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近现代中国重要的法律文献

合集下载

法学考研复习必读书目推荐重要法律文献解析

法学考研复习必读书目推荐重要法律文献解析

法学考研复习必读书目推荐重要法律文献解析在准备法学考研的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参考书目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重要的法律文献,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备考。

同时,对这些法律文献进行简要解析,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是法学考研的基石。

复习考研必须要深入理解宪法的基本原理、国家机构和公民权利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要了解宪法的修订历程和主要内容变化,以便更好地与其他法律法规进行联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法学考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刑法的理解和掌握将对考试成绩产生重要影响。

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关注刑罚的构成要件、刑罚种类、情节酌定等关键内容。

此外,还需研究刑法的基本原理和刑法的适用等方面的知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民法是法学考研的又一大考点,民法通则是民法的基础,对其他民法分则和特别法的理解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在复习时,重点关注民法通则中的基本原则、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等内容。

此外,还需熟悉各个具体分则的规定,如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行政法是法学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考生需要深入了解行政法的基本理论、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制度等。

重点关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和行政救济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法成为法学考研中的重要科目。

经济法涉及到公司法、合同法、金融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复习时,应重点关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公司法的组织形式和经济法在实践中的应用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上述法律文献,你将会建立起扎实的法学基础,并且能够熟练应用到考试中。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相关的法学教材、法学期刊和法学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学习,以扩大知识面和掌握最新的法学动态。

值得一提的是,复习备考不仅仅要靠死记硬背,更要注重思考和理解。

希望以上的法律文献推荐和解析能够对你的法学考研复习备考提供一定的帮助。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由于近代中国政治环境和近现代地方志编修实践的特殊情形,研究近代史特别是法制史必须重视新编地方志资料。

事实上,新编地方志的政法志即公安志、检察志、法院志、司法志大多上起自鸦片战争之后,涵盖清末至民国时期。

其中关于人事递嬗与机构沿革、司法统计与典型案例、地方法规与司法文献等方面的资料,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清末和民国时期政局动荡、民生维艰,修史编志不易。

因此,新编政法志中的近代法制史料较为详尽。

不过,由于新编地方志大都面面俱到,无法特别针对某一特定学科和研究者量身定做,志书质量和篇幅也参差不齐,难以一概而论。

2021年以前有关宪法的书籍

2021年以前有关宪法的书籍

2021年以前有关宪法的书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书,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宪法的研究和探讨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宪法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以下将针对2021年以前有关宪法的书籍进行一些介绍和分析。

一、《宪法学导论》《宪法学导论》是由著名法学家张世军教授所著,该书系统介绍了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原理和当前热点问题,是宪法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该书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准,对于宪法学的入门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二、《我国宪法史》《我国宪法史》是由我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编撰,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特点,对于了解我国宪法的演变和发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对我国现行宪法的起草和修订过程以及宪法实施中的重大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资料和信息。

三、《宪法解释学》《宪法解释学》是由我国政法大学教授徐春杰所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宪法解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宪法解释的方法和原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该书在对宪法解释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还对宪法解释的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四、《宪法与宪法学研究》《宪法与宪法学研究》是由我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涉及宪法理论和实务问题的综合性读物,囊括了宪法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向和趋势。

该书在对宪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还对国内外宪法实施中的重大事件和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内容翔实,形式新颖。

五、《宪法学通论》《宪法学通论》是由我国政法大学教授连玉所著,该书是一本介绍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教材。

该书内容系统、全面,涵盖了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宪法的形成发展、宪法原则和宪法解释等内容,对于宪法学的入门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2021年以前有关宪法的书籍涉及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实践问题和热点议题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宪法学研究的学术热度和前沿进展。

专题9民主与法治(2019中考历史11大专题知识盘点及中考真题训练9)

专题9民主与法治(2019中考历史11大专题知识盘点及中考真题训练9)

专题九民主与法治(知识盘点)线索一中国历史上的民主与法治线索二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法治续表的现象。

1.中国古代法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1)法家思想被秦朝统治者采纳,成为秦朝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2)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2.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应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将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方略相联系。

(2)对传统的法治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3)将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4)坚持立足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历史上的民主与法治建设给我们怎样的启示?(1)任何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民主与法治建设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

(3)民主法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4)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治建设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5)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法治建设,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4.如何评价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进步性: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以法律的权威代替了君主特权。

②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2)局限性: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行的民主原则和现实是脱节的,广大人民群众不能充分享有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②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公民的政治经济地位根本不可能平等。

因此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在民主外衣掩盖下的资产阶级专政。

5.对资产阶级民主及革命的认识。

(1)思想解放能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2)新制度战胜旧制度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3)民主与法治的确立来之不易,要不断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

(4)法治面前人人平等,要切实保障公民应有的权利等。

专题九民主与法治(真题训练)1.(2018济宁)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

中国法制史各期参考文献

中国法制史各期参考文献

中国法制史各期参考文献共167部夏商西周法制参考文献:1、《尚书》。

2、《周礼》。

3、《礼记》。

4、《左传》。

5、《史记》。

6、裘锡圭:“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五刑”,《考古》1961年第2期。

7、张晋藩:“中国法制史发展概论”,《中国法学》1984年第 2期。

8、游绍尹:“略论我国法的起源”,《中南政法学院报》1986年第 2期。

9、张晋藩:“论中国古代法律的传统”,《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4年秋季号。

10、李明德:“中国法律起源模式探索”,《法律史论集》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11、李力:“夏商法律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法律史论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春秋战国时期法制参考文献1、《左传》。

2、《史记》。

3、董说:《七国考》,中华书局1956年。

4、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

5、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编:《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

6、张纯、王小波:《韩非思想的历史研究》,中华书局1986年。

7、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一、二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8、何勤华:《《法经》略考,法律史论集》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9、萧伯符:“儒法两家的治国主张与现代法治方略比较研究”,《中国法学》1998年第三期。

10、徐祥民:“略论春秋刑罚的特点”,《法学研究》2000年第五期。

秦朝法制参考文献1、《史记》。

2、《商君书》。

3、秦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

4、栗劲:《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5、刘海年:《秦律刑罚考析,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

6、于豪亮:《秦律丛考·廷行事,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7、张全民:“秦律的责任年龄辨析”,《吉林大学学报》1998年第一期。

汉朝法制参考文献1、《史记》。

2、《汉书》。

3、《后汉书》。

4、高恒:“论“引经决狱””,《法律史论丛》第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专题九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第九周)

专题九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第九周)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教案专题九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实现法治中国梦,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和推动。

大学生要在中小学法律常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宪法法律和法治理论,提升法律素质。

要深刻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重要作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出现并不断发展的。

了解法律的词源和含义,理解法律的特征和种类,有助于正确认识法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价值,为形成科学的法治观念奠定基础。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富含着公平如水、正义神圣的深刻意蕴,寄托着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价值追求。

据我国第一部文字工具书《说文解字》考证,汉语中“法”的古体是“灋”。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在古代,“法”主要表现为“刑”或“刑律”。

古代的“刑”既有刑戮、罚罪之意,也有规范之意。

“腐”也称“獬豸”,是神话中的独角兽,它公正不阿,善断是非曲直。

据说,我国的司法鼻祖皋陶就用它来裁判诉讼案件,被獬豸用独角顶触的一方败诉或有罪。

就我国现行法律而论,“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军事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所讲的法律通常是指广义的法律。

根据我国法学界通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中国近代史参考文献索引

中国近代史参考文献索引

中国近代史参考文献索引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代史的参考文献,仅供参考:
1. 李约瑟.《中国社会经济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纪连海.《近代中国史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3. 程中原、刘开渠、顾纪筠.《中国现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4. 梁启超.《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5. 王汉民.《中国近代经济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6. 张宪文.《中国近代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7. 张荫桓、孔庆东.《中国近代外交史》.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年。

8. 雷效武.《晚清新政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9. 赵爱斌.《农村变迁与农民抗争: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0. 杨继绳、胡仁、杨光斌.《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11. 徐中约.《百年风云:近代中西对峙中的中国》.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

请注意,这些文献仅供参考,如需更深入的研究,建议查阅相关学术期刊和图书馆资源,以获取更全面、权威的信息。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文献中国近现代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的一系列战争、革命和社会变革。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文献产生并记录了这段历史。

这些文献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窗口。

本文将介绍几部中国近现代史重要文献,并探讨它们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

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光等人编纂而成。

它涵盖了从周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记录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事件。

虽然《资治通鉴》创作于宋代,但它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仍然深远。

因为其中的一些历史事件为后来的革命和改革奠定了基础,例如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2.《五四文选》《五四文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它是根据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一系列杂志和报纸收集而成的,收录了大量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论文、诗歌和小说。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青年一代的思想和观念,对于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以及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虽然它的作者未能完成整部作品,但《红楼梦》仍然被认为是描写明清社会生活最为丰富、思想最为深刻的小说之一。

作品中描绘了贾府的兴衰以及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以此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弊端。

《红楼梦》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底层生活和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4.《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在1930年代初期写的一篇重要文献。

其中,毛泽东对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这篇文献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政治实践和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指导,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革命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5.《周作人日记》《周作人日记》是20世纪中国学者周作人的日记文集,记录了他的思想、观点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看法。

周作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他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的对话,以及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反思,都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部编九年级上全册法律文献专题

部编九年级上全册法律文献专题
使量刑定罪有了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529年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
自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内容】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789年
法国
制宪议会
《人权宣言》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1791年
法国
制宪议会
1791年法国宪法
废除旧制度,确立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1776年
美国
机构立宣言》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最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意义、作用、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法学汇纂》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的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法理概要》
指导学习法律的文献
《新法典》
纪录查士丁尼时期的法令
1215年
英国
《大宪章》
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王权有限”、“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专题九近现代中国重要的法律文献

专题九近现代中国重要的法律文献

专题九近现代中国重要的法律文献专题九近现代中国重要的法律文献难点3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1)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2)为了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

(3)为了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4)增加了“人民”一章。

(5)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其影响深远,具体表现为:(1)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大法的形式魔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等权利,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例1】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解析:《临时约法》颁布时,袁世凯已成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限制其权力,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

答案为D。

难点33 从《共同纲领》到l954年宪法1.《共同纲领》的性质、特点(1)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特点:具有过渡性、革命性,是对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体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性。

2.《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不同点背景制定机关体现原则目的《共同纲领》推翻了国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民主主义巩固民主革命成果,实行人民民主专政1954年宪法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一五”计划的开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加强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例2】下列关于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提出“一国两制”B.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D.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解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是1954年宪法,它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专题九《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解析版)

专题九《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解析版)

2023高考一轮复习必刷卷专题0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河南信阳·一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精准扶贫、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残疾人“两项补贴”等针对性政策和措施,持续健全残疾人事业发展法治体系,推动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截至2021年5月我国直接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有80多部、行政法规50多部,推动了残疾人事业发展法治体系建设。

这表明我国()①贯彻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把保障残疾人权益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③为残疾人实现全面发展扫清了一切障碍④尊重和保障人权,致力于社会文明进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详解】①:材料体现的是我国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健全法制体系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没有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①不选。

②④: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并且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把保障残疾人权益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尊重和保障人权,致力于社会文明进步,②④入选。

③:残疾人事业发展法治体系建设,有助于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并没有扫清一切障碍,③不选。

故本题选C。

2.(2022·辽宁鞍山·模拟预测)“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八二宪法”完成第五次修改,开启依宪治国新征程:公共卫生领域立法全速推进,“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成为依法战“疫”最强音;民法典重磅问世,为中国人民量身定制“权利宝典”;以反食品浪费法为代表的“小切口”“小快灵”立法,让法律立得住、真管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每一次立法镌刻在人民心中。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良法内容应符合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广泛集中民智有助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③科学立法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④完善法律体系是新时代立法的鲜明特征和突出优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详解】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得到完善,进一步佐证了良法内容应符合客观规律,①正确。

中国法律案例_参考文献(3篇)

中国法律案例_参考文献(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例是法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实践能力。

本文选取了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法律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附上相关参考文献。

二、案例一:王老汉与张三的房屋租赁纠纷案1. 案例简介王老汉将其房屋出租给张三,双方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

租赁期满后,张三未按时支付租金,王老汉要求其支付租金及违约金。

张三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

双方协商未果,王老汉将张三诉至法院。

2. 案例分析(1)房屋租赁合同的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房屋租赁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成立。

本案中,王老汉与张三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合同合法有效。

(2)房屋质量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租赁物存在瑕疵的,承租人可以要求减少租金或者解除合同。

本案中,张三主张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但未提供证据证明。

因此,法院判定房屋不存在质量问题。

(3)租金及违约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租金。

本案中,张三未按时支付租金,应承担违约责任。

法院判决张三支付租金及违约金。

3. 参考文献[1] 张志勇. 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例研究[J]. 法学杂志,2016(3):102-105.[2] 王瑞. 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的司法实践与思考[J]. 中国房地产,2015(12):54-56.三、案例二:李四与赵五的交通事故赔偿案1. 案例简介李四驾驶摩托车与赵五相撞,导致赵五受伤。

赵五将李四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2. 案例分析(1)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李四驾驶摩托车与赵五相撞,存在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

(2)赔偿金额的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法院综合考虑事故原因、损失程度等因素,判决李四赔偿赵五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近代法律案例(3篇)

近代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19世纪初期,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导致中国民众吸食成瘾,国库空虚,社会动荡。

清朝政府意识到鸦片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严禁鸦片。

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到广州查禁鸦片。

在此背景下,林则徐虎门销烟案成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法律案例。

二、案件经过1. 禁烟令下达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立即向两广总督邓廷桢了解鸦片情况。

随后,他向朝廷上奏《严禁鸦片事宜》,提出严禁鸦片、收缴烟土、严禁走私等措施。

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销毁鸦片。

2. 英方抗议英国政府得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消息后,认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强烈抗议。

英国驻华公使义律多次与林则徐交涉,要求释放被捕的英国商人,但遭到林则徐的拒绝。

3. 鸦片战争爆发1839年10月,英国政府决定以武力解决鸦片问题,派遣远征军入侵中国。

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被革职,被贬至新疆。

三、案件影响1. 激发民族觉醒林则徐虎门销烟案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众开始反思国家落后的原因,要求改革和振兴。

2. 推动法律变革林则徐在查禁鸦片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措施,如《严禁鸦片条例》、《收缴烟土条例》等。

这些措施为后来的法律变革提供了借鉴。

3. 提高国际地位林则徐虎门销烟案展示了中国政府对鸦片问题的坚决态度,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此后,中国政府逐渐采取更为积极的对外政策,争取国家利益。

四、案件启示1.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林则徐虎门销烟案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林则徐在查禁鸦片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坚决打击鸦片走私。

2. 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培养林则徐虎门销烟案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性。

在面临外敌入侵时,我们要坚定信念,捍卫国家主权。

3. 改革与创新林则徐在查禁鸦片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措施。

这启示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勇于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

法治文献资料及内容摘抄

法治文献资料及内容摘抄

法治文献资料及内容摘抄一、宪法及其相关法律文献资料1.1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改,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1.2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

我国刑法以犯罪构成要件为核心,贯彻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等原则,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3民法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包括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我国民法充分体现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4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律规范。

我国行政法主要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旨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二、经济法及其相关文献资料2.1企业法企业法是规定企业组织、经营活动和责任的法律规范。

我国企业法主要包括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旨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护企业及其股东的合法权益。

2.2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合同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

我国合同法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原则,规范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行为,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3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是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促进市场竞争的法律规范。

我国反垄断法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市场准入透明度,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三、社会法及其相关文献资料3.1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

我国劳动法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3.2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是规定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权益的法律规范。

我国社会保障法主要包括养老保险法、医疗保险法、失业保险法等,旨在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3教育法教育法是规定教育制度、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益的法律规范。

近代中国法律案例(3篇)

近代中国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此时,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国之路,主张推翻封建统治,实行民主革命。

陈独秀便是其中的一位。

陈独秀(1879-1942),原名陈庆同,字仲甫,安徽省怀宁县人。

他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投身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然而,由于他在思想上与北洋政府存在分歧,最终导致了他被当局逮捕。

二、案情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积极投身其中。

然而,由于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批评北洋政府的文章,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1919年11月,陈独秀在上海被捕。

北洋政府以“煽动学潮、颠覆政府”的罪名对陈独秀进行审判。

在法庭上,陈独秀坚决否认指控,称自己是为了唤醒民众,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北洋政府不顾事实,仍然以“煽动学潮、颠覆政府”的罪名判处陈独秀有期徒刑7年。

三、判决与影响1920年,陈独秀被关押在南京的模范监狱。

在狱中,他继续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为革命事业不懈努力。

1922年,陈独秀被特赦出狱。

陈独秀案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一方面,许多进步人士对陈独秀表示同情和支持,认为他是在为民族进步而奋斗;另一方面,北洋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对陈独秀进行打压,导致新文化运动受到了一定的挫折。

陈独秀案在近代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反映了当时中国法律的腐败和不公。

北洋政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顾事实,对陈独秀进行审判,这充分暴露了当时中国法律的黑暗面。

其次,陈独秀案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被捕和审判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使更多的人投身到新文化运动中去。

四、结语陈独秀案是近代中国法律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法律的腐败和不公,也展现了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民众的爱国热情。

近代法律制度史

近代法律制度史

第三编近代法律制度史(1840-1949)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可以归纳为:①1840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②1851至1864太平天国运动――③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爱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④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⑤1894中日甲午战争(《中日马关条约》)――⑥1898年戊戌变法――⑦1899义和团运动――⑧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民国政府——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九讲晚清的法律制度(1840-1911)学习重点:中华法系为何解体,中国法制如何走向近代化。

学习内容:一、晚清的制宪活动二、晚清的修律活动三、晚清的司法改革一、晚清的制宪活动(见教材P376)(一)预备立宪的背景1、国际因素:1)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迷梦,迫使他们转而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他们要求政府变法;2)日俄战争,日本以君主立宪小国战胜俄国那样专制大国,给清廷巨大震动。

2、国内因素:1)维新派的力量在发展壮大;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开展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斗争。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日、美、英、法、德等国宪政。

1906年7月,五大臣陆续回国,表示立宪有三大好处:一“皇位永固”;二“外患渐轻”;三“内乱可弥”。

可见是为了借立宪之名抵制革命,挽救倾覆的清王朝,维护专制统治。

清政府决定“仿行宪政”。

(二)预备立宪的开始1906年9月1日,清廷正式颁布《宣示预备立宪谕》:第一,确认立宪的合法性;第二,确定预备立宪的基本原则是“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第三,确定中国的宪政过程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躁骤行。

可见,清廷宣布立宪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出于一种求生本能的自救意识,其实质是借立宪之名抵制革命,以挽救即将倾覆的清王朝,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三)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1906年,设立考察政治馆,次年改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专门办事机构。

2024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表法律史论文目录

2024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表法律史论文目录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表法律史论文目录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法律制度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发展。

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开始了对中国法律史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下面是一些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表法律史论文的目录。

1. 中国史法学会主编《法制史论文集》《法制史论文集》是中国史法学会主编的一部汇集了许多学者的论文集。

这些论文探讨了中国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法律史发展,从夏、商、周等古代法律系统开始,到明清时期的传统法律制度以及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等问题。

2. 《中国法律史纲要》《中国法律史纲要》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教研室编写的一本系统介绍中国法律史的教材。

该书包括了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封建法律制度的特点,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等内容,是了解中国法律史的一本可靠的参考书。

3. 《近代中国法律史》这本书是钱穆先生所著的一本以近代中国法律史为主要内容的专著。

该书探讨了中国法律史的发展,重点关注了近代以来的中国法律演变,并通过对五四时期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法律思想的深入解析,展现出了当时的中国法律文化的丰富性。

4. 《现代中国法律制度起源及其演变》陈坚先生所著的《现代中国法律制度起源及其演变》是一部探索中国近代法律制度发展历程的专著。

陈坚先生通过深入研究清朝晚期、早期民国时期法律制度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以及近代中国的法制变革进程,提出了有关中国法律制度建设的许多有意义的观点。

5. 《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是对中国法律思想形成、变迁历程的系统介绍。

该书主要分为古代法律思想、封建法律思想、近代法律思想等章节,其中富有代表性的论文有“中西法律制度跨越研究”,“中国法律精神问题研究”,“中国法律思想的源流轨迹”等,是研究中国法律思想的重要著作。

6. 《中国现代法律思想史》《中国现代法律思想史》是对中国现代法律思想发展历程的概括性介绍。

该书系统地论述了自近代以来中国现代法律思想的整体变化、融合、碰撞与较量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法制史参考文献

中国法制史参考文献

中国法制史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先秦部分1、《尚书》2、《春秋公羊传》3、《左传》4、《诗经》5、《周易》6、《国语》7、《周礼》8、《礼记》9、《商君书》10、《论语》11、《管子》12、《孟子》13、《荀子》14、《韩非子》15、《史记》16、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上海中亚书局1929年版。

18、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三联书店1963年版。

二、秦汉部分1、《睡虎地秦墓竹简》2、《新语》3、《白虎通义》4、《新书》5、《汉书》6、《居延汉简》7、《盐铁论》8、《九朝律考》9、陈世材:《两汉监察制度研究》,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

10、徐定戡:《两汉刑名考》,上海震旦法律经济杂志社1947年版。

11、粟劲:《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2、高恒:《秦汉法制论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三、魏晋隋唐部分1、《抱朴子》2、《世说新语》3、《资治通鉴》4、《唐律疏议》5、《唐六典》6、《唐会要》7、《贞观政要》8、《太平广记》9、《吐鲁番出土文书》10、《敦煌资料》11、张建国:《两汉魏晋法制简说》,大象出版社1997年版。

12、倪正茂:《隋律研究》,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13、徐道邻:《唐律通论》,中华书局1945年版。

14、陈延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5、乔伟:《唐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6、钱大群:《唐律译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7、[日]仁井田升:《唐令拾遗》,栗劲等译,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

18、王立民:《唐律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四、宋元明清部分1、《宋刑统》2、《宋会要辑稿》3、《续资治通鉴长编》4、《宋大诏令集》5、《宋元条法事类》6、《名公书判清明集》7、《洗冤集录》8、《元典章》9、《通制条格》10、《问刑条例》11、《大明律》12、《大诰》13、《大明会典》14、《清实录》15、《清史稿》16、《大清律例》17、王海云主编:《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近现代中国重要的法律文献
难点3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
(1)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2)为了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

(3)为了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4)增加了“人民”一章。

(5)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其影响深远,具体表现为:
(1)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大法的形式魔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合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文化上,知识分子利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等权利,纷纷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例1】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解析:《临时约法》颁布时,袁世凯已成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限制其权力,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

答案为D。

难点33 从《共同纲领》到l954年宪法
1.《共同纲领》的性质、特点
(1)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特点:具有过渡性、革命性,是对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体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性。

2.《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
不同点
背景制定机关体现原则目的
《共同纲领》推翻了国民政府,新中
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
新民主主义巩固民主革命成果,实
行人民民主专政
1954年宪法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经
济得到恢复发展,“一
五”计划的开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加强政治建设和法制
建设,调动人民的积极

【例2】下列关于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提出“一国两制”
B.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解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是1954年宪法,它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这部宪法颁布时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D错;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提出的,B错;A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可排除。

【例3】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解析: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l954年宪法颁布时,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故B错;A、C在《共同纲领》中就有规定。

故D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