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_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案28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案28 Word版含答案

学案28单元学习总结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艺的发展情况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①建立科研机构,建立科学研究体系。

②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

(2)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一阶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等。

(3)第三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197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①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迎来了我国科技事业新的春天。

②1985年,在科学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指导下,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③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2.“双百”方针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1)基本内容:在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在学术领域“百家争鸣”。

在艺术上提倡不同题材、形式、风格的艺术品自由发展,不同艺术方法的自由探讨和创造,不同风格流派的自由竞争;在艺术实践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

在学术理论的探讨上实行“百家争鸣”,提倡和鼓励不同学派、不同理论观点的自由争论,保障学术上自由探讨和创造的民主权利。

(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双百”方针的提出,体现了在人民共和国新体制下,在特殊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国家最高决策者对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显然包括了对科学技术和文艺创作自由的倡导的努力,但它的表达方式却又是“含混的诗意化”,没有采取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证文艺和学术的自由。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总结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总结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学习总结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科技、教育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科技、教育面向经济建设。

社会经济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经济发展才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各种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只有同经济密切结合,其价值和作用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教育也离不开经济建设,经济投入的多少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要根据经济的发展适时作出调整。

2.教育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改进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要发展,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3.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

(1)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科学技术的工具,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离不开教育。

(2)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21世纪的挑战是人才的挑战,也是一场教育的挑战,必须发展教育以适应经济的发展。

(3)教育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依赖于经济发展这一物质基础,只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采取正确的发展教育的战略,重视教育,教育才能得以发展。

例题(2018·江苏高考,13)《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二抓关键:“自力更生”“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第二步:逐项分析答案 B[解题技巧]评价型选择题题型特点此类题型侧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即在知识框架下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在史实框架下注重对历史理论运用的考查,在旧知识框架下注重对创新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
]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科教兴国——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期科技成就
20世纪80年代以前(侧重发展军事科
技) (1)“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杂交水稻:袁隆平于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3)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20世纪80年代后(侧重为经济建设服
务) (1)计算机: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高性能计算机“银河—Ⅰ号”;1997年,“银河—Ⅲ号”巨型计算机使中国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载人航天: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现代中国教育、文学艺术的发展
时期主要表现
1949~1956年深受苏联影响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成为重中之重
(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1956~1966年曲折中前进
(1)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1966~1976年遭受严重挫折
(1)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教授受到批斗
(2)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解析: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项是在2001年;C项是在2003年;D项是在1970年。

答案:A2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 )①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核战争没有胜利者,核武器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但发展核武器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核平衡,对制止战争起到一定的作用。

答案:C3200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成为继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后,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

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在(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解析: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答案:B41979~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 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技术原因是( )A.籼型杂交水稻的广泛种植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经济特区的创设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本题题干核心是粮食增产,时间限制是1979~1984年。

2015 2016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3课件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ppt

2015 2016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必修3课件 第7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ppt

第19课 │ 教学建议
在讲课过程中结合多媒体课件,主要以“启发—发现式” 教学法为主,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名词讲解、合作探究 等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 概括和阐释,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也有助 于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础概念。
第19课 │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第19课 │ 教学建议
本课共三小目,第一目“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重点讲述了我国尖端科技的艰难发展历程,侧重分析战略决策 的背景、“两弹一星”概念、重大尖端科技成果,分析尖端科 技对我国国防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第二目“袁隆平与 杂交水稻”,介绍了袁隆平和他对杂交水稻研究与培育的情况, 突出了杂交水稻对我国人民生活及对人类的主要贡献。第三目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 方面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分析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所起的作用。
第19课 │ 课堂导学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 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提示:①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 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正确决策,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 远规划,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③吸收了人类文明的 科技成就,并在创新中求发展。④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 者的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⑤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 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⑥第三次科技革 命的推动。
第19课 │ 课堂导学
【拓展提升】 1.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 的环境。 (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 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 问题。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 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归纳 3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 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归纳 3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
3
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综合认识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1)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是第一个阶段。

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比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其中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是重要标志之一。

(2)“文革”时期是第二个阶段,我国的科技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也取得一些重大突破性进展。

这一阶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育成等。

(3)第三阶段是“文革”以后,我国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在原子能技术、生物科学、高能物理、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现代科技发展侧重点变化
(1)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科学技术日益加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3)科技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4)科技发展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5)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当今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创新设计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创新设计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 )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杂交水稻问世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继“两弹一星”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是( )A.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B.青藏铁路的开通C.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D.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4.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到2003年“神舟5号”、2005年“神舟6号”飞船完成载人航行,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重大突破。

科技的重大突破,生动地说明( )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②中国开始掀起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热潮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④对巩固国防,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5.1979年5月,著名的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访问中国,他惊奇地发现中国人正在种植一种前所未有的杂交水稻,跟美国原有高产常规水稻良种相比,产量还要高出165.4%~180.3%,也就是说,其中产量最低的一个组合也比美国水稻高出1.65倍。

美国人被惊得目瞪口呆,一齐把它们称为“东方魔稻”。

把这种水稻培育成功并推广到全国的农业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徐光启6.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

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知能演练学业达标新人教版必修3[随堂巩固]1.(2015·四川学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百花齐放”主要针对的是( )A.艺术领域B.政治领域C.经济领域D.学术领域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2015·贵州学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学术、文化领域生机勃勃。

这得益于( )A.“星火计划”的制定B.“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C.“向科学进军”的号召D.“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解析:选B。

根据所学可知,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把“双百”方针当作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再度迸发出勃勃生机,故本题选B项。

3.(2016·广东佛山高二测试)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

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 )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百家争鸣C百花齐放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选B。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指文化之间的继承与交流,材料反映的是对封建社会分期的两种观点,不属于文化之间的继承与交流,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是“双百”方针中的内容,是指学术问题要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故B项正确;百花齐放是“双百”方针中关于文学艺术领域的主张,与材料中的学术问题不符,故C项错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方针态度,故D项错误。

4.(2015·广东学考)当有人报告一位在华讲学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些观点时,毛泽东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案25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案25 Word版含答案

学案25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目的:增强国防实力,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③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④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⑤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技术(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成就①1999年起,“神舟”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②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易混易错]“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其中“两弹”不是指原子弹、氢弹。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史论总结]发展航天技术对人类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作用与意义(1)航天技术可以带动计算机、电子、测控等多种科学技术的发展。

(2)航天技术可直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生活,例如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

(3)航天技术直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竞争力和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易混易错]“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依然完成了氢弹试验,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试验,这些成果在当时足以震惊世界。

这些成就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辛勤劳动的成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必然产物。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全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全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工程;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银河-Ⅰ号”计算机;1965年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2)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课前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现代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找出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及研究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国近六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累累硕果,有些科研成果已跻身世界前列,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了解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息息相关,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意识;(3)引导学生探讨应该怎样正确看待核科学的发展,强调中国对核科学发展所坚持的一贯立场和态度;(4)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1.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2.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提供史料、图片资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

【教学内容】1.“两弹一星”:(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爆炸成功。

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A.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B. 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 C. 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D.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12.【答案】D
【解析】话剧《茶馆》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等待戈多》剧本所揭示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表现出现代世界的荒诞和无意义,深深地拨动了那个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心弦,人们看不到生活的出路,终日无所事事,极端痛苦,又极端无聊,渴望改变,却又无力自拔;所以综上所述,这两个剧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故选D;A不符合史实,B不符合《等待戈多》,C不符合《茶馆》,故排除ABC。
材料二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
37.1%
25.2%
55.8%
81.5%
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 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被取代 B. 外向型经济主导地位确立
C. 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 D.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
6.【答案】C
【解析】根据我国1993—19xx年GDP数据及相关要素的贡献率数据看出,科技进步贡献率由1993年的百分之29.6增长到19xx年的百分之81.5,说明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故C正确;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GDP的贡献率数据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D。
4.【答案】B
【解析】AD是在70年代文革时期,B是20世纪90年代,C60年代。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学习模块】一、“双百”方针的提出学什么?背景: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发生变化1956年制度初步确立,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必须发挥的作用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的方针影响: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科学技术领域:讨论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与李森科学派之争文学艺术领域:新体裁和主题,多样化表现手法,取得丰硕成果:老舍的郭沫若的杨沫的;文艺期刊大量增加;优秀电影涌现(“难忘的1959年”)怎么学?学习本课内容一定要与必修一的政治史必修二的经济史联系起来,政治经济的变化带来了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学会了吗?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讲述中不正确的是:A.即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B.学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C.主要是为了尽快把错误的学术倾向暴露出来D.当时的“百家争鸣”与二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在背景上并不相似二、曲折的年代学什么?1)受到错误批判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艾青—《蝉的歌》昆曲—《李慧娘》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2) 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利益2、原因:根本原因是倾错误的影响3、影响1)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正常发展2)园地百花凋零,科学和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三、文艺的春天学什么?原因1)清算极“左”路线,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经验教训2)邓小平指出文艺要服务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表现1)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2)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3)反映丰富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4)21世纪,文学艺术形式向发展,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知能演练学业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知能演练学业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知能演练学业达标新人教版必修3[随堂巩固]1.(2015·江苏学考)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②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D。

新中国成立十几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②时间上不符,排除即可。

2.李明的爷爷出身贫农,只接受过小学教育,由于在农村劳动期间“踏实肯干,政治觉悟高,热爱领袖毛主席”而接到了一个高校入学通知书。

这最有可能得益于( )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C.“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情况非常特殊,根据所学可知,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3.右面是1977年以来几个重要年份高考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图。

导致1977年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B.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C.“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不够解析:选C。

“文革”期间,高考制度被废止,高等院校的发展受到影响。

1977年,国家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大批受“文革”影响而未能参加高考的考生报名参加考试,而当时的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却很少,所以出现了图中所示情况。

故选C项。

4.“1978年春天,27万多名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

”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高等教育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的恢复。

2015年春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

2015年春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目标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教学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新课导入新课导入●1教师在幻灯片上打出“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照片,排在第一位的是著名核物理科学家朱光亚。

20世纪50年代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

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课导入●2播放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核武器威力的同时,也了解到掌握这种武器的重要性。

中国是什么时候研究出原子弹的呢?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研究出来的呢?1. “两弹一星”研制的重要影响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两弹一星”研制的成功:(1)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2)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典型例题1】“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不幸于2009年10月31日逝世,引起世人无限缅怀。

各种传记、回忆录纷纷出版,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不断推出。

下列关于他和中国科技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A. 1964年制造成功我国中近程导弹B. 1964年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C. 1970年发射成功“东方红一号”卫星D. 1999年试验成功“神舟”载人飞船解析钱学森的科学贡献是在“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神舟”载人飞船的试验属于载人航天工程,与“两弹一星”不属同一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
术单元学习总结新人教版必修3
一、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1
的是( )
A.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B.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把宇航员送入太空
答案 A
解析注意题目“农业科技领域”这一关键信息。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符合题意,A 项正确。

B项属于军事领域;C、D两项属于航空航天领域。

二、“双百”方针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
1.基本内容:在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在学术领域“百家争鸣”。

在艺术上提倡不同题材、形式、风格的艺术品自由发展,不同艺术方法的自由探讨和创造,不同风格流派的自由竞争;在艺术实践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

在学术理论的探讨上实行“百家争鸣”,提倡和鼓励不同学派、不同理论观点的自由争论,保障学术上自由探讨和创造的民主权利。

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双百”方针的提出,体现了在人民共和国新体制下,在特殊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国家最
高决策者对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显然包括了对科学技术和文艺创作自由的倡导的努力,但它的表达方式却又是“含混的诗意化”,没有采取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证文艺和学术的自由。

典例2(2010·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答案 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双百”方针的概念。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其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鼓励科学理论领域百家争鸣,文艺创作领域百花齐放。

D项体现了这一方针。

A、B两项明显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则是“文革”时期盛行的“阶级斗争”文艺的具体表现。

因此正确答案为D。

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
四、正确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2.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3.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4.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典例3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

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

中国进行上述学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
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答案 C
解析抓住题干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大背景分析目的。

1951年10月,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因此,C项正确,A、B两项排除;D项时间应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

例题(2013·四川高考)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

”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

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
(2)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材料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点评]
1.审题准确,答题规范。

2.回答问题概括能力较强,如第(3)问回答非
常简练、准确。

3.第(1)问“变化”在回答时应点明1912年
之前的课程指导思想;第(2)问“原因”回答
(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解题技巧
1.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
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
平等方面回答。

(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
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

(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2.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
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

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

3.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
(1)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

(2)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生产力)科技等方面思考。

注:①当试题没作特别规定时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主要依据是是否促进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②要分清主次影响,即以积极影响为主,还是以消极影响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