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及参考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教师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教师版)

“再塑生命的人”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但是,在莎利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走进作者】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背景链接】海伦凯勒在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连续几天的高烧,治愈后留下后遗症--被迫失去视力和听力。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

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在这时安妮莎莉文走进了她的生活,《再塑生命的人》就是叙述安妮莎莉文帮助海伦凯勒走出“黑暗”的感人经历。

【字词全解】⒈生难字词企盼(qǐ)迁徙(xǐ)繁衍(yǎn )觅食(mì )小憩(qì) 期期艾艾(ài) 搓捻(niǎn )⒉多音多义模(mú)样涨(zhǎng)潮模涨模(mó)仿涨(zhàng)红⒊词语补注①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②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③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④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⒈“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剖析】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人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⒉“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剖析】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⒊“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剖析】作者在执著痴想后体悟到的“爱”的情感。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青云学校七年级上册语文学科学案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预习热身:1、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与字形。

搓 niǎn ( ) cán kuì()绽.开 ( ) 疲倦.不堪()小心yì yì( ) huǎng ( )然大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2、解释以下词语:企盼: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求甚解: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

2、感受作者情怀,并简要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讨论:为什么海伦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三、合作探究展示提升仔细阅读课文第1-5段,看看作者在安妮·莎莉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训练巩固完成本课练习册第一大题。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文中有很多描写“我”学有收获后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画出这些语句,体味“我”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三、拓展延伸你喜欢莎莉文这样的老师吗?结合文本和自身,谈谈你学了本课后的感受。

四、训练巩固完成本课基训第二大题、迁移提升知识链接: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海伦·凯勒之所以能走出黑暗,取得那么高的艺术成就,除了自己的顽强不懈的努力外,同她的老师莎莉文是分不开的。

本文选自海伦·凯勒的著名散文《假设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的伟大成就:●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1965年被推选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 再塑生命的人 导学案及答案.doc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 再塑生命的人 导学案及答案.doc

导学案10 再塑生命的人学习目标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4.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点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学习难点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疏通生字词,了解作者、作品信息等,熟读熟记。

,运用好双色笔,在课本上划出导学案上的题目答案有关部分内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走近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 19世纪国女、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19个月就因病致哑,失聪失明。

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完成了十四部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

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荣获“”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1)析字正音搓捻..()企.()盼繁衍.()迁徙.()遐.()想觅.()食绽.()放惭愧(...).花团锦簇.()疲倦不堪.()截()然激荡.()(2)解释下列词语。

期盼:迁徙:繁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感慨:1疲惫不堪:油然而生:3、自主学习,理清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1)文中“我”的感情在老师来之前以及在和老师交往过程中不断变化,请找出这些标志性的词句。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永中中学邵朝进【文本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莎莉文老师以她的大爱和智慧,引领着迷航的海伦,驱散了黑暗和寂静,拉着海伦的手一步步来到温暖的阳光下的故事。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

总的来说,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都是不错的选择。

【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再塑生命的人》这样的记叙文,有了一定学习基础。

在生活经验上,七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教过他们的老师,对老师们各有千秋的教学方式,也有不同的认识。

但海伦·凯勒是一个盲孩子,她的内心世界是黑暗的,对于这些,学生难以感知出来。

另外,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习默读,能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默读要求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而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个要求相对有点难度。

【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所做的事。

2.通过分析文中“我”有收获后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能体会莎莉文的形象。

3.通过品味文中重要语句,分析海伦成功的原因,能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学习海伦坚忍不拔的毅力。

4. 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识,说说“再塑生命”的含义。

【学习探究】【任务1】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都做了哪些事,完成下列表【设计分析】:第三单元学习的阅读策略,要求学生学习默读,一气呵成读全文,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10*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4.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点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学习难点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法指导1.根据文后“阅读提示”预习、学习课文。

2.疏通生字词,了解作者、作品信息等,熟读熟记。

运用好双色笔,在课本上划出导学案上的题目答案有关部分内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一)“生命的奇迹”──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一岁半就失聪失明。

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还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以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体小说,如《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

海伦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

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及答案[管理资料].doc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及答案[管理资料].doc

七年级语文科冃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cuo 1 nian3) 繁衍(yan3)迁徙(xi3)觅食(mi) 惭愧(kui4)冥思遐想(xia2)譬如(pi4)栖息(qil)小憩(qi4) 遨游(ao2)花团锦簇(cu4)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I•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A多,一吋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

一点不敢疏忽。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结构。

1、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口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白然分为三部分。

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①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②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③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2.快速浏览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见证“重赠生命”的历程: (回答要求:先用口己的话进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海伦心理的旬子进行朗读,体味语言。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②光辉的起点:(相识, 课文第5 口然段)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13自然段)(文字,课文第④成长的浪花:生命屮拥有了第14日然段)(大自然,课文⑤生命的升华:生命中拥有了H然段)(爱,课文第39四、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①关于“爱”的教育: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我认识“爱”的?(捉示:找出文中描写“爱”的句子)爱是什么?爱在这里。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七上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七上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

3.精读语段,品味语言,。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

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

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2.完成以下词语积累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譬.如()枝桠.()栖.息()小憩.()绽.开()搓捻..()..()疲倦.()小心冀冀惭槐..()..()觅.食()繁衍.()花团锦簇遨.游()迁徙.()企盼.()煎熬.()冥.思()B.解释以下成语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恍然大悟:。

美不胜收:。

3.根据材料内容填空《再塑生命的人》选自《》,作者_________,她是___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1964年获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是_________________,她的作品有《》、《》。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安妮•莎莉文为教育海伦•凯勒做了哪些事?2.根据课文内容,举例说说莎莉文老师来到“我”家前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截然不同”的变化,填写下面表格。

《再塑生命》导学案(附答案)

《再塑生命》导学案(附答案)

《再塑生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一、、阅读相关资料(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

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

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1904年海伦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本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

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二、熟读课文,识记生词②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tuán jǐn cù(花团锦簇),měi bù shèng shōu(美不胜收)。

③突然间,我huǎng rán dà wù(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二、解决问题1、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课文写了哪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和文字。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2、“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①“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1.作者简介1 / 7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

2.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 “我” 学习的具体事例, 领会莎莉文老 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莎莉文老师给 “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理解“再塑生命” 的含义, 感受“我” 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领会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 以 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教案重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领会莎莉文老师 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 体会莎莉文老师给 “我” 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理解“再塑生命” 的含义, 感受“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教案过程 一、新课导入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 — 1968) ,19 世纪(国家)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 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 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 自由勋章”等奖项。

美国的马克 ?吐温说: “19 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 破仑、一个是海伦。

”她的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 师》等。

2.背景链接海伦?凯勒一岁半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 能力。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7 岁,海 伦?凯勒考进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 她开始写作。

毕业后, 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并在繁忙的工 作中先后完成了 14 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

海伦?凯勒无比敬爱和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 老师——安妮 ?莎莉文 !”海伦· 凯勒, 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人, 她的传 奇人生, 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 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 ,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 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捡起 感慨搓捻绽开 浸满争执 惭愧悔恨激荡第一部分(第段)2 / 7奥秘 拼凑花团锦簇 企盼 疲倦 怦怦碎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感慨: 疲惫不堪: 小心翼翼 : 混为一谈 : 截然不同: 不求甚解: 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三.合作与探究 第二部分(第段) :2.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中心句)原文回答3. 莎莉文老师正式出现是在文章的第几段?之前的铺垫有什么作用?4.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学生找原文回答)5. 从莎莉文老师教导海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海 伦又是一位怎样的学生?(学生找原文回答)1.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层次划分)6.莎莉文老师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学生找原文回答)7.为什么“我”将莎莉文老师称为“再塑生命的人”?这其中包含了“我”对莎莉文老师怎样的感情?8.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他们身上,你得了到哪些启示?四.语訂品味,揣摩意思。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翼地缓慢小心翼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2.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3.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4.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3/7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五.拓展延伸4 / 71.平凡生活中并非只有一位“海伦·凯勒”,你能说出你所了解的其他的“海伦· 凯勒”的动人故事吗?(了解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

几乎全聋的()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

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

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成为著名作家。

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著名作家、翻译家,代表作《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

5 岁因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

霍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代表作《时间简史》。

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唯一能动的地方只有一双眼睛和三根手指。

孙膑,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代表作《孙膑兵法》(不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孙武所著,孙膑是孙武的后人),因才华出众被同窗庞涓所嫉恨,庞涓遂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qíng)刑(膑刑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挖去膝盖骨,一种是砍断双足;黥刑即在脸上刺字)。

(2)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3)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板书设计2.收集微笑面对挫折的名人名言。

4 / 7参考答案二、自学指导(一)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捡起(ji On)搓捻(CUOnial)争执(Zhalg )-预习与交流感慨(k d)绽开(Zh Cn)惭愧(C印ku i )悔恨(hu i h⅛n)激荡(d eng)奥秘(OOml)拼凑(P In cδu)企盼(q 丫)疲倦(Pl)怦怦(P aig)碎片(SUi)浸满(j In)花团锦簇(CU)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堪,忍受。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儿也不敢疏忽。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做同样的事物谈论。

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

不求甚解:多指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解,了解,理解。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簇,聚集成团。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三.合作与探究5/91.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层次划分)大布娃娃和小布娃娃都叫“ doll ”。

第 10 段6 / 7【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 1—3 段):莎利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 4 —13 段):莎利文老师利用实物来教导“我”认识具体事物。

2.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中心句)原文回答【交流点拨】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 ?莎莉文老师。

3. 莎莉文老师正式出现是在文章的第几段?之前的铺垫有什么作用?明确:莎莉文老师正式出现于第五段。

文章首先交代了莎莉文老师到 “我” 家的时 间及对“我”的重要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第 1 段)然后介绍了“我”内 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盼, (第 3,4 段)这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 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 “我”对生活充满了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 “我”的重要性。

4. 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学生找原文回答)明确:① 第一次拥抱:莎莉文老师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 ,第 5 段② 拼写布娃娃(doll ):莎莉文老师送给 “我”一个布娃娃, 教“我”拼写布娃娃“ doll ”。

第6段③ 拼写简单单词: 莎莉文老师教 “我”学会拼写 “别针”(pin )、“杯子”( cup )、“坐” (sit )等简单的单词。

第 7 段⑤感知“水”的奥秘: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 心写出“水( water )”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上 的凉凉的东西。

9-11 段5. 从莎莉文老师教导海伦的过程中, 可以看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海伦 又是一位怎样的学生?(学生找原文回答)明确: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 讲究教育方法、 循循善诱、 善良和蔼充满智慧 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初次见面, 莎莉文老师就用一个拥抱表达了自己对“我” 的关爱,她十分了解儿童的心理,所以她送给“我”一个布娃娃让“我”对她产生亲 切感。

在教“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过程中,莎莉文老师先用手指拼写游戏让“我” 产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教“我”学会拼写更多的单词。

面对 大发脾气、摔碎娃娃的“我” ,莎莉文老师极富耐心,她很快换了一种新的教案方 式,带“我”来到井房里,以实物感知的方法让“我”亲自感受流动的“水” ,准 确把握教案时机,灵活使用教案方法。

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6. 莎莉文老师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学生找原文回答)明确: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 “我”处于黑暗的世界之中, “我”的生活是迷茫而 痛苦的, 就如在大雾中航行的船一般, 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后, “我”的世界开始出现光明和希望,莎莉文老师开启了“我”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使“我”走出了心灵的阴影,开始认识世间万物。

④ 比较大布娃娃和小布娃娃:莎莉文老师送给“我”一个大布娃娃,让“我”知道7. 为什么“我”将莎莉文老师称为“再塑生命的人”?这其中包含了“我”对莎莉文老师怎样的感情?明确:“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启示真理、给“我”以爱。

本来,在“我”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 的灵魂被唤醒,开始接触到世间万物的真理,并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这其中包含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8.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他们身上,你得了到哪些启示?【交流点拨】海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与沙利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观努力的结果。

我们要从老师身上学习她的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著。

四.语言品味,揣摩意思。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