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2014年寒假初中化学溶解度(第三课时)
初三化学溶解度教案(5篇)
初三化学溶解度教案(5篇)初三化学溶解度教案篇1设计思想: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
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
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教学目标: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
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答:不同。
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
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讲授新课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
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整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较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
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相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刻,教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
)问:(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溶解度计算公式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溶解度计算公式总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的最大量。
在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及其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人教版初中化学中的溶解度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来讨论溶解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一般为溶解度=溶解物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通常用单位质量溶剂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
在化学课程中,我们通常会涉及到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积(也称为溶解度乘积)的计算。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溶解度曲线可以用来判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预测溶解度在不同温度下的数值。
溶解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过饱和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溶质的质量浓度的平方,通常用Ksp表示。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讨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和相关实例。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溶解度计算公式和实例:1. 溶解度曲线的计算公式:a. 一元盐的溶解度计算:溶解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b. 二元盐的溶解度计算:溶解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实例:某二元盐在80℃下的溶解度为6g/10g溶液质量。
求该二元盐在80℃下的溶解度。
解法:根据计算公式,溶解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代入已知数据,得到溶解度=6g/10g×100%=60%2. 溶解度积的计算公式:a. 一元盐的溶解度积计算:Ksp=[A+]^m[An-]^n,其中A+表示盐的阳离子,An-表示盐的阴离子,m和n分别表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摩尔数。
b. 二元盐的溶解度积计算:Ksp=[A]a[B]b,其中A和B分别表示盐的两个离子,a和b分别表示这两个离子在离子式中的系数。
实例:已知某溶液中CaCO3的溶解度积Ksp=3.7×10^-9,CO32-的摩尔浓度为d mol/L,Ca2+的摩尔浓度为2d mol/L。
溶解度初中化学教案
溶解度初中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测定溶解度的方法。
3. 探讨溶解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测定溶解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混合物的溶解度计算。
2. 溶解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玻璃容器、烧杯、称量器等。
2. 实验物质:氯化钠、硫酸铜等。
3. 教学课件:包含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讲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实验道具演示溶解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溶液中的状态。
2. 提出问题:什么是溶解度?溶解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二、讲解
1.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并介绍溶解度的计量单位。
2. 介绍测定溶解度的方法,包括质量法和体积法。
三、实验操作
1. 搭配学生进行溶解度实验,使用氯化钠和硫酸铜等实验物质。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溶解度,并进行分析讨论。
四、总结
1. 总结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 总结实验结果,探讨溶解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
1. 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2.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收获和体会,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教案掌握溶解度对于学习化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份名为《溶解度》的教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溶解度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公式C= n/V的含义,能够使用该公式计算溶液的浓度;3.掌握溶质中解离出溶解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2.掌握公式C= n/V的应用;3.学会计算溶解度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1.如何解释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其与温度、压强等因素的关系;2.如何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以及溶质中解离出溶解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讲解和练习。
1.导入教师可以使用洛阳玻璃花的实例来引起学生对溶解度的兴趣。
或者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化学实验现象,如溶液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讲解2.1 概念讲解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强和溶质种类等,可以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
2.2 公式的讲解通过实际案例,教师可以讲解公式C= n/V的应用方法。
同时,需要向学生讲解浓度和摩尔浓度的区别,并在讲解中举例操作。
2.3 溶解度计算讲解如何计算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际计算溶解度的过程来进行。
需要向学生讲解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同时需要教授溶解度计算过程中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练习为了检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组织练习环节。
练习分为定量计算和定性描述两种。
定量计算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自计算溶解度或浓度,而定性描述环节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些溶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
四、教学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手段:1.展示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2.提供适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3.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呈现教学内容;4.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溶解度》说课稿13、2溶液中教参注明是3课时,我们基本上是这样来安排这几块内容的:1、物质的溶解性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物质的溶解度;3、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及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
而其次课时物质的溶解度也是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课堂教学的容量比较大,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上的流程都很清楚,我的教学方法也不是最敏捷。
所以借此机会和各位老师沟通一下,来突破自己的瓶颈问题。
首先我谈谈自己对教材的一些相识和看法。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三个主要内容: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与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关系,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即溶解度曲线的学问。
后面还有一部分关于利用溶解度计算的内容我们是放在下一课时讲的。
这三部分的主体都是溶解度,是学生对溶解相识的一个跨越,是从能溶不能溶到能溶多少的一个由性到量的跨越,我们授课时由浅及深,从溶解度的引入到剖析理解溶解度的含义,而溶解度与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关系,其实是对溶解度引入的意义的一个巩固,让同学们更清晰“度”的重要性。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我沿用以前的说法,教材中只是提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状况,2句话。
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还通过一个曲线显示气体溶解度受压强影响的状况。
以教材的思路看,它供应了简洁的内容和流程,是想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得出一些规律。
然而我们知道有些重要的概念性的学问不是我们说一遍或是学生写一遍就能理解的。
为了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我们还要加入一些内容来协助教学主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1、学问与技能(1)理解溶解度含义。
(2)知道并能运用溶解度曲线。
(3)驾驭固体、气体的溶解度改变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在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于水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的方法。
(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改变过程中,运用图表的方法。
(3)培育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实力和分析实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悟肯定和相对的辨证关系。
其实,这一课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都是重点,对学生来说都是难点,而对考试来说没有什么太难的,基本上就是关于溶解度曲线的运用的题目。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的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溶液的组成和变化。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与转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2.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分析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度的内涵。
2. 利用实验、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溶解度概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解度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溶解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四要素。
3. 案例分析: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4. 课堂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溶解度实验,观察溶解度曲线的变化。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溶解度曲线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溶解度的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剩余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继续编写。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
3. 课后作业评估: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溶解度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课堂氛围:营造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1. 溶解度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探讨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饱和溶液)。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3.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5. 溶解度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作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2.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交流、讲授启发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溶解度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溶解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4. 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溶解度的规律。
5. 应用: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度曲线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实践等多种评价方式。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溶解度的概念、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2)学生对溶解度影响因素的理解;(3)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区别与联系,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2.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介绍溶解度曲线在化工、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固体药品、溶剂等。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
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9.2《溶解度》课件(共25张PPT)
(2)其它条件相同,KNO3在水中和KNO3在酒质精中的
溶
溶剂性
解度不同,影响溶解度是因素是__质________
(3)其它条件相同,KNO3在20°C时的溶解度与温在度 30°C的溶解度不同,影响溶解度是因素是
_______
43、、物质溶解性的分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溶解/g
(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体物质
(2)蒸发溶剂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对大多数溶液来说:
降温或减溶剂、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
对Ca(OH)2溶液来说:
升温. 减溶剂、加溶质
不饱和石灰水
3、20°C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190克。
20°C时,在100克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溶解NH4NO3的质量是190克。
2 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
探究小实验:
(1)其它条件相同,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与NaCl在水 中的溶解度不同,影响溶解度是因素是_溶__质__性_____
5、饱不饱和与浓稀的关系:
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⑵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 饱和比不饱和溶液浓
小测验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升温 加溶剂
2、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多数)
降温 蒸发溶剂 加溶质
3、检验溶液是否饱和:
(1)水中溶有一定量的空气(2)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溶解在 水中的空气的溶解度减小,空气从水中逸出,就会有气泡
3、阴雨天,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成群的把头浮出水面呼吸? (1)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2)阴雨天温度高,气压低,溶解 在水中的氧气的溶解度减小,鱼缺氧就会把头浮出水面呼吸
初中化学《溶解度》PPT课件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 度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
℃ 溶 解 度 /g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ຫໍສະໝຸດ 8 202 246/g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第三节
溶解度
一、物质的溶解性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相同。
二、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硼酸
温度/℃
60
70
80
90
100
溶 200 解 度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铵
/ g
练习: 68 3、在___℃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
硝 酸 钠
硝 酸 钾
134g 度相同,都约为______。 小于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 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讲解教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讲解教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我们别为九年级下册学生准备了一期化学知识点讲解教案,本期我们将重点讲解《溶解度》方面的知识。
希望本次讲解可以让同学们对此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知识点介绍1.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简单来说,就是单位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的物质。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溶解度会增加,降低,溶解度则会减少。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也会增加,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会减弱,这会导致更多的溶质分子离开了晶体表面,进入到溶液中,溶解度会增加。
(2)压强的影响对于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压强增大,溶解度也会增大。
这是因为气体可以溶解于液体,而在溶解的同时,气体分子也会承受着液体分子所施加的作用力,如果压强增大,则气体分子承受的作用力也会增大,气体的溶解度也会增加。
3. 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的溶液。
此时,如果继续向溶液中添加溶质,溶质不会再被溶解,而是在溶液中沉淀出来。
4. 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还可以溶解更多的溶质的溶液。
此时向溶液中添加溶质,溶质仍会被溶解到溶液中。
5. 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已经溶解了超过最大量的溶质的溶液。
这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可以通过某些方法实现。
过饱和溶液的稳定性较差,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溶质沉淀出来。
二、知识点讲解1. 溶解度如何计算?在特定温度下,溶解度的计算公式为:溶解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数量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2. 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不同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它们的溶解度也会不同。
比如,极性分子和极性溶剂的溶解度一般较大,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在溶液中容易形成分子间的氢键。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列表 初三化学溶解度讲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列表1. 什么是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水或其他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通常用溶解度来描述溶解物质溶解程度的高低。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
但对于一些物质,如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则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压力:对于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压力的变化对其溶解度影响较小。
但对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压力变化则会影响溶解度的大小。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不同的溶质和溶剂之间有不同的相互作用力,这会影响溶解度。
3.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与整个溶液质量之比。
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表示: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 总质量) × 100%•体积分数: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体积与整个溶液体积之比。
体积分数可以用下式表示:体积分数(%)= (溶质体积 / 总体积) × 100%•摩尔分数: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摩尔数与整个溶液摩尔数之比。
摩尔分数可以用下式表示:摩尔分数(%)= (溶质摩尔数 / 总摩尔数) × 100%4. 饱和溶液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浓度已经达到了最大限度,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通常与温度有关,即随着温度的增加,溶解度会增加。
饱和溶液相对于不饱和溶液更加稳定。
5. 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低于它的饱和温度时,通过某种方法使溶质溶解度超过了饱和溶液的状态。
在过饱和溶液中引入了过多的溶质,但溶质仍然保持溶解态。
过饱和溶液的稳定性较差,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结晶析出。
6. 非电解质与电解质的溶解度•非电解质指在溶液中不解离成离子的物质,如蔗糖、乙醇等。
非电解质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电解质指在溶液中能够解离成离子的物质,如NaCl、HCl等。
电解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以及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7.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描述固体在液体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
初中溶解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2. 让学生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3. 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在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外部因素(温度、压力)。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解度的变化。
例如,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
5.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基本含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溶解度曲线,并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溶解度曲线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通过这份优秀教案,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解度这一概念,培养他们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
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溶解度教案(优秀5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溶解度教案初中化学
溶解度教案初中化学
主题:溶解度
教学目标:
1. 理解溶液和溶质的概念。
2.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掌握如何影响溶解度的方法。
4. 能够解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解释。
教学内容:
1. 溶液和溶质的概念
2. 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影响溶解度的方法
4. 溶解度曲线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溶液和溶质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即单位溶剂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
2. 分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压力等。
3. 解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即在不同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如溶质种类、温度等。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总结不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加深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作业题目,总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并对溶解度曲线进行解释。
六、复习(5分钟)
通过复习巩固本节课的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掌握影响
溶解度的方法,并可以解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
实验加深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运用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
3.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2.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溶解度的概念:讲解溶解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实验演示:进行固体物质的溶解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5. 讲解溶解度曲线:讲解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应用,并进行实例分析。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8. 板书设计: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影响因素: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等。
9.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实验观察结果。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的概念。
4. 进行家庭小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下某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变化。
5. 思考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结合小组讨论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溶解度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完整版)3
溶液变稀
B.向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取少量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取少量溶液升温至50℃无固体析出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温度不变时, 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 解KNO3 B.在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 溶质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 质的饱和溶液 D.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 液
再见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5月3日星期五11时9分58秒
溶解度
思考
20ml水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
汽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跟温压强有关,随着压强的 减小,气体的溶解度会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温度(T):随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压强(P):随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一、NaCl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溶解? 取一只50ml烧杯加入20ml水:
操作
加入5gNaCl 固体,搅拌
再加入5gNaCl 固体,搅拌
再加5ml水 有何现象?
现象
NaCl全 部溶解
NaCl未 全部溶解
NaCl全 部溶解
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
结论 溶解; 溶解现象与溶质和溶剂的量有关
。
二、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溶解? 取一只50ml烧杯加入20ml水:
操 加入5g固 再加入5g固 将该溶液加热 作 体硝酸钾 体硝酸钾 后有何现象?
现 KNO3全 KNO3未 象 部溶解 全部溶解
KNO3全 部溶解
1.溶解度与溶质的性质和量有关;
结 论
2.溶解度与溶剂的性质和量有关;
3.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溶液的分类: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的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2. 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溶液的组成和转化。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
2.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分析。
第一章: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1.1 溶解度的定义1. 引入溶解度的概念。
2. 讲解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温度、溶剂、溶质。
1.2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 讲解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 举例说明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溶解度曲线2.1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1. 讲解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2. 指导学生绘制溶解度曲线。
2.2 溶解度曲线的分析1. 讲解溶解度曲线的分析方法。
2. 举例分析溶解度曲线。
第三章:溶液的组成和转化3.1 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1. 讲解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2. 举例说明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3.2 溶液的转化1. 讲解溶液的转化方法。
2. 举例说明溶液的转化方法。
第四章:溶解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1 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1. 讲解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4.2 溶解度在工业中的应用1. 讲解溶解度在工业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溶解度在工业中的应用。
第五章:溶解度实验5.1 实验一:测定某物质的溶解度1. 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5.2 实验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1. 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第六章:溶解度与温度关系6.1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1. 讲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 举例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帮助学生掌握溶解度的表示方法,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四要素2.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3.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5.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应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交流、讲解演示、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引发学生对溶解度的兴趣。
2. 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四要素,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基本含义。
3. 演示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引导学生掌握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4. 探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进行实验验证。
5.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与实施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溶解度的奥秘。
2.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展示溶解度曲线,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初中化学教案溶解度
初中化学教案溶解度
主题:溶解度
目标: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能够计算溶解度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一、引入(5分钟)
1.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溶解度吗?在哪些情况下溶解度会发生变化?
2. 介绍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特定溶剂中达到饱和溶解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二、讲解(15分钟)
1.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a. 温度:大多数固体在加热时溶解度会增加,而气体在加热时溶解度会减小。
b. 压力:固体和液体的溶解度并不受压力影响,而气体的溶解度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2.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溶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度,可以绘制溶解度曲线。
三、实践(20分钟)
1. 班级实验:选取若干不同的溶质,通过实验测定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并记录数据。
2. 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四、讨论(10分钟)
1. 分享实验结果:同学们可以分享实验中的观察和计算结果,讨论不同溶质之间的溶解度差异。
2. 应用:讨论不同情况下溶解度的变化,例如在加热或加压条件下溶解度的变化情况。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2.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如何利用溶解度这个概念来解决问题?
六、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加深对溶解度的理解。
2. 搜集相关实例,了解溶解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师签名: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
0 t 1t 2温度/℃解
度
/g
40209.2溶解度(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2.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课前预习】
【情境导入】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一、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阅读】课本P 36表9-1。
查找:20℃时,NaCl 的溶解度 g ;60℃时,KNO 3的溶解度 g 。
【讨论】分析“列表法”表示溶解度的不足之处。
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影响,表9-1是用“列表法”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
但该表还是 不 ,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 。
【阅读】课本P 37,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 ,横坐标表示 ,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 变化的曲线。
2.仔细观察图9-12和图9-13,我们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⑪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 下的溶解度;
⑫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 的溶解度;
⑬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
⑭物质的溶解度受 变化影响的大小。
【小结】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⑪三线:①“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如KNO 3;
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 ; 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 。
⑫四点:①曲线上的点:所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 状态)。
②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 。
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 且有部分 ;
④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 。
练习:如右下图所示思考下列问题:
⑪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如何?
⑫对于A 物质来讲Q 点、X 点和R 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P 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⑬对于B 物质,它的曲线下方表示什么意思?上方呢?
⑭阴影部分对于A 、B 两物质有何意思?
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例题】认真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Q点的含义:。
②P点的含义:。
③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④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
⑤t3℃时,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或。
⑥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有物质,无晶体析出有物质。
⑦从甲溶液中获取甲晶体(即提纯甲晶体)可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⑧从乙溶液中获取乙晶体(即提纯乙晶体)可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⑨除去甲中的泥沙用法;分离甲与乙(含量少)的混合物,用法。
⑩在t2℃时,30g 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为什么?。
【阅读】课本P37。
银制器皿可以防腐的原因:。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回顾反思】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41.10.
1.左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Q点的含义
是。
(2)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
(3)若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可采用的方法是。
2.左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
(2)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3)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若将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则溶液变为;
若将t1℃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则溶液变为。
3.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使其充分溶解,
可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1)20℃时,(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3)图3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4.右上图(图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 (填“>”、“<”或“=”);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填两种);
(3)将质量均为Wg的甲、乙两物质分别加入到两支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5.将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石灰水的方法通常有三种方法,分别是:
①;②;③。
【中考直通车】
6.右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对图示信息
的描述正确的是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
C.M、N都是难溶物质
D.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
7.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
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
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
液为饱和溶液
【拓展延伸】
8.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丽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4)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