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
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杜俊创学术书评校企合作是一种将校园和企业的教育优势充分结合,同步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将学生培养为符合社会发展、企 业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的办学形式。
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是学校与企业建立一个双方认同的教育培养模式。
但具体 的办学模式、行为机制、治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等内容,则会 根据校企合作的不同性质、校方要求、企业需求存在差异。
如果企业和学校想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充分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就必须对校企合作的不同模式及其产生机理和作用优势有充分了解。
而从宏观视角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可以系统性、宏观性地 探究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内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继而基于历史经验•有针对性地探寻一种符合现代职业 教育发展需要、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发展需要的现代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可以通过探讨和研究相关经验,建 设更利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
刘晓所著的《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行为机制、治理 模式与制度创新》一书,就是基于职业教育视角,对我国高 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系统性、宏观性研究的一本理论著作。
该书以“理想一现实一抉择”作为逻辑主线,从历史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对策层面对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的机理、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分析。
作者 表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虽然相对成熟,但细 致分析后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会 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成桎梏,也会对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发 展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因此,基于历史经验探寻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方法,从整体而言,对学校、企业和社会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第一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变迁史的回顾”中,作 者以历史史实为主,对职业教育视角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
作者表示,最初校企合作构建动机就是要塑造一种资源上的合作关系。
但随着单纯的合作无法提升双方的生产价值、生产效率时,校方和企业开始寻求一种竞争性合作模式。
对《焙烤食品工艺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精选作文
对《焙烤食品工艺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国内外许多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与企业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具体有“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实践环节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校企共建课程的教学合作等。
而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的形式又有课程置换、课程共建等.课程置换是将院校现有专业的相关课程替换为企业培训课程,课程共建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课程建设.《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笔者拟就为什么要开展《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校企合作教学,如何将《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日常教学与校企合作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为实现新建本科院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
构建《焙烤食品工艺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一)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具有必要性我院为新建本科院校,前身为高等专科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既不同于老本科院校强调学术型的要求,也不同于专科院校、技术院校强调实用技术能力的要求,而是定位在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需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日新月异的现阶段,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和环境往往难以实现,必须要有现代企业的深层参与和有力支持。
校企合作是培养贴近生产实际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课程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单位,将校企合作下移至课程建设层面,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使企业清楚地看到校企合作的效果,双方的合作才能更有效.课程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是学生知识、技能构建的基础和依托。
企业办学模式探讨
企业办学模式探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将职业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承,资源共享,创新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企业办学适合职业教育需求的教师队伍通过我院前几年的办学实践证明,职业教育的企业属性特征非常明显。
作为企业办学,如果只开展培训工作,不开展具有学历教育性的职业教育,学院师资队伍在总量和质量上就会难以保证,一些优秀教师很容易流失。
因为员工培训的规模具有不确定性,每天的培训量时多时少,尤其受企业效益和季节性影响很大,不可能每天都有足够的培训量,许多教师因工作量不足而心存忧虑,离开了教学岗位,同时学院也不可能储存更多的教师,增加人工成本。
近年来我院将高职教育和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师资共享,教师既讲授高职课程,又讲授培训课程,保证了师资队伍的稳定,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为了保证教育和培训质量,学院和油田企业合作开发师资队伍。
一是启动教师深入企业锻炼计划,每年选派教师100多人次到油田企业参观调研,现场备课,顶岗实践,参加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增强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二是在辽河油田公司的政策支持下,学院组织教师参加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考试和职称评审,两年来,200多人由原来的中专、技校和培训教师转变为高校教师,40多名教师由高级讲师评转为副教授以上职称,增强了教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前许多调离教师岗位的人员纷纷要求回到教学岗位。
三是从油田各企业聘请了5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型专家为学院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将油田生产建设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引进课堂,提高了教学培训效果。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将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本文将探索和研究这种模式的实施情况与发展趋势。
一、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意义和特点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结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共同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
它的实施对于学校、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学校来说,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能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还能够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对企业来说,与学校合作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更加贴合的人才,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
对于社会来说,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缩短学生从校园到企业的适应期,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它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界限,打破了教学和实践分离的局面,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
它吸纳了企业资源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机会。
它充分挖掘了企业的实践经验和学校的学术优势,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它将学习、实践、工作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实践和市场需求,提高了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目前,国内外都有不少成功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案例,比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苹果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了许多创新型的教学项目。
中国的一些知名高校也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如清华大学与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
这些案例都充分体现了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成效。
尽管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有着诸多优势和成功案例,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
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资源不匹配的问题,需要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基础。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深入体现,在多年校企合作探索及实践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本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以及经验,并对校企合作的长效开展提出了一定的观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逐步提高。
校企合作,是当前学校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模式下,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我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深化企业服务,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校企双赢。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内涵要求,我校坚持“因材施教,工学结合,育人为先,学生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示范校建设,同时为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与企业间的合作搭建了综合发展的平台。
二、校企合作经验总结1.重视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多年来,学校坚持为企业培养亟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稳定就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实力,实现了校企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为核心,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发展趋势,学校聘请行业专家、高校资深专家和合作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及校内专业骨干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旨在为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和深度合作,专家委员会则注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完善和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已有30多名生产一线的明星技师、中华技能大将获得者以及企业的重要领导者分别担任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加强了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问题及策略探讨
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问题及策略探讨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是国家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鼓励高校结合实际,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诸多行业,开展各种创新活动,从而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改善高等教育产业发展,更好满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校企合作模式的核心是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实现共赢,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建立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技术创新生态体系。
民办院校校企合作将带动高校教学、教研、实验室建设与技术创新、技术转移、企业人才支持服务等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民办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两方之间的信任缺失。
大多数民办院校是具有市场竞争性的产品,而参与合作的企业往往不愿付出相应的资源,因此,双方的资源利用尚未投入足够的努力。
二是民办院校通常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因此,在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时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是在资本方面,因为民办院校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性,大多数合作企业都不愿意为与民办社会营造借贷协议,也不愿意进行中长期投资,在投资上受到很大影响。
为了加强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1、双方要建立可靠的信任关系,采取长期的合作模式,而不是短期的利益最大化的交易模式;2、合作应主要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主,在教学资源和专业设置上实现有效的结合;3、充分发挥校企联盟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多方沟通协商机制;4、拓展国家战略项目,加大合作企业的投入力度,实行项目后返现办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5、积极发展民营科研团队,打造科研创新平台,为合作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及管理服务。
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模式,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有助于更好、更快地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是一种可行的发展路径,目前也在各大民办院校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应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双方参与,建立起持久、高效的合作模式,激发双方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推进民办院校校企合作、教育企业可持续发展。
浅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种合作形式,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还可以推动产业的发展。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将产业与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及价值校企合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意义及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1、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2、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更加贴近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用能力。
3、促进产业发展。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将教育与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校园教育和企业实践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办学模式。
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可以实质性地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实现互利共赢。
1、实习基地联盟实习基地联盟是产教融合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由多家大中型企业和高校共同组成的,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实习基地网络。
实习基地联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和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在行业内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2、协同育人项目协同育人项目是一种将学校和企业整合资源、共同协作、共建专业的育人项目。
通过协同育人项目,高校可以与企业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产教融合实验室产教融合实验室是一种将校内的实验室与企业的研发中心整合,形成一个创新共享的平台。
通过此平台,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合作,共同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为实现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之间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之间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近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首要选择之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在办学模式方面,高职院校之间开展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探索。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之间合作办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合作办学的定义和意义合作办学是指两所或多所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共同开展校际合作的一种办学模式。
它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合作发展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优势互补:合作办学可以将各高职院校的特长互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学科设置。
2.师资共享:通过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可以共享优秀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研究能力。
3.质量提升:合作办学可以促使高职院校之间相互竞争,从而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
二、合作办学的模式和实践在高职院校之间,合作办学有多种模式和实践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合作办学模式:1.共建共享模式:多所高职院校共同合作,在某一地区建立合作办学基地,统一招生、统一培养,学校之间共享教学资源和教师力量。
2.联合办学模式:高校之间签订办学合作协议,合作开设共同的专业,学生共同在两所高校就读,课程由双方教师共同教授,并授予双方学位证书。
3.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共同开设企业所需的实践性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于企业,并由企业提供工作岗位和实践教学资源。
各种合作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合作办学模式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合作办学模式有许多优点,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1.权益保障:在校际合作中,学校之间的权益不均衡可能会导致一方受损。
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权益保障措施,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协同共建、合作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陇东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
大学(研究与管理) University(Research&Management)2020年10月Oct,2020第39期总第485期No.39vol.485协同共建、合作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陇东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刘坤,赵花妮,李小龙(陇东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摘要:“协同共建、合作育人”模式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陇东学院通过校企合作育人的方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利用企业的技能人才和高校的教师人才,协同培养的方式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达到了校企合作双方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平台;在线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39-0017-02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战略新型产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宏观市场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备受关注,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愈发举足轻重。
而许多学校因为网络资源匮乏,学生学习实践方式受到制约。
而企业既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又有充分的实践基地,恰好填补了学校资源及平台的空缺。
因此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有利于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工程教育的内涵质量5。
以陇东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为例,陇东学院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与企业建立起持续发展的良好关系,并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_、校企合作的意义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出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网络工程领域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方面校企合作专业共建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在服务的前提下,本着就业的目的,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这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
在服务育人的前提下,通过给予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校企合作办学的 重点举措 和 成效
一、校企合作办学的重点举措校企合作办学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技术、文化创新等活动,共同培养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种办学模式。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实际操作中,有几个重点举措可以帮助校企合作办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深度合作深度合作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重点举措之一。
学校和企业在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深入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企业也能够通过与学校深度合作,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创新课程创新课程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另一个重点举措。
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设计专业课程,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企业可以介入课程设计,使课程更符合实际工作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实习就业学校和企业可以进行实习就业方面的合作。
学校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寻找适合的实习机会,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
而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增加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二、校企合作办学的成效校企合作办学的重点举措能够带来一系列的成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就业率校企合作办学能够更好地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结合起来,使教学更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设计创新课程和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率。
二、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办学能够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使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通过深度合作和创新课程设计,学校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应用到产业中,推动产业发展。
三、提升教育质量校企合作办学能够提升教育质量,使学校的教学更贴近实际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企业的参与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使教学内容更具前瞻性和实践性,提高教育质量。
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酒店和烹饪专业为例
十九大以来,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相继出台,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就校企合作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制订政策,付诸行动,积极探索。
校企合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尤其是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已成为制约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
本文以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以下简称“酒店”)和“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以下简称“烹饪”)专业(均隶属于食品工程系)为例,就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的做法作一介绍。
一、基本情况我校“酒店”和“烹饪”专业设立于2010年,当年招生人数不足100人,各有1个建制班,师资设备紧缺,尤其是“烹饪”专业由原粮储专业教师改行执教,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专业开设以后,为解决师资设备紧缺和社会、家长及学生观念保守等问题,学校开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子———学校以“美食美客”“金凯悦”等南阳当地酒店为依托,聘请兼职教师,尝试工学结合,安排学生到酒店参加社会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学生及家长满意度逐渐提高,招生规模逐步扩大。
在与当地酒店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学校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发展思路,将合作企业拓展至厦门、泉州、晋江等沿海发达城市的四星、五星级酒店,专业也转型发展为“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和“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这两个专业招生火爆,学校连年控制招生规模,基本上每年7月中旬即停止招生。
目前,两个专业在校生达1000余人。
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胆尝试“小学期”教学模式,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对口率达98%以上,自主创业学生比例连年提升。
二、主要做法(一)调研论证,确定目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是专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酒店”和“烹饪”专业成立之初,学校就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多次组织教务和院系管理人员深入开展调研,经过多方论证,最终确定了人才培养定位:酒店专业学生就业定位于服务星级酒店,烹饪专业学生就业定校企合作位于服务大型饭店和星级酒店。
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探析一、校企合作模式、机制的基本内涵模式是指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
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
我国学者查有梁先生在《教育建模》一书中,从模式论的高度对什么是模式给出了一个全面的定性叙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
”校企合作,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它实际上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办学的一种发展样式,是在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标准样式。
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
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
理解机制这个概念,最主要的是要把握两点。
一是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因为事物有各个部分的存在,就有一个如何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是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也就是说,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的。
例如,竞争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制约机制等。
机制的建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
这里所谓的体制,主要指的是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所谓制度,广义上讲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任何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
也可以说,通过与之相应的体制和制度的建立(或者变革),机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
一条校企共赢互惠袁 将企业的根本利益和学院的教育利益紧紧捆绑袁 实现校企联姻的道路遥 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袁在学习中工作袁实现了高 职教育野教育尧培训尧就业冶一体化的大学生就业直通车计划遥
3 校企合作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渊1冤政策法规的缺失制约着校企深度合作的进程遥 虽然自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以来袁国家不断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校企合作袁但是 这些政策法规都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上袁而在校企合作的具体细节上 比如企业应承担的义务尧学院享有的权利尧参与教学的企业享有的优 惠措施等方面则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遥 这就使得在校企合作教学的具 体开展过程中学院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袁企业则在有利可图时处于积极 状态袁无利可赚时则消极迎合遥
渊2冤 高职院校和企业现有的管理机制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 展遥 目前我国的公立高职院校完全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袁企业是属于独 立的法人袁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由市场导向遥 而作为高职院校和企 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的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力度不够袁使得校企合 作长期处于民间活动状态袁 因而他们在合作过程中权尧渊下转第 80 页冤
科技视界
酸冶袁其代表企业有丰原生化尧八一化工等遥 产品附加值不高袁同时特别 向化工一类产品的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遥 蚌埠市对外贸易发展 仍主要依靠资源尧能源尧土地和环境等有形要素投入袁资源和环境压力 较大遥 蚌埠市能源资源消耗大袁单位产品能耗高遥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袁 蚌埠市外贸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将更趋强化遥 2.2.2 县域外贸发展不均衡袁总体规模偏小
以 2009 年为例袁怀远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558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 实绩企业 8 家曰五河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184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实绩 企业 3 家曰固镇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250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 3 家遥 三县总进出口额不足 1000 万美元且县域外贸发展的不均衡袁这 会制约蚌埠市的对外贸易发展遥 2.2.3 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
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创新
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创新一、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概述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是指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新型教育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旨在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教育的重要方向。
1.1 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核心价值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通过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强、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教育环境。
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1.2 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逐渐兴起。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二、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策略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策划。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实施策略:2.1 明确合作目标与定位校企双方在合作之初就需要明确合作的目标和定位,确保合作办学的方向与企业的发展相一致,同时也符合高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2.2 建立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是确保合作办学成功的关键。
这包括制定合作章程、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设立合作管理机构等。
2.3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共同开发校企双方应共同参与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开发,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同时融入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
2.4 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高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
企业则应提供实习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5 师资队伍建设与交流高校与企业应共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互派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2.6 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与服务高校应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指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索现阶段,由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明确提出,职业学校已经深深感受到寻求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校企合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能提高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技能人才成长周期,能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可以实现供给与需求、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兴衰成败.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
而在我国,由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法规、行政和行业管理体制的不同,职业教育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校企合作的运行体系,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
而成功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立有赖于找准校企之间合作的结合点,使各相关因素形成正向合力。
例如,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所处的溧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处界,地处长江三角洲,属江苏省苏锡常都市圈。
溧阳拥有江苏华朋集团、江苏正昌集团、江苏上齿集团等一批中国知名机电企业,因此,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数控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很大。
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经过近三年运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今年。
溧阳职中机电、机械、数控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近300名顶岗实习学生在三天内被企业抢聘一空,其中近60%的学生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技能被相应企业在工学结合期间就已定聘,无须学校进行推荐。
由此可见,有效的校企合作能使双方达到双赢的结果。
因此,探寻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健康的运行机制,是职业学校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校企合作的模式与个案分析职业学校、企业、政府和市场四者构成了校企合作的四要素。
职业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行为发生的主体,一方面双方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赢互动,另一方面双方又彼此制约,缔造利益共同体。
校企合作方案校企合作办学难点与对策
校企合作方案校企合作办学难点与对策
校企合作是现代教育领域的一个新兴趋势,它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共同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共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同时也可以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提升。
但是,在校企合作的办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的难点和问题需要解决,下面将详细探讨校企合作方案的难点和对策。
一、难点分析
1.双方合作意识不强
校企合作需要双方有合作意愿和目标,但很多企业和学校缺乏理解和认知,对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优势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缺乏合作热情和信心。
2.制度设计不完备
校企合作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范双方的行为,但很多学校和企业缺乏相应的经验和人力来设计、执行合适的制度,会导致合作计划制定不充分,实际操作困难等问题。
3.合作过程管理不到位
校企合作需要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管理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往往导致过程控制不佳,无法实现最佳的合作效果。
4.评估机制缺失。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讲解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讲解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组织开展教学科研实践活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的提出源于当前高等教育逐渐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相符等问题,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方向与需求对接紧密: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将企业需求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
企业可以提供实践基地、岗位培训计划等资源支持,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技能,使学生获得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2.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借助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源,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取新鲜人才、创新灵感、技术支持等,实现互惠互利的局面。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运作机制,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
4.增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与需求,培养职业素养和发展规划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实践锻炼,建立起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
5.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创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能够促进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优势,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
总的来说,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学以致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实现全方位合作共赢的局面。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讲解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讲解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企一体化合作将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有效
结合,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经验和现实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供更贴近市场需求的教育培训课程和科研项目,培养更有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2.拓宽就业渠道: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更具实际工作经验,企业有更
多机会与学生进行实习,了解学生的专业实际能力与工作适应度,提前对
学生进行人才储备,为企业的招聘工作提供更好的基础。
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企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通过与高校共享研究设备、技术和人
才等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5.促进教学科研的有效衔接:校企合作模式将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
企业需求成为科研方向和项目选择的重要依据,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
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提高教学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拓宽教师发展渠道:校企合作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增强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更新的能力。
同时,高校教师在与企业
的合作中,更容易获得企业的资源支持,提升自身科研和实践水平。
总的来说,“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拓宽
就业渠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教学科研的有效
衔接,以及拓宽教师发展渠道。
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高校与企业之间实现
优势互补,实现优质教育和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
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校企合作模式探讨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由于中国的教育现状,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温总理曾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所以,我国职业教育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是基于目标导向型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它实际上指的是在我国职业教育中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教学的一种样式,是在为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标准样式。
通过这些样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并增强企业部门与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绝大多数的职业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企业进行了合作,校企合作从理念上不容置疑,但在实践上却难有实质性的进展,因为学校所处的环境、专业的设置、双方合作的主动性、有效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校校企合作的内容、层次、形式、途径及程度等方面也必然有其特殊性。
二、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1、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
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校办企业发展模式与探索
校办企业发展模式与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逐渐被作为创业的重要平台。
校园创业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其中一个重要形式就是校办企业。
校办企业是指由高等学府及其附属单位或科研院所等直接设立的企业。
如何有效发展校办企业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办企业的发展模式1. 教育型校办企业模式教育型校办企业主要以高校所具有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以学术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化为扩大、深化高校科技文化、学术文化、校园文化的有利途径。
教育型校办企业的发展,应该聚焦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选取具有商业化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的创意、技术或项目,并针对不同需求、诉求的探索、研究和开发。
优势在于将高校科技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发掘和培育创业人才。
2. 合作型校办企业合作型校办企业是指由高校和政府机构、行业龙头企业或民营企业合作共建的。
高校可以提供人才,企业则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合作型校办企业依托于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化管理的优势,弥补了各自单一缺陷,进一步改善了高校创业环境。
优势在于跨界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3. 独立型校办企业独立型校办企业则是由高校自行设立独立经营管理的企业。
优势在于独立经营管理,运作自主,可以更为有效地运用资源开展业务,进一步拓展高校的创新能力。
缺点是任何一个新兴企业都会面临机遇和风险,遇到挫折时,自主独立经营所带来的自负和损失将是非常严重的。
二、探索校办企业发展模式1. 与行业协会、企业进行联合创新高校可以与行业协会或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共同开展校内外专业人才培养、课题调研、技术研发、产品成果转化等工作。
2. 鼓励学生参与校办企业创新创业高校应该吸收优秀的创业学生参与校办企业的管理与运营,激励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负责、自信和创新的精神。
3. 打通校园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高校应通过发展创新创业俱乐部、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多种形式,打通校园的创新创业支持与服务环节,为校办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摘要】通过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寻找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的方法,为职业学校培养合格技术工人找出路。
本文就我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开展情况,确立了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收到好的效果,焊接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且发展态势良好。
关键词: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准职业人”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从业前的教育,如何让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吻合,如何让学生成为企业的‘准职业人’,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
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心态,严谨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习惯,优雅的职业礼仪,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围绕这个话题,我们首先要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一切以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为准则,致力于发挥学校的优势和潜力去解决企业用人需求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
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路子;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平台,学生到企业实习,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二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成长周期,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四是破解了教学“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解决长期以来技工教育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就无法做到培训教学设备设施与生产现场应用同步,就无法满足企业对培训的需求,培养学生也就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和主动性,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个健康的人如果不参与社会劳动,不为国家、社会做事,人生就会失去意义,校企合作是解决就业的最好途径,所以我们必须搭建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平台,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1、校企联合办学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可到学校兼职授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培养更贴近企业人才,学生毕业即可上岗的工作,大大缩短企业用人成长周期,联合办学的另一目的,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
联合办学的优势很多,但是,学校和工厂毕竟存在许多差异,学生缺少亲身体验再实践中的机会和工厂的氛围,导致学生初到工厂因不适应工作环境而半途退出。
2、订单式培养“企业向学校订单培养”模式,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
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配置计划,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学生实行量身定制,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企业和学校商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操标准,实行企业冠名制,实现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订单教育”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业,使学生进校后就有归宿感,也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实现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格局。
我校05年11月份与木城涧矿“订单”培养的采掘电钳工、地质测量工的32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木矿工作,省去了在培养的环节,学生到单位直接顶岗工作,06年20名采掘电钳工即将走上工作岗位、07年16名采掘电钳工专业的学生已列入订单培养计划。
“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虽然避免了培养上的盲目性,但从“准职业人”的角度它缺少了体验岗位这个环节,学生到岗仍然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
3、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都在为培养“准职业人”这个准成型产品而相互考证,学校既要保证培养技能人才的需要,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作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甚至合作的目的就是推荐(安置)毕业生就业,而企业在履行基本的社会义务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外,更加关心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把学校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达到技能过硬的教学要求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按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思路,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我校与鑫华源机械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焊工专业、机加工生产实习基地;实训基地由双方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
第一阶段:我们让这两个专业学生尝试了入校后先到企业进行见习,然后返校学习。
尽管学生没有岗位生产技能,甚至不会工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他们对工厂的生产环境、生产状况、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产生了好奇心和许多疑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坚定了他们学技能的信心。
这一目的达到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解决他们的所有疑惑,这样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技能的热情高涨。
第二阶段:经过在校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学生有一定实战基础了,开设技能课题,第二学年抽一个月时间,再到实习基地进行岗位训练,让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
通过实战训练,学生在总结中写到:懂得了遵章守纪,安全第一的含义;开了眼界,明白了技术标兵是练得;知道了父母挣钱不容易,吃苦受累方知父母恩;后悔自己不珍惜时光、浪费了青春;为今后努力找到了方向。
他们开始长大,能为别人着想,学着做人做事了。
懂事做人的教育目的达到后,再返回学校学习,学生自理能力明显增强,自觉自愿的学习,苦练基本功。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即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掌握了基本的岗位技能后,第三学年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既可缓解学校里设备少的压力,又可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用工需求,学生去就能帮着干活,学校可派专业教师进行跟踪管理,共同完成培养计划。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为企业锻炼出一批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准职业人”,而且教师与技术工人和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在一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强化,专业知识水平上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对教学工作也是促进。
三、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思路1、开展校企合作,最关键的是选择企业在寻求合作企业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规模及发展趋势,然后针对我校的专业情况,找到与企业的对接口,切入点。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走出去请进来,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学校的追求;学校为学生“做媒”,嫁到“好婆家”;企业找到了专业对口,能顶岗工作的人才,学生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
我们必须利用我们现有的优势,扩大就业范围,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实现以“出口拉动进口”的局面,只有出口畅通了,学校在企业站住脚了,学校就有生命力了,效益好的企业愿意与我们合作了,宣传渠道自然形成,进口问题自然解决了。
目前我校还处在低层次校企合作,我们应走出所依托京煤集团公司,让大部分的学生能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好学生就业时就得去好企业。
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学好学坏都一样的结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不怕“嫁”不到好“婆家”。
2、搭建“两个”平台一是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由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学校领导、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主要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职业岗位能力和制订校企合作教学计划,监督检查学生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协助安排学生实习,推荐学生就业;学校以指导委员会为纽带,开展交流研讨活动,获得信息,企业也从中了解学校培养学生状况,使校企联系得到加强,促使双方的进一步合作。
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联络员队伍。
校企合作是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培养模式,联络队伍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可选派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加强与企业合作企业沟通、协调,拓展合作领域。
3、全面实施“一体化”教师培养“打铁还须自身硬”,有了先进的培训教学设备,如何能更好地应用于技能培训,为学生提升服务能力,师资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们的学生基础差,综合素质低,为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我们选择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加强技能训练,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师既具有管理学生的能力,又懂理论还能带实习,我们现在已开辟教师第二课堂,通过校本培训完成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同时,开展校企合作,我们可以有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了解企业技术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加快学校“一体化”教师建设。
校企合作机制取决于学校培养学生的素质,我们只有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以“出口畅”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把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技能培训放在教学首位。
四、今后努力方向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校企合作的阻力相当大。
上述我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还是表层,需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
职业教育和培训要想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业内和社会各界共同探索,特别是政府的支持,企业和学校才能联手推动校企合作。
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努力壮大校企合作队伍,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我校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