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引领行为,用活动管理育人,让德育在校园闪光
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
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德育教育的需求愈发迫切。
在当下各种教育体系中,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需要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更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新一代人才。
在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把握背景,了解现代社会的需求,以更好地引领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本次活动体系的构建,我们有信心能够实现教育目标,满足人们的期待,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意义"雅·慧"德育活动体系的建立旨在通过文化引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雅·慧"德育活动体系的建立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一代的学生缺乏对传统价值观念的了解和认同。
"雅·慧"德育活动体系将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课程,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雅·慧"德育活动体系的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校过分注重学术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健康。
"雅·慧"德育活动体系将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其人格魅力、领导力和创新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雅·慧"德育活动体系的建立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着功利主义和唯利是图的倾向,学生狭隘的个人主义观念日益凸显。
"雅·慧"德育活动体系将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能量。
学校德育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德育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在新课程改革的促动下,我校借鉴学科教育课程化的某些优势,将原来零散的、临时的、应景的德育工作或活动,通过资源整合将其设计转换成导向明确的、持久影响的、且又可以进行有效评价的德育课程。
一、凸显文化对德育课程的浸润1.以物态文化建设为基础,重视德育隐性课程的扩张,赋硬件以生命。
让校容校貌塑造课程文化。
学校是生活的学校。
学校极力构造课程物态文化,树立“让文化浸润德育”的思想。
极力让每一处建筑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释放出文化的能量,让有形校园成为隐形的课程资源。
学校在从校门到操场设计、从办公室到师生厕所的布置、从亮化墙壁到校内文化景点建设,以及以校训命名的厚德广场、敏行园,反映办学特色的数字化e道,都体现以人的成长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处处潜栖着富有教育意义的弥散的、诗意般的德育课程资源。
2.以管理文化引领为重心,强化德育显性课程的建设,赋软件以灵魂。
用先进德育理念引领德育课程建设。
学校提出“布道于心,育德以行”德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目标,力求将“道”根植于学生内心,将“德”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上。
“布道”,就是教育,就是让德育的内容与要求深入孩子的内心,成为做人做事的准则与标准。
“以行”,就是体验,就是实践。
只有让学生回归生活,亲自参与,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才能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成长。
让学生在实践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行”践之,是布心小学“育德以行”的宗旨。
有了理念的引领,学校的德育课程的设计、开发就有了方向。
二、开拓德育课程的路径1.畅通德育课程渠道,构建个性化智慧型德育课堂。
一是积极研究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
作为德育主要的课堂形式,思想品德课承担强化落实德育的教学任务,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学校制定了“个性化智慧型课堂”评价标准,倡导教师带着理念进课堂,以学定教,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思品课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体验化、生活化、参与化”的原则,提炼出“激情、悟理、导行”三部曲。
班级文化建设故事
班级文化建设故事重庆市垫江中学校杨治均在班集体教育管理中,能够实现学生之间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是班集体建设发展的终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都在努力奋斗着,本人自当班主任工作以来,对班级文化建设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下面将我近几年的工作点滴与大家分享。
一、班级建设特色活动,结合感恩特色教育,各班都相继开展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健设,在班上选出一个感恩主题作为班级精神教育的切入点,以此主题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同时有本班的班歌、班训、班徽,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都要颂唱班歌、班训。
二、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从细致入手、坚持长期渗透。
班级纲领有了,班级文化的框架有了,怎样进一步深化班级文化。
我们知道良好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期的渗透。
需要科学细致的后期工作。
针对文化建设的特点我领导组织创办了班上的报纸。
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对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看法。
让学生通过交流产生思想的火花,努力去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积极组织走进学生心灵活动,并相应的开通了“我想对您说”师生信箱。
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并发现了许多学生潜在的问题,并及时的给于了解决。
组织学生美化学习生活环境,制作各种班级文化展板,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组织并参与感恩周活动,在班会上举办了多次感恩父母、老师的班级演讲比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设计文化情境,创建文化氛围教室的墙壁也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
把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摄影作品,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着教室的四壁。
这样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时时给学生以启迪。
“学习园地”的定期更换,利用同学们的创意,选择一个主题及一组色彩,设置一系列专栏,每一次都能体现着各自的风格和追求。
帮助学生培养读书兴趣,学会鉴别、学会选书,多读书,读好书,有系统地读书;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有效率地读书,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自备或从学校图书室借自己喜爱的书籍,集中放在书架上,进行交换阅读。
校园文化
一、基本认识1、习惯不养成,一切等于零。
2、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一个人的良好习惯”。
3、从素质教育角度符合健身益智,活动增智,读书益智的素质教育要求。
4、实际调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同学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相对落后。
基于这种认识,把校园文化的落脚点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上。
二、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1、主题:用文化引领行为,用活动管理育人,让德育在校园闪光。
2、构建校园文化的核心:《我能行》。
3、口号:让学校的一切都讲习惯,让一切的习惯成为自然。
4、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体的本领。
5、特色是:让位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含情,让每个心灵都净化。
三、实施过程第一阶段,重点放在外部行为习惯养成上(外部表现)1、墙壁文化:(1)学生行为习惯:管住自己的口,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乱写乱画;管住自己的腿,不践踏花草,不违规行走。
(2)学生学习行为习惯:问题自己去发现,过程自己去体验,方法自己去寻找,结论自己去总结。
2、采取措施:文明组(班)评比、学生会管理、举报奖励制度。
3、习惯养成定位。
①抓学生习惯养成立足实和小。
“习惯不养成,一切等于零”。
这已成为教育管理者的共识。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校生活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基于以上认识,方下镇xx小学从学校实际出发,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把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定位于“实”和“小”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方面重点抓了把教育的要求落实到实处,把教育内容落实到实处,把习惯养成落实到具体的活动管理中等方面;而在“小”方面则体现:一是对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求小,从点滴入手,点点到位;二是开展的活动要小,如叠被子、擦桌子、放水杯、摆脸盆等生活小事。
②抓学生习惯养成注重“小题大做”。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身边的事抓起,从点滴事做起——以小见大。
以文化人育德润心——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
以文化人育德润心——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发布时间:2023-02-02T01:40:42.358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9月第18期作者:曾德琴[导读] 班级文化的有效建设能够在学生正确价值体系搭建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文化浸润学生道德思想素养,潜移默化间践行班级品德教育,真正实现以文化魅力外化学生优良品质的塑造。
曾德琴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鸿都小学摘要:班级文化的有效建设能够在学生正确价值体系搭建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文化浸润学生道德思想素养,潜移默化间践行班级品德教育,真正实现以文化魅力外化学生优良品质的塑造。
本篇文章以阐述“以文化人,育德润心 ”开展意义入手,而后深入分析现如今班级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从而对症下药,以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浸润实现品德教育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品德教育;以文化人。
在教学新形势下,传统的品德教育早已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脱节,出现了不少问题。
因而,教师要破除传统品德教育发展障碍,在加强文化教学的同时以文化助力,依托文化浸润悄无声息的实现品德教育,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这就需要教师在落实班级文化建设时积极转变传统班级文化建设思路,结合时代德育教学元素,让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感受到文化力量,实现对学生道德品格的丰富与培养。
一、“以文化人”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意义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在品德教育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以文化人”是依托文化力量实现对学生情感、审美、人文等多方面的感化,引领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感悟文学篇章、传统文化等蕴含的高洁情操、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体会文化中的“真诚、善良、美好”,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在文化的力量下得到无声浸润,有效建立文化自信,主动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坚定爱国信念,强化民族精神,实现品德教育等有效培养,达到“以文化人”的班级文化建设目的。
二、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教学新形势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仍存在不足,制约着班级文化建设的革新与优化,从而大大阻碍了品德教育的高质量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所运用的班级管理方式比较简单,缺乏时代发展性,班级文化建设往往由教师一人主导,班级文化建设灵感来源单一化,难以发挥“以文化人”的关键作用。
文化铸魂立德树人——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实践
文化铸魂立德树人——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实践发布时间:2021-11-11T07:59:41.10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7期作者:马垒1 赵欣谊2 [导读] 文化,是一种磁场,它具有一种厚重而深刻的精神力量。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建设的产物,以其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对生活其中的师生产生同化作用,进而形成维系学校生存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品味标志。
建设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更是提升教育內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马垒1 赵欣谊21淄博市博山区考院小学 2淄博市博山小学摘要:文化,是一种磁场,它具有一种厚重而深刻的精神力量。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建设的产物,以其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对生活其中的师生产生同化作用,进而形成维系学校生存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品味标志。
建设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更是提升教育內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牢记立德树人教育使命,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实施“文化铸校”工程,坚持用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养德性,文化引领风尚。
立足孝文化,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努力将文化润泽到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细节,打造有温度的教育。
关键词:立德树人文化建设反思探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九大报告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博山区考院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博山最早的“新学”。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文化积淀是优势,文化传承是责任,文化创新是时代赋予学校的机遇和挑战。
学校秉承“文化传承,能力为重、博雅多彩、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以“文化的力量”打造学校精神,积极构建文化环境育人体系,深挖文化内涵,探索实践,守正创新,走出一条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育人之路。
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工作总结
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工作总结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工作总结【篇1】学校以“实、诚、苦、勤”的“求是”精神为依托,努力营造“厚德励志,笃学尚礼”的校风,“博学善导,立德树人”的教风,“自主自信,笃行进取”的学风。
现就我校一年来创建文明校园工作总结如下: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加强组织领导,使创建校园文明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地方,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最高目标,随着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流我校成立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全面负责创建工作,团总支、德育处各负其责,各个班主任鼎力配合做好创建工作。
校长主要做好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团总支负责升国旗仪式,积极落实《德育化实施系列方案》,负责文明班级、三好、优干的.评选表彰工作;德育处主要抓好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养成教育,由各班主任的积极配合,认真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使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二、铸师魂,练师能,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为文明校园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开展讲师德、铸师魂、强师能、树名师活动。
明确“一个核心”即:“师爱”是文明创建的核心;注重“两个结合”即:表彰和处罚相结合,考核和监督相结合;坚持“三个到位”即:领导到位,活动到位,学习到位;抓好“四个环节”即:抓理论学习,抓党员带头,抓好骨干队伍建设,抓好质量创优。
三、用环境文化建设孕育了文明,承载着文明校园的形成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孕育文明的点晴之笔。
我们坚持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科学精神为基础”的方针,按照“协调和谐、美观大方、育文明人”的思路,建构了十大系列的环境主题教育,促使着文明校园的形成:1、以“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基”和“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主题的“办学思想教育系列”,主要在体现校史展室中,以及部室楼楼顶“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校训,其中“实”是我校历届领导和教师的工作作风,也是我校“求是”精神的集中体现。
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增强文化育人功能
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增强文化育人功能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如何牢牢抓住这一阵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合格大学生,进一步发挥高校的精神文明辐射作用,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校“十二五”规划专门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任务,在精神引领、制度规范、风气培养、打造品牌和环境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成为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办法。
一是精神引领。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凝聚着学校学风、校风、工作作风的整体素质,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完善人格、开发智力、丰富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丽水学院将秉承“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树立大学理想,培育大学精神,追求大学价值。
《规划》所提出的校园文化建设,既注重发扬学校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办学精神和文化品质,又注重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品位,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关注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二是制度规范。
文化的存在只有被认同和学习时才是有意义的。
而被认同和学习的实现,必须依靠一套相关的制度规则。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规划》提出,通过确立“学术自由、鼓励创新、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制度文化理念,努力构建科学、合理、严谨的规章制度体系,确保决策过程民主化、校务活动透明化,同时有利于师生张扬个性、增长智慧和发挥才干。
正因为制度具有根本性作用,制度本身的科学化、体系化、严密化水平就十分重要。
通过各项制度建设,使全校师生员工形成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
三是风气培养。
文化引领育新苗微型德育促成长
文化引领育新苗微型德育促成长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践行做型德育课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道德教育质量,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优化学校文化,着力打造和谐校园;净化学生心灵,着力打造德育校园。
关键词学校文化微型德育课和谐校园德育校园为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道德教育质量,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确保学校教育稳定、持续、高效地发展,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践行微型德育课是有效途径。
一、优化学校文化,着力打造和谐校园“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现实、创新、自然、人文共同构成的优美环境会改变学校的“小气候”,潜移默化,逐渐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陶冶学生高尚的人格。
“一草一木见精神,时时处处都育人”。
让每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个景点育人心。
1.班级文化——彰显学生个性,体现班级特色。
要求学校每个班级做好目标定位,打造班级文化。
每个班要设立“图书角”“自然角”“雏鹰争章园地”“班级特色园地”等板块,并在教室门口制作“班级名片”,展示班级的风采。
2.长廊文化——凸显经典文化,发挥长廊作用。
一要发挥“名胜长廊”的引领作用。
在学校的围墙上可精心布置名胜景点介绍,定期组织学生学习,不仅能增长知识,还会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要发挥“经典长廊”的感染作用。
在显眼的墙壁上布置唐诗宋词,构建简洁明了的板块,像是碑林,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书香氛围,使学生时时感受经典文化的熏陶。
三要发挥“科技长廊”的启迪作用。
在科技楼的走廊墙壁上布置关于科技方面的知识以及学生的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从小培养学生的刨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要发挥“艺术长廊”的熏陶作用。
可在艺术楼的走廊墙壁上布置学生的美术、书法、电脑绘画等艺术作品,让学生在艺术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
五要发挥“历史长廊”的教育作用。
在校史室的墙壁上布置以“历史变迁,永远铭记,辉煌足迹”为主题的展牌,展示学校辉煌的历史,教育学生记住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文明校园活动总结10篇
文明校园活动总结10篇文明校园活动总结1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业余文化,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训练的制约,导致根底训练无形地变为升学训练、应试训练,致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立严峻减弱,学生素养畸形进展,社会公民的素养也每况愈下。
因此,学校要把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立放在工作的首位,在范围上应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从而营造一种安康、文明、高品位的文化气氛。
这不但对于培育和提高师生的审美情趣、高尚情操和安康人格大有裨益,同时也充分表达学校内涵进展的精神底蕴。
一、合理布局,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建立是学校精神文明建立的窗口,同时,也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
美丽的环境气氛、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气。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安康,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力量,对学生的进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们合理布局,充分凸现了“绿化”、“美化”、“香化”的特色,使校园一年四季绿色常驻,花开不断。
师生在这样美妙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自然是身心愉悦,倍感舒适。
在构建和谐校园物质环境的同时,还不忘突出整个校园的人文内涵,我校在围墙上布置“学会思索,擅长创新,学会共处,擅长协作”,“全员进展,全面进展,共性进展,和谐进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醒目的标语。
另外,在校园的绿地花圃中,还有书写着中外名人警句的标牌等。
全部这些都使师生在耳濡目染之中既得到了美的熏陶,又得到了心灵的净化。
二、立足课堂,构建和谐互动的学习气氛。
在校园文化建立中,课堂文化无疑具有独特而又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们一方面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逐步形成民主、公平、和谐、合作的课堂文化特色。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死板教条的学问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引导者,要求教师通过美的语言、美的情感,营造和谐合作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自由进展、全面进展、和谐进展的内在需要自然的被激发出来。
另一方面,我校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提倡教师不断改良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更为协调,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和谐进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
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德育活动是学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其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在建立德育活动体系时,文化引领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和思路,为此,我们应该创建一个以“雅·慧”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体系。
“雅”是指高雅的文化,即古代的经典文化,如诗经、论语等,也包括经典的音乐、美术和戏剧等。
这些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等。
在德育活动中,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雅致的文化,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朗诵古诗词、参观历史文化名胜、观赏经典文艺作品等,让他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慧”则是指智慧和才智,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德育活动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才智和智慧,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领导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比如,可以组织创新创业比赛、开展“科技活动周”、“读书节”等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变成现实,并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通过这些德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时,应该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理念。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应该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德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
同时,应该注重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提高,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打造出更多更好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其中真正得到启迪和提升。
校园文化引领下的育人
校园文化引领下的育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居住、学习、生活的一种文化氛围和风貌。
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进行育人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校园文化既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也是学校品质提升的关键举措。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校园文化引领下的育人工作。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育人工作的基础。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其文化氛围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优质的校园文化,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文化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校园文化引领下的育人工作需要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育人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需要不断创新,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校园文化引领下的育人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发展需求也各不相同。
在校园文化引领下的育人工作中,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这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深入了解,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校园文化引领下的育人工作需要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学习成绩外,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评价其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
在校园文化引领下的育人工作中,学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校园文化引领下的育人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下,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希望各界人士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0字】第二篇示例: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集中体现。
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
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雅·慧”德育活动体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养,引领他们走向健康、自信、积极、完整的人生发展而创建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活动体系。
德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和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德育方式往往只注重道德规范的灌输和讲解,忽略了对学生品格形成的培养和引导,因此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德育活动体系来引导学生的成长。
文化引领是“雅·慧”德育活动体系的核心理念。
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项目,让学生能够接触、体验和学习多样化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修养。
学校可以邀请文化名人和专家来举办讲座、讲解,展示学生各个方面的才艺,组织文化沙龙和讨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德育活动应该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学生思想、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辩论、演讲、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德育活动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环保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去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项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贡献。
德育活动需要学校和家庭紧密配合。
学校可以开展家校共建活动,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德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理念和活动内容,家校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学校也应该给予家长提供有关德育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学生德育的过程中。
“雅·慧”德育活动体系不仅要注重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更要注重对学生德育活动的评估和跟踪。
学校可以设立相关的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对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成果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
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尤其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的重要责任。
而文化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支撑,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和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引领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成为当前各级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雅·慧”德育活动体系。
本文将分析该德育活动体系的理念和构建,并探讨如何在学校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引领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一、德育活动体系的理念“雅·慧”德育活动体系,以“雅”、“聚”、“德”、“慧”为核心理念,旨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秉持高尚的品德,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雅”——培养高尚品格“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高尚品德的追求。
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是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关心他人,自觉遵守纪律,形成良好的品德风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聚”——凝聚学校集体力量“聚”是希望通过各种德育活动,凝聚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的力量,形成全校揭榜行动,形成全体师生共同育人、共同成长的氛围,使教师、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提升学校整体素质。
3. “德”——弘扬传统美德“德”是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美德,将孝道、礼仪、忠诚、诚实、勤奋等传统美德进行继承和弘扬。
通过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 “慧”——挖掘学生创新潜能“慧”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德育活动中,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也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提出建设“雅·慧”德育活动体系的布局和举措:1. 构建“雅”文化氛围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书法、绘画、国学经典朗诵等活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通过文艺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其修养和素质。
养“正”育德以“正”文化点亮校园
养“正”育德以“正”文化点亮校园“正”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校园中,“正”文化更是具有深刻的意义。
因为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塑造学生品格、建立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正”文化可以点亮校园,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养“正”育德环节的加强既可以回应时代呼声,也是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正”文化代表了一种高尚、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要求人们在行为和思想上要坚守道德底线和原则,使人们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道德修养。
在校园中养“正”育德,首先要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是学生品德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因此,学校应该着力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将“正”价值观融入到学校文化之中。
比如,学校可以根据本地传统文化和民俗,开展相关活动,加强学校文化底蕴;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优秀典范的英雄人物或者优秀校友的故事,激励学生树立追求“正”的信念。
这样,学校“正”文化会成为广大师生共同追求和维护的精神家园。
其次,学校要在德育教育中加入“正”文化的教育内容。
要加强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正”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学校可以在班级、社团或者公益活动中设立主题班会、主题讲座、志愿服务等形式,响应学生的需求,传递正能量。
比如,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有着良好道德修养和品德的人来授课,通过这些人的经历让学生提升对“正”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最后,学校还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方式来实现校园“正”文化的落地。
比如,学校可以加强在校园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规范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如乐于助人、友善待人、不欺凌、不打架等,让学生知道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学生的行为习惯。
同时还可以在校园中设置“正能量展板”,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教师可以通过单元教学、课题研究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正”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
文化引领,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一、打造“雅·慧”品牌,推广高雅文化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必须注重文化引领效应的发挥,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灌输高雅文化教育。
因此,我们将重点打造“雅·慧”品牌,向社会宣传推介这一才德兼备、高雅文化多元发展的新型学校德育活动。
通过制定德育活动计划,开展主题讲座、文化沙龙、各种文化展览、名人讲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扩大“雅·慧”品牌知名度,推广高雅文化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优化德育活动模式,提高德育教育效果为保证德育活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我们在开展德育活动过程中,围绕培养学生的品性、家教、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展开,坚持“德育活动不只是一堂堂的道德课,而是一种真正有温度、有形式化的育人过程”的理念,以“提高德育教育效率”为目标,不断优化活动模式、完善活动内容,把每一个德育活动转化为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爱国、助人、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团结友爱、自强不息等道德知识的“活课程”。
三、注重德育活动细节,营造良好德育氛围在“雅·慧”德育活动体系中,我们注重活动细节,建设良好的德育氛围。
如规范德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休息、运动和学习时间,大力宣传德育需要注意合理身心安全;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把控参与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使德育活动效果更具可观性,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重视遵循社会性准则,对用户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生命健康不得抵触,加强学生构筑良好的家庭、校园和社会文化良知。
四、探索德育活动创新,打造新时代的德育教育模式在创建“雅·慧”德育活动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以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学校方针和德育工作计划为指导,创新德育活动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形成科学、系统化的德育教育模式,真正实现德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时代的德育教育中,打造“雅·慧”品牌的德育活动体系必将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为学生注入良好的德育基因,使他们能够在道德观念、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不断成长和发展,最终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杰出人才。
坚持文化引领,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
坚持文化引领,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建设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
作为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文化建设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崇德向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中华民族历来尊崇的道德品质。
在当今社会,崇德向善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追求,是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而学校是培育未来人才的摇篮,如何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发展,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坚持文化引领,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需要重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辨是非善恶,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求学生们从身边的事情、日常的行为中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感恩之心、孝敬之情、待人诚实、团结友爱等道德品质。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使之成为他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驱动。
只有通过教育与实践的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深刻理解崇德向善的内涵,形成自觉的道德感召和行为规范。
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需要提高教师的道德认同与道德追求。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师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觉悟对于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教师要把崇德向善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以身作则,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端正态度,率先崇德向善,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升道德意识。
学校要加强教师的道德教育与培训,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素养,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只有做好了教师的德育自身建设,才能有效引领学生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行列。
构建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需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文化节、道德讲座、读书交流活动等,深入推进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向善、善于向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文化引领行为,用活动管理育人,让德育在校园闪光——校园文化建设总结方下镇石泉小学一、基本认识1习惯不养成,一切等于零。
2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一个人的良好习惯”。
3 从素质教育角度符合健身益智,活动增智,读书益智的素质教育要求。
4实际调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同学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相对落后。
基于这种认识,把校园文化的落脚点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上。
二、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1主题:用文化引领行为,用活动管理育人,让德育在校园闪光。
2构建校园文化的核心:《我能行》。
3口号:让学校的一切都讲习惯,让一切的习惯成为自然。
4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体的本领。
5特色是:让位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含情,让每个心灵都净化。
三、实施过程第一阶段,重点放在外部行为习惯养成上(外部表现)1墙壁文化:(1)学生行为习惯:管住自己的口,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乱写乱画;管住自己的腿,不践踏花草,不违规行走。
(2)学生学习行为习惯:问题自己去发现,过程自己去体验,方法自己去寻找,结论自己去总结。
2采取措施:文明组(班)评比、学生会管理、举报奖励制度。
3习惯养成定位。
①抓学生习惯养成立足实和小。
“习惯不养成,一切等于零”。
这已成为教育管理者的共识。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校生活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基于以上认识,方下镇石泉小学从学校实际出发,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把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定位于“实”和“小”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方面重点抓了把教育的要求落实到实处,把教育内容落实到实处,把习惯养成落实到具体的活动管理中等方面;而在“小”方面则体现:一是对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求小,从点滴入手,点点到位;二是开展的活动要小,如叠被子、擦桌子、放水杯、摆脸盆等生活小事。
②抓学生习惯养成注重“小题大做”。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身边的事抓起,从点滴事做起——以小见大。
“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抓学生习惯养成上,注重从平常事抓起,从点滴事做起。
时时处处事事贯彻“小题大做”的原则,收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为了把学生的习惯养成落到实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编辑撰写《石泉小学学生管理方案手册》,以此作为校本课程,纳入课程管理。
在此基础上配备专职教师。
同时,学校把学生活动情况作为“文明班”评比和“评优争星”的重要条件进行量化,有力的保障了校本课程的实施,规范了学生行为,也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
师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
4日常规范具体化,标准化。
路队行走要遵规守则,课桌摆放要纵横成行,卫生用具放置定点到位,水杯摆放错落有致,学习用具摆放整齐划一,被褥折叠要棱角分明,班务分工要细化到人。
第二阶段,重点:在进行外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向内在品质养成上努力——用活动管理育人。
活动一,学校提出学校生活六个一的指导意见,一切工作围绕六个一开展活动。
为了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石泉小学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总结一学期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理顺素质教育的思路,本学期提出了学校生活“六个一”的指导意见,更加扎实有效的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行为。
一、每人读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在读书活动中,为了避免选书购书的盲目性,学校分别从童话、寓言、小说、人物传记、科学等分类藏书中,印发图书目录,指导学生选书购书。
同时为了弥补学校藏书的不足,学校还实施了“1大于3”的读书工程,积极倡导学生自购图书交流阅读,起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二、每人每天记一条新闻。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小事、大事、平常事,时时留意。
通过记录新闻,既可以丰富生活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每人每天开展一小时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
为了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校生活,切实做到学习、娱乐、健身合理有序,我校特意下发了《告家长通知书》,对学生的学校生活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让家长从中配合,规范学生的生活习惯。
四、每人参加一项志愿者活动。
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当今少年儿童必备的素质,根据农村特点,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捡垃圾、擦洗墙壁广告等力所能及的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变化,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
五、每人每学期参加一项劳动创收综合实践活动。
此项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自主创收。
既可以通过诸如“收酒瓶”“检废旧塑料”进行劳动创收,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有偿家务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经历。
六、每人学会一种技能。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起到健身益志的作用。
为此,我们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主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掌握一种诸如下棋、手工制作、拉二胡、养殖……等技能。
总之,遵循“健身益智”“活动增智”“读书启智”的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学校生活的指导,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活动二,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这既是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诠释,又为有序、有效进行养成训练指明方向。
为此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在学生习惯养成上注重学生外在表现的同时着力打造学生的内在品质。
收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为了深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校根据学生实际重点提出了“四个一点”的养成举措:这四个一点是进步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再仔细一点;合格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再全面一点;优秀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再自信一点;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再坚持一点。
四个一点的实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的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等内在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活动三,“朝三暮四”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把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定位于“实”和“小”上,经过一学期的践行,收到了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好评,特别是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和称赞。
在此基础上石泉小学抓学习习惯养成又推出了新举措。
常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制定计划及时反思总结的习惯,是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中,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可以与打造“有效课堂教学”并举。
因此,开学初学校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中更具体的推出了“‘朝三’‘暮四’习惯养成措施”。
“朝三”是指每天早晨到校前后,学生必须首先解决三件事:“今天我要做什么”“准备好了吗”“我打算怎么办”,每天通过这三问,让学生养成按计划行事、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逐步改变那种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疲于应付的坏毛病。
“暮四”是指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后,让学生自省自结学习情况。
这四个问题分别是:“今天我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怎样做的更好”“我还要做什么”。
如此长期训练,使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勤于反思的好习惯,起到“今日事、今日毕”的教育教学效果。
为了把此项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学校组织了以少先队辅导员为组长,以学生会成员为主体的检查小组,对学生活动开展情况实行过程性管理,并以此作为评优争星的重要条件。
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活动四,孝心活动在所有的习惯中,劳动习惯最值得推崇;在所有的爱心中,“孝心”最为可贵。
基于这种认识,方下镇石泉小学在学生中开展了“孝心大行动”综合实践活动。
让孝心在学生中发扬光大。
(一)开展节日送“礼”活动。
“三八妇女节”、“九九老人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是学生奉献爱心,表达孝意的最佳时机,因此每逢佳节到来之际,学校都不失时机地进行节日教育拓展活动,号召学生为家人送上一句祝福、献上一杯热茶、为忙碌的父母捶捶背、为操劳的爷爷奶奶洗洗脚……温馨的举动犹如一份好礼,送来了家庭的和谐,传承了中华文明。
(二)开展每人每天为家庭做一件好事活动。
逢年过节为家庭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天天寻找机会做好事。
为把孝心培养活动进行到底,让学生形成终生坚守的生活习惯,学校把“每人每天为家庭做一件好事的活动”列入德育计划,并专门印制了《孝心行动联系卡》,实行学生家长签名制和“日清、周查、月结”制度,以此作为评选“孝星”的重要依据。
有力的配合了学校开展的“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活动,深受师生和群众的好评。
活动五志愿者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少先队员使命感,方下镇石泉小学在学生中开展少先队志愿者活动。
少先队员课间忙碌的身影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办公室里的“钟点工”。
寓教于活动之中是少先队教育的主要原则。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主体意识,根据学校开学初提出的《学校生活“六个一”》指导意见的要求,组织开展了人人争当志愿者活动。
教师办公室里每天早晨同学们忙碌的身影就是志愿者活动的一个缩影。
此项活动倡导了尊师良风,和谐了师生关系。
(二)广播站里的“实习生”。
每到中午饭时,各班小喇叭里一定准时传来这稚嫩的童声——“石泉小学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少先队志愿者在少先大队的倡导下,扩大了“校园之声广播站”。
从此,国家大事、学校新闻、美文品读、成语故事、语言童话等相继出台,轮流播放。
志愿者在编辑、摘抄、播放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素质;倾听着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智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室里的“小先生”走出了教室。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互相帮助行,合作大家行。
”这是石泉小学校魂《我能行》中的语句。
几年来,石泉小学始终践行“我能行”的办学理念,使“校魂”扎根于师生之中。
“我能行”的理念,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增强其自信心。
学生自愿结对子,互为师徒共同提高。
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作大家行”的团队意识。
志愿者活动更进一步扩大了“小先生”的范围,“大课间”“上学、放学路上”一个全校性的“大哥大姐帮小弟小妹”的新风正在形成。
自主是活动的宗旨,自强是活动的目标。
通过少先队志愿者活动定能提高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活动六,班级文化贴出来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领积极向上的学风和校风。
为此,方下镇石泉小学创新学生管理思路,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喜欢表现,争强好胜,不甘心落后是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管理育人的契机,多层次、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舞台。
并号召各班充分利用教室墙壁、黑板报等有限的空间,开辟《美术天地》、《书法欣赏》、《规范字展览台》、《作文世界》、《创新天地》等文化平台,学生通过“平台”发表作品,张扬个性,各显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