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自觉论略

合集下载

谈谈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谈谈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谈谈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邹瑞刚(金堂县教师进修学校,四川成都 610400)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新课程将更新课程观念,改革其中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方面,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

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角色转变。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 。

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教师还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

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还强调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将其有组织地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浅议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和角色转变

浅议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和角色转变

浅议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和角色转变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的是如何让教师理解、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并落实在行动中,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

因为任何课程只有经过教师的理解与转化,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其效果。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本次课程改革的成败。

它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促使我们必须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一、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观念更新万象新,观念陈旧事依旧。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对行动具有统摄和指导作用。

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新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改革的困难也都圃于旧观念的束缚。

所以,在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观念更新问题,尤其需要强化课程意识,更新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把课程改革的过程当做一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过程,切实把自己的教育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一)重新认识课程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谈及课程,往往把它理解为“课”或“学科”,理解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娴熟于灌输知识的技巧,强调“熟记”、“掌握”,即使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内容也往往以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讲、看材料的方式进行,学生失去了了解社会、参与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只能作为知识的“接收器”而进行机械的死记硬背,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况愈下。

(二)重新看待教学传统教学观把教学看做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而新课程强调教学首先要有课程意识,教学与课程不可分离,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课改探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浅 谈 课程改荜中 激i J 硒 角色陶转撅
■ 马怀志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 的一大突破 。每个 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非常清楚地看 到这场改革是基础 教育 的核心 内容 , 是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人点 。 新 课改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改革教育方法和模式 ,注重 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 由此 , 每一位教 师都要 明确在新课程改革中怎样 才能做到新角色的 转换 ,也就是说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是一个什么身 的树林 , 画清新的空气 , 用 白云 、 蓝天 、 太 阳、 飞鸟 、 红 花等衬托 。 这样既锻炼 了孩子们 的绘画和组织能力, 开发了孩子们 的想象力 ,又解决了有怎样一个小村 庄的问题 , 从而得 出有一个很像样的村庄这一结论 。 而后靳校长让学生读课文 ,看这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怎样了。学 生说 , 什 么都没有 了, 从 而学生提 出了为 什么都没有 了的问题 , 让学生 自由地读课文 , 找 出没 份。 有的原因 ,从而得 出乱砍滥伐使小 村庄被洪水卷走 作为一线 的教育者 ,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 到 , 新 了 的结 论 。 再 后 靳 校 长 让学 生 发 表 自己的 意 见 , 怎 样 的课程标准加强 了课程的综 合化 ,拓展 了学 习的空 能够保护小村庄 ? 学生纷纷要求发言 , 从 而得 出保护 间, 为终身教育奠定 了基础 。要改变过去填鸭式 、 满 生态平衡 、 保护大 自然才能够保护小村庄的结论 ; 最 堂灌 、 死记 硬背 的学 习方式 , 从 而适应 时代发展 , 符 后靳校长 又设计 了一个小 村庄 的幸 存者A村长 、 乱 合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按 照新 的课程改革实 砍滥伐的B 先生 以及极力 主张植树 的C 女士 , 召开一 施要求 , 教师的角色要重新定位 , 已习惯于传统教学 个别开生面的记者会 , 把本课推 向一个高潮。 最后学 的教师不啻“ 洗心革 面” , 甚至“ 脱胎换骨 ” 。 新教师的 生齐背课文第一段 ,让我感到这次公开课 的成功之 角色是 : 第一 , 做学生学习成长的促进者 ; 第二 , 做课 处在于老师并没有说一句让学生背课文 而学生却背 程 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者。只有这样教 师才能在教学 会了 , 这说明 了这节课 的圆满成功 。 老师在这节课 中 过程 中充分发挥 自己的主导作用 ,才 能在教学 中培 只是学生 的合作 者 、 引导者 , 学生 的学习是 自主 、 探 养学 生 各 方 面 的能 力 。 究、 合作的学习 , 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热情 。 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前 ,我国旧的教学模式 只注 教 师 在新 课 改 中 , 要更 新 教 育 观 念 , 所 有 学 生 的 重教 师的主导地位 , 忽视了学生 的主体地位 , 教师一 心灵深处都 渴望得到别人 的赏识和理解 ,所 以老师 味地在课堂上 自始至终地讲 课 ,满堂灌 、填鸭式教 要“ 学会欣赏学生” , “ 要把学生当作一本 书一 幅画去 学 。教 师在 课 堂 上 怎 么 说 ,对 孩 子就 产 生 怎样 的影 细细 品味 ” , 要“ 蹲下 身子” 和 学生“ 轻声 ” 说话 , 走下 响, 完全忽视学生 自身优势 的培养 , 只教给 了孩子们 讲台给学生耐心讲课 ,把学生放到与 自己平等 的地 已会 的东西 、 课本上肤 浅的东西 。 如江苏特级教师高 位 , 视他们为 自己的朋友 , 与他们共学习 , 同探讨 , 这 林 生教授说 了这样 一个事例 : 在他听 的《 西瓜兄弟 》 样学生才会 敞开心扉 ,并在与教师的交往 中真正体 这节课里 ,一位教师在这个只有四个 字的课程竟然 验到被尊重 , 享受到与教师平等交流 的幸福 , 并 因而 设计 了8 4 个 问题 ,这个教师只是 把课本里 的陈述句 树立学习信心 , 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 进而 设计 成了疑问旬 , 并没有教 给学生新知识 , 更不 可能 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全 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 让学生去进行新的探讨 。美国学者所 罗教授说 : “ 在 新课 程标 准要求 我们教 师 自己为 了在新 形势 个体人格发展方面 , 教 师的影 响仅次于父母 , 一个孩 下 , 更好地生存 , 我们应该有 : 子 如 果拥 有 和 谐 家 庭 ,享 有 父母 的爱 又得 到一 个 身 ( 一) 健康的身体素质去应付复杂的 、 艰巨的 、 繁 心健康 的教师 , 那就是无 比幸福 的。相反 , 如果他既 重 的 工 作 。 不 能从 父 母 那 里 得 到 足 够 的 关 怀 和爱 护 ,又受 到情 ( 二) 良好 的应变能力去面对 并从容迎接挑 战 、 绪不稳定 的教师 的无端 困扰 ,必将造成许 多身心发 主动完善 自我。 展 的 问题 。 ” 也 就 是 说 一 个 教 师 对 学 生 的影 响 是 一生 ( 三) 对 教 师 职业 的正 确 认 识 。 的, 有 时候 会因一句话 、 一个动作 、 一个 暗示导致一 现在社会的信息极大 丰富 , 学生可 以从 电视 、 网 个学生的前途灭亡 。因此我们教师应 该竭力呵护 和 络等大众媒体获得大量的信息 , 他们提 出各种各样 、 激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应 该 成 为 学 生 的朋 友 , 在 课 堂 千奇百怪的问题 , 教师无法 回答 , 甚至不能理解都是 上平 等民主地进行教与学。 正常的。 此外教师更应该明 白,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每一个 教师在角色转换过 知识 , 更要教给他们 获得知识和信息 的手段 、 方 法。 程 中要去适应 ,在教学方法上由原来 的传道授业解 同时 ,教师还要 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 惑, 让学生被 动地学 习到 自主探究地学习。 各样 的问题 , 明白 自己的职责 , 就会轻 装上阵 , 更好 例如 , 南 开小学原校长靳家彦在讲《 有这样一个 地完成 自己的教学任务和职业使命 。 小 山村 》 时, 就设计 “ 三问一情 景” 的教学模 式 , 首先 总之 , 面向新课改 的教师 , 不再是学生命运的 主 让学生读 课文 , 学生提出 问题 , 有怎样一个 小村庄 ? 导者 , 而是学生学 习的引导 者 、 合作者 , 这是 每一位 让学生再 读课 文找答案 到黑板上去画小村庄 ,画清 教 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必须进行 的角色转换 。 澈河水用 小鱼 、 石头去衬托河水 的清澈 ; 画郁郁葱葱 ( 作 者 单位 : 河 南 省 汝 南县 三 门 闸赵 庄 小 学

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课题组课程改革实践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的课程理念倡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那么,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如何?教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教师角色的转换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作用又是什么呢?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也并非说地位降低了。

相反,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审读员、教学艺术的探索者,更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教师身兼数职,她的主导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她就好比一座桥梁,她是学生走向知识、走向成功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通道。

实施新课程改革,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地位降低了,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一、教师是一个创造者当代课程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主体对外部客体进行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思考的产物,是认识主体主动建构的产物。

认识活动是主体借助于“内部图式”、“个体经验”、“思维结构”等中介与外部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就没有主体与客体之间互相建构的过程,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创造性的个体,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教师正是通过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成为了一个教师与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成为了一种富于创造性并从中可以获得精神愉悦和自我提升的生命活动。

这样,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而且教师自身也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发展、进步和完善,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了自己职业生活的意义。

二、教师是一个教育研究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和面临的教育问题具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他们应该而且完全可能成为一个教育研究者,使课堂教学在自我反省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英国教育学者贝克汉姆认为,教师拥有研究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

新课改教师角色

新课改教师角色

新课改教师角色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变革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新课改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教育的新路径,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将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我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问题导向学习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我会尽量避免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深入思考。

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改提倡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我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我将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素养和艺术修养,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同时,我也会注重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将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不断学习。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因此,我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也会关注教育前沿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教育的新路径,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通过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新课改将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

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

官方网站:069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高等教育是培养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提下,高校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者,角色转变尤为关键。

如何扮演新的角色,是广大高校教师面临的一次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三个维度剖析在转型性变革中高校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与变革的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的变革是教育范式的大改变和大改革。

理想的现代大学教育首先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然后在普遍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专业的精深教育和训练。

前者被称作通识教育,后者被称作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又潜在地包含了职业教育的因素和愿望,这就是现代大学职能之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意味所在。

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正在优化,“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教育观也为越来越多高校接受。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就是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就是要真正推动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培养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满足群众需要的学科和课程体系。

它涉及教育理念和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等多个方面。

在变革中,许多高校都在加快学科构建和专业结构调整。

在此调整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高校变革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因为,教师是长期从事教育专业培养的人,具有思想的实践者,而不是上级制度规定的机械执行者,这是新的未来改革成功的关键。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思想的传播者。

可以从杰出教师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活动中学到不少真知灼见。

教师是善于学习的学习者,他们不断尝试着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含义,理解学习的所有因素,理解他们的学生如何才能透彻地了解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因此,在变革中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成功关键。

教师与学科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从培养同质化的人才到培养个体化的人才的方向发展,这体现着传统大学与现代大学在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因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的变革是教育范式的大变革,其中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关键。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更新教育理念,转化教师角色,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引导着全体教师努力培养出素质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是广大教师所普遍面临的问题。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他们的角色将要发生变化。

一、教师由“教学内容的讲授者”转变成为“教学内容的引导者”传统的教学中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容器,而是发展的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究——发现——再发现的过程。

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能够指向一定的目的,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

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关系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以给学生30多分钟的活动时间。

如果教师每个阶段讲话2-3分钟,学生每个阶段探究7-8分钟,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这种活动要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组织者、成功的引导者、积极的旁观者、有效的促进者。

其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

如果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就有可能阻碍学生本来可以自主发展的机会;如果介入过晚,则有可能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教师的指导就有可能不必要,还有可能剥夺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让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的思考新课程改革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教育的重大转型,旨在促进教育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应如何转变呢?一、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掌握知识,传授知识的主力军;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资源,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方法,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角。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知识背后的道理、逻辑和思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双向引导、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姿态去学习,吸取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欣赏并尊重学生的思考和结论,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与学生一起构建知识。

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构建数字化、协作式的学习平台和环境,营造师生共同学习、互相成长的氛围。

三、转变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者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

教师应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引导和激励来培养学生的品德、伦理素质和文化素养。

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发挥他的长处,帮助他成长为独立、自主、有价值观的人才。

四、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世界为背景,以协作互动为主线,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和成长。

同时,教师还应该善于运用评价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教师角色转变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分析

教师角色转变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分析

教师角色转变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更新。

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角色有全面的认识,并适应这种变革,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探讨教师角色转变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分析其中的联系和影响因素。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主要内容1.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扮演着一个灌输者的角色,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种模式下的教师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这种模式下的教师需要注意控制课堂,保证学生的听课和注意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2. 现代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现代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大的变化。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着多元化的角色。

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教师需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对话,来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3.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需求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教育也必须不断地适应这种变化。

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而这需要教师有更多的引导和支持。

二、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1.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驱动力。

课程改革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引导和辅导,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索。

2. 课程改革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改革推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和重构。

这个过程中,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引导者、讨论者和探究者。

这需要教师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张永红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认识到自己必须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无论在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权威性,在课堂教学上也困于单一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在改革浪潮滚滚而来时,我们教师感到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新的美术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革单一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要求我们从新的工作方式入手。

一、教师角色有待转变以前教师是最高的指挥者,是不可忽视的组织者,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充当组织者,还是一切活动的指挥者,似乎一切行动不在教师的指导下就不能顺利完成。

但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教师能力有待提高新课程需要教师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如:在课堂上要积极观察,随时掌握课堂中的一切情况,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心理上、精神上有一个依靠。

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认识,努力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三、教学方法有待革新教学中仍沿用以前的方法绝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过去的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以《鱼儿游游》为题的学生作品就有:布贴的、纸贴的、画的、剪的,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组合的,真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师角色在课程改革中的新定位

教师角色在课程改革中的新定位

教师角色在课程改革中的新定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当做一名怎样的教师,这也必然涉及当前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新课程开始走进中小学。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角色定位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职业角色。

一、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作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教师要自觉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宏观发展趋势,优化自身的课程理论素养。

其二,教师在充分解读教科书的基础上,有责任对已审定使用的教科书做出适当的“剪裁”,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教”。

其三,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任务,主动、有效地参与课程研制。

二、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蜡烛”和“园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具体地说,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应该作如下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学生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执教者、管理者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教师要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要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完全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后说,让学生们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要及时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

这两年来我们全体教师在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的同时,也在大胆地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浅谈几点我的看法;一、做学生学习的对话者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也在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活动中学习,师生之间要共同探究,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平等对话。

设身处地做学生学习的对话者,在对话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在对话中感受学生的感受,在对话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对话中点燃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火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其学习的内趋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

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课堂活动,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要转变角色,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悟的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自动、自学、自得地寻求知识,获得知识。

三、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新教材要求下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把书本上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一个把书本与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生活等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过程需要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事实证明,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和学生对话,用真诚感受他们的快乐和痛苦,他们才能真正的信任你。

总之,教师们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探索适合本学校特点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自主学习的组织者。

谈新课改中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谈新课改中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谈新课改中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新课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新世纪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创新工程。

新课改呈现的特点,必将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进行重新定位,承职业道德和素质方面有新定位。

一、新课改的特点新课改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导航,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的国际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作为整体的人世间发民菜,注重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和科学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知识不再是最终目标而是过程。

2、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专题学习受到重视,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促进课程的综合化。

加强对学生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序与文化修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4、灵活协调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把日常社会生活知识引入教学,使课程更加生活化、社会化。

“世界具有整体性,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是具有整体性的,文化的不同构成也是彼此交融的”。

5、重视课程的选择性。

新课尊重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已有的学习经验,贯彻“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先前已有的学习经验,而这些经验和知识,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的思想。

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

6、提出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以网络与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正在影响着整个世界,它以无法预测的速度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新课改倡导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二、新课改对教师角色的定位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转变。

教师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要促进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教师作为促进者和引导者其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直辖市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函利,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让学生能够承认儒家失和错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试谈新课改中的师生角色

试谈新课改中的师生角色

试谈新课改中的师生角色当前,我国的新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地推进,可以说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其实施力度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新课程中,教材编写、课程开发、教学策略的整合、评价体系的优化等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而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也被重新定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深入地探讨。

1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在新课程实施中,作为教改主体的教师必须应潮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推行新课程的目的。

1.1教师要成为新型的知识传授者。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随着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变化,如由重传授转变为重发展,由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变为差异性教育,由教学模式化转变为教学个性化,由单向信息交流转变为综合信息交流,由居高临下转变淡平等融洽等,彻底改变单一公、模式化、公式化的师生关系。

1.2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飞跃与突变。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

表现为: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师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亲自去实验、观察、探讨,使他们全身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1.3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不断地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改进。

2024年浅谈新课改下师生角色的转变

2024年浅谈新课改下师生角色的转变

2024年浅谈新课改下师生角色的转变1. 新课改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旨在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既有扎实基础知识,又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全面人才。

新课改不仅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更强调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的转变。

2. 传统师生角色概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更多是知识的接受者。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其优点,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控制着知识的流向和节奏,而学生则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发挥个人的主体性和潜能。

3. 新课改下学生角色变化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和参与者。

他们被鼓励主动探究、积极发言、勇于质疑,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来。

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变化与学生角色的变化相对应,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5. 转变的实践案例分析为了更具体地了解新课改下师生角色转变的实践情况,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具体的案例。

例如,在某些新课改试点学校中,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在这些活动中也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6.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虽然新课改带来了师生角色的积极转变,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自觉论略
摘要:课程是大学最重要的产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内容,应从更新课程教学观念、重构课程结构与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入手。

教师是课程优劣的决定因素,因此课程改革既要靠行政推动,更要靠教师自觉塑造角色品格。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教师角色;自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追求办学效益的同时,高校能否保持高质量的教学,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高校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质量。

高等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经历了人事制度改革、后勤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等等,但它们都是外延/条件式的改革,真正属于高校自身、体现高校特征的改革是教学,而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内容。

一、高校课程与课程改革
课程是大学最重要的产品,是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中最基础、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

学校的所有成员,共同制造了课程这一产品。

它既是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一种环境,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双向互动的一种活动,是环境与活动的结合。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个学科及学校其他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学校呈现出来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课程的构成要素。

我们常说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就是一种环境,是学校方方面面呈现出的一种风气、风度、风貌、风格,使置身其间的每一个人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狭义的课程一般指特定的某一学科的知识,这就导致学科知识之间的隔离,带来功利主义的专业化教育的弊端,使得学生综合素质下降,学术视野短浅,不仅出不了大师,甚至难以承担综合性大科学的研究之任。

课程论理论认为,课程是课程动机、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方法与手段、课程评价的统一体。

通俗地讲,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佳的方法、手段传递并让学生接受这些内容。

教师应该经常反思,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开了以后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开与不开有什么区别,它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让所有课程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的转变过程。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事实上,现代大学的实质是把一群极具创新思维、独立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教师和一群极具创新天赋、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质的大学生放在一起,让他们互相激发、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学生产生终身受益的智慧和创造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再是作为人的发展手段,或者作为生产性的手段,而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目标。

在这种现代化教育范式之下,教育的对象——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被教育工具,或者作为教育的客体;而是教育的主体,是课程教
学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

他们不仅是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教育服务的使用者、参与者和共同生产者,因此,大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全过程,是教育质量、效果和效率实现的关键[1]。

归结起来,现在的课程重教师本位轻学生本位,重学科知识本位轻人本位、社会本位,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教书轻育人。

在教学活动中,极少有教师反思,课程对于学生究竟意味着什么,教师只管能讲什么,不问学生需要什么。

只管学科知识是不是系统、完整,而不论它对人的全面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社会各方面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质疑都能从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上找到源头,所以高校课程必须改革。

以新世纪以来首次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为标志,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外延发展,转向了质量提高、内涵发展。

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实现内涵发展,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自觉是最关键的因素。

三、高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更新课程教学观念。

新时期的高校课程改革,要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观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才能有教无类。

要树立多样化人才的观念,每一个学生的禀性、能力不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个人成才的目标也不一样,学校必须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他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且是充分自由的发展。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信息化时代,没有一个人能够把他一生所需要的东西在有限的学校教育当中都学完,“活到老学到老”不再是一句口号。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包括学校内部院系之间在人才培养上的协同配合,树立系统培养观念。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在今天所处的时代来看,落实到每个学校,落实到人才培养活动中,就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体的全面,同时还要面向每一个体人生的全过程。

2.重构课程结构与内容。

由于就业竞争激烈,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往往容易把专业与未来的职业挂钩。

因此,那些看起来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就非常走俏,几乎没有人关心专业背后的课程体系及其结构。

其实,专业是一个相对虚化的概念,课程才是构成专业的实体,真正支撑专业发展、体现专业特色、决定此专业非彼专业的正是它的课程体系。

每个专业都是一个特定的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内部都有独特的结构形态,由不同的课程组成。

有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就决定了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课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大纲,并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

因此,要摆脱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自由度比较大、因人设课的现象,并且课程内容在专注于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道德伦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