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竹茹汤6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合集下载

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竹茹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看起来并不怎么好看,但是竹茹汤却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来看看吧。

芎藭当归甘草桂心各3克苏梗广藿香炒
竹茹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看起来并不怎么好看,但是竹茹汤却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来看看吧。

芎藭当归甘草桂心各3克
苏梗广藿香炒子芩麸炒枳壳酒炒白芍各3克茯苓4.5克竹茹1.5克(重姜汁炒)
【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

【用法用量】河水煎服。

【摘录】《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处方】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和胃止呕。

主痰湿化热。

(妊娠呕吐)
【用法用量】为粗末,水煎服,分2次服。

【摘录】《医心方》
上文介绍了竹茹汤的妙用,可见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剂。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请一定要了解清楚相关的用药禁忌哦。

生活常识分享。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竹茹汤32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竹茹汤32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竹茹汤竹茹汤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32种“竹茹汤”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组成:青竹茹(锉)1升,芍药2两,芎3两,当归3两(切,焙),桂3两(去粗皮),甘草(炙,锉)3两,黄芩(去黑心)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吐血、溺血、衄血。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组成:青竹茹(鸡子大)1块,生地黄半两(拍碎)。

功效:伤寒鼻衄不止。

用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

组成:生竹茹2两,生地黄2两(切,焙),黄芩(去黑心)各2两,蒲黄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热盛所致衄血、汗血。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来源:《三因》卷十七。

组成:人参1两,橘皮1两,白术1两,麦门冬(去心)1两,甘草(炙)1分,白茯苓半两,厚朴(姜制)半两。

制法:上锉散。

功效:妊娠择食,呕吐,头疼,颠倒痰逆,四肢不和,烦闷。

用法:每服4本盏,水1盏半,加生姜、竹茹1块如指大,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组成:竹茹1分,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锉)1分,桔梗半两(锉,炒),犀角半两(镑),黄耆(锉)半两,栝楼根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喉中肿痛。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来源:《证治汇补》卷五。

组成:橘皮3钱,半夏3钱,甘草1钱,竹茹1钱,山栀7分,枇杷叶2片。

功效:胃热火炎呕吐。

用法:加生姜、大枣为引。

来源:《万氏女科》卷二。

组成:人参1钱,麦冬1钱,茯苓1钱,炙草1钱,小麦1合,青竹茹鸡子大1团。

功效:孕妇心虚惊恐,脏躁悲泣。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5个,水煎,食后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六君子汤15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六君子汤15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3《医门八法》卷二。
组成:党参5钱,白术3钱,茯苓2钱,炙草1钱, 陈皮1钱,法夏1钱,乌梅5个。 功能主治:痰饮。 用法:生姜3片,大枣2个为引,送服四神丸1钱5 分。
4《回春》卷三。
组成:人参(去芦)1钱,白术(去芦)1钱,茯 苓(去皮)1钱,白芍(炒)1钱,山药(炒)1 钱,当归1钱,藿香5分,砂仁5分,莲肉10粒,乌 梅1个,半夏(姜汁炒)8分,陈皮8分,甘草3 分,炒米100粒。 炮制:上锉1剂。 功能主治:久病胃虚呕吐。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徐徐温服。
注意事项:真阴亏损者忌用。
14《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 一方加半夏)。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 热药不得者。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服。
15《普济方》卷三十七引《德生堂方》。
组成:人参1两半,白术1两半,白茯苓1两半,当 归1两半,黄耆1两半,白扁豆1两半,甘草1两半。
7《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曲、没石 子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弱,生风多困。 用法:水7分盏,加冬瓜子少许,同煎服。
8《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德生堂方》。
组成:人参、白术、黄耆、白茯苓、甘草、山药 各等分。
功能主治:伤寒汗、下之后,将见平复者。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 片,大枣1个,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候。
11《济生》卷七。
组成:人参1两,白术1两,橘红半两,半夏(汤 泡7次)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甘 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脾脏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 热药不得者。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 片,枣子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
用量
导语: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黄连竹茹橘皮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黄连竹茹橘皮半夏
【功能主治】清胃化湿,理气降逆。

治湿热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热经纬》卷五
【处方】黄连、竹茹、橘皮、半夏。

【功能主治】幼儿脾胃失伤,呕逆者。

【各家论述】王士雄:于橘皮竹茹汤去生姜之温,甘草之甘;加黄连之苦寒,以降诸逆冲上之火;半夏之辛开,以通格拒搏结之气。

【摘录】《温热经纬·三时伏气外感篇》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生活常识分享。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一、组成橘皮二斤(12克)、竹茹二升(12克)、大枣三十枚(5枚)、生姜半斤(9克)、甘草五两(6克)、人参一两(3克)。

二、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三、歌括1.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治逆呃,参草姜枣效最捷。

2.《济生》橘皮竹茹汤《济生》同方加苓半,再添麦冬枇杷叶。

主治呕哕不能食,总因痰滞胃虚热。

3.新制橘皮竹茹汤原方减去参枣草,又加柿蒂亦相得;此乃鞠通新制方,胃气不虚即可啜。

四、功用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五、主治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呃逆或干呕。

六、方解呃逆之证,皆因胃病而起,但有寒热虚实之分。

本方所治乃属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

胃虚宜补,热则宜清,气逆宣降,故立清补降逆之法。

方中橘皮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清热安胃以止呃,并用大量,共为君药。

人参补气扶正,与橘皮合用,行中有补;生姜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共为臣药。

甘草、大枣助人参以益气和胃,并调药性,是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对于胃虚有热之呃逆、干呕,最为适合。

如由于实热或虚寒而致者,则非所宜。

七、附方及方论1.橘皮竹茹汤(《济生方》):赤茯苓、橘皮去白、枇杷叶去毛、麦门冬去心、青竹茹、半夏汤洗七次,各一两(30克)、人参、甘草,各半两(15克)、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姜五片,水煎服)。

功用:降逆止呕,和胃清热。

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2.新制橘皮竹茹汤(《温病条辨》):橘皮三钱(9克)、竹茹三钱(9克)、柿蒂七枚(9克)、姜汁三茶匙(冲)水煎服。

功用:理气降逆,清热止呃。

主治:胃热呃逆,胃气不虚者。

以上三方均能理气和胃,清热止喹,用治胃中有热,胃气上逆之呃逆诸证。

但橘皮竹茹汤是治胃热逆而胃气虚弱者;《济生》橘皮竹茹汤是治胃热呕逆而气阴俱虚者;新制橘皮竹茹汤是治胃热逆而胃气不虚者。

神奇的退烧秘方——蚕砂竹茹陈皮水

神奇的退烧秘方——蚕砂竹茹陈皮水

神奇的退烧秘方——蚕砂竹茹陈皮水陈允斌儿子去年冬天就得了一次感冒,记得那天夜里他烧到39℃,吃什么吐什么,给他喝了一小杯蚕砂竹茹陈皮水,第二天早上一点事没有了,很精神地上学去了。

我的曾外祖父传下来一个退烧的秘方,全家几代人一直在用,效果十分神奇。

母亲年轻时候,有一次因为急事走了三十多里路,当时正好是冬天,吹了一路冷风,回家就发高烧了,头暴疼。

那时父亲还在跟母亲谈恋爱,见她烧得厉害十分着急,外婆很镇定地给妈妈吃了一剂自己配的退烧药,第二天早上她就神清气爽了。

父亲亲眼目睹此事,感觉不可思议的神奇,从此以后对我家的祖传医术深信不疑。

母亲常常得意地跟我们说:“这么多年来,不管我给你爸爸端上一碗什么东西,他间都不问,就一口喝下去,因为他太相信我们家的医术了呀!”这个退烧的药方其实很简单,一共只有三味药:蚕砂、竹茹和陈皮。

蚕砂虽然是中药,但是日常生活也常用到。

它可以做成蚕砂枕头,好多百货商场里边都有卖的。

睡觉用这种枕头可以清肝明目。

蚕砂枕头里边装的一粒粒黑色的像小沙粒一样的东西就是蚕砂。

蚕砂又叫做蚕矢,就是蚕的粪便。

听起来有些不洁,其实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蚕是非常干净的动物。

它的一生都待在养蚕的竹匾里,只吃新鲜的桑叶,完全不沾人间尘土。

所以蚕砂其实就是桑叶的残留物,没有什么异味的。

蚕砂入肝经,可以祛风、活血;入脾经,可以燥湿、止泻;入胃经,可以和胃、化浊。

这些作用综合起来,在这个方子中,就能退烧、止吐,还能解除由于感冒发烧引起的头痛和全身疼痛。

竹茹,一般人可能听着陌生,其实它就是竹子的中间层。

把竹子最外面一层绿色的皮刮掉,露出里边青白色的部分,把它一条条刮下来晾干就是中药竹茹了。

竹茹的作用是清火,而且是清上面的火。

竹茹可以清心火,凉血;可以清肺火,化痰;可以清肝火,除烦;可以清胃火,止吐。

用在这个方子中,如强退烧、止吐的作用。

而陈皮呢,它能解表、温中散寒,就是说,它既能散风寒、化痰、止咳,调理上呼吸道感染,又能温胃、止吐,缓解消化不良。

陈皮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陈皮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陈皮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陈皮竹茹汤!【处方】陈皮(去白)、白茯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陈皮竹茹汤!
【处方】陈皮(去白)、白茯苓、黄连(用吴茱萸同炒,去茱萸)。

【功能主治】痘疮之后呕吐者。

【用法用量】用竹茹1团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二
通过本篇文章对陈皮竹茹汤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详细的了解到陈皮竹茹汤对疾病症状的缓解。

如果患者服用此类药物效果不明显,可以及时的接受治疗并咨询医师的建议。

在日常坚持锻炼也是能够缓解疾病的症状的。

生活常识分享。

橘皮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橘皮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橘皮药材名称:橘皮拼音名称:JUPI别名:陈皮(孟诜),贵老(侯宁极《药谱》),黄橘皮(《鸡峰普济方》),红皮(《汤液本草》)。

科属: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

产地: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性味:[性味归经]辛苦,温。

入脾、肺经。

功能主治: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

亦解鱼、蟹毒。

中成药:共有1种中成药使用橘皮:茵陈五疸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附方:1.治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是以胀满,其脉弦迟:黄橘皮四两,白术二两。

上为细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煎木香汤下三十丸,食前。

(《鸡蜂普济方》宽中丸)2.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橘皮枳实生姜汤)3.治干呕哕,手足厥者:橘皮四两,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橘皮汤)4.治哕逆: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橘皮竹茹汤。

②方以下出《金匮要略》)5.治反胃吐食:真橘皮,以壁土炒香为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肉一枚,水二钟,煎一钟,温服。

(《仁斋直指方》)6.治痰膈气胀:陈皮三钱。

水煎热服。

(《简便单方》)7治大便秘结:陈皮(不去白,酒浸)煮至软,焙干为末,复以温酒调服二钱。

(《普济方》)8.治卒食噎:橘皮一两(汤浸去瓤)。

焙为末,以水一大盏,煎取半盏,热服。

(《食医心镜》)9.治疳瘦:陈橘皮一两,黄连一两五钱(去须,米泔浸一日)。

上为细末,研入麝香五分,用猪胆七个,分药入在胆内,浆水煮,候临熟,以针微扎破,以熟为度,取出以粟米粥和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量儿大小与之,无时。

久服消食和气,长肌肉。

(《小儿药证直诀》橘连丸)10.治产后吹奶:陈皮一两,甘草一钱。

理气方之橘皮竹茹汤

理气方之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汤【方源】:《金匮要略》【组成】:橘皮12克,竹茹12克,大枣5克,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降逆止呕,益气清热。

【主治】:胃虚有热。

症见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不思饮食,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方解】:呃逆之症,有寒、热、虚、实之分。

本方所治乃久病或吐利伤中,耗气劫液,虚热内生,胃失和降,气机上逆之症。

呕逆或干呕,舌质红嫩,脉虚数为其主症。

胃虚有热,其气上逆,则做呕逆。

虚烦少气,口干,舌质红,脉虚数等,均为胃中有热之症。

据胃虚有热,气逆不降的病机,治宜补益、清热、降逆。

方中橘皮辛苦而温,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竹茹甘微寒,善除胃热,止呕逆。

两药相伍,既能降逆止呕,又可清热安胃,且用量俱重,共为主药。

生姜为呕家之圣药,助主药以降胃逆;人参益气补中,与橘皮相合,则行中有补,同为辅药。

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养胃,合人参补中以复胃气之虚,为佐药。

甘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降逆止呕,益气清热之功。

本方以甘寒之竹茹与辛温之橘皮、生姜配伍,则清而不寒;以益气养胃之人参、大枣、甘草与行气和胃之橘皮相合,则补而不滞。

【按语】:本方以干呕、呃逆、苔薄黄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呕吐较甚者、膈肌痉挛、胃癌、妊娠恶阻幽门不完全性梗阻呕吐、腹部手术后呃逆不止等。

如胃气不虚,可去甘草、人参、大枣;痰多者,加茯苓、半夏;胃阴不足而见舌红少苔者,加石斛、麦冬、呃逆不止者,加柿蒂;呕哕不止者,加枇杷叶。

凡由实热或虚寒所致呃逆、干呕者,不宜使用本方。

【同名方】:1、《医学心悟》橘皮竹茹汤,由陈皮、半夏、竹茹、人参、甘草构成。

功能行气清热,降逆止呕。

主治火气上冲致呕吐。

2、《证治准绳》橘皮竹茹汤,由橘皮、竹茹、甘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组成。

功能益气清热降逆止呕。

主治哕逆。

3、《济生方》橘皮竹茹汤,由赤茯苓、枇杷叶、橘皮、麦门冬、竹茹、半夏、炙甘草、人参、生姜构成。

功能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第七版《方剂学》课本方歌

第七版《方剂学》课本方歌

3.和解剂3.1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2.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3.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4.达原饮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3.2 调和肝脾1.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2.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3.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3.3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4.清热剂4.1清气分热1.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2.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4.2清营凉血1.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2.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4.3清热解毒1.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2.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3.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兰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4.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4.4 清脏腑热1.导赤散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

2.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3.左金丸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泄痢痛在脐。

4.苇茎汤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未成均胜任。

竹茹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竹茹_思维导图_中药学_药材来源详解

竹茹1《中药炮制》『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杆竹或大头曲竹的茎的干燥中间层。

『常用名』二黄。

『产地』我国南方各地都有。

『采收季节』四季可采。

『炮制方法』砍来楠竹,刮去表皮,用二层竹黄,若取其温胃止呕则用竹茹1斤,生姜4两捣汁,将锅烧热,投入竹茹,用文火随炒随洒入姜汁,炒至黄色为度。

『用量』6~12克。

『贮存』装木箱内,加盖,防灰尘。

2《本经逢原》甘寒无毒。

取竹茹法,选大青竹,磁盘刮去外膜,取第二层如麻缕者,除去屑末用之。

发明竹茹专清胃府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

咳逆唾血,产后虚烦无不宜之。

《金匮》治产后虚烦呕逆,有竹皮大丸。

《千金》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有甘竹茹汤。

产后虚烦,头痛短气,闷乱不解,有淡竹茹汤。

内虚用甘以安中,闷乱用淡以清胃,各有至理存焉。

其性虽寒而滑,能利窍,可无郁遏客邪之虑。

3《本草便读》入胃清烦止呕逆.用治多灵.行皮达络埽邪氛.甘寒有力.(竹茹乃竹之二青.种类颇多.均以淡竹为佳.味甘淡.性寒入肺胃.散逆气.清烦热.凡一切呕哕痈痿噎膈等证.属上焦有热者.皆可用之.至行皮达络之意.亦以类相从耳.)4《本草求真》(苞木)清肺凉胃解烦除呕竹茹(专入肺胃)。

味甘而淡。

气寒而滑。

凡因邪热客肺。

肺金失养。

而致烦渴不宁。

膈噎呕逆。

恶阻呕吐。

吐血衄血等症者。

皆当服此。

(诸症皆就肺胃热论。

)盖味甘则中可安而烦不生。

味寒则热得解而气悉宁。

(又皮入肺上焦。

温胆汤用之。

)所以金匮之治产后虚烦呕逆。

则有竹皮大丸。

千金之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

则有甘竹茹汤。

(竹茹一升。

甘草茯苓黄芩各二两。

水煎服。

)产后虚烦头痛。

短气闷乱不解。

则有淡竹茹汤。

皆有至理内存。

不可不知。

取竹刮去外膜。

取二层如麻缕者良。

5《本草分经》甘微寒,开胃郁,清肺燥,凉血,除上焦烦热,兼清肝火,凉胎气。

6《本草备要》泻上焦烦热,凉血甘而微寒。

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血除热。

治上焦烦热(皮入肺,主上焦。

温胆汤用之),温气寒热,噎膈呕逆(胃热),吐血衄血(清肺凉胃,齿血不止,浸醋含之),肺痿惊痫(散肝火),崩中胎动(凉胎气)。

竹茹丨化痰解毒妙药,虚烦、呃逆、口臭、发烧通通解决

竹茹丨化痰解毒妙药,虚烦、呃逆、口臭、发烧通通解决

竹茹丨化痰解毒妙药,虚烦、呃逆、口臭、发烧通通解决自古以来,竹子一直是文人墨客所钟爱之物,诗人颂竹、墨客画竹、隐士种竹……竹子所代表的精神与气节,让无数人为之神往。

古代文人墨客为什么喜爱竹子?因为竹子它浑身是宝,竹身可制成各种工具,竹笋竹米可食用,竹叶竹茹可入药,竹子更具一身不屈不挠、虚心有节、凌寒不凋的气节。

苏轼也曾作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今天柒爷要介绍的这味中药也和竹子有关,它就是竹茹。

竹茹就是竹子除去外皮和内膜之后的中间层刮出的丝。

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

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竹茹清痰浊很多人总感觉喉咙不清爽,好像总有那么一点痰卡在喉咙不上不下,咳出去没多久感觉又有一口痰在喉咙口作怪,难受得紧。

去医院检查也多半得到慢性咽炎的结果,慢性咽炎是公认的难治和容易反复,令医生和患者都头疼不已。

其实主要把这个痰化掉,喉咙就舒服了。

竹茹色白,色白入肺,肺是贮痰之器,所以竹茹可以清掉肺里的痰浊,对于抽烟导致的咽炎、由风热感冒引起的痰热咳嗽,都有着很好的疗效。

肺里的痰被竹茹清掉了,喉咙自然也就清爽了。

竹茹治虚烦《药性赋》说,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

治疗各种虚热烦扰,睡不着觉,或者呃逆呕吐、痰浊上扰,竹茹一味药就足矣。

《外台秘要》里有个单方主治虚烦:用竹茹煎水,趁热服下,虚烦自止。

竹子是中空的,中医认为中空善通表里气。

所以如果你心中有虚烦,不妨用竹茹泡茶,虚烦之症很快就能化解。

懂得中药就有这个好处,每当身体不适的时候,辩明了病症,抓一点中药泡茶喝,随手就把病症给化解了。

竹茹治哕呕、呃逆《病因赋》里说: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呃逆者,胃气之不顺……哕呕、呃逆,多半是由胃气上逆、胃气不顺导致的。

竹茹性凉,它能像竹筒一样,把人体消化道的痰热上扰呃逆之气,一路降下来。

“竹茹性微凉,善开胃郁,降胃中上逆之气使之下行。

竹茹与经方——治疗胃虚有热呕逆证的两首方剂介绍

竹茹与经方——治疗胃虚有热呕逆证的两首方剂介绍

竹茹与经方——治疗胃虚有热呕逆证的两首方剂介绍
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竹茹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茎秆的间层。

其味甘、性微寒。

归胃经、胆经、脾经。

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医圣张仲景在经方,有两首用到竹茹,现介绍如下:
竹皮大丸
组成服法:生竹茹15克,石膏15克,桂枝7.5克,甘草18克,白薇7.5克。

上五味,为末,枣肉和丸,弹子大。

以饮服1丸,日三夜二服。

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7.5克。

功能主治:清热止呕,安中益气。

治妇人产后虚热,心烦不安,恶心呕吐。

桔皮竹茹汤
组成服法:橘皮12克,竹茹12克,大枣5枚,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

上药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功能主治:理气降逆,益胃清热。

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舌嫩红,脉虚数。

比较:相同点均治疗胃虚有热呕逆证;区别:竹皮大丸以胃热为主,桔皮竹茹汤以胃虚气滞为主。

《本草精荟》:理气化痰:橘皮(附:橘核、橘红、橘叶)

《本草精荟》:理气化痰:橘皮(附:橘核、橘红、橘叶)

《本草精荟》:理气化痰:橘皮(附:橘核、橘红、橘叶)橘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橘类的果皮。

因其入药“陈久者良”,故又称陈皮,也是中药“六陈”之一。

广州新会地区产者质量为佳,又称广陈皮、新会皮。

常生用或炒用。

一、功效应用橘皮味辛、苦,性温。

归脾、肺经,乃脾肺二经气分药。

功效能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其特点善调中焦气机,善祛湿痰,乃治脾胃胀闷、痰湿之要药。

黄元御言其为行郁理气之佳药。

常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本经》:“(古书中只论橘皮,还未有陈皮、青皮之分)主胸中瘕热气,利水谷。

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别录》:“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

”《本草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

入食料,解鱼蟹毒。

”《长沙药解》:“降浊阴而止呕哕,行滞气而泻郁满,善开胸膈,最扫痰涎。

”《本草备要》:“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癥,宣通五脏,统治百病,皆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二、配伍应用1.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等证。

橘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具有理气运脾、调中快膈之功。

治脘腹胀满或疼痛等证,常配伍枳壳、木香等理气止痛之药。

若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哕,常配伍生姜,即橘皮汤。

黄元御言:“橘皮破壅塞而扫瘀浊,生姜降冲逆而行凝滞也。

”若治呕吐而见痰热者,常配伍竹茹、黄连等,即温胆汤。

若治肝气乘脾所致的腹痛泄泻,常配伍白术、白芍、防风,即痛泻要方。

若治脾胃气虚而消化不良者,常配伍于四君子汤之中,即异功散。

若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常配伍桔梗、半夏、枳实,即桔梗汤。

黄元御言:“降浊止呕,行滞化痰,而和平条达,不至破气而损正,行郁理气之佳药也。

”汪昂言:“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

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升药则升,降药则降。

为脾肺气分之药。

”2.用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胸闷腹胀、纳呆倦怠、大便溏薄、舌苔厚腻,以及痰湿壅滞、肺失宣降、咳嗽痰多气逆等证。

加减十全大补汤6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加减十全大补汤6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加减十全大补汤6方1《胎产秘书》卷下。

组成:人参2钱,白术2钱,当归2钱,生地2钱,黄耆2钱,茯苓8分,川芎8分,甘草5分,远志1钱,银花3钱。

功能主治:产后乳疽乳痈,脓己出而虚弱日甚者。

用法:水煎服。

2《中医妇科治疗学》。

组成:泡参1两,白术3钱,白茯苓4钱,黄耆6钱,当归2钱,熟地3钱,肉桂1钱,炙草1钱,龙骨5钱,乌贼1两。

功能主治:产后数日,忽然血崩,大量出血,色红,间有乌红色小块,腹无痛苦,面色淡,舌质淡嫩,脉浮虚无力,属气虚而兼血虚者。

用法:水煎,不拘时频服。

3《实用正骨学》。

组成:地黄、芍药、当归、川芎、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耆、木瓜、牛膝、升麻、桂枝。

功能主治:骨伤愈后,上下肢浮肿疼痛者。

用法:水煎服。

4《青囊秘诀》卷上。

组成:人参1两,白术1两,当归1两,熟地1两,麦冬1两,甘草3钱,五味子3钱,锦地罗3钱,茯苓5钱,黄耆2两。

功能主治:背生痈疽,溃烂之后,或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流清水,自汗盗汗,脓成而不溃,口烂而不收,因五脏亏损,气血太虚所致。

用法:水煎服。

5《医门八法》卷三。

组成:党参2两,白术5钱,茯苓3钱,炙甘草3钱,当归身1两,黄耆2两,大熟地1两,乌梅3钱(去内壳),醋白芍3钱,制附片3钱。

炮制:熟地蒸捣,入炼蜜少许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头痛。

用法:朝夕每服3钱,开水送下。

6《会约》卷十四。

组成:人参(少者,以山药炒黄4钱代之),白术2钱,茯苓1钱5分,当归1钱8分,炙草1钱,川芎1钱,白芍(酒炒)1钱2分,陈皮1钱,半夏1钱5分,干姜(炒)8分。

功能主治:虚弱之人,带久不止。

用法:生姜、大枣为引。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十六章〈橘皮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十六章〈橘皮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十六章〈橘皮汤类方〉】1、橘皮汤方:(方剂组成)橘皮 12 克,生姜 24 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橘皮理气,利水谷,止呕咳,与生姜为伍更有力于呕哕诸逆之治。

《呕吐哕下利病》第22 条: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注解:有声无物为干呕。

哕即呕逆,干呕哕甚,气逆而不下,因致手足厥冷者,橘皮汤主之。

(拼证要点)干呕,纳差者。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2、橘皮枳实生姜汤方:(方剂组成)橘皮 50 克,枳实 10 克,生姜24 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橘皮汤增量橘皮,更加消胀破结的枳实,故治橘皮汤证逆满剧甚而心胸痞塞者。

《胸痹心痛短气病》第6 条: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注解:胸痹为病名,“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大意是说:心阳上虚,寒邪下乘,因致胸痹心痛,故脉亦应之寸微而尺弦。

胸痹病,若其人胸中气塞,呼吸困难而短气者,此为气壅饮逆所致,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积姜汤亦主之。

按:短气属茯苓杏仁甘草汤。

气塞属气,宜橘枳姜汤,临证宜审主客择一而用之。

(辨证要点)胸痹、短气、堵闷者。

3、橘皮竹茹汤方:(方剂组成)橘皮 90 克,竹茹 15 克,大枣 10 枚,甘草 15 克,人参 3 克,生姜 24 克。

(用解) 水煎温服。

(方解)于橘皮汤重用橘皮,复加治咳逆上气的竹茹,和甘草、人参、大枣安中缓急,故治橘皮汤证哕逆剧烈而急迫者。

《呕吐哕下利病》第 23 条: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注解:胃气虚则客邪乘之,故哕,橘皮竹茹汤主之。

按:本方加半夏治呕哕诸逆尤妙,百日咳哕逆者用之亦验。

(辨证要点)胃虚呃逆,呕哕咳逆者。

4、茯苓饮方:(方剂组成)茯苓、人参、白术各10 克,枳壳5 克,橘皮 10克,生姜 12 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橘皮枳实生姜汤加健胃的人参、利尿的苓术,故治橘枳姜汤证心下痞硬、小便不利或有停饮者。

补48、竹茹(甘寒,清热化痰、除烦降糖)

补48、竹茹(甘寒,清热化痰、除烦降糖)

补48、竹茹(甘寒,清热化痰、除烦降糖)竹茹入经络: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应用方剂:橘皮竹茹汤、竹皮大丸主治:1、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2、竹茹疏久郁之胆火引述:《本草纲目》:伤寒劳复,小儿热痫,妇人胎动。

《药性论》: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

《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尿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癎,痰气喘咳,小水热涩。

《别录》:主呕啘,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药性: 味甘寒应用与比较:1、临床上竹茹会用于糖尿病的病人,竹茹能够把血糖降的很低。

2、甲状腺等病,中医称为瘰历,西医讲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是淋巴癌、腮腺炎等等,通通会使用到竹茹。

3、黄芩为少阳经热之药,竹茹为少阳腑热之药。

古方疗胆热多用竹茹。

4、嗳气、呕,胃里有虚寒:吴茱萸汤。

5、竹茹是止渴的。

临床上竹茹会用在淋巴结肿,扁桃腺肿,腮腺肿,甲状腺肿,糖尿病等。

6、竹茹温胆汤:不眠,咳嗽,胸内郁热。

7、除上焦虚热:栀子、黄连、竹茹、黄芩、豆豉8、普通情况吃饭太快,胃虚热打嗝,用橘枳姜汤、橘皮竹茹汤。

9、(1)发热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祖国医学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

若内伤发热伴有咳嗽、胸痛、血痰、心烦失眠、小便短赤、口渴不欲多饮,脉数者,可用猪苓汤治疗。

(2)高热是指体温升高在39。

C以上者,由于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症见高热、自汗出而热不退,伴有咳嗽、胸痛、咳吐黄痰、舌苔黄、脉滑数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用竹叶石膏汤去竹叶加竹茹,以清热生津,清脉络之热。

(3)低热是指发热体温在38C左右而缠绵不愈者。

袓国医学认为是血虚发热。

症见发热口不渴、疲乏无力、舌质润、脉细弱者,可用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

10、竹茹是治渴的良药,在本草里面主治止渴,临床上治糖尿病的病人我们就会用竹茹,竹茹能够把血糖降的很低。

11、上消:白虎加人参汤---白虎1 两,知母5钱,生甘草2钱,粳米2钱,人参3钱(平时用当参,没有就用瓜蒌根、竹茹、石斛、生地等生津止渴的药)。

五皮汤6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五皮汤6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五皮汤6方1《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组成:槐皮1握,桃皮1握,樗根白皮1握,柳皮1
握,枣皮1握。

炮制:上锉细。

功能主治:久痢赤白,疳湿诸疾。

用法:用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


止再服。

2《金鉴》卷五十八。

组成:地骨皮、五加皮、桑皮(蜜炙)、桂枝、
姜皮、大腹皮(洗)。

功能主治:小儿痘后表气虚弱,见风太早,风邪
乘虚而入,面目虚浮,遍身皆肿者。

用法:引用灯心,水煎服。

3《仁端录》卷八。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木通、桂枝、猪苓、
防己、桑皮、甘草、灯心(一方无桂枝、羌活,
有腹皮、厚朴)。

功能主治:痘后表虚,见风太早,风湿乘之,面
目虚浮,一身皆肿者。

4《医部全录》卷四九二引《幼科全书》。

组成:五加皮、苍术、桔梗、木通、桑白皮、姜
皮、防风、猪苓、泽泻。

功能主治:痘后表虚,受湿肿满。

用法:灯心为引,水煎服。

5《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组成:桑白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五加
皮各等分。

炮制:上锉细。

功能主治:痘后面肿。

用法:取长流水1盏,灯心12茎,煎7分,温服。

6《育婴秘诀》卷四。

组成: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五加
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肿病。

竹茹石膏汤_麻科活人卷三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竹茹石膏汤_麻科活人卷三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竹茹石膏汤_麻科活人卷三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竹茹石膏汤_麻科活人卷三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7)1.1.组成:竹茹、石膏、黄芩、陈皮、半夏。

(7)1.2.功效:麻疹发热之时,吐利并作。

(7)1.3.来源:《麻科活人》卷三。

(7)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7)2.相似度80%:竹茹石膏汤 (7)2.1.组成:陈皮、半夏、石膏、茯苓、竹茹。

(7)2.2.原方对照:竹茹、石膏、黄芩、陈皮、半夏。

(7)2.3.加:茯苓 (7)2.4.减:黄芩 (7)2.5.功效:麻瘄,吐。

(7)2.6.来源:《万氏家抄方》卷六。

(7)3.相似度67%:清胆竹茹汤 (7)3.1.组成:柴胡、黄芩、半夏、陈皮、甘草、竹茹。

(7)3.2.原方对照:竹茹、石膏、黄芩、陈皮、半夏。

(7)3.3.加:柴胡、甘草 (7)3.4.减:石膏 (7)3.5.功效:胆火乘脾,不得卧。

(7)3.6.来源:《症因脉治》卷三。

(7)4.相似度67%:柴胡清胆汤 (8)4.1.组成:柴胡、黄芩、半夏、陈皮、甘草、竹茹。

(8)4.2.原方对照:竹茹、石膏、黄芩、陈皮、半夏。

(8)4.3.加:柴胡、甘草 (8)4.4.减:石膏 (8)4.5.功效:少阳外感,呕吐苦水。

(8)4.6.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8)5.相似度67%:竹茹石膏汤 (8)5.1.组成:半夏(姜制)、赤苓、陈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煅)。

(8)5.2.原方对照:竹茹、石膏、黄芩、陈皮、半夏。

(8)5.3.加:赤苓、生甘草 (8)5.4.减:黄芩 (8)5.5.功效:麻疹火邪内迫,胃气冲逆,呕吐。

(8)5.6.来源:《金鉴》卷五十九。

(8)6.相似度60%:半夏生姜汤 (8)6.1.组成:半夏、陈皮、黄芩、生姜。

(8)6.2.原方对照:竹茹、石膏、黄芩、陈皮、半夏。

(8)6.3.加:生姜 (8)6.4.减:竹茹、石膏 (8)6.5.功效:嗳气,热毒郁于中,欲发而不得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橘皮竹茹汤6方1《济生》卷二。

组成:赤茯苓(去皮)1两,橘皮(去白)1两,
枇杷叶(拭去毛)1两,麦门冬(去心)1两,青
竹茹1两,半夏(汤洗7次)1两,人参半两,甘
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体强新病,未
经苦寒攻下,或误投热药滞药,脉见洪数滑实,
呃逆声重相连者。

用法:上(口父)咀。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
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麻症集成》卷四。

组成:竹茹、麦冬、建曲、鲜斛、炙草、橘红、
沙参、谷芽、茯苓、杷叶。

功能主治:麻疹胃虚羸瘦,呕逆不已。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3《金匮》卷中。

组成:橘皮2斤,竹茹2升,大枣30枚,生姜半
斤,甘草5两,人参1两。

功能主治:伤寒病后虚羸,哕逆不已;或吐利
后,胃虚膈热呃逆;或产后呃逆;或四时伤风咳
逆。

用法:以水1斗,煮取3升,温服1升,日3次。

4《寿世保元》卷三。

组成:陈皮(去白)3分,人参2钱,甘草(炙)
1钱,竹茹1钱,柿蒂1钱,丁香5分。

功能主治:因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呃逆者。

用法:上锉1剂。

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
温服。

5《金鉴》卷六十二。

组成:橘红2钱,竹茹3钱,生姜1钱,柿蒂7个,
人参1钱,黄连1钱。

功能主治:溃疡,胃火上逆气冲,以致时时呃
逆,身热烦渴,口干唇焦,此热呃也。

用法: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6《活人书》卷十六。

组成:橘皮2两,竹茹1升,甘草2两(炙),人
参半两,半夏1两(汤洗)。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哕逆,呃逆,妊娠恶阻。

用法:每服5钱,加生姜6片,大枣1枚,以水2大
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