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完整版)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知识点整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知识点整合

一、名词解释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2.认知结构变量指影响新的学习和保持的认知结构的3个特征,即可利用性(学生认知结构中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稳定性(或清晰性)(原有的有关观念的稳定与清晰性)。

3.知识的表征知识表征指知识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4.内部学习动机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

此时学习者的目的指向学习活动本身。

典型的内部动机是兴趣、操纵的欲望。

5.内反馈内反馈是由是由肌肉、关节中的本体感受器、前庭器官对身体位置、肌肉活动等刺激的感受而产生的动觉、平衡觉反馈。

6.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现象,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1.学习: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成就动机:个人对于他认为是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力求有所成就的动机。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学习等认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一类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

4.程序性知识: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的方式表征的。

5.命题网络: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生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6.替代强化:观察者由于看到别人的行为得到强化而增加这种行为时,就产生了替代性强化。

教育心理学:研究与人的学习和教学有关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费兹科,麦克卢尔, 2008)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学习的一般结构是由定向环节、执行环节、检验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高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 学习理论:学习是个多方面的过程,包括认知、行为、情感和环境等方面。

有几种学习理论,例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它们对学习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2. 认知过程:人们构建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等。

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3. 学习策略: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分块法、组织法、重复复习和关注焦点等。

同时,教师也需要教授学生这些策略,以便他们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应用。

4. 形成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常见的形成性评估方式包括回答问题、小测验、日记写作和自我评估等。

5. 求知性兴趣:求知性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追求知识和探索的意愿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创造性任务和课外学习机会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性兴趣。

6.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个人驱动力量。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可达到的挑战性目标、提供充分的反馈和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成就动机。

7.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在人们学习和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群体中的差异,包括文化、种族、性别和留学生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供合适的支持。

8. 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方面的现有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进行专门设置。

以上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的重点部分,包括学习理论、认知过程、学习策略、形成性评估、求知性兴趣、成就动机、社会认知理论和学科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为他们取得成功建立坚实的基础。

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完整版)

大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_(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因为是A、B卷随机抽来考,所以知识点超级多)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桑代克在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2)因果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实验法来进行因果研究。

第二章(整章都是重点,有关联的知识点都有,避免遇到灵活运用的题目,所以内容较多)第一节:学习概述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A,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B,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C,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学习的类别:A,按学习结果划分:(加涅)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

B,按学习性质划分:(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详见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A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B.练习律:指联结的频率决定联结的强度。

C.效果律:指的是动作在情境中跟随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动作在情境中跟随不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与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有一定联系)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狗分泌唾液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作用条件刺激——条件作用3.华生(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提出S—R模式。

“恐惧形成”实验学习的消退律和学习的泛化和分化律。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知识要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认识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意义\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1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理无重大疾病。

真正的心理健康标准:生理健康(身体无重大疾病)、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健康的定义:(1)在身体、智力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理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2)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展自己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卫联4心理健康的两层含义:(1)无心理疾病(2)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5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智力正常2。

情绪健康3。

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

自我评价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二节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二心理障碍定义:通常是一般心理问题积累、迁延、演变的结果,个体的主观体验痛苦,社会适应不良,社会功能损害较大,常伴有病理性变化,不经过专门治疗难以自行消失:主要有神经症、人格异常,性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等。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严重性排列):一般困扰--情绪及行为障碍—-精神障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生活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问题、就业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1。

经济压力2.人际压力3.情感压力4.前途压力5。

学业压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个体原因、学习教育、社会、家庭第三节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必备素质(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1)现代社会需要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2)变革社会要求人才有很强的适应能力(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1、对自我进行积极的调整。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主要理论。

二、学习与认知过程1.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记忆与遗忘:记忆的分类、记忆过程、遗忘曲线与遗忘原因。

3.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过程、问题解决策略。

4.注意与感知:注意的分类、注意的品质、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应用。

三、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目标设置、奖励与惩罚、学习兴趣的培养。

3.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兴趣的类型、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情感对学习的影响、情感教育的实施。

2.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态度的组成、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与过程。

3.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五、学生心理发展1.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

2.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

3.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常见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与辅导。

六、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智能差异:智力的类型、智力的测量与评估、智力与学习的关系。

2.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的类型、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的匹配。

3.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个性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法。

七、教师心理与教育行为1.教师角色与心理素质: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的心理素质要求。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定义、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3.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发展:教育行为的分类、教育行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八、教育评估与测量1.教育评估的目的与原则:评估的目的、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2.学生成就测验:成就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解释。

3.教育评估的应用: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反馈、评估在教育决策中的作用。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知识考试复习的重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准备。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育心理学: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简答)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 反思过程。

3.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

4.作为一名新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论述)(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可以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总之,掌握并运用教学心理学理论影响实际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尽快的成长和成熟。

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6.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规律):1.差异性,2.不平衡性,3.连续性与阶段性,4.顺序性与定向性7.少年期11 、12 至14 、15 ;青年初期14 、15 至17 、18P158.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期间,在这个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少或没有影响。

(劳伦兹,生态学家)9.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1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 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可逆守恒、具体形象的支持)④形式运算阶段(假设-演绎推理、补偿性的可逆)1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知道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苏联的维果基斯。

教学意义P19)1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前五个阶段:基本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2-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1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预、引导、讲授、练、归纳、复。

心理学在其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研究发展。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相对持久性变化。

2、研究的基本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基本过程)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1-44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创造等过程。

其中,感知是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注意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记忆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用的过程,创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过程。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基本过程。

3、研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的影响因素)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5-50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研究者的个体差异、研究环境、研究任务和研究策略等。

个体差异包括认知差异、情感差异和动机差异等,研究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研究任务包括任务难度和任务类型等,研究策略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等。

4、研究的评价方法有哪些?(研究的评价方法)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1-53研究的评价方法包括测验、观察和自我评价等。

测验是通过考试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是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行为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进行评价的方法。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相互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5、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理论的应用)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4-56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例如,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教师可以合理安排研究任务,避免研究负荷过大;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因此,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册书复习)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

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二)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三)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超全版)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超全版)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心理学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版的心理学复习资料。

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复习和理解心理学的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神经系统与生理心理学大脑结构和功能:大脑结构、大脑功能、左右脑半球功能差异。

神经传递与神经化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

感觉与知觉:感觉器官、感觉传递和感觉整合。

三、学习与记忆经典条件作用:强调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条件作用的类型和过程。

操作条件反应:操作条件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学习过程。

记忆过程: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和遗忘曲线。

四、认知与智力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概念层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语言与思维:语言的认知功能、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

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的定义和分类、智力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五、情绪与动机情绪与情绪表达:情绪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情绪的表达方式和与情绪相关的面部表情。

动机与需求:动机的类型、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求层次理论。

六、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青少年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成人发展:成人的身心变化和发展任务、老年期的身心发展。

七、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经典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发展:人格形成的因素和过程、人格变化和发展。

八、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常见的精神疾病。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九、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的特征和因素、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的过程和影响、社会行为的类型和解释。

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权威和从众行为。

以上是心理学复习资料的完整版,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和内容。

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点(完整)

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点(完整)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从来都是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是甚么?心理学是一种以解释、预测和。

?2、心理现象的分类系统: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生物学取向、学习取向、认知取向、社会文化取向、心理动力学取向。

4、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与程序:方法:(1)描述研究:①个案研究;②调查法;③自然观察(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程序:①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②设计研究方案;③搜集资料;④整理和分析资料;⑤解释结果并验证假设。

第二章:1、人格:人格是个体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行为方式的有机结合,它赋予个人在适应环境时独特的模式。

2、气质的类型与表现:①多血质: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且灵活;②胆汁质: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高;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③黏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但稳定性高;④抑郁质:感受性高,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不灵活。

3、人格的测量:①自陈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②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4、经典精神分析理论:①弗洛伊德理论将人格理解为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心理结构组成,我们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或产生的任何问题都由这三个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程度引起的。

②本我是从人出生就开始出现的,由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自我是新生儿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头两年发展起来的,是本能需求与社会需求的调节者;超我是儿童长到5岁左右开始形成的,代表社会要求,特别是来自父母的价值和标准。

教育心理学前三章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前三章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前三章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前三章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在教育环境中的发展和应用的学科。

它探讨了学习、教学、发展和评估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和原理。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教育心理学前三章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识的发展过程。

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最为经典的。

他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感知运动期是指出生到两岁左右的阶段,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

前运算期是指两岁到七岁左右的阶段,儿童开始具备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没有建立起逻辑操作的能力。

具体运算期是指七岁到十一岁左右的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操作,但还只能处理具体的事物。

形式运算期是指十一岁以后的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了解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和材料,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了学习的过程、条件和影响因素。

在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是两个重要的流派。

行为主义学派关注学习的外部行为表现,认为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过程。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派代表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斯金纳则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认知学派则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关注个体的思维和认知结构。

著名的认知学派代表是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皮亚杰提出了基于认知结构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适应和平衡认知结构来实现的。

维果茨基则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的结果。

了解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教育心理学发展: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独立。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掌握学习的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加涅—《学习的条件》—指导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有意义接受学习。

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对被试者进行心理活动研究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间接的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严格控制和变更条件的一种心理活动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比较自然的坏境中,控制和变更条件,研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临床个案法—第一个实践者皮亚杰。

教学—乞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文件或制度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共同的爱好组建的学生组织,可随时组建,随时拆散。

优秀班集体形成过程—组建阶段—形核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多项)非正式学生群体特点—内部一致性—情感依赖性(有突出的领袖人物,男生多女生少男女混合少见)研究方法—莫雷若教师角色—教员是教师的中心角色。

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皮格马力翁效应—(罗森塔尔,贾可布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期望效应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年龄越小,更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原则—(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2)创造安全,温暖的课堂气氛。

(3)师生关系要有分寸,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以人为中心.....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填空)珍妮特沃斯—针对教育目标提出—三重四面。

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简答)(1)鼓励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因为是A、B卷随机抽来考,所以知识点超级多)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桑代克在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2)因果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实验法来进行因果研究。

第二章(整章都是重点,有关联的知识点都有,避免遇到灵活运用的题目,所以容较多)第一节:学习概述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A,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B,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C,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学习的类别:A,按学习结果划分:(加涅)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

B,按学习性质划分:(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详见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A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B.练习律:指联结的频率决定联结的强度。

C.效果律:指的是动作在情境中跟随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动作在情境中跟随不满意的变化,则动作的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与斯金纳的强化与惩罚有一定联系)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狗分泌唾液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作用条件刺激——条件作用3.华生(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提出S—R模式。

“恐惧形成”实验学习的消退律和学习的泛化和分化律。

(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泛化和分化进行区别)经典条件作用对教学很有意义P36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强化: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A,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B,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减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A,I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B,2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关系:对不同人而言,强化的效果不同,同一种反应,甲认为是一种惩罚,乙可能认为是一种强化,因此在选择强化物时,应遵循“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另外,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5.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的反应,或是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的修正过程。

A,社会认知理论三元交互作用论:个体、环境、行为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关系。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有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也与环境存在交互作用。

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B,观察学习(论述或简答)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a,注意: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方面。

b,保持: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境中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储存。

c,复制: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境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化为外显的行为。

观察者选择和组织要素,进行模仿和练习,并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

d,动机: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而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已习得的行为,受强化的影响。

这里的强化包括:直接强化—表现出行为受到的强化;替代强化—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间接受到强化;自我强化—自我奖励)【论述题或简答题】观察学习如何在教学当中进行运用?学校课堂中存在大量的观察学习,教师需明确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并按照观察学习的过程来指导学生的观察学习。

观察所学习的对象称为示,包括真实示、象征性示和创造性示。

示过程包括a,在教学情境中确认适当的榜样。

班杜拉通过对儿童观察发现,儿童喜欢模仿他心中的重要人物,如父母、老师,也喜欢模仿同性别的人,和获得荣誉的优秀的人以及同龄人,一般行为独特或曾受过惩罚的人,一般不是儿童的模仿对象。

b,建立行为的机能价值。

可通过直接强化所示的行为表现,和预期强化的认知情境两个途径来建立。

c,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即教师为学生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

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1.格式塔的顿悟—完形学习理论(苛勒)黑猩猩顿悟实验认为学习是形成新的完形2.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白鼠迷宫实验认为学习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3.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A,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在编码系统,是一种知识体系的框架结构。

分为两个部分:一指有相似属性的对象或事物,二指确定某事物的归类依据。

B,学习是类目化过程。

类目化活动,指将事物置于编码系统之中。

学习者通过类目化活动对学习材料所揭示的规则、现象、事物正确地进行类目化(概括化),把输入的刺激归为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及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以便在具体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一般编码系统。

这种类目化过程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类目。

(这是发现学习的原理)(2)布鲁纳的教学理论A,结构教学观学习知识结构就是学习事物间是怎样相互关联的。

最佳方式是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呈现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师的任务:鼓励学生发现自信心;激发学生好奇心,产生求知欲;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经验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学生自我评价;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B,发现法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

特点:a,教学围绕一个知识情境而不是某一个知识项目展开。

b,教学以学生“发现”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

c,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作用:a,提高智力的潜力b,使外部奖赏向部动机转移c,学会将来作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d,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4.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A,有意义的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

它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外部:a,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能与新知识建立适当联系的知识经验。

b,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部:c,学习者需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概念学习:指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指学习以命题的形式表达观念的新意义。

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组合学习三种。

(详见第三章:知识的学习)B,接受教学(针对发现学习而言,与布鲁纳相反)实质: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人类已掌握的知识成果。

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如教学大纲、章节目录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异:a,学习程序上,发现比接受多了一个发现的过程b,学生的思维模式上,接受学习是演绎,发现学习是归纳c,教学组织模式上,一个以发现为主,一个以教授为主同:都强调新知识对原有知识的依赖以及认知结构的可变性;都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加涅(信息加工理论)(此章略,详见第三章:知识的学习)第四节: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皮亚杰(认知建构主义)A,认知发展a,图式、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认知结构图见P57。

同化: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顺应:当旧有的方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根据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个过程叫顺应。

b,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c,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目标定向行为。

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逐渐形成守恒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以命题形式进行,不在依赖直接思维。

【论述题或简答题】从建构主义角度出发,如何看教学(或进行教学设计)?2.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目标不能定太高,也不能定太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决定。

3.当代建构主义概述【论述题或简答题】当代建构主义对学习和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与客观主义相对立,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

其理论由知识观、学生观和学习观这三观作为理论基础。

A,知识观。

a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假设和解释,并不是最终答案。

如“地心说”被“日心说”所取代。

b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如中国人劝酒是好客的表现,但对于外国人,就会感到不愉快。

c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需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

如同为“月亮”,诗人想到的是月有阴晴圆缺,恋人想到的是花前月下,天文学家则想到的是天气状况。

因此,这对于教师的启示是:课本知识只是较为可靠的假设,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教给学生,更不能用权威来压学生。

学生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更是分析、检验和批判。

可谓证伪精神才是学习的本质。

B,学生观。

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有了自己的看法,即是当一些没有接触过的经验呈现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认知能力进行解释。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而要依照学习者现有知识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其进行引导。

并且,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也是学生想法的倾听者,应基于不同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进行差异的调整,而差异本身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C,学习观。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方面。

a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信息建构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