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

合集下载

新课程下的教师心理调适

新课程下的教师心理调适

新课程下的教师心理调适教育部《03-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重点,继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教师的心理素质是该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教师心理适合性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精神以及教学潜能的发挥,在与新课程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就可能导致某种水准的系统功能失调,并最终影响新课程改革。

如果说教师固有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教师职业特殊性的话,那么,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又将成为他们新的压力源。

所以,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课程的心理适合水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影响,对于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推动课改进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探究心理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环境",是学生、教师、内容、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

新课程环境下,要求教师要在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联系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突出课程内容的发展性、现实性和生活化,赋予静态的课程内容以新鲜的时代气息,使作为课程学习主体的人与作为课程内容的客体之间完全融合。

大家知道,知识有两种形态,即过程和结论。

传统教学注重若干个结论,现代教学取其过程。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应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行富有个性的劳动,形成创造精神和实践水平,并最终通过教师自己对学生和课程的理解、经验来体现课程的生成和运动过程。

当代教育,尽管课改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新课程理论和实际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差别,部份教师由于习惯于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策略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策略

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策略教师这门职业不仅是关系未来的职业,而且是关系国家栋梁的职业。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塑造完善学生良好健全的个性。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而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首先要俱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教师自身压力大,工资待遇不是很高,难免出现一些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出现的问题。

笔者关于存在的这三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心理问题1、职业厌烦症教师站在讲台,每天面对的就是一群似懂事但实际并不明了世事的学生。

而对于教学近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老而言,他们除了面对这样一批又一批性格大同小异的的学生,还要把自己不知重复多少遍的知识一次有一次的讲给学生们听,这些教学多年的老师觉得自己的教学是“炒现饭”,毫无新鲜感。

刚踏进教师岗位的新老师,看着那一张张幼稚、纯真、可爱、求知的脸,豪情满怀。

但上班半年、一两年甚至只有几个月后,就觉得教书枯燥无味。

因为学生虽纯真可爱,但也调皮捣蛋,自己想尽办法要抓好课堂纪律,却毫无成效。

时间久了,不免出现教学厌烦心理。

2、名利思想重现在教育部规定教师工资有绩效工资,而绩效工资的多少和教师教学成果、职称直接挂钩,这就意味着那些教学能力一般或不好的教师,长期与“评奖”、“评优”、“评职称”无缘。

有些老师为了能使自己“评奖”、“评优”、“评职称”,可以说不择手段,没有人道主义,没有想到善良是为人之本,处事之基。

毫无同事情、不顾同事名誉,在公共场合对影响自己“评奖”、“评优”、“评职称”的同事的缺点和不足加以夸大,甚至是毁谤。

他们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3、原地踏步踏部分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感觉自己的知识贮备很充足。

从而不再去专研教材,学习新的知识。

在教学方面是原地踏步踏。

二、相应的调适方法1、正确认识自己曾记得有人说,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又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职业,那除了埋头认真做好自己现在的工作,别无他法。

浅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心理健康

浅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 育 管理 与科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浅 论 新 课 程 改 革 下 教 师 的 心 理 健 康
查金凤 ( 西南民族 大学 四川 ・ 成都 6 04 ) 1 0 1
摘 要: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教 育教 学质量和学生 合作 的新 型 师生 关 系 。 的心理健康水平 。而基础教育改革是 目前教育界面临的一次全 这些对一些权威意识很浓 的教师而言,无疑会带来 自尊心 面的调整和 改进 。因此 ,我们必须有针对 性地研 究教师心理健 的伤 害 和 心理 上 的 失落 。 康 状况 ,分析在新课 改背景下教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的特点, 4 新 的评价机制发展的滞后性 . 并 思考相应对策 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 新课程 改革是实现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 的重要措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师 心理健康 施 和必 经环 节 。它 重 视 的是 每 一 个 学 生 的 发 展 , 由于 学生 的知 识 准备程度 、心智发展水平、兴趣和个性特点差异很 大,传统 教师心理健康概念 的界 定 的对教 师对 学生 “ 唯分数 ”论的评价制度 ,已不利于学生 的全 根据联合 国世界卫生组织 (『 )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 面 发展 和 教 师 的 专业 发展 ,不 符 合 我 们 “ 每一 位 学 生 最 大 限 10 i I 】 H 让 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 生活适应 良好 ,还指人格 的完 度 的发展 , 让每一位教师最大限度 的发挥 ”的办学理念 ,因此 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即在 一定 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 必须 改革评价体 系 , 建立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 , 这直接关系 发挥成最佳状态。①据此 ,有研 究者提 出了教师心理健康 的标 到新课 改的顺利实施与否 ,是实施 新课 改的关键所在 。但从当 准: ( )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 ( ) 前改革 的实 践看 ,由于社会和家庭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科学有 1 2 有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 ( )能正确地 了解 自我 、体验 自我和 效 的教师和学生 的评价机制还没建立,这使得教师不免在分数 3 控制自我 ( 具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 ); ( )具有教育的独创性; 与素质之间徘徊、茫然失措 ,不知路在何方。 4 ( )在教 育活动和 日常生活中均能重视情绪感受并恰如其分地 5 三 .新诱因下教师心理健康 问题 的对策与策略 控制情绪。笔者认 为这 几个方面 是对教师 心理素质 的知 、情、 l 教师 自身 的努 力 _ 行 统 一 的较全 面 的 阐述 。 改变不正确 的认知,树立客观 的 自我认识,并接纳 自我 , 二 、 新 课 改 下教 师 心 理 健 康 问题 的 产 生 原 因 提升 自我 。 教师应充分的认识当前新课程改革 的不可逆转逆型, 已有 研 究 表 明 目前 我 国 中小 学 教 师 的 心 理 健 康 主 要 存 在 以 这是大势所趋,应 以积极、主动 的心态迎接 改革 ,以比较理智 下问题: ( )抑郁 、焦虑等 心身疾病; ( )人 际关系 问题: 和宽容 的心态看待改革进程中暂时出现 的矛盾和 困难 。这样就 1 2 ( )职 业 行 为 和职 业 怠 倦 心理 等 。这 也 是新 课 改 下 教师 的心 理 会少一点自我否定,多一点理性。教师要了解 自我,悦纳自我, 3 健康 问题 ,但在新课改这个新 的外部应激源下 ,教师的心理 问 要 了解 自 己 的心 理 状 况 和 素 质 优 缺 点 ,并 坦 然 的接 受 和 开 展 自 题产生的原因出现新 的诱因。 我教育, 以健康 积极地心态面对新课程 ,从而主动的去克服新 1 .自我否定的加强。 课 改 中遇 到 的 困难 和 挫折 。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 了新的要求,要求 教师 的教 育观念和 教 2 .学校积极推进改革 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 这就导致新 旧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冲突, 学校要 重视新课 改下教师 的心理健康 问题并积极地推进相 这些冲突正是部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基 本定型的老教师 应的改革。加强教师的课程培 训,包括职前培训、入职教育到 的 困惑 和 难 题 。杭 州 市 江 干 区的 一 项 调 查 显 示 , 面 对 新 课程 , 在 职培训。从转变教师 的教 育理念入手 ,提高教师适应能力和 有 58 . %的教师 已经产生厌倦心理,4 4 . %的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 尽快完善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多元评价体系, 这些教师 中,老教师的 比例 占到 8%以上 。这些数据在 一定程 使 教师 能 够 自我 准 确 定位 , 一评 价 体系 即包 括对 学 生 的评 价 , 0 这 度 上 反 映 了这 些 新 的要 求 和 挑 战 让 部 分 教 师对 自我 的认 知产 生 又包括对教师的评价 ,并要体现 出当今 的办学理念。这样有助 了偏差,否定 自己的能力,感到无所适从 于教师减轻 心理压力 ,克服新课程实施过程 中的矛盾和畏难 心 2 .自身素质的怀疑 理 。要努力为教师创造宽松 的工作环境。教育行政 部门对新课 新课 改对 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 方式、教 学能力 、教学方 改不能操之过 急,不能一味的增加工作量,要给以教师适应 改 式等方面 都提 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比如在新课 改的课 堂上 , 变 的时间,从软件上为教师创设充分发展的条件和愉快的人 文 学生的学 习发生 了实质性的变化 , 倡 自主、探索与合作 的学 工作环境。 提 习方式 ,较多地使用小组讨论法 , 课堂提 问法 ,师生交流法等 3 社会系统的支持 . 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 这就彻底打破 了教师 一言堂 的局面 ,出现 政府要加大对教师工资的财政投入,缩 小教师 的工作量与 了生动、活泼 的探 究型学习的场面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拥有渊 报酬的反差距离。 对教师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 支持教育工作。 博的知识,运 用灵活的方法 ,还要有 宽容 、理解 的性格和创新 同时要积极地争取社会和家长 的理解和支持,以降低教师 的压 的理念。因此 不少教师深切地感受到 由于 自身素质 的问题将难 力和焦虑 。高校的心理教育教师和学生可以和 中小 学教师结对 以适应新课改的这些要求 ,从而感到很大的压力而产生焦虑 。 子 ,跟踪教师的心理动态,解决教师的实际心理问题 ,实行一 3 新型师生关系的不适应 . 对一的帮助计划,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 。 新课程背景 下的师生关系发生 了革命性 的变化 。新课改提 总之,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 水平 ,提 高教师适应新课 倡平等、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处理 师生 关系的过程 中 , 改环境下的教育能力是推进课程改革 的关键 。 教师要显示其主动性 ,不能等学生先 “ 尊师 ”了再 “ 爱生” 。 参考文献 : 教师的首要任 务不 是去 管理 学生 ,而是真正 的爱学生 ,把 自己 []李 星娥 试论 影 响教 师心理 健康 的 原 因及对 策 [] 1 J 满腔的热情和 耐心都奉献给孩子 ,做学生最好的朋友。用爱去 [] 王琦 高校 教师 心理 健康 研究 现状 分析 [] ( 2 J 中州 大学科 研 处, 50 4 播种希望 , 爱去启迪心灵 。教师只有充分尊 重和理解学生 , 河南 郑 州 40 4) 用 [] 肖爱芝 新课 程背 景下 教师 心理 压力 的 自我调 适 [] 河南 商丘 师 3 J 才 能赢得 学生 的尊 重和 理解 ,从而建立起 民主 、平等、融洽、

中小学教师自我心理调适六种方法

中小学教师自我心理调适六种方法

中小学教师自我心理调适六种方法:中小学教师自我心理调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担此职的教师只有情绪稳定、精神健康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把课堂教学、学生培养等责任完成。

下面介绍一些可以帮助教师保持心理平稳的措施。

一、坚持早晨及户外锻炼。

早晨的户外锻炼有利于改善精神状态,可活跃大脑,使心情稳定,具有良好的强身效果,能让教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学会放松。

许多教师因工作压力大而造成情绪不稳,因此,在正常上课时间应学会放松。

可以经常进行肌肉放松、超自然相对放松等调节技巧,从而摆脱紧张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三、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要把家庭中的家务与自我修养进行一定的安排和调整,把闲暇时间妥善安排,尽量多的参加一些有益的事业或活动,以增加自身的兴趣和心情。

四、学会自我调节。

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把挫折及不良情绪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当碰到不顺利时学会淡然,自我调节,以减少情绪波动,使心情得到稳定。

五、正确认识自我。

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放低自我期望,重新感受自己的价值和仁爱能力,把苦苦追求的希望和梦想变为实实在在的东西,让自己的责任不至于过重。

六、多加乐观思考。

教师要乐观看待自己的生活,尽量多的联系地面信仰,从家庭朋友和同事中获取力量。

学会从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勇于面对困难,多加乐观思考,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心理调适。

总之,中小学教师要情绪稳定,就需要合理把握自我心理调适的六种方法。

坚持运动锻炼,学会放松,合理安排时间,认识自己,学会自我调节,多加乐观思考,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适应能力。

只有教师能把自我心理调适得当,才能积极乐观应对困难,解决好职业上遇到的问题,从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措施

浅谈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措施

浅谈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措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人。

做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长期复杂的,甚至是一生的。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在新课程理念下,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角色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教师是多角色的职业,社会角色有很多,如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知识的传授者、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等等。

在社会中要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等等。

教师要想在不同的人们心目中成功地扮演着这些不同的角色,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适时地转换角色,就不得不去掩饰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这种角色的转换极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冲突,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2.社会和工作的压力使教师心理压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实施,教师原有的知识体系不足使教师心理压抑;学生的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来源的唯一渠道,这些时刻威胁着教师的威望;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自身与社会期望的差距使教师情绪焦虑;教师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矛盾、人际关系的危机等这些都使教师产生受挫感。

3.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也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有些教师性格孤僻,不善人际交往,思考问题固执偏差;有些教师虚荣心强,情绪不稳定,性格易突变;有些教师工作过分认真,事无巨细,事无大小,易紧张和疲劳;有些教师易兴奋,易激动,冲动时行为偏激,易采取极端手段等,这些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都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同时教师心理学知识的匮乏使教师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宣泄转移,长久压抑于心,都不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4.其他因素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学校对教师的需求漠不关心,身体状态等都能成为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

二、加强心理调适,维护心理健康1.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成立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在心理上出现问题时,常会使用心理上的措施或机制,把个体与现实的关系加以修正,使个体能较容易接受或应激,这就是心理防卫机制。

教师积极心理调适的方法

教师积极心理调适的方法

教师积极心理调适的方法教师面对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需要具备积极心理调适的能力,以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下面是一些教师积极心理调适的方法:1.良好的时间管理:教师工作通常繁忙且任务繁重,合理规划时间,制定优先事项清单是非常重要的。

优先安排重要的任务,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时间压力造成的疲劳和不满。

2.建立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教师的工作往往会牺牲个人生活的时间和健康,导致心理失衡。

设定合理的工作时间表,尽量避免过度工作,合理安排个人生活和健身的时间。

3.找到合理放松的方法:在繁忙的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找到合适的放松方式来缓解压力。

例如阅读一本喜爱的书籍、听音乐、户外活动等,能够帮助恢复工作前充电。

4.寻求社交支持:教师可以主动参加教师团队的活动,与同事交流分享经验和问题,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也可以加入教育相关的社交群体,与其他教师互动交流,扩大交际圈。

5.培养积极的心态:正面的思考和态度能够帮助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持和积极地进行解决。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经验,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且取得成功。

同时要给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每天朝着这些目标取得一小步。

6.保持身心健康:注重个人的身心健康是心理调适的重要方面。

教师应该健康饮食,适量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治疗疾病或不适,保持身体的健康。

7.学会自我调节和释放情绪:教师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令人沮丧的事情。

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与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进行放松活动或者打字日记等方式来释放情绪。

8.继续学习和提升:不论教师已经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还是刚刚步入教育行业,都应该保持学习的心态。

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阅读教育相关文献等方式,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巧,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

10.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爱:教师的教育事业是一项崇高的职业,教师在工作中要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

当教师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学生进步和成长的时候,便会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积极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

浅谈教师的心理调适

浅谈教师的心理调适

浅谈教师的心理调适摘要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到教师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培养的学生的质量,本文就教师心理调适的方法和理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压力心理健康人格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

”(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个人心理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

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人格特点、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心理、人格,学生的成长。

小学教师是用整个身心教育孩子、影响孩子。

所以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非常重要。

一、教师的心理压力1.来自家庭的压力。

在家庭中扮演多种角色,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对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既要赡养父母的责任,又有子女教育、升学、就业等的心理压力,另有繁重的家务,还有来自家庭中各种关系的烦扰。

2.来自社会的压力。

其一,教育质量越来越高的社会期望。

其二,教师的特殊角色形成了教师特有的心理压力。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老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得老师不敢有半点松懈。

3.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给老师心理造成冲突。

教学既要适应应试教育的现状,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造成老师内心的矛盾冲突。

4.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

多年形成的教学习惯、模式、以及知识系统,面对改革出现不适应现象。

改革教学方法、更换教学内容、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给教师带来了压力。

5.激烈的竞争带来的人际关系的紧张。

竞争上岗、评优、晋级、升职、班级学习成绩排队等等,激烈的竞争使同事关系日趋紧张。

6.来自学生的压力。

独生子女表现出的自私、任性、娇气等特点,使师道尊严受到冲击。

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及学习速度使老师产生自卑心理。

二、教师心理调适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处理好家庭关系①与老人的关系。

特别是与配偶父母的关系。

与老人的长幼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对待老人的原则,就是无条件尊重,无条件孝敬。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调适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调适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调适摘要:新课改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45%。

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心理调适在新课改实践中,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训过程中往往强调的是新的教育理念的灌输以及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对教师的心理适应性却未能予以足够的关注。

来自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心理适应性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精神以及教学潜能的发挥,并最终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师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

从一些调查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并已经成为导致学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12月底,我们曾对全市37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做了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教师59%感到工作有压力。

其中,认为所承受压力较轻的占7%;认为所承受压力中等的占42%;认为所承受压力较重的占44%;认为所承受压力极重的占7%。

在有压力的教师中还存在着下列差异。

其中,男性教师心理压力比女性教师心理压力更大;40岁以上的老教师的心理压力最小,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心理压力最大;专科毕业教师的心理压力比本科毕业教师的心理压力大,而中师毕业的教师心理压力最大。

对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做了具体的分析,总的来说,教师的心理问题多源于工作上的压力:1.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社会、家庭乃至于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从而造成教师沉重的精神压力。

(2)升学及对学生评估方面。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对教师的评估多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教师的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评优、住房分配等直接受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的制约,因此,加重了班级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性,本来应该是互帮互助、和谐友好的同事关系被竞争关系所取代了。

教师的自我心理调适 (2)

教师的自我心理调适 (2)

教师的自我心理调适一、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减轻心理压力最常用的方法,它既指一种心理治疗技术,也包括通过各种身体的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等来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放松和调节。

1、兴趣爱好法。

爱好广泛的人较少钻牛角尖。

教师要尽量培养较广泛的爱好,遇到不如意的事,试着在工作以外寻求成就感,烦恼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2、顺其自然法。

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想休息便休息,想娱乐便娱乐,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

3、自我调节法。

压力太大时,变换一下环境,听一些优美的音乐,可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

4、合理宣泄法。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身心的紧张状态。

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引发心理和生理疾病。

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

如:放声大哭或大笑,和朋友或亲人倾诉,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外出旅游、逛街购物、唱歌跳舞健身等等。

二、时间管理技巧时间管理主要是指,根据目标的优先次序进行合理排序。

这样可以使心情更加放松、工作更有效率。

1、时间表法。

给自己设立一个具体的目标,制定一个可行的、灵活的时间表,并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扬自己。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千万不要将日程排满。

2、时间遗忘法。

时间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让时间来解决问题,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时。

三、认知重建策略认知治疗学派认为,人的烦恼不是起于某个事件,而是起于他对事件的看法,思想和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

因此,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肯定,避免给自己粘贴负性标签。

1、心理暗示法。

人的情绪越是乐观,心理健康的水平越高。

要有意识地不断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注意愉悦情感的引发和培养,并注意愉悦情感的保持,让自己工作愉快。

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们就会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对同事多一份支持,不经意间我们会收获快乐。

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职场压力与自我心理调适

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职场压力与自我心理调适

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职场压力与自我心理调适摘要:新课程环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淡化标准意识,强化创新意识,逐步实现与传统教师角色的分离。

这既给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使他们体验着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

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办法是:要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评价,运用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采取适当的应付策略,正确面对职场压力;要从原因层面和反应层面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合理的调节。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场压力;心理调适校园中时常发生的教师暴力行为使“师源性心理伤害”成为当前众多媒体报道中的高频词汇,这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的缺失。

但是如果仅以此来解释教师的暴力行为,似乎又太过笼统和简单。

社会学家陈伟认为,造成教师暴力行为的内因是教师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 2 292名教师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1.23%的教师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使他们承受着一定的职场压力。

未能及时得到舒解的、过度的职场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一、中小学教师的职场压力分析(一)职场压力的来源1.角色期待。

“敬业”与“奉献”等价值观念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已经成为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期待。

当代文化对教师形象的描述,也倾向于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塑造,如“春蚕丝尽”、“红烛泪干”等,忽视了现代教师作为现实人的多元特质的展现。

这样的角色定位使广大教师不得不掩盖和压抑自己的一些真实性情以及来自工作、生活中的一些负面情绪,以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待和要求。

然而,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负面情绪并不会自动消失,日积月累便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负面情绪的“井喷现象”,失去理智的教师极易做出非理智的行为,甚至产生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

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

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

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在小学教育的舞台上,教师们肩负着启蒙与引导未来一代的重任。

然而,这份使命在带来成就感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压力与挑战。

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成为了保障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个人成长以及维护教师身心健康的关键。

小学教师面临的压力源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学任务的繁重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他们不仅要精心备课、授课,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差异。

一个班级里,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参差不齐,要做到因材施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学生管理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律能力相对较弱。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品德修养,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如学生之间的冲突、违规行为等。

这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耐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再者,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评价也给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照顾,对教师寄予厚望。

社会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旦教学成果不如预期,教师可能会面临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指责。

此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也给小学教师带来了适应的压力。

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课程标准的更新,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面对这些压力,小学教师进行心理调适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

明确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而是看作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神圣使命。

当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的工作价值时,就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合理的时间管理也是关键。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合理分配备课、授课、批改作业、与家长沟通等各项工作的时间,避免任务堆积造成的焦虑。

同时,要学会在工作中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的身心疲惫。

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也必不可少。

当遇到学生调皮捣蛋、教学成果不理想等情况时,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将负面情绪带入到教学中。

可以通过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等方式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以平和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健康是当今社会紧张环境下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尤其是随着新课程
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改革的过程中遭受的压力更加显著。

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教师改革内容越多,压力就越大,这种持续的压力会使教师生疲劳,自我调适和解压就变得极其重要。

在自我调适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强自身综合素养,学习新技能、提高心里弹性,尝试创新方案,全力打造自己职业发展规划,使自身不断受到新能力填充,同时遵循严格的工作习惯,以优化自身的工作时间结构,营造良好的心态健康空间,改变自身的思维模式,巩固自己的心理底线,以便更有效地抗击外界应激性环境。

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锻炼来自我调适。

运动可以直接的分散或缓解压力,改
善心理状态并促进心理健康,改变容易受到压力困扰的思维模式,激发内在潜能,形成抗压性,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财富,加强自身的灵活应战能力,实现心理风
险防控,有效的改善学习和工作适应状况。

此外,教师们还可以多和学生、同事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交流及传递
知识,希望尽其所能地帮助学生,让他们成长受益。

在家庭生活中,教师们应该专注家庭空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情,将学习和工作实施分离,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休息和放松,从而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总而言之,教师在接受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冲击时,应当补充自身实力,加强自
身防护,了解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自身的心理保护层,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新的挑战,从而推动自身的职业发展。

优秀教师的教育心理调适

优秀教师的教育心理调适

优秀教师的教育心理调适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因此,优秀教师的教育心理调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优秀教师的教育心理调适。

一、了解自身情绪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包括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在面对学生时,教师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教师也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心理调适的关键。

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沟通技巧,善于倾听、表达、引导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正确对待挫折和压力作为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压力。

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教师应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冷静、理智,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要学会寻求帮助,与同事、朋友、家人倾诉,释放心理压力。

此外,教师要善于从挫折和压力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心理素质。

四、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技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至关重要。

教师应学会合理规划时间,既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备课、批改作业、与学生交流,又要留出时间休息、放松、与家人朋友相处。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六、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是教师心理调适的重要途径。

其他(心得)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研究

其他(心得)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研究

其他论文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研究一、新课程的时代背景面对我国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为为改革提供理论基础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并于2001年6月推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并于2001年秋在全国的38个实验地正式实施新课改。

与前几次课程标准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标准的改革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认真研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标”理念,才能将新课标改革卓有成效地推行下去。

因为,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最核心因素就是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探索。

二、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久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良好的职业角色认同,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自我意识,坚强的意志品质,丰富的创造力,平和、宽容的心态。

2、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反应:(1)常见反应抑郁、焦虑、担心、精神不振、脆弱、自卑、自负、易怒、情绪来源不明、记忆力减退、思维水平下降、高血压、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

(2)典型反应职业倦怠——教师面对长时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

对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丧失,以及情感的冷漠。

从而因职业倦怠而引发身心疲惫。

(3)2005年我国教师职业压力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善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18%的甚至有想跳槽的意向。

教师心理调适方案

教师心理调适方案

教师心理调适方案引言:如今社会发展迅速,教师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

教师心理调适是关注和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身体健康、情绪管理、职业发展三个方面,提出教师心理调适方案。

一、身体健康调适教师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首先,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熬夜。

其次,坚持健康饮食,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少吃油炸和高糖食品。

此外,适当参加运动,如慢跑、瑜伽等,放松身心,同时增强体质。

二、情绪管理调适教师的情绪管理对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

首先,发泄情绪。

可以找信任的朋友倾诉、写下自己的心情或通过艺术创作等方式来宣泄情感。

其次,保持乐观心态。

要学会积极思考,看到问题的积极面和解决方案,避免拖延和消极情绪的困扰。

此外,培养兴趣爱好,参加适合自己的娱乐活动,放松心情,提升生活质量。

三、职业发展调适教师的职业发展是心理调适的重要方面。

首先,持续学习。

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跟进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寻找支持。

与同事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困惑,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此外,给自己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计划,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追求。

四、公平对待自己教师常常在工作中承受着各种压力,容易对自己苛责。

而公平对待自己是心理调适的重要方法。

首先,要正确评估自己的工作成绩,不过分苛责自己的缺点和失误。

其次,接受自己的情感和需要,不要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同时,要学会接受他人的赞许和帮助,从而增强自我认同感。

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心理调适的关键。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减少工作中的矛盾和压力。

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合作、与家长沟通等方式,建立良好的互动和信任,增加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有效地调适心理状态。

首先,要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教师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意义

教师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意义

教师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意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常面临压力、疲劳、挫折等各种困扰,而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教育教学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面对种种困境时,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心理调适,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就教师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方法1.寻求社交支持。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而寻求社交支持可以帮助教师排解压力、减轻疲劳。

教师可以主动与同事、家人、朋友等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扰和忧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保持积极的心态。

积极心态是心理调适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心理的适应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相信自己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3.寻找放松和休闲的方式。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需要时刻面对大量的工作和责任。

因此,教师需要寻找放松和休闲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减轻疲劳。

教师可以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如跑步、太极拳等,或者选择听音乐、读书、旅游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

4.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

教师的工作任务繁多,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任务。

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每天的具体任务和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工作的优先级,以减少时间上的压力和工作量的紧张。

5.寻找自我成长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新知识、发表论文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取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满足感,提高心理调适的能力。

二、意义1.保护教师心理健康。

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压力的工作,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应对各种困扰和压力,保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2.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心理调适能够帮助教师从疲劳和困惑中解脱出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与调适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与调适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与调适主题语:[心理困境]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灵魂大厦日迫一日告急,这大都来自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紧迫,那么什么原因导致教师心理健康失调、失衡的呢?有人认为,这是教师素养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教师自身价值观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教师经济条件、家庭生活和谐与否,以及个性品质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来自学校内部竞争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来自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与否的问题。

诸如此类等等,那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否有衡量的尺度、标准,如在教学生活中出现以上问题将如何调适教师自我心理状态呢?我们以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学习掌握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二是学习掌握中小学教师自我心理不适的调适方法。

[心理视觉]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有人可能要问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没有心理疾病,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怎样的标准呢?其实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和具体衡量指标,它不是人的体温、血压可以通过物理器具来确定其健康与否,就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公认的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国内心理学专家、教育学专家通过研究论证指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所保持的最佳心理状态。

基于这一理论的认识,我们以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1、教师角色的认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正确意识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愉快接受教师这一职业。

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接纳它、爱上它,而后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示范者、生活的指导者、行为的效仿者、心理的辅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这样才不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2、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以教师内心活动为前提的。

教师的心理是否稳定、是否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3、抗焦虑情绪教师在个人家庭生活中、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自觉地调适、控制自我情感并在教学中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仍然保持镇静、乐观的心情,能够忍受外界的压力和来自生活的屈辱,经得起艰难困苦的磨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场改革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

因为,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任何一项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

教师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

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在此次课程改革中,不能不关注和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问题,帮助教师应对新课程的挑战,消除心理障碍,调适良好心态。

如果教师的心理调适得好,不仅有利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而且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尽快地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的建设者。

一、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消极心理的主要表现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启动,教师的心理必然经历一次大波动、经受一次新洗礼。

因为,新课程的实施与原有的课程环境、课程理念、评价标准以及教师自身的条件都会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课程改革也必然会冲击原有的秩序和价值观念,引起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因此,新课程改革必然会使教师产生一些心理困扰。

据调查,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消极心理主要表现为:
1、怀疑心理。

表现为疑虑重重、缺乏热情。

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持肯定的态度,但对其能否成功持怀疑的态度。

因此,对新课程改革不能诚心接受和热情投入。

2、怀旧心理。

表现为崇尚传统、依恋过去。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压力。

因此,一些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取得“成功”、有过“辉煌”的教师,不愿面对现实,怀旧、留恋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

3、惰性心理。

表现为喜欢按部就班、驾轻就熟。

对熟练化、习惯化、定型化的教学行为方式,不想也不愿改变,更懒于去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
学行为方式。

4、观望心理。

表现为缺乏参与意识、主体意识。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实践者,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

然而,有不少教师,特别是一些非实验教师,往往以旁观者的身份坐等观望,迟迟未能进入新角色或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5、逆反心理。

表现为盲目排斥、无端指责。

由于认知偏见、情绪偏激、思维定势与行为定势,致使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出现偏见、反感、排斥的心理倾向。

6、畏惧心理。

表现为逃避退缩、焦虑不安。

由于偏听偏信,片面夸大新课程实施的难度,致使一些教师对新课程实验工作心存畏惧,缺乏改革尝试与自我挑战的勇气。

一些参与实验的教师则感到困难多、压力大,心情烦闷、紧张焦虑。

7、求全心理。

表现为追求完美、求全责备。

由于对传统的课程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存在的弊端不满,使得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期望值过高,求全责备,不能正确看待实验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缺乏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

8、邀功心理。

表现为急于求成、邀功心切。

有一些教师,主要是学校的行政领导,缺乏耐心、急于求成,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往往把“认识上的提高”当作“工作上的成绩”,把开展的“活动”当成取得的“效果”,从而影响了实验工作的扎实开展。

以上这些消极心理如不克服,课程改革的伟大构想就难以实现。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起步之际,就必须对其进行心理调适,优化教师的心理状态,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使新课程改革在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中有效、扎实地开展。

二、对中小学教师消极心理的调适策略的思考
1、加强正面引导,帮助正确认识。

中小教师在心理上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往往是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的模糊、片面乃至错误的认识所造成的。

因此,加强新课程改革的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可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正
确认识,消除心理上的障碍,从而达成共识,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

(1)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可以通过师资培训、教研活动、咨询活动等途径以及座谈、对话、交流等形式,向广大教师讲明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迫切性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性质、目标、政策和步骤,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获得一定的正确认识,以取得广大教师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增强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心理承受力,防止在实验工作启动后,出现教师心理上的震荡及由此而引起教学秩序上的混乱。

特别是要加强对教师转变观念的引导。

因为,课程观念的陈旧是影响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教师怀疑心理、逆反心理、畏惧心理等心理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

(2)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典型个案、反馈信息、改革成效等大量的事实,向广大教师雄辩地证明新课程改革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要使广大教师相信,新课程改革,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而且也会促进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还要使广大教师确信,通过改革的创新性实践,他们会比过去获得更大的成功,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样,将有利于帮助教师克服怀疑心理、怀旧心理、惰性心理、观望心理等消极心理,正视现实、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师的期望心理的引导,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确定一个适当的期望值,使他们对新课程改革保持较高的情绪指数,这对于增强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还要加强对某些教育管理者的邀功心理的引导,使他们把眼光放远,把工作做实,以务实的精神,扎实开展实验工作,切实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分析心理需求,转化消极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是消极心理形成和转化的催化剂,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行为。

因此,要调适教师的消极心理,应充分重视分析教师的心理需求,及时转化消极情感,克服消极态度定势的不良影响。

因为,面对课程改革,教师通常会产生两种反映,即抵制与接纳。

是抵制,还是接纳,关键
取决于教师内在的心理需求。

首先,教师要考虑自身是否承受得了改革的压力以及改革是否会带来对他们的低度评价;其次,教师要考虑课程改革的合理性以及改革是否会获得社会各方面的认可;最后,教师要考虑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等现实问题。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利益问题是教师决定对改革的态度及其行为选择的核心因素。

如果改革能够给教师带来物质的、精神的等切身利益的提高,无疑会使教师对改革产生良好的认同。

这必将会形成巨大的驱动力,推动他们去响应、配合和积极参与改革的实践。

尽管改革会使教师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并为此付出努力与辛苦,但看到改革的益处会补偿所付出的努力,他们将乐于接受。

因此,要正视教师的合理的心理需求,注意通过政策的引导、机制的健全、制度的保证和心理的沟通,唤醒和激发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参与意识,促进和提高他们投身改革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发挥课程改革实施主体的作用。

3、学会自我调适,善于化解压力。

压力是造成教师畏惧、焦虑等消极心理的重要因素。

急剧的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增加了教师的焦虑与不安,是视压力为动力,还是视压力为外部所给予的麻烦,都会影响教师对改革的态度。

因此,要让教师学会应对压力和挑战,才能从根本上排除心理障碍。

面对压力,重要的是学会自我调适,采取一些积极的方式来排遣它或减轻它。

(1)正视现实,正确对待。

在人生的旅途中,压力、困难、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压力对人既是威胁,又是挑战。

其实,压力对人生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压力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弱点、长处和发展潜力;压力可以使人表现出个人能力的极限,激发个人的生命活力;压力经验充实了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生,是构成我们有意义的生命历程的华彩乐章。

因此,勇敢地面对压力现实,善用各种有利条件,是有效地应对压力环境的先决条件。

(2)不断获取成功体验,改善自我概念。

拥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特质。

自我概念积极的人,会经常感到安全自信,能够正确
地认识自己,并以肯定的态度接纳自己。

他们既能接纳自己的长处和发展潜力,也能接纳自己的缺陷与不足。

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获得成功。

成功可以增强人的自我效能感,是获取更大成功的条件,也是医治焦虑、畏惧的良药。

所以,在改革实践中,要注意创设条件,让教师不断获取成功体验,使他们的改革精神得到肯定,投身改革的行为及其成绩得到赞扬,从而增强自信心,不断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

(3)学会合理地宣泄情绪。

人在压力情境中会有各种消极的、冲突的、痛苦的情绪反应。

从心理健康的观点来看,人应当学会合理地、建设性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因为,面对压力或产生挫折时,心中淤积的消极情绪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因此,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将其释放出去,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

合理的宣泄方式通常有找人倾诉、自我宣泄、音乐调节、运动调节等。

(4)学会自我暗示,建立积极的内在对话。

自我对话是一种自己说、自己听的自我沟通过程,一个人对自己说的话决定了他所要做的事。

有着各种心理障碍的人所使用的自我对话通常是消极的,它会使人丧失自信。

解决的办法,是借助自我暗示,发展积极的内在对话,从而增强自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