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核舟记
23、核舟记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贻诎属等;积累文言虚词:之、而等。
2.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空间说明顺序及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教学难点:探究课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结构。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
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
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开开眼界。
二、查阅资料,走进作者.1、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省嘉兴市)人。
其父亲魏大在明熹宗时做“给事中”官,因上流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树威,被逮捕下狱。
魏学洢尽力营救其父,末成。
其父被害死在狱中,学洢痛父冤枉,晨夕号泣,自己又受到阉党迫害威逼,不久悲愤而死,只活了30岁。
他一生没做过官,生前好学善文,撰有《茅檐集》。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罔(wăng)贻(yí)有奇(jī)黍(shŭ)糁(shăn)髯(rán)褶(zhě)膝(xī)篆(zhuàn)狭(xiá)2、再读课文,读准节奏。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3.三读课文,读顺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掌握文言词语。
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抢答: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顺着原材料的格局来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二次备课教后反思:。
23、核舟记
•
魏学洢,字子敬 ,号 茅檐 ,明 朝末年的著名 散文家。他是一代明 臣 魏大中 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 《茅檐集》 好学善文,著有 。《核舟记》 是其代表作,被 清代 人 张潮 编辑 《虞初新志》 的 收录。
•
qì mǐn
wǎng
yí
sǎn
器皿
éguān
罔
yī zhě
贻
rán
糁
qū
峨冠
kě lì shǔ lì
写作背景
• 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 “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 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 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 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 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 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 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衣褶
jí
髯
chuí jì
诎
yí
可历历数
zhuàn zhāng
楫
椎髻
夷
篆章
• 罔不
:无不、全都。 :顺着、就着。 因 : 赠。 贻 :说话。 语 矫首昂视 :抬头仰望。 :分明可数的样子。 历历 :长而舟子各一人。居右 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 横木,右手攀右趾,若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 蒲葵扇,左手抚炉,炉 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23 核舟记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嘻
• 你觉得王叔远是个技艺精湛的工匠,还是 匠心独具的微雕艺术家?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7、钩画了了 18、其色墨 19、其色丹 20、为人五;为窗八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请你来设想
当看到 他一定是(会)
, 。
“大苏泛赤壁”就是核舟的神
一千年以前,一个落魄文人在赤鼻矶徘徊。一轮 明月,一杯浊酒,举酒属客,听着洞箫如泣如诉, 把对人性的透彻认知藏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的歌声后。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 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 可供荡桨仰望,一叶扁舟,一个不羁的灵魂便在 月光下迸发出文学史上最绚烂的篇章之一。经过 同僚的排挤,政治上的失意,苏轼的笔锋越发成 熟。成熟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 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 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 情发过了酵,结果,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就产生。
比一比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能以径寸之木 径寸 3、为宫室、器皿、人物 4、罔不因势象形 5、尝贻余核舟一
6、盖大苏泛赤壁云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其两膝相比者 12、佛印绝类弥勒 13、舟尾横卧一楫 14、其人视端容寂 15、其船背稍夷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知识点归纳:核舟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知识点归纳:核舟
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2、概括课文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高超的微雕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3、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核舟的形状、构造、舟上人物等的细致描绘,说明了“核舟”构思巧妙、雕刻精细的特点,赞美了微雕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通过对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知识点归纳:核舟记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
相关链接:
2015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六单元)
语文版初二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整理:满井游记。
(2024年)第23课《核舟记》
主体部分
详细描述核舟的外观、内 部结构和雕刻工艺,展现 其精巧细致的特点。
结尾
总结核舟的价值和意义, 强调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重要地位。
8
关键语句解读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点明核舟的制作者王叔远,突出其“奇巧”的特点。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说明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和精湛。
创作动机
据传说,《核舟记》是魏学洢在游览太湖时,被一枚核桃舟的精巧细致所吸引而创作的。他以核桃舟为 载体,通过生动细致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6
CHAPTER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6
7
文章结构梳理
01
02
03
引言
简要介绍核舟的背景和来 历,引发读者的兴趣。
2024/3/26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描绘核舟上的人物、景物栩栩如生,情态各异。
9
艺术特色赏析
构思巧妙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 象,将核舟的特点和雕刻工艺展
现得淋漓尽致。
2024/3/26
描写生动
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核舟之中,感 受到其精巧细致之美。
情感真挚
2024/3/26
黄庭坚
黄庭坚在文中被塑造成一个沉稳、内敛的形象。他虽不如苏 轼那般奔放,但却有着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通过对其 与苏轼的对话和互动,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和彼此间的尊 重。
16
舟子形象特点分析
• 舟子作为文中的配角,虽然没有过多的着墨,但却给人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他忠诚职守,尽心尽力地为客人服务,体现了其 职业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同时,他也能在适当的时候为客 人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展现了其聪明和机智的一面。
23、核舟记
问题探究:
• 1、作者最后统计核舟雕了这么多内容有何作用?
是为了与后面的“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作强 烈对比,一多一少,从而衬托出雕刻者技艺的精 湛,。最后作者的赞叹也就顺理成章了,呼应了 全文。
文章“结构图示法” 概说核舟之奇巧,引出由来。 (总说) 船体设计的大小和格局 整体 核 详述核舟 船中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舟 之精妙 记 (分说) 船背技师的题款和着色 局部 总括核舟,发出赞叹。(总说)
译: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 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 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 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 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着,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即东坡的左 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遮蔽在手卷 下边的衣褶里,也就是说,从衣褶 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
极,很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
拿
抚摸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这里指眼神、眼光 安详、静寂 ……的样子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脸上的神情、气色,神色
译: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 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 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 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壶,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 音似的。
船底
平
写、刻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类似
同“屈”,弯曲
靠
船桨
撑船的人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
锥形发髻
……的人
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大声呼叫
同“横”横着
好像
啸呼状。 形状,样子
译:舟尾横放着一只船桨。桨的左 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 边的撑船的人,梳着锥形发髻,仰 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 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 子。
23、核舟记-新自制
4、作者在写船头三人时,重点写的是谁?为什么?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当然是东坡。 ( 作者除了交代了三人在船头的位置,而且还刻画了东 坡的肖像——“峨冠而多髯”)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奇,高可二黍许。中轩 大约 通“又”零数 大约 上下 高
敞者 为舱,箬篷
覆 之。旁 开
宽敞 是 用箬篷,名作状 遮盖 代船舱
开设
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 而观,雕 栏相望 焉。 打开 表承接 左右相对 语气词
闭之,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
代窗 就
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
奇妙 叫
用 直径 的 雕刻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 因
没有 顺着
象形,各具 情 态。
就着 尝
雕刻 具有 神情 姿态
曾经
势 形状
贻 赠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
我 句首语气词, 泛舟 表推测
云。 句尾语 气词
学习第一段
研读第一段:
1、能概括全文,点明核舟特点的词语是,语段从哪几 个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
1、看船头、船尾、船背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
—
(2 )— (3 4 )— (5 )
船头三人的动作神情;船尾两舟子的动作神情;
船背的文字与篆章。 2、船头、船尾、船背按什么说明顺序写的?
中
空
正 间
节
船头:由主到次、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间 顺
船尾:由右到左
序
背 两
边 船背
核舟记课文原文
核舟记课文原文核舟记课文原文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核舟记课文原文,欢迎来参考!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箬篷一作:篛篷)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
(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魏学洢《核舟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魏学洢《核舟记》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核舟记》明·魏学洢明有奇巧人②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③为④宫室、器皿⑤、人物,以至鸟兽、木⑥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⑦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⑧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⑨,高可二黍许⑩。
中轩敞(11)者为舱,箬篷(12)覆(13)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14),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15)。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16)而多髯(17)者为东坡,佛印(18) 居(19)右,鲁直(20)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21)。
东坡右手执卷端(22),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23),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4)。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25),其两膝(26)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27),袒胸露乳,矫首昂视(28),神情与苏、黄不属(29)。
卧右膝(30),诎(31)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32)倚之(33),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34)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35)仰面,左手倚一衡(36)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37)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38),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39)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40)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41),其色墨(42)。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43),其色丹(44)。
通计(45)一舟,为(46)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47)。
盖简(48)桃核修狭(49)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注释】①节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魏学洢(约1596年—约 1625年),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
著有《茅檐集》。
②〔奇巧人〕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3核舟记课件上册语文课件
12/7/2021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6.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前省略主语“佛印”)
②盖大苏泛赤壁云(“盖”后省略动词“是”)
③各隐卷底衣褶中(“隐”后省略介词“于”)
④尝贻余核舟一(“一”后省略量词“只”)
箬篷覆之(代词,指船舱)
(8)之 闭之(代词,指窗户)
石青糁之(代词,指刻字的凹处)
左臂挂念珠倚之(代词,指竖起的左膝)
5.词类活用
(1)中峨冠
..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2)居右者椎髻
..仰面(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3)箬篷
..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4)石青糁
(2)判断句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为,判断动词“是”)
②盖大苏泛赤壁云(译时应在“盖”后补出判断动词“是”)
(3)介词结构后置(倒装句)
其人视端容寂(状语“端”置于动词“视”后,译时应提前作该句的状
语)
12/7/2021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4)定语后置(倒装句)
①其两膝相比者(译时应把“相比”提到“两膝”的前面作定语)
⑫
。
我一个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
12/7/2021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第一部分(第 1 段):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核
核舟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核舟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核舟记》是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
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1] 。
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核舟记文言文原文核舟记作者: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今亲睹之。
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
嘻,技亦灵怪矣哉!——选自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虞初新志》〔明〕魏学洢核舟记文言文翻译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
23核舟记
主要内容:船背的布局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
顶部 平 题写
通“父”,男子美称
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 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清楚明白
人”,其色丹。
主要内容:总写核舟雕刻内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
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他是主要人物。
5、文章在描写人物时主要刻画人物的哪些方 面?这样写有何作用?:
外貌、动作、神情 突出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的作用:
与“能以径寸之木”相呼应,突出核舟的体积小, 更突出他的技艺高超。
7、“嘻,技亦灵怪矣哉!”表达方式: 议论 作用是:
点明中心,与开头相呼应,突出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各具情态。尝 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曾经 赠送
泛舟
主要内容:核舟首尾及船舱的布局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
同“又” 零数 大约 上下 高
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 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
开 左右相对 慢
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 兴”,石青糁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小窗右刻: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
1、本文围绕“奇巧”展开,王叔远的“巧”表现在 (核舟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 用料体积小、所刻事物多、所刻事物情态逼真。 2、为何先写船舱(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 顺序): 船舱高大吸引人、小窗可开关很有趣、 窗上对联引人想象(感知苏轼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3、文章的主题(中心): 本文介绍了一个雕刻逼真的核舟,突出雕刻者 的技艺高超,赞颂我国古代劳动民的才智。 4、为何先介绍东坡:
初中文言文:《核舟记》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文言文:《核舟记》原文译文赏析《核舟记》明代: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箬篷一作:篛篷)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23版-《核舟记》PPT优质课件
个性化定制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当代工艺品越来越注重个性化 定制服务,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专属的工艺品。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代工艺品在制作工艺上逐步实现智能 化发展,如引入3D打印技术、机器人雕刻等技术手段, 提高了制作效率和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核舟记》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17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核舟雕刻技艺探讨 • 文中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 • 文章主题思想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明代文学背景
明代文学的发展
明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 要的时期,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文 学作品和流派,如《水浒传》、 《西游记》等。
《核舟记》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凸显了文章的主题——自然之美与人
文之韵的和谐统一。人物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
美丽的画卷。
02
增强艺术感染力
生动的人物形象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
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引人入胜。
03
寄托作者情感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寄托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人
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05
文章主题思想探讨
对古代工艺品的赞美之情
赞美古代工艺品的高超技艺
通过描述核舟的精巧细致,表达对古代工艺品的高度赞美和钦佩。
强调工艺品的文化价值
指出核舟作为古代工艺品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情态各异。
艺术特色赏析
精湛的雕刻技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言警句 :
一、【课前准备】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线字注音,认真书写两遍。
wǎng ( )不 尝贻.( ) 二黍.许( ) sǎn ( )之器皿.( ) 衣zhě( ) 诎.右臂( )壬戌. ( ) zhuàn 章( )椎髻.( ) 多髯.( ) ruò( )篷 峨冠. ( )八分有奇..
( )( )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③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二、【课堂学习】 1、解释加点字词。
矫.首昂视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罔不..因势象形 其两膝相比.者 与苏黄不属船背稍夷. 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勾画了了.. 尝贻..
余核舟一 2、解释一词多义
①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为:为.宫室 中轩敞者为.舱 ③可: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④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左手倚一衡木 ③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4、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随堂检测】
1、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2、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3、赞美雕刻者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四、【拓展延伸】
类文阅读《新核舟记》(40分)
①读过《核舟记》的人,都会为文中所描述的那艘核舟的精巧而诧异不止。
一颗小小的桃核,,舱____(xuān)篷____(jí)一应俱全,苏子等五人须眉了了。
四百年来,这一核舟被誉为“绝世珍品”,似乎再无出其右者。
②但是,不久前,一位艺人却雕刻出一艘更为复杂精巧的核舟——鉴真东渡古海船。
③这艘用一枚广东橄榄核雕____(lîu)的古舟,首尾长三十八毫米,高十六毫米。
船身如弓,双帆似箭,重楼叠宇,芝麻大小的人物星星点点。
径寸之间,巨舟巍然之势尽现。
④如果要对核舟细观详瞩,那就得借助高倍放大镜。
透过镜片,你会看到,在小小的核舟上竟是如此复杂生动的画面:船首甲板上的“芝麻”似乎都活起来了,有的a 天际风云,有的 b 海中潮流,有的正解缆起锚,有的在合十祈祷……哦!这些原来都是水手,正在作启航前的准备。
细细一点,竟有十一人!
⑤核舟中间是三进两层的船舱,格局造型与真船无异,甚至连弧形舱顶上覆盖着的如针孔大小的瓦片,都历历可数。
舱楼周围设有走廊花栏,船舱两旁各有五扇小窗,高二毫米,阔三毫米,窗格细如蚊足。
更使人惊异的是,用绣花针轻轻一拨,窗户竟豁然而开, c 舱内,居然还有十一名和尚,或站或坐,谈笑风生。
而舟中的主要人物——鉴真大师,则端坐在中舱旗楼中央,表情从容慈祥,两旁各有一名弟子侍坐。
⑥船艄上却是另一番闲情逸致。
一名小僧在炉前执扇鼓风,煮茗烧茶;两位长者在一边对_____(yì),一人正蹙眉凝思,棋盘中几颗残子,看来搏杀已到了最后阶段;还有两人俯身观战,兴趣盎然。
⑦核舟四周船舷边皆围以栏杆,五名僧侣在一旁凭栏闲望。
核舟的船身、舱壁刻着精美的水潮变形图案。
两边樯帆另用核片雕出,薄如蝉翼,高帆鼓风,气势倍增。
⑧这艘设计奇巧、奏刀精工的核舟的作者,名叫董兰生,是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一位年仅二十六岁的微雕新秀。
微雕艺术我国古已有之,但核雕艺术则到明清时才登峰造极。
明代常熟人王叔远的核舟,已令人叹为观止,而董兰生的作品更是巧夺天工,光人物就达三十五个,为王叔远的七倍!
⑨董兰生的从艺生涯已有十年。
他的作品如胡桃雕《红楼梦》、核雕《龙凤》等多次被送往国外展销。
这艘核舟的设计制作,他花费了两个月的心血,真个是“艺海无涯苦作舟”!
1、根据文章的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舱xuān ______ 篷jí_______ 雕lîu _______ 对yì______
2、文中第一段方框内应填的一句话是:()(2分)
A、竟然刻出苏轼泛游赤壁的古舟
B、居然刻出苏轼泛游赤壁的古船
C、竟然刻出苏轼乘船泛游赤壁
D、居然刻出苏轼乘舟泛游赤壁
3、文中加横线的a、b、c三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
A、遥望俯观窥视
B、仰视俯观瞥见
C、俯瞰仰视窥探
D、眺望仰视窥视
4、《核舟记》介绍的是明代艺人王叔远的雕刻作品,是根据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的意境构思的,并把两文中的名句刻在船窗上。
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核舟记》雕刻品的主题是“ __;
《新核舟记》雕刻品的主题__ ”。
(2分)
6、与第四段末“细细一点”的“点”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星星点点
.. B、点.头哈腰 C、画龙点.睛 D、清点.货物
五、【小结反思】积累本课重点字词5个
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