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模块3第11单元第25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教学案北师大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ea50d65dd88d0d232d46a3a.png)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考点清单】1.概括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重点知识: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重点知识: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知识:京剧的特点。
4.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重点知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梳理】二.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诗经》1.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取材范围及构成:西周至春秋;风、雅、颂。
3.特点:(1)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
(2)现实主义风格。
(二)楚辞1.时代及创造者:战国、屈原。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作:《离骚》。
(四)唐诗(六)元曲1.构成:散曲和元杂剧。
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人物:关汉卿及其《窦娥冤》、马致远及其《秋思》。
(七)明清小说1背景: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城市经济发展适应市民生活需要。
2特点:数量多、题材多、表现手法丰富。
三.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起源自图画。
2形成演变:图画文字、商朝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趋势: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有繁到简。
4发展脉络:魏晋以前自发阶段,魏晋开始自觉阶段。
5(三)京剧的出现1形成与发展:徽汉合流,走向成熟。
2特点: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
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2021新高考历史模块3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课件岳麓版
![2021新高考历史模块3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5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课件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76ddfea417866fb84a8ee2.png)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25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
2
基础知识 一遍过
3
璀璨明珠——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 1.造纸术 (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 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原料。
4
蔡侯纸
植物纤维纸
欧洲
5
毕昇
金刚经 活字印刷术
朝鲜
战争 阿拉伯人
6
孙思邈
司南
7
地理大发现
8
天象观测
9
甘石星经
浑象仪
10
黄道游仪 简仪
11
筹算
12
九九乘法口诀
13
祖冲之
14
齐民要术 生产工具
农政全书
15
16
中医学理论 临床医学
17
分类法
生物进化
18
19
20
21
22
59
市民阶层
60
61
62
63
64
关汉卿 西厢记
牡丹亭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e6cfa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7.png)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分享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创设情境教学,如组织学生参观书画展览、观看戏曲表演等,使学生在真实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策略:
(1)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富有艺术氛围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实践操作、合作学习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章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发展脉络以及代表人物和作品。此外,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画和戏曲艺术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论文、作品展示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书法、编写戏曲剧本等,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2)开展课外阅读,推荐与书画和戏曲艺术相关的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比赛、展览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c40e9a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7.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以上重难点,以下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 **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历史上的经典书画作品和戏曲选段,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加深对艺术形式的理解。
2. **互动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书画创作和戏曲表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4.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缺乏深入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技法特点、历史价值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在艺术鉴赏方面,容易受到个人兴趣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对书画和戏曲艺术的欣赏可能存在片面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美学价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戏曲表演视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戏曲选段进行排练和表演,录制一段不少于5分钟的视频。视频要求包括完整的表演、角色介绍和戏曲背景知识介绍,以此展现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 人民版必修3(2021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 人民版必修3(2021](https://img.taocdn.com/s3/m/fc271731f8c75fbfc67db21e.png)
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题概述】
中国古代的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古代文学则体裁丰富、内涵深厚、风格新异。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都造出了灿烂的精品。
如:先秦的《诗经》、诸子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它们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学习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
【学习过程】
【任务一】列表归纳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朝代、特点、代表作品和影响
【任务三】结合必修1和必修2的所学知识,分析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任务四】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任务五】绘制本课思维导图;。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4b1e3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e.png)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和人生价值。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深度不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化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3.掌握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认识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进行解释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
2.了解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主要成就,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2.重难点二: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学生需要了解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脉络,掌握不同文学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重难点三: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学生需要理解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发展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重难点四:学生对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价值判断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分析与评价,认识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价值,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通过观察和分析古代中国的科技成果和文学艺术作品,掌握其特点和成就,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案(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案(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5ff443faf45b307e87197b0.png)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大纲目标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综合运用)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成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九章算术》(识记)时间:成书于东汉。
内容: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地位: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授时历》(识记)概况: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内容:《授时历》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b9950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9.png)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位帧]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
古代中国的艺术独具东方神韵。
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
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灿烂辉煌。
[课程标准]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了解《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
3.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4.了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基础梳理]一、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四大发明和历史影响1。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1)书写材料的演变:①殷商时代主要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更多使用竹木简和丝帛做书写材料。
②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
当时是麻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于书写。
③ 105年,东汉太监蔡伦提高了造纸技术,制成了能写字的植物纤维纸。
当时被称为“蔡侯纸”,实现了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⑤ 4世纪,造纸术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它在8世纪传播到西亚,然后通过阿拉伯半岛传播到欧洲和北非。
(2)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印刷术的进步:(1)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版画。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2)十一世纪中旬,北宋文人毕胜发明了胶印活字印刷,是印刷术的一次伟大创新。
1(3)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4)影响: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促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金版新学案》高三历史一轮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
![《金版新学案》高三历史一轮 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904668767f5acfa1c7cda8.png)
• 1.(2008年高考海南卷)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番薯(甘 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 ) • A.《齐民要术》 B.《农书》 •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 【解析】 甘薯在明朝传入中国,《齐民要术》是北魏 贾思勰的著作,不可能记载;《农书》是元代王祯的著 作,也不可能记载;《四洲志》是清朝的著作;《农政 全书》是徐光启的著作。 • 【答案】 C
• •
造纸术
[理解掌握]四大发明的完成过程和外传
发明过程 西汉前期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外传概况
4世纪传到朝鲜,后传到越南、日 本;8世纪传到中亚,约12世 纪传到欧洲、非洲
发明过程
外传概况
火药
唐朝中期书籍中已有火药配方的记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人 载;唐末火药用于军事,两宋 传入西欧 进一步发展
• 2.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认为 较合适的是 ( )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的出现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 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④
• 五、医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 1.《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著,奠定了后 • 2.《 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 • “万世宝典 ”。 • 3.《本草纲目》: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写成,对中药学 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
• 三、天文历法——《石氏星表》和浑仪 天象观测 •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
的国家。 • 2.《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 3.郭守敬编订的《 授时历 》,与现行公历基本相 同,比现行公历颁行早三百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一单元第25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课件北师大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一单元第25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课件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afa18326fff705cc170ada.png)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解析答案
2.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 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 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 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史料二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②天文 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 员。……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③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 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 186 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 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 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 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答案
[易误辨析]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易误点
(1)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传统科技领先世界,对世界文
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毕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隋唐时期就已有了雕版
印刷术,他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蔡伦也不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
西汉时已出现纸,蔡伦是改进造纸术。
二、数学成就——十进位值制和珠算 1.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1)含义: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关键,一是_逢__十__进__一___,再是每 个数码既有其自身的绝对值,又有其所在位数的十进制的值。 (2)影响: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3.元代农学家王祯曾说:“言农夫之耕,当先利其器。”他还
认为任何器具的制作都是出于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其意在说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254ad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3.png)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程标准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2.理解中国书画的根本特征和开展脉络。
3.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开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学习要求1.理解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2.理解中国书画的根本特征。
3.感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魅力。
4.理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开展。
5.说明京剧的艺术特色,感受祖国戏剧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起源: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
(2)形成: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好体系。
(4)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判断正误(1)我国汉字演变的规律是由复杂到简单,由详细到抽象,由不规那么到规那么。
(√)(2)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楷书,汉字是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开展的。
(×) 2.书法(1)开展阶段:魏晋以前根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特点: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3)艺术形式书体开展特点代表人物楷书魏晋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笔画详备,构造形体严整,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深化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征(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
(3)它以点画和构造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39f8d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f.png)
高中历史人授课标版必修 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课方案第 8 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课方案教课目的:掌握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培育爱国主义情操,坚定科学的思想。
要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课过程:导入:学生阅读单元前言,发问: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该是什么?一、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蔡伦)、火药(军事始于唐末)、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时应用于航海)。
发问:四大发明的意义是什么?(极大地促使欧洲生产力的发展。
)二、其余科学技术成就。
(1)数学:《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初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天文:世界上最早日蚀、月食、太阳黑子、哈雷慧星的记录。
《石氏星表》。
浑仪、简仪。
《授时历》。
(3)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4)医学:西汉《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发问:师生共同剖析李约瑟难题:只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作出好多重要,贡献但为何科学和工业革命没在近代中国发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第 9 课《绚烂绚烂的文学》教课方案教课目的: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样文学特色与成就,培育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美感教育。
要点:《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一样期间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本源教课过程:导入:由今日生活的文化交融的时代。
引入中国古代文学的导入新课。
一、诗歌——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确立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代奉为儒家经典。
2、屈原创办“楚辞”——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每年的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代表作《离骚》,浪漫主义抒怀长诗。
3、汉赋: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dc09f2b4daa58da1114ad9.png)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二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人民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二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人民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二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人民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②概括汉字书法、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③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④以文字、画面等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重庆市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全套教案
![重庆市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758f867f1922791688e8cb.png)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标要求(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掌握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理解元明清时代的文人写意画的特征,体会“书画同源”的含义;对中国古代名画作品进行赏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对同一人物或作品的不同角度的探究,充分领略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通过展示历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体会其不同的艺术韵味;通过播放名家唱段的音像资料,领会京剧的演唱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现古代艺术本身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体会中华文化特有的审美情趣。
三、近五年高考考点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小篆;2.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元杂剧;3.汉字字体(金文)四、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难点:理解“书画同源”;体会中国书画追求意境之美和传神之效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开门见山汉字、国画、京剧(解放前称京剧为“国剧”、)与中医(解放前称中医为“国医”、)被誉为中国四大国粹。
书法艺术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班就有几位书法爱好者。
谈到书法,必然与汉字和绘画相联系,无字就无书法,有书就往往有画,正所谓“书画同源”。
那么,中国汉字的起源是什么?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又有什么样的发展脉络?让我们一同探讨本节课的内容。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教师: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只能靠口传心记,人们也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即大事打一打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文明的进步,事情的繁多,用结绳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文字成为迫切需要。
汉字,一般认为产生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
广东省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三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全套教案
![广东省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三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08666f43323968001c9258.png)
从这两个例子中你能看出什么?
书法对魏晋南北朝时人的重要程度非常之高。人们热衷于对书法品评高下。
出示材料:魏晋书法理论主要著作:
西晋卫恒《四体书势》
索靖《草书势》
北魏江式《论书表》
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虞龢《论书表》
南齐王僧虔《论书》
南梁萧衍《观锤拜书法十二意》
板书设计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写情达意——汉字书法
1.汉字形体演变(从繁到简)
2.书法艺术发展(从自发到自觉)
魏晋风度:自性脱俗,个性解放艺术:神采修养
大唐气象:法度完备,有容乃大历史:个性时代
二、传情绘意——中国绘画
1.重写实
2.重写意
三、离形取意——京剧艺术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这在历史上称之为“魏晋风度”,鲁迅先生说,这是人的自觉时代;宗白华先生说,这是美的自觉时代。
从魏晋以来人们对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家们作品“追星”般的推崇,从“二王”、的锐意创新、自我突破,都可以看出,自魏晋时代以来,全社会自觉地追求并创造着书法的艺术美,追求着在书法中表达个人的精神世界,形成了“晋尚韵”这种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气,也正是时代特点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的反映。
这是把善置于美之前的价值标淮。宋代理学所宣扬的儒家伦理道德理想是这件作品传颂千古的人文价值所在。
今天我们面对《祭侄文稿》,铺面而来的是一种悲愤的情感。《祭侄文稿》的魅力,来自颜真卿书写时的悲愤心情,是自身生命情感的磅礴迸发,千载之下观之,犹有一种雄浑苍凉的英雄之气。创作于“安史之乱”中的这篇文稿,也是唐代由盛转衰,在战乱之中的一声悲叹。在后人看来,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更表达了历史时代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古代中国科技成就[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1.内容: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2.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使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
(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①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②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4)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加快了思想解放的进程。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易误点(1)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传统科技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毕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隋唐时期就已有了雕版印刷术,他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
蔡伦也不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西汉时已出现纸,蔡伦是改进造纸术。
二、数学成就——十进位值制和珠算1.十进位值制记数法(1)含义: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关键,一是逢十进一,再是每个数码既有其自身的绝对值,又有其所在位数的十进制的值。
(2)影响: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2.珠算(1)依据:十进位值制。
(2)发展历程①至迟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珠算盘。
②北宋时,穿档定珠算盘普遍应用。
③明代,随着商业发展的需要,珠算盘的运用更加广泛。
④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所有运算全部使用珠算盘。
(3)外传: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欧洲。
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2)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
(3)运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系统计算。
3.天文历法——简仪和《授时历》(1)天文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
②至迟在汉武帝时期,发明了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浑仪。
③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革浑仪,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简仪”。
(2)历法:以郭守敬为代表的元代天文学家,编制出《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4.《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书籍作者(朝代) 内容《齐民要术》贾思勰(南北朝)涉及农作物的栽培、家畜的饲养、主副食的加工制造等,阐述了因时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农政全书》徐光启(明朝)全面总结了中国历代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注意反映明代最新的技术成就。
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三、二、一”概括古代科技[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史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古代中国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 25 25 9 25 7 7 8 8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
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解读](1)史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需要关注古代科技成果的分布,说明古代中国科技成果集中在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等方面,体现了重实用、服务于农业的特点。
(2)史料二是通过外国人看中国的方式,透视了影响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说明天文历法受到封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古代中国将天象变化与政治活动相联系,贯穿“天人感应”的思想。
[试答]特点:科技成果集中在应用性强的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等方面,体现的是重实用、服务于农业的特点;天文历法受到封建政府的支持重视;将天象变化与政治活动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明显;在总结前人经验中创新发展。
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地位(1)特点①科技思想:注重实践,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②科技内容: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③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④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2)地位:古代中国科技13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是中国科技的辉煌时代,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以唯物史观看待古代中国科技材料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古代中国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古代中国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欧洲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上。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古代中国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的不同特点具体表观中国西方古代中国科技重经验,近代西方科技重实验属于应用科学,倾向于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把系统观察和实验与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古代中国科技重综合,近代西方科技重分析善于全面观察现象,直接从这些现象中进行总结,在揭示现象背后的原理方面很薄弱善于分析,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给近代科学理论指明方向古代中国科技重实用,近代西方科技重理论研究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属于理论科学,注重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1.(2019·郴州一模)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
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
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C[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羊皮纸被取代”,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故排除A、B、D三项。
]2.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B[宋代才出现突火枪,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唐末已经出现“发机飞火”,反映了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故B项正确;材料与地理大发现和火药传入欧洲无关,故C、D两项错误。
]3.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48年,楚司马苏掩奉命整治军赋,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然后依据收入确定军赋的数额。
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土地国有制度遭到破坏B.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C.国家专营思想开始出现D.诸侯争霸推动各国变法开展B[据材料“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可知,春秋时期,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测量计算,以便于军赋征收,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田土、山林、水泽的测量和计算,没体现土地国有制度的破坏,排除A项;材料主旨在于用数学知识测量和计算,看不出国家专营,排除C项;材料只是楚国整治军赋,体现不出各国变法,排除D项。
]4.(2019·济南一模)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
这些成就( )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B[《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皇舆全览图》由康煕帝下令编绘、圆明园是皇家园林,说明上述成就都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朝廷颁行”说明不是商品经济,排除A项;《本草纲目》与西方科技无关,排除C项;近代社会转型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
]雅俗共赏——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地位: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集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古代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3)特点①内容: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②形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4)影响: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石,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楚辞(1)特征:长短句相结合,形式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闪烁着浪漫色彩,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
(2)代表人物:屈原。
(3)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3.汉赋(1)含义:在楚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体。
(2)特点:辞藻华丽,讲究对仗。
(3)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扬雄和张衡。
(4)代表作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②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1)繁荣原因①唐代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隆。
②科举制的确立刺激了诗歌的创作。
(2)代表人物及作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称号特点李白《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仙”气势磅礴、激昂豪放,想象丰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三吏”“三别”“诗圣”反映现实,思想深刻白居易《卖炭翁》-现实主义诗人,作品针砭时弊,通俗易懂正确区分《诗经》和楚辞(1)《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
(2)文学风格不同。
《诗经》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1)概况:词是唐朝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可以配乐歌唱。
两宋时期成为文学主体。
(2)繁荣原因: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发展。
(3)代表①豪放派:北宋的苏轼,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婉约派:南宋的李清照,代表作是《声声慢》。
2.元曲(1)构成:元曲包括散曲和剧曲(杂剧)两大部分。
散曲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2)代表作家及作品作家作品特点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描写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描写天涯沦落者的彷徨苦闷贯云石《清江引》描写宦途的风险正确区分诗、词、曲(1)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2)词:句子长短参差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和歌唱。
(3)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三)明清小说1.地位:明清时期文学的主流。
2.代表作品(1)四大名著作品名称作者成书时间内容地位《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以北宋末年宋江农民起义为题材,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歌颂农民的叛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趋和斗争精神于成熟《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中期以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为题材浪漫主义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曹雪芹清朝描写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