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克刚:中医证型
心胸部位疼痛辨治
![心胸部位疼痛辨治](https://img.taocdn.com/s3/m/a2ef0705f18583d0496459e8.png)
·116·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Oct.2015 Vol.22 No.10心胸部位疼痛辨治牛崇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中医科,江苏 南京 210006关键词:厥心痛;真心痛;冠心病;辨证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10.035中图分类号:R25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10-0116-02《内经》《难经》对心胸部位疼痛的病证有较详的论述,提出了“厥心痛”“真心痛”概念,对临床辨治此类疾病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笔者认为掌握其规律有执简御繁之功。
1 厥真机不同、体势有别须辨明《内经》《难经》提出了“厥心痛”“真心痛”病证的主症特点和病因病机。
如《难经•六十难》曰:“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
”由此可见,厥心痛与真心痛在主要病机上是有区别的。
由于心胸部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对其疼痛性质不同的疾病予以分类划分有着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分清疼痛病证中的主次矛盾、病位、病势是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厥者,气机逆乱之谓也,一般泛指继发性病因,如气血逆乱、寒热失调、痰浊闭阻等。
厥心痛病机侧重在脏腑经络的相互影响方面,其外在病因多为经络、经筋或皮部受风寒湿热等邪感传犯心所致,内在因素多为脏腑气机逆乱而成。
以冠心病为例,当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耗血之间发生矛盾时,容易产生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上述基本矛盾存在于机体五脏相作用与影响的关联网中,而冠状动脉的扩张能力、其血流量及血流状态与机体的全身代谢状况息息相关。
当机体处于劳累、激动、应激、虚衰等状态时,上述矛盾更加突显而易打破相对平衡状态导致病变。
而厥心痛所论述的病理变化是以经脉联属和脏腑相互关联为基础的,因此,提出厥心痛概念对心胸部疼痛病症的全方位分析和诊断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唐容川《血证论》咳血辨治特色探微
![唐容川《血证论》咳血辨治特色探微](https://img.taocdn.com/s3/m/056ca95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f.png)
医话医案作者简介:许博文(1998-),男,汉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学。
E-mail:1304520495@qq com唐容川《血证论》咳血辨治特色探微许博文 郭锦晨 朱雅文 赵硕琪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摘 要】 唐容川《血证论》对咳血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在前人的证治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其独特的血证理论相结合,所论严谨,方药明确,对后世影响极大,如其所论咳血多属火郁、痰凝、气乱,唐氏多以攻、和、消、补之法而忌汗吐之法,其中颇多见解至今仍有较大参考意义。
通过研究《血证论·卷二·咳血篇》所论证型方药,进行详细归纳总结,剖析唐氏论治咳血的核心思想、病理因素及治则治法,旨在增强中医对于咳血证临床诊治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唐容川;《血证论》;咳血;证治思想;病理因素【中图分类号】R249 2/ 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7-0074-03AStudyon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ofCoughBloodinTangRongchuan'sTheoryofBloodSyndromeXUBowen GUOJinchen ZHUYawin ZHAOShuoqi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hu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efei230038,ChinaAbstract:TangRongchuan s“BloodSyndromeTheory”madeadetaileddemonstrationofhemoptysis,putforwardanewpointofviewonthebasisofprevioussyndromeandtreatment.Accordingtohisrichclinicalexperience,combinedwithhisuniquebloodsyn drometheory,thetheoryisrigorous,theprescriptionisclear,andhasgreatinfluenceonlatergenerations.Throughstudyingthepre scriptionofsyndrometypein“BloodSyndromeTheory,VolumeTwo,CoughBlood”,thispapersummarizesandanalyzesthecorethought,pathologicalfactorsandtreatmentprinciplesofTang stheoryoftreatinghemoptysis.Toguidethe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 mentofhemoptysissyndrome.Keywords:TangRongchuan;BloodSyndromeTheory;CoughBlood;SyndromeandTreatmentThought;PathologicalFactors 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城人,清代著名医家,系“中西医汇通”的代表人物之一。
20171206 第二节 太阳中风与桂枝汤 嵇克刚
![20171206 第二节 太阳中风与桂枝汤 嵇克刚](https://img.taocdn.com/s3/m/5fd807006bd97f192279e9e8.png)
“若微恶寒者, 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 误下伤阳2
• “若微误寒者”说明胸阳不振,而且阳气也虚衰了,所以 加附子振奋心阳。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 枚,泡,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太阳病演变
•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 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 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 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 1.“太阳病,头疼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其经尽故也”病 已过七日,该好没好,但是“热多寒少”,说明表邪较轻 ,抗邪能力较强,热代表阳气,寒代表邪气。 • 2.“微脉”比细脉还要微弱,似有似无,非常微弱,反应 阳气亏虚,气血不足,再加上恶寒,反应太阳阳气虚而有 变少阴病的倾向了。阴阳俱虚,也就是表里俱虚。
• 此方是桂枝汤加麻黄轻解表,石膏清阳郁之热,是发小汗 方,用于营卫之小邪不解者。
谢 谢 !
“喘家做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 喘家
• 就是素有气喘病之人。说明患者本来就有肺气不利,肌表 容易受邪。“佳”的意思是更好,而不是治疗喘病的主方 ,如“主之”。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 十个,去皮尖 。 • 临床上治疗喘的方剂常有两个,本方和麻杏石甘汤,本文 不做比较。
• 肺气虚用黄芪,卫阳不能固密津液的亡阳前兆,黄芪、浮小麦、龙骨 、牡蛎之类是无效的。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 误下伤阳1
• 太阳中风兼证,误下,太阳之邪由表入里。“满”读 “ 闷”,提示邪气已到胸中。脉促说明邪气由表入胸,心胸 阳气就会起而抗邪,脉来的就快。 • 桂枝去芍药汤:于桂枝汤中去芍药,余依前法。 • 为什么去芍药?一是芍药味酸,入血分阴分,对胸阳之气 不利,二是芍药会妨碍桂枝的宣发、腾达、振奋心阳的作 用。
南北不同地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南北不同地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d7b1184431b90d6c85c7d3.png)
统一制定 调查 表格及标 准 :制定 高血压及证
侯调查表 ;采用 问卷 调查方式 ,对所有符合标准 的患者填写高
血压 调 查 及 证候 表 。
14 统计学方法 数 据录人 应用 E iaa 据库 ,数据 处理 . pD t 数
外 ,参加者的病情多较复杂 ,随访一 年后 ,其变化多局限于血 压 、血脂等指标 ,而高血压的慢性并发症 、合并症等常常需要 长达数年或数十年 的累积过程 ,所 以,需适 当延长随访观察 的 周期 ,以进一步的结果来分析获得结论 。 综上所述 ,“ 团队管理群众 ”模式 的实施 ,给社 区的高血 压患者带来 了诸多方面 的积极影响。由社 区医务人员提供的全
定相 关性 。
【 关键词】
高血压 ;分型;南北地域
【 中图分类号】R54n . 4
【 文献标识码 】 【 B 文章编号】10 — 91 (02 6 03 — 2 08 57 21 )0 — 94 0
1.5 1 1 )岁 ;病程 5个月 一 1年 ,平 均 ( 6 1 4 9 .2±9 .4 个 02 ) 月。其 中南方高 血压 患者 8 7例 ,北方高血压患者 8 4例。经统 计学处理 ,南北 高血压病患者性别 、年 龄和病程差异无统计学
综上 ,“ 团队管理群组”模式极 大的拉 近了长期 以来 医疗 过程 中预 、防分离 所造 成 的隔 阂,且对 社 区的高血压 患者而 言 ,群组式的管理在向患者提供 了个 体化 的治疗方 案的同时 , 也强调了对患者 自我管理的支持 ,在省 略了单纯健康教育的简 单重复之后 ,患者可以从医护人员 、甚至是高血压友之间获得
者,高血压无临床症状者 ,妊娠 和哺乳妇女 ,精神疾病患者 ;
中 医师 中医 分 型有 分 歧 的患 者 亦 不 在调 查 范 围 。
浅析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辨证治疗经验
![浅析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辨证治疗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faa69762011ca300a6c3909a.png)
老中医相关著作截止 时间 2 1 0 0年 3 2 月 0日。检 索条件 : ( 图书) 任意 字段 = 名老 中医姓名 ” “ 。检索 结果 : 检中 2 5 1 本 , 中与名老 中医治疗经验相关 的著作 8 选 3本 , 各图书 从
馆、 书店进行相关著作的查阅 , 获取相关著作 7 本 , 8 最后选 中与名老 中医治疗 急性上 呼吸道感 染 的经验相关 的著 作
也 有 一 定 的关 系 。
18— 0 9年( 9 9 20 生物 医药信息版 ) 进行检索 。名老 中医相关 著作从 Wolct r a 图书馆 目录进行检索。 d 11 检索策略与检索过程记录 .2 . 从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 四批全 国老 中医药专家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5 0名中,确定与本专业相关 3 名 医共 4 3人 。 期 刊文献检索截止时间 2 1 3月 2 0 0年 0日。 检索范围 : 全部期刊 。 检索时 间:9 9 2 0 1 8 — 0 9年。 检索条件 : 任意字段 = “ 名老 中医姓名 ”检索结果 : 。 检中 1 8 , 中与名 医治疗 0 6篇 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验相关文献 2 3篇 , 获取全文 2 篇 。 3 名
3 结 论
总体方案 : 应用文献计 量学 、 内容分析法等方法 , 系统 收集 、分析各名 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期 刊 文献及著作 。 1 检索 收集当代名老 中医治疗 急性上呼 吸道感 染 的相 . 1
关 期 刊 文献 及 著 作 1 . 对 象 与 范 围 .1 1 期 刊 文 献 从 维 普 资 讯 一 中 文 科 技 期 刊 数 据 库
中医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的疗效确切 ,但是由于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研究进展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d26234ebe23482fb5da4c16.png)
遍的是防治肺 系疾病 的三伏 灸 , 近 年来采用 中药穴位 敷贴疗法
治疗慢性肺系疾病取得 了显 著的临床疗效 J , 具有 明显优势 和
特色 ,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 中药穴位 敷贴疗法 防治肺 系疾病 的研 究现状加以整理、 分析 , 并对其研究思路做一探讨 。
发作或加重 , 冬季敷贴扶正培本、 温 阳散寒 , 使人体 阳气充足 , 阴
应, 而人体各脏腑组 织义将 随着 气候 变化 做 出不 同的反 映, 此
为“ 天人相应” 理论的诠释 。
1 . 2 春 夏 养 阳 学说
子涂法 , 往往获效。方用 白芥子净末一两 , 延 胡索 一两 , 甘遂 、 细 辛各半两 , 共研 细 末 。人 庸 香 半 钱 , 姜 汁 调 涂肺 俞 、 膏肓 、 百 劳等 穴。 ” 董征等 。使用“ 消喘膏” 治疗支气管哮 喘病 人 2 2 3例 , 总有 效率 8 6 . 5 0% , 并通过 3 a 的临床观察 , 指 出敷 贴疗程越 长效果 越好 。上官值 盈 等 则通 过 基础 实验 最终 确定 了“ 张 氏三伏 贴” 对抗豚 鼠急性诱 发 型哮 喘 的最佳 处方 组 成 为 : 麻黄 、 生甘 遂、 炒 白芥 于、 细 辛, 其 最 佳 剂 量 比为: 2 0 0 m g ・k g ~: 7 5 m g・ k g ~: 1 0 0 mg- k g ~: 1 5 0 伍剂量组效果好 , 安全性 高。
利关节者也 。 ” 可见经络是一种运行气 血 , 沟通 联系脏 腑肢节及
上 下内外的通道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利用药物贴 于穴位后 通过 经络使局部皮肤 的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 , 通过反馈信息原理 , 促进神经 、 体液 、 免疫等方面 的调节 , 改 善器官组织 的功能 活动 ,
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
![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53ae15c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66.png)
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
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是许多中医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它涉及到中医儿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医师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儿童疾病,并选择恰当的中药方剂。
下文将详细介绍关于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中医儿科证型主方。
中医儿科证型主方是指指导医师进行辨证施治时所依据的一组方剂,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
临床上,医师要根据儿童的临床表现,如病史、体征、舌诊、脉证等方面综合判断,确定其证型主方,再进行调配。
其次,针对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1.掌握中医儿科证型的分类:中医儿科证型一般分为外感证、内伤证、消化系统证、呼吸系统证、小儿脾胃病证等几类。
2.学习中药主要成分及药性: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黄连、炙甘草、黄柏、天花粉等。
例如,黄芩性味苦、寒,主治清热解毒、泻火。
3.掌握中医儿科证型主方:比如外感证的主方:小儿清热解毒方、小儿感冒汤、小儿咳喘颗粒等;内伤证的主方:小儿止泻散、小儿消食开胃汤、小儿脾胃病方等。
4.掌握中医儿科证型主方的特征和具体使用方法:如外感证主方小儿清热解毒方的特征是清热解毒、宣肺定喘、清热止咳等;内伤证主方小儿止泻散的特征是涩肠止泻、清热消炎、凉血止血等。
同时还要注意各方剂的用量、服法和配伍等。
最后,中医儿科证型主方速记歌诀是一种快捷而实用的技巧,可以帮助医师快速地做出较为准确的辨证施治。
要以辨证为基础,全面考虑患儿的情况,在具体实践中灵活运用。
同时,还需要注重药物的合理应用和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6例
![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6例](https://img.taocdn.com/s3/m/e82fb80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8.png)
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36例
嵇克刚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1999(17)3
【总页数】1页(P29-29)
【关键词】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药疗法;栝蒌薤白半夏汤
【作者】嵇克刚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97
【相关文献】
1.栝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味治疗郁证的临床应用 [J], 徐晓晏
2.血必净配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36例疗效观察 [J], 章丽萍
3.\"硝酸甘油\"加味\"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与疗效 [J], 马中霞;赵森林
4.葶苈大枣泻肺汤、栝蒌薤白半夏汤、麦门冬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郭楚杰
5.栝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J], 宁志平;杨晶;刘格;张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https://img.taocdn.com/s3/m/9618272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3.png)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是中国中医药学会于1994年制定出
来的标准,它旨在规范和统一中医病证诊断的标准和疗效评估的方法,为中医疾病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本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临床表现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标准。
例如,对于
“风热感冒”这一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恶寒、发热、头痛、身痛、
咳嗽、咽痛等,诊断标准是具有上述表现中的两项或以上,并排除其
他疾病。
二、辨证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主要是通过辨证来进行的,该标准规定了不同疾病
的辨证标准。
例如,在辨识“内热便秘”时,医师需要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是否为内热便秘,以及内热的具体表现。
三、辩证论治标准
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是辩证论治,该标准规定了不同疾病需要采
用的辨证论治方法。
例如,对于“痰湿证”,需要采用祛湿化痰的治
疗方法,包括熟地、白芍、茯苓等中药的使用。
四、疗效评估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不同疾病的疗效评估标准,以判断治疗效果的好坏。
例如,在评估“风寒感冒”治疗效果时,需要通过症状缓解、体温下
降等方面来判断治疗效果。
五、治疗时间标准
中医治疗的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该标准规定了不同疾病所需
的治疗时间。
例如,在治疗“慢性胃炎”时,需要采取持续医治,并
在一个疗程内完成治疗。
总之,“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为中医疾病诊治提供了科学指导,促进了中医诊疗的规范和标准化。
证型的名词解释
![证型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8bbe09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a.png)
证型的名词解释身处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名词和概念。
其中一个备受关注且广泛应用的名词就是“证型”。
它在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是证型呢?一、证型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证型”是中文医学术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类思维。
它指的是通过人体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病理变化,从而得到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临床辨证分类。
换言之,证型是通过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脉搏、舌苔等方面的信息,归纳总结出的一种病理特点的概括。
传统中医学认为,同样的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其症状表现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通过辨证来找出共同点,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二、证型的分类及特点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总结,中医学界对证型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常见的证型包括:虚证、实证、寒证、热证、阳虚证、阴虚证、湿证、痰证、气滞证、血瘀证等等。
每一种证型都代表了一种疾病的特定表现形式。
此外,中医学还将这些常见证型进一步细分,形成了“合证”、“兼证”等概念。
证型的分类是通过对疾病的病程和症状的观察、总结与归纳而来的,有一定的客观性。
与西医学的疾病分类不同,中医的证型分类注重的是患者在特定环境下的反应,更贴近患者病理变化的本质。
正因如此,证型在中医临床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临床意义与应用证型作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单位,其临床意义不可忽视。
通过对病人病情的全面分析和把握,医生能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因、病位和病情,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证型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指导中医治疗的方向和方法,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疗效。
此外,证型的研究也对新药开发、医药质量监测以及药物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药物的疗效与药物的有效成分配比密切相关,而不同的证型可能需要针对不同的有效成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证型的争议和发展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一些学者对传统的证型学进行了质疑,并试图寻找更科学、客观的方法对疾病进行分类。
他们认为,传统的证型学在某种程度上过于主观,易受医生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影响。
脾主肌肉,健脾固本充形体;疼痛酸楚,针灸推拿有奇功
![脾主肌肉,健脾固本充形体;疼痛酸楚,针灸推拿有奇功](https://img.taocdn.com/s3/m/09fc0e9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3.png)
1140 环球中医药2023年6月第16卷第6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e 2023,Vol.16,No.6【编者按】 铿锵中医行”学术沙龙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㊁北京慈方医院管理公司贾海忠教授共同发起的纯公益中医学术沙龙㊂ 铿锵”为激越向上之声,所谓 铿锵”,意指为中医发声响亮而激越,更有学术争鸣之意,还寓意着中医药事业迅猛发展之势㊂提示中医人面对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应有责任感与使命担当,砥砺前行,共创辉煌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医人责无旁贷!恰逢铿锵百期,与诸君共勉㊂ 铿锵中医行”第100讲以 脾主肌肉,健脾固本充形体;疼痛酸楚,针灸推拿有奇功”为题,于2023年3月16日通过腾讯会议线上进行,就 如何理解肌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㊁肌肉相关疾病如何辨证论治以及如何发挥中医治疗的优势”进行探讨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㊁赵进喜教学名师工作坊邀请中医临床专家各抒己见,对肌肉与脏腑经络的生理㊁病理联系,肌肉相关疾病的辨证论治体会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㊂㊃铿锵中医行㊃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赵进喜),针灸科(刘宁),风湿病科(王海隆);慈方中医馆(贾海忠);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况时祥);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脊柱科(胡亚力);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郭志卂(硕士研究生)]作者简介:赵进喜(1965-),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㊂研究方向:中医治疗肾病㊁内分泌代谢病㊂E⁃mail:zhaojinximd@脾主肌肉,健脾固本充形体;疼痛酸楚,针灸推拿有奇功赵进喜 况时祥 贾海忠 刘宁 王海隆 胡亚力 郭志卂【摘要】 肌肉在人体分布广泛,内合于脾,与多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㊂脾㊁肾㊁肝㊁肺等脏腑经络失调均可表现为肌肉疾病㊂通过观察肌肉的紧张度㊁充盈与否㊁肌力情况等,也可推测内在脏腑功能变化㊁气血阴阳多少㊂调节脏腑功能可用于治疗多种肌肉相关疾病,通过中药健脾补肾㊁应用针灸推拿手法㊁生活方式干预等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㊂【关键词】 肌肉; 脏腑; 风湿免疫; 神经; 治疗; 推拿【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06.011 肌肉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维持运动㊁保护脏器㊁抗拒外邪等功能㊂肌肉为脾所主,与肾㊁肝等脏腑关系密切,肌肉疾患与脏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脏腑功能异常会引起肌肉局部发生病理改变㊂若肌肉局部发生病变,亦可循经络波及所属脏腑,影响脏腑功能㊂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肌肉与脏腑经络的生理㊁病理联系,总结肌肉相关疾病的辨证论治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㊁赵进喜教学名师工作坊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肌肉与脏腑经络病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报告如下㊂1摇肌肉与脏腑经络的生理㊁病理联系刘宁主任医师:‘灵枢㊃经脉“云 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提示肌肉与多脏腑联系紧密:(1)肌肉与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散精,充养肌肉,使其丰满壮实㊂若脾胃虚弱㊁运化失司,肉失所养则多见肢体软弱无力㊁肌肉萎缩废用㊁腹部坠胀等㊂(2)肌肉与肾: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司生长发育,肌肉充盛与否反应机体肾精肾气是否充足㊂若肾精亏少㊁阴阳虚衰则多见四肢萎废㊁肢体疲软等㊂(3)肌肉与肝:‘素问㊃五脏生成篇“云: 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㊂”肝主藏血,肌肉受肝血而能柔润;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㊂若肝血衰少㊁肝风内动则多见动作迟钝㊁运动失灵㊁手足震颤㊁四肢抽搐等㊂(4)肌肉与心:心主神明,统率四肢;心主血脉,行血养肉㊂若心气涣散㊁心阳衰亡则多见手足不用㊁四肢厥冷㊁强急僵直等㊂‘素问㊃六节藏象论篇“云: 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㊂”(5)肌肉与肺:肺主宣发肃降,可疏布精气,使肌肉得以濡养㊂若肺气虚衰㊁失于温煦则多见疲倦无力㊁呼吸短浅甚则呼吸微弱等㊂赵进喜教授:肌肉为五体之一,是人生㊁长㊁壮㊁老㊁已整个过程重要的外在表现㊂肌肉丰满健美与否,是气血充盈㊁脏腑活跃㊁代谢顺畅与否的外在体现㊂如老年人若见肌肉瘦削,尤以颈部松弛萎软,常为衰老之象㊂此外,肌肉虽与多脏腑都有密切关系㊂但根据藏象学说而言,因脾主肌肉,故而脾胃在肌肉生理病理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㊂王海隆主任医师:中医所述之肌肉当以骨骼肌为主,其功能常与筋骨血脉环球中医药2023年6月第16卷第6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e2023,Vol.16,No.61141互相影响㊂病理情况下如关节炎日久致周围肌肉受累,可见肌肉疼痛无力及活动受限;腰椎类疾病发生多与周围肌肉相关㊂风湿性多肌痛则常与血管炎相关,部分合并巨细胞动脉炎,临床症状表现为近端肢带肌疼痛僵硬,出现血沉升高等指标异常㊂因为实验室检验对风湿免疫病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中医诊治此类疾病需在问诊㊁触诊的基础上辅以实验室检验㊂通过问诊㊁触诊确定如中轴肌㊁关节肌㊁肢带肌或其他部位肌肉疼痛,再借助如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验以进一步明确诊断㊂贾海忠教授:肌肉与脏腑之间以血液㊁血脉为媒介相联系㊂肌肉运动由神经控制,实际是以精㊁气㊁神为主宰㊂骨骼肌以运动为基本功能,病理情况下肌肉不能自主运动或活动受限,具体表现为:(1)某一肌群不能运动或活动受限;(2)肌肉结构异常,如萎缩或肿胀;(3)肌肉局部感觉异常,如疼痛㊁无力或无法运动等㊂肌肉相关疾病诊断需以临床表现为主,检查为辅,四诊合参㊂‘素问㊃六微旨大论篇“云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㊃五常政大论篇“云 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㊂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㊂肌肉不直接对外,从内而生,属神机㊂神机主运动,化生阳气,强壮五脏六腑㊂若肌肉不充分运动则阳气无法得到补充,五脏六腑之阳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㊂若肌肉萎缩,脏腑亦会受其影响,轻则见功能下降,重则见脏腑虚衰㊂2摇肌肉相关疾病辨证论治思路刘宁主任医师:‘灵枢㊃本脏“指出 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肌肉疾患与脏腑整体间联系紧密㊂临床常见如肌肉减少疾病症㊁缩侧索硬化症属中医痿证㊁虚劳病的范畴,常表现为肌肉失养㊁筋脉软弱无力甚则呼吸急促㊁呛咳等㊂常见证候如肺热津伤,治以滋养筋脉㊁清热润燥,方用清燥救肺汤;气滞血瘀则理气活血,方用柴胡疏肝散或血府逐瘀汤加减;若脾胃虚弱则补气健脾,方用补中益气汤,若兼有湿邪则用参苓白术散;肝肾亏虚方用虎潜丸加减;湿热浸淫方用加味二妙散㊂胃下垂属中医胃缓范畴,常见嗳气㊁恶心呕吐㊁消瘦㊁脘腹胀满等症状,脾胃虚弱方用补中益气汤㊁升阳益胃汤;脾肾两虚方用附子理中汤;气滞血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㊂若患呼吸肌疲劳症,应行功能锻炼并针对原发病治疗,中医辨证若属肺脾气虚,方用参苓白术散;肾不纳气,方用七味都气丸;阴阳两虚,方用参赭镇气汤加减㊂此外,重症肌无力㊁硬皮病患者,针药并用效果较好㊂况时祥主任医师:与肌肉有关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1)神经肌接头疾病:包括重症肌无力,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等㊂(2)遗传性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包括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以及面肩肱型㊁肢带型㊁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等㊂(3)炎症性肌病:如多发性肌炎㊁皮肌炎㊁包涵体肌炎等㊂(4)代谢性肌病:如线粒体肌病等㊂因脾主肌肉,上述疾病主要从脾论治,补气健脾并结合辨证配合理气㊁除湿㊁化痰等治法往往能取得疗效㊂(5)神经变性疾病:运动神经元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㊁进行性脊肌萎缩症㊁假性延髓麻痹㊁原发性侧索硬化等㊂这类疾病与肾关系密切,临床重视精血同源㊁精血互生,同时兼佐治脾,补脾益气以提高疗效㊂胡亚力主治医师:中医骨伤与的肌肉疾病诊疗特色体现为 手摸心会”,源于 正骨八法”,现多将其作为独立概念讲,即医师通过触诊了解患者局部或整体情况,同时结合思辨对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并且采取相应治疗的诊疗方式㊂ 手摸心会”被视为中医骨伤科㊁推拿科诊治皮肉筋骨病的要领,是中医骨伤之魂,也是精准医学和整合医学的有机结合㊂通过 手摸心会”能达到 摸到就能治到,治到就能有效”㊂ 手摸”意为通过切诊以探查了解患者皮肉筋骨间的伏邪; 心会”意要 五明”,即 明其因,明其证,明其经,明其络,明其治”㊂而临床要达到手摸心会首先应该要中西汇通,掌握解剖内容,熟知经络腧穴㊂其次,应对疾病诊断有系统㊁全面的了解㊂第三,还必需反复实践,不断体会㊂第四,传承古训,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因此要拜名师,跟名师㊂最后, 功”到自然成,平时要勤加练功, 武术” 医术”并重才能融会贯通㊂赵进喜教授:肌肉需气血充养,故五脏六腑皆与其关系密切,但脾胃作用需要特殊重视㊂痿证因筋脉失于濡养,临床多见肌肉乏力甚则萎缩㊂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㊁宗筋之会,与奇经八脉联系密切,阳明胃与太阴脾互为表里,脾主肌肉四肢,脾胃共为气血生化之源㊁后天之本㊂脾胃失常,气血生化乏源,不能充养四肢肌肉,则见痿证㊂‘素问㊃痿论篇“云 治痿独取阳明”,即强调脾胃在治疗痿证中的重要地位,而治痿独取阳明并非独补阳明,还包括补阳明之气㊁养阳明之阴㊁清阳明之热㊁祛阳明之湿㊂独取阳明亦非仅治阳明,亦需根据具体情况诸法合用,如泻南补北㊁滋补肝肾㊁补气活血通络㊁温肾通毒等㊂无论应用针灸或是汤药,都强调脾胃在痿证治疗中的重要地位㊂国医大师邓铁涛善治重症肌无力,常用补中益气汤加五爪龙,五爪龙又名五指毛桃,为岭南常用药,被称为南方的土黄芪”,大剂量应用既可补气,又能不助热伤阴㊂邓老应用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或五指毛桃,都是重视阳明㊁重视脾胃之意㊂刘弼臣教授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亦常用补中益气汤配伍马钱子,但因马钱子有毒,炮制㊁用量需特别注意㊂此外, 手摸心会”不仅能诊疗骨伤科疾病,也可以了解脏腑甚至体质强壮与否㊂‘伤寒杂病论“重视腹诊,有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言㊂若腹按之实则多实证,虚则多虚证㊂如针对腹满㊁腹部肌肉有力者,常见于阳明胃热体质㊁少阳郁热体质,表现为大承气汤证㊁厚朴三物汤证㊁大柴胡汤证甚至1142 环球中医药2023年6月第16卷第6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e2023,Vol.16,No.6大黄附子汤证等㊂反之,若腹部肌肉无力甚至冷凉,常表现为理中汤证㊁四逆汤证等㊂此外,肌肉相关疾病的治疗,主动锻炼及生活方式干预也非常重要㊂如盆底肌松弛应进行握固提肛锻炼㊂颈腰椎病预防日常生活㊁伏案读书保持正确姿势㊁通过不同动作活动身体,具体如犀牛望月㊁回头顾踵㊁松肩坠肘㊁出凤於飞等有利于颈腰椎病防治的运动方案㊂我们主张应该将中医理念落实到饮食㊁休息㊁情绪㊁精神等生活细节之中,此即 生活中医”理念㊂王海隆主任医师:只辨证不辨病易误诊㊁漏诊,故应辨病辨证相结合㊂例如皮肌炎与风湿性多肌痛均表现为四肢近端肢带肌受累,但皮肌炎存在与肺间质纤维化等不同程度内脏损伤及肿瘤相关,因此在辨病的前提下辨证具有重要意义㊂治疗应重视脾主肌肉四肢”,应用健脾生血药,兼顾 治痿独取阳明”这一原则,并结合推拿手法和针刀等外治法多管齐下,解决以内科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相关疾病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㊂但应用外治法需熟悉解剖㊁手段合理,以防造成危险㊂如应用推拿环节脊柱关节炎相关症状,因寰枕筋膜下为延髓,不能直接松解,故应松解枕下肌群改善症状㊂此外,部分内科症状会体现到肌肉问题中,如左侧胸锁乳突肌若触诊有小结节,提示或有心脏问题,患者常表现为心悸㊁心慌;若右侧胸锁乳突肌触诊见结节,提示或有咽炎,患者表现为咽痒㊁咽痛等㊂贾海忠教授:脾胃为五脏六腑之海,脾主肌肉”,肌肉相关疾病治疗多从脾论治㊂肌肉为五体之一,肌肉与五体㊁脏腑互相影响,关系密切㊂许多骨病实为肌肉病,骨与肌肉均用进废退,久不运动则骨肉力少,故应合理锻炼,突出运动作为强健肌肉基本治疗方法的重要性㊂临床治疗肌肉相关疾病,若单块或数块肌肉损伤用针灸㊁揿针治疗,从肌肉起止点选穴,避开痛处及活动不利处,症状缓解后可通过太极操等复健运动保持功能及肌群协调㊂若全身性疾病应辨证施治,以调理脾胃为主㊂若缺血性疾病应重视化瘀治法,并结合脏腑㊁病邪辨证以明确血瘀原因㊂神经源性肌肉相关疾病应从纬脉系统论治㊂该类疾病多属痿证范畴,临床治疗多重用黄芪,具体治法如胃气虚损,则补益胃气㊁调理脾胃;若肺热叶焦,则清热养肺;若外邪侵袭,则对证祛邪㊂另外免疫疾病治疗,亦遵循辨证论治,重点从脾肾与湿热考虑,调节免疫常用菟丝子㊁桑寄生㊁茯苓等寄生类药物及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㊂3 常见肌肉相关疾病诊疗经验况时祥主任医师:重症肌无力是临床最常见的与肌肉相关的疾病之一,涉及免疫调节㊁神经肌接头㊁肌肉组织等多方面问题㊂中医临床多从脾肾论治,常用治法如益气健脾㊁脾肾气阴两补㊁滋肾养阴㊁温肾健脾等,因神经免疫疾病常迁延难愈, 五脏之伤,其病归肾”,更应重视从肾论治㊂现代医学治疗该类疾病常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库欣综合征㊁骨质疏松㊁血糖增高等不良反应接踵而至,补肾阴药生地㊁龟板㊁知母,温肾阳药仙灵脾㊁巴戟天㊁锁阳等通过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可发挥激素样作用,较长时间使用可部分替代外源性激素,遏制异常免疫反应,促使免疫功能逐步恢复正常,黄芪㊁党参㊁白术等补脾类药则具有综合免疫调节效应㊂由此见,补肾与补脾结合,运用于重症肌无力不同阶段,可从多方面发挥免疫调节效应,达到部分病人痊愈㊁完全停药,多数患者病情显著改善的目的㊂此外,补脾益气类药物对神经肌肉接头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㊂通过本病充分反映肌肉与脏腑的相关性,以及五脏相关尤其是脾肾相关,通过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疗效㊂赵进喜教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患者常表现为肌肉萎缩㊂‘古今录验方“指出肾消病: 渴饮水不能多,小便数,阴痿弱,但腿肿脚先瘦小,是肾消也㊂”腿肿多因糖尿病肾脏病或心衰,脚瘦小多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致肌肉萎缩㊂此肾消病是包括糖尿病肾脏病㊁阳痿㊁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在内的一个病名㊂糖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为久病入络,络脉瘀结,气血不能布达于四肢充养肌肉㊂称其为痹证似有不妥,我们主张称之为 络痹”㊂治疗应重视独取阳明和从肾论治,常用补中益气汤㊁补阳还五汤使用大剂量黄芪健脾益气,配合地黄饮子或肾气丸补肾助阳㊁阴阳双补,并酌情加活血通络药㊁虫类药,明显改善症状㊂胡亚力主治医师:肌肉损伤与颈性眩晕发病关系密切,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退变㊁软组织劳损㊁小关节错位㊁外伤等致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出现以眩晕为症状的临床综合征㊂主要发病机制有本体感受器紊乱㊁交感神经功能障碍㊁颈椎失稳等等㊂中医认为颈性眩晕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发作期以标实为主,多因颈部退变㊁创伤及炎症损伤后,风㊁寒㊁湿在皮肉筋骨内形成伏邪,不通则痛,不荣则眩㊂应以疏理邪气㊁通畅气血为法,以手摸心会”为指导,寻找其颈部肌肉不对称㊁结节㊁条索或痉挛粘连及关节紊乱处等邪之所凑之处,参考现代医学检查,综合考虑形成全面诊疗方案,针对 标实”可通过推拿手法松解肌肉㊁调整错位关节㊁缓解症状㊂难治性颈性眩晕还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针刀㊁射频消融等治疗,有手术适应症的要考虑手术治疗;同时,对于 本虚”颈性眩晕各阶段中药治疗都是不可或缺的㊂另外,日常颈椎保持正确姿势及功能锻炼也很重要㊂4 结语肌肉为脾所主,肌肉的相关疾病与脾肾等多脏腑经络密切相关㊂临床治疗肌肉疾病,应根据具体辨证,重视从脾㊁肾㊁肝㊁肺等论治㊂着重调理脾肾,固护先后天之本治疗多种环球中医药2023年6月第16卷第6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e2023,Vol.16,No.61143内伤杂病,同时应用推拿手法等缓解症状,常具有较好疗效㊂探究肌肉病变与脏腑的关系具有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㊂赵进喜教授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㊂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㊂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㊂师从中医内科学专家王永炎院士㊁肾病糖尿病专家吕仁和教授和肾脏病理专家魏民教授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首都名中医,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第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指导老师㊂贾海忠教授简介北京慈方医院管理公司董事长㊂主任医师㊁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史载祥教授学术继承人㊂刘宁主任医师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刘景源教授学术传承人,刘景源名医工作室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养生学会理事㊂王海隆主任医师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创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㊂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美国梅奥医学诊所访问学者㊂曾挂职贵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㊂荣获 第一届国家卫生计生委优秀青年”称号㊂况时祥主任医师简介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㊁教授㊂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委,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委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常委,贵州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贵州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主任委员,贵州省神经病学分会常委㊂擅长重症肌无力㊁多发性硬化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㊁脑卒中㊁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中西医综合诊治㊂胡亚力主治医师简介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脊柱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北京人体损伤修复研究会中西医结合骨伤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按摩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各型颈椎病㊁腰椎病等脊柱及关节退变性疾病的中西医诊疗㊂系统治疗方法包括:中医针灸㊁正骨推拿㊁运动康复㊁骨科加速康复术;射频消融术㊁小针刀松解术等疗法;脊柱微创手术及其他脊柱开放性手术㊁四肢骨折手术及关节镜手术㊂(收稿日期:2023⁃04⁃30)(本文编辑:王馨瑶)。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db13bb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b.png)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海涛;嵇克刚;王霞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9(024)006
【摘要】血管内皮是覆盖在血管腔的内表面的一种单层扁平细胞,除具有调节与
滋养细胞间联系的功能外,还具有强大的内分泌功能,能分泌几十种血管活性物质,还是许多活性物质的靶器官,在调节血管舒张状态、维持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抑衬血小板聚集、抑制炎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以及调控血管平滑肌生长等重要功能。
许多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均可以导致内皮功能损伤,内皮功能损伤又常伴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
因此,改善内皮功能成为心廊管领域近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1193-1195)
【作者】王海涛;嵇克刚;王霞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心内科,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心内
科,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心内科,261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运动在心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J], 林爱翠;李雪萍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的血管新生疗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王超;王
蓓蕾;张黎明
3.舒洛地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J], 陶燕燕;蔡伟;梁国庆;张芯;牛秀珑;张丽红;陈少伯
4.外泌体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在心血管转化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J], 彭露;秦彦文;张慧娜
5.血管过氧化物酶1介导的氧化应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傅敏仪;罗芳梅;刘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证型资料
![中医证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6a8345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14.png)
中医证型
中医证型是中医学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信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式确定疾病的特征。
中医证型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之一,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证型的基本概念
中医证型是指根据中医理论,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观察方法,结合中医学的辨证施治理论,将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特征,进而指导药方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中医证型包括证候、证素、证候辨析、证候演变等方面内容。
中医证型的分类
根据中医病证相结合的特点,中医证型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是指由实质过剩,功能亢奋引起的证型,病人表现为症状明显、舌质红、脉象紧实等特点;虚证则是由实质亏损导致的证型,病人表现为形体消瘦、气息疲乏、舌质淡白、脉象细弱等特征。
中医证型的意义
中医证型的确定是指导中医诊疗的关键环节,只有准确辨证,才能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证型也反映了中医学对病机与病理的认识,对于预防疾病、保健养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医证型辨识的方法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中医师通过病史询问、望、闻、问、切等四诊观察方法,结合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病人的脉象、舌苔、腑脏病理变化等线索,进而识别疾病的证型,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结语
中医证型作为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准确辨证施治,中医师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医证型的学习和应用需要结合实际临床案例,不断提升自身辨证能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厥证中医类型青衣观
![厥证中医类型青衣观](https://img.taocdn.com/s3/m/26b5b49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3.png)
厥证中医类型青衣观青衣观,作为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种特定的病证类型。
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发展常常表现为一系列症状的变化和演变,而不同的病证类型则代表着不同的疾病发展模式和特点。
厥证作为一种病证类型,在中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青衣观更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青衣观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虚寒之邪侵袭体内,导致气血运行失常,经脉受阻,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病证类型。
在中医理论中,青衣观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畏寒怕冷,脉象沉迟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代表着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气血不畅的情况,需要及时调理和治疗。
在中医治疗中,针对青衣观的病证类型,常常采用温补祛寒的治疗方法,以恢复体内的阳气,驱除寒邪,促进气血运行,达到疾病康复的目的。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温补药物的服用,针灸疗法的运用,以及气功调理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青衣观作为一种病证类型,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辨别病证类型,确定病情的发展阶段,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受凉受潮,保持情绪稳定,以防病情加重。
青衣观作为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在中医治疗中,对于青衣观的病证类型需要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调理身体,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通过对青衣观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医学院讲课--循环系统
![医学院讲课--循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6d291ebb5727a5e9856a61ec.png)
心衰的治疗要点
• β受体阻滞剂: 降低猝死,显著改善预后。 •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NYHAⅠ~Ⅲ级患者,部分Ⅳ级患者在
病情稳定(至少4天未予静脉用药、无液体潴留,且体重 恒定)后也可在专科医师指导和密切观察下应用。 • 应从极小剂量起始,以滴定法逐渐加量,直至达到目标剂 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 评估β受体获得充分抑制、达到最大耐受剂量的指标是: 清晨静息心率为55~60次/分。 • 该药开始应用前必须确认患者的利尿剂已维持在最合适的 剂量,患者体重恒定(干体重)、无液体潴留的征象。 • 禁忌症: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 滞。
• 水潴留继发于钠潴留,每克钠可潴留水200ml,对 于RHF症状严重者临床应当严格限制钠盐并将钠盐 限制在2g/d以内,如果血清钠正常,水肿仍难以 消退者可以短期进一步限制钠1g/d。
• 水的摄入量应控制在1200ml/d(包括每天静脉输入 的液体量及喝的水和食物中包含的水分)。
心衰的治疗要点
• 利尿剂及联合应用: • 利尿剂:消除液体潴留 改善症状,长期应用利尿剂应注
2.分类
• 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 • 急性、慢性心衰。 • 收缩性、舒张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3.心衰的分级
纽约分级: • Ⅰ:日常体力活动不受限。 • Ⅱ: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 Ⅲ: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 Ⅳ:体力活动消失、静息有表现。
3.心衰的分级
Killip分级: • Ⅰ:无心衰表现。 • Ⅱ:有心衰,肺部啰音﹤50%肺野。 • Ⅲ:严重心衰,肺部啰音﹥50%肺野。 • Ⅳ:心源性休克。
3)全心衰:相互继发,症状体征相应变得不明显。
2.辅助检查
实验室: 利钠肽,proBNP 肌钙蛋白:轻微升高:严重心衰、肾损 其他:常规检查,注意电解质(稀释性低钠血症)、肝 肾功(转氨酶升高) 心电图:心房、心室大,PTFV1 影像学:X片(心腔增大、肺淤血) 超声:室腔、射血分数 放射核素:血池,准确不常用 磁共振:精确性,金标准 冠脉造影:左心室造影,局限性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脂肪肝患者350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脂肪肝患者350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d3b20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4.png)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脂肪肝患者350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
关因素分析
靳瑾;曾斌芳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0(039)013
【总页数】3页(P612-614)
【作者】靳瑾;曾斌芳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830054;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830054【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南北不同地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J], 韦庆丰;嵇克刚
2.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破坏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 [J], 韩嘉琳;张春芳;焦爽;赵丽华;马晓雪
3.武汉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43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 [J], 杨家耀;陶冬青;胡伟;石拓;舒磊;吴玉芳;时昭红
4.IgA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J], 侯丕华;方静;李深;邵明晶;史载祥
5.14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J], 薛寒;周贤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阳通经法治疗老年胸痹心痛经验
![温阳通经法治疗老年胸痹心痛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8b6008b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9.png)
温阳通经法治疗老年胸痹心痛经验
王小康;张朔;王梦娇;嵇克刚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22(42)7
【摘要】胸痹心痛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阳微”即阳气亏虚,不仅为上焦阳气不足,亦包含肾阳之不足;“阴弦”之阴邪非单指寒邪,亦包含痰饮、血瘀、气滞。
嵇克刚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不通”非单指气滞或血瘀,外感六淫之邪气,脾生痰浊之邪、血瘀于脉内、肝气郁滞,均可导致经脉不通,“不荣”即气血不足,不足以荣养经脉及脏腑,治疗胸痹心痛应通补兼施,采用温阳通经的治疗方法。
自拟温通丸温阳通经,心阳不足者加桂枝、薤白等温补心阳,助心阳通其血脉;肾气渐亏者加附子、吴茱萸等温补肾阳之品以温肾阳助心阳;脾阳亏虚者加红参及炙黄芪等补中益气之药来温补肾阳;血瘀者加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痰浊者可加半夏、陈皮、瓜蒌等化痰之品;气滞者加枳壳、郁金等理气之品。
【总页数】6页(P1046-1051)
【作者】王小康;张朔;王梦娇;嵇克刚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潍坊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2
【相关文献】
1.温阳益气汤治疗心肾阳虚型胸痹心痛48例
2.益气温阳法治疗胸痹心痛临床疗效观察
3.温阳治疗胸痹心痛经验
4.范金茹运用心痛宁膏治疗胸痹心痛病的临床经验
5.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法治疗胸痹心痛的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北朝前外感热病学理论和治法概论
![南北朝前外感热病学理论和治法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96429f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8.png)
南北朝前外感热病学理论和治法概论
程磐基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15)3
【摘要】综合南北朝前医学典籍及医家临床经验的有关内容 ,从理论和治法两方面疏理相应时期外感热病学的学术渊源及发展脉络。
理论方面,《内经》提出“热病”概念 ,奠定了理论基础 ;《难经》提出“伤寒有五”的学术观点 ;《伤寒论》创立了外感热病辨证论治体系 ;《伤寒例》详述 10余种外感热病病证。
治疗方面 ,产生了解表、清热、攻下、寒温并用表里双解等多种治法。
该期外感热病证治理论已基本形成。
【总页数】3页(P13-15)
【关键词】外感热病;伤寒;热病;温病;南北朝前
【作者】程磐基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4
【相关文献】
1.岭南外感热病治法探析 [J], 李亮;缪英年
2.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 --温热病与湿热病气分证的治法 [J], 刘景源
3.外感热病证治五法浅析 [J], 范甜;谢雅
4.外感热病首先要精研《伤寒论》——薛伯寿教授治疗外感热病学术思想系列之二[J], 薛燕星
5.外感热病应知细察体质有异——薛伯寿教授治疗外感热病学术思想系列谈之七[J], 薛燕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帝内经》病证结合论治思想的萌芽
![《黄帝内经》病证结合论治思想的萌芽](https://img.taocdn.com/s3/m/ff26251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8.png)
《黄帝内经》病证结合论治思想的萌芽
童舜华;童瑶;段逸山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5)1
【总页数】1页(P14-14)
【关键词】黄帝内经;病证结合论治
【作者】童舜华;童瑶;段逸山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上海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
【相关文献】
1.论《黄帝内经》脏腑分证论治疾病的思想 [J], 刘含;王洪琦
2.张仲景病证结合论治思想探析 [J], 童舜华;童瑶;段逸山
3.中西医结合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一论"证"概念的误区 [J], 赵洪钧;刘延伶
4.祖国医学病证结合论治思想与医学研究个体化 [J], 丁跃玲
5.张锡纯病证结合论治思想探析 [J], 童舜华;童瑶;段逸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虚
• 指气血生化无源,失血。 • 症状:面色白或萎黄、唇眼睑色淡,皮肤干皱、 发枯易脱、指甲色淡 ,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疲 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泄。 • 舌苔脉象:舌质淡,苔白,脉弱、微欲绝。 • 病因病机: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久病失养,导致 脾胃功能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或精血亏耗。
阴虚
• 精血、津液亏损虚,阴虚内热。 • 症状:眼干、鼻干、口干、皮肤粗糙、头 发干枯。低热、手足心热(五心烦热)、 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 头晕耳鸣、 • 舌苔脉象:舌红少苔,脉细数 。 • 病因病机: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 , 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 者。
脾
• 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 • 症状: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 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 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或白,或肢体浮肿, • 舌苔脉象:舌淡有齿痕,苔白,脉缓无力。
肺
1、肺气虚:咳喘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 易感外邪,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 白,脉弱等。 2、肺阴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 血,或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口燥咽干, 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
痰浊
• 中医气虚生痰,气滞生痰,血瘀生痰,几乎所有 不通畅都生痰。有痰浊阻肺、痰浊中阻、 • 症状:有形之痰、无形之痰。 • 喉中痰鸣、痰粘稠色黄。 • 头晕头沉、嗜睡、肥胖、身重、胸腹痞闷。 • 舌苔脉象:舌体庞大、苔腻白或黄,脉滑。 • 多为脾虚无以运化水谷,酿生痰浊,即脾虚生痰, 阻碍气机则乏力头晕。
肾虚
• 包括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 1、肾气虚、阳虚:有相似之处,面色白,或黎黑、 头目眩晕、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 便次数多而清、尿后滴沥不尽、阳痿早泄、宫寒 不孕。 • 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弱。 • 金贵肾气丸、真武汤。 2、肾阴虚: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 烦热,潮热盗汗,遗精早泄,咽干颧红。 舌红少苔苔,脉细数等。 治疗:六味地黄丸
痰瘀互结
• 痰瘀阻络 • 气机运行不畅,淤血内阻形成,淤血内阻, 气机失和,影响津液输布,停滞凝结为痰。 • 常见冠心病、中风、肿瘤等,症状不一, 气、痰的症状为主。 • 舌苔脉象:舌质瘀暗有斑点,苔腻,脉眩、 涩、滑不一。
中 医 证 型
嵇克刚
气虚
• 元气不足引起的证候 ,包括肺气、脾气、心气、 肾气等。 • 症状: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语声低 懒、呼吸短促、胸闷气短、食欲不振、四肢乏力、 动则汗出、腰膝酸软、失眠健忘。 • 舌苔脉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或无力。 • 病因病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久病、过劳、年 老体衰等原因,导致脾肺功能减退,气虚包括肺 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证。
气血亏虚
1、常见疾病:多数是血容量不足或贫血,免 疫力低下,营养不良。 2、症状:乏力、头晕、心悸(慌)、面色苍 白或萎黄。 3、舌苔脉象: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舌体可以略大,有齿痕,脉可以不数,以 细、无力为主。 4、治疗:补气养血,八珍汤、当归补血汤等。Fra bibliotek气滞血瘀
由气的运行不畅,导致血液的运行瘀滞,也可以由 于外伤导致淤血气滞。 1、常见疾病:循环系统产生障碍、机体缺氧、血管 痉挛、脑梗塞、心肌梗塞等。 2、症状:胸胁胀闷,急躁易怒 ,走窜疼痛,局部 淤血、肿胀,刺痛拒按 。 3、舌苔脉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等, 还可以有间歇。 4、治疗:行气、化瘀--行气止痛、活血化瘀 如血府逐瘀汤、逍遥丸等,以及各种活血化瘀,行 气的药物都可以。
心气虚、心阳虚
• 两者有共同之处,症状往往并存,难以区分。 • 心气虚:心悸、气短、自汗、倦怠乏力、面色恍 白、舌淡红苔薄白,脉弱而数或结代。 • 心阳虚:形寒肢冷 、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细 弱或虚数无力,脉微疾数散乱欲绝 • 治疗:四君子汤、炙甘草汤、桂枝甘草汤、四逆 汤、参附汤。
心血虚、心阴虚
• 两者有共同之处,症状往往并存,难以区 分。 •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低热、 心烦、盗汗、面颊潮红、口咽干燥、舌红 少津、脉细数 。
肝
1、肝气:胸脘满闷时痛、两胁窜痛、、胁痛、呕逆、 易怒、食欲不振 • 苔薄、脉弦 。 2、肝火 :耳聋胁痛、头痛目赤、烦躁而怒、胁痛、 呕吐、眩晕、头痛、耳聋、耳鸣、目赤、吐血、 舌边尖红、苔黄或干腻、脉象弦数 。 3、肝阴(肾阴):面色憔悴、两颧嫩红、头眩目干、 腰膝酸软、咽喉干痛、盗汗、五心烦热,或大便 艰涩、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无苔、脉 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