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隋唐文明强化训练试题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1-2唐太宗练习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1-2唐太宗练习及答案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强化训练人唐太宗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训练:(必做)一、选择题:1、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李渊 B李世民李建成 D李元吉2、唐太宗登上皇帝宝座的方式是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发动兵变 D民主选择3、右面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B唐玄奘西行天竺文成公主入藏 D在西域设立北庭都护府4、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举制④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A①②③ B②③⑤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5、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这段话说明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6、《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B.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形成对周遍民族的巨大向心力.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民族的友好关系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7、唐太宗统治时期,在六部下设的鸿胪寺的职能是A接待各国使者 B专同外国人经商专门处外宗教问题 D专管中外文的交流8、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里的“水”和“舟”是指A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 B人民群众和封建君主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 D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9、下列说法不符合唐太宗的是A善于纳谏B重用贤能轻徭薄赋D唐由盛转衰10、导致“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人口大量增加阶级矛盾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强化训练强化训练11、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风”主要指A方向不定的风 B北方匈奴人的风俗习惯唐代吐蕃族的风俗习惯 D民族融合的风气12、唐太宗统治时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是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 B民族政策开明尊重少民族地区 D中原文远播少民族地区13、“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A推动封建文向高峰发展 B促进了民族融和为唐朝盛世局面奠定了强化训练强化训练 D有利于社会稳定14、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特训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特训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答案】:
【解析】: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使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李渊
C、唐太宗
D、唐玄宗
【答案】:
【解析】:
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答案】:
【解析】: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她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A、正确
B、错误
隋朝时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朝时完善。
A、正确
B、错误
北宋前期,江浙地区商业活动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材料二图片所示的皇帝是谁?她的统治对唐朝有着怎样的影响?
根据材料三,归纳开元年间繁荣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
【答案】:无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大运河不仅承载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也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难。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往南迁移,大致上也是沿着运河的西北——东南方向前进的。明清以来,繁忙的大运河更是将富庶的江南与帝国心脏紧密相连,带动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其文史意义早已超脱桨声灯影的本体。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挭,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辛亥革命后,清运寿终正寝。

5、隋唐试卷及答案

5、隋唐试卷及答案

中古史(隋唐)试卷一.选择题:△.关于隋朝的历史回答:1.关于隋朝统一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加强②.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隋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作好渡江作战准备④.北周统治腐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2.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①.建立隋朝②.营建大兴城和洛阳③.开通大运河④.发动五次对高丽的战争⑤.被农民起义军杀死A.①⑤B.①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⑤3.隋朝成为短命王朝的原因不包括:()A.对高丽的战争加剧人民痛苦B.营建东都洛阳加重人民负担C.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导致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能低下D.受到农民起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双重打击4.秦始皇和隋炀帝相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很残暴B.开创过统一局面C.都穷兵黩武D.促进了多民族国家发展△.均田制是北魏开始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隋唐继续沿用。

回答:5.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均田制是府兵制和募兵制实行的经济基础C.均田制就是国家强行把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D.均田制下根本的受益者是农民6.北魏和唐朝实行均田制的首要条件是:()A.租庸调制的实行B.土地兼并中止C.政府财政收入增多D.政府掌握一定土地7.隋唐时期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下农民的身份是:()A.农奴B.自耕农C.地主的佃农D.国家的佃农8.唐朝中期以后,均田制不再实行,赋税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A.封建制度开始进入衰落时期B.土地和人口的矛盾不断加深C.社会生产力发展处于停滞状态D.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9.我国古代均田制遭破坏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经济的发展B.大官僚兼并土地C.安史之乱的结果D.藩镇割据形成10.西周实行井田制与北魏、隋唐推行的均田制相同之处是:()A.国家控制大量土地 B .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种C.农民都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租税D.本质上是土地公有制△.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基础过关练题组一选官制度1.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极多。

在东晋,只要是高门,甚至弱智和低能儿也可以出仕。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央集权的加强2.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3.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

”据此可知钱穆认为科举制()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D.抑制了士族门阀势力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分科考试B.以德治国C.公平竞争D.学而优则仕题组二三省六部制5.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6.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

此变化所反映的本质是()A.皇权不断得到加强B.中央官员数量增多C.大臣分工逐渐明确D.丞相负责军事责任7.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

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A.替皇帝起草诏令B.审核诏令内容C.负责诏令的执行D.负责监察百官8.唐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五房,得到唐玄宗认可。

这反映当时()A.三省体制开始形成B.决策权审议权分离C.机构变革提高效率D.中枢体制发生质变9.政事堂在唐初设于门下省,为宰相议政之所。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基础过关练题组一隋朝兴亡1.将“589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A.隋朝的建立B.开通大运河C.开创科举制D.隋朝的统一2.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

”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加强北部边防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D.巩固隋朝的统治3.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掉陈朝,使南北重归统一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C.隋朝时我国科举制度开始形成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题组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4.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由此可知唐太宗()A.重视发展生产B.扩充国学规模C.注重虚心纳谏D.加强边疆管理5.据记载,贞观年间,商旅野外停留,没有盗贼之忧,监狱常常空置,马牛遍布田野,大门不用关闭;连年获得丰收,一斗米三四钱,往来旅客从山东到沧海,不用自带干粮,可以取给于路。

该记载()A.说明贞观年间百姓生活富足B.客观反映了贞观之治的面貌C.为政要类的记载提供了范例D.反映了唐初经济的恢复发展6.武则天立“无字碑”且留有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当代史学家肯定武则天者居多,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她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D.她重文轻武,强化了中央集权7.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下图中“?”处应为()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8.“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A.唐朝国力强盛B.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C.他主张对外开放D.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9.唐皇室有“胡人”血统。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训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训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主要条件是()A.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融C.隋朝广设仓库,物资储备丰富,故选B项。

2.“589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洛阳,杨坚就是隋文帝。

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了统一、安定的局面。

”这段材料中存在几处错误()A.1处B.2处D.4处,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杨坚灭陈,统一全国,故材料中存在2处错误,故B项符合题意。

3.大运河连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鸿恩大德,前古未比”。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加强北部边防C.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4.若想了解唐朝的建立者,应看的著作是()A.《贞观政要》B.《唐高祖传》D.《李隆基大传》5.以史为鉴,唐太宗非常重视选官用人,从他所用的人来看: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魏征敢于直言、大将李靖能征善战。

唐太宗的“用人”给我们的启迪是()A.唯才是举B.用人求全D.用人不疑,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宰相,人称“房谋杜断”,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谏臣,任用能征善战的李靖为将,体现了他知人善任的优秀品质,故选C项。

6.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推行此民族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边疆民族放弃对中原的袭扰B.唐太宗深得各民族的爱戴和支持C.唐太宗励精图治、虚心纳谏“独爱之如一”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故D项符合题意;“边疆民族放弃对中原的袭扰”和“唐太宗深得各民族的爱戴和支持”是唐太宗实行这一政策的影响,故A、B 两项不符合题意;“唐太宗励精图治、虚心纳谏”是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故C项不符合题意。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强化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强化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单选题(共12题)1.(2024河北唐山摸底)敦煌遗书《唐开元户部格残卷》载垂拱元年(685)敕令:“诸蕃商胡,若有驰逐,任于内地兴易……其贯属西、庭、伊等州府者,验有公文,听于本贯已东来往。

”该敕令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抑商政策逐步废弛B.商贸政策有限开放C.中外贸易往来兴盛D.陆上丝绸之路繁荣2.(2023广东深圳模拟)唐太宗在论述民族关系时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

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

据此推知,唐太宗时期( )A.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得以强化B.民族间交融扩大了唐朝的疆域C.开明的民族政策利于边疆治理D.朝廷实现了对周边的有效治理3.(2023广东部分学校联考)《开元天宝遗事》载:“李林甫有女六人……常日使六女坐于窗中,每有贵家子弟入谒,林甫即使女于窗中自选可意者事(嫁)之。

”上述史料可以说明唐代( )A.社会生活相对开放B.封建伦理已经瓦解C.女性实现婚姻自主D.门第观念颇为流行4.(2023江苏徐州模拟)公元733年,唐玄宗改唐初10道为15道,置采访、观察使以常驻,主管监察,道逐渐成为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安史之乱后,军事成为道的主要政务,唐廷遂将原在边防实行的镇守节度使制应用于诸道。

这一调整( )A.完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B.有利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体现了中央对现实的政治妥协D.加速了唐王朝的土崩瓦解5.(2023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下表所示为历史学家张国刚对9世纪初叶的唐代藩镇的分类(部分)。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唐代的藩镇割据( )类型地区概述独立型藩镇河朔地区多为安史余孽盘踞,割据性强防遏型藩镇中原地区归顺朝廷,听从调遣,对河朔跋扈藩镇有制约作用防御型藩镇西北边地所设之军镇乃抵御袭扰之需A.具有区域性与制约性统一的特点B.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C.造成了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D.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6.下表是五代时期的政权更替情况。

高中历史隋唐练习题及讲解大题

高中历史隋唐练习题及讲解大题

高中历史隋唐练习题及讲解大题### 高中历史隋唐练习题及讲解#### 一、选择题1. 隋朝的建立者是:A. 杨广B. 杨坚C. 李渊D. 李世民2. 隋朝统一中国的时间是:A. 581年B. 589年C. 605年D. 618年3.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渊B. 李世民C. 李治D. 李隆基4. 唐朝的盛世时期是: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武周时期D. 永徽之治5. 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A. 进士科的设立B. 明经科的设立C. 武举科的设立D. 乡试、会试、殿试的制度化#### 二、简答题1. 简述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2. 描述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特点。

3. 阐述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及其影响。

#### 三、论述题1. 论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 答案及讲解#### 一、选择题1. 答案:B. 杨坚讲解: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即隋文帝。

2. 答案:B. 589年讲解:隋朝在589年灭陈,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

3. 答案:A. 李渊讲解: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即唐高祖。

4. 答案:B. 开元盛世讲解:唐朝的盛世时期是开元盛世,这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高峰。

5. 答案:D. 乡试、会试、殿试的制度化讲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考试制度的规范化,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的设立。

#### 二、简答题1.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背景是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中央集权,促进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其历史意义在于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特点包括政治清明、法制严明、重视人才选拔、推行节俭等,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包括派遣使节、接受外国使节、开展贸易等,这些交往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丰富了唐朝的文化生活,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影响。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单元检测题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单元检测题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单元检测题1.下图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三省中的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该制度使皇帝A.地方权力彻底消亡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相权分割和中央行政效率低下D.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2.传说:“董永,西汉时出生在东台市西溪镇董家舍。

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

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

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上曹财主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

”如果他生在汉武帝以后的汉代,他有可能被推举做官,主要是因为当时A.选官注重道德品行B.董永才能出众C.解决王国问题的需要D.选官制度公平公正3.《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这种做法A.使中书省地位超越尚书省B.有利于防范宰相的擅权C.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能D.说明监察机构日益完善4.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称赞科举制时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科举制受推崇是因为它A.追求公平公正与择优录用B.体系严密推动社会进步C.成为资产阶级的斗争武器D.为政府提供了所有能吏5.学者罗振玉在评价某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

……·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材料中反映的制度A.以才华能力为选官标准B.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C.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6.“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的中外朝制B.秦朝的三公九卿制C.魏晋九品中正制D.唐朝的三省六部制7.唐太宗曾对门下省长官说,国家“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课 隋唐时期的文化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课 隋唐时期的文化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

应用:习题精练一、选择题巩固篇1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的成就是()A《甘石星经》的编著 B《大衍历》的编订C“太初历”的制订 D子午线的测量答案:B2“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诗句应出自()A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B现实主义诗人杜甫C边塞诗人岑参 D山水田园诗人王维解析:记住唐诗的流派和代表人物,结合所引用的诗句,容易判断是边塞诗人岑参。

答案:C3唐朝诗歌内容丰富,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反映现实生活,造成这一特点的社会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繁荣 B科举考试的实行C庶族地主登上政治舞台 D南北文化交流频繁解析:注意“社会原因”,任何文化发展,都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关系紧密,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内容,自然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程度,正是有了唐朝经济的繁荣这一基础,才有唐诗的丰富多彩。

答案:A4唐朝时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其中包括…①天竺的医学、建筑艺术②朝鲜的音乐③中亚的舞蹈④日本的服饰⑤西方的科学著作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解析:先联系与唐朝交往比较密切的国家,从中选择符合题干要求的项目。

答案:B5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定子午线的长度,这表明我国古代人民当时就() A对测量地球的大小作出了贡献B能测定地球纬线的长度C能了解地球与月球的关系D在探索地球昼夜互换的原因解析:明白“子午线”的概念,就能明白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作用。

答案:A6有关唐文化辉煌灿烂的原因,下列各项中最主要的是()A南北统一,疆域辽阔 B政治稳定,经济发展C民族众多,关系融洽 D对外开放,广泛吸收解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关联密切,没有稳定的环境、发达的经济,就不可能有发达的文化。

答案:B7中唐诗坛倡导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其代表人物是()A陈子昂 B王维 C杜牧 D白居易解析:要准确掌握初唐、盛唐、中唐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风格特点。

最新部编版2020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隋唐时期专项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最新部编版2020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隋唐时期专项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君,舟也,民,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对这句话认识很深刻,并注重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的是哪一位统治者()A. 隋文帝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 加强中央集权B. 实现国家统一 C. 开通京杭大运河 D. 社会经济发展3.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4.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A. 作战立功B. 辛勤耕作 C. 参加科举考试 D. 经商致富5.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错误的是()A. 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 史称唐玄宗有贞观遗风C. 这时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D. 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房玄龄等人为相6.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A. 隋朝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7.下图中的人物在581年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南北,他是()A. 唐太宗李世民B. 唐高祖李渊 C. 隋文帝杨坚 D. 隋炀帝杨广8.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

下列这些评论中,最中肯的是()A. 奢侈腐化,心狠手毒 B. 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C. 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D. 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有贞观遗风9.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中连接黄河和淮河的一段名称是()A. 永济渠B. 江南河 C. 邗沟 D. 通济渠10.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强化练(三)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强化练(三)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强化练(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隋唐、宋元时期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往由于缺乏分门别类的考察研究,常常笼统地把藩镇与割据等同。

这模糊了人们对唐后期政治、经济变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唐后期100多年的复杂历史变成了苍白的一页。

材料实际认为( )A.藩镇割据推动了后唐发展B.藩镇并没有造成国家分裂C.历史认知应坚持辩证观点D.研究唐后期藩镇的史料不足,这说明历史认知应对史料进行辩证分析,故C项正确;A项混淆了“后唐”与“唐后期”两个概念,故错误;B项材料依据不足,故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唐后期的认知模糊,而不是史料不足,故D项错误。

2.(2019某某某某高三四模)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 )A.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B.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D.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一定程度上受制于“道理”,说明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故A项正确;“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宋代封建等级制度并未趋向解体,而且材料无法体现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宋代经济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某某高三二模)魏晋时期,儒家知识分子对先秦经文的注疏多有相互攻讦之处。

唐代政府下令编纂《五经正义》,去“异端邪说”,并将其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这一变化( )A.有利于儒学融合其他学说B.推动儒学政治地位提升C.有利于扩大唐代统治基础D.导致后世儒学发展僵化,唐代在魏晋南北朝注疏儒家经文派别林立、互相攻讦不休的背景下,以官方为标准,展开了统一经学的行动。

这对于当时儒学内部派别纷乱的情况有改善作用,将其纳入科举X围则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学内部的统一,并未提到其他思想流派,A项错误;该举措并未扩大唐代的统治基础,C项错误;统一经学并将其纳入科举X围与儒学发展僵化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隋唐两宋测试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隋唐两宋测试

隋唐两宋检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2018-2019丰台第一学期期末4)右图为某同学在学习三省六部制时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为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皇 帝2.(2017全国1卷26) 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3.(2018昌平二模13)唐太宗在《帝范·务农》中说:“禁绝浮华,劝课耕织,使民还其本,俗反(返)其真,则竞怀仁义之心,永绝贪残之路,此务农之本也。

”唐太宗的真实意图是强调 A.统治者应轻徭薄赋 B.法律治理“务在宽简” C.重农政策的重要性 D.君主要有“仁义之心”4.(2018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唐贞元八年(792年)六月,江淮等南方诸州“霖潦为灾、浸没田畴、毁败庐舍”,有大臣上奏“虽幸者京师岁稔,夏麦又登……然赋取所资,军国大计,仰于江淮”,要求宜速救灾。

对该材料,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对经济破坏严重 B.南方经济地位进一步上升 C.江淮地区成为了政治中心 D.关中地区是朝廷财赋重地5.(2018西城二模13)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

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A.秦朝丞相 汉朝中书令B.秦朝太尉 唐朝节度使C.秦朝御史大夫 宋朝通判D.宋朝枢密使 明朝殿阁大学士6.(2016.3 东城区高三零模14 )钱穆《国史大纲》写道:北宋初年,宋太祖“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艺殊绝者送都下,补禁军之阙(缺),其老弱者始留州。

”这一措施在当时应该被称为A.强干弱枝 B.分散兵权 C.以文制武 D.重文轻武7.(2016.5海淀区查漏补缺) 宋初赵普对太祖说道:“刑以惩恶, 赏以酬功, 古今之通道也。

且刑赏者, 天下之刑赏, 非陛下之刑赏也, 岂得以喜怒专之!”北宋大臣张方平的《乐全集》卷19中说:“ 夫国之所谓大臣者, 莫尊乎宰相, 君为元首, 宰相乃其股肱, 动静休戚, 义犹一体。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练习题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练习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课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排列正确的是A. 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 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 血缘→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主要有:德行、门第和考试成绩,下列选官制度与这个对应正确的是()A. 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C. 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D. 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3.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应为①两税法实行②土地兼并严重③均田制被破坏④租庸调制无法维持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③④②①D. ②③④①4.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被士族控制后,出现了“变相之贵族”,对中央政府的权威构成威胁。

隋唐确立了科举制,改变了以往选官制度自下而上的性质。

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A. 满足了对人才的需要B.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 改变了选拔官吏标准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5.魏晋和隋唐时期赋税制度中的“调”指A. 征调徭役B. 征收纺织品C. 征收粮食D. 上缴棉布6.唐代以尚书省六部通过寺监和州县维持国家正常运行,以御史台三院(台院,殿院,察院)通过中央直贯基层的使职系统对政务运行中出现的违反律令格式犯罪行为进行纠核,即“台省”并列。

据此可知,唐代()A. 权力制衡特征明显B. “台省”平行和平等C. 行政效率得到提高D. 监察权成为最高层级7.古代皇帝集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

唐朝的集权措施属于()A. 前者B. 两者兼有C. 后者D. 两者皆无8..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促成这一转变的是A. 战国商鞅变法B. 西汉休养生息政策C. 魏晋时期租调制D. 唐朝两税法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0.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的文化 同步练习旧人教

高三历史隋唐时期的文化 同步练习旧人教

隋唐时期的文化同步练习B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9分,共72分)1.下列关于隋唐文化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A 兼收并蓄,全面繁荣B 在继承前代文化成果基础上有所创新C 中华文化圈最终形成D 当时中国和罗马是世界两大文明中心【答案】D2.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充分体现出唐朝文化的A 高度繁荣的特征B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征C 泽被东西的影响D 兼收并蓄对外开放的特征【答案】D【解析】唐朝文化以其世界领先的地位,而出现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举动,充分体现唐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3.下列对唐朝文化辉煌灿烂的原因表述中,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应该是A 南北统一,疆域辽阔B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C 民族众多,关系融洽D 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答案】B【解析】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

4.以下对隋唐文化成就的叙述,错误的有A 火药的配方最早出现在唐朝中期,到唐末开始用于军事B 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C 李春主持兴建的大兴城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D 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答案】C【解析】大兴城的主持者是宇文恺。

李春设计赵州桥。

5.唐朝大兴科举考试,对文化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最突出表现在A 诗歌的繁盛B 史学的进步C 教育的兴起D 印刷术出现【答案】A6.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敦煌莫高窟,从根本上反映了A 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成就B 隋唐时期社会繁荣的景象C 隋唐时期中外交往的盛况D 隋唐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答案】B【解析】敦煌壁画反映唐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很多事面中都可以看到隋唐社会的繁荣景象。

7、唐诗兴盛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繁荣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④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一种文化现象总是跟当时有关的政治的、经济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8、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门第限制 B削弱了皇权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制度,与削弱皇权无关。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强化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强化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的是(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2.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

这说明唐太宗(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3.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乎?”(《贞观政要》)从这种认识出发,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唐初经济逐步恢复(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革新政治C.兴科举,以儒为师D.“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4.“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

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B.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5.唐太宗时期,在某一地区实行“授以生业、教之礼仪……选其酋长”“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的政策。

这一地区主要在( )A.吐蕃地区B.东突厥地区C.西突厥地区D.西南夷地区6.下列对封建社会盛世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盛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②是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③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④逐步淡化了阶级界限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7.某朝廷讨论调兵平叛时,一位官员说:“这些地方军队平时自行抽税养兵,当命令其出兵时,却又向朝廷要粮要饷,讨伐时还常借故迟缓不前,甚至和叛贼勾结。

所以动员这些军队必须审慎,否则只是多耗钱财而少功效。

”该官员最可能是( )A.汉代周亚夫B.唐朝李德裕C.宋朝王安石D.清朝曾国藩8.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

人教版高三历史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三历史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同步练习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步练习选择题1.中国造纸术传人印度是在( )A.东汉时期 B.三国两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 D.唐朝时期2.下列各项在后世又曾大规模增修或扩建的工程是( )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赵州桥④长城⑤大运河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3.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曰:“安事苦民。

”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③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北京某中学学生在暑假期间,为了增长见识,以加深对隋唐文化的深入了解,他计划考察下列内容,下列哪条线路是最好的捷径( )①杜甫草堂②赵州桥③大雁塔④集贤殿书院A.北京一②一④一③一① B.北京一②一①一③一④C.北京一④一①一③一② D.北京一④一②一①一③5.《中朝故事》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德裕任宰相时,有一个亲近知己奉命出使到镇江去。

李德裕对他说:“金山下扬子江水,取一壶回来。

”那人忘了,船到南京城下才记起来,取了一瓶水,回到京城送给李德裕。

李用来煎茶,饮后非常惊讶,说:“江南的水和过去不同了。

这好像是建业石头城下的水。

”那人赶紧认错,不敢隐瞒。

这个故事最能反映的是 ( ) A.南京城下的水已受严重污染B.金山下扬子江水是优质矿泉水C.李德裕对水的成分有研究D.唐代人已经注意到水质对煎茶的影响6.“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是讨伐——的言论( )A.夏桀 B.商纣 C.秦始皇 D.隋炀帝7.“世人结交需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今然诸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这首唐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人际关系的淡漠 B.社会风气的败坏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D.价值观念的更新8.刘知己的《史通》是一部( )A.历史学理论著作 B.唐朝断代史C.典章制度沿革史 D.编年体通史答案:1.D 2.D 3.C 4.A 5.D 6.D 7.C 8.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文明的高峰——隋唐(581年——907)强化训练:
1.《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

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
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B.容易埋没人才
C.选官局限在士族、庶族范围内 D.选官任人唯亲
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大,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此语针对的是
A.宰相专权乱政 B.百司效率低下 C.分裂势力坐大 D.君主决策闭塞
3.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4.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5.唐代出现不少宰相和高官以自己不是科举出身为耻的现象。

这说明唐代科举
A.取代了其他选官方式 B.在士大夫阶层中的影响力扩大
C.促进社会阶层上下流动 D.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

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若以此衡量,则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①世官制阶段②察举制阶段前期③九品中正制时期④科举制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7.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下列图片说明了
戽斗手摇翻车脚踏翻车高转筒车A.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 B.经营方式的个体化
C.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 D.灌溉工具的多样化
8.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②使用高转筒车③曾推行均田制④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
150人。

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
C.官营纺织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D.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10. 中国瓷器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下列关于中国制瓷业叙述正确的是 A.唐宋以来瓷器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B.“唐三彩”是风格独特的美术瓷器
C.江西景德镇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
D.制瓷业是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11. 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
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

这种状况说明
①商业活动空间有突破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④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
12.有关唐代“草市”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它是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②它有“草市尉”进行管理
③它后来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④它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13.杜牧在《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写道:“伏以江淮赋税,国用根本。

今有大患,是劫江贼耳……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自十五年来……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从中可以获悉当时江淮地区
①“草市”的税收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②商人经常面临人身财产安全的威胁
③“草市”已经不受官吏直接管辖,治安极差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据《唐会要》记载:“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

”该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夜市已被政府禁绝 B.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C.市已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 D.都城汴京夜市的繁华景象
15.《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唐景龙元年(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这说明当时
A.市都集中于州县所在地 B.草市不是法定的正式之市
C.市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D.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16.三位教师对开元通宝是何时期钱币有不同看法。

甲教师以唐玄宗年号为开元,认为应属于唐玄宗时期;乙教师以《旧唐书》中记载:“武德(唐高祖年号)四年,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为由认为通行于唐朝;丙教师以《中国古钱目录》和钱币实物等进行考证,得出并非仅指唐朝钱币。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以当时皇帝年号分析,甲教师立论可靠
B.以唐代史籍记载为据,乙教师认识准确
C.立足文献和实物考辨,丙教师所论相对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