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梅兰芳练功

合集下载

17.梅兰芳练功

17.梅兰芳练功

17.梅兰芳练功(节选)一次,吴先生教梅兰芳练跷功(qiāo qiào)。

吴先生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让梅兰芳踩着半米多长的高跷站在zhuān tóu( ) 上,并要求依次要站一柱香的时间,中间不准休息。

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练了一个秋天,梅兰芳的跷功夫大有长进,吴先生连连称赞。

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夫更上一层楼。

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踏上高跷,在冰上跑。

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shuāi jiāo( )。

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每次diēdǎo( ),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几天。

梅兰芳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听后不住地点头。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扎实的功底,后来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1、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写出词语:2、加部首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尧----()() ()()每----()()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退步----()结束( ) 批评( ) 冷噤()4、从文中找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坚强() 马上( )5、理解句子的意思:“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①日不练功,三日就空闲了。

②一日不练功,好几天不长进。

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料子“是什么意思?请选择( )①衣料②特指毛料③比喻适合于做某种事情的人才。

6、读第一小节吴先生是怎样教梅兰芳练功的?请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梅兰芳又是怎样刻苦练功的?请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7、第三节中哪些句子具体说明梅兰芳练功非常刻苦,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哪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写出几个形容“名声很大”的词语:蜚声海内外: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0、把句子补充完整:(1)、吴先生连连称赞梅兰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为梅兰芳从小________________,所以后来终于成了_________________。

17梅兰芳练功教案发

17梅兰芳练功教案发

第八周教研活动10月22日执教:明珠小学蒋龙梅课题:《17、梅兰芳练功》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研读课文5——7节,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并且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语言教学的品悟中懂得“只有凭着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初步感受梅兰芳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播放媒体音乐)听着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演绎的京剧名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年时代,继续学习第17课——(生:齐读课题)(媒体出示词语)你能不能用上老师给你的这些词语,回忆一下课文内容,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自己先轻声地说说。

指名说。

那这种顽强的毅力到底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的5-7小节。

二、研读课文,抓关键句。

1、学习课文5-7小节,加深体会。

(1)指名朗读5-7小节。

(2)其他学生边听边用“——”画出梅兰芳是怎样练跷功的,用“~~~~~ ”画出他是怎么说的。

(3)交流出示句子,重点指导。

·出示梅兰芳练跷功的句子: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现在我们来做个小试验,现听好要求:每位小朋友把一只脚跷起来,单脚站立,并且垫起脚尖,好,我们轻轻地站起来,按照要求做,坚持住!大家来谈谈你的身体、你的腿有什么感觉?指名交流。

再来看看云和堂的吴老师当时是怎么要求梅兰芳的呢?谁来读读有关句子?指名读。

现在你能不能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再结合课文里的句子来谈谈梅兰芳练跷功难在何处吗?一边交流,一边适时地进行朗读指导。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文中出现了两个“硬”字,他们的意思一样吗?(出示解释条帮助学生选择“硬”的正确义项,区分“过硬、硬是”中“硬”的不同意思。

)指名说。

你能把这两个词的正确解释放入句子中再来理解一下吗?师小结:中国的汉字内涵丰富,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可能不同,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正确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梅兰芳练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梅兰芳练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

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梅兰芳练功》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梅兰芳练功》原文梅兰芳是我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8岁那年,曾跟一位有名的先生学戏。

这位先生反复教他,他没有学会,先生见他进步太慢,就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没心思再教他了。

临走时,先生对梅兰芳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先生走了,可他的话,常常在梅兰芳的耳边响起,像针一样刺疼他的心。

他常想,我真不是学戏的料子吗?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后来,梅兰芳进了一个叫“云和堂”的戏班子拜师学艺。

云和堂的吴先生对弟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对梅兰芳也不例外。

一次,吴先生教梅兰芳练跷功。

吴先生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让梅兰芳踩着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一次要站一炷香的时间,中间不准休息。

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练了一个秋天,梅兰芳的跷功大有长进,吴先生连连称赞。

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踩上跷,在冰场上跑。

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着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

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几天。

梅兰芳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听后不住地点头。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的京剧艺术大师。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梅兰芳练功》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积累词语,区别“硬”的不同意思。

2、仿照例句,尝试把句子续写完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17梅兰芳练功1

17梅兰芳练功1

唱功 喊嗓、吊嗓 、咬字、
归韵、喷口、润 腔……
京剧表演 基本功
念功 吐字、京白、韵
白……
做功 髯口功、翎子功、甩
发功、水袖功、跷 功……
打功 把子功、毯子功……
唱功 喊嗓、吊嗓 、咬字、
归韵、喷口、润 腔……
京剧表演 基本功
念功 吐字、京白、韵
白……
做功 髯口功、翎子功、甩
发功、水袖功、跷 功……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 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 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 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 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 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 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举世闻名 世界闻名 驰名中外 名扬四海
17梅兰芳练功
学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识记 生字。 2、用上“梅兰芳刚开始学戏时,先生说 他……可梅兰芳……经过……终于成为……” 的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能力强,质量好过硬。
过硬( 4 ) 硬是( 3 )
梅兰芳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 一层楼, , 。
怎么做 结果怎样
梅兰芳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 一层楼,踩上跷在冰场上跑,经常 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踩 上跷,在冰场上跑。那光滑的冰面,不 要说踩着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 要摔跤。
打功 把子功、毯子功……
跷功
跷功:京剧称旦角踩着木质的小 脚走路、舞蹈叫踩跷,表演时踩的 木棍叫“跷”,这种功夫叫“跷 功”。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梅兰芳练功 沪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梅兰芳练功 沪教版

17梅兰芳练功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积累词语,区别“硬”的不同意思。

2、仿照例句,尝试把句子续写完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句子:“他不是学戏的料子”、“祖师爷没给您这碗饭吃”、“像针一样刺痛他的心”等。

教学过程:一、引题:1、出示梅兰芳的剧照,(板书:梅兰芳)简介梅兰芳。

2、您们明白不?在成功的背后,梅兰芳付出了多少艰辛,今天要了解的是他苦练功夫的故事。

(板书:练功)二、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

2、听了梅兰芳的故事,您有什么感受?三、学习课文:1、引读第二节。

理解:“学戏的料子"(学戏的人才)先生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出示句子:“祖师爷没给您这碗饭吃,我也没方法、”学习生字:祖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听了先生的话,梅兰芳是如何想的?指名读第三节。

出示句子:“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模样来、”指导朗读。

您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从中能够看出梅兰芳是个如何样的小孩?(有志气)4、齐读第二、三节。

5、过渡:梅兰芳是如此想的,也是如此做的,他不仅有志气,而且有毅力。

小组学习第四~七节,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表现梅兰芳练功有毅力的语句、6、学习生字:砖(换部首) 肿设使(和“便”比较)7、指名分节读课文。

8、交流:(1)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查字典,选择“硬”在“过硬”和“硬是"中的不同解释。

指导读句。

练习续写:梅兰芳为了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

(2)“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每次跌倒,他都马上爬起来,接着练。

" 想象说话:被摔得浑身是伤的梅兰芳心想:……指导朗读。

(3)“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

”您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9、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七节、10、引读第八节。

学习生字:凭(读准后鼻音) 蜚(理解“蜚声")(板书:终获成功)四、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沪教版语文三年级17 梅兰芳练功

沪教版语文三年级17 梅兰芳练功

沪教版语文三年级17 梅兰芳练功17、梅兰芳练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在阅读过程中认识9个词语,查字典理解词语“过硬、硬是”中的“硬”的意思。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知道梅兰芳练功的故事。

3、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教学难点:通过品词、品句懂得只有凭顽强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课前两分钟:(播放京剧片断)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就是(齐读)京剧。

注意:“京”是后鼻音,再读一遍。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在民国时期,(出示: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被称为京剧四大名旦,其中,梅兰芳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

板书:梅兰芳 2、出示:梅兰芳照片。

这就是梅兰芳,赶快读读有关他的信息。

3、师:文中的开头和结尾是这样介绍梅兰芳的。

A、出示第1、8节。

B、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下。

(你读第一小节,你读最后一小节!)注意:“凭”是后鼻音,这一节我再请一位同学读。

C、理解:“蜚声”(变红)这个词语一起读。

“蜚声”的意思是:(个别答)(生:我通过看书后注释??)点评:聪明!在预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关注课后的注释,还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蜚声海内外就是(指名回答)(扬名海内外,也就是全世界都有名),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出示词语:(世界闻名、名扬天下、举世闻名、享誉世界、闻名中外)一起读。

D、理解:艺术大师1你们知道吗,众多的演员中有一定成就,能够脱颖而出的,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变色)??读,艺术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才称得上是——(艺术大师)变红。

梅兰芳就是这样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D、赶快读读句子,读出你的敬佩之情。

(自由读男女分读)板书:京剧艺术大师过渡:梅兰芳怎么会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梅兰芳,看看他小时候是怎样练功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1一、启发谈话,导入学习1、师: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的瑰宝,作为中国的国粹扬名海内外。

2、师:舞台上这位唱功了得的表演艺术家就是著名的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梅兰芳是如何获得成功,成为京剧表演大师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出示课题:17 梅兰芳练功4、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出示要求,预习课文(四人一组自主学习,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1)自学生字新词。

(2)动脑又动手:给下面的字加部首成为另一个字,再组词。

看谁找得多,组得对。

例:每——海(海水)悔(后悔)梅(梅花)莓(草莓)尧—采—(3)读通课文,在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在交流中解决,并想一想自己初读课文后有怎样的感受?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砖头跷功红肿长进拜师顽强毅力扎实蜚声①注意“拜”读“bài”而“湃”读“pài”,声母不同:“肿、凭”是后鼻音;“砖”是前鼻音;② 媒体分析“蜚”的字形:书写时上下均等,“蜚声”的意思读课后注释;(2)加部首组词:尧——浇(浇水)绕(围绕)饶(富饶)跷(跷功)采——彩(彩色)菜(白菜)踩(踩高跷)睬(理睬)(3)接龙读课文,检查字词读音。

质疑解疑(对于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放到研读课文中解决,尽量让学生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3、梅兰芳曾经先后向两位先生学艺,他们分别是怎样评价梅兰芳的,你对此有什么疑问?(1)两位先生对梅兰芳的评价:(2)学生质疑①“他不是学戏的料子”、“ 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是什么意思?②“料子”原意是指“材料”,“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说明梅兰芳不具备学戏的天分,因此很难在学戏方面有所成就。

“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意思是梅兰芳不能靠唱戏维持生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梅兰芳练功2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10个生字“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在阅读过程忠积累9个词语。

17 梅兰芳练功 教案

17 梅兰芳练功 教案

17 梅兰芳练功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10个,积累9个词语;通过选择解释条,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的方法;划出不懂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仿照例句,能尝试着把句子续写完整。

4.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人物——梅兰芳。

(板书)注意:芳的笔顺2.你对梅兰芳有什么了解?生交流随机出示:①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②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理解:蜚声海内外蜚声:扬名。

注释二,补充意思相近的词语3、再读读这句话,还知道了什么?(1)顽强的毅力,扎实的功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梅兰芳是怎样凭着顽强的毅力,打下扎实的功底的。

4、补全课题,读题5、京剧中,有很多基本功(ppt补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梅兰芳练——跷功。

理解:跷功媒体出示跷功的注释,自己读二,初读1.过渡:大家自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梅兰芳怎样凭着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成为京剧艺术大师的呢?借助学习单一的提示,试着说一说。

梅兰芳刚开始学戏时,当先生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时,他;当吴先生教诲梅兰芳练跷功时,他;当他想让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时,他。

交流(1)出示词语曾经(正音)拜师学艺(bài) 跷功砖头踩高跷一炷香摔跤想方设法凭着(正音)顽强毅力扎实蜚声(第一声)2、填空三、研读课文师:接下去,我们就来细读课文,看梅兰芳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1、出示2、3节,引读(1)理解:料子(材料)——不具备学戏的天赋(2)下定决心指导朗读2、默读课文4-5小节,用横线划出练习跷功的困难,用浪线划出描写梅兰芳刻苦练功的句子。

(1)交流练习跷功的困难①抓住关键词来说明◆ 板凳、砖——高、站的地方很小◆踩着跷——出示跷的图片◆ 一炷香——15分钟,时间很长◆不准休息——连续15分钟②交流:自己站立一分钟的感觉。

关于《17、梅兰芳练功》的语言训练

关于《17、梅兰芳练功》的语言训练

关于《17、梅兰芳练功》的语言训练的一点做法——浦东新区浦师附小蒋惠芳《梅兰芳练功》是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小时候刻苦练功的故事。

课文通过两个事例,重点记叙了梅兰芳克服重重困难,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的事,最终由一个“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为一代京剧大师,说明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勇于付出艰苦的努力,具有顽强毅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课文记叙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思想教育性很强,是一篇教育学生要有顽强毅力的生动教材。

通过品味、思维、体会,可以达到塑造品格、启迪做人之目的。

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语言训练的环节:一、人物简介,激发兴趣课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时,收集了解“梅兰芳”其人。

上课开始,我出示了两张梅兰芳的照片,并借用《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剧照,引出梅兰芳。

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对梅兰芳的生平作了简单了解,这一环节让学生每人用一句话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梅兰芳的某一方面情况,既完成了信息的整合,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我又将学生的三言两语综合起来,就使他们对梅兰芳其人其事有较全面的了解。

如此,既检查了预习效果,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环节鼓励学生自由读,找到文中两位先生对梅兰芳的不同评价,朗读中提出质疑,并提炼自己读到的信息。

通过组织交流,学生从“不是学戏的料子”中自然地明白梅兰芳并不是学戏的天才,但是他顽强刻苦,终究练成扎实功底。

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小节写了梅兰芳刻苦练功的?”并完成老师设计的对课文有概括作用的填空,学生的梳理文字,概括文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2010、品读课文,感受“顽强的毅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重点段落5-7小节,找到最能感动自己的句子,并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原因。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梅兰芳如何练跷功,以及怎么说的内容。

交流中随机让学生通过选择解释条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

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关键句,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对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来读懂课文。

《梅兰芳练功》

《梅兰芳练功》

《梅兰芳练功》沪教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

17.梅兰芳练功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10个生字,在阅读过程中积累9个词语。

通过查字典,能区别词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

3、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4、感悟体会梅兰芳是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体会梅兰芳是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众多的京剧表演一暑假中,有一位人人称道的了不起的大师,他就是——梅兰芳。

1、检查预习,请生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知道的梅兰芳的某一方面的情况。

师出示:著名京剧大师。

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请生读。

)出示:梅兰芳剧照2、出示课题:梅兰芳练功(齐读)师提问:课题中的练功指的是什么功?——跷功认识跷功,并学习“跷”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读书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梅兰芳的成功靠的是什么?——第8节1.学习课文第8节。

理解词语:蜚声蜚声海内外近义词替代。

2.师生配合朗读。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师:梅兰芳通过自己的顽强毅力,终于最后蜚声海内外,可是刚开始学戏的时候啊,他的先生是怎么评价他的呢?快速读课文的第二到第三小节,找一找,起初先生是怎么说梅兰芳的?1、学习2——3节(1)轻声读2、3小节,划出先生对梅兰芳说的话。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沪教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

“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或“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生为什么这么说?怎么读好这句话?(3)师引读:先生的话常常在梅兰芳耳边响起,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常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梅兰芳练功

17 梅兰芳练功
(3)出示第7节中的有关句子,指导朗读。
2借助第6节,进行引读。
1自读课文4-7节,找找相关的内容。
(1)男、女生分读这些句子,理解“硬是”和“过硬”中“硬”的不同意思。
(2)个别读,个别交流。
(3)小组朗读,根据内容,用关联词“即使---也---”进行表达。
2再次感悟梅兰芳的顽强毅力。
抓住重点语句,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人物的品质。对学生来说,感受可能会深刻些。
2自读这句话,说说得到了哪些信息。
3齐读课题。
交流梅兰芳的资料可以为学习课文打下伏笔,也是检验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以疑引发,整体感知。(11)
1梅兰芳的京戏唱得那么好,可他小时侯学戏时先生是怎么说的?
2出示“没给你这碗饭吃”这句话。
3出示“不是学戏的料子”。
指导理解比喻句和“闯出个样子来”的具体含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5)
1梅兰芳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2收集通过刻苦学习而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
1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从他们取得成功的故事中,自悟一些道理。
教后
反思
教学设计参考来源
教学参考资料
附板书:
17梅兰芳练功
4梅兰芳小时候“不是学戏的料子”,可后来呢?
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1分节朗读2、3节,找出相关句子。
2讨论交流,理解:这碗饭。
3同桌交流,理解意思。
完成说话练习:先生对梅兰芳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这话,像针一样刺疼他的心,他常想--------------
4齐读,理解:蜚声。
根据该节,用“他之所以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是因为--------”说完整话。

17、梅兰芳练功

17、梅兰芳练功

2011学年第一学期平南小学(语文)教案课题: 17、梅兰芳练功执教教师:执教班级:执教时间:本组研究主题:教学形式多样化分层教材、学情分析:本文叙述了杰出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小时候认真练功的故事。

课文中通过两个事例,重点记叙了梅兰芳克服重重困难,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的事,说明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勇于付出艰苦的努力,具有顽强毅力的人终有一天能获得成功。

课文语言浅显,内容简单,故事情节生动。

可放手让学生通过找关键句来层层领会文章的要旨,在准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因此,本课的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想象说话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分层教学目标:基础型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能独立认识10个生字,在阅读过程中积累9个词语。

通过查字典,能区别词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提高型目标:感悟体会梅兰芳是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体会梅兰芳是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过程设计分层教学用“*”表示分层教学设计说明导入环节: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中,有一位人人称道的了不起的大师,他就是——梅兰芳。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知道的梅兰芳的某一方面的情况梅兰芳,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出生于北京的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演青衣,兼演刀马旦。

抗日战争时期留居香港、上海,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高尚民族气节。

解放后任中国京剧院院长。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小时候练功的故事。

2、出示课题梅兰芳练功(齐读)二、初读课文,预习反馈1、轻声读全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7、梅兰芳练功

17、梅兰芳练功
许多,你能再写出一两句
吗?
理解“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
5、在教师引导下练习的概括节意。
师:课文5——7节描写了梅兰芳苦练跷功的过程,谁能用上这样的句式简单地说说。
6、引读第八节
学到这里,你对成功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引出名言
1、交流
2、找句子,说一说
3、能在语境中辨别它的意思。
4、交流
默读第7节,思考。
交流。
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设计模板: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真兰芳练功
学科:语文
执教:吴剑萍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7个生字,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拜师学艺、砖头、想方设法、摔跤、跌倒、顽强、毅力、扎实、蜚声。通过查字典,能区别词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
读好这句话。
交流。
谈感受
朗读
能让学生通过练习上下文理解词义。
从梅兰芳苦练高跷的事,体会梅兰芳顽强的毅力
明白成功源于顽强的毅力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基础题:
1、仿照例句,把句子续写完整(词句活动室2)。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拓展题
1、“练功练功,一日不练
三日空”,这是一句激励
人们刻苦练功(学习)的
名言。像这样的名言还有
2、学生分析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因为《梅兰芳练功》是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预习主要以巩固前一课的方法,这篇课文并不好读,原因之一就是课文中的生字也比较多,像“跷、蜚、拜”也特别容易读错,在预习时要帮助学生读准这些字。除了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外,预习时还要重点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课文中“蜚声海内外、过硬”可以通过先查不理解的词素或关键字,然后把词素的意思放到词语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容易多了。

17.梅兰芳练功

17.梅兰芳练功

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 场,踏上高跷,在冰场上跑。那 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 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 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 一块。每次跌到,他都立即爬起 来,继续练。 (动作)
(4)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 来,继续练。吴先生看见后,劝 他休息几天。梅兰芳说:“先生, 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 练三日空吗?”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 “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 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 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 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 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 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 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 《梦溪笔谈》。
学习要求:
1、默读3—8节,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 他具有顽强的毅力,用“----”划下来。 2、同桌交流并读好这些句子,任选一句讲一 讲你们选择它的理由。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 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 都站肿了。 (动 作、神态)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 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 都站肿了。
童第周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 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 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 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 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 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 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 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 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 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 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 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 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 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 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 的料子”。 梅兰芳勤练跷功。 梅兰芳终于成为一位京剧 艺术大师。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 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 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 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 的料子”。 梅兰芳勤练跷功。
梅兰芳终于成为一位京剧 艺术大师。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 的料子”。 梅兰芳勤练跷功。 梅兰芳终于成为一位京剧 艺术大师。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பைடு நூலகம்么?
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 的料子”。 梅兰芳勤练跷功。
梅兰芳终于成为一位京剧 艺术大师。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 是因为 。”

因为梅兰芳 傅说他
,所以师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梅兰芳为了使自己的跷功 更上一层楼。冬天,他自己浇了 一个小冰场,踏上高跷,在冰场 上跑。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 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 要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 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到,他都 立即爬起来,继续练。
刘翔为了获得世界冠军,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第周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 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 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 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 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 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 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 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 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 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 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 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 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 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 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17梅兰芳练功
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我 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出 生于北京的京剧世家,8岁学戏, 11岁登台,演青衣,兼演刀马旦。 抗日战争期间留居香港、上海, 并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 演出,表现了民族气节。解放后 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95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 京剧表演艺术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 更丰满。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刻苦学习而获得成功的人物
古人事例 :1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 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 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 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 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 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 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 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 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 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 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 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 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 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 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 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 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 都站肿了。
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 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 都站肿了。
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 场,踏上高跷,在冰场上跑。那 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 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 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 一块。每次跌到,他都立即爬起 来,继续练。
陈毅的学习成绩每次都名列 前茅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孔子 ——杜甫 ——苏轼 ——秦牧 —— 韩愈 ——周恩来 ——臧克家 —— 臧克家 ——蔡尚思
海伦· 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 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 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 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 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 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 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 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 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 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 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现 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 “凿壁偷 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 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而且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 伦· 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 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 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 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 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 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 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 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 “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 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 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 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 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 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 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 《梦溪笔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