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PBLS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PBLS
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
“用力按压” 按压幅度 至少1/3 前后径大约4-5厘米 “快速按压” 按压频率 至少100次/分(新生儿120次/分) 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以内 保证胸廓回弹 医务人员每2分钟交换一次按压职责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新生儿双手在乳线水平以下环绕胸廓,两个大 拇指按压,下压胸廓的1/3,大约4cm
识别
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即仅仅是喘息)
不呼吸或仅仅是喘息
对于所有年龄,在10提前钟内未扪及脉搏(仅限医务人员) 心肺复苏程序 C-A-B
按压幅度
胸廓回弹
至少5厘米
至少1/3前后径 大约5厘米
至少1/3厘米 大约4厘米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医务人员每2分钟交换一次按压职责
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步骤的总结
内容
按压中断 气道 按压-通气比率 (置入高级气道之前)
成人
儿童
婴儿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内 仰头提颌法(医务人员怀疑有外伤:轻推上颌法) 30:2 1或2名施救者 30:2 单人施救者 15:2 两名医务人员施救者
通气:在施救者未经 培训中经过培训量不 熟练的情况下
使用高级气道通气 (医务人员) 除颤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婴幼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下(原:两乳头连线中点 下一横指),两个手指下压至少1/3 胸廓厚度,大约4cm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儿童:胸骨平乳或水平,单手或双手,下压 1/3胸廓深度,约4.5-5cm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青少年:乳头连线水平,双手下压(1.5-2英寸)5cm
按压通气比例
1人进行儿童心肺复苏:30:2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2019年医学文档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 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 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 予电击之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 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间的时间。 • 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 (由不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作。 例如,一名施救者启动急救系统,第二 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三名施救者 则 提供通气或找到气囊面罩以进行人工 呼吸,第四名施救者找到并准备好除颤
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 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 更改了单人施救者的建议程序,即先开 始胸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不是 A-B-C)。单人施救者应首先从进 行 30 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进行 2 次通气,这是为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 • 按压速率应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而不是 每分钟“大约”100 次)。 • 成人按压幅度已从 4 至 5 厘米的范围更改 为至少 5 厘米。
《2010 指南》中的主要问题 主要是针对所有施救者,即医务人员或非专业施救 者的基础生命支持 (BLS) 方面的问题: 尽管在实施《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 急救指南》后心肺复苏质量已提高且存活率已 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然需要提高; (2) 各个急救系统 (EMS) 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 相差较大; (3) 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任何旁 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电击治疗 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 • • • 第二次电击或后续电击使用递增剂量 和固定剂量的对比 对于儿童患者,可以使用 2 至 4 J/kg 的剂量作为初始 除颤能量,对于后续电击,能量级别 应至少为 4 J/kg ,但不 超过 10 J/kg或成人最大剂量。 •电极位置 前-侧电极位置是合适的默认电极片位 置。可以根据个别患者的特征,考虑使
_2010心肺复苏指南_解读_余湛
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第28卷第8期2010年10月18日同时在《循环》杂志(Circulation )和《复苏》杂志(Resuscitation )上发布了《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该指南与2005指南相比有很大进展及亮点。
结合我院开展的“全院职工《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及操作培训”活动,现将新指南的变化及亮点进行解读并介绍如下。
2011年,我院全面启动了JCI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认证工作。
JCI 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
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认证模式。
2011年7月,结合我院开展JCI 认证工作要求,我院组织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对全院1200多名医护人员和750多名行政后勤人员进行CPR 理论及操作培训。
2010年10月发布的《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 )心肺复苏(CPR )及心血管急救(ECC )指南》(简称《2010心肺复苏指南》)[1]是全球心肺复苏的最新标准,结合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对2005指南作了进一步修改。
现结合我院的此次全员培训,现将2010年指南进行解读如下。
1修改背景自《2005美国心脏协会(AHA )心肺复苏(CPR )及心血管急救(ECC )指南》发布以来,在临床实践中,存在较多需改进的地方,表现为:(1)实施《2005心肺复苏指南》以来,心肺复苏质量和存活率也有所提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各个急救系统(EMS )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差异较大;(3)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目击者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2-4]。
《2010心肺复苏指南》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修改,优化步骤,让非专业人士更易理解与接受与普及,做到“目击者即行心肺复苏”,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
2重大改变的主要内容2.1心肺复苏优先次序从“A —B —C ”改变为“C —A —B ”即气道(airway )—呼吸(breathing )—胸部按压(chest compression ),改变为“C —A —B ”(胸部按压—气道—呼吸)。
2010CPR指南解读
心肺复苏的生存链
尽早CPR 快速除颤 心脏骤停后监护 立即识别 并启动EMS 着重胸外按压 有效ALS
成人BLS-非专业施救者
C-A-B 而不是 A-B-C 按压≥100次/分 按压≥5cm 有能力时,按30:2按压和人工呼吸 除非可能发生窒息性骤停(如:溺水)
理由
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心肺复苏对于 未经培训的施救者更容易实施,而且更 便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 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 外按压心肺复苏或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 呼吸的心肺复苏的存活率相近。 但对于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仍然 建议施救者同时实施按压和通气。
A-B-C
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 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 C-A-B 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后进行30 单人先30次按压 ,不做2次通气 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 2 次呼吸。 成人/儿童/行 婴儿 ≠新生儿
Last Modified: 2004兺06懍14粧 10:19 湰屃
单人按压/通气=30:2 吹气1秒钟/次(胸廓抬起) 人工气道后,8-10次/分
5 cycles of 30:2 (approximately 2 min)
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
理由
濒死样喘气是心跳骤停的早期征兆; 脉搏监测通常不可靠,而且浪费时间;
因此,指南规定只要患者没有反应、没 有呼吸或者呼吸不正常应该立即实施CPR, 废除“除看,听,感觉呼吸”。
高质量CPR
2010年指南 2005指南: •Push fast and hard (≥100 / min, 以每分钟大约 100 次的速率按压。 ≥ 5cm), 婴儿和儿童 ≥ 1/3胸前后径 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 4 至5 厘米。 (婴儿约4cm, 儿童约5cm) 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按压中断<10秒 避免过度通气 每2分钟换人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新指南更强调胸外按压
2010新 对经过培训以及未经 培训的施救者,都要强 调胸外按压 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 施单纯胸外按压的( 仅按压)心肺复苏 医务人员仍建议同时 给予按压和通气 没有针对经过培训 和未经过培训的施 救者给出不同建议 2005旧
心肺复苏程序:A-B-C更改为CA-B
2010新 2005旧
2005年前后发表的研究表明
• 05心肺复苏指南实施后心肺复苏质量已提 高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需 提高 • 各个急救系统(EMS)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 率相差较大 • 对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任何旁 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新指南的主要改变
根据29个国家的356名复苏专家经过36个月的分析、讨论。 对277个复苏和心血管急救主题的411份科学证据的总结。 1 2 3 4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程序:A-B-C更改为C-A-B
环状软骨加压可以防止胃胀气,减少气囊面 罩通气期间发生回流和误吸的风险,但这也 有可能妨碍通气。 环状软骨加压可能会延误或妨碍实施高级气 道管理,且采用后仍有可能发生误吸。
培训施救者正确使用该方法的难度很大。
环状软骨加压可以防止胃胀气,减少气囊面罩通气期 间发生回流和误吸的风险,但这也有可能妨碍通气。
• 如患者为老年女性,双乳下垂, 按压部位可定点在剑突切迹上两 横指:右手无名指沿右肋弓摸到 剑突切迹(剑突上凹),放下示 指、中指,示指边的胸骨为按压 部位。
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
2010新 取消程序中在开放 气道后“看、听和 感觉呼吸”一评估 环节” 2005旧 “看、听和感觉呼 吸”用在开放气道 后评估呼吸
更改的理由
• 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会在 成人患者无反应且不呼吸或无正常呼吸时实施心 肺复苏,从按压开始(C-A-B 程序)。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5.胸外按压的改化
不再教授单独给予人工呼吸而不进
行胸外按压的技术 对所有患者均按30:2给予按压和通 气
6.除颤的改化
新指南建议应用AED时,给予一次电 击后即重新进行胸外按压,而循环评估 应在实施5个周期(约2分钟)CPR后进 行。
医务人员的基础和高 级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BLS)
婴儿和儿童在给予充分通气和供氧,心率仍低于60 次/分钟且伴有外周灌注不良表现时,应实施胸外 按压 CPR时,施救医务人员必须给予足够频率(至少 100次/分钟)和深度(至少5cm)的胸外按压(IIa 级推荐),允许胸壁充分弹性复位(IIb级推荐), 中断按压时间不得超过10秒(IIa级推荐) 2005年指南建议对儿童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 平按压胸骨,对婴儿用两手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方 水平按压胸骨 双人实施婴儿CPR时,两手环绕婴儿胸部在拇指按 压胸骨的同时用其它手指挤压胸廓(IIa级推荐)
3. 复苏药物(2)
血管加压素的应用:在新指南中,血管
加压素一般可在第一或第二次除颤后通 过IV/IO途径给药一次。肾上腺素可每35分钟给药。血管加压素或许可替代第 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 VF/无脉性VT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 如胺碘酮,无胺碘酮时,可使用利多卡 因。
3. 复苏药物(3)
当气管插管无法完成时,常规使用喉罩(LMA) 是可以接受的辅助措施(Ⅱb级推荐),成功率和 并发症均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以及是否使用快速 序列插管(RSI)相关。 气管内导管型号可用下列公式粗略估计:
无套囊气管导管的型号(ID内径mm) =[年龄(岁)/4]+4 带套囊气管导管型号(ID内径mm ) =[年龄(岁)/4]+3
阿托品(1mgIV/IO,可给药3次)也可用于心脏
心肺复苏指南解读PBLSppt课件
A:airway
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
O: 口腔 T: 气管 P: 咽部
开放气道:压额-抬下颌法
一手置前额,将头部置于 向后倾斜的枕中位,颈部 仰伸
用其余四指将下颌向上前
轻轻抬起
开放气道:压额-抬下颌法
怀疑有颈部或颈椎损伤时 两手置于下颌两侧,以两个 或三个手指固定在下颌角处
将下颌向上向前抬起
无脉搏/不能确定是否触及脉搏
立即胸外按压
心跳存在而无自主呼吸
给12-20次/分的人工呼吸 无循环征象(心率<60次/分,而且伴低灌注) 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8岁者及早使用AED)
胸外心脏按压
平卧在坚固、平坦的平面 心脏按压板
地面
病史牌 护士的手或前臂 转运时前臂作为复苏平面, 另一手实施CPR
心肺复苏指南 解读PBLS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技术可以拯救生命,所有心 脏停搏者都应该得到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儿科心肺复苏的内容
儿科基本生命支持:PBLS pediatric basic life support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PALS pediatric advance life support 儿科持续生命支持:PPLS pediatric prolonged life support
注意:使用该方法开放气道 时不宜抬起头部
小儿气道阻塞的处理
小儿的气道:异物易进入并停留
吸入物:玩具小部件或某些食物 异物吸入的主要原因:对小儿看管疏忽
一种危急生命的急症!!!
婴幼儿、意识清醒-Heimlich手法
Heimlich手法禁忌:
盲目用手指在口腔内寻找异物→ 将异物推向气道深处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之临床解读与体会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之临床解读与体会东莞市人民医院蓝光明主要内容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几个主要变化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之临床解读如何有效实施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一、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几个主要变化1、生存链改变:由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早期识别与呼叫;早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仅做胸外按压;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胸外按压频率由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按压浓度由4-5cm改为“至少5cm”;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控制血糖不超过10mmol/L,但应避免低血糖;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CPR流程由ABC改变为CAB;按压与呼吸比不变(30:2);除颤能量不变;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性心电活动(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建议使用腺甘,治疗规则、单型性、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按压浓度由4-5cm改为“至少5cm”;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5 厘米)。
请注意,不再使用5 厘米的成人范围,而且为儿童和婴儿指定的绝对深度较《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早期版本中指定的深度更深。
二、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之临床解读高质量心肺复苏有5个要素;重视早期除颤或AED的作用;强调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重视复苏后综合征的处理。
1、早期人工呼吸并不必要,或有害①心跳骤停早期并不缺氧,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②心跳骤停,肺循环停止,肺气血交换也停止,人工通气只不过增加无效死腔;③过度人工呼吸加大胸腔内压,影响回心血量;④人工呼吸易引起胃胀,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⑤口对口人工呼吸中,送入气体的氧浓度低。
心肺复苏流程:由ABCD改为CABD,或DCAB1、检查时应快速检查是否无呼吸或仅仅喘息后,立刻启动急救系统并找来除颤器。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二、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2010(新):大多数急救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都需要 施救者团队的参与,由不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 作。例如 一名施救者启动急救系统,第二名施救者 开始胸外按压,第三名施救者则提供通气或找到气囊 面罩以进行人工呼吸,第四名施救者找到并准备好除 颤器。
2005(旧):基础生命支持步骤包括一系列连续的评 估和操作。流程图的作用是通过合理、准确的方式展 示各个步骤,以便每位施救者学习、记忆和执行。
2005(旧):未提供有关取消吸氧的具体信息。
SaO2 100% ?
六、特殊复苏环境
2010(新):十五种特殊心脏骤停情况给出特定的治 疗建议。包括哮喘、过敏、妊娠、肥胖症(新)、肺 栓塞 (新)、电解质失衡、中毒、外伤、冻僵、雪崩 (新)、溺水、电击/闪电打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新)、心脏填塞(新)以及心脏手术(新)。
机械活塞装置 机械活塞装置的病例分析报告了不同的 成功度。在难以一直实施传统心肺复苏的情况下(例如, 做一些辅助检查用于诊断时),可以考虑使用。
五、恢复自主循环后 根据SaO2逐渐降低吸氧浓度
2010(新):恢复循环后,监测SaO2 ,逐步将FiO2 调整 到需要的最低浓度给氧,维持SaO2 ≥94%。
(五)儿童除颤
2010(已修改原建议):对于儿童患者,尚不确定最佳 除颤剂量。有关最低有效剂量或安全除颤上限的研究非 常有限。可以使用 2 —4 J/kg 的剂量作为初始除颤能 量,但为了方便进行培训,可考虑使用 2 J/kg 的首剂 量。对于后续电击,能量级别应至少为 4 J/kg 并可以 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但不超过 10 J/kg 或成人最 大剂量。
2005(旧):常规性地给予钙剂并不能改善心脏骤 停的后果。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现在看呼吸是否停止就是------
敞开衣服,看胸腹是否有呼吸运动起伏!
10
从“A-B-C”更改为“C-A-B”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中,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 从 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 为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C-A-B而不是A-B-C
缩短按压-电击时间和电击-按压时间 强调团队心肺复苏
15
关于除颤(电击治疗)顺序 —SHOCK or CPR?
自动体外除颤器 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 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 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3
分钟,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
16
电击能量
双相波:制造商建议值(120-200J);如果 该值未知,使用可选的最大值。第二次及 后续的剂量应相当,而且可考虑提高剂量。
单相波: 360J
17
初始除颤能量 后续的剂量
儿童除颤剂量
2005年 2 J/kg 4 J/kg
2010年 2-4 J/kg >4J/kg <10J/kg
21
医院内高级生命支持(ACLS)的流程(二)
8. CPR 2分钟 胺碘酮 治疗可逆病因
7.电击1次 可
检查心律看是 否可以除颤 5.电击1次
可
2.VF/VT
3.电击1次
4. CPR 2分钟 建立静脉通路
可 检查心律看是 否可以除颤
检查心律看 是否可以除 颤
不可 9.PEA/窦静止
5或7
10. CPR 2分钟 建立静脉通路 肾上腺素1mg,每3-5min 高级气道,PETCO2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 已对医务人员确认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 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之后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 系统的建议进行改进。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 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 仅仅是喘息)。然后,该人员会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 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 不应超过 10 秒,如果 10 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 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如果有的话)。
电击治疗
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 第二次电击或后续电击使用递增剂量和固定剂量的对比 对于儿童患者,可以使用 2 至 4 J/kg 的剂量作为初始 除颤能量,对于后续电击,能量级别应至少为 4 J/kg ,但不 超过 10 J/kg或成人最大剂量。 •电极位置 前-侧电极位置是合适的默认电极片位置。可以根据个别患者的特 征,考虑使用任意三个替代电极片位置(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 胛)。 • 装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进行体外除颤 前-后以及前-侧位置通常是可接受的位置,放置电极片或电极板 位置不要导致除颤延迟。避免将电极片或电极板直接放在植入装置上。 • 同步电复律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双相波能量首剂量是120 至 200 J。心房纤颤--单相波首剂量是 200J。成人心房扑动和其他室上性心律- 50 J 至 100 J 的首剂量即可。 室性心动过速:首剂量能量为 100 J 的单相波形或双相波形电复 律(同步)电击对于成人稳定型单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较好。源自培训、实施和团队—新增部分
主要建议和强调重点
• 复苏课程中仍然应该包括正式评估,作为评估学生是 否达到学习目标以及课程有效性的方法。 • 可以使用心肺复苏提示和反馈装置培训施救者,也可 以用作整体策略的一部分,以便为实际发生的心脏骤 停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 口头总结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且不存在威胁的方法, 可帮助个人施救者和团队进行总结并改善表现。高级 生命支持课程中应包括口头总结以提高学习效果,而 且可用于总结在临床环境中的表现,从而提高今后的 表现。 • 通过采用基于系统的方法,如区域治疗系统、快速响 应系统或医疗急救团队,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脏骤停存 活率的波动性。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初级生命支持CAB —— CABD
除颤作为公众普及常规技术
室颤是心跳骤停前必由之路
只有除颤才能转复心律
AED是心搏骤停“灭火器”
66
除颤成功随时间延误而降低 每延误一分钟,存活率降低7~10%
心室颤动常在几分钟内转为心跳停止
早期除颤(1分钟内)成功率97%
强调做一次除颤,立即CPR
口对口呼吸要点
开放气道、口张开、捏鼻翼
吹气方法:深吸气、口包口密闭缓慢吹气
吹气时间: 2秒(默读1001、1002)
59
口对口人工呼吸
60
吹入气量:700~1000ml
有效标准:胸部抬起 吹气后、松鼻、离唇、眼视胸部、深吸气 吹气/按压比例2:30
缓慢吹气,防止食物反流误吸
三、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四、“心脑复苏”挑战“心肺复 苏”
传统的心肺复苏(CPR)理念是恢复心跳 和呼吸,而心脑复苏(CCR)则主要针对成 年人的心脏骤停,尤其是发生于院外但有 目击者的猝死。这一理念是指在急救过程 中,最需要考虑满足大脑供血,而非肺脏, 因此人工呼吸绝非最佳选择,取而代之的 是,急救者应不间断地实施胸外按压,使 患者的血液流向心脏和大脑。
27
将“A-B-C”改变为“C-A-B”的依据
一、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于成年人,心脏骤停存活率最 高患者的心律为室颤(VF)或无脉性室速(VT)的心脏 骤停者,这些患者CPR的关键起始措施是胸部按压及早 期除颤。 二、“A-B-C”程序中,胸部按压往往被延迟,因为目击 者要开放气道,给予口对口呼吸或应用屏障器具或其他 通气装备。将程序改为C-A-B,则胸部按压可迅速开始。 三、开始先做胸部按压,可以保证有较多的患者接受 CPR救治,即使救助者不愿意或不能够为患者提供通气, 但至少可以完成胸部按压。 四、施救者对发生心脏骤停最可能的原因制定复苏救治 程序是合乎情理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与体会
从 A-B-C 更改为 C-A-B
更改理由
• 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有目击者 的心脏骤停存活率最高,初始心律多为心 室颤动或无脉性室速 • 抢救的关键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 A-B-C 程序中,施救者开放气道,口对口人 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装配通气设备, 往往会延误胸外按压 • 更改为 C-A-B可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尽 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
• 延长心脏骤停患者 的“救治窗口” • 只是一种短期支持 的方法 • 可以改善血流动力 学但对生存率无影 响
控制性低体温
• • • • 控制性低体温,有望成为新的复苏措施之一 同时作用于脑缺血级联损伤反应的多个靶点 应在复苏后尽早进行, 开始越晚, 效果越差 延长低温治疗的持续时间可能对患者有益
从 A-B-C 更改为 C-A-B
• 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没有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 • A-B-C 程序的第一步是普通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 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 • 如先进行胸外按压(C-A-B),可能鼓励更多施救 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鼓励团队协作和个体化治疗
• 多名施救者可同时执行各 个操作,如一名施救者立 即开始胸外按压,一名施 救者拿自动体外除颤器 ( AED) 并求援,第三名施 救者开放气道,进行通气 • 鼓励医务人员根据最有可 能的心脏骤停病因展开施 救行动
正确的按压姿势
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 • • • • 定位:双乳与胸骨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 婴儿: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按压深度至少4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高质量心肺复苏 — 避免过度通气
• 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单人 施救者的按压-通气比率(30:2) 并未更改 • 仍建议以大约每秒钟 1 次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 • 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 (速 率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且不必与呼吸同步 • 之后,可按照大约每 6 至 8 秒钟 1 次呼吸的速率 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 8-10 次呼吸)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院内使用AED
2010(重新确认的2005版建议):虽然 证据有限,但可以考虑为医院环境配备AED 以便进行早期除颤(目标是在倒下后不到3 分钟内给予电击),特别是在员工不具备节 律识别技能或者不经常使用除颤器的区域。
医院应监测从倒下到首次电击之间的间 隔时间和复苏后果。
为儿童使用AED目前包括婴儿
在 A-B-C 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 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臵或 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 压往往会被延误。 更改为 C-A-B 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 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即 只需进行第一轮 30 次胸外按压的时间,大 约为 18 秒钟;如果有 2 名施救者为婴儿或 儿童进行复苏,延误时间会更短)。
三、电击治疗
《10指南》已更新为包含有关为心律失常 使用除颤和电复律以及为心动过缓使用起搏的 新数据。这些数据基本上都仍然支持《05指南》 中的建议。所以,并未建议对除颤、电复律以 及起搏进行重大更改。 强调在给予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早 期除颤是提高心脏骤停存活率的关键。
除
颤
单相360J 成人120-200J 除颤后立即按压 儿童2-4J/kg(2J/kg-2005) 或首剂2J/kg,后续至少4J/kg ( <10J/kg, <成人最大量)
从 A-B-C 更改为 C-A-B
《2010 指南》中,建议将成人、儿童
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请参见“新生儿复 苏”部分)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 A-B-C更 改为 C-A-B。 心肺复苏程序的这一根本性更改将需要 对所有曾学习过心肺复苏的人员重新进行培 训,但参与制定《2010 指南》的人员及相
关专家一致认为付出努力是值得的。
但是,对于推测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窒息性 骤停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人工 呼吸,在大约 5 个周期(大约两分钟)后再 启动急救系统。
心肺复苏与2010指南解读
心脏骤停(SCA)表现为4 种类型,即心室纤颤(ventricularfibrillation, VF),无脉室速,无脉电活动(pulselesselectrical activity, PEA)和心室停搏,其中VF 最为常见。
如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如早期CPR:3~5 min内电除颤可使SCA患者存活率高达49%~74%,VF的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而心室停搏的复苏成功率仅为1%左右。
早期识别与启动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早期CPR,早期除颤和早期ACLS是构成SCA 存活链的4个关键环节。
CPR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
BLS主要是指徒手实施CPR,包括ABCD 4个步骤,即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 电除颤(D,defibrillation)。
ACLS是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设备、药物和液体的应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
VF与无脉搏VT为可除颤心律,其抢救应予1次电击后,立即重新CPR,开始胸外按压(5轮)。
同时开放静脉给药。
对于不可除颤心律为:PEA与心室停搏。
PEA(包括各种无脉搏心律如假性电机械分离、自主性室性心律、室性逸搏、除颤后室性自主心律、缓慢性心室停搏心律)常由可逆病因引起;室性停搏性心脏骤停的存活率很低。
此两种骤停心律复苏的重点是做高质量的CPR,减少中断,确定可逆因素或合并症,并可应用肾上腺或血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大约3-5分钟1次,血管加压素40u,可取代第一或第二次肾上腺素。
2010中国心肺复苏指南解析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组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VF),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以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一、成人基本生命支持(ABLS)(一)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应症1.呼吸骤停很多原因可造成呼吸骤停,包括溺水、卒中、气道异物阻塞、吸入烟雾、会厌炎、药物过量。
电击伤、窒息、创伤,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
原发性呼吸停止后1分钟,心脏也将停止跳动,此时做胸外按压的数分钟内仍可得到已氧合的血液供应。
当呼吸骤停或自主呼吸不足时,保证气道通畅,进行紧急人工通气非常重要,可防止心脏发生停博。
心脏骤停早期,可出现无效的“叹息样”呼吸动作,但不能与有效的呼吸动作相混淆。
2.心脏骤停除了上述能引起呼吸骤停并进而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因外,还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重型颅脑损伤、心脏或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
药物或毒物中毒。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或低血钾等。
心脏骤停时血液循环停止,各重要脏器失去氧供,如不能在数分钟内恢复血供,大脑等生命重要器官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二)现场复苏程序BLS的判断阶段极其关键,患者只有经准确的判断后,才能接受更进一步的CPR(纠正体位、开放气道。
人工通气或胸外按压)。
判断时间要求非常短暂、迅速。
l.判断患者反应当目击者如非医务人员,发现患者没有呼吸、不咳嗽。
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如眨眼或肢体移动等),即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并立即开始CPR.。
2.启动EMS拔打急救电话后立即开始CPR。
对溺水、严重创伤、中毒应先CPR再电话呼救,并由医生在电话里提供初步的救治指导。
如果有多人在场,启动EMSS与CPR应同时进行.3.患者的体位须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如要将患者翻转,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如果患者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只有在绝对必要时才能移动患者,对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到异物方可用手指清除
儿童、意识丧失-腹部冲击法
CABDE-B
B:breathe
建立呼吸
呼吸评估
取消复苏程序中在开放气道后“看、听、感觉
呼吸”评估环节
非医务人员不能正确判断脉搏和呼吸的存在 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正确检测脉搏
通过“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可以缩短开
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
2010儿童心肺复苏及 生命支持指南解读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救护中心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技术可以拯救生命,所有心 脏停搏者都应该得到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儿科心肺复苏的内容
儿科基本生命支持:PBLS pediatric basic life support 儿科高级生命支持:PALS pediatric advance life support 儿科持续生命支持:PPLS pediatric prolonged life support
CABDE-C
C circulation
:
建立循环: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
循环评估
非专业急救人员:不要求检查脉搏和循环状态,单人应行 30次的胸外按压后人工呼吸,并紧接立即行5个循环 CPR 后EMS
专业急救人员:应在10秒中内检查患儿脉搏情况
1岁以上:颈动脉 1岁以下:肱动脉、股动脉
循环评估
来讲,胸外按压更容易实施
生存链由“四环”改“五环”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儿童生存链
1、预防心脏停搏 2、早期高质量的CPR 3、迅速启动EMS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A:airway
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
O: 口腔 T: 气管 P: 咽部
开放气道:压额-抬下颌法
一手置前额,将头部置于 向后倾斜的枕中位,颈部 仰伸
用其余四指将下颌向上前
轻轻抬起
开放气道:压额-抬下颌法
怀疑有颈部或颈椎损伤时 两手置于下颌两侧,以两个 或三个手指固定在下颌角处
将下颌向上向前抬起
评估意识和反应
PBLS的程序
从A—B—C”到“C—A—B”
更改理由
心脏骤停高存活率者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他们 的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 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是胸外心脏按压和早期除颤 C-A-B程序可尽快开始胸外按压,能尽量缩短通气延误 时间
对于未经培训的施救者或不愿意做口对口呼吸的施救者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婴幼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下(原:两乳头连线中点 下一横指),两个手指下压至少1/3 胸廓厚度,大约4cm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儿童:胸骨平乳或水平,单手或双手,下压 1/3胸廓深度,约4.5-5cm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青少年:乳头连线水平,双手下压(1.5-2英寸)5cm
按压通气比例
1人进行儿童心肺复苏:30:2
2人进行小婴儿或儿童心肺复苏:15:2
新生儿复苏:3:1
胸外心脏按压建议
在整个CPR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气道的开放
避免按压剑突或肋骨
无论按压或放松,手的位置保持固定 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和人工辅助通气配合进行 对心跳骤停患儿(如室颤)首先进行按压而不是改 善通气
CABDE-A
婴儿型:280ml/100ml
球囊施加的压力限制 儿童/婴儿:40±5cmH2O
建立呼吸-面罩通气
球囊的使用方法
建立呼吸-面罩通气
面罩大小 #5: 130ml #4: 90ml #3: 70ml #2: 33ml #1: 20ml 面罩选择要求 完全覆盖口鼻 完全覆盖下巴 不会遮住眼睛
单纯胸外按压
每6至8秒1次呼吸(每分钟8至10次呼吸),与胸外按压不同步,大约 每次呼吸时间为1秒,有明显胸廓隆起 尽快连接并使用AED,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外按压中断,每次电击 后立即从按压开始心肺复苏。
“新”、“旧”之别
2005年
生存链 按压顺序 按压频率 按压幅度 呼吸评估 触摸脉搏 除颤 4环 A-B-C 约100次/分 约胸廓前后径的1/3或1/2 看、听、感觉 强调,10秒内 1岁以下婴儿不推荐
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
“用力按压” 按压幅度 至少1/3 前后径大约4-5厘米 “快速按压” 按压频率 至少100次/分(新生儿120次/分) 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以内 保证胸廓回弹 医务人员每2分钟交换一次按压职责
胸指按压,下压胸廓的1/3,大约4cm
注意:使用该方法开放气道 时不宜抬起头部
小儿气道阻塞的处理
小儿的气道:异物易进入并停留
吸入物:玩具小部件或某些食物 异物吸入的主要原因:对小儿看管疏忽
一种危急生命的急症!!!
婴幼儿、意识清醒-Heimlich手法
Heimlich手法禁忌:
盲目用手指在口腔内寻找异物→ 将异物推向气道深处
内容
按压中断 气道 按压-通气比率 (置入高级气道之前)
成人
儿童
婴儿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内 仰头提颌法(医务人员怀疑有外伤:轻推上颌法) 30:2 1或2名施救者 30:2 单人施救者 15:2 两名医务人员施救者
通气:在施救者未经 培训中经过培训量不 熟练的情况下
使用高级气道通气 (医务人员) 除颤
儿科基本生命支持:PBLS
pediatric basic life support
PBLS的概念
徒手(或初步)心肺复苏,即指不用任何设备维持气道
通畅、支持呼吸及循环
是将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这两项技术结合或单独进行, 直至给予高级生命支持 在心跳呼吸停止后四分钟内即开始PBLS,八分钟内给予 PALS,可获得较高的复苏成功率(45%)
建立呼吸-人工呼吸
方式: <1岁:口对口鼻 频率: 儿童或婴儿:12-20次/分(约3-5秒吹气一次) >1岁:口对口
避免过度通气 未见胸廓抬举,应调整头颈部位置并加强密封性
正常吸气后给予两次有效的人工呼吸
不推荐以往深吸气的做法 有效的人工呼吸即胸廓抬举
人工呼吸的方式
建立呼吸-面罩通气
球囊种类的选择 儿童型:500ml/300ml
识别
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即仅仅是喘息)
不呼吸或仅仅是喘息
对于所有年龄,在10提前钟内未扪及脉搏(仅限医务人员) 心肺复苏程序 C-A-B
按压幅度
胸廓回弹
至少5厘米
至少1/3前后径 大约5厘米
至少1/3厘米 大约4厘米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医务人员每2分钟交换一次按压职责
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步骤的总结
建立呼吸-面罩通气
E-C钳夹法: 面罩紧贴于面部 “C”字型固定面罩 “E”字型开放气道 (上抬下颌)
建立呼吸-面罩通气
提供足够的潮气量,引起胸廓有所起伏即可 通气量不可过大,避免过度通气
胸内压升高 胃胀气、增加反流和误吸的危险
减少心排出量
CABDE-D
D:Defibrillation
始胸外按压之间的时间间隔
除颤
除颤剂量:
除颤:首次2J/kg,此后至少4J/kg
但不超过10J/kg 转律:0.5-1J/kg 无脉室速和室颤:非同步除颤
CABDE-E
E:evaluation
评估复苏效果
每5个循环或每2min检查一次脉搏
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步骤的总结
建议 内容 成人 儿童 无反应(所有年龄) 婴儿
无脉搏/不能确定是否触及脉搏
立即胸外按压
心跳存在而无自主呼吸
给12-20次/分的人工呼吸 无循环征象(心率<60次/分,而且伴低灌注) 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8岁者及早使用AED)
胸外心脏按压
平卧在坚固、平坦的平面 心脏按压板
地面
病史牌 护士的手或前臂 转运时前臂作为复苏平面, 另一手实施CPR
体外除颤
除颤器(AED)
证据显示:儿童发生室颤和无脉性室速的机会更多
1岁以上儿童应用体外除颤是安全的
对于1岁以上儿童建议使用儿童电极和导线传输更小的 电流 对于1岁以下患儿首选手动除颤仪
除颤方法
一次复律后进行5个周期的CPR后再进行复律(原:尽 可能连续进行3次复律)
院内可根据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进行调整 若第一次复律没有成功,进行CPR有助于使下次复律 更为有效:为心肌提供氧和代谢物质 尽量缩短胸外按压和电除颤之间以及电除颤后重新开
2010年
5环 C-A-B 至少100次/分 至少胸廓前后径的1/3 取消看、听、感觉 不再强调 1岁以下婴儿可使用
除颤能量
呼出CO2监测 吸氧与SPO2 钙剂 亚低温
2-4J/kg
建议使用 未确定 不建议 可考虑
2-4J/kg,≤10J/kg
推荐使用 最低浓度保持≥94% 不建议,可能有害 推荐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