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全文、解释

合集下载

鹬蚌相争原文、翻译及赏析

鹬蚌相争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恐:担心。
为:替,给。
注释
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鹬蚌相争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一、鹬蚌相争①【原文】:蚌②方出曝③,而鹬④啄其肉。

蚌合而钳⑤其喙⑥。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⑦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⑧,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⑨之。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选自《战国策》。

②蚌(bàng):生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有两扇椭圆形硬壳,可以开合。

③曝(pù):晒,这里指蚌上河滩晒太阳。

④鹬(yù);鸟名,常在水边捕吃鱼、虫、贝类。

⑤钳(qián):夹住。

⑥喙:鸟类的嘴。

⑦即:就。

⑧不出:指鹬的嘴拔不出。

⑨擒:抓住。

【译文】∶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

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

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

”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了!”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

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二、寇准虚心求教【原文】: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

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译文】∶当初,张咏在成都(作官),听说寇准被拜为宰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材,(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

”等到寇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

张将要离去,寇准送他到市郊,问道:“(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您)不可不读啊。

鹬蚌相争古文原文和译文

鹬蚌相争古文原文和译文

鹬蚌相争古文原文和译文
鹬蚌相争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鹬鸟和一只蚌壳之间的争斗。

古文原文: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译文:
鹬鸟和蚌壳争斗,而渔夫得到了利益。

鹬鸟原本在沙滩上觅食,看见一群潮起时离开的小鱼,它就时不时地俯冲下来抓住一只。

就在这时,它看见了一只蚌壳。

鹬鸟想着,如果能够抓住这只蚌壳,里面可能还有许多美味的海鲜。

于是,鹬鸟决定用它的嘴子抓住蚌壳,而把它丢进空中,然后狼吞虎咽地吃掉它。

可是,蚌壳却紧紧地将它的贝壳合拢,鹬鸟一直无法将蚌壳打开。

而此时,一个渔夫看到了鹬鸟和蚌壳的争斗,他迅速走了过去,用网捕捉了鹬鸟和蚌壳。

最终,渔夫得到了鹬鸟和蚌壳的利益。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当争斗双方都固执己见时,往往会有第三者得到利益,而争斗双方却可能都失去了原本可以得到的益处。

鹬蚌相争《战国策》原文

鹬蚌相争《战国策》原文

鹬蚌相争《战国策》原文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战国策》)释义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

为替,给。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鹬蚌相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昔日,在海边,有一群鹬鸟,它们经常捕食海中的小鱼、小虾。

渐渐地,
它们开始变得贪婪,每天都要捕食更多的食物。

有一天,它们在海中发现了一
个大蚌壳,这个蚌壳里面肯定有很多美食,于是它们开始争夺这个蚌壳。

鹬鸟们发现这个蚌壳太大了,不能一起合作将它打破,只好各自占据一方,拼命往蚌壳里面伸长嘴巴,想要捕食里面的美食。

可是,这个蚌壳太硬了,它
们怎么也打不开。

渐渐地,一位渔翁出现了,他看到了这群鹬鸟正在争夺这个蚌壳,就决定
来看一看。

他发现,这个蚌壳里面肯定有很多宝贵的贝类,于是,他开始动手
将这个蚌壳打破。

当鹬鸟们发现这个蚌壳已经被打开的时候,它们惊讶地发现里面除了残留
的一些贝类,什么都没有了!因为,这个渔翁已经将里面的贝类全部取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鹬鸟们之间的争斗只会让他们失去一切。

而,当他们
相互合作,去寻找更好的食物时,他们会变得更加强大。

渔翁则告诉我们,最
终得利的通常是旁观者,因为他们能够看到整个局面,而不是陷入其中的人。

注释:
鹬:一种鸟类,长喙,细腿,狩猎小动物。

蚌:一种海生无脊椎动物,外形像贝壳,壳很坚硬,可食用。

渔翁:从事捕鱼的人,通常是以渔业为生。

《鹬蚌相争》原文翻译

《鹬蚌相争》原文翻译

《鹬蚌相争》原文翻译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擒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注释:赵——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燕——音烟,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曝——音铺,就是晒的意思。

鹬——音玉,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

甘——音钱,同“钳”字,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音会,嘴,专门指鸟和兽的嘴。

渔者——就是后面的“渔父”,以捕鱼为业的人。

擒——音琴,擒获,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这里是相持、对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处,这里是疲弊的意思。

【翻译】: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老蚌怕出来晒太阳,但有个鹬鸟跑来啄食它的肉,蚌马上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鸟嘴巴,鹬鸟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

”蚌说道:“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

”两个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把他们俩都捉住了。

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

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

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

”赵惠王说:“好。

”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评点:“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

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

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鹬蚌相争文言文准确翻译

鹬蚌相争文言文准确翻译

鹬蚌相持,渔者得而并禽之。

鹬曰:“尔不胜我,反为我禽,何也?”蚌曰:“吾肉鲜美,子欲食之,吾死则尔独食。

今尔欲食吾,吾将死,子亦不得食矣。

”鹬曰:“然则吾当如何?”蚌曰:“吾死,子亦不能食。

不如两相释,俱得其所。

”鹬从之。

蚌释鹬,鹬亦不食蚌。

渔者见之,遂得而并禽之。

翻译:鹬和蚌相互争斗,结果被一个渔夫同时捕获。

鹬问蚌说:“你既然不是我的对手,却反而被我捉住,这是为什么?”蚌回答说:“我的肉非常美味,你很想吃它,如果我死了,你就能独自享用。

现在你想吃我,如果我死了,你也得不到任何食物。

”鹬说:“那么我应该怎么办?”蚌说:“我死了,你也不能吃到。

不如我们双方都放弃争斗,各自得到安宁。

”鹬同意了。

蚌放走了鹬,鹬也不再吃蚌。

这时,渔夫看到了这一幕,于是把鹬和蚌一起捕获了。

详细翻译:鹬蚌相持,渔者得而并禽之。

鹬和蚌互相争斗,结果被一个渔夫同时捕获。

鹬曰:“尔不胜我,反为我禽,何也?”鹬说:“你既然不是我的对手,却反而被我捉住,这是为什么?”蚌曰:“吾肉鲜美,子欲食之,吾死则尔独食。

今尔欲食吾,吾将死,子亦不得食矣。

”蚌回答说:“我的肉非常鲜美,你很想吃它,如果我死了,你就能独自享用。

现在你想吃我,如果我死了,你也得不到任何食物。

”鹬曰:“然则吾当如何?”鹬说:“那么我应该怎么办?”蚌曰:“吾死,子亦不能食。

不如两相释,俱得其所。

”蚌说:“我死了,你也不能吃到。

不如我们双方都放弃争斗,各自得到安宁。

”鹬从之。

鹬同意了。

蚌释鹬,鹬亦不食蚌。

蚌放走了鹬,鹬也不再吃蚌。

渔者见之,遂得而并禽之。

这时,渔夫看到了这一幕,于是把鹬和蚌一起捕获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争斗中,双方都可能会失去更多。

有时候,放下争执,选择和平共存,反而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

鹬蚌之争,最终以渔夫的得利而告终,这也反映了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

《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

《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鹬蚌相争意思是鹬和蚌争斗对抗,僵持不下,使过路的渔翁捡了便宜,比喻前两方争斗使第三方得利。

以下是《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览!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译文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做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注释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

为:替,给。

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典故原文与翻译

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典故原文与翻译

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典故原文与翻译推荐文章暗度陈仓成语故事热度:小学生成语故事文本热度:儿童成语故事文本热度:儿童成语故事大全精选文本热度:小学生看的成语故事文本热度: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这则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原文吧!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战国时候,秦国最强。

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

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来自成语大全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

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

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

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 “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

”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来,苏代讲开了他要讲的故事。

他说这次到赵国来,经过易水的时候,看见一只蚌,正张开双壳,在河边晒太阳。

忽然飞来一只水鸟,伸出长嘴去啄蚌的肉。

蚌立刻用力合拢它的壳,把水鸟的嘴夹住了。

这时候,水鸟对蚌说:“不要紧,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的。

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气,它回敬水鸟说:“不要紧,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活不成的。

咱谁吃谁的肉,还说不定呢!”它俩争吵不休,谁也不肯相让。

正在它俩争吵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人走了过来。

那打渔的人毫不费力地伸手把它俩一起提拿去了。

苏代讲完了上边的故事,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

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

” 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鹬蚌相争典故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惠王曰:"今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鹬蚌相争原文的意思

鹬蚌相争原文的意思

鹬蚌相争原文的意思
《鹬蚌相争》是一则中国寓言故事,原文如下: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眄之,致鹬蚌相争。

猎人获二者,饰其械,以献诸侯。

诸侯大喜,召师舞之。

蚌、鹬始知为猎人所得,皆怒,欲斗。

人为二者之斗设乐,所以娱二人也。

蚌、鹬果斗,破其一壳,各以半著泥沙中,其后遂不复斗。

人乘其斗,得之。

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两个弱者蚌和鹬为了争夺海滩上的沙子而
互相争斗,最终被猎人捕获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强者也不一定总是胜利,有时候弱者也能创造奇迹。

文言文:《鹬蚌相争》原文翻译及故事

文言文:《鹬蚌相争》原文翻译及故事

文言文:《鹬蚌相争》原文翻译及故事《鹬蚌相争》两汉:刘向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译文】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注释】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能够开闭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

为:替,给。

【故事】有一天,天气很好,太阳照在大地上,一只河蚌顺着河水上了岸,躺在沙滩上,张开两个蚌壳悠闲地晒着太阳。

这时,一只名鹬的水鸟从河边飞过。

鹬鸟悄悄地落在河蚌附,轻轻地走到河蚌旁边,猛地伸着又长又尖的嘴巴,猛的捉住了甲壳内的蚌肉。

河蚌反应也很快,鹬鸟一咬住蚌肉,它就猛然合上蚌壳,紧紧夹住了鹬鸟的长嘴。

鹬鸟急了,赶紧甩动长嘴,想甩开河蚌。

《鹬蚌相争》的文言文翻译

《鹬蚌相争》的文言文翻译

《鹬蚌相争》的文言文翻译第1篇:《鹬蚌相争》的文言文翻译《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

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鹬蚌相争》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注释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

为:替,给。

译文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鹬蚌相争的文言文翻译大家看的懂鹬蚌相争的文言文吗?下面小编整理了鹬蚌相争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战国策》) 释义方——刚刚。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全文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全文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全文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全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每一则成语寓言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些小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

小编整理了鹬蚌相争寓言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全文】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了燕国,去劝谏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我)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

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

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了。

’河蚌也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就有死鹬了!’两个谁也不肯放。

打鱼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

我担心强大的秦国乘此机会,坐收渔翁之利呢!所以(我)希望大王好好地考虑考虑。

”惠王听了,说:“对啊!”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出处】欣赏评点出自《战国策·燕策》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的是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这个故事说明看不到真正的`敌人,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给争执双方带来灭顶之灾。

选文中讲的是当赵国将要攻打燕国时,著名说客苏代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挺身而出,去劝谏赵惠王,苏代用“鹬蚌相争,渔瓮得利”的故事,委婉地道出赵国攻打燕国可能给燕赵两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希望赵惠王审时度势,纵观战国风云,权衡利弊得失,三思而行。

面对雄心勃勃意欲伐燕的赵惠王,苏代不是直陈赵国攻打燕国的是非对错,而是巧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不仅展示了他过人的胆识,而且展示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①方出曝②,而鹬③啄其肉,蚌合而箝④其喙⑤。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⑥得而并禽⑦之。

俄蜂相争这篇课文文言文

俄蜂相争这篇课文文言文

《鹬蚌相争》的翻译: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游说赵文惠王,说道:“今天我来时,渡过易水,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在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地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

'
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地嘴不取出来,明天你地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

我担心强大地秦国要成为渔夫了。

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

”赵文惠王说:“好。

”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地计划。

《鹬蚌相争》的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西汉-刘向《鹬蚌相争》原文、译文及注释

西汉-刘向《鹬蚌相争》原文、译文及注释

西汉-刘向《鹬蚌相争》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有一天,天气很好,太阳照在大地上,一只河蚌顺着河水上了岸,躺在沙滩上,张开两个蚌壳悠闲地晒着太阳。

这时,一只名鹬的水鸟从河边飞过。

鹬鸟悄悄地落在河蚌附,轻轻地走到河蚌旁边,猛地伸着又长又尖的嘴巴,猛的捉住了甲壳内的蚌肉。

河蚌反应也很快,鹬鸟一咬住蚌肉,它就猛然合上蚌壳,紧紧夹住了鹬鸟的长嘴。

鹬鸟急了,赶紧甩动长嘴,想甩开河蚌。

可是河蚌夹得很紧,根本甩不开。

它们各自用力搏斗了一会儿,鹬鸟和河蚌谁也不肯相让,就这样僵持着。

双方争吵起来。

鹬鸟威胁河蚌说:"你若不张开甲壳,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会被晒死在这里的,我看你能撑到什么时候。

河蚌也不甘示弱地说: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您的嘴巴抽不出来,你就会在这里饿死和憋死在这河滩上,就这样,鹬鸟和河蚌谁也不肯让谁。

时间一长,它们俩都累得筋疲力尽。

正在这时,一个老渔夫从河滩打鱼回家路过,就从沙滩上走过。

看见鹬蚌相争的情景,渔夫觉得很有趣。

他悄悄地走上前去,没有费多大力气,把两个一起抓住,高兴地拿走了。

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

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

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原文:鹬蚌相争西汉-刘向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译文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译文

《鹬蚌相争》原文及翻译解析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拑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翻译】
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了鹬的喙。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一个死蚌。

’河蚌对鹬说:‘今天不让鹬嘴出去,明天不让鹬嘴出去,就会有一只死鹬。

’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抓走了。

现在赵国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就会蒙蔽老百姓的眼睛,看不清危险的形势,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王说:“好吧。

”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鹬蚌相争》文言文

《鹬蚌相争》文言文

《鹬蚌相争》文言文
鹬蚌相争
刘向〔两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翻译: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鹬蚌相争》的意思

《鹬蚌相争》的意思

《鹬蚌相争》的意思
①选自《战国策》。

②蚌(b4ng)生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有两扇椭圆形硬壳,可以开合。

③曝(p))晒,这里指蚌上河滩晒太阳。

④鹬());鸟名,常在水边捕吃鱼、虫、贝类。

⑤钳(qi2n)夹住。

⑥喙(hu@)鸟类的嘴。

⑦即就。

⑧不出指鹬的嘴拔不出。

⑨擒(q0n)抓住。

【诗翻译】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啄它的肉。

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

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

”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

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鹬蚌相争全文、解释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yùbàng xiāng zhēng)
解释一
有一句古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擒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自己渔人得利。


[提示]
这是一则十分生动的寓言故事。

它告诉我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

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早已成为大家常用的成语。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擒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
[注释]
方——正在。

曝(pù)——晒。

鹬(yù)——一种水鸟,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箝(qián)——同“钳”,夹住。

喙(huì)——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曰——对..说。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并。

禽——同“擒”,捕捉。

〔比喻义〕
告诫人们不要自相残杀,要宽容。

其寓意与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一定联系。

【诗文翻译】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

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

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

”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

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