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8.咬文嚼字(导学案)
8. 咬文嚼字朱光潜【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自主收获】一、认识作者与文体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
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的特色。
所谓的“文化随笔”就是对一些文化现象或文化人物进行解读、分析、咏叹的文字。
“文化随笔”在文学体裁上属于散文一类。
当代作家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就是“文化随笔”的代表作。
二、辨析字形一愁()莫展侯()车室既()使穿()流不息迫不急()待打腊()老俩()口脉博()松驰()修茸()了()望按()装再接再厉()黄梁()美梦甘败()下风一股()作气烩()炙人口不径()而走自抱()自弃悬粱()刺股死皮癞()脸食不裹()腹一如继()往走头()无路草管()人命姿()意妄为不落巢()臼三、研读文本阅读课文1-2段,完成1-4题。
1.按照朱光潜的分析,“你这”式语法带有强烈的憎恶色彩,下列选项中没有说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的隐含意味的是 ( )A.你真有革命家的风度!B.你这也叫革命家的风度?C.你具有革命家的风度。
咬文嚼字_导学案(教师版)
《咬文嚼字》第一课时导学案编写人:焦庆平审核人:高二语文组时间2015年10月15日【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预习案】一、了解有关常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二、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三、整体感知1.什么叫“咬文嚼字”?明确:咬文嚼字:过分的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由上看出,“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文中朱光潜先生又赋予它什么意思?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咬文嚼字( ) 锱铢( ) 斟酌( )镞矢( ) 胸襟( ) 剥啄( )岑寂( ) 王嫱( ) 付梓( )尺牍( ) 下乘( ) 憎恶( )3.解释下列词语。
锱铢必较:岑寂: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付梓:尺度:下乘:4.理清文章思路第一层(1至4)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文字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_思想和情感的调整。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班级姓名一、了解作者朱光潜,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的奠基者之一。
1897生于安徽桐城,1986年逝世于北京大学,他90年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所以晚年被称为“美学老人”。
代表作有《诗论》、《谈美书简》、《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二、探究中心论点1.“咬文嚼字”在《成语词典》中的含义:从感情色彩上来说这个词本是词。
2.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文中的第段大胆而直接地赋予了“咬文嚼字”新的含义(课文原句回答):三、探究论据从课后练习一可知,全文主要举了()个例子,其中前三个主要涉及文字修改,说明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关系,后两个例子主要是关于字的联想意义的使用。
作者举的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找到每个例子涉及的段落,从原文找答案)。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涉及的段落: )比较分析“你是”与“你这”有何不同?结论:(2)、王若虚改写《史记》李广射虎(涉及的段落: )分析:王若虚改得好不好?为什么?结论:文字一增一减,会使(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涉及的段落: )分析:作者认为“推”与“敲”有何区别?哪个更好?结论:(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涉及的段落: )分析:这个例子是一个善用的例子。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究竟妙在何处:结论:善用联想意义,就可以使诗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分析:作者认为“套板反应”好不好?结论:四、探究论证结构认真阅读最后一小节,同时思考这一小节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据此按议论文思路概括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7):正反举例论证文字联想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第三部分(8 ):对上文进行(),只有养成咬文嚼字的好习惯,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五、能力提升为“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各加一个动词,并说说你加这个动词的原因。
高二语文必修5《咬文嚼字》导学案
(1)确定信息区间。就是找准和问题答案有关语段。
(2)截取原文词句。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
(2)修改整合信息。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赘余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音注音。
剥啄()岑寂()憎恶()
箭镞()付梓()灞桥()
2、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咬文嚼字:
锱铢必较:
索然无味:
清沁肺腑:
点铁成金:
自鸣得意:
3、“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
第一部分:(至)通过三个例子,说明与之间的关系,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和的调整。
训练案
(一)下列加点的字被认为是“炼字”的典型,用的比较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知识拓展】
一、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方法
1、理解方法是:在文中找到与这一概念有关的句子和段落,然后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述的,千万不要主观臆断,因为高考考查的是在“文中”的意思。
二、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咬文嚼字》导学案(附有课件)
1、注音:
倒涎.()援.例()岑.()寂圆晕.()月晕.()晕.车()
蕴藉.()付梓.()尺牍.()下乘.()倚.靠()剥.啄()
中石没镞
..()()清沁.肺腑()
2、解释词语:
咬文嚼字:
锱铢必较:
索然无味:
点铁成金:
玩索:
3、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整体印象?
二、教材淘金子
1、解题:“咬文嚼字”这个成语通常意义上都是贬义的,那在本文中,这个成语应该怎样理解?(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2、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请精读文章,找出作者所举的例子。
并给这些例子归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区别?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例子:
例子归类:
表格:
3、学完了本文,请总结本文作者的观点。
三、拓展扩路子
1、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按要求扩写下面句子。
要求: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及走进教室的情状。
他走进了教室。
2、试从意境及字词与整首诗的调合上来分析,看下面这首诗的空缺中应该填“数”还是“一”?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3、在横线上填上准确的词语,并指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限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四、实践作“模子”
找出自己以前所写的文字,咬一咬,嚼一嚼,咬出新的东西,嚼出新的韵味。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观点,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创作意图2、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3、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的道理,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4、能对课文观点和材料做出判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培养独立思维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炼字如何赏析?2、研读“‘推敲’的来历”,思考: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你怎样看待朱光潜先生对推敲的评价?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
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至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阮阅《诗话总归》)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二、自主训练1、下列诗句哪一个字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1)研讨与练习四“王安石推敲诗句”,为何最终选定“绿”字?(2)红杏枝头春意“浓”红杏枝头春意“闹”2、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你的观点。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
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
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
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就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语言的锤炼功夫;2.了解:文字的思想感情;3.探讨:字词的联想意义。
学一学,我很聪明1、了解作者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人之一。
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
他是一位国学根基深厚,西学素养圆润的博学大家。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朱光潜的三此主义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2、阅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炼字:写作时推敲用字。
倒涎xián:捣出口水。
援例:引用旧例。
锱铢zīzhū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是否可行恰当。
斩截:斩钉截铁的简说,坚决果断意。
玩索:品读探求意。
岑cãn寂:寂静。
搅扰:打搅使乱。
迷离:模糊难辨。
晕yùn:光四周模糊的部分。
意蕴:内在的意义。
蕴藉jiâ:文字等含蓄不露。
生发:指联想展开。
俗滥:平庸而无节制。
乞灵:获取灵感。
下乘chãnɡ:下等。
咬文嚼jiáo字:过分地斟酌字句。
这里指阅读或写作,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索然无味:形容枯燥,没有趣味。
不即不离:不亲近也不疏远。
点铁成金:喻把平庸的作品改好。
才高八斗:一石为十斗,极言才学之高。
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自鸣得意:自感得意;鸣,表示。
陈言务去:务必去掉陈词滥调。
推陈翻新:去掉旧的,创造新的。
3、再读课文,理结构,明层次。
点读本文从实例(郭老改台词)入手,引入论题(第1、第2段),然后以静态例(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第3~5段),再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第6、第7段),最后水到渠成,加以总结(第8段)。
《咬文嚼字》导学案
富顺三中“三五”问题式教学模式《咬文嚼字》导学案(第一课时)高2015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兴华【教学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意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
3、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容,把握文章思路。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
【教学难点】1、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
2、在鉴赏与品味文中引用的佳句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知识】一、导入:“小老鼠看书”打一成语: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词典中对“咬文嚼字”这一成语有三个解释: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形容卖弄才学;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由此可见这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那么朱光潜先生对这一成语赋予了怎样的新意?我们今天来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
二、作者简介:班级小组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桐城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这一。
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
译有黑格尔的《美学》等。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朗读课文,疏通文中生子新词:(1)生字:倒涎憎恶茗烟深恶痛绝啰嗦锱铢必较斟酌没镞岑寂月晕烹小龙团清沁蕴藉太滥灞桥付梓尺牍(2)新词:炼字:用心琢磨,使文句精美简洁。
援例:引用成例。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索然无味:形容文章容枯燥。
富顺三中“三五”问题式教学模式推敲:斟酌文句,反复琢磨。
咬文嚼字导学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8课《咬文嚼字》导学案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识记相关文学常识和字词。
2.尝试品味文中几个实例,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3.把握作者有关“咬文嚼字”的观点,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学习重点】筛选文中信息,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学法指导】品尝实例比较阅读绝知躬行【预习导学】1.熟读文本,完成《优化设计》自主梳理部分习题,小组长检查,上课时或以小组竞赛形式检测。
2.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题目“咬文嚼字”本义是什么?文中是什么意思?并找出回答的依据。
⑵找出文章当中表明作者的观点的句子。
⑶作者用了哪些例子来论证这些观点?3、方法规律指导:⑴.理解重要概念、句子含义的方法。
重要概念”就是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或者是全文的核心概念、话题题旨的词语。
“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这些句子有助于理解文章,把握观点。
总体上有以下几类:a.提示文章中心内容的句子,如中心句、文眼句;b.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态度的句子;c.衔接上下文,既有过渡作用,又有概括作用,起到标明行文思路作用的句子;d.容易产生歧义性理解的句子。
方法是:在文中找到与这一概念有关的句子和段落,然后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述的,千万不要主观臆断,因为高考考查的是在“文中”的意思。
⑵.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a.确定信息区间。
就是找准和问题答案有关语段。
b.截取原文词句。
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
c.修改整合信息。
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赘余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探究学习】一.作者举的下列例子怎样论证提出的观点的?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5.“套板反应”二. 你最认同作者哪个观点?【拓展延伸】1.练习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2 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诊断补偿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斟酌(zhēn)词藻(cāo)倒涎(xián)索然无味(suǒ)B.婵娟(chán)尺牍(dú)付梓(zǐ)咬文嚼字(jiáo)C.凝练(yínɡ)下乘(chénɡ)胸襟(jīn)锱铢必较(zī)D.岑寂(cén)蕴藉(jí)圆晕(yùn)清沁肺腑(xìn)2.下列解释有误的是()A 援引:引用不求甚解:很深刻咬文嚼字:比喻斟酌B 尺牍:书信一川烟草:一片平地付梓:刻字C 蕴藉:含蓄拘礼:限制游离:不确定的3.辨析词语:①斤斤计较——锱铢必报②顺畅——通畅③简洁——简练学习导航解题:“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一)阅读分析第一层(1、2段),并思考: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二)阅读分析第二层(3.4段),并思考: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三)阅读分析第三层(5段), 并思考: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3.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知识总结《咬文嚼字》一文,第一个值得借鉴的是这篇文章就具有“简要清通”的特点。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导学案(学生版)共3篇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导学案(学生版)共3篇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咬文嚼字》导学案(学生版)1【前言】语文教师常常告诫我们要多读,要多练习,要多思考。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许多难点,比如字的深浅、古汉语的口音、具体词的意义等等。
本导学案主要针对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五单元《咬文嚼字》一课,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这一课的方法和技巧。
【导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意思,明确“文身”和“字性”的区别。
2.掌握“咬文嚼字”的具体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加深对典故故事的理解与解析能力,为二次作品的创作提供素材与灵感。
【第一步】读懂课文,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1.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咬文嚼字”?这一典故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在纸上写“文身”?2.分析“文身”和“字性”的区别是什么?有什么联系呢?3.思考自己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是否也需要“咬文嚼字”?为什么?【第二步】拓展阅读,了解典故故事的背景和意义1.阅读相关典故故事,如《晏子·喻渊》、《屈原·离骚》等,分析其中的“咬文嚼字”与智慧、言论自由、文学创作等方面的联系。
2.拓展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典故故事,如《庄子·齐物论》、《竹书纪年》等,加强对“咬文嚼字”的理解与认识。
【第三步】掌握“咬文嚼字”的具体方法,提升写作和阅读能力1.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词汇、长句、语法结构等,逐一分析,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切记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地运用相应的方法。
3.写作时尽量使用较为丰富、准确、精细、贴切的词汇和构句。
4.加强写作练习,多进行修改和润色,不断提升文章的质量。
【第四步】二次创作,运用“咬文嚼字”的技巧,提高审美情趣1.选择典故或经典诗词进行仿写创作,锻炼模仿技巧和艺术感悟。
2.在仿写创作中体会古人的灵活运用和舒展表达,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依据与借鉴。
3.充分运用“咬文嚼字”技巧,使写作充满韵味,赋予其深意和美感。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写:郭文斌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体会“咬文嚼字”的妙处。
2.熟悉文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知识链接——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省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人)。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并自上海与叶圣陶、夏衍、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30年获英国爱登堡博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等。
【预习展示】1给下面的对联添加动词。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先后添加两次都不如意,而最终以苏小妹的题试意境为高。
你想知道她加的是什么动词?不妨你也试试,并选出最能突出景物特征的动词,结合意境简单分析这样添加的妙处。
①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②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③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妙处2 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各题。
(可适当运用工具书。
)①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没镞()蕴藉()岑寂()烟榻()付梓()锱铢必较()咬文嚼字()下乘()倒涎()尺牍()②判断下列成语使用正误并解释。
A 王勃才高八斗,才情出众。
一篇《滕王阁序》流传千古,成为唐代文学乃至后世文学的扛鼎之作。
()才高八斗:B大学和中小学一样,最重要的不只是读书,还有做人。
品德败坏的学者即使他学富五车也不会得到尊重。
()C由于部分同学在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不仅体会不到展示成果的愉悦,就连最后表示祝贺的掌声也变得索然无味。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 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 品味妙语佳句,并在品味语言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
●重点:1.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时“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2.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
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课前预习】1.资料辑录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清代有一个文学流派叫“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其文章特点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私塾中读书,文学功底很深。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
1933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
解放后,一直任北京大学教授。
朱氏语录: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
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
慢慢走,欣赏啊!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2、咬文嚼字的解释:《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3、有关推敲文字的名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明确的语言取决于明确的思想。
(完整版)咬文嚼字_导学案(教师版)
《咬文嚼字》第一课时导学案编写人:焦庆平审核人:高二语文组时间2015年10月15日【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预习案】一、了解有关常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二、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三、整体感知1.什么叫“咬文嚼字”?明确:咬文嚼字:过分的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由上看出,“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文中朱光潜先生又赋予它什么意思?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咬文嚼字( ) 锱铢( ) 斟酌( )镞矢( ) 胸襟( ) 剥啄( )岑寂( ) 王嫱( ) 付梓( )尺牍( ) 下乘( ) 憎恶( )3.解释下列词语。
锱铢必较:岑寂: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付梓:尺度:下乘:4.理清文章思路第一层(1至4)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文字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_思想和情感的调整。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二、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三、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学习重点 一、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
二、通过练习,培养鉴赏能力 学习难点 品味妙语佳句 学习方法 一、立足课本整体感知 二、跳出课本 拓展延伸 三、品评鉴赏培养能力 四、举一反三 迁移应用 学习课时 一课时 知识链接 一、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二、文体知识 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问题导学 一、注音: 锱铢..( )镞( )岑( ) 牍( )下乘.( )蕴藉..( )付梓.( ) 二、整体感知,探究文本 1、阅读方法指引 ● 略读全文,感知文章大意 ● 找重点段,圈画关键语句 ● 理清思路,厘清材料观点 装 订 线 。
2、快速阅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关键句子。
3、理清结构。
(1)什么是“咬文嚼字”: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的目的: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2)为什么要“咬文嚼字”?①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②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3)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①刻苦自励,推陈翻新,避免套板反应②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4、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1)郭老改词一例说明什么道理?①引出中心论点: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预习案】1、了解有关常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2、自主学习,了解作者:朱光潜(1897--1986)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谈美书简》、《文艺心理学》、《论诗》等。
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课内探究案】一、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思考:(一)为了说明为什么要咬文嚼字这个问题,文章列举了哪些事例? 这些例子分别说明了文字和思想情感之间有什么密切联系?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郭沫若改台词:“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两句有什么差别?你从此例得到什么启示?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此例给你怎样的启示?3.贾岛“推敲”的典故: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此例给你怎样的启示?4.作者举第四个事例《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说明了什么道理?5.除了课本上提的“套板反应”外,你能找出自己写作或语言交际中所察觉出的其他“套板反应”吗?二、牛刀小试,咬文嚼字1.黄昏还没溶尽乌鸦的翅膀———臧克家《难民》一诗的修改,当年,诗人臧克家在《写诗过程中的点滴经验》一文谈到原来写成“黄昏里煽动着乌鸦的翅膀”,又改成“黄昏里还辨得出乌鸦的翅膀”,仍不满意,再改成“黄昏还没溶尽乌鸦的翅膀”,这才满意。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评判课文.2.借鉴吸取其中精华.重点难点:1.把握作者思想感情.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发.预习点拨:1.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2.选择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把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判课文观点,注意选择重点语句,尝试借鉴吸取其中精华。
导读学练:一.诵读课文,把握基础知识.1.了解有关常识:作者朱光潜,闻名,.要紧著作有和.2.从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正音: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了解词义:咬文嚼字----推敲———蕴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二.概括,分析:1.口头归纳概括本文要紧意思(用一两句话):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不同,意味不同.第一部分:阐明的紧密关系,意味不同.,意味不同.正面:第二部分:讲的使用负面:三.分析评判课文观点:1.从文中找出说明作者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2.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明白得和认识:3.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如何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明白得(提示:先看作者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注意标题的差不多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情形来谈):四.分析.借鉴:1.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要紧作用的是什么?2.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巩固训练:1.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常学习及写作情形,深入明白得作者观点。
2.进一步从文中选择出重点语句,加以明白得并借鉴吸取。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进一步分析选择,借鉴吸取.重点难点:结合文意深入明白得.预习提示:从文中找出说明作者见解认识的语句加以体会.导读导练:一、进一步分析借鉴:1.研读“不管是阅读或是写作……文学之因此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一段,摸索解决下面的问题:什么缘故说“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依照文意加以回答:苏东坡由“小龙团茶”联想到“天上小团月”是因为它们有某一共同点,这共同点是什么?以下表述是否与作者原意相符:A.“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因为蓝田发生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烟雾引起的联想。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咬文嚼字通常是用来形容我们对一篇文章的详细阅读!在《咬文嚼字》这篇文章里描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呢?1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咬文嚼字》导学案,欢迎阅读!《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重点难点】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这一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读写能力。
【学法指导】品尝实例比较阅读绝知躬行【知识链接】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
1897年9月19日生。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
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
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
1933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导读:学习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
2.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重点难点:
1.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预习点拨:
1.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
2.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掌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尝试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导读学练:
一.诵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1.了解有关常识:
作者朱光潜,著名,.主要著作有和.
2.从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
正音: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
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
蕴藉———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二.概括,分析:
1.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
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
不同,意味不同.
第一部分:阐明的密切关系,意味不同.,意味不同.
正面:
第二部分:讲的使用
负面:
三.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1.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
2.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3.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作者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注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情况来谈):
四.分析.借鉴:
1.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2.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
巩固训练:
1.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时学习及写作情况,深入理解作者观点。
2.进一步从文中筛选出重点语句,加以理解并借鉴吸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进一步分析筛选,借鉴吸收.
重点难点:结合文意深入理解.
预习提示: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见解认识的语句加以体会.
导读导练:
一、进一步分析借鉴:
1.研读“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一段,思考解决下面的问题:
为什么说“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根据文意加以回答:
苏东坡由“小龙团茶”联想到“天上小团月”是因为它们有某一共同点,这共同点是什么?
以下表述是否与作者原意相符:
A.“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因为蓝田发生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烟雾引起的联想。
B.字的联想意义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
C.科学的文字其意义需要精确,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
联想。
D.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是因为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2.为什么作者认为“惟陈言之务去”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3.既然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主导的,为什么反过来说“你不
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
4.“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这个“作”字的含义是什么?
5.结合文意与个人体会,思考并回答“联想”与“意境”之间有何联系:
6.根据文意回答,“联想”“习惯”“套板反应”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二.深化理解:
1.结合文中的分析,你从所读古诗词中举例谈一下“推敲”的重要性和艺术性:
2.结合个人写作情况,谈一下自己对“套板反应”的认识及克服的方法:
知识巩固:
1.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Α.尺牍剥琢有声学福五车刻苦自励
B.蕴藉点铁成金斟酌清沁肺腹
C.俗滥自鸣得意流涎索然无味
D.岑寂不即不离凝炼锱铢必校
2.下列句子都是谁说的:
①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②惟陈言之务去.
③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作者认为王若虚对中”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实在远不如原文”,并说”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除了作者的分析之外,你对改前与改后还有什么见解吗?
4.拓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写何景,口头表述,并深入理解其特点。
〈〈咬文嚼字〉〉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一.1.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文艺心理学〉〉〈〈诗论〉〉
2.zīzhūzúcéndúchéngyùnjièzǐ
词义:略
二.
1.略
2.阐明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句式,文字增减,字眼)
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正面: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负面:套板反应,全无新奇意味。
)三.1.(见篇末)
2.略
3.一致。
其基本性在于注意表面意思而忽略精神,在文中强调的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抓住了“精神”。
四.
1.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它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
3.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要结合意境斟酌字句;既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达。
第二课时
导读导练:
一、
1、前者:意义固定,偏于类型;后者,意义游离,偏于个性。
:清茶泡在泉水里和明月照者泉水都有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
:AC不符,BD符合。
2、做到“惟陈言之务去”,才不致滑入套板反应,在思想情感和语言上创新,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3、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相随而变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导的,但语言也影响思想情感,语言上刻意创新,也能推动人们在思想情感上求新,遇事朝深一层去想。
4、是匠心独运的创作。
5、由字的联想的意义形成新的意境。
6、(1)、联想起于习惯,因习惯而滑入套板反应。
(2)、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故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二、略。
巩固知识:
1、C
2、分别是:谢灵运、韩愈、丘迟、王安石
3、略
4、提示:从展示的画面及意境方面理解。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