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冀教版【小学学科网】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冀教版

专项部分古诗文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1.横野:宽阔的原野。

2.弄:逗弄。

3.归来:回来。

4.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5.卧:躺下,睡倒。

【诗意】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

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吃饱了饭回来时,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草地上望着明月休息了。

【作者简介】吕岩(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一名岩客,字洞宾,河中永乐(一云蒲坂)人。

(唐才子传作京兆人。

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

咸通初中第,两调县令。

值黄巢之乱,遂携家归终南,放迹江湖间。

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钟离权,遂得道,不知所终。

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黄粱梦”故事,许多小说家、戏曲家,都取之为小说、戏曲的题材。

吕岩所作诗,流传甚多,全唐诗辑为四卷,行于世。

【赏析】《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

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重点诗句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重点诗句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重点诗句
1. 《古朗月行》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地势极高山巅下,来如萧索去如飞。

2. 《登鹳雀楼》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将进酒》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君不见妻子愁煞白头老,计夫复何求。

4. 《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6. 《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 《游子吟》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8.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 《春夜喜雨》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以上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的重点诗句。

这些诗句
既有美丽的意象,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值得我们牢记于心。

六年级语文全册古诗词集锦(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全册古诗词集锦(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全册古诗词集锦(冀教版)引言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冀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学习占据了重要的篇章。

这些古诗词既有优美动人的作品,也有富有哲理的名篇。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六年级语文全册古诗词集锦,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第一单元:瘦马瘦马【作者】周邦彦【朝代】唐代瘦马背上长角高,黄绵双距青毛杂。

不知与众离庐日,拂地何时啼白鸦?学习要点本诗描绘了一匹瘦马的形象。

作者通过形容其长角高、黄绵双距和青毛杂,生动地展现了这匹马的特点。

诗中还表达了对它的关注和好奇,问道何时会听到它拂地啼鸣的声音。

阅读理解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瘦马的形象。

黄绵双距指马背上像黄金一样的长毛,距表示马背上的肋骨。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马的细致观察和真挚情感。

诗中的问句“何时啼白鸦?”则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想象空间。

读者可以自己设想白线鸟的啼叫声是何时何地发生的,并在思考中更深入地体会整首诗的意境。

第二单元:飞机的发明和运用《飞机背后的科学家》【作者】丁克【朝代】现代云在天上飞,飞机背后谁?写在童书上,给小家从此无疑山高水注我能飞。

这首短诗以简洁明了的语句,介绍了飞机背后的科学家。

飞机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而在实现这一壮举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阅读理解这首短诗通过云和飞机的相关联,引出了飞机背后的科学家。

诗中的“写在童书上,给小家”表达了科学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播给孩子们的美好愿望。

通过读这首短诗,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家的伟大和飞机的发明与运用。

第三单元: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女真》【作者】刘玑【朝代】唐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红。

霓裳羽衣舞,倾城如何省?金缕衣风疾,箫声绕梁樯。

回雪舞西园,彩凤银鸾翔。

学习要点这首诗以舞蹈为主题,描绘了一个舞姬倾城之貌的场景。

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她的美丽和舞姿的华丽。

阅读理解这首诗以景物的描绘开头,营造出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红的意境。

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复习

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复习

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

“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B.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C.“闲”的意思是空闲。

D.“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2. 古诗鉴赏。

春水生①杜甫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鸬鹚鸂鶒②莫漫喜,吾与汝曹③俱眼明。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

②鸂鶒(xī chì):一种水鸟。

③汝曹:你们,指水鸟。

(1)诗中写出了春水的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古诗补充完整。

《清明》一诗描写的是(节日)时的景象。

[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B.扫墓时凄凉、忧伤C.喝酒时逍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_冀教版-最新教育文档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_冀教版-最新教育文档

专项部分句子《维也纳森林的故事》1、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亲密和谐的颂歌吗?这是个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是在指那只与乐队齐奏齐唱的孔雀,也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这一切好似一个总结,引人再次回顾维也纳森林的各种美丽景色。

2.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是缘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的倍加珍爱。

维也纳森林的一切得益于上天的恩赐,更离不开维也纳人祖祖辈辈对这土地的珍爱,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鸟是树的花朵》1、鸟是树的花朵。

这是一个奇妙的比喻。

这个比喻不仅揭示了鸟和花朵的形态、色彩相似,更形象地赞美了鸟儿们为冬天增添了一份生机、一抹色彩、一种美感。

2、它们在冬天的树枝之间绽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这是拟人和排比的综合运用,这种运用让我们看到了鸟儿们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活泼欢快的身影,听到了婉转悦耳的鸣叫。

3、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

这是个拟人句。

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鸟儿在一年四季中给人类带来美丽和欢乐的由衷的赞美和感激。

声音和舞蹈是生命的表达,树是鸟儿永恒的家。

4、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

树枝上的小鸟不仅有花一样美丽的形象,还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一个人和一幅画》1.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哇!粗拉拉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两块石头。

他手指头的每一个关节都裂着口子,留着干了的血痕……这句话是对老人外貌的描写。

通过“像两块石头”“血痕”等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植树老人艰辛的生活和辛苦的劳作。

2、是那位老人在唱歌。

没错儿,就是他!我顺着歌声望去,老人的身影,移动在山梁上。

此时的晚霞正缓缓地、缓缓地流溢在山梁上,流溢成一片金色的云彩……这句话中豪放的山歌、老人的身影、流溢的晚霞,营造了意味深长的意境,这情这景简直就是一幅画。

象征老人植树执著的精神,像晚霞的光彩一样流溢在山梁上。

3、他挖好坑,把一棵小树苗放在坑里,细细地端详着,然后一锹一锹地壅上土,蹲在旁边用两只手执著地拍击着。

2022年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古诗阅读

2022年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古诗阅读

2022年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古诗阅读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练习。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风:意思:(2)本诗的作者是,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

与李商隐合称为,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

著有《》。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____________,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

体裁是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

这句既写送_______,又送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的深情。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____,把山比喻为________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 发生:_______潜:_______ 润物:_______径:_______ 花重:___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知识点

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知识点

1.诗歌鉴赏:学生要学会欣赏各种形式的诗歌,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古体诗等。

同时,要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感情以及艺术特点,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散文鉴赏:学生要学会读懂各种形式的散文,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等。

通过阅读,理解散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并能正确解读散文中的修辞手法、感情色彩等。

3.古诗文背诵:学生要学会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如《登鹳雀楼》、《饮酒·其三》、《滕王阁序》等。

通过背诵,锻炼记忆力,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4.词语积累:学生要积累常用词语的拼音、词义、用法等知识,并学会通过词语的联想和辨析来理解和记忆词语。

同时,要学会正确使用词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5.语法知识:学生要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如动词的用法、名词的变化、句子成分的分析等。

通过学习语法,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6.修辞手法:学生要学会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提高语言的表达力和形象感染力。

8.作文写作:学生要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表达。

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写作习惯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9.阅读策略:学生学会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把握,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总结起来,六年级冀教版语文下主要包括诗歌鉴赏、散文鉴赏、古诗文背诵、词语积累、语法知识、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作文写作和阅读策略等方面的知识点。

学生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5首)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5首)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5首)第一篇: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5首)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5首)27.古诗三首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湖上杂诗【清】袁枚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写友情的诗句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风景的诗句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第二篇: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5首)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5首)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开篇词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1.词二首卜算子·咏梅【宋】陆游一任群芳妒。

小学六年级语文专项复习《古诗文》(配冀教版).doc

小学六年级语文专项复习《古诗文》(配冀教版).doc

专项部分古诗文一、连线《牧童》唐杨万里《湖上杂诗》宋袁枚《稚子弄冰》清吕岩二、解释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4、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三、填空。

1、《稚子弄冰》是代诗人写的,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

“稚子”:。

“弄”:。

“金盆”:。

“脱晓冰”:。

后两句的意思是说:。

2、“,笛弄晚风三四声。

”“弄”字把传达了出来。

其中“铺”的意思是。

一、二行诗的意思是。

“,不脱蓑衣卧月明。

”“卧”的意思是,三、四行诗的意思是。

3、《牧童》和《稚子弄冰》是对场景的描写,充满了儿童的和。

4、《湖上杂诗》则借抒情,表达出作者对。

四、背诵默写《湖上杂诗》。

五、给下面的叠词找个“家”。

A悠悠 B萧萧 C滚滚 D纷纷 E微微 F两两 G时时 H恰恰 I家家 J处处1、念天地之,独怆然而涕下。

2、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来。

3、清明时节雨,路上行人欲断魂4、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5、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归。

6、流连戏蝶舞,自在娇莺啼。

7、黄梅时节雨,青草池塘蛙。

六、活学活用。

1、《稚子弄冰》描写的是(季节)里孩子们的一场嬉戏。

请你再写一首描写这个季节的诗。

2、中秋节那天,我国在美国的许多留学生涌起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

主持人引用了王维的两句诗“,。

”接下来大家分别引用了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

”苏轼的词“但愿人长久,。

”王安石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

”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

”七、先想象,再写话。

1、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牧童》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八、请您欣赏——数字诗。

数字是抽象的,诗歌是要用形象思维的,然而这两者结合,同样有佳作产生:可以是豪放的:黄河入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可以是细腻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可以是沉痛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

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比较阅读。

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______)和(_____)。

A.《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

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

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D.《石灰吟》一诗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骨碎身也亳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E.《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调研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调研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调研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

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乐园。

赠刘景文①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②,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③时。

(注释)①刘景文:北宋时人。

苏轼看重刘景文,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交谊颇深。

②擎(qíng)雨盖:指荷叶。

③橙黄橘绿: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1]解释加点的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____ 犹有:_____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写菊“犹有傲霜枝”的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是写给_________的。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歌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到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作者是代的。

[2]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山一程,水一程”表示征途______;“风一更,雪一更”表示征途_______。

[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_______。

“千帐灯”点明了军帐______,此行队伍_____。

“故园无此声”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__________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精品小学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3

精品小学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三首3
二课时
《湖上杂诗》《稚子弄冰》
一、引入
1.背诵一首诗。
2.用自己的话讲讲《牧童》这首诗的意思。
二、自学文本
小组中把诗读流利。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解释字词意思。
三、交流研讨
生读古诗,解释字词。
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词语。
学生互相解疑。师适时点拨。
四、自学文本
小组长组织读诗,要求读流利。在熟读基础上弄懂诗意。记下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老师抛给学生的问题: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
七、综合训练
1.有感情读三首古诗。
2.背诵三首古诗词。
3.默写《牧童》。
八、小结
谈收获。
一课时
引入
自学文本
交流研讨
质疑答疑
自学文本
交流研讨
质疑答疑
综合训练
小结
二课时
引入
自学文本
交流研讨
自学文本
交流研讨
质疑答疑
综合训练
小结
反思
六、交流研讨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七、质疑答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
老师抛给学生的问题: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学六年级冀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

小学六年级冀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

小学六年级冀教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作者辛弃疾是_________朝的豪放派词人。

[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

B.“稻花香”和“听取”两句,写诗人闻着稻花香,看着丰收的景象,欣悦之情,尽在言表。

C.“七八个”和“两三点”两句中,七八个写出“星”的稀疏,“两三点'写出雨的细微。

D.“旧时”和“路转”两句表现出诗人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

2. 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__________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

[3]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______,是由兰芽、溪水、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构成的。

[2]黄鸡的本意是____________,诗中是指__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全册古诗词集锦(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全册古诗词集锦(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全册古诗词集锦(冀教版)《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下册《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湖上杂诗》清袁枚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读背背:《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高山流水》选自《列子汤问》《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词阅读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中写出环境幽静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的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作者是代的。

[2]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陶者①[宋]梅尧臣陶②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③。

十指不沾泥,鳞鳞④居大厦⑤。

[1]判断下列关于古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陶者很有奉献精神,挖尽自己门前土,为别人建房,而自己房上却无片瓦。

(______)②“尽”是“完”的意思,说明陶者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了多汗,吃了多少苦,但是自己的房子却无片瓦,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

(______)③“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部分古诗文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1.横野:宽阔的原野。

2.弄:逗弄。

3.归来:回来。

4.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5.卧:躺下,睡倒。

【诗意】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

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吃饱了饭回来时,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草地上望着明月休息了。

【作者简介】吕岩(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一名岩客,字洞宾,河中永乐(一云蒲坂)人。

(唐才子传作京兆人。

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

咸通初中第,两调县令。

值黄巢之乱,遂携家归终南,放迹江湖间。

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钟离权,遂得道,不知所终。

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黄粱梦”故事,许多小说家、戏曲家,都取之为小说、戏曲的题材。

吕岩所作诗,流传甚多,全唐诗辑为四卷,行于世。

【赏析】《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

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湖上杂诗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注释】1.杂诗:这里指在湖上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

2.葛岭:地名,位于浙江省杭州。

3.老夫:德高望重,年长高龄男子的谦虚自称。

4.异:不同。

5.羡:羡慕。

【诗意】葛岭的花都在二月开放(作者闲来无事,在湖滨郊游踏青),一路上游人络绎不绝,都说想做神仙,而我的心境与他们的不一样,我一点也不羡慕神仙,只羡慕那些少年。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散文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24岁中进士。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倡导“性灵说”。

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

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

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

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古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

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

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

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

写景诗飘逸玲珑。

其中,和他的诗歌主张与风格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

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景寄情的诗。

诗人采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郊游踏青的闲情,表达出作者对青春的渴盼,对年轻的希冀。

第一、二句写出了游人的表现。

作者闲来无事,在湖滨郊游踏青。

一路上游人络绎不绝,都说想做神仙。

第三、四句作者表明自己的态度,自己心境和游人不同,一点也不羡慕神仙,只羡慕那些少年在作者眼中,青春是最令人如痴如醉的,但是年华如水,青春易逝,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逝去的脚步呀!“不羡神仙羡少年”这句诗,明显流露出作者对青春的渴盼,希冀中又隐藏着一股难言的惆怅和无奈的心情。

袁枚33岁时父亲亡故,然后辞官回家养母,悠闲地在“随园”生活近50年。

他想年轻,想回到有理想有抱负的时候,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而不是仅仅悠闲地生活,可是现在已垂垂老矣,只有羡慕年轻人的份了。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1.稚子:指幼小,天真的孩子。

2.弄:玩。

3.金盆:铜铁之类金属制成的盆。

4.脱晓冰:指儿童晨起,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5.铮:指古代一种像锣的乐器。

6.磬:古代打击乐器,用玉、石制成。

7.玻璃: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不是现在的玻璃。

【诗意】清晨,儿童将铜(金)盆里冻的冰凿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古代乐器名)。

敲得响声穿过树林,只听一声响,孩子们把它敲碎了。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

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

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

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做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做少监。

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

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

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

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

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

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

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

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

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

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

杨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号“文节”。

今存诗作4200余首,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

其《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高。

也写过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如《竹枝歌》七首写纤夫雨夜行船,《圩丁词十解》写筑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同情。

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檄风伯》:“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就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

所著《诚斋诗话》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

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

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

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

所著《诚斋集》133卷(包括10种诗集及各体文章),有《四部丛刊》本;《杨文节公诗集》42卷,有乾隆间刻本;《诚斋易传》20卷,有曝书亭影宋本;《诚斋诗话》1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

江东转运副使任满之后,应有余钱万缗,但他均弃于官库,一钱不取而归。

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

实际上他为官也不斤斤营求升迁,在做京官时就随时准备丢官罢职,因此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费,锁置箱中,藏于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怕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

后来赋闲家居的十五年中,还是韩侂胄柄政之时,韩新建南园,请他作一篇“记”,许以高官相酬,杨万里坚辞不作,表示“官可弃,‘记’不可作。

”以止数事,可以想见其为人。

诗人葛天民夸他“脊梁如铁心如石”(见《南宋群贤小集.葛无怀小集》),并非溢美之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