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旅游资源教学设计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教案一:旅游地理的介绍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学习旅游地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重点:
1.旅游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旅游地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难点:
旅游地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世界地图和图片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概念解释(10分钟)
1.旅游地理的概念:旅游地理是研究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对旅游的影响以及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学科。
2.旅游地理研究内容:旅游地理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区域、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三、旅游地理的重要性(15分钟)
1.旅游地理的经济作用:旅游业是新增长点和发展动力,对经济发展
和就业创造了很大的贡献。
2.旅游地理的社会作用:旅游活动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
强了人们的认识和理解。
3.旅游地理的环境作用:旅游活动对自然和人文环境都产生着影响,
需要进行科学与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2.请列举旅游地理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请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情况,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旅游地理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旅游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
旅游地理的重要性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实例和图片,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加深对旅游
地理的理解。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三2.3我国的旅游资源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评论(0)
理解江南的范围和位置
了解江南这个称呼的历史演变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2学情分析评论(0)
身处江南,却未必完全了解江南的涵义。本节课题材来自中国国家地理,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评论(0)
江南的范围和演变。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江南是怎样炼成的评论(0)
“江南”是怎样炼成的?
江南在哪里?这是一个问题恕我浅陋,我一直以为江南的位置和范围是没有争议的。说起江南来,谁的脑海里不涌现出一堆诗词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这几首《忆江南》,分明说江南在苏州、杭州,或者说在太湖和西湖那一带,这正是我心目中的江南。我以为别人心目中的江南也如此。然而事实并非这样。研究地理的学者杨勤业教授关于江南在哪里的文章,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他认为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江南指的是江南丘陵区。那是南岭以北,洞庭湖、鄱阳湖以南,太湖以西的一片丘陵、盆地相间分布的区域。他的江南北界不仅不是长江,甚至连江南的三大著名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和周边地区都不在江南之内。想来这也好理解。因为地理学家划分一个区域时,使用的是自然区划,就是寻找地表上自然属性相似的地区,把它们划出来,组成一个个区域。在自然地理学家看来,长江并不是一条自然区域的分界线,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北两岸都交错分布着大片的平原,如江汉平原、两湖平原、长江三角洲,这些平原显然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区域,他们称之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当把这包括了洞庭、鄱阳、太湖三大湖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划分出去后,江南还剩下什么呢?显然只剩下了一大片丘陵。但这是地理学家眼中的江南,显然不是大众心目中的江南。当气象学者林之光告诉我他心目中的江南是哪里时,我更惊讶了,他的江南竟越过长江北到淮河。他认为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湖北宜昌以东直至大海,都是江南,他的根据是气候,他认为那被绵绵梅雨所覆盖的地区,都应该是江南。简单地说,他的江南是梅雨。和气象学者观点类似的是语言学者,研究方言的学者认为从方言的角度看长江中下游以南属于中国南方六大方言区,这个区域都可以看作是江南。其中的吴语区(江浙一带)可以看作是狭义的江南。这时,我已经感到,江南在哪里?并没有一个人人都认可的答案。可以说这是一个问题。江南这个普通名词为什么成了特指? 的确,当我们认识到江南在哪里是一个问题时,疑问就越来越多了。例如:唐代名诗人杜牧的诗《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写扬州的还有一首名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里的江南分明指的是扬州,可是扬州在长江的北面啊。这里显然提出了一个问题:江北的扬州为什么算江南? 问题还有许多。比如历史地理学者石泉曾撰文指出:古文献中的“江”并不是长江的专称,至少在唐以前。他用大量史实证明古时许多河流都叫“江”,比如著名的大河淮河和汉水都曾叫过“江”。“江南”也曾指淮河以南和汉水之南。一些不出名的河流也曾叫“江”,如:山东东南的沂河等。既然这些河流都叫“江”,那么当这些河流某一段东西向流淌时,江的南面当然就叫江南啦。可以想象,当时被称为江南的地方是很多的。其实我认为既然江南作为一个普通的名词意思无非是“河流南边的地方”,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3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2-中图版
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第三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旅游方案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2、通过确定目的地、自查相关资料、设计旅游线路、准备必备的旅游物品等步骤的研究探索,培养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3、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设计理念:
自主式学教模式,即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先学后教,互帮互学,快乐竞争,整体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本的宗旨。促进学生探究体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设计一个旅游方案”,从结构体系上与其他各节有一定的区别,是本章“课题5”相照应的实践探究活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热情的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观察、思考、探究、创造等能力,增强趣味性。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增强学生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旅游活动开始
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们的旅游活动都发生、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的区域内,而这个区域又是诸多自然和经济等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加之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需要与交通、信息、餐饮、购物、娱乐等行业相互联系,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有关的信息资料,怎样才能设计出满意的旅游线路,出行前应做些什么准备,旅游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等,这节所涉及的知识都与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合作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理旅游规划教学设计
地理旅游规划教学设计
地理旅游规划是一门涵盖地理学和旅游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旅游规划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介绍一套地理旅游规划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对于旅游规划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
1. 理解地理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3. 了解旅游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4. 掌握旅游规划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二、教学内容
1. 地理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a. 地理旅游规划的定义和范围;
b. 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c. 可持续性发展在地理旅游规划中的作用。
2. 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
a.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b. 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c. 旅游资源的分析和评估案例分析。
3. 旅游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a. 旅游规划的基本步骤;
b. 旅游规划的方法和技术;
c. 旅游规划案例研究和分析。
4. 旅游规划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巧
a. 选择合适的旅游规划案例;
b. 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识别;
c. 提出解决方案和策略。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篇关于地理旅游规划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思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理论讲解:分别介绍地理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旅游资源
评价与分析、旅游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并通过相关案例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座城市或景区进行
旅游规划案例分析。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针对旅游资源、地理环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完整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三章“旅游资源与文化”,详细内容为:3.1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3.2节“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3.3节“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及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的认识,提高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资源的特点。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分类,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旅游景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引出本节课主题。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图片,思考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2. 新课导入
1)讲解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2)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地图,学生标注我国旅游资源分布。
3. 例题讲解
以长城为例,分析其作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思考。
4. 随堂练习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著名旅游景点的特点及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5. 小结
教学活动: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六、板书设计
1. 旅游资源与文化
1.1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1.2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
1.3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分析你家乡的一个旅游景点,阐述其特点及文化价值。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旅游资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旅游资源》是我们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是一门涉及管理学、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历史学民俗学、旅游学等多个学科的课程,综合性强,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概述、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资源管理等部分。
旅游资源是伴随现代旅游业的崛起和旅游学的诞生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者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疗养、陶冶情操的对象,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可以说,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拥有丰富且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否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应的旅游资源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关于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的概述,属于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基础性非常强。
二、学生情况:
我们所要面临的是高职层次学生,我们培养人才的模式便是“学历+技能”,所以我们应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阐述旅游资源的内涵、特点及分类;(本节课的内容)
四、重难点
旅游资源的属性
旅游资源分类之按属性分类及各类别的代表性资源;
旅游资源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兼顾“启发式"教学。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我国著名景点的代表性旅游资源,比如长江三峡、长城、云南风情等等。也可让学生查找收集相关资源实例,因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可按地域要求学生搜集介绍本地区的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地理新教学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景点和旅游资源;
3.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
1.中国旅游地理的概念和定义;
2.中国的四大旅游地理区域: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3.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教师用图片和PPT展示一些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引发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中国旅游地理的概念和定义。
-通过讲解,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定义和范围,并解释旅游地理的重要性。
2.中国的四大旅游地理区域。
-分别介绍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点、
景点以及旅游资源。
3.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
-根据四大旅游地理区域的内容,介绍每个地区的著名景点和旅游资源,并用图片和地图等多媒体形式展示。
三、案例分析(30分钟)
教师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一些地区
的旅游地理特点和旅游发展情况。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地区进行分析,
并列举该地区的旅游资源、景点、旅游业发展状况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
建议。
四、小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分析的地区,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介绍,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旅游地理的重要性,并鼓励
学生多参与旅游活动,增加对中国旅游地理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辅助手段:
1.图片、PPT等多媒体工具;
旅游专业旅游地理教学设计范本
旅游专业旅游地理教学设计范本
一、引言
旅游地理是旅游专业中的核心学科,它主要涉及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旅游区位选择、旅游景观特征、旅游地开发与规划等内容。本文将围绕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旨在帮助教师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1. 熟悉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能够分析和评价旅游地的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劣;
3.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指导旅游地的开发和规划;
4. 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旅游地理学基本概念
1.1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2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2. 旅游资源与地理分布
2.1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征
2.2 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规律
2.3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 旅游区位选择与旅游交通
3.1 旅游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3.2 旅游区位选择与交通网络的关系
4. 旅游景观与地理特征
4.1 旅游景观的类型和特征
4.2 旅游景观的形成与演变
4.3 旅游景观的评价与管理
5. 旅游地规划与开发
5.1 旅游地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5.2 旅游地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3 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旅游地的地理特征
和资源分布。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数据和统计方法,分析旅游地的地
理特征与资源利用状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旅游地规划与开发的案例,促进学生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估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 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 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 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 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 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 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
《黄山旅游》教学设计
《黄山旅游》教学设计
黄山旅游教学设计
介绍
本教学设计以黄山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黄山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以及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
1. 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了解黄山的主要景点和特色;
3. 了解黄山的历史和文化;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 黄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其奇特的山脉、奇峰怪石、云海和温泉而闻名。
- 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以及黄山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植被和动物。
2. 黄山的主要景点和特色
- 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和视频介绍了解黄山的主要景点,如莲花峰、云谷庙等。
- 学生了解黄山特有的奇松、怪石和云海等自然特色。
3. 黄山的历史和文化
- 学生通过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了解黄山的历史和文化。
- 学生了解黄山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活动
1. 观看介绍黄山的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黄山的兴趣。
2. 分组讨论黄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观看介绍黄山景点的视频,鼓励学生做简短的介绍,分享他
们对景点的观感。
4. 导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研究,了解黄山的历史和文化,然后
进行展示和讨论。
5. 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山的景观和文化。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研究成果展示;
2. 学生对黄山景点的简短介绍;
3. 学生对黄山历史和文化的展示;
4. 学生对实地考察活动的观察和记录。
参考资料
- 黄山旅游官方网站
- 黄山旅游地图
旅游教学设计(共6篇)
旅游教学设计(共6篇)
篇:旅游费用设计
“旅游费用——购买门票的策略”教学设计
新平二小普家明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58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依据实际情况给出较经济的方案。(购买门票)【教学难点】能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每张门票20元,买35张门票一共要多少元?
2、每张门票20元,要买45张门票付1000元够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二、问题情境
1、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最需要准备的是什么?(钱)都花在哪些地方呢?通常我们把旅游用的钱统称为旅游费用。(板书:旅游费用)旅游费用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同一个景点花费也会不同。聪明的人往往会利用智慧节省很多钱。你们想不想当聪明人?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旅游费用中的“购买门票的策略”(板书)
2、课件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从旅行社推出的两种优惠方案中,
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
只有够5人才能有资格买团体票,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每位都100元。3、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哪种方案买票比较省钱?)
建立模型
1、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小红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家五人参加了“景园一日游”活动。怎样购票最省钱?(课件)说说几个大人?几个小孩?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教学教案3份
中图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设计旅游方案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②通过确定目的地、查寻相关资料、设计旅游路线、准备必备的旅游物品等步骤的研究探索,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组讨论,明确设计旅游方案的基本方法和方案包括的内容;
②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景区资料、出发地与目的地交通线路等,完成一个旅游方案的设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②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旅游活动开始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活动,需要与交通、通信、餐饮、购物、娱乐等行业发生关系,因此人们在出行旅游之前常常要认真考虑,做好准备。本节内容“设计一个旅游方案”,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热情的自主参与,培养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观察、思考、探究、动手、创造等能力。利用活动过程较强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旅游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近几年网上流行的两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引出话题,指出目前旅游活动已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讲授
1.选择旅游目的地
中国的旅游和景点 教学设计(省优质课用)
中国的旅游和景点教学设计(省优质课用)
介绍:
本文档为教学设计,主题为中国的旅游和景点。旨在引导学生
了解中国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著名景点,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和
历史的兴趣,以及提升学生的地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特点,开阔视野。
2. 了解中国的旅游资源和著名景点,增加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
了解。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
教学内容:
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特点。
2. 中国的旅游资源和著名景点,如长城、故宫、九寨沟等。
3.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如中国的书法、中国茶文化等。
4. 中国的美食文化和特色菜品。
教学方法:
1. 利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引入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特点,并展示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特色。
2. 利用幻灯片展示中国的旅游资源和著名景点的图片和介绍,引发学生对中国旅游的兴趣,并进行互动交流。
3. 分组或个人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小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制作中国的美食文化和特色菜品的菜谱,并举办小型文化食品展示。
教学评价:
1. 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中国旅游景点介绍的海报制作。
2. 研究报告的内容完整度和表达能力的评价。
3. 文化食品展示的全程参与和展示效果评价。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图片和资料库。
3. 中国地图。
4. 中国旅游景点介绍资料。
5.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介绍资料。
教学活动安排:
1. 第一课时:引入中国地理位置和国土特点。
旅游课程教案设计
旅游课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和旅游业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分类以及旅游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和旅游技能。
教学重点:
1.旅游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旅游意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思考旅游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针对不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和投影仪。
2.关于旅游的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几张美丽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这些地方看起来有吸引力吗?
-你喜欢旅游吗?你曾经去过哪些地方旅游?
-你认为什么是旅游?它可以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Step 2:介绍旅游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旅游的定义和分类,并通过图表或PPT展示旅游的分类,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休闲旅游等。
Step 3:讨论旅游的重要性(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旅游的重要性,并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经济发展:旅游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文化交流: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你认为这对于推动
世界和平有何作用?
3.个人成长:你认为旅游对个人的成长有哪些好处?
Step 4: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提供几个旅游案例,让学生分析并选择最适合的旅游目的地。学生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目的地的特点和景点;
2.目的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3.旅游时间、预算和目的地的距离。
Step 5:小结旅游的重要性和技能培养(5分钟)
教师总结旅游的重要性,并强调旅游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教师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中国旅游文化——江南水乡”的板书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核心标题:江南水乡
-知识框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特色建筑、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关键词:水网密布、吴越文化、园林、昆曲、苏州园林
-例题与答案:精选例题及解答步骤
1.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江南水乡的相关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江南水乡的其他方面,如美食、手工艺品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江南水乡的魅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要语言清晰、语调亲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音量,加强语气,以突出重要性。
3.避免平铺直叙,适当运用停顿、疑问、感叹等语气,增加讲解的趣味性。
二、时间分配
1.确保导入、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板书设计要确保信息量适中,既不遗漏重要知识点,也不堆砌过多细节,以免学生难以消化。
四、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完整性
作业设计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以及需要深化的内容。作业题目应清晰明确,答案要详尽完整,不仅要给出正确答案,还要解释答案背后的原因和逻辑。例如,在关于江南水乡特色建筑的作业中,除了列举建筑名称,还应要求学生分析建筑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北京市旅游教案
北京市旅游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北京市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北京市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2. 掌握北京市的著名旅游景点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3. 培养学生对北京市旅游资源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 了解北京市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2. 了解北京市著名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对北京市旅游资源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北京市旅游景点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活动:
活动一:引入
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北京市的宣传片,激发学生对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北京市的旅游资源有哪些,以及北京市的特点是什么。
活动二:了解北京市的旅游资源
1.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调查和收集北京市的旅游资源信息。
2. 学生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信息,共同整理出北京市的旅游资源列表,并进行
讨论。
活动三:探索著名旅游景点
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著名的北京市旅游景点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资源,收集该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特色等相
关信息。
3. 学生小组进行展示,分享他们所研究的景点的信息,并与其他同学互动交流。活动四:欣赏和保护意识培养
1. 引导学生思考旅游对北京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讨论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如何在旅游中做到文明游览、爱护环境等。
3. 学生撰写小结,表达自己对北京市旅游资源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北京市的旅游资源。
2. 组织学生编写旅游攻略,分享给其他同学或游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 第二章旅游资源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的旅游资源种类和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主要旅游资源和世界遗产的分布
难点:对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教学用具:
著名旅游资源景观图片、中国地图、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等
教学方法:
读图、自主探究与讲述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我国地域辽阔,有绚丽多姿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思考:从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五千年文明的不间断性两个角度,说明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点拨:我国辽阔的疆域、复杂的地貌、多种气候类型等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为种类繁多的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地理基础。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又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拥有不间断的五千年文明史。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和层出不穷的考古发现,使神州大地成为一座巨大的东方文明博物馆。已发掘的大量古遗址,至今犹存的历代古墓葬、古建筑和石窟寺庙,以及古文化古艺术、古民俗等,都体现了人文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
(一)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
探究活动:说出我国的五岳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标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的位置。
学生通过读图、填图,掌握以下知识:
1.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蛾眉山
2.安徽黄山、广西桂林山水、湖北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图2.16台湾日月潭
这是一幅景观图,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台湾日月潭美丽的风光。
(二)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风土民情最为重要。
探究活动:
1.你能说出哪些我国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古代工程建筑?并在地图上指出他们的位置。
2.你能说出下列节日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①春节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火把节
点拨:
1.我国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甘肃敦煌壁画,等等,都举世闻名。
2.春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说明:人文旅游资源除了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各地的风土人情外,我国著名的现代工程建筑,各具特色的小镇风光,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工艺品,神奇的中医和养生之道,名扬世界的菜肴等,对中外游客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阅读《我国的“红色旅游”正在兴起》
学生通过读图、填图,掌握以下知识:“红色旅游”资源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留下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来看,具有最为突出的非凡性,是顶级旅游资源。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到2004年底已经有30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居世界第三位。
1.我国主要世界遗产的分布
图2.21我国的世界遗产分布
通过读图学习,掌握我国世界遗产的分布状况。
活动:
读图2.21,列出我国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名称及分布。
点拨:活动的目的是结合地图,掌握我国世界遗产的名称及分布状况。
2.对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原则——保护第一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都代表着某一类地质地貌中最重要的历史演化过程,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
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我们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旅游开发只是世界遗产的功用之一,必须十分慎重,做到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不能造成对世界遗产的任何破坏。
案例②我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
通过学习案例②,了解到:
①泰山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较高的地质构造,还具有多样的地貌景观,罕见的天象景观,丰富的生物资源。泰山自古以来即被誉为名山,受到皇家和百姓的顶礼膜拜,各朝各代几乎都进行过封禅行为,从而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一点跟其他名山相比是独一无二的。
②以泰山为例,从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了解世界遗产的重要价值。
板书设计: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
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风土民情最为重要。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
1.我国主要世界遗产的分布
2.对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原则——保护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