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十三校高三调研卷(历史)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高三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试卷类型:A广州市2013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史2013.01本试卷共12页,共41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
《孟子》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
这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
礼乐制度崩溃 C .宗法制的影响D.人本思想盛行13。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
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
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B。
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C.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D。
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ks5u14。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
”由此可见当时佛山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②铸造业兴盛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居民重视风水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D. ②③④15。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广西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
【解析版】江苏省南通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2013南通市史历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60分,共计3题,每题2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最符合题目要求。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1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B.宗法制A.分封制D.行省制C.郡县制提取材料关键词“二千年”“上下皆安”“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可以推断材料答案:C指的是郡县制,选项。
C人,将作监(掌土198502.《唐六典·尚书工部》载:“少府监(掌手工技巧的事务)匠人,散出诸州,皆取材力强壮、技能工巧者。
”材料直接反映了唐15000木工匠的政令)匠代官营手工业B.产品大多精美A.政府管理混乱D.工匠技艺高超C.使用上等原料本题可用排除法。
材料表明唐代管理手工业的机构有少府监和将作监,政府统一答案:D可两项材料中不能体现。
由材料“散出诸州”“材力强壮、技能工巧”项错。
B、C管理,A项。
D知工匠技艺高超,故选 3.观察下列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它们反映出该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倪瓒《六君子图》夏珪《溪山清远图》苏汉臣《货郎图》赵佶《锦鸡图》B.风格多样化文人画流行.A趋向世俗化.D宫廷画活跃.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绘画的风格。
赵佶《锦答案:B鸡图》属于宫廷花鸟画。
苏汉臣《货郎图》属于风俗画。
夏珪《溪山清远图》、倪瓒《六君项正确。
B子图》属于文人画。
综上可知宋元绘画最平风格多样、流派纷呈,故4.“(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
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程序简单有效,寄信涉及的内容广泛,寄信。
13—14高三 历史三调试题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三调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命题人:乔燕审核人:裴冬梅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其中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中国历史绕不开封建制,也绕不开大一统和郡县制,就像中国的今天和未来绕不开现代化一样。
但是要从封建制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必要元素,显然不大可能。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封建的历史B.封建制、大一统、郡县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C.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研究封建制、大一统和郡县制D.封建制中有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只是需要去寻找2.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A.权力重心在中书 B.皇权逐步加强C.外朝受内朝牵制 D.三省已具雏形3.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
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 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 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4.“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5.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6.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山西太原市2013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历史
山西省太原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第6页答题栏内。
1.《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日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根据材料,属于同一类型的诸侯国是A.陈与齐B.杞与鲁C.鲁与管D.齐与鲁2.《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对诗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全国的土地都归周王所有B.周王建立了直接高效的管理体制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D.周王已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3.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这表达了其代表的社会阶层A.要求回归“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政权选拔人才4.《史记·周亚夫传》记载,窦太后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景帝日:“请得与丞相议之。
”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根据材料可以确定A.皇帝不能推翻丞相做出的决定B.皇帝凡事要与丞相商议决定C.“高皇帝约”具有最高权威D.西汉早期的丞相位崇权重5.朱熹在《通鉴纲目·前编》中指出,“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后世儒家推崇先民的首创之功B.我国史前时代的养蚕缫丝发达C.嫘祖是中华民族养蚕缫丝第一人D.先秦百姓以丝绸为主要衣被原料6.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13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附答案)
罗山县高中2013届毕业班第三轮复习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时间:2013.5.28 9:00-11:30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等与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到:“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一无言及矣……不待始皇之变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这段文字可以用来论证A.秦王赢政统一中国B.春秋时宗法制度崩溃C.秦制非一时一人之功D.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25.《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的用意是A.消除地方割据对朝廷的威胁B.改革官制C.调节皇权与相权冲突的问题D.强化皇权26.美国科学家亨利·奥古斯特·罗兰曾经告诫美国科学界说:“如果我们只注意科学的应用,必定会阻止它的发展。
那么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退化成像中国人那样(明清时期),他们几代人在科学上没有取得进展,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而根本不去探讨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生产方式阻碍了科技创新B.科举制度阻碍科技发展C.中国人不注重理性思维D.闭关锁国的政策和环境27.有学者认为科举制“造就了大批地方乡绅,他们实际上成为基层地方治理的中坚。
济南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
2013年1月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说明:练习满分100分,训练时间90分钟。
练习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3页,选项按要求涂在答题卡,第Ⅱ卷为第4页至第6页。
按要求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
“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
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A.地方的封疆大吏B.中央朝廷的重臣C.皇帝的内侍人员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2.法国史学家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中提出:“罗马人创造了西方意义上的人本身。
”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说法的是A.罗马法维护了贵族的利益B.罗马法界定并保护了私有财产权C.罗马法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D.罗马法开创了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3.近代启蒙思想家一直宣称人民是权力的源泉。
这一思想体现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就是A.实行联邦制B.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C.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D.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4.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显明的时代气息。
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A.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D.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5.右图是我军缴获的国民党新六军下级军官李涤生日记。
该日记可能写于A.1946年B.1947年C.1948年D.1949年6.右图为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数目标表。
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A.我国恢复人大政协制度B.我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C.我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备D.我国走上依法治国道路7.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说:“……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2013届南通、泰州、扬州、连云港、淮安五市三调历史试题(含答案))
南通、泰州、扬州、连云港、淮安五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13.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右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文物内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将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
这—文物A.是研究我国甲骨文的直接证据B.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形成C.是研究西周冶金技艺的原始资料D.说明周王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理2.“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
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
”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A.丞相制度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3.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4.“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这表明黄宗羲A.反对实行君主制度 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 D.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5.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 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6.梁启超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
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
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责任”在于①传播信息②开通民智③引导舆论④控制政府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1911年11月2日,《神州日报》刊登了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的电文: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
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人满洲,存帝自扰。
江苏省苏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13届高三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2013.1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答题时,请将第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对应题号的区域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本卷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桓公二年》载:“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 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 而下无觊觎。
”该材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动机是A.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确定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确定王室内部的等级关系D.明确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2.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B.“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C.汉代政治农工商并重D.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3.朱熹说:“性即理也。
当然之理,无有不善者。
……孟子之言性,指性之本而言。
”朱熹的主张A.否定孟子的伦理观B.与孟子的伦理观一脉相承C.倾向荀子的伦理观D.在伦理观上自相矛盾4.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
综合分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5.“(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甘肃省2013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附答案)
甘肃省2013年第二次高考诊断试卷历史试题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o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说明A.强调统治阶级要实行“仁政"B.指出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C.主张实行分封制D.指出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25.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帝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驻军对周边的胡人严加防范或在其可能威胁到帝国安危之前就予以消灭,而在帝国内部腹地,则是另外一番山水田园男耕女织的惬意生活。
此时生活在江南扬州城郊的农夫,他遇到的情况最可能是A.闲暇时与妻一起用花楼机纺棉,预制过冬棉衣B.秋后往集市贩卖新米,换得银两后往柜坊兑换飞钱耕牛C.趁冬日水浅维修筒车,以备来年春耕取水D.耕织富裕之余为家中添购瓷器,竞无意购得一件粉彩花瓶26.《明史·选举志》论选举之法,关于“学校”和“科目”,说天下人才“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学校者,储才以应科目者也”。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学校培养出所有天下人才B.学校对人才选拔影响巨大C.科举考试是走上仕途的途径D.明朝开创了近代选举制27.有学者评价说:“虽然王朝以弱者的面貌出现,但在屈辱偏安韵背后,却闪耀着人性和智慧的光芒,由此点燃的文明星火早已照亮世界、彪炳千秋!”以下各项中,属于该“王朝"取得的文明成果的是A.实行封国与郡县并行的地方管理体制B.开创了既分权又高效的中央政权体系C.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D.出现了不同与传统社会的新的经济因素28.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江苏省常州市2013届高三调研测试(七)历史试题
2013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七)历史2013.0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这表明中国当时的政治制度是()①以专制统治为特征②以宗法关系为基础③与家族组织相结合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A. ①③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中多数篇章是孔子弟子的作品,其中写道:“君天下曰天子。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写道:“皇天右而子之,号称天子。
”以上两种对“天子”的说法()A. 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主义的色彩B. 都反映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 都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D. 都反映了君主是最高统治者的思想3. 有文写道:“金者司徒(官吏)也。
”“夫木者农业,农者民也,不顺如(而)叛,则命司徒诛其率(首恶)正矣,故曰金胜木。
”该文作者应该是()A. 孟子B. 荀子C. 董仲舒D. 朱熹4. 《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今徙之。
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
为是故,吾弗徙也。
”这里的“吾”的身份是()A. 官府手工业者B. 民营手工业者C. 家庭手工业者D. 雇佣手工业者5. 宋代王谠在《唐语林·文学》中写道:“中正,乡曲之表也。
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这里的“中正”是指()A. 人名B. 官职C. 地名D. 制度6. 右图是某位书法家的《自叙帖》(局部)。
明代文征明为其题词:“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
”这位书法家应该是()A. 怀素B. 颜真卿C. 苏轼D. 赵孟7. 1837年6月,《中国时报》发表文章称,假如设在广州的领事得以立足,“那么一俟机遇来临,如碰上革命或事态逐渐变迁,他就能抓住时机,一举而推开中华帝国的大门。
上海市十三校201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上海十三校2013高三联考历史一、选择题(以下1—29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1.历史学是作为主体的历史学家对史实的解读。
下表中的陈述有的属于“史实”,有的属于“观点”。
其中属于观点的是A.《汉穆拉比法典》规定,房屋的承建人必须对其所造建筑质量负责。
B.公元前10世纪左右,印度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
C.玛雅人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玉米、西红柿、烟草等40多种农作物。
D.雅典民主政治在它鼎盛时期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2.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在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
“美索不达米亚”应该位于图中哪一位置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②③⑤D. ②④⑥4.“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上述材料评述罗马法的主要视角是D C A BA.历史渊源B.时代特征C.当时作用D.后世影响5.休慈斯在某书中写道:“(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
”这里的“他”是指A.孔子B.悉达多C.耶稣D.穆罕默德6. 6-11世纪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期,以下属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封建等级制,国王虚君B.商品经济发展C.城市复兴,城市自治D.大学兴起,世俗教育开展7.右图是以长安为都的几个早期王朝“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过程。
①②处所缺的依次应该是A. 方国联盟;诸侯国势力坐大B. 方国联盟;加强了中央集权C. 郡县制;诸侯国势力坐大D.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8.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A .“仁政”的主张B .爱惜民力的主张C .“克己复礼”的主张D .“仁义”和“王道”的主张9. 右图是现藏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的“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 此玉印是元成宗于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赐给西藏第五任帝师(帝师既是佛教萨迦派的高僧,又是宣政院的首长)扎巴俄色的印信。
考试点专业课:2013年313历史学统考真题
2013年313历史学统考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考古学文化中,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是A.马家窑文化B.红山文化C.仰韶文化D.屈家岭文化【参考答案】B2.整合儒学,结束经学今文、古文之争的汉化学者是A.董仲舒B.刘歆C.郑玄D.许慎【参考答案】C3.科举考试中的糊名、誉录制度确立于A.唐代B.北宋C.南宋D.金代【参考答案】B4.元代“也里可温”一词所指为A.基督教B.摩尼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参考答案】A5.明太祖朱元璋称:“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其中“五府”为:A.监察机构B.司法机构C.军事机构D.宦官机构【参考答案】C6.关于中国近代史开端有多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史始于明末的学者是A.范文澜B.胡绳C.蒋廷黻D.郭廷以【参考答案】D7.致使中国领土被割占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伊犁条约》【参考答案】A8.民国前期的国会政治结束于A.皖系军阀执政时期B.直系军阀执政时期C.临时执政府执政时期D.奉系军阀执政时期【参考答案】D9.下列作品中,以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主题的是A. 《小二黑结婚》B. 《荷花淀》C. 《暴风骤雨》D. 《红旗谱》【参考答案】C10.20世纪60年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是A.英国B.联邦德国C.瑞典D.法国【参考答案】D11.完全统一以色列部族和犹太族为一个王国的是A.雅各B.扫罗C.所罗门D.大卫【参考答案】D12.古代印度社会中,军事贵族属于A.刹帝利B.婆罗门C.犬舍D.首陀罗【参考答案】A13.成功释读罗塞塔碑文,奠定埃及学基础的有A.高博良B.伊文思C.罗材生D.谢里曼【参考答案】A14.在古代西亚重要史料《贝希斯敦铭文》中并用的文字A.巴比伦文、赫梯文、埃兰文B. 巴比伦文、赫梯文、古波斯文C. 古波斯文、赫梯文、埃兰文D. 巴比伦文、埃兰文、古波斯文【参考答案】D15.被视为拜占庭建筑风格典型代表是A.罗马万神殿B.罗马圆形大剧场C.圣索菲亚大教堂D.西斯廷教堂【参考答案】C16.为结束1701-1713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国、荷兰、普鲁士、法国订了A.《亚琛合约》B.《乌特勒支和约》C.《巴黎和约》D.《里斯维克》【参考答案】B17.19世纪时期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中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是A.苏丹马赫起义B.埃及阿拉比反英斗争C.阿尔及利亚反法D.南非祖鲁【参考答案】A1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在于争夺A.欧洲霸主B.巴尔干半岛控制权C.殖民地和海上霸权D.黑海出海口【参考答案】B19.1946年2月,提出遏制苏联的是A.马歇尔B.凯南C.艾奇逊D.杜勒斯【参考答案】B20.1967年8月,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最初参加的是A.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B.印度尼西亚、缅甸、文莱、新加坡、越南C.柬埔寨、泰国、文莱、老挝、马来西亚D.柬埔寨、泰国、菲律宾、新加坡、越南【参考答案】A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十三校高三调研卷(历史)试卷2013.12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为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在统一之后都建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两个地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是A.《吉尔伽美什》、《汉穆拉比法典》B.《汉穆拉比法典》、金字塔C.金字塔、泥板文书D.《汉穆拉比法典》、泥板文书2.美国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说“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登极动作,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
”上述材料评价的作品应是A.《摩诃婆罗多》B.《汉穆拉比法典》C.《吉尔伽美什》D.《荷马史诗》3.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的形成与当时的政治制度密不可分。
其中,始终起到推动社会发展作用的政治制度是A.民主政治B.寡头政治C.城邦政治D.军事强人政治4.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以下文明成果属于“轴心时代”的是A.楔形文字B.《历史》C.甲骨文D.伊斯兰教5.罗马法从最初极端简朴的罗马城的法,发展成为后来体系完备、内容丰富、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的法,历经了千余年。
推动罗马法不断完善的因素是①共和时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②长期对外征服造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③商业经济和贸易发展引起利益冲突④罗马统治阶级重视法律的整理和研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6.有学者在某书中说“(他)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
”此人是A.孔子B.悉达多C.耶稣D.穆罕默德7.右图是古代历史上出现的某大帝国的政治版图,从版图布局上可以判定为A.罗马帝国B.东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8.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9.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①国家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②封邦建国体制向中央集权体制转变③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华主体文化④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合加强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没有被废除。
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B.“商君之法”在当时已深入人心C.变法措施得当,未带来消极影响D.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11.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下列叙述不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建立和发展B.通过拓展疆域基本奠定后世的版图C.思想文化上形成儒学独尊的局面D.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逐步形成1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宗法制得以恢复B.分封制被彻底取消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13.2013年10月,洛阳发掘一大墓,出土了一枚拜占庭帝国时期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其铸造时间为公元491-518年。
其时应为中国的A.西汉B.东汉C.北魏D.隋14.诗人张以宁路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宋朝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C.绍兴和议,宋廷偏安江南D.南宋灭亡,蒙古统一15.欧阳修上疏曰:“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影响政府管理16.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A.东周学者B.汉代学者C.唐代学者D.宋代学者17.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18.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一时期应该是A.古代希腊时期B.古代罗马时期C.文艺复兴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20.“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之地。
”这一变化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③以轮船的发明为前提④对于非洲和美洲土著意味着灾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
”“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A.君权神授B.基督教思想C.启蒙思想D.马克思主义2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宗教神权,倡导人民主权B.反对封建制度,强调三权分立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D.反对愚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2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B.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24.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
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拿破仑对法国的统治②1812年战争的胜利引发了俄国民主意识的觉醒③1855年战争的失败使废除农奴制呼声渐趋高涨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④25.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中说道: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
其“心灵紧闭”的表现A.制定“大陆政策”B.推行天皇制度、武士道精神C.鼓励工商,嘉奖贸易D.实行征兵制度,加强军事力量26.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2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28.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9.“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D.革命派对维新派的批评30.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以下每小题为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
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C.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D.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32.《十二铜表法》第9条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该条款体现了A.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平等的决心B.重视审判程序规范以保证公平公正C.制定法律的权力由罗马元老院掌握D.所有人的权利都能得到法律的保障33.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下列说法与材料最符合的是A.美洲沦为欧洲殖民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进了世界物产的交流和传播,世界市场开始出现C.人类走向整体世界,促进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型D.没有欧洲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就没有美洲文明34.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