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新课改培训.ppt
解读高中语文新课改
解读高中语文新课改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创造性、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新课程的第一人。
新课程主张张扬个性,关注学生的亮点,关注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独特体验,突出语文对学习个体培养的人文性特点。
新课程倡导多元选择,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渗透“个体差异、多样选择、多元发展、多维并举”的理念和要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将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定位为: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在近一个学期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依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循序渐进,积极而又稳妥,大胆而又谨慎,高效而又扎实地渗透上述理念,坚持理念先行,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在探索中发掘语文的内涵,在改革中探求语文的境界,在创新中追寻语文的真谛,在发展中领略语文的魅力,在反馈中体验语文的品质,加深和升华了对语文新课改的认识。
1.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也就是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创造性、主观能动性。
真正地把学生从“捆绑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实践了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六个解放”。
这是语文教育史上划时代的巨大变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新课程的第一人。
这一变革反映在教学上表现为课文由学生自己读,问题由学生自己提,方法由学生自己想,规律由学生自己找,过程由学生自己走,答案由学生自己得。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课文不待老师讲而学生自己能读,作文不待老师批而学生自己能改。
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课文不是老师教会的,尤其是高中语文,而是学生读会、学会的;作文不是讲会的,而是学生写会、练会的。
把课堂交给学生,变讲堂为学堂,实实在在让学生肩负起学习的责任,压力催生动力,动力激发活力,活力迸发激情,在一个活力四射、激情飞扬的情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自然生成。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的转变进入21世纪,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与时俱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目标旨在构建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这对教师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我们要把其当成重要的教学课题,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改的精神。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就课堂教学的转变谈些个人的感悟。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升学为教育目的教育行为,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优秀与否,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
这种带有功利性的教育致使课堂教学出现种种弊端。
学生为了应付教师和考试而学习,没有了学习的情感体验,学习的能力和素质无从谈起。
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重智育、轻素质,不重视学生人格、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新课改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为了适应社会大环境的需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
学校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进行学习能力的素质、思想素质等综合的教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达到教学上知、情、意的统一。
每一位教师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实实在在地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展教学工作。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1.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和题海战术,让学生围绕考试来生硬的记忆。
学生成为了被动学习的机器,教师成为知识的注入者。
阻碍学生成为一个会独立学习的人。
素质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就必须转化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包揽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组织者和帮助者。
教师从教学生转变为教学生学,从“授人以鱼”者转变为“授人以渔”者。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处理好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高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集合7篇
高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集合7篇高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220xx年xx月,我们在xx师范大学参加了xx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现将个人培训心得总结如下:一、培训规模宏大本次培训是由xx省教育厅精心组织,xx师范大学具体主办,各地市精选优秀老师共计300多人参加,可见本次培训规模之大,人员之多,任务之重,所有组织方、承办方和xx来的与会老师都非常重视,他们认真准备,提前到位或报到,做好了一切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为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内容丰富本次培训的科目主要有英语,物理,生物和语文四个科目,主要涉及教育改革,信息技术,师德师风,创新培养,教育科研,学科研讨,分科指导,总结回顾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新颖,收效很大,反响强烈。
三、培训理念前瞻在这次培训中,开班典礼上教育部和教育厅领导都对培训的意义,培训的目的,培训的要求,培训的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和要求,要求老师们要尽快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改革,提高效率。
曹xx老师对高中教训改革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论证,特别印象深的是他对目前教育存在问题直言不讳的指出来,一是事业规模大,二是发展速度快,三是师资投入经费少,提出了教育没有最好,只有适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目前办学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同时提出了实施教育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教育自身发展和教室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最后,曹老师还提出了改革不是目标,发展才是目标的观点,这一观点很新颖。
尚xx院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未来教育一课中,提出的观点更为新颖,如对于互联网而言,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想不到的速度会出现,特别是狗狗地图的巧妙使用,余额宝如何帮你理财,国外国内微课程网站,翻转课堂,手机打分软件,英语作文自动批改软件,百度翻译,游戏在学习中作用,大数据,人立方,百度迁徙等的使用,让我们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环境中对教育教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些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苏xx老师教我们如何培养师德师爱,开篇以大爱无疆看师爱,从最美老师张丽莉谈起,给我们讲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核心,师爱是令人崇敬的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新教材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与新教材解读一、高中新课改的原因:我国的高中教育要适应国际大背景与国际接轨,要超越“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要为众多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就必须进行新课程改革。
因为,在课程目标上,各国高中课程设置都是基础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在课程结构上,各国都注重层次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各国都注重联系社会现实,体现时代性。
我省进入新课改比较晚,对此事也非常慎重,2008年我省高中教育必须同步进入新课改的直接原因是义务教育阶段进入新课改的初中生毕业了,必须让他们在学习中接轨。
二、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一)基本情况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2004年开始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新课程在全国逐渐实施,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新气象,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改善,各地都积累了课改经验。
但是,勿庸讳言,新课程毕竟还处于实验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
当前,尤其需要对新课程进行客观冷静的反思,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是其是而非其非”,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回顾200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科课程标准公布。
2004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开始实验。
2005江苏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
2006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进入高中新课程。
2007湖南、陕西、北京、吉林、黑龙江进入高中新课程。
新课程高考(山东、广东、海南、宁夏)2008江西、河南、山西、新疆进入高中新课程。
新课程高考(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2010年,原则上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2.反思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新课程有些导向确实脱离我国语文教育的实际,容易对语文教学产生误导。
比如,片面追求国外的教育理论,忽视中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不顾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实际,不顾我们特殊的国情语情。
部编本新教材培训ppt课件
学习默读,学做摘录,把握文章中心
学习默读,快速阅读全文,发挥联想 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艺术世界
人教版(单元提示)
品读优美诗文是一种 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要 全身心投入,反复朗读, 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 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 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 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 彩语句。课文中多用比喻 和拟人的手法,注意体会 他们的表达效果。
27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改成善提峰案
(三)认识新教材 内在变化——写作教学的变化
写作教学的变化:专题独立,自成体系
一般写作能力
思路要清晰 如何突出中心 发挥联想和想象 文从字顺 怎样选材 语言简明
28
写作指导
小活动 技巧点拨 实例分析 实例分析
写作实践 • 写作1-2课时
记事写人能力
改善提案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二)认识编写教材的人
总 主 编:温儒敏 初中主编:王本华(执行) 曹文轩 顾之川 张笑庸
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
曹
儿童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任北京作
文 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当
轩 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
4
改善提案
一、初识教材:由外到内,横看成岭侧成峰
(二)认识编写教材的人
总 主 编:温儒敏
初中主编:王本华(执行) 曹文轩 顾之川 张笑庸
5
温儒敏
1946年生,籍贯广东紫金。曾任北 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主编。教育部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 编及人教版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 文》的总主编。
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的设置一、国际高中课改的趋向1、革新的目的与内容〔1〕强调高中课程的基础性〔2〕倡议高中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3〕倡议课程的综合性2、革新的主要理念及实施〔1〕强调人文素养〔2〕强调先生的活动及活动课程〔3〕强调从先生的阅历动身组织课程二、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1〕为了每个先生的开展〔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3〕目的设计的三个维度〔4〕理念实施的四大要求①片面提高先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掌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议自主、协作、探求的学习方式④努力构建开放而有生机的语文课程2、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片面提高先生的语文素养,充沛发扬语文课程的育人功用〔2〕注重语文运用、审美与探求才干的培育,促进先生平衡而有特性地开展〔3〕遵照共同基础与多样性选择相一致的原那么,构建开放、有序、适用的语文课程〔4〕关于语文素养①言语信息的积聚主要有音、字词、句、修、逻等,主要属识记的知识。
而关于〝语文知识〞这一概念王荣生、韩雪屏编著的«初中言语知识新观念»有新的概括:②文学文明知识的积聚含课文、名著的阅读、了解、识记等。
③语文智慧及运用技艺如语感才干、发音、朗诵、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文学鉴赏才干等。
④语文认知战略关于学习顺序、方法、才干、思想质量等,如记忆了解汉字、文体阅读法、构思取材法等。
⑤语文情感与态度含特性、审美情味、文明品味、学习态度等。
三、关于学分制管理和语文学分的建议1、高中毕业学分要求〔1〕必修116+选修28〔其中选修=至少为6〕=144〔基本学分〕〔2〕必修116+选修60≈180〔理想学分:上大学进修者〕2、语文学分想象〔18—22〕〔1〕必修〔1〕—〔5〕=10学分按9周每周4学时,每模块36学时/2学分,共10学分,实践普通每周开5—6学时。
〔2〕选修4—7个模块=8—12学分①建议我市全体先生是必选4模块+任选1模块=10学分②欲进修或对语文有兴味的先生是必选4模块+任选2--3模块=12--14学分△至于详细的选修建议与布置,放在〝选修课的设置〞局部再论。
高中语文新课程及其给语文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精)
(一)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
3.必修课程
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 标,组成 “语文必修一”至“语文必修五” 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 流”的目标和内容。
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 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一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二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三人性光辉写人要凸现个性四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一直面挫折学习描写二美的发现学习抒情三园丁颂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四想像世界学习虚构第二册第二册一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二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三善待生命学习论证四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第三册一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二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三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四善于思辩学习辩证分析第四册第五册二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三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四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第一册朗诵第二册演讲第三册讨论第四册辩论第五册访谈第一册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第二册成语
高中课程由八个学习领域、十三个学科、若干课程模块组成, 分必修(共同基础)、选修(不同基础)两部分内容。由齐步走、 统一性课程转向多样化、分层次、选择性课程。 3、建立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 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关于科目
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 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 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 艺术(或音乐、美术)等12-13个科目; 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PPT课件
学习领域 语言与文字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实践
科目
语文 外语 数学
思政 历史 地理
理化生 信息 通用
音美 体育与健康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1 选修学分2
10 10
10
86
6
666 44 6
各科目 选修模块
22
学校选修 模块
6
11
15 2 6
高中语文课程设置
4.多种文本阅读 思维层面划分:分析性思维——论述类 创造性思维——文学类 实用性思维——实用类 不同类型文本阅读各有侧重 论述类:观点材料 思想深刻 逻辑严密 语言准确 实用类:材料观点 价值效果 信息处理 文学类:发现构建意义 感受体验 内涵多义 知人论世
5、11、12 朗读 合作 检索
(二)文学作品鉴赏(6—8) 情感态度——积极鉴赏 审美体验 陶冶性情 涵养心灵 鉴赏能力——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内涵 体会艺术 自己的体验思考 (过程方法) 是发现和构建作品意义的过程 文学价值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 作品内涵多义性和模糊性 鉴赏带有主观个人色彩 感受体验 构建意义
•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三)文言文阅读(9) 读懂文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词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介绍 PPT课件 图文
➢ 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 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 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 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要引导家长 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 分;
▪ 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 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
▪ 通常情况下学生三年内可获得180个学分。
(三)学段制
每年52周
假期11周
学年40周
社会实践1周
上学期20周
下学期20周
第一学段10周
授课9周
复习考试1周
第二学段10周
▪ (二)选修制
▪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 际,注意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 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 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 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
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
▪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人文性强/实践性强,母语教育课 程/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培养 语感,培养整体把握能力)
▪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 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 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和指导网络。
特级教师胡立根2019.11.6讲座:基于核心素养与智能势差的高中语文课程重构 (共100张PPT)
识
18.驙(zhān):脊背黑色的白马 18.骆(luò):尾和鬣毛黑色的白马
20.駹(máng):面、额为白色的黑马
21.驈(yù):股间白色的黑马
22.騽(xí):背脊黄色的黑马
23.驔(diàn):黄色脊毛的黑马
24.騩(guī):毛浅黑色的马
25.駽(xuān):青黑色的马。亦称“铁青马”
26.騥(róu):多鬃的青黑色马
36.騜(huáng):毛色黄白相杂的马
37.駓(pī):毛色黄白相杂的马。亦称“桃花马”
38.骠(biāo):黄毛夹杂着白点子的马
39.騧(guā):黑嘴的黄马
40.騟(yú):紫色马
41.馼(wén):红鬃、白身、黄眼的马
42.骄(jiāo):六尺高的马
43.騋(lái):七尺高的马
44.駥(róng):八尺高的马
学生记忆策略每提升一个单位,复杂问题解决的正确率减
少31%。
《倚天屠龙记》
《庖丁解牛》
阿尔法狗——阿尔法元——阿尔法人
德国提出的工业4.0时代 从“制造”到“智造”
知识课程
智能课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试题: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风华绝代
夜久语声绝
18
传统的木匠、铁匠、锯木工、染匠、传统裁 缝、轿夫、补锅匠、挑夫、纤夫、马夫、电报员、 师爷、铅字排版工、木刻排版工、手动纺织工、 码头搬运工、木帆船水手、传统绣花工、传统窑 瓦匠、传统手工雕匠等等
美国未来学家雷蒙德说: 人类正在进入下一个奇点,很多人会毫无征兆 地被淘汰。
19
从社会发展态势看, 知识、技能、智能, 只有智能永远不会被淘汰!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地区广泛实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更是基础教育,在这种情势下其教学改革更是迫在眉睫。
文章分析了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采取的对策,给读者以启迪。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从1999年开始我国教育领域便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从开始的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一直发展到今天的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各地语文教学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取得的成绩新课程改革发布后,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将课堂让给学生,改变以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找出答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想多问的习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交流经验,也促进了自身能力的提高。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新课程改革表面化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并已经逐渐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自身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等。
但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就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模式,将新课程改革停留在了表面。
这种方式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课程设计不明确,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改革,没有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缺乏目标性和方向性,这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茫然,降低了学习效率。
(2)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然后进行记忆,不断的重复和练习,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讨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讨发布时间:2022-06-02T15:07:14.644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6月作者:杨红梅[导读] 当下的语文课堂以语文教师的单向教学为主,学生在课上扮演被动接收的角色,语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
这样的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无法有效地参与到课堂的建构中,无法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独特魅力。
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语文课上积极创设各种交互的场景,使学生与教师融为一体,使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构一个充满生机的语文课堂。
基于此,本文章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进行研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杨红梅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一中【摘要】当下的语文课堂以语文教师的单向教学为主,学生在课上扮演被动接收的角色,语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
这样的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无法有效地参与到课堂的建构中,无法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独特魅力。
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语文课上积极创设各种交互的场景,使学生与教师融为一体,使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构一个充满生机的语文课堂。
基于此,本文章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进行研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多维互动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6-106-01中华民族具有悠长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语文教材的作品经过长时间的筛选和沉淀,从某方面可以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庸智慧。
在现代较为浮躁的社会中,高中生更应该多诵读语文教学作品,这样不但可以学习优良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自身素养,领悟人生哲理。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如何从多维互动教学的角度,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高中语文 文言文知识储备 文言主观题(14题)技巧
基于核心素养的文言文主观表述新题型备考策略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为第二批进行新高考改革的四个省份山东、北京、天津、海南统一命制高考模拟样卷。
其中,文言文考点强化了信息的筛选概括,新增主观表述题,难度明显加大。
这是多年来全国卷从未考过的题型,预示着未来的全国卷将悄悄“变脸”。
这一新题型更加有利于考查同学们的文言核心素养,进入或即将进入新课改省份的同学应引起备考的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应对这一新题型呢?首先,要明了命题的常见角度: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清晰梳理;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对文章事理情景的关系分析;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归纳概括。
其次,要熟悉各类题型特点:归纳型。
要求同学们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句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
阐释型。
要求同学们读懂文本,重点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
评析型。
要求同学们能结合文句内容对文中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法、某关键句的意义或文章的语言特点等进行分析评价。
探究型。
要求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体现个性化的思考,用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去审视古代作品的思想内涵。
最后,要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辩明文体,疏通文句意义。
抓住文体特征是弄清文意的一条捷径,如史传文以传为主,重在记叙所写人物的德能勤绩忠孝廉,佐之以各方面事迹材料;析理议事散文重在议事明理,或缘史而发或直抒胸臆,而后用材料佐证之,考生要抓住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游记散文重在记叙游览地人事物景,最后生发作者感受。
深入研读,掌握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第二步,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第三步,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
下面结合文本就可能的命题视角具体阐释之。
一、探寻事件原因就文言文中某一事件的结果要求同学们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引起重视。
[示例](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山东新样卷)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原因。
高中语文课改必修
高中语文课改必修作者:杜林来源:《新课程·中学》2012年第06期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课例呈现】本节课由杜林老师执教,授课班级:5班。
经过指导教师和执教老师商讨,本课时执教内容为“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诗两首》之《雨巷》”。
这次课例的内容是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受,引导学生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注重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感受诗歌的美,进而体味诗人的情感。
尤其是对朦胧诗,引导学生就诗歌的主要意象进行探讨,感受朦胧诗的独特之处。
【教学目标】①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把握意象;②激活学生感知、想象、能力;③掌握朗读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问题法、演绎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诵读。
对诗文的整体把握1.请一位学生朗读。
读完之后请几位学生谈他们的第一印象,并由此引申出读诗的第一个方法“诵读”和注重第一印象。
2~3个学生可能会提到“忧愁、忧伤、凄清、冷寂”等等。
教师板书。
2.全体诵读。
三、分析意象1.雨和雨巷由上面的总结顺势引出:同学们去过江南吗?江南的雨巷有何特点?江南的雨有何特点?和北方的雨有区别没有?教师展示PPT。
(写江南雨的诗词,片段)读PPT上的文字之后明确地把握江南雨的特点。
(细雨如愁)再看有关江南的小巷的PPT。
明确:在这么一条巷子里,在细雨如愁的日子里走过这样的一条小巷是什么感觉。
在头脑里再次浮现、能否浮现出江南雨巷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景?请学生回答后总结。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ppt
与2价019-10值-21 观的预设目标)
谢谢关注
20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同学生交流后。 小结: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而阻碍历 史发展的往往就是各种各样的“套子”,但 是套子不等于规矩,摒弃套子,不代表不要 规矩。是否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区 分套子与规矩的标准。抛掉套子,尊重规矩, 革新思想,社会才能进步,时代才会发展。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答案,体现多元解
读)
2019-10-21
谢谢关注
18
生:不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他僵死的心
灵早已把这扇窗户关闭。
生: 能。由别里科夫性格决定,他的眼神也
应是胆怯,多疑,呆滞,无神……可从这些角
度描写。
(学生言之有理,教师予以肯定,然后表达教
师个人见解)
师:别里科夫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了,你
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
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最后晋军
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全文
语言浅显易懂,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波澜起伏,
是一篇以记述行人辞令为主的散文佳作。
2019-10-21
谢谢关注
22
2、该课的地位和作用: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2
11
阅读鉴赏
2019-10-21
谢谢关注
12
案例一:《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案例(必修5)
临沂三中 孟黎
【设计说明】
根据新课标理念,坚持在读中学的原则,按照“自读-→解 读-→品读-→悟读”的环节,逐层推进,重心放在品读和
悟读上,通过感知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个性化语言及
对人物形象的传神刻画,并与现实碰撞,体味其社会意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