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体育课程实施8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4、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5、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6、学校体育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学校体育的结构(1)运动教育。

①体育与健康课程。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③课余体育训练。

④课余体育竞赛。

(2)健康教育。

(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①教育活动中的体育。

②家庭中的体育。

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1)学校体育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4)具有一定曲折性。

3、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1)学生的需要。

(2)社会的需要。

(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4、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

③710体育学综合(含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__2019年学术型体育学综合考试大纲

③710体育学综合(含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__2019年学术型体育学综合考试大纲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710体育学综合适用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考试内容含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两部分,分值分别约为150分。

(四)基本题型结构(每一部分)名词解释题(概念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简述题): 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分析论述题(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等2门体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体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部分: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2、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主张。

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自然体育思想对“五四”以后的中国体育产生了哪些巨大影响?4、前苏联的主智主义体育理论有哪些特点?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表现出体育课程哪些新特征?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不同学段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和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有哪些?3、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有哪些基本要求?4、不同学段学生认识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

5、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6、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哪些基本要求?7、不同学段学生认识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

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

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

幼儿园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为了完善幼儿园的课程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根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等法规文件,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幼儿以及家长。

第二章:课程设置1.幼儿园根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制定综合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设置,并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科学合理设置各类课程。

2.课程分为普通课程和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包括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

3.幼儿园每学期要制定具体的课程表,确保幼儿们有规律的学习生活。

第三章:课程内容1.幼儿园教职工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课程内容。

2.课程内容要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3.特色课程内容要遵循各类教学标准,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特长。

第四章:师资队伍1.幼儿园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备专业素养和爱心的教职工。

2.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70%以上,其他教职工要接受专业培训。

3.幼儿园要定期组织教职工参加教学研讨会和培训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第五章:课程实施1.教职工要按照课程表的安排,认真备课,保证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教职工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课堂活动,注重情感和认知的培养。

3.教职工要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保证教学质量。

第六章:课程评估1.幼儿园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估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

2.孩子的学习表现、家长的反馈和教职工的评价等都要作为课程评估的参考。

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幼儿的学习效果。

第七章:家长参与1.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建立家园共育的合作机制。

2.定期向家长通报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和教师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3.组织家长参加家庭教育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家长的育儿技能。

第八章:课程改进1.幼儿园要根据教育部门的政策文件、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幼儿的特点,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内容。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学院代码:003
学院名称:体育学院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体育教学(045201)、运动训练(045202)、社会体育指导(045204)
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体育综合(346)
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为体育硕士考试大纲
体育综合 (346)
(一)《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3.西方体育和体育思想的早期传播,
4.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
5.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
6.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不同学段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和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章节笔记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章节笔记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章节笔记第一章体育课程概述一、体育课程的定义与功能1. 定义:体育课程是指在一定教育目的和体育教育目标指导下,通过选择、组织和编排体育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时间、空间和进程,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2. 功能:(1)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通过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2)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

(3)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和锻炼方法。

(4)培养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通过集体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以及公平竞争、勇于拼搏的品质。

(5)促进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6)传承体育文化: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二、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1. 目标:(1)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2)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

(3)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具备自我保健和健康生活的能力。

(5)发展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 内容:(1)体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与健康、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训练、体育法规等。

(2)运动技能:包括基本运动技能(走、跑、跳、投、悬垂、支撑等)、专项运动技能(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太极拳、舞狮等)。

(3)体能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

(4)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

(5)体育道德教育:包括诚信、公平竞争、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

三、体育课程的编制与实施1. 编制原则:(1)科学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系统性:课程内容系统、完整,注重知识、技能的衔接。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五章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五章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第五章 : 体育课程的编制与实施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与健康课 程的目标,从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体育的特点出发, 充分考虑了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吸取我国体育课程建 设的经验教训,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内容标准划分为运动 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 面(领域),根据四个方面具体目标,结合体育活动内容构建 了相互关联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内容体系。
第五章 :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三、体育课程的特点 (一)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 人们的认知可以分为三种:概念认知—主要是通过语言 等形成的认知;感觉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系统形成的 认知;运动认知——主要是通过人体本体感觉形成的认知。 体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第三种认知。体育课程主要 是进行运动活动与身体练习,并通过这些运动活动与身体 练习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运动学习与练习的过程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体育课程的特点。
第五章 : 体育课程的编制与实施
(二)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 为了适应学生身体发育的个体差异,更好地照顾发育较 迟缓、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和有运动天赋的学生的体育 学习的需要,以更好地贯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 生都受益。
第五章 : 体育课程的编制与实施
(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 择性 《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增加了学生选择运 动技能学习的自主性。《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学习内容 选取的标准和范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各地、 各校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以及各方面的实际情 况合理选择具体学习内容。高中阶段,学生可以在学校开 设的运动技能项目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需要的学习 内容,激发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习积极性。

学校体育学教学指导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指导大纲

一、理论部分《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学校体育学是一门研究学校体育事项发展规律及组织实施的学科,它横跨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两大学科领域,在体育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组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该学科在培养方案中被列为学科基础课程,属必修性质。

该学科将达成三方面的任务:一是帮助学生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特殊性;三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和体育教师观;二是使学生具备独立从事体育教学的能力。

三、课程基本要求第一,帮助学生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构成及性质,了解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核心任务以及学校体育的发展前景;第二,基本能够独立地从事普通体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够独立地编制体育教学文件。

第三,具有一定的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第四,了解当前正进行的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有所把握。

四、学时分配五、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基本要求(一)了解学校体育学的产生背景。

(二)掌握学校体育的定义及领域。

(三)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式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学校体育的领域(二)难点:学校体育的定义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教师教授为主,问答形式推进讲授,条件许可,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教学内容(一)学校体育学的产生背景1.体育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2.《体育理论》学科的分化(二)学校体育的定义与领域1.学校体育的定义2.学校体育的领域(三)本课程涵盖的主要内容(四)本门课程的学习与考核第二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学基本要求(一)了解国外学校体育产生发展概况。

(二)了解雅典及斯巴达学校体育的特点。

(三)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掌握近代几个学校体育文献的核心思想。

(四)知道“军国民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等学校体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二)难点:我国学校体育的思想变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教师教授为主,问答形式推进讲授,条件许可,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

潘绍伟学校体育学

潘绍伟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第四节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五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第二篇体育课程与教学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第一节体育课程的特点第二节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第三节体育课程的编制第四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第五章体育课程的实施第一节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第二节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第三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第六章体育教学第一节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第三节体育教学内容第四节体育教学方法第五节体育教学组织管理第六节体育教学设计第七节体育学习评价第七章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第一节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第二节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第三节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八章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节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第二节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节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节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三篇课外体育第九章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第一节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第十一章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第一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第二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第四篇体育教师第十二章理想的体育教师第一节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第二节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第十三章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第一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第二节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第四节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1.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

第五章 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第五章 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同的教学效果。 (6) 开展教学评价 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并为修正教学系统设计提供实际依据。
二、 体育教学的中观教学设计
1. 水平教学设计 (1)水平教学设计概述 水平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教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某
一个水平的体育教学工作而进行的体育教学的总体设计。它在范畴上属于中观教学设计。制定水平教学计划可以 因人而异,或者因不同水平阶段而异。
(3) 进行体育教学任务分析 确定学生从现有水平到达到教学目标所需获得的能力和子能力及其层次关系。
(4) 选择教学策略 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手段、场地器材、电教媒体、活动步骤等方面的选择与设计。
(5) 体育教学场地设计 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教材,需要不同的体育场地器材;同一内容的体育教学,不同的场地设计也会收到不
地位。 (2) 体育教学设计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运用了相应的体育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解决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其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 (3) 体育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设计是在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的整体设计。
二、 体育教学的中观教学设计
2. 学期教学设计 (1) 学期教学设计概述
① 概念 体育教学的学期教学设计是指在水平教学设计的
基础上,针对每个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的教学设计 工作, 其结果是形成学期教学方案,即学期教学计划。 ② 学期教学计划的类型
a. 目标与教学内容对照型 这种学期教学计划的特点在于和水平教学计划相
匹配。
b. 教学内容罗列型 这种类型的计划常常会单纯地追求教学内容的完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第一章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填空题1、现代体育的雏形在中世纪后期已初现端倪;其中“骑士七艺”的内容与形式与现代体育相似;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2、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与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3、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的标志是由德国的德绍学校开设的体育教育;包括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等闻名于世的学校体育课程;史称德绍五项4、裴斯泰洛奇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是体育课程臻于成熟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5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为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二简答题1、简述主智主义体育理论的特点答: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注重教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课程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在教学原则上采用凯洛夫的五大教学原则即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俗性与可接受性等..2、简述21世纪体育课程的新特征答:1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2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重视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3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5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额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名词解释1、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之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心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二、填空题1、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与意志发展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三、简答题1、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答:1促进智力和能力发展;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好;增强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答: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即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一、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2、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活动空间和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目的的具体化..二、填空题1运动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运动竞赛目标、课余运动训练目标.. 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型目标取向三、简答题1、学校体育目标和目的的特征答:1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4具有一定的曲折性..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一、名词解释1体育课程设计:体育课程设计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2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与颁布的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基本文件;它体现了国家队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周四hi、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二、填空题1、认知分为概念认知、感觉认知和运动认知;体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运动认知..2体育课程的特点1运动认知性课程2生活教育课程3情意类课程4综合性课程3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1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2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3体能发展的适应规律三、简答题1、体育课要做热身运动的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答::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是逐步进入工作状态的;有逐步上升;达到一定高度;最后逐步下降的阶段性特征..上体育课做热身运动目的是克服人体的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通过热身运动可以给肌肉预热、促进血液重新分配;克服肌肉自身的粘稠度和阻力;以克服物理惰性..通过热身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水平逐步提高机体内部的能量供应;适应运动负荷的逐步提高以克服生理惰性..2、简述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答: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是根据生理学新陈代谢规律提出的..当身体承受运动负荷时;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下降;身体进入工作阶段;当身体休息和调整之时体内的同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上升;进入相对恢复阶段;当进一步经过调整和休息之时体内的能量超过原来水平;进入超量恢复阶段..3、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答:1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第五章体育课程的实施填空题1从体育课程实施内部看;包括体育课程采用;体育课程调适和体育课程应用三个环节..2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第六章体育教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教学:是在学生和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2、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和学方式的总称..3、自主学习法: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薛恒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目标、选择内容、规划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4、教案:也叫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二、填空题1、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包括身体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和非阶梯性..2、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基础性、实用性、兴趣性和科学性..3、新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学习领域..4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与竞赛法..5、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以及健康行为的评价等..6体育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体育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条件等..7探究式教学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分组讨论、验证方案、评价与提高..8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包括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以及领会学习法..9、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实施应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三、简答题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应注意事项答:1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2有教育价值3目标描述要准确4充分考虑学生实际5找到学生与内容的结合点6合理的目标分类..2、简述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答:1用教育的观点审视现有的体育素材2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对体育运动进行整合3选择运动项目4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运动项目5可行性分析..3运用游戏法应注意的事项答: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与形式;采取相应的规则和要求;在教育学生遵守规则的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认真做好裁判的评判工作;要客观公正评价游戏的结果;包括胜负;以及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4、探究式学习法的注意事项答:1合理设置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与学习内容的特点;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2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应给与应有的包容与理解3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4注意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解决学生会不会的问题;同时注意安全..5、编写体育课教案应考虑的问题答:1确定课的目标2根据单元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步骤4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5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6教案力求简洁明了..6、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答:1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2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4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第七章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一、名词解释1、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二、填空题1、体育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包括心理激活策略、制定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2、体育学习的认知策略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练习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3、体育学习策略构成体育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形成策略、体育学习的资源管理策略..4、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认知与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熟练阶段..三简答题1、运动技能形成后不易遗忘的主要原因答:第一运动技能是经过大量练习之后获得的..第二连续性的运动技能不易遗忘..第三运动技能保持主要依靠小脑和脑低级中枢;比大脑可能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2、如何进行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答:1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2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体育学习和运用的兴趣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4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5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和水平6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四、论述题1、论述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和基本要求P28-29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和基本要求P31——34。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二篇 第五章 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二篇  第五章  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课次:18、19、20、21、22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掌握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规范编写各种计划;掌握队列队形运用的方法,正确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和负荷;懂得如何说课。

教学手段:讲授与实践第五章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体育教学设计概述一、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是系统研究规划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及其方法二、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为什么教学(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教学从何开始(了解学习准备和风格,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达到什么标准(确定教学终点,并使之明确具体)怎么教学(确定教学模式、方法、形式,选择教学媒体)教学结果怎样(试验原型,形成评价和反馈)(一)为什么教——学习需要分析1、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学习方面和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的学习状况=差距(学习需要)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是----指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体育能力和素质(包括社会的、自身的)目前状况是----指学生在体育方面已达到的水平差距----指出了学生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教学中实际存在并期待解决的问题,这正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解决的学习需要2、什么是学习需要分析是一个系统的调查研究的过程。

属于前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即在教学设计过程的开始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以使设计工作有的放矢,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

其目的就是要揭示学习需要而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并辩明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该问题的合适途径,同时还要分析现有的资源及其约束条件其实质——就是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教什么(确定学习内容范围、深度及其关联)1、体育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行为的总和2、分析学习内容—是为了规定学习内容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果3、学习内容分析的步骤(1)体育学习内容的选择——是一个根据教学目标对各类运动素材分析判断的优选过程。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简介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简介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简介一、学科专业简介体育学为海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学院于2006年获得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授予权,2007年招收首届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2009年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团队现有正高职称教师31人,副高职称教师2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拥有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9人,海南省515人才5人。

另来自美国、台湾地区和国内高校客座教授10人。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不仅注重体育本身的发展,更重视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文化、体育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突出培养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近5年来学科团队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项,主持并完成国家体育总局课题4项,教育部体育人文和规划课题2项,省部级等其他项目53项。

目前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等省级以上课题3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1本;发表学术论文22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1篇,CSSCI收录论文17篇。

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授予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二、研究方向介绍体育教育方向是立足基础教育教学第一线,以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为主旨,对体育与健康基础教育进行研究,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体育教师。

该方向人才培养的重点为:加强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结合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学习、理解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力求培养出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硕士研究生。

三、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体育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体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09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09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09《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学校体育学课程编码:1311101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总学时:学时64学时理论38学时实践26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先修课程:体育概论、体育史开课系部:体育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学校体育学》主要阐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具备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课程。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是以运城学院2009年修订并颁布的《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根据教育部体艺卫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我校教学资源的现实情况编写而成。

(三)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和体育中的地位、学校体育的目标,明确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初步具有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基本能力。

学校体育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出发特别要重视中小学校体育的实际,合理确定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体系。

要精选教学内容,在重视培养学生学校体育理论基础的同时,要注意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能力,注重实效,做到学以致用。

1、全面系统地学习学校体育的基本问题,体育课程与实施以及课外体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能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学校体育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特点,从而更清醒地理解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则产生了对体育,特殊是学校体育的现实需要和条件以启蒙运动为背景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为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 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以奥地利高尔霍夫尔为代表的自然体育学派,受杜威儿童中心教育思想影响的赫塞林顿,威廉姆斯等人为代表的美国”新体育”运动.1.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2.终身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3.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1.身体形态发育2.身体机能发育3.体能发展1.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2.体能的发育速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波浪性和阶段性. 3.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4 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各项体能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浮现高峰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因此各种体能发展的顺序也有先有后。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式.2.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机能水平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反抗能力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反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运动教育健康教育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1.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3.激励进去的前瞻性4.具有一定的蜿蜒性1.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发放的选择提供依据2.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

九年级《体育与与健康》教案

九年级《体育与与健康》教案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与目标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

(3)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心理素质。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体育基础知识(1)运动生理学基本原理(2)运动营养与饮食(3)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4)运动与环境2.2 运动技能(1)田径:短跑、长跑、跳高、跳远、投掷等(2)球类: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3)体操:技巧、器械、蹦床等(4)水上:游泳、跳水、划船等2.3 健身方法与锻炼计划(1)有氧运动:慢跑、健身操、瑜伽等(2)无氧运动:举重、俯卧撑、引体向上等(3)拉伸运动:柔韧性、平衡性训练(4)制定个人锻炼计划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以便学生模仿。

(2)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提高实践能力。

(3)游戏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团队精神。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3.2 教学手段(1)讲解:清晰、简洁地讲解动作要领和体育知识。

(2)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运动动作。

(3)录像:播放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或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模拟:设置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锻炼。

第四章:课程评价4.1 评价方法(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4.2 评价内容(1)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

(2)锻炼习惯与参与程度。

(3)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

(4)团队合作与心理素质。

第五章:课程实施与保障5.1 课程实施(1)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锻炼时间。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满足个体差异。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定期举行体育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体育学》考研课件 第五章 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学校体育学》考研课件 第五章  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二、体育课程的概念
(一)体育课程是一门学科 (二)体育课程是活动
三、体育课程的特点
(一)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概念认知、感觉认知、运 动认知) (二)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学生现实与未来的生活需要) (三)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 特殊的功能,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个性和人格 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涉及领域)
第三节 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与颁发的对学生在体育 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基本文件,他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 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三)重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四)构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统
第四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本质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概念
体育课程事实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 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 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 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 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 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二)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 身体育的意识
(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 习
(四)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 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学》考研课件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学校体育学》考研课件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三、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从体育课程实施与体育课程计划的关系来看, 两者是理想与现实、预期的目标与实现结果的 过程之间的关系。
现实性。我国三级课程管理:国家。体育课程实施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对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调适的过程。
创造性。体育课程实施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体育教师是一个将体育课程标准与计划转变为 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与开发者。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成为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
第二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 (一)忠实取向(忠实地执行体育课程方案 ) (二)相互适应取向(体育课程方案的使用者与学校 情境之间的相互适应 ) (三)创生取向(师生在具体情境中联合缔造新的体 育教育经验 )
二、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第一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 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
体育课程事实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 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 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 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 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 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一)学生 (二)教师 (三)体育教研员 (四)校长 (五)家长和社区成员
第三节 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
一、正确处理体育课程实施与计划的关系 (一)制定合适的实施计划 (二)开展交流 (三)提供支持
二、实施体育课程标准对提高人们参与积极性 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创生取向
强调体育课程的实施是师生在具体情境中联合 缔造新的体育教育经验的过程,在缔造过程中, 已经设计好的体育课程方案仅仅是体育教师和 学生进行或实现“再造”的材料或背景,是一 种体育课程资源,借助这种体育课程资源,体 育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策略应注意问题
(一)从上至下的策略 在具体实施体育课程的过程中有以下三种策略: 在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所谓从上至下的策 略即是以国家和地区为中心的逐渐推进实施的 策略。采取这种策略来实施体育课程变革,要 求学校中的其他因素要与体育课程改革改革相 一致。这种策略通常包括两种模式: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更倾向于以国家或地方为中 心来推行改革,认为改革的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 计划的过程;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则强调在一个连续的、动态 的实施过程中,将学校、教师、学生作为改革的 主体,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权来实施变革,并且解 决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 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 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 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 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性及 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 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 程。
这一策略实施起来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观念问题,教师态度和技能的转变不是短时 间自能够实现的;
二是这种策略需要体育教师之间的沟通际 改革情 境中所出现的问题相联系的专门知识,才能在 纷繁复杂的改革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从中间向上的策略
体育课程变革的有效实施需要充分的时间,需 要人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动,需要在职培训 和各种形式的人力支持。
课外思考:
1.请你在差异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简单地区别课 程、教材、教学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点。 2.叙述体育课程实施的三种策略,重点介绍从下 至上的策略。
建议阅读:
1. 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 与 健康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编写组:《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 (试 行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 张建华:“当代美国体育课程改革及对我 国 的启示”,《体育科学》,2004(1)。 4. 中国基础教育网体育与健康频道
(三)重视发挥学校在育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即使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科学合理,如果没有 学校层面的具体实施,体育课程标准也只是理 论,它不可能真正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 因此,无论采用什么策略都应充分认识到学校 的重要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发挥学校在体 育课程实施基本单位的作用。
(四)构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统
在目标上,体育课程实施就是在众多复杂性中 求得平衡,系统考虑影响体育课实施的现实因 素,最大可能地发挥每一个因素的功能,以期 产生最大功效,或利用复杂性创造性地发挥。
在操作上,体育课程实施是一种采纳、调适和 应用的再创造过程。由于对复杂性把握、利用 程度不同,出现不同程度水平的体育课程实施。
在效果上,体育课程实施是体育课程理想的落实、改革 的过程。调节和影响体育课程实施诸因素,平衡体育课 程理想与实施情境的系列关系,创造体育课程教学新文 化的过程。 第一,现实性,即体育课程实施的现实情境性。 现实性即在一定的具体的现实条件下,一切从体育课程 实施的现实情境出发,包括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体育课 程资源,发挥有限的体育课程资源的潜力,做无限的体 育课程改革之探索。
对体育课程的再造主要是从“教学法”或从 “学科”的角度切入,而不像课程专家那样从 “课程”入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发体育教 师的内在动机,使他们理解变革的目的或意图、 实质、真正的和潜在的利益,并能在实施中获 得良好的感觉,真正参与到实施的过程中,主 动改变旧的体育教学文化,创造新文化。
第二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
整个体育课程实施过程有着许多不可预期性和 不确定性,这与影响体育课程实施因素的复杂 程度是明显相关的。譬如,体育课程实施价值 取向、体育教师的支持程度及素质基础、教育 行政部门的保障、新体育课程方案与原有观念、 方法、组织评价的冲突,体育课程实施给教师 和学生带来的利益等,都会使体育课程实施产 生许多复杂性。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 (一)忠实取向 强调在实施过程中忠实地执行体育课程方案的 过程。根据这一取向,预期体育课程方案的实 现程度就是衡量体育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 标准。
(二)相互适应取向
强调体育课程方案的使用者与学校情境之间的 相互适应,主张根据学校或班级实际情境在体 育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诸方面对体 育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改革,它包括两方面的 内容,即体育课程计划为适应具体实践情境和 学生特点而进行的调整、体育课程实际情境为 适应体育课程计划而可能发生的改变。
该策略认为学校是体育课程改革最适当的 单位。 1.帮助体育教师注意来自于校外的信息, 利用这一点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诱。 2.鼓励体育教师建立在体育课程改革的 过程中,他们的认知理解已经改变,应思 考如何运用新信息的观念。
3.通过体育教师互相交流提供机会来促进 新观念的广泛传播。 4.通过向校内和校外的人宣传来促进体育 课程改革新思想的普及、推广。
l.调查与发展模式 该模式中用得非常普遍。该策略将国家制定的体 育与健康(健身)课程标准、各地制定的体育课 程改革方案等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计划而进行传 播、推广。 要实现有效的传播,就需要创设一定的条件:学 校管理者、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 价值;学校的管理者能够确信改革将会使学校体 育获益;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要广泛宣传; 学校的全体教师有机会接受关于体育课程改革的 有关问题的培训和学习。
(一)体育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
1.了解有关的理论信息,如何把思想、理念 同学校体育现实的背景情况联系起来; 2.了解特定社会制度背景方面的变化。
(二)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无论采取什么体育课程实施策略都离不开体育 教师的核心作用。转变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 观念与认识、学习与掌握体育课程实施相适应 的知识与技能等是具体实施体育课程的前提条 件。
首先,要帮助体育教师甄别问题,应该注意的 一点是选择的问题必须是在体育教师的能力范 围之内,然后帮助体育教师分析引起困难的原 因。这样,使体育教师产生新的领悟力和能力。
其次,在体育教师中开展改革的可能性讨 论,产生对改革的期望; 再次,部分体育教师开始采取行动; 第四,体育教师产生对改革的判断:“我为 什么这么做?” 第五,改革产生了问题,体育教师对体育课 程的基本假设产生疑问:“这个体育课程与 教育目标相一致吗?”
以上几种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理解为 是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在从中间向上 的改革策略之下,要使学校成为体育课程 实施的主体,一方面要着眼于学校体育整 体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要聚焦于学校体 育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体育教师,通 过为体育教师创造条件,推动与协助体育 教师参与。
三、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问题
第三,创造性。 体育课程实施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体育教师是自己课堂里 的体育课程决策者,是一个将体育课程标准与计划转变为 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与开发者。 体育教师发展越充分,按照实施的具体情境进行调适的可 能性越大,体育课程实施水平越高。再创造,包括对体育 课程具体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增删,对体育课程时 间的微调、教学行为的变革等。
2.多因素综合模式 多因素综合模式更多地关注政治的、社会的、 经济的因素,并且通过社会形式、教师的领悟 力和技术来克服单一因素变革的局限。 (1)发展 (2)参与 (3)支持
在体育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支持: 最初物力支持是最重要的; 人力的支持,即家长、管理者、同事、学生对 改革的赞同,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是重要的; 为体育教师提供的计划、展示、评价和改善的 充足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适应性 体育课程实施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体育课程目标、内容 和方法进行调适的过程。 体育教师最了解体育课程实施的情境因素及实施中所遇到 的具体困难,如教师对体育课程实施缺乏兴趣,担心新体 育课的实施会影响自己业已形成的教学优势,就不可能主 动参与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不可能有效利用体育课程资 源,不可能积极、有效地调整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案。
从上至下策略试图克服策略本身的局限,通过 决策权力的下放、实施队伍的扩大以及为体育 课程改革提供相应的支持等手段使策略逐渐趋 于完美,
但这一策略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无法通过内部的 调和来解决,这就为“从下至上策略”的产生 提供了机会。
(二)从下至上的策略
是以当地或以体育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为起点来 进行体育课程变革的。
第五章 体育课程实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体育课程实施是体育课程标准与计划的编制者与体育课程 实施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施 的本质和实施的策略,解决好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 问题,才能真正推进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学习目标:
1.认识与了解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取向和策 略。 2.掌握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 3.处理好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三、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从体育课程实施与体育课程计划的关系来看, 两者是理想与现实、预期的目标与实现结果的 过程之间的关系。 从体育课程标准到各学校的体育课程计划制定 得越完善,就越便于实施,实施的效果也就越 好;但体育课程计划制定得再好,若不付诸实 施,也不会有实际意义。
从体育课程实施与体育课程评价的关系来看, 体育课程实施过程可为体育课程评价提供内容, 体育课程评价要考察体育课程实施的可能性、 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等,而这些都要通过体育 课程实施阶段才能获得;同时评价又可为体育 课程实施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对各种体育课 程要素进行调整。 从体育课程实施内部看,包括体育课程采用、 调适、应用三个环节。采用不等于实施的完成, 调适,代表一种努力,应用的方案才是实际运 作的课程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