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耕读传家
解释耕读传家的具体含义
耕读传家:一个家族的文化传承家族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而文化是一个家族独有的标识。
耕读传家,即通过劳作和学习将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含义。
第一,耕读。
耕即农作物的种植、养护等,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读则是人们从古至今一直坚持不懈的学习方式。
耕和读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但它们在耕读传家中却紧密相连。
家族成员应该以耕作为生活的基础,以读书为精神的滋养,积累文化资源,为文化传承打下基础。
而耕读也可以相辅相成,耕作过程中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把成功的方法应用到下一次的耕作中;读书则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思想,为耕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传家。
耕读的实践是把家族的文化、科技、技艺等传承下去,而这些东西都是家族成员辛辛苦苦耕耘出来的。
因此,传家也意味着责任和义务。
家族成员应该把所学所得与家人分享,传授一些值得学习的技能和知识,以使其后辈能够继承和发展。
第三,文化传承。
在耕读传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个家族的最鲜明的标识,是人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它代表了一代人的智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家族成员完全掌握家族传统文化的技艺、经验和知识,更是必须完成得非常完美和深入的过程。
家族成员应该了解家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了解家族的价值观和信仰,并尽可能地践行其中的正面价值观。
耕读传家是一个家族人们代代相传的文化传承的方式。
通过耕作和学习的承续,家族的文化得到了不断延续和发展。
家族的每一代人都应该尽己所能,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继续为家族的胜利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传承家族的文化,开创出繁荣昌盛的后代。
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今天的演讲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家,是否拥有一个传家宝?我知道许多家庭都是有的。
翡翠,珍珠,项链……经过岁月的磨砺,一件件宝物熠熠生辉。
我们家也拥有一件传家宝,它很简单,但她的价值,却远远比翡翠,珍珠,项链更加宝贵。
我们的传家宝,即为“耕读”二字。
何谓耕读?“耕”即耕田,“读”为读书。
耕田养家糊口,以立性命。
读书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耕读传家"既学勤劳,又学做人。
这里,我想从我的祖父开始说起。
祖父是个典型的农民,他拥有红色的脸庞,皮肤刻着泥土的纹路。
祖父知道,一家老小靠他的辛勤劳动养活。
他日复一日,起早贪黑,春季播撒,夏季劳作,等到打谷子的时候,父亲和姑姑们一起帮忙,在烈日下烘烤,汗水如注,皮肤晒得油黑发亮。
一年又一年,这样的故事循环往复,父亲和姑姑们都觉得辛苦,不愿多干,可没有办法,毕竟,祖父说了“再懒,没饭吃”。
可就是这样典型的农民,举手投足间,竟会透露一丝儒雅的书生气。
祖父也读过私塾,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永远与学校无缘。
可就是这样,在农村劳力缺乏,大家都不学习,只顾干活的时候,他却从不放弃学习。
他写得一手好字,村里多数的对联都出自他手;他常常读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祖父教给我的至理名言;他用聪明才智,改造破旧的院落,甚至自己设计了游泳池,各种设备应有尽有;祖父好学,也一心盼着孩子们学好文化。
父亲幼时顽劣,不爱读书,只爱和孩子们疯玩。
祖父很生气,对父亲说,你不读书,就回来干活吧!原本只想吓唬吓唬父亲,叫他知难而退,没想到,父亲真的拖着书包,乐呵呵地跑回来,祖父彻底发怒了,抄起竹片,狠狠地揍了父亲一顿,姑姑们吓得回了房,拿起书本,装作爱学习的样子。
那时候,所有的农村家庭都是那么穷困,正是需要人手干活的时候,许多孩子辍学了,回家种庄稼。
可祖父却说,“庄稼好有什么用,子女有了文化,才最好!不读书,没出息!”如今,我的父亲继承祖父的勤劳,靠着知识走出了农村,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电力工人。
【作文365】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作文365】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耕读”是先民所创的一种半耕半读的合理方式,耕田可养家糊口,读书可修身养性,“耕读传家”逐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
社会进步,“耕读传家”又延伸出“工读传家”,建国初期,刘少奇同志针对民众子女现状,积极倡导“耕(工)读学校”制度。
今天,人们赋予“耕(工)读传家”丰富的社会内涵,并以此劝勉子孙勤于劳作,乐于读书,终成家、国有用之材。
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把握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附录:古人有关诗文,写作时考生可作引用。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唐】韩偓《小隐》:“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犁。
”【明】钱澄之《田园杂诗》:“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
”【明】王象晋《言志》:“西塾课儿孙,东皋艺黍稷。
”【清】张履祥《训子语》:“耕与读又不可偏度。
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
”后人还将【宋】黄庭坚《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中“万卷藏书宜子弟”、【宋】方岳《田头》中“一蓑春雨自农桑”,集句而成对联,高挂大门两侧。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情怀、人文积淀健康生活:健全人格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劳动意识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限制。
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是,无论是先民创造的“耕读传家”还是建国初期刘少奇倡导“耕(工)读学校”制度,还是当下人们赋予“耕(工)读传家”丰富的社会内涵,都强调了在子女教育上该如何处理好劳作与读书关系的问题,引导考生对劳动的价值和读书的意义进行思考。
写作重点应放在对两者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与思考上。
2.典型任务限制。
材料任务指令限制明确,本材料关键词是“耕读传家”“工读传家”“耕(工)读学校”,主题是“劳动与读书”,内容要体现“认识与思考”。
考生要针对劳动与读书关系的认识展开思考,如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赏析]对耕读传家的理解与思虑
对“耕读传家”传统治家思想的理解与思考(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逐渐由拮据转向小康。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丝毫看不出人们对阅读的重视。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读书传统流传下来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刻苦勤奋、对书的尊重、对读书人的崇敬等等,但是近年来,这些好的传统也被我们丢掉了,只有功利性阅读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耕读传家、读书、教育、美德“耕”,可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是为生存之本;“读”,可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是为教化之路。
“耕读”,是在求生存之余,读圣贤书,在日常生活里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化;“传家”则是相继传承的带有社会性的家庭生活方式。
耕读传家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当一部分儒家学者或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们基于家庭建设目的而提出的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它反映了儒家在士农工商诸业选择中基本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寄托着儒家学者关于家庭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具有深刻的伦理文化意蕴。
但是,“耕读传家”这一传统思想美德发展到现在已经没有了它当时的意义。
作为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营造良好阅读氛同的重要场所,家庭是推进全民阅读最应关注的对象。
中国古代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注重家庭藏书读书。
近年来,这种传统正在丧失。
目前青少年功利性的阅读现状,并非一时表象,而是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历史根源。
在中国的阅读传统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实用主义。
“不为功名不读书”的思想延续了几干年。
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的说法,年轻的读书人往往将读书视为一种腾达的手段。
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家庭仍然很重视教育但这只是功利性读书,并不等同于重视阅读。
功种性读书往往容易造成悲剧的发生,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窥视到这一点。
比如《儒林外史》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反映了功利性阅读所造成的人格扭曲。
对耕读传家的理解与思考
对“耕读传家”传统治家思想的理解与思考(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逐渐由拮据转向小康。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丝毫看不出人们对阅读的重视。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读书传统流传下来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刻苦勤奋、对书的尊重、对读书人的崇敬等等,但是近年来,这些好的传统也被我们丢掉了,只有功利性阅读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耕读传家、读书、教育、美德“耕”,可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是为生存之本;“读”,可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是为教化之路。
“耕读”,是在求生存之余,读圣贤书,在日常生活里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化;“传家”则是相继传承的带有社会性的家庭生活方式。
耕读传家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当一部分儒家学者或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们基于家庭建设目的而提出的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它反映了儒家在士农工商诸业选择中基本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寄托着儒家学者关于家庭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具有深刻的伦理文化意蕴。
但是,“耕读传家”这一传统思想美德发展到现在已经没有了它当时的意义。
作为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营造良好阅读氛同的重要场所,家庭是推进全民阅读最应关注的对象。
中国古代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注重家庭藏书读书。
近年来,这种传统正在丧失。
目前青少年功利性的阅读现状,并非一时表象,而是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历史根源。
在中国的阅读传统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实用主义。
“不为功名不读书”的思想延续了几干年。
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的说法,年轻的读书人往往将读书视为一种腾达的手段。
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家庭仍然很重视教育但这只是功利性读书,并不等同于重视阅读。
功种性读书往往容易造成悲剧的发生,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窥视到这一点。
比如《儒林外史》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反映了功利性阅读所造成的人格扭曲。
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
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耕读传家”,意思是通过勤奋耕作和不断学习来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
这句话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勤劳和知识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耕读被视为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耕是指农耕,是指人们通过辛勤的劳作来获得食物和生活所需,而读则是指学习,是指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耕读二者结合,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方式。
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中国农民通过耕作来维持生计,同时也注重教育子女,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
在古代中国,读书是贵族子弟的专属,但是农民也十分重视教育,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知识的传承,才能够让家族更加繁荣昌盛。
在现代社会,虽然农耕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依然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
许多家庭仍然以耕读为传统,他们注重教育子女,鼓励他们不断学习,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
这种传统在中国农村尤为常见,许多农民家庭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却是毫不含糊的。
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不仅仅是中国农民的传统,也是中国整个社会的传统。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生活。
这种传统也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延续,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教育,投入巨大的资源来提升全民的教育水平,这也是为了让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得到更好的传承。
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族和社会的责任感。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注重教育,不断学习,让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得到更好的传承,让中国的文化传统得到更好的发展。
耕读传家书法欣赏
耕读传家书法欣赏书法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笔画和线条表达着中华文化精髓,代表着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智慧和感悟。
耕读传家书法则是以家族世代相传的方式来传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其作品堪称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耕读传家是指将耕种和读书传承给下一代,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
而耕读传家书法则是将中华文化中最为精华的书法艺术传承至家族下一代,是一种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形式。
耕读传家书法作品通常以诗文或谚语为基础,采用行书或草书的字体,传达出其所宣扬的价值观和思想,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耕读传家书法作品的创作既注重笔画的工整,也注重墨色的浓淡,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例如,赵孟頫所传下来的《宣和牌坊记》首行书法,其浓淡适度、姿势端庄、气势磅礴,堪称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传世之宝。
而王羲之的《兰亭序》则表现出了他极富个性、自由自在的书法风格,其行草结合、笔画遒劲雄浑,也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美术珍品。
耕读传家书法作品在承袭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了家族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例如,安徽古茶馆主蒋家村便是一个耕读传家书法家族,其书法作品多以茶文化为题材,代表着家族对匠人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对家族历史、文化背景的深入研究,家族书法作品在表现技法和意境上也更具特色和深度。
耕读传家书法的传承方式也十分独特。
通常,这些作品会以家族内部交流为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会越来越多地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展示。
家族成员在接受耕读传家教育时,不仅能够对书法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也能够在家族文化的传承中更深刻地汲取家族价值观念和信仰。
总而言之,耕读传家书法是一种融合了传统艺术和家族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
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弘扬了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我们应当珍惜并推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使其在当代传承发扬光大。
耕读传家的意思
耕读传家的意思
耕读传家,也就是经承传的意思。
这是一种从祖辈传承而来的一种正能量,旨在在重视传统的同时,不断激发新的精神。
它既注重职业道德,同时又把兼具思想、艺术、业务等因素的创新的精神融入进去,关注深化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连接起来,使之发挥积极正能量,不断传承和更新。
经承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慢慢积累和传承而长久形成的。
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要注重传承,在平时多准备资料,并加以系统化加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传承的累积效果,才能让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到新的社会社区中去。
另外,一个人也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中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内涵、思想,把历史的文化应用于当下,才能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其融入到时代中去,做到传承又发展。
耕读传家是一种信念,意味着要经常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把传统文化和技能传承到每一代,使之不仅理解过去,更能够继承传统,但又不受传统的枷锁阻滞,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以便在遵从传统的同时创新应用。
经承传,也是一种价值观,是要把传统的价值观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中去:从日常的语言态度,到做事认真踏实,再到用自身的努力把人生目标坚持到最后,都要牢记传统价值。
经承传,是要把自身努力传承下去,而不只是传承习俗,以致能赢得尊重和绝代佳话。
总之,耕读传家,一种以礼仪文明、正能量为核心的价值观,一种在传承的同时又不断创新的新精神,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耕读传家——家庭阅读与斯文重建》读后感
《耕读传家——家庭阅读与斯文重建》读后感如今,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社会高度文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教育资源紧张、青少年精神空虚、道德滑坡、人与自然的冲突等,尤其缺乏家庭阅读环境和传统美德教育。
为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把推动全民阅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2015年十件实事之中;“全民阅读”已经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
首先,从历史上看,人类本来就具有非常强烈的读书求知欲望。
《论语》里讲到,孔子去卫国朝见,想了解更多信息,可是卫国没有藏书,于是他便叫弟子们每人带几册回去,好让卫君阅读学习,收获智慧。
还说:“书不远千里而至者,必为奇才。
”《吕氏春秋·孟夏纪·古乐篇》也曾记载过尧帝为鼓励舜勤奋好学,特地用音乐伴奏鼓励舜,使他“闻乐知治,”把乐声当做德行进行修养。
从古至今,无数读书人都因阅读带给他们巨大影响,流芳百世。
其次,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空巢老人”现象严重。
“空巢老人”指的是那些子女外出打工,由长辈独居的老人群体。
据调查显示,超过60%的农村老人担心子女不能按期归来探亲,因此把门锁起来或者干脆将房屋卖掉,让父母孤苦伶仃地留守乡间。
对此,朱军委员长在两会期间呼吁: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第三,在全球化、市场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一轮移民潮逐渐兴起,许多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
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三留守”问题日益凸显,孩子失去了亲情关怀,父母得不到天伦照顾,祖孙难以相聚,甚至整个家族四分五裂,呈现出典型的空心化状态。
如果不尽早加以改变,势必造成不良后果。
耕读传家天地久,忠厚处世福慧长意思
耕读传家天地久,忠厚处世福慧长意思
耕读传家天地久,忠厚处世福慧长
《耕读传家天地久,忠厚处世福慧长》,这句话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可以说是对人生的一种指引,它告诉我们要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事,以及如何从社会中获得最大的成功和福报。
首先,要做一个勤耕读者,也就是一个习惯于不断学习的人。
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才能在一个室内活动中切实的提升自身的素质,获得更多的见闻和才能,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其次,要做一个忠厚的处世者,以自己的能力、勇气和虔诚去处理各种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社会中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欢迎。
在面对问题时,要牢记一句老话:诚实守信,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尊重他人,从而获得正面评价。
- 1 -。
耕读传家北宋的庶民生活
耕读传家北宋的庶民生活耕读传家:北宋的庶民生活北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尽管国家政权掌握在皇帝和贵族手中,但庶民的生活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在这个时代,耕读传家成为了庶民生活的主要特征,人们注重农耕和文化教育,以期能够传承给下一代。
一、农耕养家北宋时期,封建农业经济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大多数庶民都从事农耕劳动,以种植五谷杂粮和养殖家禽家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农民们经常出田劳作,利用土地的资源来耕种。
农民们的劳动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他们也积极参与农田的开垦和农业技术的传承。
通过努力和勤奋,他们逐渐改良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这不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养家糊口,还为国家提供了粮食和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二、文化传承除了耕种,庶民们也非常重视文化教育。
北宋时期,农业社会渐趋繁荣,城市和乡村的学校相继建立。
庶民家庭争取让子女接受教育,并鼓励他们阅读文学经典和古代典籍。
庶民们也在家里自己开展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家庭会请教师给孩子补习功课或授课。
虽然教育资源相对有限,但庶民们努力保证他们的子女至少能够读几年书并掌握一定的文字和算术知识。
他们深信通过学习,他们的子孙能够更好地立足社会。
三、男耕女织北宋时期,庶民家庭通常实行男耕女织的传统分工模式。
男性负责在田间劳动,从事农耕工作,同时也承担了家庭以及社会的重要责任。
而女性则负责家务和纺织。
她们掌握了一定的织布技术,为家庭提供衣物和纺织品。
虽然男女分工明确,但庶民妇女在家庭经济的运作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她们节衣缩食,勤俭持家,以支持家庭的生计。
她们也有意识地将纺织技术传承给下一代,确保家庭和社会的繁荣。
四、庶民生活的多样性庶民生活的多样性是北宋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
尽管大多数庶民从事农耕,但他们的生活并不完全相同。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差异是明显的。
庶民社会包括了农民、手工业者、商贩、巫师和妓女等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社会阶层分层明确。
耕以养家_读以修身——《颜氏家训》中的耕读传家思想
60 农村·农业·农民2023.10A由于儒家“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国人向来重视传统家庭教育,于是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传世家书、家训,《颜氏家训》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颜氏家训》作为中国历史上家风、家训教育的集大成之作,文化内蕴丰富,体制宏大完备,被誉为古今家训之鼻祖。
正如宋代著名藏书家陈振孙所言:“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南宋晁公武所著《郡斋读书志》一书中,评价《颜氏家训》“述立一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
明朝袁衷在其家训专著《庭帏杂录》中赞道:“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
”清代学者王钺也在《读书从残》中写道:“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宋代朱熹之《小学》、清代陈宏谋之《养正遗规》,都曾取材于《颜氏家训》。
由此可见,《颜氏家训》被历代学者高度推崇,堪称治家之圭臬,处世之典范。
《颜氏家训》全书共七卷二十篇,依次是《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
书中涵盖立身治家、人际交往、修身养性、出仕为官、为文从艺等多个方面,立论平实,言辞恳切。
此书作者颜之推出身儒学世家,人生坎坷,他一生丰富的学识和缜密的读书思想,在这部家训中亦有集中体现。
正如开篇《序致》中写道,“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在《勉学》篇中有“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强调勤勉修学的重要性。
在《涉务》篇中提到,“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劝诫子孙要以农耕为本,传承优良家风。
他还在书中指出,“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不如无学也”,教导后人要通晓读书的本质,参透治学之道。
耕读传家久孝友继世长的解释
耕读传家久孝友继世长的解释
家久孝友,是一种将善良、责任和忠诚融入同一家庭的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义的一种家庭伦理观念。
这种伦理观念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父子、长辈与晚辈、男女之间的行为和思想方面。
家久孝友,是以思想感情传承和延伸而言,是一个延伸后代子孙无限积木的根源,可以将一个家族、一个团体、一个传家宝世代传承发展。
以此而言,那些注重家庭伦理、追求和谐、重视传家遗产和传承情结的人,通过弘扬家久孝友的理念,将传家遗产更加流芳百世,并让它越来越壮大。
尊敬、忠实、孝顺、努力不懈的人生态度,来源于家久孝友的伦理观念。
这种家庭伦理观念是积极的、健康的,不仅有利于支撑起一个家庭,也有助于支撑起整个社会。
不管是出于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尊重,还是出于对家人的爱护,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牢记家久孝友的伦理观念,以最真挚的孝心,尽自己的本分,维护家人的和谐、和美。
家久孝友,可以使内部关系健康友善,带来真正的幸福感,这样的家庭氛围,让两代、三代的家人交流联系,更多的了解、更多的鼓励,日久相孝,有更深厚的情感维系,滋养了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友谊,甚至更是滋养了彼此之间的健康与和谐。
家久孝友,不仅是一种家庭生活的信条,更是一种传家的精神,让家庭和睦繁荣,传承荣誉,也是一种值得经常去传承的真知灼见和孝心爱心。
耕读传家——精选推荐
耕读传家耕读传家,曾是中国⼈理想的家庭⽣活⽅式,现在越来越被⼈淡忘了。
过去农村过年,“耕读传家”是很多家庭的横批;其实,⽐较富裕的家庭才不负“耕读传家”的匾牌。
“耕”指种⽥,“读”指读书。
农忙时耕⽥种地,农闲时浏览书籍;种⽥获取⽣活资料,读书获取精神营养。
这确实是⼀种理想的农家⽣活。
“耕”的本义是翻新⼟地。
这⾥指⼀系列的农家劳动,包括耕耢锄靶,剪理灌防,收运筛打,吹扬碾磨等等,真是⼀系列⾟苦的劳作。
⽥中⽲苗不知要经过多少⼯序才能变为⾦灿灿的⽶粒。
当看到⼴阔原野上⾏驶的播种机,隆隆的联合收割机,⼀次成“形”的稻⾕⽟⽶,再想想古⼈的⾟勤劳作,我常常惊叹科技的伟⼤,⼈类的伟⼤。
它为⼈类节约了多少时间,避免了多少⾟苦啊。
科技落后的古⽼年代,⼈们⼀年的勤勉往往不⾜以养家糊⼝,农闲时还要闲中找忙,找点事做,以弥补种⽥收获的家⽤不⾜,哪⾥还有时间读书呢?况且读书要能识⽂断字的,识⽂断字要求学先⽣,求学先⽣是要⽤钱雇⽤的。
对于⽣活难以为继的家庭,哪⾥去弄这些多余的钱财呢!能雇得先⽣都是殷实的家庭,所以在农村出⼀个读书⼈是很不容易的。
能识得《》就是⼀个知识分⼦。
看古书,听古事,满脑⼦进进出出都是秀才进⼠。
其实在旧社会的农村,⼗⾥⼋村⼏代⼈也出不了⼀个进⼠的,出个秀才也是⼀个家族骄傲。
那时,⼀个家庭能耕能读,也属稀有,要达到“耕读传家”,⼏代相袭,就更不容易。
现在⼤部分的农村家庭当都具有“耕读传家”的殷实⽔平,那时“耕读传家”却是⼈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庭。
在古代的“耕读”中,“耕”是放在第⼀位的。
“耕”是维持⽣命的劳动,能“耕”得好,就不愁吃穿⽣存。
“读”是放在第⼆位的。
因为“读”的好实在不易;但真要读好了,那是要成龙变虎,成官成宦的。
其实,古代的平民百姓能够⾐⾷不忧就是⼤福,成官成宦永远不是他们的权利。
我觉得能讲得《中庸》、《⼤学》、《论语》的,当是有⼀定学问的⼈,绝不是农村⼀般私塾先⽣能够胜任的。
我⽗亲说,他的爷爷是⼀个知识渊博的⼈,死得早,他是在爷爷的管护下长⼤的,爷爷去世时,放到墓⾥的书有好⼏⿇袋。
厚德崇艺,耕读传家家规家训内涵
厚德崇艺,耕读传家家规家训内涵以厚德崇艺,耕读传家家规家训内涵为题,谈谈家规家训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家规家训是家庭中传承的一种传统,它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规家训是对家庭成员的约束和教育,旨在培养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它是家族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准则,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厚德,即修养德行。
在家规家训中,厚德是最重要的一环。
厚德是指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恪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等。
一个家庭如果能够重视和培养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就能够塑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崇艺,即崇尚艺术。
在家规家训中,崇艺是培养家庭成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还可以培养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一个家庭如果能够注重培养家庭成员的艺术修养,就能够培养出一批有艺术素养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耕读,即勤奋学习。
在家规家训中,耕读是提升家庭成员智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一个家庭如果能够鼓励家庭成员勤奋学习,就能够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家,即传承家族文化。
在家规家训中,传家是家庭的责任和使命。
家族文化是家族的精神财富,是代代相传的宝藏。
一个家庭如果能够重视传承家族文化,就能够让家族的精神传统得以延续,让家族的凝聚力更加强大。
家规家训的内涵丰富多样,它不仅包括对家庭成员的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还包括对家庭成员的思维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家规家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它不仅能够让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培养出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为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制定家规家训时,需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家族的文化传统来制定。
家规家训可以包括对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也可以包括对家庭成员的学习要求和职业规划。
耕读传家短语类型
耕读传家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获取和传承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耕读传家作为一个古老的传统,倡导追求知识、积累智慧,并将其代代相传,使家族得以蓬勃发展。
本文将探讨耕读传家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实践耕读传家。
2. 耕读传家的含义耕读传家是一个中性且有温度的词语,它结合了两个有关知识传承的关键概念:耕耘和读书。
耕耘代表着耕地、种植和经营,含有勤劳、辛勤努力的意味。
读书代表着学习、汲取知识和智慧,具有学问修养和教养的内涵。
耕读传家的含义即指代通过勤奋努力学习、持之以恒地追求知识与智慧,并将其传承给下一代,促进个体和家族的不断进步。
3. 耕读传家的重要性耕读传家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如下所示:3.1 个体层面•知识积累与个人成长:通过阅读和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个体能够获得更广泛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理解,促进个人成长和提高自身素养。
•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通过研读经典著作,个体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不断刷新自身的思维模式。
•自我实现与目标实现:耕读传家鼓励个体对自我和目标设立更高的要求,通过不断学习、持续进步来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
3.2 家族层面•知识积淀和财富传承:通过耕读传家,家族能够不断积累知识与智慧,形成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经验财富,为后代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价值传承和家风建设:耕读传家对于家族价值观和家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家族成员能够形成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建立积极向上的家风。
•凝聚力与家族荣誉感:耕读传家是一种家族共同努力的象征,通过共同追求知识和智慧带来的成就感与荣誉感,能够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4. 如何实践耕读传家为了实践耕读传家,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4.1 培养学习习惯•阅读计划:制定每日、每周或每月的阅读计划,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多样化阅读: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包括文学、历史、科学、哲学等不同领域的著作,努力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读书之体与用
(一)勤学苦读型 读书方法的确是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 的。 (二)精读重点型 古代经籍浩繁,有人毕其一生不能穷读 一经。 (三)循序渐进型 中国古代书籍,多为经籍著作。
第一节
读书之体与用
(四)勇于实践型 读书既是一种可以坚持一生的事业 ,又可作为一种谋生的技能,与一个人 的一生息息相关。 (五)反复涵咏型 所谓涵咏,就是玩味、体会,是古 人常用的一种读书之法。
读书之体与用
二、书卷多情似故人——— 读书之乐 读书既为谋生之首选,自然也就成 为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不朽之盛事——— 读书之业 读书作为一种基本技能,有人把它 当作敲门砖,完成科场举业之后,弃之 再也不问,专作刀笔之吏或专职政客。
第一节
读书之体与用
四、唯有源头活水来—缺的部分,读书生活也是颇 受古人重视的一种生活方式。
第七章
耕读传家
章节标题
第一节 第二节 读书之体与用 藏书与传书
第一节
读书之体与用
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读书之用 “读书”一词,含义丰富,不仅有 阅读之意,更有受教育之意。 以功名利禄为诱导的读书文化直接 影响到了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传承,特 别是在古代的家训中表现极为明显。
第一节
第二节
藏书与传书
(三)书院藏书 所谓书院,即为古时的学校或专门 的学术研究机构。 (四)寺观藏书 寺乃佛教活动的场所,观乃道教活 动的场所。
第二节
藏书与传书
二、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耕 读传家的文化传统 重农和重教(读书) ,可谓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两大特色。 如果说“重农” 考虑的是当前的现实需要,那么“重读 书”考虑的就是家族继承的长期发展。
第二节
藏书与传书
一、拥书者必自雄——— 藏书 读书既然为中国人之一大乐事,也 是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奇 怪的是,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 上的公共图书馆。
第二节
藏书与传书
(一)官府藏书 官府藏书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藏 书形式。 (二)私家藏书 私家藏书是中国古代藏书史上另外 一种重要的藏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