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合集下载

把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6 = 7 6 8 ( 元) 。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标号 】 0 4 5 0 — 9 8 8 9( 2 0 1 3 ) 0 6 A 一
0 0 8 3 一 O1
2 . 所有 的老师和部分学生买 团体票 ,
剩余的学生买 学生票 :
( 8 + 3 2 ) × 6 + ( 1 2 0 — 3 2 ) x 4 = 5 9 2 ( 元) 。 3 . 老师 都 买 成人 票 , 学 生 购 买 学生 票 :

激 发学 生学 习兴趣 。 引导学生 积
四、 树立 赏识教育理 念 。 激 励学 生积
极 努 力
极参与课堂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古人云 :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 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学过 程 中,教师应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让学生在兴趣 的激励 下积极参 与课堂教 学 。学生只有感到课堂充满情趣 , 才会 自 觉地 参与课 堂学 习,积极 地参 与课 堂互 动, 不断 丰富 自己的知识 。因此 , 教 师可 通过精 彩的导人 、 生动 的语言 、 多媒 体教 学等手段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讨论 , 得出用滚 动和绕绳 的方式测 出圆的
让学生 自己找 出最佳答案。 通过创设生活
化 的开放习题 ,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 , 一 起探讨 。 在这 样平 等 、 轻松的学 习环境 中 , 学生发言非常积极 , 很多平时不爱说话的 学生也积极参与讨 论 , 充分发挥了学 生学
习 的优劣 ,
学与教 师教的统一 , 学 生是学 习的主体 , 教 师是 学 习 的组 织 者 、引 导 者 与 合作 者 。” 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 、 引导者 、 合 作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浅析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盐城市冈中小学尹琴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

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一、有效性的界说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

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

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

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区,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

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就能够解决这些任务。

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事,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

所谓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有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

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认为不管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还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都强调:课堂应以学生为本,课堂就是学生发展和展示各种能力的一个平台。

因此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调动学生情、知、意、能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集体讨论等方式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学生很少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捕捉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在头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提出一些与众不同、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系统地整理好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

如在崇州市的中高段数学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执教教师创设了一个“吃西瓜”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捕捉到数学信息后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多少块?2、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3、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4、大熊吃的多,还是小熊吃的多?5、还剩西瓜的几分之几?事实上,学生提出问题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上面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提出第1和4两个问题是表面的而且是简单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互助就能及时解决;而第2、3和5个问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教师应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评价;当然,还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较难的又是本课中的“非中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后再解决。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

转瞬间,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十余年之久。

不忘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求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主探究真正领悟数学知识,才能掌握数学技能和方法。

我是经历了课改,见证课改的乡村中年教师,算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课改下,专家学者一直在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

可见这是老生重弹而又重要的环节。

显然,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一句简单的空口号,而是一段用心努力的改进过程。

尤其是对于山区小学的中年教师,鉴于多数是接受“填鸭式”教学的过来人,所以,在授课时也习惯沿袭着过去老一辈的方式。

因此,在农村小学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确实不容易。

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更多的指导。

有心,事竟成。

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转变自身的观念,巧妙指导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的观念反思。

新课改以来,不少教师也注意到了在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一讲到定义、计算、及注意点,老师便又容易犯老毛病,一味地由自己讲解。

教师需意识到教学过程是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不管讲授内容复杂与否都不能忽略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课堂中,我们应尝试性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教学的活动,让学生上台讲解小知识点或者开放性习题等,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我,释放自我。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5÷3=5 150÷30=5 1500÷300=5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李霞同学把手举了起来。

我见到后,高兴地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积 极 配合 ; 放 手 后 一 发 不 可 收 拾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曾说 :在 怕 “ 人 的 心 灵 深 处 , 有 一 种 根 深 蒂 固 的 需 要 , 就 是 希 望 感 到 都 这 自己是 一 个 发 现 者 、 究 者 和探 索 者 。 而在 儿 童 及 青 少 年 的 研 精 神 世 界 中 , 种 需 要 则 特 别 强 烈 。” 此 , 课 堂 里 . 师 应 这 因 在 教 充 分 相 信 学 生 的认 知 潜 能 , 励 学 生 自主 探 究 , 过 观 察 、 鼓 通 实
考 试 周 2 1 g9 刊 0 - 2 ̄ 1f 4 -
把 数 学 课 堂 还 给 学 生 , 导 学 生 进 行 探 究 性 学 习 引
文 学娟 0
( 河北 昌黎 第 一 中学 , 北 昌 黎 河 摘 要 :教 师 必 须 改 变 以课 堂 为 中心 、 教 师 为 主 、 以 强调 0 60 6 6 0)
学习。 那 么 , 何把 课 堂还 给学 生 , 导 学 生 主 动 地 进 行 探 究 性 如 引 的 学 习 呢 ?我 在 教 学 实践 中 主要 有 以 下 做法 。 1创 设 探 究 情境 . 发探 究 的欲 望 . 激 长 期 以 来 , 们 在 工 作 中 总 是 忙 于 备 课 、 课 、 改 作 我 讲 批 业 , 着 完 成 自 己 的 教 学 任 务 , 少 考 虑 如 何 让 学 生 对 我 们 忙 很 所 教 的 学 科 感 兴 趣 , 欢 上 我 们 的 课 , 没 有 想 到 要 以 学 生 喜 更 为 主体 , 设 宽 松 的 学 习 环 境 , 学 生 主 动 地 学 习 。教 师 呕 创 让 沥 血 工作 的结 果 却 是 疲 惫 不 堪 , 事倍 功半 。作 为 一 线 教 师 , 我 深 有 体 会 , 是 教 师 不 敢 去 想 , 是 怕 真 的 把 课 堂 交 给 学 生 不 而 会 浪 费 了 时 间 , 己要 讲 的 反 而 讲 不 完 ; 放 手 后 没 有 学 生 自 怕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书心得10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书心得10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比较多,所以之前担忧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通过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在书中最为关注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弱势群体的课堂学习效果。

书中指出的主要原因在:1.教师指导不到位2.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3.缺少小组合作学习激励机制4.弱势群体自身不足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在调动学困生参与兴趣方面应该做到: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环境轻松、学习主动、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小组评价、各尽所能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有效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适当地应用表扬与批评。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表扬的激发效果远大于批评的刺激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评价,并用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困生,使他们富有自信心,感到“我能行”。

回答问题时,当他们思维出现障碍,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学生回答不准确的地方,而要耐心地启发,引导。

这样就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受到鼓舞,从而努力学习。

3.把学困生已有的动机和兴趣转化为新的动机和兴趣。

学困生一般心理负担过重,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心理,总认为“我很笨”,对学习灰心丧气,没有学习兴趣,但这些学困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要了解他们的这些特长,并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4.强化辅导,因村施教。

学生的胜任感,直接影响学习兴趣,有了对学习的胜任感,就能产生兴趣,而学困生往往知识欠帐太多,学习很吃力,没有胜任感。

因此,数学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可以这样做:(1)课堂提问,要多给学困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2)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尽量使学困学生能回答其中的某些问题;(3)作业安排要有弹性。

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口河池市罗城 仫佬族 自治县 四把 中学 吴利群
【 关键 词 】数 学课 堂 学生 自主
学习
二、把提 出问题与解 答问题 的主动
权 还 给 学 生
分小组讨论 , 最后再全班总结归纳本课的 知识点 。 需要注意的是 , 在这个 过程 中, 教 师不要 急于帮助学 生解决他 们遇到 的难 题, 应该让学 生 自己去体 会问题 , 发现 问 题, 解决 问题 , 这样才 能记得深 、 记得牢 。
解法步骤——移项 ” 时, 教师可先出一题 : 5 +4 x = 3 9—3 , 学生在 已掌 握 “ 合并 同类 项” 的基础上都会解 , 紧接着 出第二道题 : 5 x一3 6 = 9 x一4 ,有部分学生被难住 了 , 此 时, 教师 就应该抓 住这个有利 时机 , 给学 生设置悬念 : 这就是这节课 我们要讨论 问 题 ,如何把这 个方程转 化成 = 。的形式 呢?能否用我们 已学过的知识来解 决呢? 先 由学生 自己去解决 , 遇到 困难可 同桌或
生 解 决 问 题 。问 题 解 决 了 , 再 尝 试 由 学生
新课 程改革给教师们予 以启迪 , 新的
数 学 理 念 深 入 每 个 数 学 教 师 心 中 。不 少
习, 以巩固新 知识 , 学生收获的知识 比“ 满
堂灌 ” 多。 四、 把 课 堂 总 结还 给 学 生
新的变化 在各地优 秀教师基本 功 比赛 中 得以展示 ,让 我们在 听课 的同时能够学 习、 反思和感悟 。给我感受最深的新 变化
入课题 , 提 出概念 , 接着讲解例题 , 然后再
出几 道 题 让 学生 练 ,眼 看 时 间 所剩 不 多 , 就 开 始 急 急 忙忙 进 行 课 堂 总 结 , 下 课 铃 响

让学生动起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动起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数学学习是个动态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的动词。

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捕捉灵感,发挥教育机智,追求灵性飞扬的课堂,注重策略更新,注重经历过程,注重探索实践,注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巧设妙导,让学生“活”起来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这一情境要有用、有趣、有挑战性。

低年级数学教材上都是通过学生熟知的卡通人物、水果、动植物等一些具体形象来展示数学问题。

在这赏心悦目的图片之中,教师要善于编导情境用语,可以是童话故事,可以是游戏或竞赛、也可以是简洁的谈话等。

总之,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入迷,有兴趣去学习。

如教学《假日小队》,可以采用谈话式导入:“我们已经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你喜欢吗,你参加了哪些活动,”学生们畅所欲言,无话不说,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春蕾小学也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我们一起去参观,高兴吗,”“好~”“行~”“走吧。

”简洁的语言一下激活了学生,学生们立即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如教学《统计》一课,利用多媒体演示大象爷爷生日到来时的具体情况,无疑学生”起来的情景中提问:刚才看了也唱了,那你们想会欢快地随着情境唱生日歌。

教者在这“活知道些什么,生一:“我想知道来了那些小动物,”生二:“我想知道小猴家来了几只,”生三:“我想知道小狗家来了几只,”生四:“我想知道小猪家来了几只,”师:“这张图上,客人排得比较乱,你能想一个好办法,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三种小动物各来了几只吗,”生:“可以把他们一样的排在一起。

”师:“对~也就是可以把他们分类排一排。

”熟悉的生活情景、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画、悦耳的音乐,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把数学课堂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了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

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的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

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

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是白免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免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

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1.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在我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能提出问题,善于勤奋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各也是圆柱体各的三分之一吗?我就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将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将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将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知识构建和技能培养的主会场,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究,在分析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技能。

要做到这一点,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从理念上彻底更新,还需通过实践来落实。

下面就结合小学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1.引入不必太浮华在新课改下,有教师认为要激活课堂就需让学生动起来,于是课堂教学中不是幻灯片展示,就是讨论。

在引入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多媒体,引入中就让学生进行讨论,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生动活泼,而实际上时间浪费了,学生却没有多大收获。

导入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新旧知识间的衔接,通过情境或问题来让学生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主要目的是“导”而非“学”,因此,导入过程要做到“简洁而具有联系性”。

该引入过程较简洁,只是为了引出分类这一概念,目的是让学生能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分类,由此而引出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分类学习。

2.探究要真正做到“师引生学”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究发现的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从而让学生能不断向前发展。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作用,但灌输只能让学生接受固化的知识,而无法获得技能。

相反,引导下的知识构建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技能的提高。

现就结合“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过程进行简单分析。

2.1. 请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教师出示的分数进行分类提问:你会把上述分数分为几类,分类标准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类,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分类学习打下基础。

2.2.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师:刚才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分类方法给这些分数进行了分类,理由也相当充分,其实同学们的想法和数学家相差无几,数学家也将这些分数进行了分类,你们想知道是哪几类吗?(学生通过看书进行简单讨论后知道,分为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类)难道分数也有真假之分?那么,什么才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呢?下面老师就要看看哪个同学的眼力最好,能最快地找出这些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数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现在,多数教师都有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然而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大家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解决好。

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意见。

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学生要善学。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对于数学,尤其如此。

学生善于学习,教师教学轻松且效果好,学生可以学而用。

这句话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一个衡量有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标尺,那就是一个教师是不是教学轻松且事半功倍。

如果一个教师课下辛苦地抄写教参,备教参,课上口干舌燥地讲解,就不能算是“师逸而功倍”,因为我们这样辛辛苦苦的备课、教课,学生根本不是自己在自学,是我们教师自己在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像是一台机器,在一遍遍复制着相同的零件,毫无创造性可言。

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走进学校的孩子各不相同,走出校门的时候,他们也应个性突出,各有发展。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孩子充分、自由、快乐地成长。

如果学生感觉学习一种痛苦,怨天尤人,没有任何学习兴趣,就说明学生并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师就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如何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师逸而功倍”呢?我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会自己学习,却又怕他们学不好,也就是不会自己学。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要说也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问问题。

当然,前提是我们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有两个地方一定要问,第一,预习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问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第二,讲完练习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会的,有哪些你还想知道的。

学问学问,只有学了才会问,所以学习就是发问,问的多了,就有了学问。

在六年级数学下册正反比例这一部分,学生在看完书本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在圆锥体积一定时,圆锥的底面积越大,高就越短,所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成反比例,但圆锥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高÷3,到底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吗?问题提出后,同学们意见不一,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底面积乘以高之后除了一个三,不符合“积一定”这个条件,所以圆锥体积一定时,底面积和高不成反比例。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进 行 教 学 1准 备一 个 铁 丝 圈 , 学生 明 确 圆 的 周 长 是 哪 一 部 分 , . 让 并 想 办 法蜒 出它 的长 。 学 生把 铁 丝 网展 开 , 直尺 量 出它 的 长 , ( 用
这 是 “ 曲 为 霞法 ” ) 化 。 ‘
种 科 学 。 这样 学 生 通 过 说 理 、 别 , 但 理 清 了应 用 题 的解 辨 不 题 思 路 , 握 了解 答 应 用 题 的 策 略 , 把 而且 也 锻 炼 了 “ 理 ” 思 说 及 维 能 力 。 而教 师 在 其 中仅 仅 是个 “ 织 者 ” 已 组 而 三 、 实 践 引 入 课 堂 。 课 堂还 给学 生 把 把 著 名 数 学 家 波 利 亚 说 过 :学 习 任 何 知 识 的 最 佳 途 径 . “ 是 由 学生 自己去 发 现 。 因为 这 种 发 现 , 解 最 深 . 最 容 易 掌 握 理 也 其 中 的 内在 规 律 和 联 系 。 ” 自己去 发 现 ”就 是 让 学 生 根 据 自 “ , 己 的 体验 , 自己 的 思 维 方式 去 探究 , 究 是 一 笔 宝 贵 的 教 学 用 探 资 源 。在 教 学 中 , 师要 尽 可 能地 给学 生提 供 广 阔 的空 间 , 教 自 觉 地 将 教 学 过 程 处 理 成 组 织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探 究 、 作 、 践 的 操 实 过 程 , 他 们 合 作 交 流 、 手 实践 、 让 动 自主 探 索 , 从 中 获 取 新 并 知 , 验 尝试 成 功 、 索 与 发 现 的快 乐 。 如 案 例 中 学 生 根据 自 体 探 己 的喜 好 , 择 实 物 进 行 自主研 究 、 索 . 与 同学 交 流 . 而 选 探 并 从 有 效 地 巩 固几 何 形 体 体 积 的计 算 方 法 ,体 验 到 学 习 数 学 的乐 趣 , 课 堂成 为 张 扬 个 性 的 舞 台 。 使 四 、 学生 拓 展 . 让 丰富 学 生 的 思 维 数 学是 思 维 的体 操 , 能使 人 聪 明 。 当学 生 学会 一 个数 学 它 知 识点 后 , 教师 要 对 数学 题 目进 行 改 编 , 学 生 能 够举 一 反 三 。 让 教 师 还 要对 知识 进 行 整 合 , 示 数 学 知 识 的 前 后 联 系 , 学 生 显 让 在 知识 体 系 中学 习数 学 。在 数学 中 , 着 许 多 耐人 寻 味 的趣 题 有 和数 学 史 话 , 可 以 激发 学 生 学 习数 学 、 索 数 学 的兴 趣 , 师 都 探 教 要 进 行 适 当 补 充 。 然 , 学 生 自己去 拓展 , 丰富 思 维 的最 好 当 让 是 途径 。 比如 数 学 课 题 学 习 , 学 生 自己 去 查 课外 书 、 联 网 搜 让 互 索 、 场调 查 , 己进 行 专 题 研 究 , 现 自 然后 得 到一 些 心得 与体 会 . 拿 到 课 堂 上讲 , 庸 置 疑 , 样 能 把课 堂 真 正 还 给学 生 。 毋 这 总 之 , 堂 应 当是 学 生 的课 堂 , 时 代 的 教 师 应 该 把 学 生 课 新 的 主 动 权 留 给 学 生 , 学 生 积 极 主 动地 参 与 教 学 过 程 , 受学 让 享 习 的 快 乐 , 而 真 正 成 为 学 习 的 主人 从

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部分乡村学校的课堂仍然存在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学生被教师的思路牵着走,没有自主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是不利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拓展。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们予以启迪,新的数学理念深入每个数学教师心中。

不少新的变化在各地优秀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得以展示,让我们在听课的同时能够学习、反思和感悟。

给我感受最深的新变化是,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学会把课堂还给学生。

下面本人就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进行探讨。

一、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分配上,仍有部分教师占用过多时间,因而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变少,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被教师支配,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降低。

“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课堂上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呢?如“整式的加减——去括号”这一课题,教师的引导、讲授时间可控制在15分钟内,余下的时间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练习,最后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堂总结。

二、把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大部分数学教师都是在上课伊始就提出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接着再出几道类似问题,由学生自主去解决。

只要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思维稍为慢些,教师就急着帮助学生解决,唯恐一节课讲不完预设的问题。

现代教学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如果教师巧妙地设置练习障碍,让学生在做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接下来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想法,从而营造出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六年级的数学课堂方法

六年级的数学课堂方法

六年级的数学课堂方法数学课堂的方法一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考能力、思维意识都已经相对完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授课的话,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是不利的,这种模式也会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因此,对于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模式,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举例而言,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和分数简便运算”教学时,教师不要直接把什么是混合运算、都有哪些技巧来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自己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探究,等学生预习结束之后教师再以提问的形式来让学生反馈自己学习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探究出来,再重点针对这些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补充。

这种教学的形式是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预习、探究、总结,更注重了学生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而且也可以保证教学的效率。

二、创建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吸引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来保证课堂效率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数学课堂有兴趣了,教学的效率才能提升。

创建教学的情境就是吸引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方法之一,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生活的实际进行有机关联,从而吸引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最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借助自己的语言来创建教学的情境,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只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成功的几率并不算太大。

举例而言,在进行“倒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要学习倒数,大家都知道倒立、倒过来、倒着,但是大家知道什么是倒数吗,是不是把一个数倒过来就是倒数了呢?”,教师利用学生知道的一些现象来开启话题,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多媒体来创建教学情境,随着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电脑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它可以创建教学的情境,使教学更加简单、形象。

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绝不是主角。

”教师在课堂讲得过多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从而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本领,使他们不再想什么,也不去想什么,最后懒得想。

反之,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讲。

这样学生会快乐地多学,又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去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1、课前做好调查,以学定教。

精心的课前准备是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基础,课前要充分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为基础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

套用徐老师的话就是做到以下三个不教:①学生已经会的不教;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③孩子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教。

只有做到了这三个不教,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数学,才能在数学课上真正做到多学。

2、把传授变为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上,学生不再只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得知识。

在现在课堂里,教师要通过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摸索、体悟去理解新知。

因为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牢靠的知识。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摒弃“满堂灌”,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合作交流,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索、老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和总结深化。

3、学会等待,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那么仓促?是因为他们看到问题就想知道答案,而忽视了过程。

经过调查、反思,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老师平时上课为了赶时间、赶进度,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一次次地打断他们,然后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他们。

在进行研究后,大家发现,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要学会等待。

往往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卡住,这可能正是他们思维效率最高的时刻,这种思维结果会留下最深刻印象,如果老师启发得当,全班同学也会进入一个高度集中的思维过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作为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该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把合作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回忆、思考已学过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类推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呢?通过设疑,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在明确学习任务后各小组经过初步考虑,对问题进行逐个分解,首先围绕三个问题进行思考。

一是如何转化?解决化曲为直的问题。

二是转化成什么平面图形?三是圆和转化成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各小组就着手展开讨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较好的钻研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在思维的比较中取得了问题的完满解决。

随后,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二、把实践活动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享受数学课堂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如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我设计时主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具体有以下两个:一是导入部分:我为每位学生提供5根小棒,学生从中任意拿出3根,摆一摆,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结果有的学生摆成了三角形,而有的学生没有摆成三角形,此时,老师接过话题:能否摆成三角形估计与三角形的“边的长度”有关系,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样很自然地就导入了新课,为后面的新课做了铺垫。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

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

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

首先我们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有t字形、半圆形、马蹄形……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好朋友商量、探讨。

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

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英语角、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活动区里是学具,学生可以在活动区开展活动。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活动区内开展“小小银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

”学生欢呼道。

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

122《把课堂还给学生》

122《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创设问题情景,设下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做学生的引导者。

数学所学的知识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们给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练习生活,但是问题的难易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如果问题创设全在知识范围内,只是大脑皮层的简单探索,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提出的问题要求过高,大脑皮层模糊一片,就不会有明显的兴趣点,引不起大脑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上的交错综合,只有把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内,才能引起最大的兴奋点。

”所以我们说创设的这个问题情境,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在“最近发展区”内,难易适度,让学生能凭借知识与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

二、结合教材上的单元情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活主体,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青岛版数学教材中,每单元都有相应的教学情境,以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二),本单元设立的教学情境是田园小卫士,信息窗1以瓢虫信息。

窗二一猫头鹰为信息,后面还涉及到了黄鹂鸟、喜鹊、啄木鸟等,在教学中我们如能结合这些学生们喜欢的动物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它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上课的注意力不持久。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在学生精力不集中的时候讲一两则故事,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占时不多,但是却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三、设立有趣的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我们班里孩子,有的是“小测之星”、有的是“数学达人”……课上从多方面去找到孩子的优点,成长和改变大于单纯的成绩好坏,赋予孩子不同的称号等,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绩,让他们得到精神的满足。

小组加分,个人加分,一周一总结,设立周星、月星,有一个长久的评价机制。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 为 学 生创 造 轻 松 的 环 境 。 建 立 和 谐
的师 课 堂 的主 人 , 将 课 堂还 给 学 生 ,还 要 注 重 对教 学 环 境 的创 造 ,使学 生 在一 种轻 松地 环 境 中进行 学 习 , 在 学 生和 教 师 之 间建 立起 一种 和谐 的师 生 朋友 关 系 。 例 如 ,在学 习完 混 合运 算 的 知识 后 , 为 学 生设 置 了一道 这样 的 应用 题 : 周末 学校 组 织学 生 去动 物 园参观 , 参 加 的学 生移 动有 一 百 二 十人 , 教 师有 八 人 , 在 动 物 园 门 口售 票 处写到 : 成 人票 票 价 为二 十元 , 学生 票 票 价 为十 元 , 团体 票票 价 为 十五 元 , 其 中 购买 团 新 一 轮课 改 要求 教 师把课 堂 还 给学 生 , 过这 种方 式 , 将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充分 调动 起 体 票时 , 人数 不 能少 于 四十人 , 让 学 生思 考 , 充 分 调 动 学 生对 数 学 学 习 的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来 ,学生 不 仅对 三角 形 有 了充分 的认 识 , 还 改 怎样 设计 买 票方 案 ,使花 费 的钱 数最 少 。 性 。 因此 , 为 了达 到课 改 的要求 和 学生 发 展 了解 到 了三 角 形 的一 些 性 质 及其 在 生 活 中 学 生们 一看 到 动物 园 ,便有 了很 大 的 兴趣 , 的需要 , 必 须要 改 变 以往 的教 师 为主体 的教 的应用 , 真 正 的 以学 生 的发 展 为 主 体 , 将 课 积 极进 行 思考 ,提 出 了很 多种 计算 方 法 : 如 学模式 , 将 学 生 作 为教 学 的 真 正 主体 , 充 分 堂 还给 了学 生 。 果学 生 和 老 师 全 部 买 团 体 票 ,总 票 价 为 : 发 挥学 生 主体 的作 用 。但 是 , 在实 际 的教 学 ( 1 2 0 + 8 ) ×1 5 = 1 9 2 0 ( 元) ; 如果 教 师全 部买 团 过程 中 , 受 到 传 统 教学 观 念 的 影 响 , 教 师 不 二、 以学 生 为 主体 。 帮 助 学 生 进 行 自主 体票 ,一 部分 学 生 买 团 体 票 ,总 票 价 为 : 能够有 效 的进 行师 生 角色 和关 系 的转 化 , 针 学 习 ( 8 + 3 2 ) ×1 5 + ( 1 2 0 — 3 2 ) ×1 0 = 1 5 8 0 ( 元) ; 女 口 果 对这 一 问题 ,结合 自己多年来 的教学 实践 , 教师 买成 人票 ,学 生买 学 生票 ,总 票价 为 : 提 出了将课 堂 还给 学生 的一 些策 略 。 教 学 的最 终 目的 是为 了学生 的发 展 , 教 2 0× 8 + 1 2 0×1 0 = 1 3 6 0 ( 元) 。 让学生 自己分 析 要 想真 正 的把 课堂 还 给学 生 , 我们 首 先 学 是 否有 效 不 是 以 教师 传 授 多 少 知识 为依 这三种 方 案 哪种 最经 济 , 从 而 选 出最 终买 票 要 在 思 想 上 对其 给 予 重 视 。在 以往 的教 学 据 ,而是 要 根 据学 生 掌 握 知 识 的情 况 来 判 方案 。通 过这 种方 法 , 为 学生 创造 了一个 轻 中 ,教师 往往 担 负着 学 生学 习情 况 的责 任 , 断 ,要 以学 生 的 发展 和能 力 的 提 高 作 为依 松 的学 习环 境 ,在课 堂 中学 生们 积极 发 言 , 学 生 的成 绩 好 , 说明 老 师教 的好 , 学 生 的 成 据 。 所以, 我们 要将课 堂 真正 的还 给学 生 , 充 不管 是优 等 生还 是成 绩交 叉 的 同学 , 都有 机 绩不 好 , 就代 表 着 教 师 的能 力 低 , 教 师 处 于 分 发挥 学生 主体 的作 用 。 教师 要增 加教 学 过 会说 出 自己的方 案 , 教 师 和学 生之 间 的交 流 教学 的绝 对 核心 。这 种 教学 模式 , 制 约着 学 程 中的 师 生互 动 ,引导 学 生 对 知 识 进行 自 更为 有效 , 关 系更加 密切 。 生思 维 能力 的发展 和整 体素 质 的提 高。 新 一 主 、 合作 、 探究学习, 使 学生 养成 良好 的学 习 轮课 程 改革 中指 出要 将 课堂 还 给学 生 , 这 就 习惯 , 提高 自主学 习能力 。 四、 注重 赏识 教 育 。 对 学生进 行 鼓励 要求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以 学生 为 主 体 , 充分 调 例如, 在 进行 “ 计 算 圆 的周长 ” 内容 的 教 动学 生 的积极 性 和主 动t 陛。 学过 程 中 , 六 年级 的学 生 已经 有 了一定 的 自 社会 中 的任 何 人 都 渴 望得 到他 人 的赞 主学 习能 力 , 让 学 生们 进 行 思考 , 怎 样 才 能 赏 和表扬 , 得 到 他人 的认 可 。小学 生 同样 如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兴 趣 , 使 学 生主 动 计算 出 圆的周 长 。学 生根 据 自己 的实 际 生 此 , 教 师 要 注重 对 学 生 的赏 识 教 育 , 对 学 生 的 参与 到教 学 中 活, 提 出了一 些办 法 , 比如 : 用 绳子 将 圆缠 绕 进行 积极 的鼓励 , 让学 生 的学 习更有 动力 。 周, 量 出绳 子 的 长度 就 是 圆 的周 长 ; 将 圆 例如 , 在班级中 , 一 个 男 生 的数 学成 绩 兴 趣 对 一 个 人 的学 习发 挥 着重 要 的作 四周 涂 上 颜 色 , 进行滚动, 通过 滚 动 痕 迹 就 不 是很 理想 ,他 父母 在 市场 中做 蔬 菜生 意 , 用 。在 教学 的过 程 中 , 要 教 师要 特别 重 视对 算 出 圆 的周 长 等等 ,给 出 一些 圆 的实 际 模 在一 次课 堂 演算 中 , 我发 现 他 的计算 速 度很 学 生兴 趣 的培养 。 学 生 只有在 觉得 教 学十分 型 , 让学 生根 据 自己提 出的方 法进 行 实 际 的 快, 而且 准 确性 也很 强 , 抓住 这 个机 会 , 我对 有趣 的情况 下 , 才 能够 积极 主 动的参 与 到教 测量 , 看 哪位 同学 测 量 的速 度 最 快 , 结 果 最 他 尽心 了表 扬 ,奖励 给 他 了一 朵大 红花 , 并 学 中来 , 和 教 师进 行 有 效 的 互动 , 在 掌握 必 为准 确 。通 过这 种方 法 , 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让 他 向学生 们传 授 自己的 计算 方法 , 小 男 孩 备 知识 的 同时 , 培养 自己的综合 素质 。 所以, 得到 了充分 的调 动 ,课 堂氛 周 十分 融洽 , 在 开 始 卜分 害羞 , 后来 慢慢 地 讲 出来 自己的计 要 想使 课 堂生 动有 趣 , 教师 可 以为 学生 创 设 学生 进行 动 手操 作 的过程 中 , 品尝 到了学 习 算方法 , 同学 们 给予 热 烈 的 掌声 , 这 位 同 学 生 动的 教 学导 人 情 境 , 利 用 一切 资源 , 提 高 的 乐趣 。在 学生 测量 结 束后 让 其进行 思 考 : 在 以后的学 习中 十分努 力 , 数学 成 绩也 有 了 课 堂 的趣 味性 。 如果圆特别大的时候 , 我们该怎么计算其周 很大 的提 高。 例如在进行“ 认识j角形” 部 分 内容 的 长 呢 ? 在计 算 圆的周 长时 有没 有一 个 固定 的 总结 : 以上就 是 对 如何将 小 学 数学 教 学 讲解时 , 借 助 于 多 媒体 设 备 , 为 同学 们 展 示 公式 呢?圆和 长方 形 的区别 有哪 些 ? 借 助 于 课 堂还 给 学生 的分 析 。根 据 自己 的实 际 教 些 生活 中的三 角形 , 然 后将 其进 行 抽象 化 这 些 问题 帮助 学 生 对 圆 的周 长 公 式 进行 进 学 , 提 出了一 些有 效 的策 略 。这些 策 略 的提 处理 , 变 成教 学 中的平 面i 角 形 , 让 学 生 们 步 的理解 埃。这样 的教 学方 式 , 使学 生在 出还 不 够 全 面 ,要 想 真 正 的将 课 堂 还 给 学 观察 变化 的 过程 , 这 时学 生 的注 意力 完全 在 实际 动手操 作 的过 程 中进 行思 考 , 通过 自己 生 , 还 需要 广 大教 师的共 同努 力 。 屏 幕 上面 , 接着 为学 生们 播放 一段 内容丰 富 的思考 得 出结论 , 将 数 学知 识 变得 更 为形 象 的动 画 , 让学 生们 找 到 画而 中 的 角 形 。通 具 体 , 真正 的将课 堂 还给 学生 。 【 作者单位: 临汾市尧都区八一小学 山西】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位数学教育名家的一句话:“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

”我对此深有同感。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改积极提倡的。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需要理念上的认识和准备,还需要具体真实的实践操作1、教师备课:要有“预谋”。

教师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那些答案。

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

老师还要做好如果招架不住的准备,怎么准备,准备什么,都需要老师去捉摸。

2、课堂准备:蹲下来。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设计有针对性地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主动(自主)学习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形成学习方法——掌握运用——强化迁移的链式结构。

3、课堂引导:让学生学会飞翔。

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预先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教师点评:不要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学会稳住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作任何正面的肯定,更不能作定性的评价。

学会说:好,还有别的想法吗?引导学生说出隐藏在心里的所有的想法。

5、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提问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问,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

教师需要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需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不能让问题止于自己。

通过让学生问,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二、各环节的注意点1、问题的设置: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既不过分难,又不能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迫使课堂教学不断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自主探索——把权力让给孩子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

在新课改中,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理解,感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身的需求。

新教材要求教师关注儿童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让学生学得自由和愉悦。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1、妙导巧引,激发兴趣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巧妙的导入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求新知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兴趣浓厚的情景中学习,会大大减轻自己的思想压力与心理负担,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老师在开课引入时问:“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字经常出现,可是在字典里却没有这个字,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吗?”同学们猜不出,又想知道的那种急切心情,难以想象会给后面的新课带来怎样的效果,就这样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

这样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为整个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展游戏,吸引参与游戏,就其本身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为学生们所喜爱,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后,我设计了一个摆数字的游戏,让学生用火柴棒摆数字,说说每个数字用了几根火柴。

然后告诉学生只要移一根,添一根或去一根,这些数字之间能够相互变化,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成果。

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地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3、动手操作,培养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更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己学问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测量一下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再要求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较小的三角形,测量计算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通过对比,学生就发现“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小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并且都是180度”。

这时老师提出疑问“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

分别用课前剪好的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纸片做实验,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结果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动手过程中,得出结论。

这样,把课堂研究的阵地还给了学生,学生在操作中,手使脑得到发展,脑又使手得到发展,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合作交流,拓展思维小组合作是新课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

在小组合作时每个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愿意说、愿意做、愿意交流,是学生最喜欢表现的一种形式。

所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分小组拿出事先准备的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塑料片,拼成一个长方形,看有几种拼法?并分小组填写实验记录。

这样各小组学生分组合作,有的拼摆,有的记录。

最后对实验记录进行观察分析、讨论。

最终他们领会到:在3种拼法中,无论长、宽怎样变化,拼成的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是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为总结公式作好了铺垫,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协作的良好习惯。

二、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孩子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

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动。

1、改变教学空间,让孩子“随心所欲”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

为此,我大胆的设想做一些改革。

如: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

2、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活泼、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

”学生欢呼道。

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

”“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

”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

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

”“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

3、开放教学情境,让孩子“浮想联翩”在孩子们的眼里。

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

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95<□。

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可以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反馈交流,起初我把数的顺序从小排列,问:你还能有其他的填法吗?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远远超过当前所学的范围的数,接着我说:“还能写吗?写得完吗?”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余地,有学生竟然说出“无数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张扬个性——把发展留给孩子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热情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那简直是愚蠢的事。

”作为教师并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认为充实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一个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职责就是在创设的自然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

1、活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且要创造性的用活教材。

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将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进行科学的艺术处理,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如在教学“求近似数”时,教师用问题引入:今天上班路上,老师买了一串香蕉,请同学们帮我再称一下,算一算,猜猜我付了多少钱?(取出电子台称和香蕉放讲台上)立即有两个男生自告奋勇冲到讲台上:我来我来……先让同学们说出各种不同的想法,最后老师总结。

这样教学不局限于教材,从学生身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潜能。

2、开放空间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

而是通过教师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如教学“乘加乘减”时,出示主题图后,我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条金鱼?有的学生说把四个鱼缸里的金鱼加在一起,可以用算式4+4+4+3=15;有的学生说可以列4×3+3=15;也有的学生说4×4-1=15(把四个鱼缸都看成是4条,而第4个鱼缸多了一条,所以减去一条)。

甚至有学生说把第4个鱼缸里的三条金鱼分到前面3个鱼缸里。

因此可以列5×3=15。

看!这是孩子个性的展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一些引导、点拨,少一些讲解,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3、尊重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梯形面积计算》教学时,我安排两个层次的活动。

第一层次: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简单图形。

当他们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间的关系,试着自己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第二层次:进一步提出用一个梯形推导面积公式的设想,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讨论,于是,有的通过折纸,有的通过割补,分别从不同角度验证得出结论。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全体学生掌握了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一般方法,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用一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又使每个人的智力潜能得到开发,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富有张扬的一面。

总之,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新世纪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造出一个更加宽松,更加民主的教学空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