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高中语文 第1单元《一剪梅》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一剪梅》 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推荐作品《一剪梅》 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2、体会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

3、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1、情景交融的写法。

2、背诵相关名句。

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含蓄的写作风格。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以前我们学习过宋词的集大成者李清照的一首作品叫《如梦令》。

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板书课题)。

在上课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为伟大的女词人。

二、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4岁时的李清照能写出让其饱读诗书的父亲定言到,“我现在已没有能力来评论你的'词,需要大家。

”,从其词做的成就中来看还是令人置信的。

而张15岁时候,写就的《霸王别姬》有人已呼叫可与郭沫若论长短,不可不令人扼腕。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三、具体研习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景、情;主观、客观2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轻:轻手轻脚。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1单元《一剪梅》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1单元《一剪梅》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最新K12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 题 一剪梅教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重点 :解读文句,品味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难点 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 学 设 计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一 课前反馈(3分钟) 二、导语设计(2分钟): 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让学生回忆接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师小结(见背投),引出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明确李清照的诗词内容。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40分钟) 1. 听视频朗诵《一剪梅》,同时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

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研读作品。

3.齐读这首词,提问: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全词抒发词人什么感情? 明确:上阕写人物行动,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4.自由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之后教师作小结。

各句的分析总结大体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一剪梅》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一剪梅》Word版含答案

《一剪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2、体会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

3、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宋词在发展中,出现了无数著名的词人,其中就有这么一位:她曾言“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她曾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她曾讲“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她的词给浩渺的宋词中带来了几多水韵,带来了几多温馨。

当然她的愁也总是那么值得人去回味,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她的《一剪梅》,一起来看一看她的愁到底深几许。

二、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父亲李格非为苏轼学生,是当时著名学者,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赵明诚结婚。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有《漱玉词》《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三、课文解析既识其人,则需品其味。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首先请大家齐声朗诵《一剪梅》体会一下其中的意味。

大家读得非常好,现在就请大家试着找出它的诗眼(词眼)明确: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教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剪梅》教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剪梅》教案
教学内容:
一剪梅
教学目的:
1、了解这首词融情入景的写法。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词融情入景的写法。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融情入景的写法。
教学方法:
点拨导读法
教学时数:1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作者背景简介:
花自飘零水自流离别的无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学设计说明:
归纳了的知识容易记忆
让学生体会李清照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点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总结规律,教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审美意识。
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形成能力。
备课过程中阅读《什么是“隔”与“不隔”》《谈谈情景交融》两文结合本首词表达自己的粗浅小识。
(以上两段属教师个人理解不必讲给学生)
七、本节课小结:
同学们喜欢这几首词吗?我国的古典诗词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课外多阅读背诵一些古典诗词对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写作能力都大有好处,愿同学们都能有这样的雅兴。
八、作业:背诵《一剪梅》《生查子》和《卜算子》。
九、板书设计:
一剪梅
眼前之景:红藕香残玉簟秋心中之情:独处的冷
《卜算子》表达一位痴情女子的相思之情。
写法:
《生查子》通过触景生情,今昔对比来抒情。
《卜算子》用了“比”的手法,借景(长江水)抒情。
与《一剪梅》比较起来,这两首词,意象集中,感情表达大胆直率,《卜算子》感情也很浓烈。语言更加质朴自然有民歌风味。《一剪梅》语言就典雅多了。
从抒发真情和情景关系的“隔”与“不隔”上看,《生查子》所抒情真,情在景中自然流露。属“不隔”而《卜算子》所抒情亦真,但用比,在情景关系上,有“隔”之感。故《生查子》诗味更浓。

《一剪梅》说课稿

《一剪梅》说课稿

《一剪梅》说课稿【教材依据】《一剪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的推荐篇目。

该诗的作者李清照,是宋朝时期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而《一剪梅》此词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学习这首词,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李清照以及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词派的词风的特点,学习鉴赏词的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和高考奠定背景知识和方法基础。

【设计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学习鉴赏一首词,教会学生鉴赏一类词的方法,力争达到“读一首而知一类”的目标。

本词赏析主要围绕“相思之愁”展开,利用意象分析法和关键词分析法来进行赏析。

而诗词的赏析一定要以“诵读”为基础,诵读是为了更好地赏析,赏析是为了更好地诵读,而诵读本身就是语文学习应该着力培养的一种能力。

【设计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预习、探究、合作、赏析中逐渐体会到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来鉴赏诗歌。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诗歌鉴赏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逐字逐句讲解。

课前教师设计《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充分调动学生的鉴赏主动性;课堂上再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营造诗词氛围,指导启发学生在诗歌情境中讨论探究,在优美的诗词氛围中去感受感悟,落实教学任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词意、学会朗诵;了解《一剪梅》词牌名来源。

2、了解李清照写作这首词的背景,明确她这一时期词作的主要风格特点。

3、掌握利用意象和关键词分析词作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诵读;品读;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这首词利用特有意象营造的意境,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

【学习重点】感悟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学习难点】掌握利用意象和关键词分析词作的方法【学法指导】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教师设计《导学案》,预习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思考,带着问题进课堂;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使学生能在唯美的诗情画意中鉴赏、学习诗歌,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和享受。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一剪梅》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一剪梅》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1单元《一剪梅》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解读意象,体会情感。

(重点)2.比较阅读,感受词风。

(难点)作者名片: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4岁时的李清照能写出让其饱读诗书的父亲定言:“我现在已没有能力来评论你的词,需要大家。

”从其词作的成就来看还是令人置信的。

而李15岁时候,写就的《霸王别姬》,后人感叹可与郭沫若论长短,不可不令人扼腕。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婉。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文本分析: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2. 文本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运用哪些典型意象,以突出作者情感?3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所表达的情感与学过的”闺怨诗”有何不同之处?4.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比较阅读: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拓展阅读:沉默世界的代言人——李清照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后人记住了西施,作为一张王牌,一张孤注一掷的王牌,西施助越王在与吴王夫差的殊死较量中笑到了最后。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一剪梅》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一剪梅》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3.审美鉴赏与创造:在诵读过程中品味诗歌意象、意境,把握易安词婉约的风格,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清新典雅,温婉细腻。

鉴赏时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为拓展材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李清照的诗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

三、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2.难点: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词人深婉细腻的相思之情五、过程与方法:1.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学习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六、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分析鉴赏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八、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当我们偶然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设计意图:引发学生陆游爱国情怀的共鸣,回忆陆游亮的相关事件。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一剪梅》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一剪梅》

《一剪梅》教学设计【教学背景】《一剪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的推荐篇目。

本单元教材设计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主要是要让学生在鉴赏诗词名篇中,逐渐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学习鉴赏一首诗歌,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一种方法。

通过教学导入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预习、探究、合作、赏析中逐渐体会到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来鉴赏诗歌。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诗歌鉴赏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逐字逐句讲解。

课前教师设计《导学稿》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充分调动学生的鉴赏主动性;课堂上再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营造诗词氛围,指导启发学生在诗歌情境中讨论探究,在优美的诗词氛围中去对比阅读,感受感悟,落实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了解李清照其人,赏析其词把握李清照作品艺术风格,。

2.利用开放性原则使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3.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仅仅通过鉴赏《一剪梅》一首词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利用教师设计的《导学稿》,课堂上引入其他诗词篇目来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作者李清照及其作品风格,同时更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地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点】1.解读诗句,品味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

2.以《一剪梅》为例,使学生理解如何使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由歌曲《月满西楼》导入。

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叫《月满西楼》,作者是谁?此词原来的题目是什么?二、研读诗歌《一剪梅》:1.师生一起回忆、复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提问:本单元《赏析指导》中教给大家把握古典诗歌内容和主旨的方法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谓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明确:“以意逆志”即从作品的整体出发,通过对字义、词义、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一剪梅》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一剪梅》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剪梅》【设计理念】全面贯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去多学,自己要少讲些。

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因感到课堂时间短暂而愉快,因感受课堂空间广阔而收获。

【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与内容】课前多媒体播放《声声慢》歌曲,让教学里弥漫一种古典韵味,先在感觉上影响学生。

一、情景导入这首由李清照的词《声声慢》编写的音乐,婉转、沉静、悠扬,让我们回味无穷。

我学了这么多的古诗词,也教了这么多年的古诗词,我个人的感觉:一首诗词,一个故事,一份情感,一种才气。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词坛奇女子李清照的诗词里,了解她的故事,感受她的情感,欣赏她的才气。

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

(播放幻灯片,图片中有日暮、荷花、女子乘舟)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会想起哪首诗词?(学生答:李清照的《如梦令》,师生齐背。

)这是李清照十六七岁时的作品,在这首词时在,她幸福、活泼、快乐、富有青春气息,就如人们一样可爱、俏皮。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十八九岁的她又写了另一首记词《一剪梅》来记录她的生活,我们就来看看在这首词又有她怎样的一段故事、一份心情。

(幻灯展示课题)二、初读诗词,寻故事。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里李清照讲了她一段怎样的人生故事?(板书:一个故事)(学生自由说,主要说出对丈夫的思念就行)2、对比《如梦令》《一剪梅》这两首词,同学们觉得有什么不同?(学生齐读这两首词)(学生自由说,可以说出年龄阶段不同,情感不同)3、为什么《一剪梅》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思念情绪呢?(讲解写作背景)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很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9《一剪梅》学案设计(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9《一剪梅》学案设计(含答案)

《一剪梅》学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受词的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及婉约词的风格。

2.过程和方法:通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即了解词人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把握词的主旨。

3.情感与态度: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理解古代女子独居闺中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二、导读1、了解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2、解题: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

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

此调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

3、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

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

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

《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一剪梅》学案设计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一剪梅》学案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一剪梅》第一课时导学(含答案)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词人,词派代表,有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后期多,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写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出门游学之时。

根据题名为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3.请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明确: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

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

此调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

三、诵读训练1.理解并掌握下列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1)玉簟(diàn)秋(2)兰舟:(3)锦书:(4)雁字:3.学生自由诵读。

(结合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四、熟读全文,结合注解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一)学生先听朗读,然后学生集体朗读。

读的稍慢,读出感情(二)学生结合下面的注解理解此诗(设计意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确:五、学生齐读全诗(一)师生齐读全诗,整体感知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己默读这篇诗歌,体味一下,作者在这篇诗歌中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二)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深入理解1.老师与学生共同研读第一句(1)第一句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赏析:(2)小组问题探究: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明确:2.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轻解罗裳,独上兰舟”(1)这句主要写了什么?明确:赏析:(2)小组问题探究:“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明确:3.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1)这句主要写了什么?明确:赏析:(2)小组探究题目:词中的谁指的是谁?明确:4.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1)这句主要写了什么?明确:赏析:(2)小组探究题目:这句的作用是什么?明确:5.老师与学生共同品味“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1)这句写了什么?明确:赏析:(2)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从中我们能看到女词人与丈夫之间什么样的爱情?明确:6.老师与学生共同品味“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句(1)这句写了什么?明确:赏析:(2)小组探究题目:此句在写愁绪上有什么特点?明确:(二)全班自由朗读全诗,小组探究下列问题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一剪梅》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一剪梅》教案

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生平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从对李清照的评价导入2、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2、写作背景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三、体会诗歌的韵律美、音乐美1、学习诗词,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品读诗词,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剪梅》的配乐朗诵,同时请同学们在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诵读节奏。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自由朗读,体悟内容。

3、再读课文,感悟情感四、赏析意境(意象美,意境美)宋词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象征之一,人们在评价词的时候,以有意境为最高的标准。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词的意境。

那么意境的分析是通过?(意象)达成的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4、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五、扩展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剪梅》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一剪梅》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一剪梅》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一剪梅》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一剪梅》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剪梅》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验;3.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词汇;4.能够正确朗读和解析诗歌,运用诗歌语言进行表达。

二、教学内容1.背景知识:介绍明代文学,以及著名文学家杨慎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鉴赏《一剪梅》:进行整首诗的分析,从词语及用词的精准、形象、富有变化的语言、清新脱俗的风格等方面讲述。

3.诗歌知识:介绍诗歌的特点及韵律,学习知识点比如起名法、偏正关系、象征等知识点。

4.表达技巧:学习如何选择词汇、造句并进行正确朗读和解析,运用所学的诗歌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交流、讨论、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兴趣。

2.归纳总结法:针对诗歌的韵律、词汇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

3.听说读写并重法: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提高,既要注重朗读和写作的技巧,也要注重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步骤1.导入课程:通过问答或分享绕开杨慎生平及明代文学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此的兴趣。

2.学习诗歌:模拟学生的理解和解析《一剪梅》的过程,并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答案,从而准确解析全诗。

3.学习诗歌知识:通过比较,总结、归纳诗歌韵律、起名法、偏正关系、象征等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4.运用诗歌语言进行表达:通过词语选择、造句、发音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诗歌,如有效听朗读对的地正,平仄感等。

5.课程总结:总结全课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本堂课所讲的知识点和课程目标。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自主完成作业并分享自己对于《一剪梅》的理解。

2.作业评价:课后练习占评价的一定比例,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3.课堂评价:通过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学生情况,并对行为和内涵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之,通过对《一剪梅》的教学,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汉语语言的技巧。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9一剪梅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9一剪梅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剪梅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把握李清照作品意象意境,背诵本词。

3、体会作者在本词中抒发的“闲愁”课堂导入她曾天真烂漫:“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曾慷慨激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也曾悲情萦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她就是李清照。

轻拂中华历史的轻烟尘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

李清照以她细腻的笔法,温婉的语调,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篇篇佳作。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她的又一名篇—《一剪梅》。

新课教学一、吟诵诗歌,初探情怀。

1、吟诵是学习诗词的第一步。

李清照在本首词中到底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我们先且读一读。

(生齐读)2、读完本词后,有没有同学来说说你对这首词了解多少?(生回答,写了…,抒发了词人的孤独、思念、哀愁之情)3、既然是孤独、思念、哀愁,那我们还能像刚才那样用较快的语速去朗读本词吗?(不能,应该低沉,缓慢)4、现在找到了朗读技巧,为了让我们的朗读锦上添花,我在这里准备了一支曲子,或许能给你一点帮助。

(播放音乐)这次请所有的女生随着音乐再次齐读本词。

(女生齐读)5、这次明显进步许多,但也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缺乏了起伏。

接下来,就有请我们班这次五四文艺汇演诗歌朗诵的领读周美廉、秦中来为大家读一遍。

二、按图索骥,再探情怀。

1、刚才通过朗读,我们已经找到了本首词的情感—独、思、愁。

那作者又是如何抒发这些情感的呢?请同学以前后四人为单位,讨论并交流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直接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

“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2)动作描写。

“独上兰舟”三、佳词锦句,三探情怀。

同学们刚才的分析很到位,但老师觉得,本词中还有几个字很值得我们去品味。

咱们一起看看。

还是按照刚才的分组,大家再来说道说道这些字有何妙处。

高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一剪梅》-教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一剪梅》-教案

教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新人教版选修《一剪梅》教案3篇

新人教版选修《一剪梅》教案3篇

教学目的: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三、品味音韵美1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第一单元 9 推荐作品 篇目四 一剪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第一单元 9 推荐作品 篇目四 一剪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
第一单元 9 推荐作品篇目四一剪梅
一、认字音
玉簟.秋(diàn) 轻解.罗裳.(jiě)(chánɡ)
二、识词语
1.红藕香残玉簟秋
..簟:竹席
秋:秋凉、凉意
2.云中
..谁寄锦书
..来云中:空中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
3.花自飘零水自.流自:自在
4.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下:名词用作动词,消失
上:名词用作动词,绕上
三、背佳句
1.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说作者
【简历】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人。

李清照生活在书香世家,
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
【作品】
《如梦
令》《声声。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剪梅》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剪梅》课程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在诵读品味中体会典型意象的表现力,从意象入手,整体把握全诗的意境与情感。

2、诵读品味,进入情境,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学习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前期的艺术风格。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把握全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准备:多媒体音乐《月满西楼》。

预习提纲:通读全词,读准字音,借助注释认真批注,初步读懂诗词大意。

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导学过程预设一、导入揭题: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淡淡的哀愁、幽怨。

关于李清照,同学们都已不陌生了,高一时我们学过她的《醉花阴》、《声声慢》,还记得吗?请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学生活动:思考,诵读。

二、检测预习:1、请一位学生朗读,矫正读音。

全班齐读一遍。

2、结合语境解释以下词句,并说清加点词的意思。

香残.谁.寄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闲.愁活动步骤:点多名学生回答,存在问题的词句,组织学生自学,交流展示。

三、明确学习目标:1、在诵读品味中体会典型意象的表现力,从意象入手,整体把握全诗的意境与情感。

2、诵读品味,进入情境,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四、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点拨:驱动性问题一1、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位少妇居处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活动步骤:(1)朗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少妇形象和居处环境的句子。

(2)分组讨论归纳。

(3)交流展示,师生评价。

明确:①一个年轻美丽、独居家中的少妇形象。

诗中依据:罗裳、兰舟、锦书等都是非常美好的事物,这位女子应该是美丽的。

而“独上兰舟”显示了她的孤独。

明确:②荷花香残、玉席生凉,兰舟泛波,说明少妇居处的环境很幽静、优美。

“红藕香残”以点带面,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突出了寂静氛围。

2、这位少妇有什么样的心事?少妇思念的人出现了吗,他此刻在做什么?词人怎么传达少妇思夫之情?活动步骤:(1)朗读课文,寻找典型意象,勾画重要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K12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一剪梅
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重点 :解读文句,品味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难点 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一 课前反馈(3分钟) 二、导语设计(2分钟): 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让学生回忆接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师小结(见背投),引出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明确李清照的诗词内容。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40分钟) 1. 听视频朗诵《一剪梅》,同时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

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研读作品。

3.齐读这首词,提问: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全词抒发词人什么感情? 明确:上阕写人物行动,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4.自由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之后教师作小结。

各句的分析总结大体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作品首句就显示了
最新K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