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
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
《晁错》
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鲁人版《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晁错》
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5、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臣多不好错。
6、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赵氏孤儿》
1.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
2.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3.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
4.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5.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6.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
7.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
8.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9.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10.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信陵君窃符救赵》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史记前五篇句子翻译
太史公自序
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译文:况且孝道从奉养双亲开始,继而侍奉君主,最终落到处世为人上。扬名于后世来光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2.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译文:儿子虽然驽钝,请允许我把您老人家所编撰的史实掌握完整地加以编辑,不敢稍有缺漏。
3.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译文: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会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的标准。
4.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译文:《春秋》这部书,上阐明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治世之道,下辨别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纲常,分清嫌疑,判明是非,论定犹豫不决之事,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不肖,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5.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译文:拨正一个混乱的社会,使它回归正道,没有什么比《春秋》更切实有效,《春秋》不过数万字,而它的要旨就有数千条。
6.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译文:做人臣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处理日常事务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遇到突发事件不知用变通的权宜之计去应对。
7.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译文:所以《春秋》是礼仪的根本所在,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罚;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礼禁绝的作用难易察觉。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太史公自序》
(1)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译文: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恨他,卿大夫阻抑他。
(2)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译文:考察他们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是丢掉了立国立身的根本(礼义)。
(3)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译文: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
(4)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译文: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5)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译文: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了愤懑,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因而追述往事,寄希望于后来人。
《夏本纪》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译文:(舜)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2)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译文: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要点:以、诛、是)
(3)女其往视尔事矣。
译文:你还是赶快去办你的公事吧!(要点:女、其、尔事)
(4)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译文:于是帝舜赐给伯禹一具玄圭,用它向天下宣告大功告成。
(5) 禹伤先人父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译文:禹为先父伯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 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敢进入。
《鲁周公世家》
(1)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译文:您不会有灾祸的。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须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2)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史记》重点句子及翻译
《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2.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夏本纪》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4、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5、薄衣食,致费于沟淢。
6、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鲁周公世家》
1、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3、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4、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5、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8、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10、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11、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12、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史记重点句子归纳及翻译
史记重点句子归纳及翻译
高祖本纪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译:曾经有远大的抱负,不跟老百姓一样做生产之事。
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译:高祖每次留在酒肆里喝酒,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3.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译: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4.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译: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
5.於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译: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坐。
6.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译:杨熊逃到荥阳去了,秦二世派使者将他斩首示众。
7.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
译: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因此大败秦军。
8.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译: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zhǐ)道旁投降。
9.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
王关中。
译: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
《史记》名句翻译
《史记》翻译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要是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就怕秦军攻打。计策没有确定,想找一个能派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没能找到。
2、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国请求以城换璧,赵国如果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大国的威望来加深敬意。
5、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汤锅受烹煮之刑,希望大王和群臣仔细考虑这件事。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并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8、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
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
《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文言文《史记》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史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千馀岁而龟灵,人皆曜之以尊贵,君臣固亲,百物畅矣。后世有司马圉,载为汉家灵龟,位在前。司马少卿刘昭为之记秩。尤材而秩短,尝与尚书计,乃叙龟灵之德,记出裴松之经,曰:“故百物交通得则同利,不得则同害。”又记正月中,有持帝命事者,接从殿工道,见杨正王逆帝位,即程至丘殿,见故义侯陆商,曰:“邯郸故民何陵之前。”又有爪牙背上可至者,多持剑以往,亡者以髑髅持。”陆商已逝,乃由此得查其信。”司马少卿亦以为灵龟,本蜀种,自汉兴以往,视世大变,诚良荐勿用。”
翻译:
千多年来,龟灵备受人们推崇,大家对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君臣之间的关系密切,各种事物得以畅通无阻。后来,有司马圉将龟灵引入到汉朝,安置在重要位置。司马少卿刘昭为此而记载了它的地位。尤其珍贵的龟灵,却秩序短小。曾经与尚书计算时,刘昭叙述了龟灵的贡献,引用了裴松之的经典,说:“所以百物交通,
如果得到同利,则共同受益;如果不能同利,则共同受害。” 还记载了正月中,有人受到皇帝的命令,从殿工道接到了杨正王袒露的帝位情况,然后前往丘殿,见到了在邯郸的故义侯陆商,说:“为何邯郸的庶民还没臣服。”还有人背上有可达到的爪牙,多持剑前往,无名者以髑髅为占位。”陆商已逝,通过这段记载我们才得以了解他的情况。”司马少卿也认为龟灵是蜀种,自汉朝兴起以来,世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真心实意地推荐了这位贤士,希望不虚此行。”
史记重点句子翻译
《孔子世家》
1.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
孔子贫穷,又地位低下,等到成年后,曾经担任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吏,把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官,在他的管理下家畜繁殖,数量增多。由此担任了掌管工程事务的司空。不久之后离开鲁国,在齐国被排斥,在宋卫被放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聪明洞察事理,对问题看得深刻,却让自己接近死地的人,是因为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博学善辩,见识广大却使自身危险的人,是因为喜欢揭发他人的丑恶。做孩子就要一切为了父母,不要考虑自己,做臣子就要一切为了国君,不要考虑自己。
3.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过了一会儿,孔子神色严肃认真,有所深思,又表情愉快地向上望了一会儿,表现出志向深远的样子。说:我已经了解作曲者的风范了,他皮肤黑,个子高,昂首远望,像是在全天下称王,如果不是文王难道还会是谁作的曲呢!
4.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孔子是一个贤能的人,他所指责非议的东西都切中了诸侯的弊病。现在他久留陈蔡之间,两国大夫所施政推行的措施都不合他的心意。
5.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鲁人版《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
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
《晁错》
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史记》重点句子及翻译
`《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
《高祖本纪》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史记》中值得摘抄的名言警句与翻译
《史记》中值得摘抄的名言警句与翻译
1、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
出自《项羽本纪》。意思是得到富贵以后,如果不回家乡晒晒,就好像穿了一身锦绣绸缎,却在夜晚出行,谁能看到你的好?
传统的农业社会,培养了中国人的家庭、宗族、乡邻地方等社团意识。一个人发达了,要回到家乡显摆一下,就像现在的企业家要为家乡修路、建学校一样。
暴发户、土豪总免不了晒富的冲动,特别是见了过去的熟人是要迫不及待地宣讲一番的。
2、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出自《淮阴侯列传》,意思是做了人家的车子,心中就要考虑人家的患难;穿的衣服是人家给的,就要怀揣着人家的忧愁;吃的东西是人家给的,就要忠心为人家做事。
今天看来,这和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有点接近,选择了一份工作来作为谋生手段,就应该为企业、单位负责,尽职尽力。
3、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出自《平津侯主父列传》,意思是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追求富贵,只要能钟鸣鼎食(王侯之家的生活),承受鼎煮之刑罚而死也无所谓,
我好不容易获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宁愿倒行逆施。
主父偃早年虽饱学却穷困,在齐地被众儒生排挤,不容于齐,借钱借不到,去北方燕、赵、中山等地,还是不遇,入关希望卫将军引荐给圣上,没有消息,手中没钱,诸宾客都讨厌他,最后豁出去伏阙上书,竟然获得重用。
后来众人纷纷向他行贿,有人劝他不要太过分了,他竟然表示:现在有了权势,为了荣华富贵,法场上吃一刀也是心甘情愿!
4、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後相倍之戾也!
出自《张耳陈馀列传》中司马迁的评语,意思是当初两人互相倾慕信任,其相交非常诚恳,最终却反目成仇,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这是为何?
《史记》经典名言名句(原文及翻译)
《史记》经典名言名句(原文及翻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
【翻译】天下人来人往,匆匆忙忙,都是为了利益。
【延伸】利己是人性,千年不改。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史记·商君列传》
【翻译】一千个唯唯诺诺的人,也不如一个敢于直言的诤谏之士可贵。
【延伸】我们习惯于被追捧,被夸耀,孰不知,那个在我们最得意的时候,敢于直言建议的人,才是最可贵的。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
——《史记·商君列传》
【翻译】能够听取不同意见自我省察,这是聪睿;能够反省自身、正视缺点,这是明智;能够克服缺点、虚心改过,这是强者。
【延伸】一个成功的人,无不具备兼听、自省、虚心的特质。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翻译】能做的人不一定会说,能说的人不一定会做。
【延伸】真正的认识一个人,不容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史记·李将军列传》
【翻译】上位者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执行;自身行为不正,就算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
【延伸】以身作则是最好的命令。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翻译】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延伸】聪明的人,也有失误的时候;愚笨的人,也有聪明的时候。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翻译】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也会熔化;毁谤不止,会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延伸】舆论的力量极大,众口一词时,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所以,谨言,慎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与蔺相如》(命题人:孙晓辉)
1、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________
2、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________
3、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________ 4、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________ 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________ 7、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________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________
9、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________ 10、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1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________
12、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________
1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________
1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________ 《信陵君窃符救赵》(命题人:王仁刚)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________
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4、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5、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_______
7、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9、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10、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11、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12、赢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13、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14、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15、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16、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18、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
19、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20、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垓下之战》(命题人:王俊)
1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