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合集下载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以批判的特点而著称,他的结构化理论最初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在与功能主义的抗衡中诞生的。

它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很长的时间,1984年出版的《社会的结构》是该理论最成熟、最系统的著述。

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可以看成是他的结构化理论的一次总结性描述。

这也是吉登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在书中,吉登斯主要论说了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这也是社会学家们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他通过对各相关学派思想的批判性总结和创造性论述,表达了自己的“结构化理论”,一种建立在结构二重性基础上的理论。

该理论通过对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反思,树立了自己的理论目标,即超越传统理论的二元分裂的局面,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提出社会学所探求的社会结构,只有经过结构化过程才能得到说明。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内容结构化理论是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探究个人的社会行动及其能动性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他反对社会学理论传统上的将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主观与客观视为彼此独立存在的两极, 要么强调“社会结构的物化观”, 将社会结构视为独立于个人行动的象“物”一样外在于个人的实践的东西; 要么强调微观的个人行动、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和个人的意义建构, 将宏观现象还原为微观现象来解释的二元论观点, 认为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主观与客观双方都是相互包含的, 并不构成各自分立的客观现实。

他的这一辩证观点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的构成》一书中所阐述的结构化理论之核心——行动与结构的二重性原理中。

吉登斯将“结构”理解为不断地卷入到社会系统的再生产过程之中的规则和资源: 结构具有二重性,即社会结构不仅对人的行动具有制约作用, 而且也是行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中介, 它使行动成为可能;行动者的行动既维持着结构, 又改变着结构。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因此,社会研究必然涉及两重解释:一方面社会研 究的对象必然包含社会行动者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解释, 另一方面社会研究也正在为被研究的对象提供另一重 科学的解释。这两重解释的相互关系是动态的。
“双重解释学”视野里的社会科学的基本 性质和任务
双重解释学认为,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在于它的 “实践性”,而不是自然科学的“技术性”;社会科 学的任务在于批判常识和内部自我批判。
第十五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创建结构化理论的路径 “双重解释学”与结构化理论
现代性和全球化分析
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1938-),当代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 和社会学家。1976年在剑桥大学获得 博士学位,曾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他 穿梭于世界各地讲学。
“以整理起步,以综合见长的理论家”。
(二)结构化理论
结构与能动的关系是社会学应该认真考虑 的问题。
结构与能动、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之间 并不是二元对立,结构化理论试图用结构二重 性(duality of structure)来代替行动-结构 二元论(agency-structure dualism)。
行动与反思性
行动是一种不间断的行动流,行动包含了对行动的 反思性监控、理性化和动机激发这三个过程,或者说, 这三个过程复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的有意图的行动。
首先是对经典社会学思想进行整理。代表作:《资本主 义与现代社会理论》(1971);《涂尔干》(1972)。
一、吉登斯创建结构化理论的路 径
构建结构化理论体系。代表作:《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1976);《社会理论的中心问题》(1979);《社会 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1984)。 运用结构化理论分析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相关问题。代表 作:《权力、所有权与国家》;《民族国家与暴力》; 《现代性之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私密关系 的转变》等。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1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Gordon's Structured Theory)是一种把组织结构定义成积极挥之不去的因素的理论。

它被认为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典范,其目的是帮助组织以最有效的方案管理组织,但同时又可以保持优势。

来自美国的James Gordon博士发展了这个理论,他强调了这个理论可以建立组织架构,促进决策和领导力发展等。

2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原则吉登斯结构化理论通过简化,明确和把控组织结构来确定组织结构的立场。

它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1)一份有效的组织结构设计应当反映组织的价值观、战略和目标。

(2)应当按照效率的要求设计组织结构,以实现最佳的工作效果。

(3)组织应当建立适当的团队结构以促进跨部门合作。

(4)组织不但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分管职责,还要根据不同的层级和地位来让各负责人担负起责任。

(5)组织也应当给一定的监督和权力给员工,使其可以主动投身组织成功的工作流程中。

3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重要性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出现给组织的管理模式带来很多正面的影响。

它的出现有助于减少组织架构中的分管责任,并改善员工工作的绩效,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同时,它也鼓励组织将统一的愿景添加到每个角色的岗位上,以此增强组织的整体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通过将管理者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也能够增进组织管理者对组织运作的控制力。

4 后续发展在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仍在研究中,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们更好的了解组织结构的机制,并通过不断评估、审查和重新设计结构,以提高组织效率和发展活力。

同时,也可以让组织有效运用资源,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使组织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第十四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观点

第十四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观点

第十四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观点第一节吉登斯思想的来源、批判对象及基本态度一、思想来源吉登斯的理论涉及面较广,其思想来源也很丰富,主要有:1、他受到现代哲学中“语言学转向”【1】的影响,维特根斯坦和温奇等人的著作对他的影响较大。

2、他受到舒茨现象学及加芬克尔俗民方法学的影响,他同样强调人们的日常互动和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创立意义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

3、他大量吸收了戈夫曼的思想。

4、解释学对他的影响是奇特的。

他的许多思想都是在对解释学的批判中发展起来的。

5、他对索绪尔【1】和列维-斯特劳斯【2】的结构主义和德里达【3】的后结构主义进行过详尽的评论。

6、他在某种程度上赞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主张和对资本主义的分析。

7、他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对福柯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予以极大的关注,并且是在与他们的对话中发展自己的理论的。

二、批判对象吉登斯的批判对象主要集中在实证主义、功能主义和进化理论上。

1、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吉登斯反对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进行类比。

由于人有反思性,因果法则不会像在自然科学中那样具有解释力。

他指出,社会科学中描述与解释有着本质上的相关性,必须进行哲学层次上的思考。

2、对功能主义的批判他认为功能主义的错误在于将生活的再生产解释成是通过诉诸自身系统的需要来完成的。

但在他看来,所有再生产都具有其必然性和历史性。

这种再生产最终会落实到行动者的实践之中。

我们要考虑行动者行动的理由,也要考虑到行动者的认知能力是有限制的。

要避免功能主义的目的论错误。

3、对进化理论的批判他在《社会的构成》一书中,指出历史进化观具有四种危险:第一,进化论思想往往将广义进化压缩为狭义进化,从而导致一种简单化。

单线压缩。

第二,在社会进化各个阶段与个体人格发展阶段之间想象出一种对应的关系。

对应压缩。

第三,将那种在经济上、政治上或军事上的优势力量等同于一个进化等级中道德上的优越性,这种倾向无疑和进化论中隐含的种族中心主义的主张联系起来。

安东尼·吉登斯及其社会学理论

安东尼·吉登斯及其社会学理论

一、结构化理论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如前所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1、结构化理论提出的主旨。

总体上看,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主旨和目的。

(1)试图超越帕森斯,寻求宏观与微观的整合。

毫无疑问,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影响非常大,但吉登斯认为,我们却不能过高估计帕森斯的地位,他说:“在二战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世界的社会学都为美国社会学所主宰,社会理论里深深地刻下帕森斯的印迹,现在回头看来,帕森斯思想享有的声望未免太高,因为他那种抽象含混的风格引起许多人的厌烦,也理所当然地招徕许多批评与贬毁。

”帕森斯“抽象含混”理论的原因就在于,他追求普遍适用的模式解释社会。

吉登斯认为不能仅仅停留于宏观分析和宏观概括,而且也要进行微观分析,所以,在吉登斯著作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结构化、社会转型、现代性等宏观理论,也有关于个体心理结构,自我认同和情趣体验等微观层面的分析。

(2)试图超越客体主义和主体主义的对立,寻求两者的有机整合。

迪尔凯姆是社会学客体主义主要代表,吉登斯认为过分强调“社会事实”的客观性、片面地用物理学、生物学原则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也是错误的。

同时韦伯强调社会学的理解性,吉登斯认为也不全面,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把握社会问题。

这一点与马克思走得很近。

(3)也超越了冲突论、阶级论以及福利国家主义,试图超越左和右,寻求“第三条道路”。

吉登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新情,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冲突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同时,福利国家主义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必须寻求新的“第三条”道路。

2、结构化理论内容(1)结构化理论的基础:吉登斯认为,应当用结构的“duality ”取代哲学上的主客二元性理论。

在他看来,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制约性,更有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社会本身存在着结构,这种社会结构通过制度关系及规则限制来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动,另一方面,人们在自己的社会行动中将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并以此来影响、规范和调整人们的行为规则以及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深入研究行动者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行动者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以及行动者如何通过自身的行为和选择改变社会 结构。
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快,对于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关注全球化对社会结构和行动者的影响 。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吉登斯认为,结构化理论中的结构是 指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所使用的规则 和资源,这些规则和资源在行动者的 互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并影响着行 动者的行为和互动结果。
结构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结构的双重性质
吉登斯认为,结构具有双重性质,即结构既制约行动者的行为,又 是行动者所使用的工具。
行动与结构的互动
吉登斯认为,行动与结构是相互依存的,行动者在行动过程中不断 地再生产着结构,而结构又反过来制约着行动者的行为。
01
忽视个体能动性
批评者认为结构化理论过于强调 结构的决定性,忽视了行动者的 个体能动性。
02
缺乏对权力的系统 分析
批评者认为结构化理论对权力的 分析不够系统,未能全面揭示权 力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03
理论应用范围有限
批评者认为结构化理论主要适用 于解释宏观社会现象,对于微观 层面的解释力有限。
对结构化理论的反思与展望
社会学系教授。
学术成就
03
吉登斯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被誉为结构化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之一。
学术背景与贡献
学术背景
吉登斯在学术研究中深受结构功 能主义和符号互动论的影响,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结构化理论。
理论贡献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强调社会结 构与个体行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对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领 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一、概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试图解释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

吉登斯,作为一位杰出的社会学家,对于结构化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理论主张,个人与社会结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嵌入、相互影响的关系。

结构化理论强调,个人的行动和决策是在特定的社会结构背景下进行的,而社会结构也是由个人的行动和决策所塑造的。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动态。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在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我们理解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将个人与社会结构视为相互嵌入的关系,结构化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个人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对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的理解方式。

结构化理论也为我们研究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

通过对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动力机制。

结构化理论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处理社会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寻求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1. 简要介绍吉登斯及其结构化理论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是当代英国社会学的杰出代表,以其结构化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结构化理论试图在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寻找一个动态的平衡,强调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是相互构成、相互依赖的。

吉登斯认为,社会结构并不是外在于个体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个体的行动不断塑造和重构的。

同时,个体的行动也不是孤立无依的,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进行,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在吉登斯看来,结构化理论的核心在于“结构化二重性”原则。

这一原则指出,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在本质上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社会结构是行动者行动的媒介,它为行动者提供了行动的背景和框架另一方面,行动者的行动也在不断地改变和重塑着社会结构。

这种双向的互动关系使得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吉登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分析理论,用来说明和解释政策制定的结构和影响。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分析的是政策制定的结构和潜在影响,而不是具体的政策。

它认为政策的制定受到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技术因素的共同影响,并利用这些因素来影响政策的实施。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认为,政策制定的结构受政治利益的影响最大,而具体的政策则是政治利益的结果。

政治利益可以被理解为政治实体的政治需求,它们可以是国家、行政组织、政治团体或其他政治实体的需求。

经济利益则是政治利益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政治实体的经济利益,包括经济效益、经济收益和经济绩效等。

技术因素则是政治和经济利益的一种补充,它主要考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要求。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也提醒我们,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技术要求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其他因素。

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仔细考虑这些因素,以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同时,政策制定者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政策的成功实施,使政策的效果得以最大化。

第十讲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十讲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二)对解释学流派的批判
• 吉登斯对韦伯及其以后的解释社会学,尤其是舒茨的 现象社会学、加芬克尔等人的常人方法学和符号互动 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得出他的“双重解释学” • 对解释学重要流派符号互动论给予了批评性的分析, 以此进一步的澄清他的“结构化理论” • 在美国社会理论中,米德的社会哲学和符号互动理论 之间的差别已经被普遍认为只不过是“微观社会学” 和“宏观社会学”之间的分工 •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想要强调的是:在行动者对 社会的建构和社会对作为其成员得行动者建构之间的 关系问题与微观和宏观社会学之间的区别完全无关
双重解释学” 第一节 “双重解释学”与结构化 理论
• 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认识论,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这包括两种基本的取向: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取向 • 一、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批判 • (一)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 科学观念的核心思想是:科学的目标对外部世界获得预见性 和解释性的了解 • 把科学看作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理性的和客观的事业 • 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孔德、迪尔凯姆和韦伯以及帕森斯和 他的学生默顿,实证主义在当代出现了很多分流,最新的代 表是:新功能主义、理性选择理论和交换理论 • 实证主义把社会学的使命理解为解释被认为是统治社会世界 的客观“法则”或因果关系,他们希望严格依据科学方法论 进行的足够数量的经验研究,最终能够生产出或发现这些法 则,实证主义的社会理论力图真实的解释社会世界
• 社会整合主要指的是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即 双方都在场的交互作用,也就是面对面的互动, 而系统整合则是群体和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 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所 要给出的最终答案之一,即社会和系统的再生产 是如何可能的,而他的“结构化理论”的形成无 非是他的“双重解释学”的具体运用,即用“敏 感的”概念框架来解释社会世界,而不是寻找永 不退色的规则和定律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抽离化机制的两种类型:符号标志、专家系统.
象征符号symbolic tokens:一套抽象的中介 系统,典型是货币.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技术职能或专业性 的专家评价体系.
2.抽离化机制
抽离化机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抽象. 抽离化机制也具有重构时空或重构社会关系
的功能.
现代性 的制度 特征
书写的作用
书写经历了从最简单的行政列表到写作文本、 制定法律条文的发展过程,书写对传统国家 社会监控或行政控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以 下作用:
1扩大行政控制的效力范围; 2付诸现实; 3行为规范.
2.绝对专制主义国家
1政治力量的集中和扩张; 2新的法律机构的发展; A.法律开始向更具普遍性的方向发展; B.法律开始承认并保护私有财产; C.刑法和国家机器所用的制裁方式的变化. 3受军事冲突刺激,国家加强了中央财政管理,
四、结构二重性与制度多重性
1.结构化
社会生活是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现结 构化的过程.
社会行动与社会制度同时存在,二者不可分 离地在结构化中交织在一起,结构化成为制 度制约行动和行动创造制度的行动方式.
2.制度与规则
吉登斯把制度和规则都放在实践过程中理解, 反对把两者理解为脱离实践的稳定对象.
二、结构化理论的方法原则
1.社会理论 吉登斯认为自己的结构化理论,既不是哲学,
也不同于社会学.社会理论是关于社会行动、 自我、交互行动、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定性研 究,要在各种矛盾关系中揭示问题的实质.
2.结构的二重性原则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不仅以自觉性认识原有 社会结构、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按照自己 在行动中不断产生的新要求来调整行为规则 和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 结构从客观上的制约地位转入主观的创造过 程.因此,社会结构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创 造性两种品格.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1976年,吉登斯出版了《社会学方法的新准则》, 本书一方面反映了他对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 则》的反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解释社会学 的反思。在本书的结尾,他提出了指导其重建社 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准则,即 “结构化理论”。
1979年,吉登斯出版了《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 该书围绕着前一本书所提出的基本原则,系统建 立起独具吉登斯特色的“结构化理论”。
1990年,吉登斯出版了《现代性的后果》一书,本书 承前启后,一方面承接了《民族国家与暴力》的研 究话题,另一方面又预示了吉登斯在新的历史阶段 的研究重点。《现代性的后果》提纲挈领式地阐述 了吉登斯对于高度现代性世界的关注以及他对现代 性的基本主张。
1994年,他又出版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
本书是前一著作的系统展开,全面阐述了现代性对
1984年,他又出版了《社会的构成》一书,对结 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总结。
B
9
第三,历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在系统建 立起结构化理论体系之后,吉登斯开始了重建 社会学理论体系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突出成果 体现在1985年出版的《民族国家与暴力》一书 上。
本书被誉为“历史唯物主义三部曲”的第二部, 也是吉登斯理论体系中最富历史社会学色彩的 一部著作。
《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新华出版社 2001
《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历史唯物主义三部曲",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 批判》,《民主-国家与暴力》与《超越左与右》。
B
7
二、吉登斯思想历程概述
第一,对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上世纪60年代 末到70年代,吉登斯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 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的著作进行了长达10年 的反思,考察了现代社会理论的各种起源和内在 不足,形成了两大著名的理论成果:《资本主义 与现代社会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 判》。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在批判传统社会科学 的自然主义,他引出社会科学的 两个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规律。 • 第一类涉及交通信号灯的例 子,现实中存在一种规则:红停 绿行。 • 第二类规律涉及人们的无意 后果。即尽管人们往往都是理性 的有意图的行动者,但行动的后 果往往不完全受人们的控制而成 为意料之外的结果,类似于谋事 在人,成事在天(有心栽花,无 心插柳)。
• •

结构的二重性。简单来说,结构 二重性是指结构既是行动的结果,又 是行动的中介。 • 对照语法与言语的例子,语法是 人们言语互动的产物,同时它又成为 人们遵守语法的言语的中介。语法不 仅是对人们交流的限制,更是人们沟 通的支持条件。 • 结构的二重性首先表明:社会实 践是循环往复地进行着的。但是,由 于行动者具有权宜性以及非意图后果 的存在,结构与社会实践又在不断被 改变。
(2)结构 • 吉登斯所说的结构与一般意义上的结构 不同,如这栋建筑是框架结构还是钢混结构 等物理意义上的说法;它也不同于日常生活 意义上的结构,如某组织的人事结构等。 • 吉登斯的结构同时具有两面性——客观 性与主观性。 • 客观性的一面:结构可以概念化为人们 利用的规则与资源。 • 规则是指行为的规范和表意性符码,规 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等,表意 性符码主要指语言。
首先,时间分离。 其次,空间分离。
• 在这里,吉登斯希望表明: • 首先,现代社会的不在场的交往 迅速增加; • 其次,不在场的交往可以操纵着 在场的交往; • 最后,可以进一步说,在场的交 往(典型代表是传统型交往,互相熟 识,交往密切,同质性高、人性化等) 日益被不在场的交往控制甚至取代。
• 吉登斯认为,这种时空分离有双重效 应: • • 一方面,它让社会更加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组合在一起。 • 人们的视野扩展了,各种理性化 的组织显著发展;吉登斯认为时空延 伸了。 • 例如,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扩张过 程中总部管理与生产部门的分离。

第十一讲 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

第十一讲 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

三、对宏微观社会学视角分野的讨论 和对社会学概 念的重新定义
• 吉登斯认为对社会学进行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的
划分,往往会在很多问题上产生误导。
• 他从行动者和共同在场出发,对较大社会系统的讨论。 • 1、他认为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来自使动性和制约性。 • 2、他认为社会是以一系列其他系统性关系为背景,从中 突显而出社会系统。
解释:社会结构的含义
社会学家的基本假设:
一、把观察对象当作一个指定的类型(角色、阶级、价值担当、社会性别、 社会)的一系列的分析单位; 二、这些单位是彼此存在着明确的关系; 三、单位之间的这些关系结合在一起,使被观察对象具有独特的模式,需 要把这种模式理解成为一个总体; 四、这一关系模式才时间上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后来,社会结构概念的融入社会学理论中,并产生了社会学结构理论 的发展方向: 一、第一种思路是建构主义社会学:认为结构是人类有意或无意创造出来的; 它被视为一种作为人类行动后果的突生规律性;行动着的主体被看成结构安 排及其内在约束的创造者。 二、结构被看作一个观察者的范畴,一个存在社会学家脑海中的概念;结构 是一个方法论范畴,概括了所有有规律的、持久的关系面相。 三、实在论思路或本质主义思路:结构被看成潜藏于外在表象之下的决定因 素;日常社会经验和信念被看成是一种假象,位于意识形态下的一个真实的 实在。
• • ••Fra bibliotek还例如他对权利的解释:权利是行动者的转化能力。 权利不一定阻碍行动者,也不一定干涉行动者的自由,它 实际上也是行动者达成自己目标的媒介。这个解释本身存 在很多问题。
二、吉登斯的结构化二元性理论是否 真的克服了二元论
• 他认为人是有知识的行动者,能够运用符合其行为的结 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再生产,因此结构不是存在行动的人 之外,而只能是存在于结构化了的行动本身之中。 这个说法只是淡化了主客观的区别,实际上并没有 完 全超越二元论;更像是将两者强拉在一起。

社会学基本概念 吉登斯

社会学基本概念 吉登斯

社会学基本概念吉登斯?
答:吉登斯在其著作中阐述了社会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以下是部分概念:
结构化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其最著名的理论之一。

他认为,社会结构是由行动者在日常实践中不断生产和再生产的规则和资源所构成的。

这种结构化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由行动者创造结构,又由结构塑造行动者的行为。

社会实践:吉登斯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社会实践是行动者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工作、家庭、休闲等。

这些实践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也是行动者与社会结构互动的场所。

时空关系:吉登斯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社会生活的两个基本维度。

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对于理解社会现象至关重要。

他提出了“时空分延”的概念,指的是现代社会中时间和空间的分离和重组,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信任:吉登斯认为,信任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信任是建立在抽象系统(如货币、法律等)的基础上的。

这些抽象系统使得人们在没有直接互动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交易和合作。

总的来说,吉登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强调社会实践、结构化、时空关系和信任等概念的重要性,这些概念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第八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精]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第八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精]
6.什么是信任?在现代性的信任机制下, 为什么又会产生社会失控呢?
第二节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在1976年,吉登斯出版了《社会学方法的 新规则:一种对解释社会学的建设性批判》 一书。在此之前,虽然吉登斯已经出版了 今后影响甚大的《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 论》,但真正让吉登斯在学界声誉鹊起的 还是《新规则》。
第三节 结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
一、结构化理论的基本立场
在吉登斯看来,社会理论首要的任务便是 阐明社会生活的具体过程,并且开展经验 性的社会研究与进行形而上层次的哲学探 讨,这两方面应该是能够相互借鉴的。
第八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一节 生平与学术取向 第二节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第三节 结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行动、身体与结构性原则 第五节 现代性分析:时空伸延与社会的构成
第一节 生平与学术取向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 ),英国社会学家,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 长,是当代社会理论界一位极其重要的人 物。作为当代与哈贝马斯、鲍曼和布迪厄 并称的社会学家,他以其系统的结构化理 论和深入的现代性研究而著称。
2.吉登斯是如何超越二元论的?结构化理 论与二元论之间的根本差异在哪里?吉登 斯真的超越了二元论吗?
3.如何理解吉登斯所界定的行动概念?资 格能力具体是指什么?这与反思性监控之 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4.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之间到底有何关联? 自我认同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5.为什么说时间与空间是吉登斯社会理论 中的核心范畴?
一直以来,西方社会理论界对于空间的关 注非常之少,更谈不上以空间为题材的著 作了。在相关的有限论述中,空间也被视 为是静止的、僵化的物理位置与场所,所 起的作用仅仅是作为客观的制约因素而存 在。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认为不能用一种单一绝对的机制来解释社会变迁, 他主张一种“非连续性”的社会变迁观,吉登斯认为所有的社 会生活都是片断性的,这些社会生活是具有明确指定的开端和
结本局的的批行判为意或见事:吉(件1登,)针人斯对类的进社化会结论的构的变观迁化点不,存理吉在论登普斯遍提适出用了的四规条律基,
社会变迁不可能用进化模式统一描述和分析;(2)和生物的演 化过程不一样,人类社会生活具有反思性,这种反思性破坏了 任何用单一绝对的因果机制来解释社会变迁过程的做法;生物 学中的进化论依赖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即物种的起源和物种的 不可变性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这些条件并不适用于人类历史。 (3)与生物演化过程不一样,社会演化过程中不存在着界限 清楚的“社会进化单位”;(4)历史不是一个“世界成长的故 事”。
监督机器成了与现代性兴起相关的第三个制度维度; 第四个制度性维度是对暴力工具的控制。
第 二 节
吉登斯用“时空分离”、“社会制度的抽离化”和“反思性 的制度化”等三个因素来解释现代性的变迁动力。
第 一 节
结构性特性:是指跨越时空的社会系统的制度化特征, 它分为意义、支配、合法性三个维度。
制度:与其对于结构所作的分析具有密切联系,每一 种结构性特征有一种制度相对应。
社会系统:各种制度的集群就形成了所谓的社会系统。
结构 意义—支配—合法性 权威性支配—意义—合法性 配置性支配—意义—合法性 合法性—支配—意义
第 一 节
吉登斯认为社会理论对社会的建构会有转化作用,在 这个意义下,社会理论具有批判作用。
吉登斯的批判理论的含义是很宽泛的,是关注社会科 学对实践领域带来的影响这一层面上来说明社会科学 的批判性的,具体地讲,它涉及到四个方面的批判: 意识形态、技术、伦理道德和知识等。

第五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五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二节 对传统社会学的批判
对传统社会学的批判除了吉登斯的理论旨趣 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他的生活体验. 1968年,吉登斯来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那 1968年,吉登斯来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那 里的海滩上他看到很多的嬉皮士,他突然意识到 生活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逸出在 老式的社会学研究之外. 吉登斯主要展开对实证主义(特别是功能主 义)和非实证主义(符号互动派与解释社会学及 其各衍生形式)的批判.
第三节 吉登斯的理论要点
在吉登斯看来,行动包含了三个过程: 首先,理性化.即行动者具有知晓自己行动 根据的能力,当被问及时 或其他有必要的时候, 根据的能力,当被问及时(或其他有必要的时候, 被问及时( 例如"为了加强,巩固… 例如"为了加强,巩固…")能够不太困难地说 明行动的理由(明说).(大多数时候则是心照 不宣的自然态度) 其次,反思性调控.这以理性化为基础.即 行动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对自己的行动进行 监控,反思与调整.(这与戈夫曼的印象管理, 舒茨的主体间性,加芬克尔的行动的反思性等有 联系)
第二节 对传统社会学的批判
二是由"一系列个体活动复合而成的模式" 二是由"一系列个体活动复合而成的模式". 也就是说,每个个体活动都是有意识的,但是众 多个体活动汇集在一起,却形成了谁也意识到的 后果,即"集体无意识" 后果,即"集体无意识"(勒邦的群盲). 第三种是大量的循环往复的意外后果,形成 人们认可的社会制度(正式与非正式),即社会 生活的制度化(放鞭炮驱赶" 生活的制度化(放鞭炮驱赶"年"由偶尔到习 俗). 也就是说,行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意外性,这让比较稳定的结构有了更新的可能与 条件.

第十一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反思

第十一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反思

• 3、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 吉登斯批判大多数社会学理论用“一元论” 解释现代社会变迁的做法。 • (1)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 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军事力量四 个制度性维度,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 资本主义是一个商品生产体系,中心是对 资本的私人占有和无产者的雇佣劳动之间 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 工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在商品生产过程 中对物质世界的非生命资源的利用。(人 与自然的关系)
• (3)结构化(结构二重性) • 行动所体现的,是行动者改变既成事实或 事态的能力,也就是行动者对权力的实施。 他们在实施权力(改变事物)的行动过程 中创造出规则和资源(结构),后者又反 过来成了他们进一步行动(实施权力)的 中介条件。行动主体通过自己的行动再生 产出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的同时,也再 生产出使得这类行动成为可能的条件。
• (2)脱域机制 • 由于时间空间的分离,“脱域”现象便产 生了。所谓脱域,指的是社会关系从相互 作用的地域性的关联中 “脱离出来”。 • 两种脱域机制:一是象征符号,二是专家 系统。 • A.象征符号:相互交流的媒介,是一套抽象 的中介系统。例如:货币、权力、语言。 • B.专家系统:是技术职能或职业性的专家评 判体系,它组成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物质 和社会环境的博大范围。
• 监督涉及政治领域中对被管辖人口的行为 的指导,但监督决不只限于政治领域。 • 军事力量与工业主义存在着特殊的关联, 战争的工业化急剧地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 (2)现代性制度维度的全球扩张 •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向全球扩展,构成了 全球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劳动分 工、民族国家体系和世界军事秩序四个维 度,并且它们相互关联。
• (3)现代性的反思性 • 反思性是对所有人类活动特征的界定。用 “反思性”来描述行动与思想之间的交互 关系。 • 随着现代性的出现,反思被引入系统的再 生产,致使思想和行动总是处在连续不断 地彼此相互反映的过程之中。 • 即:社会实践总是不断地受到关于这些实 践的新认识的检验和改造,从而在结构上 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特征。 • 现代性的反思性带给我们不确定性。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以批判的特点而著称,他的结构化理论最初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在与功能主义的抗衡中诞生的。

它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很长的时间,1984年出版的《社会的结构》是该理论最成熟、最系统的著述。

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可以看成是他的结构化理论的一次总结性描述。

这也是吉登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在书中,吉登斯主要论说了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这也是社会学家们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他通过对各相关学派思想的批判性总结和创造性论述,表达了自己的“结构化理论”,一种建立在结构二重性基础上的理论。

该理论通过对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反思,树立了自己的理论目标,即超越传统理论的二元分裂的局面,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提出社会学所探求的社会结构,只有经过结构化过程才能得到说明。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内容结构化理论是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探究个人的社会行动及其能动性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他反对社会学理论传统上的将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主观与客观视为彼此独立存在的两极, 要么强调“社会结构的物化观”, 将社会结构视为独立于个人行动的象“物”一样外在于个人的实践的东西; 要么强调微观的个人行动、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和个人的意义建构, 将宏观现象还原为微观现象来解释的二元论观点, 认为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主观与客观双方都是相互包含的, 并不构成各自分立的客观现实。

他的这一辩证观点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的构成》一书中所阐述的结构化理论之核心——行动与结构的二重性原理中。

吉登斯将“结构”理解为不断地卷入到社会系统的再生产过程之中的规则和资源: 结构具有二重性,即社会结构不仅对人的行动具有制约作用, 而且也是行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中介, 它使行动成为可能;行动者的行动既维持着结构, 又改变着结构。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社会研究超越了传统的学科分类的限制,其理论视野或问题论域涉及各 门社会科学,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理论
社会理论的研究不是实证社会学强调的描述性的量化分析,而是关于社 会行动、自我、交互行动、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定性研究,要在各种 矛盾关系中揭示问题的实质。
精品资料
(2)社会理论与社会学的关系: “我说理解的‘社会学’并不是有关人类社会整体研究
论述了他认为要重建激进政治的六点框架1修复被破坏了的团结即重构个人生活与集体生活的关系修复被极端利己主义破坏了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2从左翼和自由主义的解放政治转入?生活政治?关注人类在一个开放的和全球化的世界中如何生活的问题3结合反思社会的出现推行积极的信任提倡一种能动性政治使个人与团体国家与公民社会建立起积极的信任关系以便解决贫困与社会排斥问题4在全球化和反思的社会秩序中克服自由民主制度的缺陷建立一种对话民主的社会制度5建立一种积极的和反思的福利国家做好准备并将其与解决全球贫困联系起来
除此之外,吉登斯于1977年出版的《社会与政治 理论研究》一书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书反映 了他对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理论 传统的研究成果。
精品资料
第二,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上世纪70年代中期 (zhōngqī)至80年代中期(zhōngqī),吉登斯对社会学 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重建,产生了一批著名的理论成 果,也把社会学研究方法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精品资料
第五,对现代政治的重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吉登斯对现代政治发展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并 系统提出了他对于现代政治发展的设想――“第三条 道路”。
“第三条道路”不仅对全球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chōngjī),而且还启发了一大批政治领导者的思维。
1998年之后,在吉登斯理论思维的影响下,布莱尔、 克林顿、施罗德、达伽马、若斯潘等西方国家领导人 纷纷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欧洲一时间变 成了所谓“粉红色的欧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著作
1984年,代表作《社会的构成》。 1971年《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
1972年《迪尔凯姆著作选》、1973年《 发达社会的阶级结构》、1991年《现代 性与自我认同》。
3.思想特征
重点针对马克思、孔德和韦伯的理论传 统,并结合当代流行的各种学术思潮, 建构社会理论。
试图克服社会学中宏观理论与微观分析 、客体主义和主体主义的对立。主张从 宏观与微观、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中去分 析和研究社会。
四、结构二重性与制度多 重性
1.结构化
社会生活是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 现结构化的过程。
社会行动与社会制度同时存在,二者不 可分离地在结构化中交织在一起,结构 化成为制度制约行动和行动创造制度的 行动方式。
2.制度与规则
吉登斯把制度和规则都放在实践过程中 理解,反对把两者理解为脱离实践的稳 定对象。
D-(allocative)-S-L L-D-S
பைடு நூலகம்
符号秩序/话语形态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法律制度
S=表意结构,D=支配结构,L=合法化结构
五、社会结构转型的动力、形式与后果
国家的最重要特征:“凡是国家都会牵 涉到对其统辖的社会体系的再生产方面 实施反思性监控。”
吉登斯从反思性监控、组织化和制度化 、地域性和空间范围、表意象征和法律 道德等方面开展对各种国家形态的历史 性分析。
化。 (3)受军事冲突刺激,国家加强了中
央财政管理,税收征集更具严厉。
3.民族-国家
绝对主义国家发生的变化为民族-国家 的产生作出了精神上、组织上和制度上 的准备,总的趋势就是集中、强权和普 遍化。
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全球性、垄断性 和暴力性。“拥有边界的权力集装器” 。
民族-国家的形成,深层次是由于配置 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的增长及其控制方 式的变化。
理想的制度转 变后果 后匮乏市场
科技人性化
非军备化
多层民主参与
合法化
理论领域
制度秩序
符码理论 符号秩序/话语形态
资源权威化理论
政治制度
资源配置理论
经济制度
规范调控理论
法律制度
4.结构丛与结构因素的复杂性
无论在哪个实践领域,也无论何种层面的 制度化,都是在多种结构因素的共同作用
下实现结构化的。
结构丛
制度分类
S-D-L D(authoritative)-S-L
1.传统国家
主要特征:分化和裂变。“阶级分化的 社会”
(1)城市与乡村的分离; (2)有边陲而无疆界;(初位聚落边
陲、次位聚落边陲)
书写
书写在社会结构化过程中起到了扩大、 传承、模式化传统国家的行政控制的作 用。
吉登斯认为,书写的最初形式不是句子 ,也不是由句子组成的文本,而是比词 汇编目都要早的行政列表。
抽离化机制的两种类型:符号标志、专家系统。
象征符号(symbolic tokens):一套抽象的中介 系统,典型是货币。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技术职能或专业 性的专家评价体系。
2.抽离化机制
抽离化机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抽象。 抽离化机制也具有重构时空或重构社会
关系的功能。
第八讲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一、重建社会结构理论
1.生平与著作 1938年生于英国伦敦北部的埃德蒙顿,
18岁考入赫尔大学。1959年进入伦敦经 济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74年获剑桥大 学博士学位。 1966年,离开莱斯特大学到温哥华附近 的西蒙·弗拉赛尔大学任教,后又转至加 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969年受剑桥大学 之聘,返回英国。
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社会层面上,而且 也存在于个人的思想意识之中。
3.记忆痕迹
人们头脑中的结构观念被吉登斯成为“ 记忆痕迹”,社会系统中的结构通过这 种记忆痕迹指导人们的实践行动。—— 实践意识。
⑴实践意识不是本能无意识层面上的, 它也是一种意识,并且有能力支配行为 ;⑵不是“话语意识”,是介于无意识 和话语意识之间的“只做不说的意识” 。⑶具有日常性和惯例性。
三、行动、意识和能动性
1.人类意识 支配人类行动的意识不能简单地称为“
自我意识”,而是“人类意识”。 2.共同知识 不可言说的共同知识就是实践意识,就
像舒茨所说的“知识库存”,吉登斯称 之为“灰色区域”。 “实践意识”不同于“话语意识”。
3.社会行动的能动性
“所欲”与“所做”的不同。从“所做 ”层面讨论能动性,吉登斯认为必须在 “所做”与后果的联系中分析能动性, 不仅有自觉的意识因素产生的后果,也 有不自觉的无意识因素产生的后果,即 意外后果。
二、结构化理论的方法原 则
1.社会理论 吉登斯认为自己的结构化理论,既不是
哲学,也不同于社会学。社会理论是关 于社会行动、自我、交互行动、社会制 度等方面的定性研究,要在各种矛盾关 系中揭示问题的实质。
2.结构的二重性原则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不仅以自觉性认识 原有社会结构、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 按照自己在行动中不断产生的新要求来 调整行为规则和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 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结构从客观上的制 约地位转入主观的创造过程。因此,社 会结构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创造性两 种品格。
三种意外后果
⑴由某种偶发情境而引起的意外后果。 ⑵由一系列个体活动符合而成的模式。
“集体无意识” ⑶制度化环境中大量循环往复的意外后
果。
4.社会行动的权力问题
行动中的权力,或者行动的能动性,就 是对事件的状态和进程的“改变”。
最广义的“权力”在逻辑上先于主体性 及行为的反思性监控的构成。这意味着 ,由无意识或实践意识引发的社会行动 也具有改变事物的权力。
民族-国家的“制度丛结”
四种维度:监控体系、私有财产、军事 暴力和自然的改造。
私有财产 (阶级)
多元政治 监控体

自然的改造 创建的环境
军事暴力(军事工业化 情境中的武装力量)
四种社会运动
自由言论/民主运动
劳工运动
和平运动
生态运动(反文化)
四种公民权利
政治权利
经济权利
市民权利
道德法令
六、高度现代性的社会与自我
吉登斯认为,制度就是具有时空普遍性 的持续的实践活动;规则也与实践紧密 交织在一起。
把规则分为三类:表意性规则、规范性 规则(合法化规则)和支配性规则。
3.制度、结构和规则的二重性
规则+资源=结构。
制度不仅仅是被创造出来的结果,它作为普遍化的 实践过程又不断地建构社会。
结构(丛) 表意 支配
从微观层面,揭示现代性给个体意识或人们心理 结构的影响,以及变化的人如何面对现代社会。
1.时空分离
前现代社会:人类活动受“到场”所支 配,现代性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时空距离 的关系,“缺场”的联系也变得习以为 常。
2.抽离化机制
时空分离导致的虚空化,不仅是具体事物的“缺场 ”,而且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也从时空中抽离出来 。
现代性 的制度 特征
资本主 义
工业主 义
军备力 量
社会监 督
全球化的 制度特征
全球资本 主义经济
国际劳工 运动
全球军事 秩序
民族国家 体系
全球化中的可 抵消危机的
能性危机
社会运动
经济增长结构 劳工运动 的崩溃
生态环境破坏 环保运动 或大灾害
核战争或大规 和平运动 模战争
极权主义力量 民主运动 的增长
书写的作用
书写经历了从最简单的行政列表到写作 文本、制定法律条文的发展过程,书写 对传统国家社会监控或行政控制的形成 和发展起到了以下作用:
(1)扩大行政控制的效力范围; (2)付诸现实; (3)行为规范。
2.绝对(专制)主义国家
(1)政治力量的集中和扩张; (2)新的法律机构的发展; A.法律开始向更具普遍性的方向发展; B.法律开始承认并保护私有财产; C.刑法和国家机器所用的制裁方式的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