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精编教师版)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文档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执笔人:王伟整理人: 高三语文组使用时间:2016-08-11 【基础知识】一、实词: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且贰.于楚也3.臣之壮.也4.吾不能早用子.5.夜.缒而出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7.敢.以烦执事..8.越国以鄙远..9.焉用亡.郑以陪.邻10.邻之厚.,君之薄.也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2.行李..之往来..13.共.其乏困..14.朝济..而夕设版..焉15.既东.封郑,16.又欲肆.其西.封17.若不阙.秦18.惟.君图之19.秦伯说.,与郑人盟2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1.因人之力而敝.之22.失其所与.,不知.23.以乱易.整,不武24.亦去.之二、虚词: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4.若.使烛之武见秦君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6.今急而.求子7.子亦有不利焉.8.无能为也已.9.夜缒而.出10.郑既.知亡矣1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2.敢以.烦执事13.越国以.鄙远14.君知其.难也15.焉.用亡郑以.陪邻16.邻之.厚,君之.薄也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8.行李之.往来19.君亦无所.害20.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1.朝济而.夕设版焉.22.夫晋,何厌之.有23.若.不阙秦24.阙秦以.利晋25.秦伯说,与.郑人盟26.杨孙戍之,乃.还27.子犯请击之.28.因.人之力而敝之29.吾其.还也30.亦去之.三、句式: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佚之狐言于郑伯3.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5.敢以烦执事6.邻之厚,君之薄也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8.夫晋,何厌之有9.失其所与,不知10.许君焦、瑕四、翻译: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
必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_ 编号:_____【基础梳理】【复习目标】1.梳理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巩固训练,提升能力。
【考纲解读】1.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疲劳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今义:男子的配偶三、一词多义越国以鄙远()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鄙先帝不以臣卑鄙()齐孝公伐我北鄙()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朝济而夕设版焉()3.济世济其美,不陨其名()无济于事()赈济灾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4.之子犯请击之()辍耕之垄上()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焉朝济而夕设版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 与郑人盟()2.名词作状语(1) 既东封郑()(2) 夜缒而出()(3) 朝济而夕设版焉()(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 烛之武退秦师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 若不阙秦()(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 共其乏困()(2) 越国以鄙远()2.形容词作动词(1) 邻之厚,君之薄也()(2) 因人之力而敝之()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准确默写文言名句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基本用法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学重点:同上教学难点:对梳理的知识点进行运用教学方法:自主梳理教师总结讲授高考动向:文言文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或自己的妻子)4、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业(爪牙:古:武士;今:帮凶)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任务】1、回顾文本,准确断句;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思,并能准确翻译重要句子;2、重点积累实词“鄙”的常见义项,并能准确推断其不同语境义;3、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复习检测】一、给第④自然段断句;解释文中划线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二、知识点梳理1、完成《专题规范特训》305页;(内容各班可灵活处理)2、积累“鄙”的常见义项(读《考点知识必背清单》16页)【高考链接】尝试为下面的句子准确断句,并翻译。
③(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B.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县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秦始皇以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还有孤、不谷等。
D.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还有君、公、足下、夫人、先生、大人等。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B.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秦晋之好代表的是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秦晋之好”。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重要实词积累一、阙què①<名>古代宫殿门外两侧左右相对高耸的建筑物。
《古诗十九首》:“两宫遥相望,双~百余尺。
”②<名>借指宫殿或京城。
《杜少府之任蜀州》:“城~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quē①<名>通“缺”,缺口;豁口。
《三峡》:“两岸连山,略无~处。
”②<名>通“缺”,缺点;过失。
《出师表》:“必能裨补~漏,有所广益。
”③<动>通“缺”。
削弱;亏损。
《烛之武退秦师》:“若不~秦,将焉取之?”jué<动>通“掘”,挖掘。
《郑伯克段于鄢》:“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阙下】宫阙之下。
【阙疑】对疑难未解者不妄加评论。
【高考链接】:2014新课标卷:翻译下面文句:(韩文)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试题】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分析】以“失职”来释“阙”,句意虽通,但文意难通。
“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若理解为“失职”,则下文一般应说“查究”“惩处”等,但下文说的是萧燧因没有担任县官的资历,而最终被授予左司谏。
其实,“阙”为“空缺”义。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烛之武退秦师》,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帮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回顾《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梳理主要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烛之武、秦师等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解读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4. 探讨课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道德观念,如忠诚、智勇、团结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深入理解课文所反映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运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问题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进行分析解读。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梳理主要观点和思想。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分析与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对课文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分析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思考与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对《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2.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特别是烛之武的形象。
3. 解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修辞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4.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运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复习课文,准备相关的复习资料。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出复习的主题。
3. 课文回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4.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特别是烛之武的形象。
5. 重要句子和修辞手法解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修辞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6. 主题思想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7.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复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的掌握。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请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复习笔记,包括人物分析、重要句子解读和主题思想探讨等。
2. 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分析:《烛之武退秦师》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如《左传》中的其他故事等,探讨其异同之处。
2. 文化背景了解:介绍《烛之武退秦师》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教学互动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问题解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精编版)
《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轮复习学案出题人:任海燕【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基本用法,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自主学习(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是.寡人之过也是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4、朝济.而夕设版焉济5、又欲肆.其西封.肆封6、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阙图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8、因.人之力而敝之因9、失其所与.与(二)、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1、贰于楚也(句中义:今义: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句中义:今义: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句中义: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句中义:今义:儿子)5、以烦执事(句中义:今义:掌管某事的人)6、亦去之(句中义: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三)、指出下面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
1、烛之武退秦师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3、夜缒而出4、越国以鄙远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6、共其乏困7、邻之厚,君之薄也二、合作探究(一)、解释句中的文言实词1、鄙(1)蜀之鄙有二僧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4)越国以鄙远(5)鄙臣不敢以死为戏2、辞(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停数日,辞 (3)辞甚畅达。
3、微(1)恨晨光之熹微 (2)人微言轻(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微闻鼠有作作索索(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4、敝(1)使史更敝衣草屦 (2)敝人(3)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4)因人之力而敝之(二)、解释句中文言虚词“焉”,并归纳其用法和意义。
焉(1)子亦有不利焉 (2)焉用亡郑以陪邻?(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朝济而夕设版焉(5)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分层训练(一)翻译句子1、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精编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准确默写文中的文言名句2.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基本用法,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熟悉回顾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是.寡人之过也是这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4、朝济.而夕设版焉济过河,渡河5、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封疆界6、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阙侵损,削减图考虑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8、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凭借9、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二)、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1、贰于楚也(句中义:从属二主今义: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句中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句中义:外交使节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句中义:对人的尊称,“您”今义:儿子)5、以烦执事(句中义: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事的人)6、亦去之(句中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三)、指出下面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退_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动,驻扎,驻军3、夜缒而出名状,在夜间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做边邑;远,形名,远方之地,此指郑国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名状,在东边;封,使动,使……成为疆界6、共其乏困形名,缺乏的物资7、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动,变雄厚,变薄弱二、合作探究(一)、解释句中的文言实词1、鄙(1)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疆,边远的地方(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庸俗,浅陋,(3)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轻视,看不起(4)越国以鄙远意动,把……当做边邑(5)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自称的谦辞2、辞(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2)停数日,辞去。
告辞,告别(3)辞甚畅达。
言辞,词句3、微(1)恨晨光之熹微细小,轻微(2)人微言轻卑贱,地位低下(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若非,如果不是,如果没有(5)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中(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精妙,微妙4、敝(1)使史更敝衣草屦破旧,破烂(2)敝人谦辞(3)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疲困(4)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伤害(二)、解释句中文言虚词“焉”,并归纳其用法和意义。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准确背诵并默写全文。
2.熟练掌握“鄙、许、微、焉、之”等词的词义,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积累作文方法与素材。
一、检查背诵默写。
(3分钟快速读记遗忘句段,然后抽查默写。
)二、挖空训练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主谓之间)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表转折,却)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人从上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烦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秦穆公)。
越国以鄙(边邑,用作动词,把……当做边邑)远,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之往来,共(同“供”,供给)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渡河)而(表转折,却)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句式:宾语前置)?既东(名词做状语,向东)封郑,又欲肆(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削减)秦,将焉(从哪里)取之?阙秦以(来)利晋,唯(表示希望。
祈请)君图(考虑)之。
”秦伯说(同“悦”),与郑人盟(结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才)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同盟),不知;以乱易(取代)整,不武。
吾其(还是)还也。
”亦去之。
三、积累与翻译(依据课本,结合资料书,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下面练习。
)(一)完成课本梳理P26一词多义 1、3、4、5、7题(二)尝试独立翻译下面句子。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教师版(终审稿)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教师版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准确默写文中的文言名句2.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基本用法,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相关链接】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
②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战国策》。
③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
④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
如《战国策》。
⑤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
如《史记》。
⑥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一起反映历史。
如《通鉴纪事本末》一 、自主学习(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是.寡人之过也?是 这?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 增加?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 恩惠4、朝济.而夕设版焉?济 过河,渡河5、又欲肆.其西封.肆 延伸,扩张 封 疆界6、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阙 侵损,削减?图 考虑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如果不是,如果没有?8、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 凭借9、失其所与.与 结交,亲附?(二)、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1、贰于楚也(句中义: 从属二主 今义: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 (句中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句中义:外交使节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句中义:对人的尊称,“您”今义:儿子)5、以烦执事(句中义: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事的人)6、亦去之(句中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三)、指出下面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退_2、晋军函陵,秦军泛南名动,驻扎,驻军3、夜缒而出? 名状,在夜间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做边邑;远,形名,远方之地,此指郑国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名状,在东边;封,使动,使……成为疆界6、共其乏困形名,缺乏的物资?7、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动,变雄厚,变薄弱二、合作探究(一)、解释句中的文言实词1、鄙(1)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疆,边远的地方(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之《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一:课前复习重点:预习见《湘教考苑》p71 至p72二:检查预习情况练习:完成挖孔训练 ,理清重点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方法回顾小结:梳理知识重点:三:学考考点补充---课堂识记文化常识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教师版)
第二单元提要钩玄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方向标】【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这部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鉴赏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
5.领会和学习文章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路线图】【自主学习】1.查找《左传》这部史书的基本情况,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十三经”之一。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它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
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2.查找文章的写作背景。
晋国是西部的一个古老国家。
晋国祖先是唐叔虞。
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小儿子,成王幼弟。
唐是地名,位于黄河与汾水之间,方圆百里。
叔是排行。
叔虞出生时手握“虞”字,就以虞为名,字子于。
尚在孩提时,成王桐叶封弟,封叔虞于唐。
唐叔虞后代于此繁衍生息,就是后来的晋国。
到了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
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
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
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准确默写文中的文言名句2.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基本用法,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相关链接】史书体例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
②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战国策》。
③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
④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
如《战国策》。
⑤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
如《史记》。
⑥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一起反映历史。
如《通鉴纪事本末》一、自主学习(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是寡人之过也是这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4、朝济而夕设版焉济过河,渡河5、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封疆界6、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阙侵损,削减图考虑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8、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凭借9、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二)、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1、贰于楚也(句中义:从属二主今义: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句中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句中义:外交使节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句中义:对人的尊称,“您”今义:儿子)5、以烦执事(句中义: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事的人)6、亦去之(句中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三)、指出下面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退_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动,驻扎,驻军3、夜缒而出名状,在夜间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做边邑;远,形名,远方之地,此指郑国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名状,在东边;封,使动,使……成为疆界6、共其乏困形名,缺乏的物资7、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动,变雄厚,变薄弱二、合作探究(一)、解释句中的文言实词1、鄙(1)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疆,边远的地方(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庸俗,浅陋,(3)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轻视,看不起(4)越国以鄙远意动,把……当做边邑(5)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自称的谦辞2、辞(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2)停数日,辞去。
告辞,告别(3)辞甚畅达。
言辞,词句3、微(1)恨晨光之熹微细小,轻微(2)人微言轻卑贱,地位低下(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若非,如果不是,如果没有(5)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中(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精妙,微妙4、敝(1)使史更敝衣草屦破旧,破烂(2)敝人谦辞(3)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疲困(4)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伤害(二)、解释句中文言虚词“焉”,并归纳其用法和意义。
焉(1)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啊(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语气词,怎么(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代词,哪里(4)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5)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指这篇文章(三)组内讨论梳理本文的判断句,省略句和宾语前置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③夫晋,何厌之有?④是寡人之过也。
⑤(烛之武)辞曰⑥敢以(之)烦执事⑦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⑧(晋)许君焦、瑕三、翻译句子1、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课堂达标与迁移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与释义错误的一项是()A. 夜缒(zhuì)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B.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C. 失其所与,不知(zhì):“知”通“智”,明智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shù)之:防守E. 共(gòng)其乏困:共同,一起F. 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侵损、削减 2. 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和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越国以鄙远鄙:做动词,当做边邑 B. 既东封郑封:做名词,疆界C. 晋军函陵军:做动词,驻军 D. 若阙地及黄泉,隧而相见隧:做动词,挖隧道 3.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和意思不完全相同。
做代词的两项是() A. 何厌之有B. 唯君图之C. 将焉取之 D. 君之所知也E. 邻之厚,君之薄也F. 行李之往来 4. 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有的是谦称,有的是敬称。
属于敬称的两项是()A. 是寡人之过也 B. 吾不能早用子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8 D. 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E.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F. 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毂 5. 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怀有二心,从属楚国。
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如果派烛之武见秦国国君,敌军一定会退后。
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来鄙视远方敌人,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损害秦国的疆域却使晋国获得利益,请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知亡矣。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无所害。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越国以鄙远鄙:当做边邑B. 敢以烦执事执事:主持事务 C. 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D. 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7. 文中括号内按顺序应填入的一组词是() A. 既若亦且 B. 既若乃而C. 亦而乃且 D. 亦而亦且8.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烛之武)乃还。
D.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9. 翻译下面句子。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9 (2)夫晋,何厌之有?答案(二)课堂达标与迁移1、E 2、B 3、BC 4、BD 5、C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6、B 7、A 8、C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6题。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夜缒而出(zhuì) B.共其乏困(gòng) C.秦伯说(yuâ)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páng)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5.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用原文回答问题:(1)晋秦两国围郑的原因是(2)郑伯请烛之武出使秦,开始时烛之武并没有接受,烛之武推辞的原因是(3)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答案1.B 2.B 3.D 4.D 5.①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②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6.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4)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附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没有用应有的礼仪来接待他,并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墙上放下去,去拜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即将要灭亡了。
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怎么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放弃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到晋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扩大疆域。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撤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延伸口吐莲花流芳千古——古代辩士言辞技巧例析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毅然挺身而出,凭其杰出的辩才,智退秦师挽救了郑国。
在中国历史上,像烛之武一样靠杰出的说辩才能而口吐莲花,建功立业、流芳千古的人才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