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学生案例谈到大学生养成教育
用“中庸之道”,抓养成教育
用“中庸之道”,抓养成教育作者:周红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5年第11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教育首先就是要培养习惯,习惯成自然,正向习惯即正向能力。
因此,从规范学生习惯入手,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我们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切入点。
在养成教育具体落实中,如何把握方法,如何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如何收到切实的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在养成教育落实工作中,我把握“中庸之道”,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案例一:雷霆万钧与春风化雨曹阳是我班的一个问题学生。
从开学分班那天起,就表现出好动、自控能力差的特点。
开学第一周,就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课间打闹,上课随意说话,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
第一周的周末,就打了一次群架。
学校政教处根据违纪处理规定,给予曹阳警告处分。
受到处分后,曹阳情绪低迷了几天,随后又“活跃”起来,不断地违纪,颇有“破罐子破摔”之意。
针对曹阳的情况,我决定采用“润物有声”的方式,尝试打开他的心扉。
我找他谈心,和他谈生活,谈人生,谈理想。
我发现他有了一定的变化。
后来,我又尝试给他“写信条”,不断地鼓励他,激励他。
学校开展最美班级建设时,我鼓励曹阳,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正向转化”的榜样,并让他参与班级管理,激励他做班级“管理星”。
曹阳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不但自己在纪律上表现优秀,还帮助老师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当然,他有时还会犯错误,我对此也绝不姑息,仍会“惩罚”他,但会注意艺术性。
如结合我校八年级“雅言诵读”活动,“惩罚”他给同学们诵读励志故事,并让他给大家讲解故事的内涵。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对曹阳的长期教育,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前一阶段的单项星评比中,曹阳被学校评为“管理星”,受到了学校的表彰。
案例思考:《中庸》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中庸》第一章说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宋代理学家朱熹一语道破“中庸”的精髓,就是“不偏不倚”,即,“适中,无过,无不及”,也就是“恰到好处”的意思。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精选21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精选21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篇1用爱开启,用心沟通美国著名教师贝特西·罗杰斯曾说过:“孩子就姓花蕾一样,有不同的花期。
”对待不同的孩子,教师应该像对待花蕾一样,用爱心去呵护、用责任心去浇灌、用细心去观察、用耐心去等待。
对待问题学生这“四心”更是不可或缺。
梁培亮是我们班一位聪明的学生,他喜欢读书,积极回答问题,而且回答得很响亮。
但是好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他很懒动手写字,不交作业是家常便饭,导致他会读不会写,成绩一塌糊涂。
开学第一次安排座位的时候,我就特意安排他和我们班学习最好、最勤奋的女生坐一桌,为的就是他能向同桌学习,认真学习。
也许是刚开学还没了解我,不敢放肆吧,虽然字写得很丑,而且没写完,但是还是能按时交作业的,这一点让我很意外。
本以为他升上二年级了,懂事了,准备对他进一步要求,争取把字写好来。
没想到只坚持了一周半,他就原形毕露了,又开始不交作业了。
本想着严惩他的,他不按时交就罚他双倍补回来。
可是想想,这方法要是管用,他一年级的老师也不至于这么头疼啊。
罚他补做,只会让他的作业越堆越多,越多他就越厌烦,厌烦的情绪一旦产生,想他写字就更难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他不喜欢写字的原因,于是我放弃了严惩他的想法。
为了找到培亮不喜欢写字的的原因,每次做作业我都认真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通过观察,发现他每次做作业刚开始都会很认真,可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削笔。
刚开始我以为他是故意拖延时间,不做作业的。
后来发现他抓笔的姿势不正确,而且写字很用力,所以没写几个字笔就会断。
当时我很惭愧,我不应该见他不交作业就生气,应该早点关心和帮助他的,可是如何才能让他接受我的教育和帮助呢?我开始了探索,为了不引起他的排斥心理,我借抽查背书的机会,肯定了他读书认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等优点。
他听到我这么表扬他,毫无遮掩地笑了。
后来我们也谈到了写字的问题,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他不愿意写字是因为写得手很痛。
工作案例丨大学生不良生活习惯与健康成长的案例分析
工作案例丨大学生不良生活习惯与健康成长的案例分析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本班案例分析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各种不良生活习惯时,对学习、生活、就业对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和就业的影响。
针对性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探索大学生培养生活好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一、案例背景与概述学生周某是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入顶岗实习期间后该生在生活、工作上出现不好的表现,具体有:生活上—长期不洗澡、不刷牙、换洗衣服长期不洗、被子长期不换洗,导致宿舍有异味;生活上—在宿舍经常打游戏到夜里一两点,导致第二天上班迟到甚至旷班,实习单位认可度不高;在实习期间多次遭到实习单位、同单位实习同学反应问题。
因此,对其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引导,有助于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更有效融入集体,帮助学生成功就业。
二、案例定性分析此案例是反映学生因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在顶岗实习、就业、成长过程中遇见的烦恼问题,属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问题。
三、问题关键点通过与周某同学行了“交心、换情”较深层次的沟通。
在与他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周某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虽然周某行为习惯较差、自我保护意识太强、性格较为孤僻,在某些问题理解上有偏差,缺乏持之以恒的心态,不够自信,但该生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工作积极、擅于理解,对同学的反馈能够接受,且愿意改正。
四、处理思路及办法1. 了解并帮助学生分析当前问题,分阶段分目标解决了解到学生问题后,和学生以“交心、换情”的方式帮助学生从人际关系、就业处境、人生成长历程、生命健康安全等角度分析,让学生明培养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知道问题后,我将其问题分解成各个阶段的小问题,鼓励他在不同阶段树立不同解决目标,以约定的形式(如:夏天每天一洗澡、冬季一周两次洗澡、每周一洗衣服、每天至少保证一次漱口、一月一次换床单、每天轮值打扫寝室卫生、每天12点前休息),提出让同事监督、自己主动完成、积极汇报,采用“每天一照片”方式向我发送,以督促培养整理卫生的习惯,一周一汇报推进情况,逐渐改进。
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优秀10篇
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优秀10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10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问题学生的写作思路。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篇一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分析]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
3.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方法]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
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
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大学生自我成长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自我成长教育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某高校为例,阐述大学生自我成长教育的案例,以期为广大高校提供借鉴。
二、案例简介某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大学生自我成长教育模式。
通过以下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案例实施1. 构建自我成长教育体系(1)明确教育目标。
以培养具有“四个自信”的大学生为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优化课程设置。
开设《大学生自我成长教育》等课程,将自我成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创设自我成长教育环境(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
(2)优化校园环境。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 实施自我成长教育措施(1)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通过举办入学教育讲座、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讲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品质。
(4)提高创新能力。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案例成效1. 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通过自我成长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
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 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及反思(共5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及反思(共5篇)第一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及反思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及反思学生小刚。
纪律差,行为习惯差;他上课常用小动作招惹其他的同学,他经常欺负同学,有时候上课拽女同学的头发、无缘无故骂人,有很多的同学都不愿与他为邻;学习成绩差,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连他自己都辨认不出自己写的什么字。
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甚至与老师也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
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
这让我非常头疼。
通过与家长联系,我了解到他父母因为在外地工作,不能平时很少回家,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只注重对他的物质保证,让他吃饱、穿暖,对于他的教育却几乎为零。
在这个环境下,我发现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习惯太差,从小就没有人管理,养成了散漫的性格,加上他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因而,有此前那样的表现。
不过,我相信只要努力、找到了症结所在,一切便会迎刃而解,包括这样的孩子也不例外,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
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
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依旧紧张。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玩一边与他交流。
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学会与他人相处,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
在路上遇到他,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信赖他。
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依时上交,成绩纪律等方面也大大改善了。
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好了很多。
反思: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教育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制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首先,我们来谈谈学习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
比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动力等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需求,然后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比如,有些学生可能存在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行为不端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行为引导、家校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心理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也需要我们重视和关注。
比如,有些学生可能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素质,提升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各种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个人价值。
希望我们能够在教育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办高校学生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民办高校学生养成教育案例分析作者:刘珊珊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7期一、案例情况(一)案例事件刘某某是某民办高校本科三年级学生,该生由于进入大学后无父母在身边“严加管教”,加上大学开放式的教育,自身自律能力差,出现经常旷课、迟到,寝室卫生差,吸烟,沉迷于游戏,甚至因看不惯室友而偷其电脑等不良行为现象。
辅导员及时发现其存在的这些问题,并及时给予干预。
在辅导员的积极关注,学校相关部门的努力与家长的通力配合下,该生逐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与价值观。
(二)案例分析经了解,得知刘某某为独生子,父亲为一名小学校长,母亲自有小孩后一直全程陪伴教育,刘某某上大学离开父母后,其母亲才从全职妈妈走向工作岗位,父亲甚是严厉,母亲甚是疼爱。
通过与其家长、宿舍同学深入交流了解,初步判断有三个原因诱发其成为一名问题学生:一是母亲的过于溺爱与父亲的过度重视,导致其行为习惯、自律能力差。
大学之前都是走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幼儿园到高中,父亲都会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为其成长受教铺路,衣食住行侍候,学习全程监督。
二是社交能力不足。
独生子女与其生活的环境形成了该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该生在校基本没什么朋友,唯一一个是与其家庭条件类似,性格外向但特立独行的室友。
由于对学习的敷衍了事,经常旷课、迟到、早退,不爱参加班级活动,班上同学都不爱与其交流,在寝室彻夜玩游戏,影响室友休息,寝室活动也自觉将其排除在外,导致其产生自卑心理,不善与人交往,出现一定社交障碍。
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差。
该生成长的环境,父亲管教严厉,导致其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加上从小没受过挫折与否定,进入大学后很多事情都需自己独立面对,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抵抗挫折的能力,有孤僻、任性、我行我素、情感脆弱等性格特征。
如该生在面对老师批评后直接在课堂上与老师对峙,后期不去上课与考试;在面对室友言辞过激的情况下,偷其电脑,在学校保卫处介入后,积极忏悔过错并一再哭诉为期保密,不要告知辅导员,更不要告知父母。
大学生成长辅导案例
大学生成长辅导案例大学生涯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是一个人进行自我认识和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很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成长辅导。
下面我们将结合一些具体案例,探讨大学生生成长辅导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案例一:李明是一名大一新生,他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一般,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都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在入学初期,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逃课现象。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支持下,他逐渐学会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树立了积极的学习态度,逐渐融入了大学生活。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他还参加了一些社团和义工活动,增加了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成绩也慢慢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二:小王是一名大二学生,她在大学期间感到压力很大,经常焦虑和抑郁。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她学会了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比如适当的放松和运动,调整作息时间,以及与朋友交流倾诉等。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陪伴和支持下,她逐渐走出了情绪困扰,取得了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成绩。
案例三:小张是一名大三学生,他一直因为自卑和社交障碍而感到烦恼。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他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学会了一些社交技巧和交往方法。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他参加了一些外出实习和社交活动,逐渐克服了自卑感,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也逐渐表现出了自信和开朗的一面。
上述案例表明,大学生成长辅导是重要的一环,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成长辅导呢?要注重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学会自己进行情绪管理、学习规划和生活调适,这需要进行一些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心理测试和评估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情绪状态和性格特征,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心理调适和管理的指导。
要注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
大学生不良行为成因及教育转化措施案例研究
大学生不良行为成因及教育转化措施案例研究大学生不良行为是指在大学阶段,一些学生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如违反校规校纪、违法犯罪、违背道德伦理等。
对于这种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转化措施。
下面就以一个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
案例:小明是一所大学的大二学生,由于个人原因导致他经常逃课,并且和一些不良分子交往,甚至被学校开除了。
成因分析:1. 家庭环境问题:小明的父母缺乏对小明的关爱和教育,无法给予他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造成他在大学阶段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2. 个人情绪问题:小明可能因为一些心理问题或者生活压力导致情绪波动,这种情绪波动可能使他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从而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3. 同伴影响:小明的不良行为可能也受到了一些不良同伴的影响,他们一起逃课、玩乐,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育转化措施:1. 家庭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家庭的家庭教育工作,提高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和关爱,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给予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道德观和行为规范。
2. 个人心理辅导: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个人情绪问题,通过排解压力和调整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 建设良好校园环境:加强对大学校园环境的管理和建设,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校园环境,减少学生接触不良信息和不良同伴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 加强课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案例研究结果:通过家庭教育、个人心理辅导、校园环境建设和课程教育的综合措施,可以帮助小明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重新正视学习和人生的重要性。
也能为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学生提供借鉴和指导。
总结:大学生不良行为成因复杂多样,需要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转化措施。
通过综合施策,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他们从容度过大学阶段,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分析
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分析[摘要]基于全国高考改革的大环境和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生源的实际情况,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生具有学习能力较差、行为约束力较弱等特点,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等违纪现象也层出不穷,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成为辅导员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担任辅导员后,就遇到了一名让人颇为头疼的学生,他的行为习惯在众多学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关键词]行为养成;家庭教育缺失;谈心谈话一、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案例简介(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林,男,18岁,某系2016级某班学生,经济状况优越。
性格孤僻、偏激,没有安全感,不喜欢和同学交流。
(二)学生家庭情况。
该同学自小生母去世,父亲再婚,自己独自生活。
父亲一直在外地做生意,两人之间沟通很少,父亲只能提供经济支持。
学生对父亲的态度非常淡漠,甚至有一种厌恶之情。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该生自入学以来,屡次旷课、迟到,与他沟通过很多次。
该同学在老师面前态度非常诚恳,一幅真心悔过的样子,但是之后继续旷课、迟到,从不与辅导员在言语上起冲突。
对于该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多次积极与其父亲沟通。
在沟通中,我屡次建议希望父亲可以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但是两个月以来成效并不明显。
二、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案例分析处理(一)案例现象分析。
通过了解发现该生自小缺乏母爱,单亲家庭环境导致家庭关爱严重缺失,该生缺乏安全感,与他人难以建立信任关系。
大一年级新生有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于新环境也出现不少不适应的现象,但该生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该生母亲离世,父亲再婚重组家庭,自幼缺乏母亲关爱。
父亲的再婚让该生有了被抛弃被边缘化的感觉。
再加上其父因为自己事业和再婚的原因,忽略对孩子成长的关注。
2.该生自幼脱离家庭,过早的独自生活,经济条件优越,除了父亲给予丰厚的经济支持外,自己还通过股票等其他方式获得经济来源,不相信感情。
3.正是该生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导致他行为养成教育自小就严重缺乏,他无法获得家人的关注和引导,更加无法获得支持和认同,这就导致该生行为出现严重偏差。
大学生成长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迈入了大学校园。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职业、情感等多方面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某高校大学生为例,探讨大学生成长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案例描述(一)学生基本情况小王,男,20岁,某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大一学生。
家庭条件一般,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在高中时期,成绩优异,但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
进入大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小王感到迷茫和焦虑。
(二)成长教育问题1. 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小王在大学期间,与同学交流较少,缺乏团队合作经验。
这使得他在课堂上难以与老师互动,生活中难以融入集体。
2. 时间管理能力欠缺:小王在高中时期,学习任务较重,时间管理能力较好。
但进入大学后,课程相对较少,小王难以合理安排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3. 自我认知不足:小王在高中时期,成绩优异,自我认知较高。
但进入大学后,面对更多优秀的学生,小王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
(三)成长教育措施1. 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1)开展人际交往培训: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为新生开展人际交往培训,教授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等知识。
(2)组织团队活动:通过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让小王参与各类团队活动,提高其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提高时间管理能力(1)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小王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开展时间管理课程:邀请专业人士为新生开展时间管理课程,教授时间管理方法和技巧。
3. 增强自我认知(1)心理咨询:为小王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2)开展成长讲座:邀请优秀校友、心理专家等为新生开展成长讲座,分享成功经验,激发小王潜能。
三、案例实施与效果(一)实施过程1. 开展人际交往培训,邀请专业人士为小王讲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等知识。
2. 组织班级、社团活动,让小王参与其中,提高其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大学校园里教育问题案例(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教育问题,其中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尤为突出。
以下是一则发生在我国某知名大学校园内的教育问题案例,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案例背景:某知名大学,学生人数众多,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然而,近年来,该校网络成瘾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导致学业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学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开展一系列教育改革,以期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案例经过:1. 网络成瘾现象严重:该校某班级共有50名学生,经过调查发现,有35名学生存在网络成瘾问题。
他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尤其在课余时间,几乎全天候在线。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还导致他们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减少,甚至出现社交恐惧。
2. 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严重缺失。
首先,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其次,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不足,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
3. 案例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增设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3)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4. 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校网络成瘾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学生们的学业成绩逐渐回升,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提高。
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案例分析:1. 网络成瘾原因分析:(1)好奇心驱使:大学生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容易受到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诱惑;(2)逃避现实:部分学生因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选择沉迷于网络,以逃避现实;(3)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产生网络成瘾。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2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
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别人做事他还破坏。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完成,即使去做也是胡乱一做,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
家长经常不在家,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闷、不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
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赏识教育策略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
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
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
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问题学生的教育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教育案例中的问题学生,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学习、行为或心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
如何有效地教育这些问题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首先,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学习困难。
这些学生可能在某些学科上表现不佳,或者在整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
针对这类学生,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一对一辅导、小组学习或者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行为问题也是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些学生可能表现出过于活跃、缺乏自控或者对规则不遵守等问题。
对于这些学生,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建立积极的行为管理机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可以采用奖惩制度、行为规范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心理问题也是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一些学生可能面临着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心理辅导、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
总的来说,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需要教育工作者采取多种手段,从学习、行为和心理等多个方面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通过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问题学生克服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方法,为问题学生的教育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成长辅导案例
大学生成长辅导案例随着大学生活的渐入佳境,许多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遇到了各种问题,需要辅导员的帮助和指导。
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介绍大学生成长辅导的过程和方法,旨在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在上大学之后逐渐出现了学习成绩下滑、与同学关系紧张、压力过大等问题。
当小明开始感到无法应对这些问题时,他主动求助了学校的辅导员,希望能够得到帮助和指导。
第一阶段:建立信任关系辅导员首先与小明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倾听和理解,建立了起信任关系。
在交流的过程中,辅导员得知了小明在学业上面临的困难,以及个人情绪上的问题。
辅导员告诉小明,她不仅是一个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人,更是一个倾听者和理解者,愿意与小明分享他的压力和烦恼。
第二阶段:问题分析和目标设定在了解了小明的问题之后,辅导员试图帮助小明分析问题的根源,并一起设定解决问题的目标。
通过深入交流和探讨,辅导员发现小明在学习上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学习方法的问题,个人情绪上的问题则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自己的质疑。
基于这些情况,辅导员与小明共同制定了学习和情绪管理的目标,并制定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第三阶段:执行和调整在目标设定之后,小明和辅导员一起开始了学习和情绪管理的方案。
辅导员帮助小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鼓励他去尝试和调整。
在情绪管理方面,辅导员为小明提供了一些心理健康的小贴士,并指导他进行日常的心理放松练习。
在实践过程中,辅导员随时与小明保持联系,了解他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四阶段:总结和反思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调整之后,小明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个人情绪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辅导员和小明一起进行了一次总结和反思,分析了整个辅导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在反思的过程中,辅导员鼓励小明继续努力,同时也提醒他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最终,小明表示感谢辅导员的帮助和指导,他表示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和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成长辅导案例
大学生成长辅导案例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大学不仅是求学的地方,更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大学期间,学生们需要面对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大学生成长辅导变得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解决问题,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一位大学生的成长辅导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在大学生成长辅导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小张是一名来自乡村的大一新生,他因家庭条件不好,成绩较为一般,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与不安。
刚进入大学的他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有些格格不入,周围的一切都让他觉得陌生而不适应。
在课堂上,他总是坐在最后一排,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
他开始对大学生活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成长辅导老师主动找到了他。
第一次见面,成长辅导老师听了小张的遭遇和困惑后,安慰了他,并鼓励他要相信自己,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成长辅导老师告诉小张,大学是一个很好的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他们可以帮助他适应大学生活,关注他的困惑和烦恼,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在成长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张慢慢地开始适应大学的生活,他不再坐在最后一排,而是主动坐到了教室的前排,大胆地举手发言。
成长辅导老师还为他介绍了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在成长辅导老师的引导下,小张也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在大学生活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成长辅导老师还给小张提供了一些职业规划的建议。
小张本来很迷茫没有方向而发现自己慢慢开始找到了大学四年的阶段目标以及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这让小张从高中因为家境感到小心翼翼的他开始朝着科研方向积极努力,写论文投稿。
慢慢的小张甚至获得了一次校内的科研成果展示机会,这为他未来的求职和继续深造奠定了基础。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成长辅导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成长辅导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解决困难和问题,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教育
从问题学生案例谈到大学生养成教育
邓杰予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摘要:高考失利学生沉迷虚拟网络,缺课、晚归、失踪,如何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信独立的面对大学生活呢。
本文从案例入手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延伸问题,谈到了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心理问题
一、案例事件
刘某,大学第一次大班会他是唯一缺席学生,随后一个月,他的到课情况非常差,还经常出现晚归或不归的情况。
10月国庆节收假之后,刘某失踪了,不仅没上课,寝室也没回,电话更是不通。
我赶紧与他远在广东打工的父亲取得联系,他父亲表示不清楚他的行踪,只是在国庆节前因刘某说要报名学计算机给过他600元钱。
一个男生,身上有钱,会去了哪儿呢?
刘某来自四川泸州农村,是家里的独儿,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常常的孤身一人让他性格变得很内向,除了学习对其他都不感兴趣。
每次考出好成绩,父亲都会打来一笔钱奖励他,这样的物质奖励成为了父母与他仅有的交流。
6月底,高考成绩让刘某傻了眼,原本以为能上重本的他仅仅考了个三本的分数,高考的打击,父母的责怪让他不仅破了重本大学梦,还失去了先前父亲的承诺——一台笔记本电脑。
整个暑假他一直浑浑噩噩的在网吧里度过,并惊喜的发现在虚幻的网游世界里找回了自己。
进入大学以后,他经常外出到网吧玩游戏,这就是他缺课、晚归的原因。
这次失踪就是他拿着父亲给的600元钱在校门外一家网吧包了机,一连在网吧待了十几天,直到花光了钱,他才回到学校。
二、案例分析与启示
1、养成教育中家校互动不可或缺。
本案例中刘某是一名新生,辅导员并不十分清楚情况,只有联系到家长,才能真实了解学生以往情况,同时,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一起处理事件,产生积极的家校互动。
案例中刘某父亲得知刘某失踪原来是一直留在网吧时,忍不住在电话中责骂自己的儿子。
等刘某父亲的情绪缓和以后,我再次了解了刘某在家的情况,父亲口中的刘某曾经是一个让人省心的孩子,但是他也深知高考的打击让孩子无法接受,以为暑假两个月时间够长,没想到,大学生活已经开始一个月,孩子还是如此低迷颓废。
通过与家长的联系,我得知刘某的问题出在高考失利,沉迷网络,当然也分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我对症下药,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刘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养成教育需要积极正确的联合学生干部和同寝室室友的力量。
本案例中,我曾多次“软硬兼施”地对刘某进行教育,也都或多或少的产生过一些反面效果,对于他我无法及时全面的掌控,这就需要借助同寝室同学的力量,让我能第一时间得知他的情况。
同时,在刘某的恢复阶段,我也拜托了同寝室同学多多开导他,外出上课、吃饭、游玩都要叫上他,让刘某在新的环境尽快找到归属感。
而后续维持教育中,我多次在班委会上强调刘某的进步,
委托班委多多对他进行鼓励和帮助,让刘某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得到了关心,愿意融入集体生活。
正是因为刘某的变化被班上同学看在眼里就为他鼓掌欢呼,让他增添自信,他才愿意主动去挑起班里的事务,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故事。
70
3、养成教育过程中有阶段性的潜伏期,需打迂回战、持久战。
前期我看到刘某有较大转变后就对他有所信任
和忽略,导致他一翻前期的变化,重新回归问题学
生队列。
养成教育是持久战,也可能是迂回战,我
们应在做好前期处理的前提下保证后期的持续工作。
在本案例中后期,我坚持最多隔一天就要跟刘某进
行交流,查课查寝都会重点关注他,保持对他QQ
等网络信息的监控,随时了解他的思想动向,以便
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的回应和处理。
4、以真情换真心,用爱和实际行动感召学生。
从第一次与刘某见面就质问他为什么不参加班会,
到尴尬情况下为他找台阶,把他当作家人一样关心照顾
他的生活,当作朋友一样为曾经的错误悔恨,跟他一起
探讨有意思的事,跟他一起憧憬大学生活,我希望能用
爱为他创造宽松的环境,让他不再感觉辅导员是高高在
上的老师,而是了解他、理解他的良师益友。
案例中,
我曾在与刘某的谈话中提到自己的高考类似经历,与他
产生共鸣,并以自己举例鼓励他学习成绩并不是优秀的
唯一指标,让他觉得有人懂他,不再孤单。
正因为我有
意识地灌输对他的期望,让他信任我,愿意与我分享他的心情,也就更便于工作的开展。
三、案例延伸问题
1、如何填补留守儿童的心理缺失?
本案例中的刘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家乡生活,缺
乏父母的关爱,成长过程中有话没人说,有事没人讲,
只能靠自己一个人,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因为自小懂事,学习不让家长操心,养成了要强的性格;家长强调物质
奖励,缺乏情感交流,养成了过分重视得失的习惯。
高
考失利,孩子倍受打击,找不到人倾诉,还被家长责怪,心理情感无法宣泄,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
家长不关心
孩子心理状况,一心以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有钱花就不
用担心了,导致孩子有心事也不愿跟家长说,自己又没
有处理能力,心理缺失越来越大。
2、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抗挫能力?
刘某因独立要强的性格导致他习惯自己想办法去
解决问题,从小到大无人管却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是他和
家人的骄傲,没想到高考失利,孩子一时无法接受,无
法正面应对挫折,更不知如何在挫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
办法,加上家长的不理解和责骂,学生更是无法摆正心态,自行夸张事情的后果,以为自己无路可走。
3、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责任与担当?
90后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如同刘某,虽
是留守儿童却也一直是家里的独儿,他性格孤僻,
没有同龄人陪伴,过分自我,习惯了想事情做事情
都只考虑自己,从未想过自己已是年满20的青年,
应有责任在肩。
他的两次失踪都仅仅是因为网游上
瘾,只想到有钱可以打游戏,从未想过自己失踪老
师同学是否会担心,也没想过父母外出挣钱不容某,
甚至没想过钱花完了接下来如何维持生活。
4、如何调整青少年对物质的是非判断?
当今社会强调物质,家长对孩子的奖励也早已不仅
仅是一句赞扬或者一个微笑,刘某的父母就是因为常年
不在家,感觉对不住自己的孩子,而过分强调物质关爱,物质奖励。
高考前,刘某父亲就承诺过只要刘某考上好
学校就会奖励一台笔记本电脑,导致刘某过分期待,一
旦失败后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便觉得不能接受现实,无法理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