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4高中语文同步精练: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教选修《演讲与辩论》)]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剥.(bō)削挣.(zhēng)扎不屈不挠.(náo)B.复辟.(pì) 或.(huò)者辛亥.(haì)革命C.勉强.(qiáng) 企.(qǐ)图英.(yīng)勇事迹D.警惕.(cì) 侮.(wǔ)辱大肆.(sì)屠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B项,辟bì;C项强qiǎng;D项惕t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渴望撕毁撕杀不可磨灭B.妥协屠杀图钉繁荣昌盛C.松懈阴谋阴暗毫无疑意D.姿态决议抉择坚苦奋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A项,厮杀;C项,毫无疑义; D项,艰苦奋斗。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中国 70 年,是一部、开拓创新的历史。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的英雄气概,创造了“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历史巨变。

()。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各种主义思潮纷纷亮相。

多少轰轰烈烈,多少慷慨悲歌,多少,依然未能改变江山飘摇、神州陆沉的悲惨命运。

诸路皆走不通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新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出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

在纪念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庄严时刻,再写历史新篇章,也将不变的深情与信仰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爱你,中国!(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推陈出新气吞万里如虎前赴后继最终B.革故鼎新气吞万里如虎前仆后继最终C.推陈出新敢教日月换新天前仆后继终于D.革故鼎新敢教日月换新天前赴后继终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

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剥.(bō)削挣.(zhēnɡ)扎不屈不挠.(náo)B.复辟.(pì) 或.(huò)者辛亥.(hài)革命C.勉强.(qiánɡ) 企.(qǐ)图英.(yīnɡ)勇事迹D.警惕.(cì) 侮.(wǔ)辱大肆.(sì)屠杀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渴望撕毁撕杀不可磨灭B.妥协屠杀图钉繁荣昌盛C.松懈阴谋阴暗毫无疑意D.姿态决议抉择坚苦奋斗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文章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过的生动局面,工人农民看了不觉为深,专家教授读了不觉为浅。

B.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了解并有独到见解的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经由观察历史而开始思考中国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历史覆辙”。

C.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D.不但毛泽东思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使国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的指南针,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经济中实现安定团结和和谐发展的一架导航仪。

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乱世隋唐》将带你穿越时空,和那些英雄人物一起去体验隋唐那段峥嵘岁月。

②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③50年的时间可以令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老去,也可以见证中国甩掉贫困帽子一步步创造人间奇迹的历程。

④大学生应该是最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识的社会群体,然而或许是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抑制了他们指点江山的激情。

⑤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⑥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⑤⑥5.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青丝染了霜烟,心事褪了红颜。

【学案导学设计】2014高中语文同步精练: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教选修《演讲与辩论》)]

【学案导学设计】2014高中语文同步精练: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教选修《演讲与辩论》)]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剥.(bō)削挣.(zhēnɡ)扎不屈不挠.(náo)B.复辟.(pì) 或.(huò)者辛亥.(hài)革命C.勉强.(qiánɡ) 企.(qǐ)图英.(yīnɡ)勇事迹D.警惕.(cì) 侮.(wǔ)辱大肆.(sì)屠杀解析B项辟bì;C项强qiǎnɡ;D项惕tì。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渴望撕毁撕杀不可磨灭B.妥协屠杀图钉繁荣昌盛C.松懈阴谋阴暗毫无疑意D.姿态决议抉择坚苦奋斗解析A项厮杀;C项毫无疑义;D项艰苦奋斗。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有力武器,我们必须牢牢________这个武器。

(2)幸福的感觉总被思念________,因为思念有时候是苦的。

(3)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________没有使群众受益,________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掌握湮没不但/而且B.把握淹没不但/而且C.掌握淹没不仅/反而D.把握湮没不仅/反而解析①掌握:控制,主持;了解、熟习并加以运用。

把握:成功的根据或信心。

②“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引申指一物盖过一物;“湮没”现在常用的意义是“埋没,没人知道”。

句子的意思是说“思念”盖过了“幸福的感觉”,选“淹没”。

③“不但/而且”表示前后的顺进;“不仅/反而”表示前后的反进。

选词句表达的语意是前后反进。

答案 C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大地上的2010年8月15日,是蒙上了一层悲伤的时间段,全国各地的五星红旗为生命而降,所有的娱乐活动为逝者而停。

B.据介绍,为“小美人鱼”庆祝生日的传统在丹麦已经延续了近一百多年,此次生日庆典的全程都将通过设在馆内的视频装置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事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意图。

(2)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事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事实的理解与把握。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对中国历史变迁的描述和评价。

(2)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探讨课文中的观点和论据。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拓宽视野,丰富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七、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据,理解作者对中国历史变迁的态度。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勾画信息,找到结构标志性词语,理清文章结构。【1】第一段的“现在开幕了”。
【2】第三、四段中的“在三年多的时间内”“三年以前”。
【3】第五、六段的“现在”“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4】第七段的“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5】第九、十、十一段的“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课堂环节03:
深度探究
怎样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
历史层面:中国人民从此结束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现实层面:揭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
情感层面:中国人民从屈辱的被压迫者成为有尊严的国家主人,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毅与自尊,胜利与自豪。
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例2 “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偏正短语用“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做修饰语,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②使用判断句。
例2 “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简洁的句子,将这次大会的突出特点表达出来,观点鲜明,铿锵有力,充满了革命即将成功的豪情。
例3 “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 “证明”“是”两个动词,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毛泽东对反动势力的深刻而睿智的认识。
课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型
新授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一篇开幕词,本文通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表现了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坚毅、自信、自豪以及因国家巨大变化的无比喜悦的情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

2.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刻含义。

2.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中国近代史,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4.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心得体会。

第二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刻含义。

3.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学习重点:1.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

2.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三、学习难点:1.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深刻含义。

2.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学习步骤:1.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

4. 课后拓展: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现实意义。

五、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情况。

2.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写心得体会等情况。

第三章:习题一、选择题:1.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背景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分析课文的引言部分,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1.4 教学资源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1.5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毛泽东的地位和贡献,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课文引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理解。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论述和论据。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论述。

探讨课文中的论据和证据。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述。

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4 教学资源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5 教学步骤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课文解析。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重要段落和论述。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论据和证据。

小组报告,分享对课文观点和论述的理解。

第三章:历史背景分析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背景。

分析历史背景对课文内容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historical thinking skills。

3.2 教学内容分析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背景。

探讨历史背景对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背景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historical thinking skills。

3.4 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中学案(含答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中学案(含答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高中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2.领略富有时代性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3.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自豪之情。

二、预习内容1.文学常识毛泽东,字______(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______者,无产阶级______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2.写作背景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____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三、文本研习1.速读全文,概括各段的意思。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9322;○9323;○9324;○9325;○9326;○162.在概括各段基础上,完成本文的结构图:一、(—)宣布大会开幕,简介及特点二、(—)回顾过去,三、(—)立足当下,对做出规划(、、、)四、(—)展望未来,描绘的蓝图(、、)五、(—)纪念与祝贺3.这篇开幕词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

从文中内容来看,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4.为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这一梦想,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无数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不屈不挠,奋勇抗争。

民族复兴伟大而艰难的历程,展现了革命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

本文是如何展现这些优秀品质的?请概括回答。

课文优秀品质(1)意志坚定(2)不畏艰险(3)无私奉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四、课后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学案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案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题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案【学习目标】①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②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习重点】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难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西藏的和平解放【学习案】一、预习案(一)新中国的成立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_______年9月,第_______中国人民_______会议召开(2)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它在1954年宪法制定以前,其临时宪法作用。

),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为代国歌,以_______为首都并改名为_______,采用_______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_______。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召开: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中南海(2)内容: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决定以“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_______为政务总理兼外交部长。

3、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1)时间:1949年_______月_______日,在_______举行开国大典(2)标志: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今天成立了,标志着_______的诞生(3)历史意义: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_______的国家;_______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_______。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_______和被压迫_______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经过(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_______的领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渲染也是学习的重点,需要仔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立场。
三、预习检测题
一、填空题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
2.文章描述了________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文章中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意味着中国从________走向了________。
四、对新中国的展望和号召(第13-15段)
这部分主要表达了对新中国的展望和号召。作者强调了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号召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五、结尾部分(第16段)
这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再次强调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意义,以及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这句话强调了信仰、力量和希望的重要性。信仰是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力量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是民族振兴的保障;希望则是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民族发展的方向。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坚定信仰,凝聚力量,充满希望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4.“中华民族从苦难里走过,从多灾多难中奋起。”
这句话回顾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苦难与挫折,也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多灾多难中不屈不挠、奋起直追的精神风貌。它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要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会议召开和代表情况(第2-3段)
第2段详细描述了会议的召开情况,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出席代表。第3段则进一步介绍了代表们的情况,他们来自各个党派和人民团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三、会议的主要议程和成果(第4-12段)
这部分详细阐述了会议的主要议程和取得的成果。包括讨论和通过各项重要决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及确定国旗、国歌和首都等。这些议程和成果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国人民的站起来。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第一章:导言1.1 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本文的体裁和结构。

3. 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步骤】1. 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1.2 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学习步骤】1. 自主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合作学习: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探究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1.3 习题1. 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A. 抗日战争胜利B. 中国人民站起来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 中国人民站起来(2)本文的体裁是什么?A. 小说B. 散文C. 诗歌D. 戏剧2. 简答题:(1)请简述课文的结构。

(2)请简述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二章:分析课文2.1 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事实和例证。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重要概念和观点的理解。

2. 事实和例证的分析。

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事实和例证,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2.2 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事实和例证。

3.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习步骤】1.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高中语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摘编自《中国的进口抗癌药,为什么全世界最贵?》,《人物》2018年7月9日)
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7.如何克服机器人新闻的那些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在 1949 年 9 月 21 日,新中国成立前夕,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写的一篇著名文章。

这篇文章回顾了中国人民从受苦受难的历史到站起来的过程,展望了新中国的美好前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

本节课选自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需要团结一致,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

毛泽东这篇文章旨在唤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信心,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

因此,本课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二、核心素养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了解毛泽东的文风特点,感受其语言的简练、生动、深刻,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

3.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意义,认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风貌。

4. 人文关怀与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

(2)分析毛泽东的文风特点,体会其语言的简练、生动、深刻。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意义,认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欣赏毛泽东的文风。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意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结构、思路,分析毛泽东的文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意义。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围绕课文内容、结构、思路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意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2.领略富有时代性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3.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自豪之情。

【学习过程】一、研习文本思路1.理解文意:速读全文,概括各段的意思。

注意关注各段中的关键词,标画筛选,概括各段的意思。

【明确】①宣布会议开幕②简介与会代表人数及其代表的阶层,点明大会的特点。

③回顾过去三年的情况,交代“全国人民大团结”成功实现的原因和大会召开的基础。

④交代会议名称的由来,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⑤交代此次大会的主要议程和工作内容。

⑥阐明此次大会的伟大意义——标志一个新的伟大时代的开始,展望民族独立与发展的美好前景。

⑦理智、清醒地告诫与会代表,革命还没有完结,不要放松警惕。

⑧提出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的两个策略。

⑨阐述“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对建设工作的意义,并表达了对经济建设工作迅速取得胜利的强大信心。

⑩阐述文化建设到来的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9322;展望国防建设的前景。

9323;表达对反动派的蔑视9324;对人民英雄的纪念9325;对革命胜利的祝贺9326;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祝贺16对此次大会胜利召开的祝贺。

2、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讲词,读来扣人心弦,与文章思路密不可分,试分析全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文章思路结构。

(1—2段)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3—4段)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5—8段)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做出规划:指明会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发展策略。

(9—11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蓝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12—16段)纪念与祝贺。

总结:本文首先,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

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插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充满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陈丽平【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2、理解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内容:①制定《共同纲领》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共同纲领》性质:起了_____________作用,也是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__________________②大会选举____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任命________________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③大会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国大典的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②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③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____为首的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西藏_____________。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分析语句及表达方式
做笔记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句子
合作交流:
10分钟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课件展示或板书)
1.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教材,读完之后请归纳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归纳的方法:找关键词,如结束了、实现了、鼓舞了等。)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林。
当时,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西南、西北以及华南等地的战事仍在继续。为了避免国民党方面战机的破坏,确定了这个时间。因为下午3时举行就能让国民党的战机无法在天黑之前赶回去,而那时在夜里飞行是十分危险的。(这两个问题之外,学生可能还存在其他的疑问,可以让学生下课之后去查阅。)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那新中国的成立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1.开国大典。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
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课前预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课中进行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课后延伸活动——小组活动,拓展认识。关键问题:◆课前的预习任务设计要简单明确,适合学生能力;◆课堂学习活动注意引导,借助媒体促进学生思考;◆做好教学资源平台,使学生获取更多感兴趣的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服务。
(2)国际: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壮大了世界和平和民主的力量。
(关于国际意义这一点,要让学生有世界意识,教师简要概述当时的世界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许多国家纷纷独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剥.(bō)削挣.(zhēnɡ)扎不屈不挠.(náo)B.复辟.(pì) 或.(huò)者辛亥.(hài)革命C.勉强.(qiánɡ) 企.(qǐ)图英.(yīnɡ)勇事迹D.警惕.(cì) 侮.(wǔ)辱大肆.(sì)屠杀解析B项辟bì;C项强qiǎnɡ;D项惕tì。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渴望撕毁撕杀不可磨灭B.妥协屠杀图钉繁荣昌盛C.松懈阴谋阴暗毫无疑意D.姿态决议抉择坚苦奋斗解析A项厮杀;C项毫无疑义;D项艰苦奋斗。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有力武器,我们必须牢牢________这个武器。

(2)幸福的感觉总被思念________,因为思念有时候是苦的。

(3)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________没有使群众受益,________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掌握湮没不但/而且B.把握淹没不但/而且C.掌握淹没不仅/反而D.把握湮没不仅/反而解析①掌握:控制,主持;了解、熟习并加以运用。

把握:成功的根据或信心。

②“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引申指一物盖过一物;“湮没”现在常用的意义是“埋没,没人知道”。

句子的意思是说“思念”盖过了“幸福的感觉”,选“淹没”。

③“不但/而且”表示前后的顺进;“不仅/反而”表示前后的反进。

选词句表达的语意是前后反进。

答案 C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大地上的2010年8月15日,是蒙上了一层悲伤的时间段,全国各地的五星红旗为生命而降,所有的娱乐活动为逝者而停。

B.据介绍,为“小美人鱼”庆祝生日的传统在丹麦已经延续了近一百多年,此次生日庆典的全程都将通过设在馆内的视频装置传播到世界各地。

C.宝成线石亭江大桥,在暴雨引发的特大洪水中受到重创,致使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脱线,两节车厢落水,两个桥墩坍塌。

D.中国人民的团结坚韧让世人惊叹,中华民族迸发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令世界瞩目;灾难撼不动人民的意志,摧不垮民族的脊梁。

解析B项“不合逻辑,近一百多年”中删除“近”或“多”。

C项语序不当,“两个桥墩坍塌”调至“受到重创”后。

D项成分残缺,“百折不挠”后添加“的意志精神”,“迸发出”后加“的”。

答案 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要注意分析空格前后的语句,特别是词语“国际地位”“作用”“责任”。

由此可以推断出②应该在第一句,因为首先是“国际地位”,然后横向、纵向延伸,先“中国的综合国力”,然后“现代化建设”,④③紧随②之后,紧接着写“中国的发展速度”是⑥,从“也高于”推断⑥后面应是①,⑤是针对“增长的原因”做的阐述,应在①之后。

答案 A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9题。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贵州、四川和接近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经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

即使勉强地作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会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

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

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

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

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

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了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6.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开幕词,先是历史回顾,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B.开幕词先就代表的地区分布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C.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D.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E.开幕词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

解析B项“代表的地区分布”应为“代表的组成成份”;D项“舆论”应为“法律”。

答案BD7.请简要概括本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性质:代表全国人民。

(2)职能:制定政协组织法,制定政府组织法,制定共同纲领,选举政协全委会,选举政府委员会,制定国旗国徽,决定国都和年号。

8.“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9.这篇演讲词总体给人态度坚决、不容置疑的感觉,原因之一是它运用了不少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请从第四段中找例句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一些强调性的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决无”,或是涵盖一切可能,如“必”等,从逻辑上讲,都属“全称”词语,即包含了一切情况;从语气上讲,则有坚定无疑的意味。

强调性的“是……的”句式,也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

三、能力拓展阅读下面的演讲词,完成10~12题。

为人民服务①毛泽东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张思德②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