图,∠ABD =∠EBC ,BC =BD ,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 ≌△EBD ,所添加的条件不正确的是( )A .∠A =∠EB .BA =BEC .∠C =∠D D .AC =DE2.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 ≌ACD 的是( )A .BD DC =,AB AC =B .ADB ADC ∠∠=,BD DC =C .B C ∠=∠,BAD CAD ∠=∠D .B C ∠=∠,BD DC =3.如图,下列条件不能证明ABC DCB △≌△的是( )A .AB =DC ,AC =DB B .AB =DC ,∠ABC =∠DCBC .BO =CO ,∠A =∠D D .AB =DC ,∠ACB =∠DBC4.如图,BE=CF ,AB=DE ,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可以推证△ABC ≌△DEF ()A .BC=EFB .∠A=∠DC .AC//DFD .∠B=∠DEF5.如图,∆ABC 的面积为102cm ,BP 平分∠ABC ,AP 垂直于BP 于P .连接CP ,若∆ACP 的面积为22cm ,则∆ABP 的面积为( )A .12cmB .22cmC .32cmD .42cm6.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增加以下条件:①AB =AC ;②∠B =∠C ;③AD ⊥BC ;④ABD ACD S S ,其中能使BD =CD 的条件有 ( )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7.如图,已知AE=CF ,∠AFD=∠CEB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 ≌△CBE 的是( )A .∠B=∠DB .BE=DFC .AD=CBD .AD ∥BC8.如图,在△ABC 和△DEC 中,已知CB CE =,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 ≌△DEC ,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A .AB DE =,B E ∠=∠ B .AB DE =,AC DC =C .AB DE =,AD ∠=∠ D .A D ∠=∠,BE ∠=∠9.如图,90ACB ∠=︒,AC=BC .AD CE ⊥,BE CE ⊥,垂足分别是点D 、E .若AD=6,BE=2,则DE 的长是( )A .2B .3C .4D .510.如图,△ABC 的面积为1cm 2, 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则△PBC 的面积为( )A .0.4 cm 2B .0.5 cm 2C .13 cm 2D .0.6 cm 2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CB ,∠ABC =90°,D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BE =BD ,连接AE 、DE 、DC .若∠CAE =25°,则∠BDC =_____.12.在△ABC 和△A ′B ′C ′中,若∠A =∠A ′,AB =A ′B ′,请你补充一个条件_____,使得△ABC ≌△A ′B ′C ′.13.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BC,AB,AC上的点,若∠B=∠C,BF=CD,BD=CE,∠EDF =56°,则∠A=_____°.14.如图,已知在ABC中,PR⊥AB于R,PS⊥AC于S,PR=PS,∠1=∠2,则四个结论:①AR=AS;②PQ∥AB;≌;④BP=CP中,正确的是________.③BPR CPS15.如图,在△ABC 中,AB=AC=12,BC=8,D 为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 个单位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以每秒x 个单位的速度由C 点向A 点运动.当△BPD 与以C、Q、P 为顶点的三角形全等时,x 的值为_____.三、解答题16.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CD∥AB,∠ABC的平分线与∠BC 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BF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E,连接CE.求证:(1)△BCE是等腰三角形.(2)BC=AB+CD17.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 =DF,BE=CF.求证:△ABC ≌△DEF;18.如图,D为△ABC外一点,∠DAB=∠B,CD⊥AD,∠1=∠2,若AC=7,BC=4,求AD的长.19.如图,在△ABC中,AB<AC,边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C的外角∠CAM平分线于点D,垂足为E,DF⊥AC于点F,DG⊥AM于点G,连接CD.(1)求证:BG=CF;(2)若AB=10cm,AC=14cm,求AG的长.20.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点D,BE⊥MN于点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如图1的位置时,求证: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DE、AD、BE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这个数量关系,不要证明.10 / 26参考答案题型归纳1.证明:,AC BC DF EF ⊥⊥ 90C F ︒∴∠=∠=AE BD =AB DE ∴=在Rt ABC ∆和Rt DEF ∆中AB DEBC EF =⎧⎨=⎩()Rt ABC Rt DEF HL ∴∆≅∆ 2.解:(1)证明:∵AE 和BD 相交于点O , ∴∠AOD =∠BOE .在△AOD 和△BOE 中,∠A =∠B ,∴∠BEO =∠2. 又∵∠1=∠2,∴∠1=∠BEO ,∴∠AEC =∠BED .在△AEC 和△BED 中,A BAE BE AEC BED∠=∠⎧⎪=⎨⎪∠=∠⎩∴△AEC ≌△BED (ASA ).(2)∵△AEC ≌△BED ,∴EC =ED ,∠C =∠BDE .在△EDC 中,∵EC =ED ,∠1=48°,∴∠C =∠EDC =66°,∴∠BDE =∠C =66°.3.(1)证明:在Rt △ACE 和Rt △BCD 中,AC BCAE BD =⎧⎨=⎩,∴△ACE ≌△BCD (HL );(2)∵△ACE ≌△BCD ,∠CAE=15°,∴CE=CD,∠CBD=∠CAE=15°∴∠CDE=∠CED ,∵∠ACB=90°,∴∠CED=45°,∵∠CED 为△BDE 的外角,∴∠EDB=∠CED-∠CBD=45°-15°=30°.4.证明:(1)在△BDF 和△ADC 中,90ADBD ADCBDF CD DF , ∴△BDF≌△ADC(SAS );(2)BE⊥AC,理由如下:∵△BDF≌△ADC,∴∠DAC=∠DBF,∵∠DAC+∠C=90°,∴∠DBF+∠C=90°,∴∠BEC=90°,∴BE⊥AC.三:基础巩固和培优1.D解:∵∠ABD =∠EBC ,BC=BD ,∴∠ABC=∠EBD ,A.当添加∠A=∠E 时,可根据“AAS”判断△ABC ≌△EBD ,故正确;B.当添加BA=BE 时,可根据“SAS”判断△ABC ≌△EBD ,故正确;C.当添加∠C=∠D 时,可根据“ASA”判断△ABC ≌△EBD ,故正确;D.当添加AC =DE 时,无法判断△ABC ≌△EBD ,故错误;故选:D .2.D解:A 、因为BD DC =,AB AC =,又因为AD=AD ,所以ABD ≌ACD (SSS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因为ADB ADC ∠∠=,BD DC =,又因为AD=AD ,所以ABD ≌ACD (SAS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因为B C ∠=∠,BAD CAD ∠=∠,又因为AD=AD ,所以ABD ≌ACD (AAS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因为B C ∠=∠,BD DC =,AD=AD ,这是边边角,不能证明ABD ≌ACD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D解:AB =DC ,AC =DB ,BC =BC ,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能推出ABC DCB △≌△ ,故A 选项错误;AB =DC ,ABC DCB ∠=∠,BC =CB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推出ABC DCB △≌△ ,故B 选项错误;在△AOB 和△DOC 中,AOB DOCA D OB OC∠=∠⎧⎪∠=∠⎨⎪=⎩,∴AOB DOC △≌△ (AAS ),∴AB =DC ,∠ABO =∠DCO ,∵OB =OC ,∴∠OBC =∠OCB ,∴∠ABC =∠DCB ,在△ABC 和△DCB 中,AB DC ABC DCB BC CB =⎧⎪∠=∠⎨⎪=⎩, ∴ABC DCB △≌△(SAS ),能推出ABC DCB △≌△,故C 选项错误;BC =CB ,AB =DC ,∠ACB =∠DBC ,SSA 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不能推出ABC DCB △≌△,故D 选项正确.故选D .4.D解:∵BE =CF ,∴BC =EF ,又∵AB=DE ,A 、添加BC =EF 不能证明△ABC ≌△DEF ,故此选项错误;B 、添加∠A =∠D 不能证明△ABC ≌△DEF ,故此选项错误;C 、添加AC ∥DF 可得∠ACB =∠F ,不能证明△ABC ≌△DEF ,故此选项错误;D 、添加∠B=∠DEF 可利用SAS 判定△ABC ≌△DEF ,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5.C解:延长AP 交BC 于D ,∵BP 平分∠ABC ,AP ⊥BP ,∴∠ABP=∠DBP ,∠APB=∠DPB=90°,在△ABP 与△DBP 中,ABP DBPPB PB APB DPB∠∠⎧⎪⎨⎪∠∠⎩===,∴△ABP ≌△DBP (ASA ),∴AP=PD ,S △PBD =S △ABP∴2ACP PCD S S ∆∆==2cm∴S △ABD =10-4=62cm ,∴△ABP 的面积=3cm 2,故选:C .6.D解:∵AD 平分∠BAC ,∴∠BAD=∠CAD ,∵AB=AC ,AD=AD ,∴△BAD ≌△CAD (SAS ),∴BD=CD ,故①符合题意;∵∠B=∠C ,AD=AD ,∴△BAD ≌△CAD (AAS ),∴BD=CD ,故②符合题意;∵AD ⊥BC ,∴∠ADB=∠ADC=90°,∵AD=AD ,∴△BAD ≌△CAD (ASA ),∴BD=DC ,故③符合题意;∵ABD ACD S S ,∴BD=DC ,故④符合题意;∴①②③④都可以得到BD=CD ;故选D .7.C解:∵AE=CF ,∴AE+EF=CF+EF ,∴AF=CE ,A 、∠B=∠D ,∠AFD=∠CEB ,AF=CE ,满足AAS ,能判定△ADF ≌△CBE ;B 、BE=DF ,∠AFD=∠CEB ,AF=CE ,满足SAS ,能判定△ADF ≌△CBE ;C 、AD=CB ,AF=CE ,∠AFD=∠CEB ,满足SSA ,不能判定△ADF ≌△CBE ;D 、AD ∥BC ,则∠A=∠C ,又AF=CE ,∠AFD=∠CEB ,满足ASA ,能判定△ADF ≌△CBE ; 故选:C .8.C解:∵CB=CE.∴当AB DE =,B E ∠=∠时,满足SAS ,可证△ABC ≌△DEC ,故A 不符合题意; 当AB DE =,AC DC =时,满足SSS ,可证△ABC ≌△DEC ,故B 不符合题意;当AB DE =,A D ∠=∠时,满足是ASS ,不能证明△ABC ≌△DEC ,故C 符合题意; 当A D ∠=∠,B E ∠=∠时,满足AAS ,可证△ABC ≌△DEC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解:∵90ACB ∠=︒,∴∠ACD+∠ECB=90º,∵AD CE ⊥,BE CE ⊥,∴∠ADC=∠CEB=90º,∴∠ECB+∠CBE=90º,∴∠ACD=∠CBE ,在△ACD 和△CBE 中,∵∠ADC=∠CEB=90º,∠ACD=∠CBE ,AC=BC ,∴△ACD ≌△CBE (AAS ),∴AD=CE=6,CD=BE=2,∴ED=EC-CD=6-2=4.故选择:C .10.B解:如图,延长AP 交BC 于T .∵BP ⊥AT ,∴∠BPA =∠BPT =90°,∵BP =BP ,∠PBA =∠PBT ,∴△BPA ≌△BPT (ASA ),∴PA =PT ,∴S △BPA =S △BPT ,S △CAP =S △CPT ,∴S △PBC =12S △ABC =12=0.5,故选:B .11.70°解: ∵∠ABC=90°,∴∠CBD=∠ABC =90°,在Rt △ABE 与Rt △CBD 中,BE BDCBD ABC AB BC=⎧⎪∠=∠⎨⎪=⎩∴△ABE ≌△CBD ,∴∠AEB=∠BDC ,∵AB=BC ,∴∠BAC=∠ACB=45°,∵∠AEB 为△AEC 的外角,∠CAE=25°,∴∠AEB=∠ACB+∠CAE=45°+25°=70°,∴∠BDC=70°.故答案为:70°.12.∠B =∠B ′或∠C =∠C ′或AC =A ′C ′.解: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A =∠A ′, 当添加∠B =∠B ′可利用“ASA ”判断△ABC ≌△A ′B ′C ′; 当添加∠C =∠C ′可利用“AAS ”判断△ABC ≌△A ′B ′C ′; 当添加AC =∠A ′C ′可利用“SAS ”判断△ABC ≌△A ′B ′C ′. 故答案为:∠B =∠B ′或∠C =∠C ′或AC =A ′C ′. 13.68°.解:在△BDF和△CED中∵BF=CD ,∠B=∠C ,BD =CE ,∴△BDF ≌△CED (SAS ),∴∠BFD=∠CDE ,∠BDF=∠CED ,∴∠BDF+∠CDE=180º-∠EDF=180º-56º=124º,∴∠BFD+∠BDF=∠BDF+∠CDE=124º,∴∠C=∠B=180º-∠BFD-∠BDF=56º,∴∠A=180º-∠B-∠C=180º-56º-56º=68º.故答案为:68º.14.①② 解:在Rt APR ∆和Rt APS ∆中,PS PR AP AP =⎧⎨=⎩, Rt APR Rt APS ∴∆≅∆,()HLAR AS ∴=,①正确,∴1BAP ∠=∠,12∠=∠,2BAP ∴∠=∠,//QP AB ∴,②正确,BRP ∆和QSP ∆中,只有一个条件PR PS =,再没有其余条件可以证明 BRP QSP ∆≅∆,故③④错误; 故答案是:①②.15.2 或 3解:设经过 t 秒后,使△BPD 与△CQP 全等. ∵AB =AC =12,点 D 为 AB 的中点.∴BD =6.∵∠ABC =∠ACB .∴要使△BPD 与△CQP 全等,必须 BD =CP 或 BP =CP . 即 6=8﹣2t 或 2t =8﹣2t .1t =1,2t =2.当t =1 时,BP =CQ =2,2÷1=2. 当t =2 时,BD =CQ =6,6÷2=3. 即点 Q 的运动速度是 2 或 3,故答案为:2 或 3.16.解:(1)∵BF 平分∠ABC , ∴12ABF CBF ABC ∠=∠=∠,∵CD ∥AB ,∴ABF E ∠=∠,∴E CBF ∠=∠,∴BC=CE ,∴△BCE 是等腰三角形.(2)∵CF 平分∠BCE , ∴12BCF BCE ∠=,∵CD ∥AB ,∴180ABC BCE ∠+∠=︒,∴90CBF BCF ∠+∠=︒,∴90BFC ∠=︒,即 CF ⊥BE ,又BC=CE ,∴BF=EF ,在△ABF 和△DEF 中,∵ABF EAFB DFE BF EF∠=∠⎧⎪∠=∠⎨⎪=⎩,∴△ABF ≌△DEF ;∴AB=DE ,∴BC=CE=DE+CD=AB+CD ,因此 BC=AB+CD .17.解:证明:∵BE =CF ,∴BE +EC =CF +EC ,∴BC =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AC DF BC EF=⎧⎪=⎨⎪=⎩,∴△ABC ≌△DEF (SSS ).18.解:证明:延长AD ,BC 交于点E .∵CD ⊥AD ,∴∠ADC =∠EDC =90°.在△ADC 和△EDC 中12ADC EDCCD CD ∠=∠⎧⎪=⎨⎪∠=∠⎩,∴△ADC≌△EDC(ASA).∴∠DAC=∠DEC,AC=EC,AD=ED.∵AC=7,∴EC=7.∵BC=4∴BE=11∵∠DAB=∠B,∴AE=BE=11.∴AD=5.5.答:AD的长为5.5.19.解:(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DB.∵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DG⊥AB,DF⊥CA,∴DF=DG .∵DE 垂直平分BC ,∴DC=DB ,在Rt △CDF 与Rt △BDG 中DF DG DC DB=⎧⎨=⎩ ∴Rt △CDF ≌Rt △BDG (HL ),∴BG=CF .(2)解:∵∠GAD=∠FAD ,∠AGD=∠AFD ,AD=AD , ∴在△ADG 与△ADF 中GAD FAD AGD AFD AD AD ∠=∠⎧⎪∠=∠⎨⎪=⎩∴△ADG ≌△ADF (AAS ),∴AG=AF ,∵BG=CF∴AG=()()111410222AC AB -=-=(cm). 20.解:(1)证明:∵AD ⊥MN ,BE ⊥MN , ∴∠ADC =∠CEB =90°,∴∠DAC+∠ACD =90°,∵∠ACB =90°,∴∠BCE+∠ACD =90°,∴∠DAC =∠BCE ,在△ADC 和△CEB ,ADC CEBDAC ECB AC CB∠=∠⎧⎪∠=∠⎨⎪=⎩,∴△ADC ≌△CEB (AAS ), ∴CD =BE ,AD =CE ,∴DE =CE+CD =AD+BE ;(2)证明:∵AD ⊥MN ,BE ⊥MN , ∴∠ADC =∠CEB =90°, ∴∠DAC+∠ACD =90°, ∵∠ACB =90°,∴∠BCE+∠ACD =90°,∴∠DAC =∠BCE ,∵AC=BC ,∴△ADC ≌△CEB ,∴CD =BE ,AD =CE ,∴DE =CE ﹣CD =AD ﹣BE ;(3)解:DE =BE ﹣AD ,理由如下:∵AD ⊥MN ,BE ⊥MN ,∴∠ADC =∠CEB =90°, ∴∠DAC+∠ACD =90°, ∵∠ACB =90°,∴∠BCE+∠ACD =90°,∴∠DAC=∠BCE,∵AC=BC,∴△ADC≌△CEB,∴CD=BE,AD=CE,∴DE=BE﹣AD.。

八年级数学上册12.1《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标解读素材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12.1《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标解读素材新人教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标要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内容提出的教学要求是:1.掌握基本事实: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掌握基本事实: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掌握基本事实: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证明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二、课标解读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是:“掌握基本事实: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掌握基本事实: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掌握基本事实: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学习时,教科书首先在探究之前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先提出问题“一定要满足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也分别相等,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接着指出三角形的边角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再问“能否在上述六个条件中选择部分条件,简捷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接着,让学生从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入手,探究是否能让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让学生自己画图得到不能让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探究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三个能否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对三个条件的情形进行分类讨论,具体为三边相等、两边和一角分别相等、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三角相等.这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在“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的处理上,教科书是让学生先作图实验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总结探究出的规律,直接以基本事实的方式给出判定方法,“角角边”则是用“角边角”来证明得到的,所以,“角角边"是“角边角"的推论,这里让学生在经历画图验证的过程中,得到几个基本事实.在探究“满足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分别相等"及“三角分别相等"的三角形是否全等时,教科书是用实验和举一个反例的方式进行探讨,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时,教科书先是安排了画图实验,让学生通过画一直角边和斜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并进行比较,猜想结论,然后给出了“斜边、直角边”的判定定理.这里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过程.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8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

8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

8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中,有关全等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两个三角形如果对应的三边和对应的角相等,则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对应边相等性质(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对应角相等性质(AA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边-角-边相等性质(SA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它们的一对相邻边分别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全等性质(RHS):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锐角分别相等,则它们是全等的。

3. 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根据以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使用SSS、AAA、SAS、RHS等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4.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图形的面积、解决几何问题等。

需要注意的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理论知识后,还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以加深理解和提高解题能力。

1。

关于全等三角形,除了三个判定定理外,还需要注意什么?

关于全等三角形,除了三个判定定理外,还需要注意什么?

关于全等三角形,除了三个判定定理外,还需要注意什么?
“全等”是一种变换,它把一个图形变换到另一个图形。

“全等变换”是“等价变换之一。

等价交换具有以下三个性质:
1.自反性,即对于所研究的集合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它自己和自己等价。

2.对称性,即对于所研究的集中的任何两个元素A、B,如果A和B等价,那么B和A也等价。

3.传递性,即对于所研究的集合中的任何三个元素A、B、C,如果A和B等价,B
和C等价,那么A和C也等价。

在我们以前学过或可能看到过的变换中,“相等变换”(符号为“=”)、方程的“同解变换”等,都是等价变换;而“大于变换”、“小于变换”等,就不是等价交换,因为它们不具备上述第(1)、(2)条性质。

图形(当然包括三角形)的“全等变换”、“平行变换”也都是等价变换;在小学里我们还学过“对称”,“对称”不是等价变换,因为不是所有的图形都能自己和自己对称,再说互相对称的图形不一定有传递性。

等价变换也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学习了1+1=2起就已经使用了。

它在我们今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还要大量用到,是否善于使用等价变换,是衡量我们数学能力高低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由于全等变换是等价变换,所以我们可以记住一条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具有传递性,也就是说,如果ΔA1B1C1≌ ΔA2B2C2,并且ΔA2B2C2≌ ΔA3B3C3,那么ΔA1B1C1≌ ΔA3B3C3,所以ΔA1B1C1、ΔA3B3C3的对应和对应角分别相等。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

03
全等三角形在几何图形 中的应用
利用全等三角形求线段长度
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可以求出一些线段的长度。
在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可 以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来简化 问题,进而求出所需线段的长 度。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 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其他线段 的长度。
利用全等三角形求角度大小
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以求出一些角的大小。 在一些涉及到角度计算的几何问题中,可以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来简化计算过程。
过程中的细节和准确性避免出错。
06
章节小结与拓展延伸
知识点总结回顾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01
能够准确描述全等三角形的定义,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
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02
掌握SSS、SAS、ASA、AAS和HL五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 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ASA(角边角)
SAS(边角边)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
AAS(角角边)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边边边)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HL(斜边、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判定方法一
判定方法二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 角形全等(HL)。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若 斜边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判定方法三
注意事项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若 一条直角边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 等。

人教版数学八上第6讲全等三角形判定一(SSS,SAS)(基础)知识讲解(1)

人教版数学八上第6讲全等三角形判定一(SSS,SAS)(基础)知识讲解(1)

全等三角形判定一(SSS ,SAS )(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边边”,和判定方法2——“边角边”; 2.能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要点梳理】要点一、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 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 B =AB ,''A C =AC ,''B C =BC ,则△ABC ≌△'''A B C .要点二、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 1. 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B = ''A B ,∠A =∠'A ,AC = ''A C ,则△ABC ≌△'''A B C . 注意:这里的角,指的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2.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ABC 与△ABD 中,AB =AB ,AC =AD ,∠B =∠B ,但△ABC 与△ABD 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边边”1、已知:如图,△RPQ 中,RP =RQ ,M 为PQ 的中点.求证:RM 平分∠PRQ .【思路点拨】由中点的定义得PM =QM ,RM 为公共边,则可由SSS 定理证明全等. 【答案与解析】证明:∵M 为PQ 的中点(已知), ∴PM =QM在△RPM 和△RQM 中,()(),,RP RQ PM QM RM RM ⎧=⎪=⎨⎪=⎩已知公共边∴△RPM ≌△RQM (SSS ).∴ ∠PRM =∠QRM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即RM 平分∠PRQ.【总结升华】在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有的可以从图中直接找到,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条件隐含在题目或图形之中. 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综合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AD =BC ,AC =BD.试证明:∠CAD =∠DBC.【答案】证明:连接DC ,在△ACD 与△BDC 中()AD BC AC BDCD DC ⎧=⎪=⎨⎪=⎩公共边∴△ACD≌△BDC(SSS )∴∠CAD =∠D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边角边”2、已知:如图,AB =AD ,AC =AE ,∠1=∠2.求证:BC =DE .【思路点拨】由条件AB =AD ,AC =AE ,需要找夹角∠BAC 与∠DAE ,夹角可由等量代换证得相等.【答案与解析】证明: ∵∠1=∠2∴∠1+∠CAD =∠2+∠CAD ,即∠BAC =∠DAE 在△ABC 和△AD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ABC ≌△ADE (SAS )∴BC =D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总结升华】证明角等的方法之一:利用等式的性质,等量加等量,还是等量.3、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 (A 、B 、D 三点共线,AB =CB ,EB =DB ,∠ABC =∠EBD =90°),连接AE 、CD ,试确定AE 与CD 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AE =CD ,并且AE ⊥CD 证明:延长AE 交CD 于F ,∵△ABC 和△D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BC ,BD =BE 在△ABE 和△CBD 中90AB BC ABE CBD BE BD =⎧⎪∠=∠=︒⎨⎪=⎩∴△ABE ≌△CBD (SAS ) ∴AE =CD ,∠1=∠2又∵∠1+∠3=90°,∠3=∠4(对顶角相等) ∴∠2+∠4=90°,即∠AFC =90° ∴AE ⊥CD【总结升华】通过观察,我们也可以把△CBD 看作是由△ABE 绕着B 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尝试着从变换的角度看待全等.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AP 平分∠BAC ,且AB =AC ,点Q 在PA 上,求证:QC =QB【答案】证明:∵ AP 平分∠BAC ∴∠BAP =∠CAP 在△ABQ 与△ACQ 中∵∴△ABQ ≌△ACQ(SAS) ∴ QC =QB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实际应用4、“三月三,放风筝”.下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DE =DF ,EH =FH ,不用度量,就知道∠DEH =∠DFH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证明.【答案与解析】证明:在△DEH 和△DFH 中,DE DF EH FH DH DH ⎧⎪⎨⎪=⎩==∴△DEH ≌△DFH(SSS) ∴∠DEH =∠DFH .【总结升华】证明△DEH ≌△DFH ,就可以得到∠DEH =∠DFH ,我们要善于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数学模型,这道题用“SSS ”定理就能解决问题. 举一反三: 【变式】工人师傅经常利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如图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边OB 上分别取OD =OE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D 、E 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P 的射线OP 就是∠AOB 的平分线,你能先说明△OPE 与△OPD 全等,再说明OP 平分∠AOB 吗?【答案】证明: 在△OPE 与△OPD 中∵OE OD OP OP PE PD =⎧⎪=⎨⎪=⎩∴ △OPE ≌△OPD (SSS )∴ ∠EOP =∠DOP(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 OP 平分∠AOB.【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 △ABC 和△'''A B C 中,若AB =''A B ,BC =''B C ,AC =''A C .则( ) A.△ABC ≌△'''A C B B. △ABC ≌△'''A B C C. △ABC ≌△'''C A B D. △ABC ≌△'''C B A2. 如图,已知AB =CD ,AD =BC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B ∥DC B.∠B =∠D C.∠A =∠C D.AB =BC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B.三个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腰长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直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不全等4. 如图,AB 、CD 、EF 相交于O ,且被O 点平分,DF =CE ,BF =AE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共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5. 如图,将两根钢条'AA ,'BB 的中点O 连在一起,使'AA ,'BB 可以绕着点O 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 B 的长等于内槽宽AB ,那么判定△OAB ≌△''OA B 的理由是( )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角角边6. 如图,已知AB ⊥BD 于B ,ED ⊥BD 于D ,AB =CD ,BC =ED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EC ⊥AC B.EC =AC C.ED +AB =DB D.DC =CB二、填空题7. 如图,AB =CD ,AC =DB ,∠ABD =25°,∠AOB =82°,则∠DCB =_________.8.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互相平分,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对.9. 如图,在△ABC 和△EFD 中,AD =FC ,AB =FE ,当添加条件_______时,就可得△ABC ≌△EFD (SSS )10. 如图,AC =AD ,CB =DB ,∠2=30°,∠3=26°,则∠CBE =_______.11. 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B =20°,则∠C=_______.12. 已知,如图,AB=CD,AC=BD,则△ABC≌,△ADC≌ .三、解答题13.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ADC=∠BCD,AD=BC,求证:CO=DO.14. 已知:如图,AB∥CD,AB=CD.求证:AD∥BC.分析:要证AD∥BC,只要证∠______=∠______,又需证______≌______.证明:∵ AB∥CD (),∴∠______=∠______ (),在△______和△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Δ______≌Δ______ ( ). ∴ ∠______=∠______ ( ). ∴ ______∥______( ).15. 如图,已知AB =DC ,AC =DB ,BE =CE 求证:AE =DE.【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1. 【答案】B ;【解析】注意对应顶点写在相应的位置. 2. 【答案】D ;【解析】连接AC 或BD 证全等. 3. 【答案】D ; 4. 【答案】C ;【解析】△DOF ≌△COE ,△BOF ≌△AOE ,△DOB ≌△COA. 5. 【答案】A ;【解析】将两根钢条'AA ,'BB 的中点O 连在一起,说明OA ='OA ,OB ='OB ,再由对顶角相等可证.6. 【答案】D ; 【解析】△ABC ≌△EDC ,∠ECD +∠ACB =∠CAB +∠ACB =90°,所以EC ⊥AC ,ED +AB =BC +CD =DB.二.填空题7. 【答案】66°;【解析】可由SSS 证明△ABC ≌△DCB ,∠OBC =∠OCB =82412︒=︒, 所以∠DCB = ∠ABC =25°+41°=66°8. 【答案】4;【解析】△AOD ≌△COB ,△AOB ≌△COD ,△ABD ≌△CDB ,△ABC ≌△CDA. 9. 【答案】BC =ED ; 10.【答案】56°;【解析】∠CBE =26°+30°=56°. 11.【答案】20°;【解析】△ABE ≌△ACD (SAS ) 12.【答案】△DCB ,△DAB ;【解析】注意对应顶点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三.解答题13.【解析】证明:在△ADC 与△BCD 中,,,,DC CD ADC BCD AD BC =⎧⎪∠=∠⎨⎪=⎩()...ADC BCD SAS ACD BDC OC OD ∠=∠=∴△≌△∴∴ 14. 【解析】3,4; ABD ,CDB ; 已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D ,CDB ; AB ,CD ,已知; ∠1=∠2,已证; BD =DB ,公共边; ABD ,CDB ,SAS ;3,4,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D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5.【解析】证明:在△ABC 和△DCB 中AB DC AC DB BC =CB ⎧⎪⎨⎪⎩==∴△ABC ≌△DCB (SSS ) ∴∠ABC =∠DCB , 在△ABE 和△DCE 中ABC DCB AB DC BE CE =⎧⎪∠=∠⎨⎪=⎩∴△ABE ≌△DCE (SAS ) ∴AE =DE.DBA。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判定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判定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判定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 SSS(边边边)- 内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示例:在△ABC和△DEF中,如果AB = DE,BC = EF,AC = DF,那么△ABC≌△DEF。

- 应用场景:当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时,可直接利用SS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确定两个三角形结构是否完全相同,可以测量三边长度,若三边对应相等则全等。

2. SAS(边角边)- 内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示例:在△ABC和△DEF中,AB = DE,∠A=∠D,AC = DF,那么△ABC≌△DEF。

- 应用场景:当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时,用SAS判定全等。

比如在测量池塘两端距离时,可以构造这样的三角形关系,通过测量夹角和两边来确定全等关系,进而得出池塘两端的距离。

3. ASA(角边角)- 内容: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示例:在△ABC和△DEF中,∠A =∠D,AB = DE,∠B=∠E,那么△ABC≌△DEF。

- 应用场景:当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时,运用ASA判定。

在地图测绘中,确定两个三角形区域相似性时,如果知道两角及其夹边的信息,可以判定全等。

4. AAS(角角边)- 内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示例:在△ABC和△DEF中,∠A =∠D,∠B =∠E,BC = EF,那么△ABC≌△DEF。

- 应用场景:当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时,可使用AAS判定全等。

在光学中,光线反射形成的三角形关系,有时可以利用AAS来确定全等关系。

5. HL(斜边、直角边)(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内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示例:在Rt△ABC和Rt△DEF中,∠C =∠F = 90°,AB = DE,AC = DF,那么Rt△ABC≌Rt△DEF。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写出
(2)∠BAD = ∠CAD.
结论
由(1)得△ABD≌△ACD ,
∴ ∠BAD= ∠CA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探究新知
归纳总结
证明的书写步骤: 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要用的条件要先证好; ②指明范围: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 ③摆齐根据: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
④写出结论:写出全等结论.
巩固练习
如图, C是BF的中点,AB =DC,AC=DF.
求证:△ABC ≌ △DCF.
证明:∵C是BF中点, ∴BC=CF. 在△ABC 和△DCF中, AB = DC,(已知) AC = DF,(已知) BC = CF,(已证) ∴ △ABC ≌ △DCF (SSS).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2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O C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1. 已知:如图,AB=AE,AC=AD,BD=CE, 求证:△ABC ≌△AED.
证明:∵BD=CE,
∴BD-CD=CE-CD .
∴BC=ED . 在△ABC和△ADE中,
AC=AD(已知), AB=AE(已知), BC=ED(已证),
=× × =
∴△ABC≌△AED(SSS).
吗?
A B
A′ C B′
作法: (1)画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 AB,AC长为半径画圆,两弧相 交于点A'; C′ (3)连接线段A'B', A 'C'.
想一想 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 概括吗?
探究新知
“边边边”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边边边说课稿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边边边说课稿华东师大版

《13。

2。

5 边边边》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的地位本节内容选自华师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本课是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第4课时,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后展开的。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下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其它条件的基础,还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今后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提供很好的模式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本节课主要给学生讲解全等三角形的“SSS"判定公理,同时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熟悉掌握“SSS"|的判定方法,能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在过程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索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解三角形的各个边和角,两个三角形做对比,用问题分解法求解,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全等条件,经历认知探知过程,体会挖掘知识的过程。

通过两个三角形边与角的对比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SS”,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重点与难点1.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形全等的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边的辨析.能够对运用三角形判定公理“SSS”解决三角形全等问题,对三角形其他定理的拓展与思考,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教学重点利用性质和判定,关键是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 准确理解“SSS"三角形判定的公理,规范书写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二、教法与学情分析1.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用两角一边关系判定三角形全等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用两角一边关系判定三角形全等

A.甲、乙 C.乙、丙
B.甲、丙 D.乙
知1-练
3 如图,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4块, 现在要到玻璃店配一块与原来完全相同的玻璃,最 省事的方法是( C )
A.带①和②去 B.只带②去 C.只带④去 D.都带去
知2-导
知识点 2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角边
可以证明,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 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A=∠A′,∠B= ∠B′,BC=B′C′. 求证:△ABC≌△A′B′C′.
归纳
知1-导
基本事实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 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基本事实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知1-讲
证明书写格式:在△ABC和△A′B′C′中,
A=A,

A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B,
B=B
∴△ABC≌△A′B′C′(ASA).
要点精析:
(1)相等的元素:两角及它们的夹边;
A
B
知1-导
知识点 1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角边角
如图,在△ABC和△A′B′C′中,∠B=∠B′,BC=B′C′. ∠C=∠C′.把△ABC和△A′B′C′叠放在一起,它们能够完全 重合吗? 提出你的猜想,并试着说明理由.
知1-导
可以这样验证: 将△ABC叠放在△A′B′C′上,使边BC落在边B′C′上,顶 点A与顶点A′在边B′C′的同侧.由BC=B′C′可得边BC与 边B′C′完全重合.因为∠B=∠B′,∠C=∠C′,∠B的 另一边BA落在边B′A′上,∠C的另一边落在边C′A′上, 所以∠B与∠B′完全重合,∠C与∠C′完全重合.由于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所以点A与点A′重合. 所以,△ABC和△A′B′C′全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他们的思维品质、合作能力等方面。
3.开展学生互评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借鉴和改进,促进共同成长。
4.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小组合作是重要的教学策略。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共同提高。
4.反思与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品质和合作能力。此外,学生互评活动也有助于他们学会欣赏、借鉴和改进,促进自主学习。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如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应用题、拓展题等,巩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
2.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
3.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4.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全等三角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分享、交流和成长。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归纳与题型突破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归纳与题型突破含解析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知识归纳与题型突破(题型清单)一、全等图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要点诠释: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两个全等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二、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研究其它全等图形的重要工具.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01 思维导图02 知识速记五、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 HLSSS AAS SAS ASAAAS ASA AAS→ → → →→ → → → → →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六、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 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 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七、 角平分线概念: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完全相同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2)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3)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4)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5)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6)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7)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8)全等表示方法:用“ ”表示,读作“全等于”(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9)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若满足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均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②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③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④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⑤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3)证明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4)经常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三角形的边或角相等;(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用“SSS”解释)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作法:课本第19页;(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3)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一般步骤:①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②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4)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释)(5)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为内心;第十二章轴对称12.1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就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也称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2)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这个图形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4)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联系: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上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上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复习

第一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知识结构导图高频核心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注:平移、对称、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相关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表示方法:△ABC和△DEF全等,记作△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书写全等三角形时要求对应顶点必须写在对应位置。

3.全等三角形的一般规律⑴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组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⑵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组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⑶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对最长边(最大角)是对应边(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最小角)是对应边(对应角);⑷两个全等三角形有公共边时,公共边是对应边;⑸两个全等三角形有公共角时,公共角是对应角;⑹两个全等三角形有对顶角时,对顶角是对应角。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特别提醒:1.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全等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但周长和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重要方法,在运用这个性质时,关键是结合图形或根据全等三角形的记法灵活地找到对应边或对应角,要牢牢抓住“对应”二字。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 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书写格式:在△XXX和△XXX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XX≌△XXX(判定定理)在寻找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应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①公共边或公共角相等;②对顶角相等。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章节同步实验班培优题型变式训练(人教版)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题型1】SSS 证明三角形全等1.(2022·山西·运城市盐湖区教育科技局教学研究室七年级期末)小华在复习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过程中,回顾了作图的过程,他发现OCD V 与'''O C D V 全等,请你说明小华得到全等的依据是( )A .SSSB .SASC .ASAD .AAS【答案】A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在OCD D 和O C D ¢¢¢D 中,OD O D OC O C DC D C ¢¢¢¢¢=ì¢ï=íï=î,()OCD O C D SSS ¢¢¢\D @D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1】2.(2021·重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科创学校八年级期中)已知,如图,AD=AC ,BD=BC ,O 为AB 上一点,那么图中共有___对全等三角形.【答案】3【分析】由已知条件,结合图形可得△ADB ≌△ACB ,△ACO ≌△ADO ,△CBO ≌△DBO 共3对.找寻时要由易到难,逐个验证.【详解】解:∵AD=AC ,BD=BC ,AB=AB,∴△ADB ≌△ACB ;∴∠CAO=∠DAO ,∠CBO=∠DBO ,∵AD=AC ,BD=BC ,OA=OA ,OB=OB∴△ACO ≌△ADO ,△CBO ≌△DBO .∴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故答案为3.【题型2】SAS 证明三角形全等1.(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1=∠2,∠3=∠4,要证BC =CD ,证明中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A .角角角B .角边角C .边角边D .角角边【答案】B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利用ASA 进行证明即可求解.【详解】解:在△ABC 与△ADC 中,1234AC AC Ð=Ðìï=íïÐ=Ðî,则△ABC ≌△ADC (ASA ).∴BC =CD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1】2.(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BE BA =,//AB DE ,BC DE =,若40BAC Ð=°,25E Ð=°,则BDE Ð=___.【答案】115°【分析】根据//AB DE ,推出Ð=ÐABC BED ,联合题目的条件可证明(SAS)BED ABC ≌△△,进而可求得结论.【详解】解:∵//AB DE ,∴Ð=ÐABC BED ,在BED V 与ABC V 中BE AB BED ABC DE CB =ìïÐ=Ðíï=î,∴(SAS)BED ABC ≌△△,∴40EBD BAC Ð=Ð=°,而180BDE EBD E Ð=°-Ð-Ð,且25E Ð=°,∴1804025115BDE Ð=°-°-°=°,故答案为:115°.【点睛】本题考查利用SAS 判定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利用平行推出角等,进而推出三角形全等是解题关键.【题型3】ASA 或AAS 证明三角形全等1.(2022·河北·平乡县第二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已知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AB ,可过点A 作直线AC ⊥AB ,再由点C 观测,在BA 延长线上找一点B ¢,使ACB ACB ¢ÐÐ=,这时只要出AB ¢的长,就知道AB 的长,那么判定ABC D ≌AB C D ¢的理由是( )A .ASAB .AASC .SASD .HL【答案】A 【分析】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答案.【详解】解:∵AC ⊥AB ,∴90CAB CAB Ð=Т=°,在ABC D 和AB C D ¢中,ACB ACB AC ACCAB CAB Ð=Ðìï=íïТ=Ðî¢,∴ABC D ≌()ASA AB C D ¢,∴AB AB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利用ASA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变式3-1】2.(2021·江苏南京·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AB 、CD 相交于点E ,且AE =BE ,AC BD ∥.求证:△AEC ≌△BED .【答案】见解析【分析】采用“ASA ”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证.【详解】∵AC BD∥∴∠A =∠B ,在△AEC 和△BED 中,A B AE BEAEC BED Ð=Ðìï=íïÐ=Ðî,∴△AEC ≌△BED (AS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的知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型4】HL 证明三角形全等1.(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AD BD ^,BC AC ^,AC BD =.则CAB DBA △△≌的理由是( )A .HLB .SASC .AASD .ASA 【答案】A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详解】证明:∵AD ⊥BD ,BC ⊥AC ,∴∠C =∠D =90°,在Rt △CAB 和Rt △DBA 中,AB BA AC BD =ìí=î,∴Rt △CAB ≌Rt △DBA (HL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4-1】2.(2022·湖南·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AB =AD ,CB ⊥AB 于点B ,CD ⊥AD 于点D ,求证△ABC ≌△ADC .【答案】见解析【分析】求出∠B =∠D =9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Rt △ABC ≌Rt △ADC .【详解】解:∵CB ⊥AB ,CD ⊥AD∴∠B =∠D =90°又∵AB =AD ,AC =AC∴Rt △ABC ≌Rt △ADC (HL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题型5】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灵活应用1.(2021·甘肃·庄浪县阳川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各组条件中,可以判定△ABC ≌△DEF 的条件是( )A .AB =DE 、AC =DF 、BC =EFB .∠A =∠D 、∠B =∠E 、∠C =∠F C .AB =DE 、AC =DF 、∠C =∠FD .BC =EF 、∠A =∠D 【答案】A 【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 ,根据以上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 A 、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 ,即能推出△ABC ≌△DEF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 、只有角相等,不能判定△ABC ≌△DFE ,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 、只满足SSA ,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不能推出△ABC ≌△DEF ,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 、只有一角一边两个条件,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不能推出△ABC ≌△DEF ,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 .【变式5-1】2.(2022·浙江·舟山市普陀第二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在ABC V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BE 是AC 边上的高,且AD ,BE 交于点F ,若BF AC =,BD =8,3CD =,则线段AF 的长度为______.【答案】5【分析】首先证明△BDF ≌△ADC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FD =CD ,AD =BD ,根据AD =8,DF =3,即可算出AF 的长.【详解】解:∵AD 是BC 边上的高,BE 是AC 边上的高,∴∠ADC =∠FDB =90°,∠AEB =90°,∴∠1+∠C =90°,∠1+∠2=90°,∴∠2=∠C ,∵∠2=∠3,∴∠3=∠C ,在△ADC 和△BDF 中,3C FDB CDA BF AC Ð=ÐìïÐ=Ðíï=î,∴△BDF ≌△ADC (AAS ),∴FD =CD ,AD =BD ,∵CD =3,BD =8,∴AD =8,DF =3,∴AF =8-3=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一.选择题1.(2022·福建·福州十八中八年级期末)如图,已知AC BD ^,垂足为O ,AO CO =,AB CD =,则可得到AOB COD D @D ,理由是( )A .HLB .SASC .ASAD .AAS【答案】A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分析即可.【详解】解:∵AC BD^∴∠AOB=∠COD=90°在Rt △AOB 和Rt △COD 中AO CO AB CD=ìí=î∴AOB COD D @D (HL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掌握用HL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2022·全国·七年级期末)如图,为测量桃李湖两端AB 的距离,南开中学某地理课外实践小组在桃李湖旁的开阔地上选了一点C ,测得∠ACB 的度数,在AC 的另一侧测得∠ACD =∠ACB ,CD =CB ,再测得AD 的长,就是AB 的长.那么判定△ABC ≌△ADC 的理由是( )A .SASB .SSSC .ASAD .AAS【答案】A【分析】已知条件是∠ACD =∠ACB ,CD =CB ,AC =AC ,据此作出选择.【详解】解:在△ADC 与△ABC 中,CD CB ACD ACB AC AC =ìïÐ=Ðíï=î.∴△ADC ≌△ABC (SAS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做题时注意选择.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3.(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ABC 和△EDF 中,∠B =∠D =90°,∠A =∠E ,点B ,F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增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 ≌△EDF 的是( )A .AB =EDB .AC =EF C .AC ∥EFD .BF =DC 【答案】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判断.【详解】A. AB =ED ,可用ASA 判定△ABC ≌△EDF ;B. AC =EF ,可用AAS 判定△ABC ≌△EDF ;C. AC ∥EF ,不能用AAA 判定△ABC ≌△EDF ,故错误;D. BF =DC ,可用AAS 判定△ABC ≌△EDF ;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4.(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在ABC V 中,D ,E 是BC 边上的两点,,,12110,60AD AE BE CD BAE ==Ð=ÐÐ=°=°,则BAC Ð的度数为( )A .90°B .80°C .70°D .60°【答案】B 【分析】先证明BD =CE ,然后证明△ADB ≌△AEC ,∠ADE =∠AED =70°,得到∠BAD =∠CAE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AE =40°,从而求出∠BAD 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BE =CD ,∴BE -DE =CD -DE ,即BD =CE ,∵∠1=∠2=110°,AD =AE ,∴△ADB ≌△AEC (SAS ),∠ADE =∠AED =70°,∴∠BAD =∠CAE ,∠DAE =180°-∠ADE -∠AED =40°,∵∠BAE =60°,∴∠BAD =∠CAE =20°,∴∠BAC =80°,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邻补角互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是解题的关键.5.(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B ,C ,E 在同一直线上,且AC CE =,90B D Ð=Ð=°,AC CD ^,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2A Ð=ÐB .90A E Ð+Ð=°C .BC DE =D .BCD ACEÐ=Ð【答案】D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 =∠2,∠1=∠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出△ABC ≌△CDE ,再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AC ⊥CD ,∴∠ACD =90°,∵∠B =90°,∴∠1+∠A =90°,∠1+∠2=90°,∴∠A =∠2,同理∠1=∠E ,∵∠D =90°,∴∠E+∠2=∠A+∠E=90°,在△ABC 和△CDE 中,2A B D AC CE Ð=ÐìïÐ=Ðíï=î,∴△ABC ≌△CDE (AAS ),∴BC DE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都正确;根据已知条件推出∠A =∠2,∠E =∠1,但是∠1=∠2不能推出,而∠BCD =90°+∠1,∠ACE =90°+∠2,所以BCD ACE Ð=Ð不一定成立故选项D 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灵活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ASA ,SAS ,AAS ,SSS ,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 .6.(2022·江苏·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C 和等边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 .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AOB =60°B .AP =BQC .PQ ∥AED .DE =DP 【答案】D【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BC ∥DE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BE =∠DEO ,于是∠AOB =∠DAC +∠BEC =∠BEC +∠DEO =∠DEC =60°,得出A 正确;根据△CQB ≌△CPA (ASA ),得出B 正确;由△ACD ≌△BCE 得∠CBE =∠DAC ,加之∠ACB =∠DCE =60°,AC =BC ,得到△CQB ≌△CPA (ASA ),再根据∠PCQ =60°推出△PCQ 为等边三角形,又由∠PQC =∠DCE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C 正确;根据∠CDE =60°,∠DQE =∠ECQ +∠CEQ =60°+∠CEQ ,可知∠DQE ≠∠CDE ,得出D 错误.【详解】解:∵等边△ABC 和等边△CDE ,∴AC =BC ,CD =CE ,∠ACB =∠DCE =60°,∴∠ACB +∠BCD =∠DCE +∠BCD ,即∠ACD =∠BCE ,在△ACD 与△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ìïÐ=Ðíï=î,∴△ACD ≌△BCE (SAS ),∴∠CBE =∠DAC ,又∵∠ACB =∠DCE =60°,∴∠BCD =60°,即∠ACP =∠BCQ ,又∵AC =BC ,在△CQB 与△CPA 中,ACP BCQ AC BCPAC CBQ Ð=Ðìï=íïÐ=Ðî,∴△CQB ≌△CPA (ASA ),∴CP =CQ ,又∵∠PCQ =60°可知△PCQ 为等边三角形,∴∠PQC =∠DCE =60°,∴PQ ∥AE ,故C 正确,∵△CQB ≌△CPA ,∴AP =BQ ,故B 正确,∵AD =BE ,AP =BQ ,∴AD -AP =BE -BQ ,即DP =QE ,∵∠DQE =∠ECQ +∠CEQ =60°+∠CEQ ,∠CDE =60°,∴∠DQE ≠∠CDE ,故D 错误;∵∠ACB =∠DCE =60°,∴∠BCD =60°,∵等边△DCE ,∠EDC =60°=∠BCD ,∴BC ∥DE ,∴∠CBE =∠DEO ,∴∠AOB =∠DAC +∠BEC =∠BEC +∠DEO =∠DEC =60°,故A 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旋转不变性,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变量.二、填空题7.(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90B D Ð=Ð=°,AB AD =,130BAD Ð=°,则DCA Ð=______°.8.(2020·北京·中考真题)在V ABC 中,AB=AC ,点D 在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证明V ABD ≌V ACD ,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答案】∠BAD=∠CAD (或BD=CD )【分析】证明V ABD ≌V ACD ,已经具备,,AB AC AD AD == 根据选择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得答案.【详解】解:,,AB AC AD AD ==Q\ 要使,ABD ACD V V ≌则可以添加:∠BAD=∠CAD ,此时利用边角边判定:,ABD ACD V V ≌或可以添加:,BD CD =此时利用边边边判定:,ABD ACD V V ≌故答案为:∠BAD=∠CAD 或(.BD C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属开放性题,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点D 、A 、E 在直线m 上,AB =AC ,BD ⊥m 于点D ,CE ⊥m 于点E ,且BD =AE .若BD =3,CE =5,则DE =____________【答案】8【分析】根据BD ⊥m ,CE ⊥m ,得∠BDA =∠CEA =90°,再结合已知AB =AC ,BD =AE 可推出Rt △ADB ≌Rt △CEA ,最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计算出结果.【详解】解:∵BD ⊥m ,CE ⊥m ,∴∠BDA =∠CEA =90°,在Rt △ADB 和Rt △CEA 中,∵AB =AC ,BD =AE ,∴Rt △ADB ≌Rt △CEA (HL ),∵BD =3,CE =5,∴AE =BD =3,AD =CE =5,∴DE = AD + AE =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利用HL 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0.(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中,∠ABC =90°,AB =CB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 ,若∠CAE =29°,则∠ACF 的度数为________°.【答案】61【分析】由“HL”可证Rt△ABE≌Rt△CBF,可得∠BAE=∠BCF=16°,即可求解.【详解】解:∵在△ABC中,∠ABC=90°,AB=CB,∴∠BAC=∠BCA=45°,∵∠CAE=29°,∴∠BAE=16°,在Rt△ABE和Rt△CBF中,AB BC AE CF=ìí=î,∴Rt△ABE≌Rt△CBF(HL),∴∠BAE=∠BCF=16°,∴∠ACF=∠BCA+∠BCF=61°,故答案为:61.【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Rt△ABE≌Rt△CBF是本题的关键.11.(2021·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木棉湾实验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ABC的面积为25cm2,BP平分∠ABC,过点A作AP⊥BP于点P,则△PBC的面积为________;∵BP 平分ABC Ð,∴ABP EBP Ð=Ð.∵AP BP ^,12.(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BD 是△ABC 的中线,E 为A B 边上一点,且:2:1AE EB =,连接CE 交BD 于F ,连接AF 并延长交BC 于点G ,则:BGF ADF S S =△△______.【答案】1:3【分析】作//DK EC ,交AB 于K ,作//DH BC ,交AG 于H .通过平行线的性质证明AH GH =,GF FH =,3AH HF =,即可求出:1:3BGF ADF S S D D =.【详解】解:作//DK EC ,交AB 于K ,作//DH BC ,交AG 于H ,BD Q 是ABC D 的中线,AD CD \=,AK EK \=,AH GH =,:2:1AE EB =Q ,EB EK AK \==,//EF DK Q ,BF DF \=,//DH BC Q ,GBF HDF \Ð=Ð,在GBF D 和HDF D 中,GBF HDF BF DF BFG DFH Ð=Ðìï=íïÐ=Ðî,()GBF HDF ASA \D @D ,GF HF \=,BGF DHF S S D D =,AH GH =Q ,3AH HF \=,33ADF DHF BGF S S S D D D \==,:1:3BGF ADF S S D D \=,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全等,平行线的性质,等高模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平行线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13.(2022·江苏·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D 是AB 边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AE =CE .求证:FC //AB .【答案】见解析【分析】由DE =FE ,AE =CE ,易证得△ADE ≌△CFE ,即可得∠A =∠ECF ,则可证得FC ∥AB .【详解】证明:在△ADE 和△CFE 中,DE FE AED CEF AE CE =ìïÐ=Ðíï=î,∴△ADE ≌△CFE (SAS ),∴∠A =∠ECF ,∴FC //AB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4.(2022·江苏·八年级课时练习)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F 且有BF =AC ,FD =CD .求证:Rt △BFD ≌Rt △ACD .【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BFD △和ACD △都为直角三角形,即可直接利用“HL ”证明BFD ACD @△△.【详解】证明:∵AD 是ABC V 的高,∴AD BC ^,即BFD △和ACD △都为直角三角形.∴在Rt BFD V 和Rt ACD △中BF AC FD CD =ìí=î,∴()BFD ACD HL @V V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2022·陕西·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点D 在边BC 上,CD =AB ,DE ∥AB ,∠DCE =∠A .求证:DE =BC .【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利用角边角证明△CDE ≌△ABC ,即可证明DE =BC .【详解】证明:∵DE ∥AB ,∴∠EDC =∠B .又∵CD =AB ,∠DCE =∠A ,∴△CDE ≌△ABC (ASA).∴DE =B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16.(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点E 、F 在线段BC 上,//AB CD ,A D Ð=Ð,BE CF =,证明:AE DF =.【答案】见解析【分析】利用AAS 证明△ABE ≌△DCF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AB CD ,∴∠B =∠C ,∵A D Ð=Ð,BE CF =,∴△ABE ≌△DCF (AAS ),∴AE DF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7.(2021·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已知AB =DC ,AC =DB ,BE =CE,求证:AE =DE.【答案】见解析【分析】利用SSS 证明△ABC ≌△DC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DCB ,再由SAS 定理证明△ABE ≌△CED ,即可证得AE=DE .【详解】证明:在△ABC 和△DCB 中,AB DC AC DB BC CB ìïíïî=== ,∴△ABC ≌△DCB (SSS ).∴∠ABC=∠DCB .在△ABE 和△DCE 中,AB DCABC DCB BE CE ===ìïÐÐíïî,∴△ABE ≌△DCE (SAS ).∴AE=DE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8.(2022·江苏泰州·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V ABC 中,AC =BC ,∠ACB =90°,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过点B 作BE ⊥AD ,交AD 延长线于点E ,F 为AB 的中点,连接CF ,交AD 于点G ,连接BG .(1)线段BE 与线段AD 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判断V BE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是用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定理。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之前,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不考虑朝向的情况下,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的三边长度和三个内角度数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有三个重要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角相对应。

接下来,将介绍初二数学中的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以及它的应用。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一:SSS判定定理SSS判定定理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要利用SSS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根据给定的信息,分别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是否相等。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分别有AB=DE,BC=EF,AC=DF,那么根据SSS判定定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二:SAS判定定理SAS判定定理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要利用SAS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根据给定的信息,比较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是否相等。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分别有AB=DE,∠BAC=∠EDF,BC=EF,那么根据SAS判定定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三:ASA判定定理ASA判定定理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边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要利用ASA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根据给定的信息,比较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边是否相等。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分别有∠BAC=∠EDF,∠ABC=∠DEF,AC=DF,那么根据ASA判定定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四:HL判定定理HL判定定理是指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直角的一边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要利用HL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根据给定的信息,比较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直角的一边是否相等。

初二数学(人教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初二数学(人教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同学们好,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学习、探究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的方法,今天,我们将综合运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我们首先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问题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边边边”或“SSS”).两边和它们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或以上是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除了以上判定方法外,还有直角三角形全等特有的判定方法,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斜边、直角边”或“HL”).或AB C DE FCBAFEDABCDEFABCDEF问题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要几组条件?至少需要三组条件,并且三组条件中至少有一组边相等的关系.复习总结:以上是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判定定理,解决问题时,选用哪条判定定理,需要我们同学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形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让我们通过一组基础练习,熟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EB=BD ,此时用的判定定理是HL ,或EA=BC 此时用的判定定理是SAS.还可以找任一组角相等的条件,即∠AEB=∠CBD ,此时用的判定定理是AAS ,或∠EBA=∠BDC ,此时用的判定定理是ASA.通过以上分析,本题可以添加的条件有:EB=BD ,EA=BC ,∠AEB=∠CBD ,∠EBA=∠BDC.通过例题和练习,我们知道,要添加的条件使两个三角形全等,首先明确已知条件,根据判定定理确定要添加的条件,特别注意的是,添加方法可能不唯一.例 如图3所示,已知AD=AB , 要使△ABC ≌△ADC ,现在已有的条件够不够用?需要添加几个条件?有几种添加的方法?分析:已知AD=AB ,仔细观察图形不难发现还有一个隐含条件:AC=AC ,知道两组边相等的关系之后,现在已有的条件不够用,至少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我们来看需要添加哪些条件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EDC B A EDCB AA BC DEA B CDE图3⎪⎩⎪⎨⎧︒=∠=∠→∠=∠→=→90B D BAC DAC BC DC 找直角找两边夹角找第三边已知两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本题有三种添加条件的方法,DC =BC 或∠DAC =∠BAC 或∠D =∠B =90°.遇到这类题目我们应特别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练习 如图4所示,AB=AC ,AD=AE 求证: BE=CD .分析:已知AB=AC ,AD=AE ,有公共角∠A ,并且公共角是两边的夹角.根据题干标图,由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SAS 可得△ABE ≌△ACD ,进而得出∠B=∠C. 解:在△ABE 和△ACD 中,⎪⎩⎪⎨⎧=∠=∠=,,,AE AD A A CA BA ∴ △ABE ≌△ACD (SAS) . ∴ BE =CD .小结: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证明两线段、两个角相等的重要方法,遇到此类问题时,需要明确具体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特别注意的是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HL.SSS. SAS.图4例.如图5所示,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 , BE=CF,求证∠A =∠D ..分析:根据题干标图要证∠A =∠D ,需证△ABC ≌△DEF ,根据已知条件很容易证得 △ABC ≌△DEF.证明:∵BE=CF ,∴BE +EC =CF +EC .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EF BC DF AC DE AB ∴△ABC ≌△DEF (SSS ).∴∠A =∠D .例4.如图6所示,在△ABC 和△ADE 中,∠BAC=∠DAE ,AD=AE .连接BD ,CE , ∠ABD=∠ACE .求证AB=AC .分析:根据题干标图图5图6要证AB=AC需证△BAD ≌△CAE∠BAC-∠CAD=∠DAE-∠CAD 又知AD=AE ,∠ABD=∠ACE .已知∠BAC=∠DAE ,..--CAE BAD DAC DAE DAC BAC DAE BAC ∠=∠∠∠=∠∠∴∠=∠即,在△BAD 和△CAE 中,⎪⎩⎪⎨⎧=∠=∠∠=∠,,,AE AD CAE BAD ACE ABD ∴ △BAD ≌△CAE (AAS) . ∴ AB=AC .证明三角形全等时需要准备边相等和角相等的条件,除了公共边、公共角相等,等量相加结果相等、等量相减结果相等也是求两条边、两个角相等经常用到的方法.通过以上例题和练习,你运用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没有提升呢?让我们通过一道练习验证一下吧!练习.如图7所示,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BF=CE ,AC=DF .图7(1) 在下列条件①∠B=∠E ;②∠ACB=∠DFE ;③AB=DE ;④AC ∥DF 中,只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证得△ABC ≌△DEF ,则所有正确条件的序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根据已知及(1)中添加的一个条件证明∠A=∠D . 分析:(1)根据题干标图由BF=CE 得EF+FC=CE+FC ,即:BC=EF ,又知AC=DF ,如果添加①∠B=∠E此时,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添加②∠ACB=∠DFE此时,SAS 能判定△ABC ≌△DEF ;如果添加③AB=DEFEDCBAEDBAFC此时,SSS 能判定△ABC ≌△DEF ;如果添加④AC ∥DF可得到∠ACB=∠DFE ,所以正确条件的序号是②③④ .(2)选择一种证明即可,我们这里以添加②∠ACB=∠DFE 为例证明. 证明:FCEDBAEDBAFC从结论入手,结合已知,双向推理.1.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点O,AB=AC,∠B=∠C.求证:(1)AD=AE; (2)BD=CE.2.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A=∠D.求证:BE=C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全等三角形,除了三个判定定理外,还需要注意什么?
“全等”是一种变换,它把一个图形变换到另一个图形。

“全等变换”是“等价变换之一。

等价交换具有以下三个性质:
1.自反性,即对于所研究的集合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它自己和自己等价。

2.对称性,即对于所研究的集中的任何两个元素A、B,如果A和B等价,那么B和A 也等价。

3.传递性,即对于所研究的集合中的任何三个元素A、B、C,如果A和B等价,B和C 等价,那么A和C也等价。

在我们以前学过或可能看到过的变换中,“相等变换”(符号为“=”)、方程的“同解变换”等,都是等价变换;而“大于变换”、“小于变换”等,就不是等价交换,因为它们不具备上述第(1)、(2)条性质。

图形(当然包括三角形)的“全等变换”、“平行变换”也都是等价变换;在小学里我们还学过“对称”,“对称”不是等价变换,因为不是所有的图形都能自己和自己对称,再说互相对称的图形不一定有传递性。

等价变换也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学习了1+1=2起就已经使用了。

它在我们今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还要大量用到,是否善于使用等价变换,是衡量我们数学能力高低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由于全等变换是等价变换,所以我们可以记住一条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具有传递性,也就是说,如果ΔA1B1C1≌ΔA2B2C2,并且ΔA2B2C2≌ΔA3B3C3,那么ΔA1B1C1≌ΔA3B3C3,所以ΔA1B1C1、ΔA3B3C3的对应和对应角分别相等。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