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他年轻时的学术生涯。

在他接受大学教育期间,他研究了康德哲学以及黑格尔的辩证法。

这些哲学思想对马克思日后的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他的早期著作中,马克思主要关注的是人类历史中的经济问题。

他认为,经济结构是社会的基础,其他社会结构都是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他的《论法兰西的贫困》和《论哲学与社会批判》等著作中,他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剥削问题,并提出了巴黎公社的理论。

然而,随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深入,马克思开始关注国际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和全球化现象。

他的《资本论》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本质和运作机制。

在这本书中,他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此外,马克思还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共同撰写了一系
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著作,包括《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原理》等。

这些作品中,他们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和目标,并主张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研究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而且对后来的社会理论和政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析马克思早期思想两次转变的历史过程

浅析马克思早期思想两次转变的历史过程

浅析马克思早期思想两次转变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早期思想发生了两次重要的转变。

从青年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转向费尔巴哈式的人本学的唯物主义,再转向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

通过对马克思在1842—1846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的研究,结合马克思所处的激荡社会历史环境,阐述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转变过程,具体分析马克思思想中革命性、现实性的精神内涵。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革命性、现实性的精神内涵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生转变的内在因素。

标签:青年马克思;两次转变;费尔巴哈阶段;人本主义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转变研究存在着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即“两次转变,三个阶段”论。

基本观点是:青年马克思是经过两次思想转变,即从黑格尔特别是青年黑格尔式的唯心主义转向费尔巴哈式的人本学的唯物主义,再转向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哲学革命。

[1]第一次转变开始于1842年在《莱恩报》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形成马克思早期思想第一次转变的标志性著作。

第二次转变是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起点,完成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等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到底经历了什么使他们思想发生深刻的转变?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内在因素是什么?笔者以为需要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具体分析马克思思想转变的过程,从而阐述马克思思想中所包含的革命性、现实性的精神内涵在马克思思想转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马克思早期思想转变的历史背景马克思在激荡的社会历史环境中逐渐形成了其思想的革命性、现实性原则,并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德国社会的种种社会现状使马克思看到了革命的必要性。

在从事政治社会的评论工作中马克思思想中的革命性、现实性的精神内涵逐渐体现出来。

马克思早期思想转变受到了当时德国的时局、青年黑格尔派特别是费尔巴哈的思想、以及马克思自身深邃的思辨思维等多方面的影响。

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歐洲正处于剧烈变动时期一方面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不断发生冲突斗争;另一方面在经历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之后,无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自己独立的阶级利益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于19世纪,并迅速发展为一种深刻而有影响力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学说。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合作与探索,他们的作品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并分析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早期的欧洲,这个时期被称为工业革命的黎明。

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了阶级矛盾的增加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为基础,开始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马克思主义最早的表述可以追溯到1848年,当时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了《共产党宣言》,其中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目标。

该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批判了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呼吁工人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马克思主义很快在欧洲各国传播开来,成为工人运动的主要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激发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意识,形成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党。

这些政党通过经济斗争、政治运动以及工人运动来争取工人权益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影响遍及整个欧洲大陆,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担忧和反抗。

各国政府采用了各种手段来打压马克思主义运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的力量逐渐增强,并在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革命的呼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逐渐发展为一门更为系统和复杂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过了多次修正和扩展,形成了许多派别和学派,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

这些理论的发展和丰富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一种适应不同国情和实践的灵活工具。

各国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的结合,为世界各地的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平等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轨迹——从《莱茵报》时期到《德法年鉴》时期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轨迹——从《莱茵报》时期到《德法年鉴》时期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Karl Marx's Thought -From the Rhine Daily Period to the German -French
Annals Period
作者: 杜梅[1,2]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00;[2]徐州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江苏徐州221000
出版物刊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30-33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9期
主题词: 马克思早期思想;《莱茵报》时期;《德法年鉴》时期
摘要: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始于1841年的《博士论文》,完成于1846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而从《莱茵报》时期到《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文试图
对马克思这一时期思想的发展进行梳理,以揭示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过程。

论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思想之流变

论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思想之流变
( 南 石 油 大学 人 文 学 院 , 川 成都 6 oo ) 西 四 15 0

要 : 马 克 思早 期 政 治 哲 学思 想 演 进 的 逻 辑 过 程 来 看 , 历 史进 程 经 历 了三 个 阶 段 : 承 一 批 判一 理 论 创 新 。 从 其 继
马克思通过继承黑格 尔主 义思 想, 并在政治 实践 中对其理论来源展 开批判 , 而创造性 地提 出了人 类解放的 思想。 进 人 类解放 思想标志着马克思政 治哲 学思想开始走 向成 熟。
多, 仅有 《 格 尔 法 哲 学批 判 》 《 犹 太 人 问题 》, 黑 和 论
况 且 , 这 些 著 作 都 重 复 了卢 梭 早 已 发 现 了 的 主 “ 题 。 对 此 , 文 主要通 过 对 14 —14 ” 本 8 1 8 5年 间 马克思
早 期政 治哲 学思 想 的流 变的 梳理 , 辨伪 存真 , 揭示 伟
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 的难事 ” , J这些 难事都涉及

了辩 证 法 , 当然 马克 思 对 黑 格 尔 的辩 证 法 所 宣 称 的 形 而上 学 的含义 作 了相 当大 的改 变 ” 邮, 辩 证 法 “ 成 了这 一发 展 的联 结 点 , 克 思把 它接 受 过 来 当作 马
收 稿 日期 :09— 9—2 20 0 7
黑 格 尔 首 次 将 市 民社 会从 政 治 国 家 中剥 离 出 来 , 辩 证 的 把 市 民社 会 和 政 治 国 家 分 别 归 结 为 并
“ 特殊 性 ” “ 遍性 ” 两个 不 同的 矛盾 范 畴 , 学 与 普 这 从 理上 完成 了市 民社 会 与政治 国家 由重合 到 分野 的过 程 , 对 马克思 早 期政 治 哲 学 思 想 的形 成产 生 了积 这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贡献了许多对社会科学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观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发展阶段,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萌芽阶段马克思主义的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思考与合作之中。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他们的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这些著作揭示了私有制及其对社会进步的限制,并提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合作创作的《资本论》。

这部著作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方式。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通过对国家、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探讨,为社会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过了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的进一步探讨和丰富,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独特而复杂的历程,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国情的变革。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探索。

五、当代马克思主义阶段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继续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也在不断调整和丰富。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探索在当代条件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并对全球化、环境问题等新情况进行思考。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传播与发展、中国化和当代五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思想
(一)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形成 (二)青少年恩格斯的思想
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形成(主编《莱茵报》前)
1、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马克思的影响
马克思于1818年5月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的摩赛尔区首府特利尔城的一个犹太族的知识分 子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律师。1830-1835年,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念书。受当时校长 维腾巴赫理性主义教育活动的原则和1830年爆发的法国七月革命等家庭、学校、社会的影 响,早就了少年马克思的自由、民主和理性主义的思维雏形。 在此期间,主要有中学毕业作文《根据约翰福音第十五章第一至十四节论信徒和基督教的 结合,这种结合的本质,绝对必要及其影响》。在这里面虽然首先是把宗教建立在道德上 面,但在历史和哲学的评论中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重要的新论点,即指出了人神结合的原 因不在于神的旨意,而在于人的本质,因为人永远是力图用不断提高道德的办法是自己上 升到神的地位。在他的德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 的启蒙世界观,马克思说:“我们并不总是能选择我们认为合适的那种职业;我们在社会中 的关系,早在我们能对他起一定影响之前就多少已经开始确定了。”当然这不能说马克思 当时已经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里的确反映出马克思一贯注重现实的思想特点。
• 1、《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他 已经十分明确的转向了唯物主义的道路。其原因有:一,在《莱茵报》时期 遇到的种种实际的经济问题,迫使其密切联系实际研究理论问题,是其走上 唯物主义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二,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使马克思 从理论上得出了唯物主义的逻辑结论;三,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思想深受费尔 巴哈的影响。 • 2、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比较明确的 阐明了自己的新世界观的基本观点,特别是第一次提出了新世界观的核心和 支点的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观点。在1842年到1843年间,鲍威尔发表了 《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教徒获得自由的能力》,在这两篇文 章中,鲍威尔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把犹太人要求政治解放看成是一个纯 属宗教的问题。马克思指出,鲍威尔一方面要犹太人放弃犹太教,要一切人 放弃宗教作为公民得到解放的前提条件,里各一方面他又能坚定的认为宗教 在政治上的废除,就是宗教的完全废除,就是宗教的彻底解放,这实际上是 把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混为一谈。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是吧宗教 从公法的范围里驱逐出来,把国家不仅从教皇手里,而且从国王手里夺过来, 交还给市民社会。而政治解放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是,“政治解放本身还 不是人类解放”。 • 3、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马克思进一步深入到社会革命的内部作 了阶级的分析,并给人类解放这一概念赋予了无产阶级的内容。在《黑格尔 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表现出马克思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性,也表现了其对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卓越分析,提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 (《德法年鉴》由于社会和资金等各种原因,出刊一次而不得不停办)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此 外 * 中 国 人 所 遇 到 的 西 方 民 主 * 只 是 在
圣 经 。
《 共 产 党 宣 言 》 会 被 这 个 国 家 的 人 民 奉 为
有 锐 利 的 观 察 力 * 便 可 以 明 白 : 为 什 么
操 作 的 机 器 之 下 的 破 布 堆 里 ; 人 们 不 必 要
童 工 * 在 晚 上 时 常 被 关 起 来 * 睡 在 他 白 天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一 · 马 克 思 主 义 传 入 中 国 的 前 期 条 件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主要是经由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及其学 说的。但是,人们对有关西方革命学说如何在当时的日本 传播似乎尚不太明了。简单说来,1921年以前,马克思学 说在日本的传播可分为四个时期:转介、翻译、低潮、重 新繁荣。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学说的深入接触,就是从 中国流亡者和留学生,特别是其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大规模 转译日文有关论著开始的。
·
二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的 历 史 特 点 和 意 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特定历史条件: 第一,思想基础好——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 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第二,阶级基础好——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 础上产生的。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 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 党。 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如下几个特 点: (1)很快与工人运动结合。 (2)独立自主领导革命。 (3)成分复杂。 (4)具有结成统一战线的条件。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 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若干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发展 的历史道路,正确把握这些特点,才能正确制定战略和策略,指引 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时诞生的一种对社会现实和历史的分析理论,它被认为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挑战。

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却是十分不同寻常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开始接触到这一学说开始,马克思主义就被视为一种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同西方资本主义相对抗的思想。

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历史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它的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外国,却在中国找到了自身发展的独特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及早期发展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马克思主义随着西方知识分子和先进思想的传入,进入了中国领土。

当时,以《天地会宪法》领导层为首的中国领袖开始认识到,只有中国站起来,才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也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独立。

马克思主义这一对社会现实和历史进行分析的理论体系,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指导思想。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通过翻译、阅读西方著作、进行学术研究等方式传播并学习马克思主义。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青年思想者,他在德国留学期间,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将其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创办了同盟会的马克思主义组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中产知识分子中,这些人渴望通过科学理论来解决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他们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解释中国的历史和当前的困境。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大部分都与外国侵略、民族压迫和内部的社会压迫有关。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一种被广泛认同的政治思想体系,特别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等革命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被大量应用。

毛泽东在其1919年发表的《新民说》中,对马克思主义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只是一种理论,还是一种“各种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意识到,中国的政治变革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

他在《实践论》中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理念,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唯物史观”的深入理解。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共同富裕。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起源于工业革命的背景下。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概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

1. 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19世纪初-19世纪中叶)在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工人阶级的崛起。

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家如圣西门、四尔丹、欧文等,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和不公进行批评,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理念,主张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主义的理想。

2. 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19世纪40年代,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创作了《共产党宣言》,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惟独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才干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

3.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并激发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

4. 社会主义国家的多样化(20世纪中叶-20世纪末)在苏联的影响下,其他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古巴、越南、朝鲜等国家也相继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尽管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道路,但都致力于消除社会阶级差距,提高人民的福祉。

5.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20世纪末至今)随着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趋势加速,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进行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元素。

然而,社会主义的理想与资本主义的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优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展示了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理论发展脉络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理论发展脉络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理论发展脉络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理论包括由旧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由古典政治经济学走向新的政治经济学、由空想社会主义走向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为马克思主义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建了框架,这一时期是马克思、恩格斯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发展脉络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大理论来源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对人类社会的研究,也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由旧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由古典政治经济学走向新的政治经济学、由空想社会主义走向科学社会主义。

一、由旧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青年马克思就曾是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激进分子。

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对马克思影响巨大。

恩格斯曾指出: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尽管他的历史哲学中的许多东西现在在我们看来十分古怪,如果把他的前辈,甚至把那些在他以后敢于对历史作总的思考的人同他相比,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值得钦佩。

”①但是随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的深入,他们逐渐揭示了费尔巴哈哲学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而在黑格尔那里,“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

实际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而思辩的思维却把这一切头足倒置。

”②1844年2月发表的《德法年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标志。

在文章中,不仅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的历史使命,“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历程及个人体会

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历程及个人体会

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历程及个人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社会理论家之一。

他们的贡献不仅限于理论,还包括对革命历程的深刻思考和引导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历程和个人体会两个方面探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历程1. 马克思的早期经历和思想觉醒马克思出生于德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在大学期间接触到了一些进步的思想和政治运动,这为他的思想觉醒和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马克思开始质疑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并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工人阶级的困境。

2.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遇和合作马克思于1843年在巴黎与恩格斯相遇,这次相遇对两人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共同探讨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剥削问题,并开始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重要著作。

他们的合作不仅加深了彼此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史的解读和革命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史的解读是他们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认为,历史上的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由阶级斗争推动。

他们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他们的革命理论为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指导,并对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个人体会和观点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和行动的学习者,我对他们的革命历程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观点: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追求,使他们的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出现各种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的情况下,他们的思想对于寻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力令人赞叹。

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剥削制度和阶级斗争的分析极具深度和广度。

他们能够准确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困境,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解决方案,这在当时是一种前瞻性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它源于19世纪中期的德国,并在20世纪异军突起,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和创作,同时也需要考察其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理论的贡献和扩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逐步探讨其不同阶段的发展。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1848年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于1848年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概述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革命的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剖析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呼吁,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1848年-1894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之后,马克思主义面临新的挑战和质疑。

社会民主主义的兴起,以及列宁的贡献,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指导理论。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构和思想框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3.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1894年-1924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地位。

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观念,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同时,列宁对于经济学和政治哲学的贡献,如《帝国主义论》和《国家与革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1924年-今)列宁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斯大林的兴起和苏联的崛起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政治运动。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全球传播也伴随着对其理论合法性和实践效果的质疑。

尽管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演变和扩展,但其核心原则和方法论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争议和讨论的焦点。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被归类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理论发展脉络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理论发展脉络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理论发展脉络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理论包括由旧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由古典政治经济学走向新的政治经济学、由空想社会主义走向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为马克思主义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建了框架,这一时期是马克思、恩格斯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发展脉络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三大理论来源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对人类社会的研究,也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由旧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由古典政治经济学走向新的政治经济学、由空想社会主义走向科学社会主义。

一、由旧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青年马克思就曾是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激进分子。

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对马克思影响巨大。

恩格斯曾指出: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尽管他的历史哲学中的许多东西现在在我们看来十分古怪,如果把他的前辈,甚至把那些在他以后敢于对历史作总的思考的人同他相比,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值得钦佩。

”①但是随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的深入,他们逐渐揭示了费尔巴哈哲学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而在黑格尔那里,“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而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变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内部活动。

实际上,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而思辩的思维却把这一切头足倒置。

”②1844年2月发表的《德法年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标志。

在文章中,不仅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的历史使命,“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阐述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历程 和感受

阐述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历程 和感受

阐述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历程和感受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革命理论探索,中期的组织和领导参与革命,以及后期的理论总结和批判。

在早期,马克思恩格斯探索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矛盾,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这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感受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社会的强烈信仰。

在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参与了巴黎公社的组织和领导,尝试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付诸实践。

尽管公社最终失败了,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从中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感受是对革命实践的深刻思考和对组织领导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后期,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对资本主义的更深入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更深入探索,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概括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目标。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感受是对理论的总结和对未来社会的更加清晰的憧憬。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历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参与再到理论总结,都充满了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社会的强烈信仰和憧憬。

叙述马克思的革命历程

叙述马克思的革命历程

叙述马克思的革命历程马克思,一个思想家、哲学家、政治活动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革命,让贫苦人民摆脱压迫。

那么,马克思的革命历程是怎样的呢?早期思想阶段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成长过程中,受到启发的哲学家和经济思想家非常的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他受到这两位哲学家的影响很深,也促使他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1841年,马克思开始进入哲学,成为哲学专家后,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思考社会变革的途径。

在他的眼中,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劳动者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也就是说,他们是被剥夺的。

这启发了马克思的觉悟,并将他的思想引向无产阶级。

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随着思考深入,马克思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财产归全社会所有,没有私人财产,也没有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现象。

马克思认为,只有所有人的利益得到平衡,社会才能顺利发展。

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归于零,因此全社会都能够共享整个社会的成果,人人生活美满幸福。

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然而,共产主义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马克思意识到,这需要承受无产阶级革命的漫长战斗。

因此,他带领无产阶级在欧洲各地积极发动革命。

在斗争中,马克思呼吁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通过国际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虽然早期共产主义的努力并不成功,但是这些尝试为革命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核心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下了《共产党宣言》,这是一份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政治纲领,为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份宣言提出了共产主义由共同劳动及共同消费的社会生活组成,特别强调了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角色。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革命历程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阶段:早期的思考,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

通过他的努力,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描绘出一个平等、和谐而又美好的社会蓝图。

他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马克思主义被誉为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进程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开始,探讨其发展的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的渊源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当时欧洲社会的变革和哲学思潮的发展。

1.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爆发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在对巴黎公社的研究中,认识到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并开始探索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原理。

2. 哲学思潮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的理论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思借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并将其转化为以物质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下逐渐形成,并在后来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丰富。

1.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阶段在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中,他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矛盾。

同时,马克思也对无产阶级的组织和革命斗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开始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2. 第二国际的兴起第二国际的成立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并且在德国、法国等地形成了雄厚的势力。

3. 俄国革命与列宁主义俄国革命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列宁在这一时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政策。

列宁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并且提出了党的组织建设和对于帝国主义的分析。

4. 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他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强调群众的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5.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继续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结合了现实社会的变革和理论的创新,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社会变革,它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先驱者的努力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发展和丰富。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演变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演变

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对人的本质思想作了深入的探讨。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的持有者和发展者,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逻辑演变:
1、进化论阶段:马克思在他的早期作品《自然论》中,提出了人类是由低级动物进化而来的观点,并认为人类的社会发展也是按照自然进化的规律发展的。

2、历史唯物论阶段:在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的持有者和发展者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生产活动所决定的,人的生产活动是由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3、历史唯心论阶段:在马克思的后期作品《论人类解放》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构成者和发展者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人的社会关系是由人的意识和思想所决定的。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了从进化论到历史唯物论再到历史唯心论的逻辑演变,从而更加全面地描述了人的本质的多方面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一、引言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最早诞生于十九世纪的欧洲,并在俄国革命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然而,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却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发展过程,逐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进行探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19世纪末,随着中国社会的剧变和民族复兴的呼声日益高涨,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至中国。

最早的传播者主要是中国留学生,他们在海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将其引入中国。

这些留学生大多身居欧洲的工人阶级或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系列著作引入中国,并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相结合。

三、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与中国的社会现实是相符的,可以为中国的民族复兴提供指导。

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传统价值观。

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并不矛盾,可以相互融合。

他们强调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即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五、思想者的实践探索早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者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结合起来。

他们积极参与中国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将革命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

六、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不仅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今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然而,仍需要指出的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特殊国情的理解和应用上。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也在不断进一步的深化,并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

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思想发展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即《莱茵报》时期和《德法年鉴》时期,也就是1841年到1843年这个时间段,是马克思正处在巨大的思想转折的时期。

因为因为从1842年到1844年,马克思迅速地完成了自己思想上的两大转变,即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这个时期马克思的文章中,《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是马克思的第一篇政论文章,写于1842年1月15日~2月20日。

在文中,马克思对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进行了批判,揭露了新检查令的虚伪自由主义。

“书报检查不得阻挠的对真理的探讨,在这里有了更具体的特征:这就是严肃和谦逊的探讨。

这两个规定所指的不是探讨的内容,而是内容以外的某种东西。

这些规定一开始就使探讨脱离了真理,并迫使它把注意力转移到某种莫名其妙的第三者身上。

”马克思批判了新检查令关于真理探讨规定的虚伪,并以此引申,将出版物分为自由出版物和受检查的出版物这两种类型:“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英勇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

受检查的出版物的性格,是不自由所固有的无性格的丑态,这是文明的怪物,洒满香水的畸形儿。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是马克思写于1842年10月,并在《莱茵报》发表的。

当时代表地主阶级的议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建议修改法律,认为捡拾森林里的枯枝的行为也是盗窃林木,要求国家政权严厉打击。

马克思作为一名有正义感的青年,自然提笔发表自己的愤慨,捍卫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他认为省议会把捡枯枝视为盗窃林木的行为“明显地暴露出私人利益希望并且正在把国家贬为私人利益的手段”,国家已“变成林木所有者的奴仆”,而林木所有者所力图出台的法案其实是不法行为合法化,是侵犯了大自然的合理安排。

然而,马克思当时的这种理论仍然持有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根本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说明,更不能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思想发展
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即《莱茵报》时期和《德法年鉴》时期,也就是1841年到1843年这个时间段,是马克思正处在巨大的思想转折的时期。

因为因为从1842年到1844年,马克思迅速地完成了自己思想上的两大转变,即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这个时期马克思的文章中,《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是马克思的第一篇政论文章,写于1842年1月15日~2月20日。

在文中,马克思对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进行了批判,揭露了新检查令的虚伪自由主义。

“书报检查不得阻挠的对真理的探讨,在这里有了更具体的特征:这就是严肃和谦逊的探讨。

这两个规定所指的不是探讨的内容,而是内容以外的某种东西。

这些规定一开始就使探讨脱离了真理,并迫使它把注意力转移到某种莫名其妙的第三者身上。

”马克思批判了新检查令关于真理探讨规定的虚伪,并以此引申,将出版物分为自由出版物和受检查的出版物这两种类型:“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英勇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

受检查的出版物的性格,是不自由所固有的无性格的丑态,这是文明的怪物,洒满香水的畸形儿。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是马克思写于1842年10月,并在《莱茵报》发表的。

当时代表地主阶级的议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建议修改法律,认为捡拾森林里的枯枝的行为也是盗窃林木,要求国家政权严厉打击。

马克思作为一名有正义感的青年,自然提笔发表自己的愤慨,捍卫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他认为省议会把捡枯枝视为盗窃林木的行为“明显地暴露出私人利益希望并且正在把国家贬为私人利益的手段”,国家已“变成林木所有者的奴仆”,而林木所有者所力图出台的法案其实是不法行为合法化,是侵犯了大自然的合理安排。

然而,马克思当时的这种理论仍然持有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根本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说明,更不能解决问题。

《论犹太人问题》写于1843年秋,是马克思与鲍威尔就犹太人问题进行论战的文章。

在鲍威尔看来,“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最顽固的对立形式是宗教对立”,犹太问题之所以存在,本身是一个宗教问题,犹太人之所以受到歧视,是因为他们的宗教犹太教代表了一种落后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犹太人要想摆脱受歧视和打击的境遇,根本的途径是放弃犹太教,而不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发展,因此,解决犹太人问题的第一个方案是完全废除宗教,第二个方案是废除基督教作为国教的地位。

而马克思认为,犹太人的彻底解放,本身是一个和宗教没有太大关系的问题,犹太人的解放,只能是犹太人放弃犹太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

马克思称鲍威尔“批判的只是‘基督教国家’,而不是‘国家’本身,他没有探讨政治解放对人的解放的关系,因此,他提供的条件只能表明他毫无批判地把政治解放和普遍的人的解放混为一谈”。

这里马克思已经涉及到经济解放与政治解放的相互关系问题,并提出了个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关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于1843年末,是马克思早期的一篇重要著作。

在《导言》中,马克思按照“理论批判—实践批判”的思路,逐渐将重心引向实践批判。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从中可见马克思已经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同时,马克思还认为,对现实的批判既不能盲目进行,也不能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它需要理论的指导和一定物质条件的保证,“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马克思还注意到,在革命的力量上,当时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的作用,提出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在于“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
无产阶级。

因为“它本身表现了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

这个社会解体的结果,作为一个特殊的等级来说,就是无产阶级”。

纵观马克思青年时期的这四篇著作,我认为可以看出马克思思想的成熟过程。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马克思只是就事论事,从书报检查制度出发,最后还是回归书报检查制度,思想比较单一;并且关注的只有与自己有关的新闻出版自由一个方面。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的视野有所拓宽,从单一的关注“法律”到了从“法律”出发联系到物质利益,并且第一次促使他研究经济问题。

《论犹太人问题》是与鲍威尔的论战,可见马克思的思维已经非常缜密,所论述的范围也已经扩大到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以及市民社会即人的解放;这也是马克思对宗教问题的最为系统的阐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的思想又一次有了大幅度的飞跃,他从理论批判转向实践批判,从天国回归尘世,这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思想转变;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革命”的范畴,标志着他从自由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也即将完成。

思政081班
陈锋
08095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