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的“特色”
法律英语语法特点初探
法律英语语法特点初探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特点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其中,空语类(empty category)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指的是在语法结构中没有实际的语言单位,但在语法分析中却需要将其考虑进去。
本文将从空语类的角度探讨英语和汉语的不同语法特点。
在英语语法中,空语类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省略(ellipsis):在英语句子中,某些语法单位如主语、谓语、宾语等有时会被省略,而不会影响到句子的语法正确性。
例如,“John likes Mary”这个句子中,主语和宾语都被省略了。
虚位(void word):在英语句子中,某些语法单位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可能会出现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虚位词,以满足语法结构的需要。
例如,“It is raining”这个句子中的“it”就是一个虚位词。
零位(zero morpheme):在英语句子中,某些语法单位如动词的时态、语态等可能会以零位的形式出现。
例如,“John will go”这个句子中的“will”就是一个零位词。
与英语相比,汉语的空语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省略:在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比较常见,但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的省略通常会影响到句子的语义。
例如,“你吃?”这个句子中省略了主语“我”,如果不加上主语,这个句子就会失去语义上的完整性。
虚位:在汉语中,虚位的情况比较少见,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比较灵活,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达语法关系。
例如,“下雨了”这个句子中的“了”就是一个虚位词,它表示动词的完成时态。
零位:在汉语中,零位的情况也比较少见,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比较灵活,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达语法关系。
例如,“你吃?”这个句子中的“了”就是一个零位词,它表示动词的完成时态。
英语和汉语在空语类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语法特点。
英语中的空语类通常是为了满足语法结构的需要而进行的省略、虚位和零位等操作,而汉语中的空语类则更多地影响到句子的语义完整性。
云南方言在语法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云南方言语法特点:在云南方言中,形容词和名词的组合方式比较特别。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一、概述在新时期背景下,汉语语法研究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深度。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汉语语法研究逐渐摆脱了传统框架的束缚,开始融入更多现代语言学的方法和视角。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以期为未来汉语语法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之一是多元化和交叉性。
传统的汉语语法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学科领域,而现代研究则更加注重跨学科的交流和融合。
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汉语语法研究之中,这不仅丰富了研究的手段,也拓展了研究的视野。
汉语语法研究在新时期更加注重实证性和量化分析。
传统的汉语语法研究多依赖于直觉和经验,而现代研究则更加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库建设、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手段,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揭示汉语语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语言教学和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还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汉语国际传播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关注汉语语法研究。
这不仅促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国际化交流,也为汉语语法的全球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在多元化、交叉性、实证性和国际化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和趋势。
这些特点和趋势不仅反映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也为未来汉语语法研究指明了方向。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汉语语法研究将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为汉语语言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1. 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回顾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系统的、科学的汉语语法研究起始于近代。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汉语语法研究也经历了多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汉语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经典文献的注释和解读中,这些注释往往侧重于字词的训诂和句读的划分,而对语法结构本身的分析则相对薄弱。
这些古代文献的注释为后来的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语料和思路。
认知语法导论
认知语法导论随着人工智能和语言学的发展,认知语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认知语法是一种将语法理论与认知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探究人类语言能力的认知基础。
本文将以认知语法导论为主题,介绍其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认知语法的基本概念认知语法是指一种将人类语言能力与认知过程相结合的语法理论。
传统的语法学主要集中在描述语言的形式、结构和规则,而认知语法则关注语言运作背后的认知机制。
认知语法强调人类语言能力的认知基础,试图揭示语言如何在大脑中加工和理解。
二、认知语法的研究方法研究认知语法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是实验研究和语料库分析。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收集数据、设计实验任务、统计分析等方式来探索人类语言能力的认知机制。
例如,心理语言学家可以通过让参与者完成语言输入输出的任务,研究他们在语言理解和产生过程中的认知模式和策略。
语料库分析则是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库数据来研究人类语言使用的普遍规律和认知过程。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工具对海量的文本进行统计分析,探索语言的词汇、句法和语义结构等方面的认知模式。
三、认知语法的意义认知语法的发展对于理解人类语言能力和开发人工智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认知语法揭示了人类语言能力的认知基础,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是如何在大脑中加工和理解的。
通过对人类语言能力认知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对语言教学和语言治疗等领域做出更为科学的指导。
其次,认知语法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工智能正不断向着智能化语言处理的方向发展,而认知语法提供了一种认知模型,可以将人类语言能力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处理的规则和策略。
通过研究认知语法,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加智能化的语言相关应用,如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
最后,认知语法的发展有助于丰富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交叉研究。
传统的语言学和认知科学往往独立发展,而认知语法将两者结合起来,为两个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语言学术语整理
语言学常用术语整理1、传统语法:传统语法是指代表前语言学时期语言研究的特征、特别是18和19世纪欧洲学校语法特征的一系列的看法、程序和规定的语法。
后来被结构主义语言学取代,现代中学教学所用的语法都是传统语法。
传统语法的内容:①把语法分为形态学(词法)和造句法(句法)两大部分,以词法为主,详细讲解各类词在句子中的形态变化和语法作用。
句法往往比较简单,主要为词法服务。
②建立了形态学,研究语法形态和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
③建立了句法成分,主语、谓语、为主要成分,宾语、补语是次要成分,定语、状语是附加成分。
传统语法的特点:①它是规范性的语法,由语法学家订立一些条文,规定人们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不顾语言事实。
②它重视书面语,比较少或干脆不考虑口语。
③以拉丁语为楷模,它研究语法照搬拉丁语法框架。
④语言分析中重视意义,忽视形式。
⑤忽视语言结构层次。
贡献:虽然传统语法有许多缺点,但它作为语言学史上的第一个语法学派奠定了语法学基础,对普及语法知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虽然现在语法学派林立,但名词、动词、形容词、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主语、宾语等语法范畴在各学派的体系中仍然使用,所以说传统语法对语法学具有开创作用。
2、结构主义语法:结构主义语法是在对传统语法评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经典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了一整套语言学理论。
后来发展成三个分支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其中以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影响最大,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集大成者是哈里斯。
结构主义语法的基本主张:①语法只能是描写语言,即说明人们怎样说一种语言,而不能像传统语法那样规定人们该怎么说。
②语法必须从形式出发描写语言,而不是像传统语法那样从意义出发来探讨语言。
提出根据分布划分词类。
③强调语言的内部层次,提出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
④语言单位切分的方法:替代法、分布、转换法、对比分析法。
浅谈认知语法的符号性特征
而 其 人 类 的 认 知能 力之 间存 在 着 密切 的联 系 , 对 语 言 现 象 的 深 入 分 析 离 不 开 层 次 的 目标 , 其 他 的 字 成 为 本 层 的 背 景 ; 他 的 字 同 时 成 为 第 二 层 次 的 且 人 类 的认 知活 动 。 因此 , 知 语 言 学 是 从 认 知 的 角 度 描 述 语 言 知 识 、 言 目标 , 白色 的 底 衬 为 背 景 。 感 觉 上 的 “ 形— — 背 景 ” 构 同 样 映射 到 语 认 语 而 图 结 习 得 和语 言使 用 的一 门学 科 。 认 知语 言 学 的核 心 内容 是 认 知 语 法 。在 认 知 语 法 出 现 之 前 , 些 语 法 一 言中。如 :
、
认 知 语 法 的 基 本 假 设
与传统的语言理论 相 比 , 知语 法在研 究 目标 、 关注 的语 言材 料。 认 所
所 提 出 的 问题 和 证 据 的 可 靠 性 方 面 很 不 相 同 。 Ln akr 出 了 认 知 语 法 age e 提 的一 下 三 大 原 则 : 且 , 义 结 构 建 立 在 约 定俗 成 的 意 向 基 础 上 , 据 只 是 结 构 而 得 到 描 述 。 语 根 原 N - , 法 ( 句 法 ) 不 形 成 一 个 自足 的形 式 表 征 层 次 ; 反 , 法 - 语 或 并 相 语
言 , 其 本 身 的心 理 假 设 前 提 。 有
一
由于 感知的角度不 同, 同一 客 观情形 在脑 海 中会形 成不 同 的主观心 理 映
认知语法的“特色”
认知语法的“特色”认知语法的出现标志着语法研究由注重形式转向了注重意义,将形式与意义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认知语法强调用语法以外的因素来解释语法现象。
认知语法不仅要解释已固化的语法单位,而且还要解释运用已有象征单位组成新单位的创造力。
认知语法为解释语法具有生成力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标签:认知语法认知构式识解一、认知语法的出现“认知语法的出现标志着语法研究由注重形式转向了注重意义,将形式与意义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王寅,2006:8)。
“认知语法”从名称上看似乎是对语言的认知研究范式的统称,其实是对Langacker语言研究的专指。
认知语法脱胎于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其主要学术主张都是对生成语法的反动。
认知语法通常指以Langacker为代表的一派认知语言学家所从事的研究,强调用语法以外的因素来解释语法现象。
Langacker所创建的认知语法,主要运用“象征单位”和“识解”等来分析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词素、词、短语、分句和句子。
“认知语法以体验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为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种种认知方式是如何形成和约束语法构造的,并深入解释语法规则背后的认知方式和心理基础,以及构造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仔细描写人脑在使用语言和形成规则时的心智活动,以及人们掌握语言单位和构成更大构造的能力。
认知语法尝试给语法范畴和语法构造作出一个较为系统的、一致的解释,从而为语法解释找经验和概念上的理据。
”(王寅,2006:2~3)二、认知语法研究的“新思路”认知语法彻底摒弃了传统语法中的词类划分、句法分析的老套方法,不主张区分词汇结构和句法结构,也不依赖传统语法中常用的名词、动词、主语、谓语、宾语等术语,认为这些传统分析方法作为一个理论缺乏一致性、统一性和系统性,因而缺乏充分的解释力。
认知语法研究的新思路主要包括:1.语言和句法不是自治的,具有体验性;2.以语义(概念化)分析为基本出发点;3.依据几种基本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来对语法作出统一解释;4.只设三个单位:音位单位、语义单位和象征单位;5.用“识解”来描写语法;6.坚持整合观,接受部分组合观;7.语法具有象似性;8.语法具有模糊性:词素、词汇、词法、句法构成一个连续体;9.通过典型事件模型解释英语基本句型。
认知语法研究内容简介.kdh
语文学刊语文学刊2010.01○王云翠(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作者简介]王云翠,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
认知语法研究内容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开始自觉地从认知角度来解释语法现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将对认知语法的研究内容作一些简单介绍。
一、句法象似性句法象似性,指句法结构甚至句法规则不是任意的,是有理据的,与人的经验、概念结构有密切联系。
这方面研究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顺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即客观世界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与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相对应。
戴浩一认为汉语语序遵循时间顺序原则和时间范围原则。
﹙二﹚距离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即认知上相近的概念在语言形式上也接近。
张敏通过对领属构造中“的”字隐现的研究发现名词短语遵循距离象似性原则。
郭继懋、王红旗还把这一原则用于动词短语的研究上。
﹙三﹚数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即在概念上越重要的信息,其语言表达就越长、越复杂。
沈家煊从探究数量词对语法结构起制约作用的原因入手,阐明“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大实词类上都有类似的体现。
二、范畴化与典型理论范畴化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范畴化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到维特根斯坦时期,范畴的“经典理论”或称“亚里士多德理论”一统天下。
然而,这一理论却受到了认知科学的有力挑战。
Rosch 提出了“典型理论”,认为大多数自然范畴不可能由充分必要条件决定,一个范畴的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
这方面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袁毓林。
他在《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中指出汉语词类是一种典型范畴,认为词与词聚集成类的依据是分布上的家族相似性,他运用典型理论分析了汉语词类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原型理论的汉语词类系统。
三、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是人们从与外部世界多次的互动经验中抽象出来并运用于相似的经验的一个具有高度组织的概念结构,如容器图式是由里、外和边界组成的容器概念,路径图式是由一点到另一点的路线来体现的。
认知语法的概括性
认知语法的概括性认知语法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它从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角度出发,研究语言的结构和意义。
认知语法认为,语言不是独立于人类思维和认知的系统,而是人类认知和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认知语法的研究重点是人类语言使用者在理解和生成语言时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机制。
认知语法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强调语言与认知的密切关系:认知语法认为,语言与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影响着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2、强调语言的动态性:认知语法认为,语言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语言的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和认知过程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3、强调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性和主动性:认知语法认为,语言使用者在理解和生成语言时,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语言的建构和解读过程。
认知语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脑科学领域,认知语法可以帮助电脑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和模拟人类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在心理学领域,认知语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在人工智能领域,认知语法可以帮助人工智能专家设计和开发更加智能的语言处理系统。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认知语法的应用。
假设一个人想要描述一个复杂的概念或者思想,他可以使用认知语法中的“意象图式”来构建一个形象的画面或者场景,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概念或思想。
例如,当一个人在解释“生态系统”这个概念时,他可以使用意象图式来描绘一个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非生物、气候等元素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从而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概念。
总之,认知语法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它从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角度出发,研究语言的结构和意义。
认知语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未来,认知语法将会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并为、心理学、语言教育等领域提供更加深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引言语法隐喻是一种在语言使用中常见的现象,它在不同的语言框架和理论框架下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处理方式。
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说略
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说略认知语言学中的语法研究有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一种是Langacker等人的认知语法,另一种是Goldberg等人的构式语法。
本文是就认知语法与构式语法的主要观点和差别所作的研究。
标签:认知语法构式语法对比研究认知语法以符号单位为核心概念来定义语言,而构式语法从一开始就定义了“构式”这一概念。
认知语法指出构式的概念需要稍加扩大,应包括纯粹的音系结构、语用推理程序和语句的话语解释模式。
构式语法起因于对一些“边缘”语言现象的研究,因而构式概念便成了构式语法的核心,并由此引申到对全部语言现象的讨论。
一、认知语法“语法”这一术语从广义上说,可指对全部语言法规的总述,可与“语言学”和“语言理论”等术语互用,如“比较语法”就相当于“比较语言学”,“生成语法”是指运用生成方法研究语言的一种理论等。
广义的语法概念可包括音系、语义、形态、句法四大核心。
狭义的语法概念仅限于词法和句法,指关于词的形态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
认知语言学的“语法”大于狭义语法,因为它是将语法解释与音位、语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的,同时又小于广义语法,因为它将认知语法视为认知语言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或一个方面。
从名称上看认知语法似乎是对语言的认知研究范式的统称,其实是对Langakcer语言研究方法的专指。
Langacker所创建的认知语法,主要运用象征单位和识解等来分析语言的各个层面,包括词素、词、短语、分句和句子,即音系层象征语义层,词汇、形态和句法构成一个象征单位的连续体。
(一)认知语法的基本假设1.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认知系统,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的认知规律。
语言是客观现实、生理基础、身体经验、认知加工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2.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句法在本质上跟词汇一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象征系统,句法分析不能脱离语义。
3.用基于真值条件的形式逻辑来描写语义是不够的,因为语义描写必须参照开放的、无限的知识系统。
认知语法的特点及与生成语法之比较
认知语法的特点及与生成语法之比较一、引言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它规定了词语的组合规则和意义。
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是两种主要的现代语法理论,它们对语法的理解有着显著的不同。
认知语法侧重于语言的经验和认知结构,而生成语法则更关注形式规则和抽象的系统。
本文将探讨认知语法的特点,并比较它与生成语法之间的异同。
二、认知语法的特点1.强调意象和隐喻性:认知语法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反映,而是人类经验和理解的产物。
它强调词语的意义往往是通过隐喻和意象来表达的,这种隐喻性在语法中也有所体现。
2.词汇和句法紧密相连:认知语法认为,词汇和句法是紧密相连的。
词汇不仅仅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它们还反映了人类的认知结构和经验。
因此,语法规则是由词汇的语义特征决定的。
3.句法结构的灵活性:认知语法认为,句法结构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灵活变化的。
不同的语境和认知方式可以导致不同的句法结构。
4.语言经验的整体性:认知语法强调语言经验的整体性,即语言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词语和句子的意义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形式,还取决于它们与其他词语和语境的关系。
三、与生成语法的比较1.语言观:生成语法将语言视为一套形式规则和抽象的系统,这些规则和系统独立于人类经验和认知结构。
相比之下,认知语法更注重语言的经验和认知结构。
2.句法规则:生成语法通常强调形式规则和抽象的系统,而较少关注语境和经验对句法结构的影响。
相比之下,认知语法更注重句法结构的灵活性和语境依赖性。
3.语义与句法关系:在生成语法中,语义和句法是分离的,语义信息通常需要通过词汇的上下文来推断。
相比之下,认知语法认为语义信息直接决定了句法结构,因此语义和句法是紧密相连的。
4.语言与环境的关系:生成语法通常将语言视为独立于环境的现象,而认知语法则认为语言是与环境紧密相连的。
词语和句子的意义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形式,还取决于它们与环境的互动。
四、结论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它们对语言的不同理解和解释。
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相似与差异
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相似与差异谢应光【摘要】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和Fillmore等人的构式语法都是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的句法研究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把形式和意义的对子(称为"象征单位"或"构式")看作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这两种理论,在对它们简略评介的基础上,本文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期刊名称】《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7(000)002【总页数】7页(P96-102)【关键词】认知语法;构式语法;象征单位;构式;认知语言学【作者】谢应光【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社会科学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7 年第 2 期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相似与差异谢应光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 0 0 0 4 7 )摘要: L a n g a c k e r 的认知语法和 F ill m o r e 等人的构式语法都是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的句法研究理论。
这两种理论都把形式和意义的对于(称为“ 象征单位”或“ 构式”)看作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这两种理论,在对它们简略评介的基础上,本文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关键词:认知语法;构式语法;象征单位;构式;认知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 3 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3 - 0 4 2 9 ( 2 0 0 7 ) 0 2 - 0 0 9 6 - 0 7 一、概述认知语法( C o g niti v e G r a m m a r) 和构式语法( C o n s t r u c ti o n G r a m m a r) 都是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式内的语言理论,都是当前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
浅谈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理论框架孙红梅语言是人类的一种主要认知模式,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认知维度是当前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现阶段,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定义有许多种,但大多是外国理论,我国的语言认知学定义上没有尚为准确的表述形式。
据此,本文对批判外国理论的同时,结合中国人的语言形式和体验特点,对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及其理论框架进行阐述,希望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前言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我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是有自身特色的,前期主要对外国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引进和介绍,后期则在相关基础上结合汉语言的个案进行分析。
但是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国内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为了尽可能理解认知语言学,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理论框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2 “认知语言学”的定义考证2.1 认知语言学的两个首要共识在当前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广泛课题中,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两个共识是认知语言学成立的基础。
同时,这两个论述也被刊登在《认知语言学》的创刊号上,刊中描写到:“人们关于认知语言学的两个共识总结起来就是概括性共识和认知共识。
”概括性共识是人们对于语言描述方面产生的普遍原则的共识,这种共识也是人们顺利开展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认知共识是使对认知语言学的描述同我们大脑的反映相一致的共识,是能准确反映出理论构想的共识。
相关学者认为,概括性共识是对现象学的描述,具体到语言学类,我们需要概括的主要种类为四种:语法句法领域、语义学领域、语用学领域以及形态学领域。
认知共识要求认知语言学家对一些例证。
例如,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类学中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范畴”包括基本层次范畴和原型效应在内的范畴,我们之前关于语言基本层次范畴的概括并不能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相适应,所以不具有心理真实性,我们应该放弃这种理解;而范畴原型理论是得到认知科学证实的理论,正是我们应该理解和接受的范畴理论。
所以,只有被概括性共识和认知共识共同认同的理论才能被接受。
认知语法
文献综述课程:语言学统计方法研究方向:语言学学号: *********名:***目录1.0引言 (2)2.认知语言学在国外的发展 (2)2.1七十年代的兴起阶段 (2)2.2八、九十年代以后的发展阶段 (2)3.认知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 (3)3.1八十年代末的引进阶段 (4)3.2九十年代以后的发展阶段 (4)4.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4)认知语法的文献综述1. 引言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代表语言学研究兴起的一个学派或思潮,是21世纪语言学界的一种研究范式,其特点是阐释语言和其他认知能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认知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认知语法指的是认知语言学框架内所有关于语法研究的理论,包括Ronald W.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Leonard Talmy“概念组织系统模型”、Charles J.Fillmore和Adele E. Goldberg等人的“构式语法”等理论,统称为“语法研究的认知途径”。
[1]狭义的认知语法就是专指Langacker所创立的语法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知语法”。
在所有这些理论中,Langacker的理论体系最完备,影响也最大。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后者。
认知语法是从人的认知特点这一角度来考察语法结构,其基本假设是语言不是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而是由人对世界的认识作为中介。
其更注重寻找语法结构形成的理据,并以体验哲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种种认知方式是如何形成和约束语法构造的;深入解释语法规则背后的认知方式和心理基础,以及构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仔细描写人脑在使用语言时和形成规则时的心智活动,人们掌握语言单位和构成更大构式的能力。
认知语法尝试给语法范畴和语法构式作出一个较为系统的、一致的解释,从而为语法解释寻找经验和概念上的理据。
2.认知语法在国外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常指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八九十年代得到迅猛发展,盛行于欧洲和北美及其他国家,本世纪已渐成主流的新兴语言学流派。
浅谈认知语法的符号性特征
浅谈认知语法的符号性特征[摘要] 本文在阐述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以具体言语行为为例,对认知语法的基本假设进行分析,指出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系统,并论述音位和语义之间的符号图式问题。
[关键词] 认知语法符号性图式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根据我们对人类心智(human mind)的理解来解释自然语言的结构特征(包括音系的、句法的、语义的等所层面的特征)以及自然语言的使用规律。
认知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中描述范围较广的学科,代表近年来语言研究的新思潮。
它认为语言与人类的认知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且对语言现象的深入分析离不开人类的认知活动。
因此,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描述语言知识、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的一门学科。
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是认知语法。
在认知语法出现之前,一些语法学派忽视并否认语言的认知特征,认为语言独立于人类的认知之外。
行为主义学派从现实的语言材料出发研究语言,对语言的分析仅限于描述实际出现的不同语言形式,不考虑说话者的感受、意图以及概念的形成过程。
形式主义学派认为人生来具有言语能力,其特征融合于语法之中,语法生成正确的句子,从而构成语言。
语言能力不受使用者本人及其使用目的的影响。
认知语法则通过内省、观察、实验等方法,从人类的认知角度分析语言,有其本身的心理假设前提。
一、认知语法的基本假设与传统的语言理论相比,认知语法在研究目标、所关注的语言材料。
所提出的问题和证据的可靠性方面很不相同。
Langacker提出了认知语法的一下三大原则:原则一,语义结构并不具有普遍性;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语言而异;而且,语义结构建立在约定俗成的意向基础上,根据只是结构而得到描述。
原则二,语法(或句法)并不形成一个自足的形式表征层次;相反,语法在本质上是符号性的,由语义结构的规约性符号过程构成。
原则三,语法和词库之间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区别。
词库、词法和语法构成一个象征结构的连续统,它们在某些参数上有所区别,但划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却完全只能依靠任意的标准。
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词类范畴
[收稿日期]2008-10-04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NSK2007/B02。
[作者简介]吴新民(1965-),男,安徽芜湖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认知句法学、语义学研究。
第30卷 第3期2009年3月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 I N UN I V ERSI TY Vol .30 No .3M ar .2009 [文章编号]1004—5856(2009)03—0101—07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词类范畴吴新民,梁 君,戴海杨(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1815)[摘 要]文章以认知语法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等主要词类的语义结构,并对这些主要词类的范畴化关系网络作了粗略的描写;认为认知语法的词类划分符号法有助于达到语言研究的描写充分性和解释充分性两大目标。
[关键词]语义结构;词类范畴;认知语法;范畴化关系网络[中图分类号]H314.2 [文献标识码]A 词类划分是语言研究的描写充分性和解释充分性两大目标的内在要求。
语言描写和分析都是基于范畴的,就词汇来说,相同类别的词汇,在音系、形态、句法、意义等方面都有着某种程度的共通性,因此,要想把语言描写清楚就必须要进行词类区分。
语言学的另一大任务是要解释清楚为什么儿童能在非常短的数年时间内,就能成功地习得母语。
如果词汇没有类别,每一个词的各个方面的语言特点都是独特的,与其他词没有任何共通性,那么,仅仅在词汇方面,儿童所面临的习得任务都将是难以完成或不可能完成的。
一方面,这说明词类范畴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要想达到解释充分性就需要对词类进行划分。
词类范畴既然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词类划分的标准应该只有一种,正如周祖谟所说,“词类是语言自身表现出来的类别,不是你想这样分他想那样分的一件事儿”。
[1];[2]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才是划分词类的语言自身的标准?词类划分须以认知语法的概念语义,即意义为基础。
认知构式语法.
认知构式语法提要:本文基于狭义认知语言学的权宜性定义论述构式语法的基本理论架构,两者与乔氏理论之根本差异所在,进而阐发(认知)构式语法的核心观点、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同时本文还对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回顾,初步展望认知构式语法作为一门语言学学科在我国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内容:(1)继续引进和阐发国外相关理论,且注意努力将其本土化;(2)结合理论多作个案分析和应用,且将其与汉语研究、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认知构式语法 1 CL与CxG的基本目标笔者(2004,2007a)曾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大写的Cognitive Linguistics,下文简称CL)权且定义为:一门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Lakoff(1987)、Talmy(2000)等所倡导的认知语义学就是依据这一基本原理,基于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建立了“认知方式、概念结构、语义系统”的语义分析框架,以此来详细论述词句意义的形成、理解、心智表征等。
Langacker(1987;1991a,b)所倡导的认知语法也大致遵循这一思路,认为句法是由语义驱动的,主张以语义为中心来论述语法,从概念结构人手分析语法结构,采用自下而上的路径来分析语法系统的心智表征。
构式语法(CxG)也接受上述基本理论框架,主张语言研究当聚焦于发现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机制,其语法理论当聚焦于研究发话者和受话者有关语法知识在心智中的表征,因此将一切语言单位视为“象征单位”和“构式”,这两者就是语言系统(或语法系统)在心智中的表征形式,强调将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紧密结合起来对“构式”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就能以其为基本单位对整个语言系统作出全面而又统一的论述。
2 CL/CxG与TG之别 2.1 乔氏开启语言研究的认知时代乔姆斯基于上世纪50年代在反思结构主义语言学之种种不足的基础上首倡从心智角度研究语言,重在解释语言从何而来,而不仅仅对已有语言事实作描写,从而开启了语言研究的认知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 知 语 法 还 有 一 个 更 高 的 目标 ,它 不仅 要 解 释 已
理 论 基 础 ,主 要 阐 述 了人 们 对 世 界 的 感 知 体 验 , 以及 在 此 固化 的语 法单 位 , 而且还 要解 释 运用 已有象 征单 位 组成 基 础 上 所 形 成 的 种 种 认 知 方 式 是 如 何 形 成 和 约 束 语 法 构 造 新 单 位 的 创 造 力 。 因 此 认 知 语 法 为 解 释 语 法 具 有 生 成 力
一
2 . 以语义 ( 概念化 )分析为基本 出发点; 3 . 依据几种基 本认知能力和 认知方式 来对语法作 出统
解释;
4 . 只设三个单位 :音位单位 、语义单位和象征 单位 ;
5 . 用 “ 识解 ”来 描 写 语法 ; 6 . 坚 持 整合 观 ,接 受 部 分 组合 观 ; 7 . 语 法 具有 象 似 性 ; 8 . 语 法 具有 模 糊 性 :词 素 、 词 汇 、 词 法 、句 法 构 成 一 个连续体; 9 . 通过 典 型事 件模 型 解释 英语 基 本句 型 。 ( 王寅 ,
能。 ( 王寅 ,2 0 0 5 :3 9 )
性和系统性 ,因而缺乏充分 的解释力 。认知语法研 究的
新 思路 主 要 包括 :
2 Ol 4 . O 5
理 论. 综 述\
( 一 ) 语法 构 式 的 多义 性 分析 句 法 范 畴 的语 义 识 解 系 统 ( 精 密 度 、 辖 域 、背 景 、视 语 法 构 式 就 像 词 汇 一 样 , 也 可 能是 多 义 的 。在 语 义 极 角 、 凸 显 ) 。 在 跨 语 言 对 比 时 我 们 会 发 现 有 很 多 相 同 的 意 有 许 多 系统 性 相 关 的概 念 , 形 成 了辐 射 性 范 畴 ,表 达 了 这 义范畴 ,但这 些相 同意 义范畴 的识解 却因语言而异 。这成 种 多 义性 。 ( 二 )语法 构 式 的 体验 性 是 表 现 了人 类 组 织 基本 经 验 的方 法 。 ( 三 )语 法 构式 的合 成 型 达 特 定 概 念 内 容 和 认 知 功 能 的 。 每 一 个 语 法 构 式 可 被 视 为
关键 词 :认 知语 法 认知 构式 识 解
一
、
认知语法的出现
1 . 语 言 和 句 法 不 是 自治 的 , 具有 体 验 性 ;
“ 认 知语 法 的 出现标 志着 语 法研 究 由注 重 形式 转 向
了注 重 意 义 ,将 形 式 与 意 义 密 切 结 合 起 来 进 行 研 究 ” ( 王 寅 ,2 0 0 6 :8 )。 “ 认 知 语 法 ”从 名 称 上 看似 乎 是对 语 言 的 认 知研究 范式的统称 ,其实 是对L a n g a c k e r 语 言 研 究 的专 指 。 认 知 语 法 脱 胎 于 乔 姆 斯 基 的 生 成 语 法 ,其 主 要 学 术 主 张 都 是对 生成 语 法 的 反动 。 认 知 语 法 通 常 指 以L a n g a c k e r 为 代 表 的 一 派 认 知 语 言
成规 则时 的心 智活动 ,以及人 们掌握语 言单 位和构成 更大
构 造 的 能 力 。 认 知 语 法 尝 试 给 语 法 范 畴 和 语 法 构 造 作 出 一
三 、认 知语 法 的 “ 构式”
认知 语 法 认 为语 法 是 由语法 范畴 和 语 法构 式 组 成 的 ,构 概念 结 构 的 方法 之 间 的 配 对 结合 ,语 法 构 式包 括 在 概念 极 中
个 较 为 系 统 的 、 一 致 的解 释 , 从 而 为 语 法 解 释 找 经 验 和 概 式 不 是 部 分 的 总和 。语 法 构 式是 复 杂 的概 念 结 构 和 表达 这 个
念上的理据。” ( 王寅,2 0 0 6 :2 ~3 )
二 、认 知 语法 研 究 的 “ 新思路 ”
认知语法的 “ 特色’ ’
口连 洁 戴 卫 平
摘
要:认知语 法的出现标志着语 法研 究由注重形式转向 了注重意义,将形式与意义密切 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认知语
法强调用语法 以外的 因素来解释语 法现 象。认知语法不仅要解释 已固化的语法单位 ,而且还要解释运用 已有象征单位组成 新单位的创造 力。认知语 法为解释语法具有生成 力提供 了一个崭新的 、统一的理论框架。
2 0 0 6 :3 )
学家 所从事的研究 ,强调用语法 以外的 因素来解 释语法现
象 。L a n g a c k e r 所 创 建 的 认 知 语 法 , 主 要 运用 “ 象 征 单位 ” 和 “ 识 解 ”等 来 分 析 语 言 的各 个 层 面 ,包 括 词 素 、词 、 短
赖传统语法 中常用的名词 、动 词 、主语 、谓语 、宾语 等术
语 ,认 为 这 些 传 统 分 析 方 法 作 为 一 个 理 论 缺 乏 一 致 性 、 统
一
1 . 语法构式各部分的意义如 何连接成整个构式的意义 : 2 . 概念组合如何用语言形式表达 ; 3 . 通过 上 述两 点 可表 达什 么样 的 附加 意义 和 认知 功
对认知功能的限制 ,如 已知和新知信息、注意焦点等。每一
认 知 语 法 彻 底 摒 弃 了传 统 语 法 中 的 词类 划 分 、句 法 分 个语法构式还陈述若干限制,即对某一语言中复杂 内容如何 析 的 老 套 方法 , 不 主 张 区 分 词 汇 结 构 和 句 法 结 构 , 也 不 依 在音位上表达的限制。每一个语法构式可表明:
的 ,并深入解 释语法规 则背后的认知方 式和心理基 础 ,以 (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提供 了 一个崭新 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
及 构 造 与 意 义 之 间 的 关 系 ,仔 细 描 写 人 脑 在 使 用 语 言 和 形 ( 王寅 ,2 0 0 6 :5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