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师与新课程共同发展的对策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新课程改革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分析
1. 教师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不足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但部分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相对较低,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2. 教学资源不足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多样化,但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导致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3. 评价机制不合理
传统的评价机制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4. 教学管理体系滞后
教学管理体系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和机制,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不理想。

2. 充实教学资源
针对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应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充实教室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 改革评价机制
针对评价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应改革评价机制,从传统的学习成绩评价转向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的评价,营造更加宽松和多元化的评价氛围。

三、总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但这些问题也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和改进的机会。

只有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对策,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
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浅谈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浅谈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浅谈在新课改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它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师生互爱的结果。

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师生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教师要有新的师生观传统教育中,教师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他们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强调标准化的培养模式。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树立起“只有差异,没有后进生,关注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有巨大潜能和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其体验、实践和参与,这些是教师所不能包办代替的。

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观。

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

当今教学中有较多的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当小组活动有问题时,教师是他们的帮助者;当活动进程受到阻碍时,教师又应担当起促进者这一角色。

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和谐的。

二、教师要在改进教学法上下工夫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要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

刻苦钻研教学法,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总结、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把复杂的内容条理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面临问题和对策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面临问题和对策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中图分类号】g420教师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及发展状况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围绕如何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质量这一中心目标,探讨教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目前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及教师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其中“教师合作”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教师合作的重要意义、迫切性、现实状况以及存在问题和相关解决策略等议题目前已逐渐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和学界的研究焦点。

一.教师合作的概念随着课程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二期课改实践不断深入,合作教学模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和接受,现实教学中,“教师合作”的地位日显突出,其对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性亦日益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哈格里夫斯,1994;李特尔基,1990等)。

不论各国学者如何定义“教师合作”概念,其共同点在于“不同的个体为了相互促进、进步,协同合作完成某一目标或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合作”的本质是“为了实现某种组织目标或个人目标,同一学校或跨学校的教师个体组织起来,以自愿平等的方式,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为达到某一共同目标,协同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教育教学行动方式”。

二.目前我国教师合作发展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有着教师合作的良好传统和基础,中小学教师合作活动通常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形式存在。

教研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这是建立统一的教学研究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把学校教研组织的内涵转化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激发教师合作精神,组织教师合作教学活动方面来,倡导教师间平等交流、相互质疑、共享经验、共同发展的风尚。

但教研组这种行政性合作形式,强调同一性,有禁锢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倾向,在我国现阶段,这种合作有严重形式化倾向。

其中,最主要的合作方式“集体备课”和“教学公开课”已难以适应新课改要求,较少的合作内容及合作形式的单一化使教师合作失去了活力与吸引力。

中学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对策研究

中学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对策研究
新 课 程 目标 的 达 成 。
乡情 知 识 。在课 外 活动 中 ,可 以组织 学生 走 出校 园 ,深
入 社 区 、工 厂 、村 庄 、野外 、场馆 开展 一 系 列 的调 查 、 宣 传 、访 问等活 动 。通 过老 师 的现场 教学 和 有关 人 员 的
社会 责任感 。
参考 文献 :

≤ 兰竺
3创 造 性 贫 乏 , 教 学 策 略 单 一 。 新 课 程 在 课 程 管 理 .
容 也有很 好 的启发作 用 ,教师也 需要 根据情 况加 以涉足 。 ( )不 断 丰富 实践 性 知识 。中学 一线 的教 师 ,如 何 3 做 好课 时安排 ,拟 定 一个 合 理 的课时 计划 ;如何 对 教 材 进 行 处 理 。呈现 价值 更高 的内容 ;制 定 怎样 的 规则 ,学 生 才能 更 好 地 接受 和 执 行 ;如 何 在课 堂上 保 证 有 纪律 ,
定 传 统 的教学 法 ,这样 就 背离 了新 课 程提 倡 探究 的真正
目的 ,再 比如 片面 追求学 生主体 而忽视 教师 的 主导作 用 . 片面追 求 课 堂趣 味性 而忽 视 学科 性等 情况 都 应该 尽 量避 免 。也 就是 说 教师 应 设法 将各 种教 学 方式 相 结合 .根据 教 学 内容 加 以选择 ,教师 意识 到 自身存 在 的 问题 并 有针 对 性 的改 进 ,无 疑将会 更 有效 地 推动 新课 程 改革 目标 的
学 生 主动 参与 和能 力 提升 的教 学 策略 。而 且 ,很 多 教师
也 很 少 想 到 选 择 、加 工 或 编 写 教 科 书 , 以 适 应 学 生 的 兴 趣 和需 要 。 二 、 中学 教 师 适 应 新 课 改 的 对 策 1树 立 适 应 新 课 程 理 念 的 教 学 意 识 , 重 视 探 究 活 动 . 的 开 展 。 纲 要 中 明 确 指 出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应 与 学 生 积 极 互 动 、共 同 发 展 , 让 学 生 成 为 具 有

教师应对如何应对新课改

教师应对如何应对新课改

教师应对如何应对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老师应对顺应趋势和潮流,在新课程改革中勇挑重担,敢为人先,主动实践,不断反思,挑战自我,完善提高。

新课程环境下,我们教师应如何应对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第一、变换角色: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

①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②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③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第二、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没有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只能算是教材的更替。

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①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②改变单纯的接受性学习,强调教学共鸣。

③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④强调教学目标和教育目标的统一实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实现。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做到“三真”,即:真心实意的爱学生、真才实学的教学生、真知卓见地感染学生。

第三、改变工作方式
①教师之间要更加紧密地合作。

课程的综合化势必要求各学科教师的
协调与配合。

②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③教师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④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

第四、主动挑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②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③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④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五、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策略
①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②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③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管理新课程NEW CURRICULUM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潘哲(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新课程改革已在我省全面展开,这轮改革给我省高中教育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新的希望,也给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经过改革实践,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使我们面临着痛苦的选择和裂变,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探寻者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教师面临的问题这次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大变革,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是观念的转变,是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而这对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场痛苦的抉择。

这种抉择使我们教师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解决的成败得失,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新课改的成败。

1.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深入和发展。

但传统的“我教你学”教育习惯,教师的职责只是把课本知识忠实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是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

2.教师教学方式改变的问题教师对新课程的不适应,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陈旧,许多教师仍没有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仍然坚持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不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主学习,不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沿用老一套教学模式。

3.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习惯,使学生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模式和习惯,习惯于教师在台上讲,自己在台下听。

因此对新的教育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合做探究流于形式。

学生不能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仍然生存于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之中,并未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解放出来。

4.学校管理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学校对现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但有些学校的管理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评价机制来考评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考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奉行一考定成败的考核评价理念,教师不敢大胆地放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

新课程改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改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改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的成长,二者应该并举,不可偏废一面。

新课程改革在做到关注学生发展的这一点上,是通过让同学参与到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中体现的。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授业者的教师,要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同时要一改以往严肃的课堂氛围,要善于营造活跃的课程气氛,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思考探究。

在兼顾学生掌握课程基本知识的同时,要侧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逐渐培养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在做好强调教师成长的这一点上,需要依据课改目标和课堂教学评价目标来进行。

评价教师的课程教学结果,实质就是通过此,来了解和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此进行相应的改善,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的成长也可以通过制定兼顾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并结合课改的改革内容制定教师的个人实际的发展目标,进行目标考核,促进其加快改革。

再者是重视以学定教,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需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

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大力倡导“以学论教”,以促进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的改进同时也让学生更好的汲取知识,更多的培养自身独立思维模式。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教学的生态系统在课程毋庸置疑的是,将学生、教师、教材和环境四个因素动态相互结合的“生态系统”是课程。

在此系统内,教材是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工具,如何让教材的作用发挥最大需要教师在课程上引导和辅助学生;作为主体的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和配合老师,老师不光是教授课程的基础知识,更多的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行为,注重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程的学习活动要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就吸收好应学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课程体验,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发散思维模式。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收稿日期: 2006一。 8一12 作者简介: 于 凤艳(1963一) , 吉林长春人, 教高 校 教 女, 中 级, 长, 育硕士。
使教学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展开。
总而言之, 教师要满怀信心, 切实把握 自己在 教学中的位置和角色, 不断分析 自身的优点和短 缺,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 要在教学实践中放大自身优势, 不断完善、 形成教 学风格、 教育个性。要敢于突破教材, 创造性地开 展教学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事半功倍, 只有这样 才能使师生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 资任编辑:贺春健〕
学环境, 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促进课程改
点放在过程中, 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 注重 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显露知识的思维过程, 从而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 能力得到发 展。教学中, 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 身上, 想想学生在做什么, 需要什么, 依据他们的
学习情况, 灵活安排每一个学习环节, 组织课堂步
革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发展, 使全体师生明确课堂 改革的目的, 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契机。校长是学校发展规化的总设计师, 承担 着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实施新课改的任务。为此,
校长需要更新学校管理的理念, 建立课程改革与
学校发展之间积极有效的联系, 强化校本管理制 度, 使全体师生顺利地走进新课程。 二、 教师要做学生的伙伴、 朋友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彼此分享思考、 见解、
2006 年 9 月 第 2 卷第 3 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1of Ch ngchun E u tion Institut e a d c a
反p. 200 6

新课程实施中的师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实施中的师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实施中的师资问题与对策作者:李建群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6期摘要: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素养、教学策略等都对课程实施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师资队伍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实施;教师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75-02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和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课程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启动,从2004年开始逐渐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广。

新课程的实施,给中小学教学带来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师资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课程改革将无法深入实施。

一、新课程实施中的师资问题(一)教师的课程理念以及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限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课程实施这个关键阶段,教师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教师的课程理念、专业知识和水平都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存在一些问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起到了阻碍作用。

1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施方案理解上存在偏差。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针对我国传统课程存在的弊端进行的一次深刻的改革。

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此次改革的理念与以往改革的理念有很大的差别,它把改革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教育的理想追求。

但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完全领会课程改革的理念,甚至理解偏差,导致课程实施遇到很多困难。

比如,有的教师认为课程改革是以学生为本的改革,所有的教学计划都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这样就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思路,而且教也不管学生怎么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就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来衡量一节课,所以很多课堂都没有实质的内容,无法达到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它的本质变化就是师生关系的转变。

新课程倡导: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变。

随之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师生关系已经开始形成。

但是,由于过去“师道尊严”的影响较深,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理,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

现在的师生关系许多方面与新课程要求不相适宜,比如师生伦理、情感方面、教学方面,后进生对待方面就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改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1、情感方面对立化师生关系中,对立化是很常见的,由于学生和老师对事物认知度不同,学生往往偏离老师的指向,特别是处于青春成长期的学生,容易滋生反叛的心态。

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惧、情绪不愉快,师生关系相互疏远,紧张对立。

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

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

它使师生之间教和学所维系的基本关系受到破坏,易发生冲突,形成对立。

2、教学方面依赖化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

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的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

课堂上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注重学生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师完全主宰课堂,有些教师教学枯燥无味,课堂死气沉沉。

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束缚,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学生根本没有主动权,更谈不到做课堂的主人。

师生之间由教和学维系的基本关系遭到严重破坏。

久而久之,学生只习惯于接受,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

3、对后进生方面自由化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

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

由于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缺乏,情感淡化。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教育的效果,造成“你教我学”的简单职业关系。

教师实施新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教师实施新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教师实施新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能力结构与工作压力三个方面。

在找准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改革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体制,变单科培养为综合培养,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课程改革;问题;对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近七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但是,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问题也不可能完全事先预设,而是边实践边探索。

对新课改实施中教师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寻找相应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师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简言之,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角色,使其从原有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平等中的首席”,面对这些要求,教师是怎么认识和实践的呢?1.教师观念转变问题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明显不适应。

其主要表现是:(1)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形成了一种较难扭转的巨大惯性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照搬教材和教参,不自觉地沿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

相当多的教师认为,课程=学科=教材,教师的职责就是“教教材”,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把教材的知识点明确无误地教给学生,知识讲完了,教师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由于新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设计和全新的内容体系,教师缺乏驾驭、实施新课程的经验和能力,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未找到,进入了行动的“盲区”。

(2)对新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教师以为新课程改革就是要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就是大量使用课件,以眼花缭乱的演示代替教师的讲授。

但由于学校条件差,根本无法提供或本人又不会运用此类设备,每日盯着教材而不知从何下手,陷于长吁短叹之中。

浅谈新课改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课改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及对策

作 ,认 为科研是教 育研究者 的职责 ,与他们不相关 。这种做法是不 可取 的,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离 的。教而不研 ,就无法将 积 累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 ,经验永远 是经验 ,无法 指导以后的教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 中的一项重要 工作 ,很多学校都 出台政策 鼓励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还将课题的成果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 一 个重要指标 。于是一些教师将科 研作为 沽名钓誉的工具 ,将科研
育的一种理念 。我 国对教师职责的传统 观念认 为教师 的职责是“传 象 ;四是对教育研究方法掌握 不充分 ,在做课题 的过 程中缺乏正确
道、授业 、解惑”,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 ,研究则是专家们的事情。在 研 究 方 法 的 指导 。
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大多数 教师仅仅将教学作为 自己的本职工 1.2 功 利 色 彩太 浓 ,缺 乏 求 实 精 神
关键词 新课 改 中小学教 师 教育科研
用教育理论和原理作为课题的研究依据 ;三是在运用教育理论和原
理 时 ,不 能把它们 与教 育现象有机结合 ,无法 运用相关的理论或原
在教 育改革全面推行的今天 ,“教师 即研究者 ”已经成为教师教 理来分析教学过程中发现 的问题 ,导致 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
研究者 。”Ⅱ嘶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 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以研 为重要 的具体操作却避重就轻 、一笔带过。甚至有些教师根本未做
究者 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 中,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各种教 育理论 任何 研究 ,只是在课题 结题时 ,草草编造 一些成果应付 了事 。二是
和教育政策 ,以研究者 的眼光 分析教 学过程 中遇到 的各 种问题 ,将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为解决教学 中的问题 而进行研究 ,从而达到 以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既有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和困惑。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中,许多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

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导致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

于是,许多教师就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

另外,一些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

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匹配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匹配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但是实际上,许多教师仍然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但是实际上,许多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降低。

三、对策与思考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因此,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让教师真正理解和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习的促 进 者 。 因此 , 大 中小 学 教 师 应 积 极 学 习现 代 广
教 育理论 通 过理论 学 习 , 合 自己的教 学实 践 , 结 在新 课 程改 革形 势下 , 中小 学 教师 应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来 实 现
活动 、 访 家长都 要 落实 到 自己身 上 。在这 种状 态下 , 走 许 多 中小学 教师 感 到 体 力 透 支 , 至 心力 交 瘁 。 不少 甚 教 师都 承认 , 由于繁 琐 的 日常 工作 耗 去 了他们 大 部分
维普资讯
2 6 第6 0年 期 0
继 续 教 育 研 究
j U ioy a i i ja uynj X u 11 0
新课程 改革背景 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存在 的问题 及对策
段 迎 超
( 曲阜师范大学 继 续教育学院 , 山东 曲阜 2 3 6 ) 7 1 5 摘 要: 新课 程改 革给教师专业化带来了新的挑 战 , 出新课 程改革 背景下 中小学 教师 专业化 过程 中存在 的 找
的精力 , 使得 他们 很 难有 时 间静 下 心 来 学 习 教 育理 这 论 , 握教 育前沿 信 息 , 考 自身学 习等 问题 。 把 思
自身 专业 化 的发展 。 1 树立终 身 学 习观 , 养 专业 发展 的理 念 . 培 树立 终身 学 习观 是 社 会 发 展 的 客 观 要求 , 是 中 也 小学 教师 专业 发展 的现实要 求 。中小 学教 师必 须树 立 终身 学 习 的观念 , 用 一切 可 利 用 的机 会 积 极 的进 行 利 探索 、 研究 , 日常教 学 工 作 中 , 断 反 省 自己 的教 学 在 不 活动 和教 学行 为 , 树立 起专 业 发展 的理 念 , 切实 把握 教 育 的前沿 动态 和各 个 领 域 的 最 新 知 识 , 自己在 专 业 使 知识 、 教育 理论 、 德 品质 、 研 能 力 等 各 方 面 得 到 全 道 科 面提 高 。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问题与对策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问题与对策
随着 新课 程 改革 的逐 步 推进 , 教师 应 当成 为课 程 的 至少要 以一定 的课 程权 力 、 程 能力 和教 师 的参 与意 愿 研究 者 、 思 的实 践 者 的 呼声 日益 高涨 , 种 改 革 思路 课 反 这
自 豪感 , 也为学校带来 了 新 的气象。然而, 参与课程发展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
所谓“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 是指教 师在 自愿 的前提 生 了疑 虑 。 调查 中 , 高达 3. 6 %的教师 表示 , 果有 重新 5 如 方式参与课程研究与开发 , 以促进课程不断发展完善 的 过程。也就是说 ,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要取得 良好的效果 作保证 , 三者缺一不可。

下, 充分运用相应的课程权力和课程能力 , 通过合作 的 选择职业 的机会 , 他们将 “ 不会再做教师 ” 。 ( ) 有余 而 力不足 二 心
能力不足 , 对于课 程发展缺 乏专业关切 。 通过制定课程法规 、 提供 专业支持等 方法为教 师赋权增能是促进教师积
极参与课程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 ; 问题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6 2 G 4.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4 0 (0 )8 0 6 — 2 10 — 17 2 1 0 — 0 3 0 1
( ) 与 意愿 不 强 一 参

的既是 机遇 又是 挑 战 。在 调查 中 , 近 3%的教师 明 确 是 自身专业 内容” 有 0 的课程意识 。同时, 课程观念较为陈 表示 不 愿参 与课 程研 发 。
旧, 对课程 的理解往往停 留在 “ 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 ” 、 教学内容” 等方 面, 还未把 自己视 为课程研究与创新 的 “ 工作压力大 、 精力有限” 是教师不愿参与课程发展 “ 的主要 原 因 。尤 其是 实施 新课 程 以来 教 材更 换 频繁 , 许 主体。

新课程下合作教学法——教师容易进入的误区及对策

新课程下合作教学法——教师容易进入的误区及对策
亮 点 。本 人 觉 得 :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数学课程标准》 总 目标 的
规定 : “ 学会与合作 , 并 能 与 他 人 交 流 思 维 的 过程 和结 果 。 ”
体学习行为 , 教 师使 用 它 , 只 是 为 了使 教 学 能 顺 利 地 进 行 下 去 ,
其 出发 点 和归 宿 是 完 成 教 师 对 教 学 的设 计 ( 以教师为中心) 。这 种 小 组 讨 论 不 是 真 正 意 义 的 上小 组合 作 学 习 。 2 . 自 由放 任 , 缺乏监控 。 有 些 教 师 上 课 伊 始 便 布 置 合作 学 习 任务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 , 有 的教 师退 至 教 师 的 一 侧 耐 心
【 中图分类号】G 6 3 2 . 4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8 4 3 7 ( 2 0 1 3 ) 0 1 — 0 0 3 5 — 0 2
论 怎 么 回答 这 个 问题 ” 。 这 时 有 的 学 生 按 照 教 师 的要 求 发 表 自 己的 看 法 , 但往往是你说你的 , 我 说 我 的 。甚至 有 的学 生 利 用 这 个 机 会 说 闲话 。这 样 的小 组 讨 论 在 明 确 的 团体 目标 指 引 下 的 群
在 当今 新 一 轮 课 程 改 革 中 , 教师 教学理念 的转变 , 学 生 学
习 方式 的 改 变 , 都 以教学相长 , 相 互 和谐 。 师 生 共 谋 发 展 而 聚 焦
于 一起 。 即 打 破 传 统 课 堂 教 学 中个 体 学 习一 统 天 下 的局 面 . 将
小 组 合 作 学 习形 式 纳 入 课 堂 中 , 使 合 作 学 习 成 为 新 课 程 的 一 个

新课程教学难点及对策

新课程教学难点及对策

新课程教学难点及对策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老师和学生都展现了一片新天地,带来新的气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以住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新的课程理念更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广大教师都充满激情,积极投入到新课改的探索和实施中,大胆尝试新课堂模式,新的评价模式,取得不少收益,但是,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1、新课程理论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解放,为师生创造性地学习、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天地。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规教学依旧占主体。

教师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依然受考试成绩的左右,依然受看不到的评价魔杖的摆布。

这样,领导折磨教师,教师折磨学生。

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进行教学改革,只要身心不受摧残就已经是相当不易,怎敢奢望追求那么多的“面向”和“平等”呢?2、新教材虽图文并茂但一些知识点跨度太大,又由于学生的起点不均衡,接受力参吃不齐,因而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感觉一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有的是很吃力,从各个单元的质量分析表中的不及格人数可以证明。

这样就影响教学进度的进程,每次期末复习时间都不够用,只是草草复习,不够深入、全面,即使老师加班加点,进行个别辅导也不能有效解决差生面。

针对教材的原因,我们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学习新理念,课堂上采取符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教材中的不少讨论和思考题价值不大,脱离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新人教版教材每一节开始都有导言,来创设情境很好,但:里面的不少问题是学生现有知识作经验不具备的,无法开展讨论,而且有些问题讨论对于引出后面内容作用不大。

4、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探索的时间不够有些课堂的学生活动是很好的,让学生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究或者讨论或者交流,但在课堂仅有的四十分钟中,学生很难完成一些活动,或者完成了活动,剩下的内容讲不完,但这些内容又有整体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 自己。教 学是一 种 双 向互 动 的活动 ,在 这种互 动
中不仅 可 以使 学生 获益 ,教 师本 人也 会得 到提 高 。
教 师 的教 导使 学生 得 到发展 ,而 学生 提 出的问题 和 要求 ,又反过 来会 促使 教师 继续学 习 、不 断进步 , 这 就是教 学相 长 。教师 应该 在师 生交 往 中与学生 同 时学 习 ,提高 ,在 发展 学生 同时 , 自身也将 得 到不 断地发展 与完善 。
责任 ,其 实 ,作 为在 工作 在教 学第 一线 的教师 ,更 有发 言权 ,因为 ,真实 的教学 案例 都是 发生在 课 堂 这个环 境 中 的 ,广 大 的一 线教 师也应 当成为教 育教
学 的研 究者 。
教师应 该对新课 程改 革充满期 待 ,倾 注热情 ,努力 研 究 新 课 标 ,对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纲 要 (试 行 )》倡导 的理念 ,要正确理 解剖析 ,并在 具体 的 教育 、教学实践 中得到全面体现 。
提 到研究 两 字 ,不少 教师 会认 为 中小学 教师 只 管教 ,研 究只是 教 育理论 研究 者 的事 ,不是教 师 的
心 ,它直接决 定着课 程改革 的性质 和意义 ,集 中体 现 课程 改革 的方 向 。贯 穿 新 课 程 改革 的核 心 理 念
是 :为 了中华 民族 的复兴 ,为 了每位 学生 的发展 。
达 f.D ria 和 罗 兰 ・巴 尔 特 ( oa dB r e ) J er ) d R ln a ̄ s h 等 人 思 想 的 传 播 , 后 现 代 主 义 思 想 很 快 被 学 者 接 受 ,并 有 后 来 者 居 上 之 势 。 之 所 以 有 如 此 势 头 ,不
程转变 为现实 的课程 。而教 师作为新 课程 实施 的 主 体 ,他们 的 自身发展 将推动新课程 的顺 利实施 。 课 程与教 师是教育 过程 中两个根本 性 的 ,具有 决定性 作用 的因素 。新课 程所 倡导 的课 程理 念 、构
建的框 架体系 ,对教师 在理念 和行为 两个层 面都提 出 了不 同于 以往 的要求 。新课 程改革 中遇到 的 “ 最 大阻力是 教师 ,最大 的动力也 是教师 ,而课程 改革 的重要工 作之一 就是将 教师从 阻力状态 转变 为动力 状 态” 。要 更好地 实施新课 程 ,教师必 须 以崭 新 的 面孔 出现 在课 堂 上 。新课 改强调 教师是课 程改 革 的 实施 者 ,更 是参 与者 。那 么 ,对 广大教 师来说 ,该 如何 面对 这次新课改 呢? 1 新教育观念 ,对 新课 改充满期待 . 更 要适应新 变化 ,观念 的更新 是最基 础 的一 步 。 教师 是新课程 的主人 。 因此 ,教 师首先必 须更新 教 育观 念 ,改变 陈 旧 、落后 的教育 观念 ,树 立正确 的 符合 新课程 改革需要 的新理 念 ,从 理念 上准确 把握 并 理解 新 课 程 的 精 神 。课 程 理 念 是课 程 改 革 的 核
学 会学 习是 教师 终身 教育 观念形 成 与实现 的保 证 。 贯彻 《 纲要 》精 神 ,教师要 教会 学生 学会 学习 , 自 己应 首 先 学 会 学 习 。 只有 自己 知道 如 何 学 习 的教
师 ,才能更好地教学 生进行有效学 习。
同时 ,教 师要 坚持 教学 相长 ,在 师生交 往 中发
发 展是 整合 一致 的 ,课程 改 革 随教 师 发展 而推 进 ,教 师发展 因课 程 改 革而加 速 。新课 程 的顺 利 实施 对教 师
自身提 出 了很 大的挑 战 , 因此 ,在新课 程 背景 下 ,探 讨教 师 自身发展 的对策具 有重 大的意 义。 【 关键 词1 新课程 中小 学教 师 共 同发展
t 教 师 审 业 发 展 伦 j 0 盂


一 ~



浅谈 中 \ 敦蕊 学 岛 瓤漂 程 装 褥发 展 的对策
杭 州师 范大学教 育科学学院 陈 盛
【 摘 要1 师作 为新课 程 改革 的一 个重要 的主 体 ,要 求 其在各 方 面都有较 高的素质 。课 程改 革和教 师 的 教
教 学 的理 论 与 观 点 、方 法 与 手 段 在 不 断 地更
谭 稚 西
EW I I ̄ 粥 t S AR( { eU t ( { ( E R UI j E l
屠 蕊 代 建 谖 蠖 蘧 塞 审 攀 教 师 麓 琶 撩 新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孙洪凤
后现代 主义思潮 发轫 于欧洲大 陆。伴 随着德 里
新 课 改 中的一个 重 要理 念就是 :教师应 该学 会 学 习 ,学 会研究 。一个 不会 学习 的教 师是不 可能很 好地 引导 学生 进行 学 习的 ,因此 ,教 师应该 做勤奋
的 学 习者 。
3 师应 该 成 为研究 者 和 反思 者 ,不 断提 高研 . 教
究 水 平 和 反 思 水 平
2做 学 习 型 教 师 ,坚 持 教 学 相 长 .
个懂 得教 育规 律 ,并不 断提 高 自身教育 理论 水 平 的教 师 ,能够更 好地从 事 教育 工作 。参 与教科

研 的 中小学 教师 ,可 以对 照 自己的教 育 实践 ,做到 理论联 系 实际 。如果 教师 能 以研究 者 的姿态不 断发 现 问题 、思 考 问题 、解决 问题 ,那 么 , 良好 的教 育
《 基础教 育课程 改革纲要 ( 试行 )》的颁布 , 标 志着我 国基础 教育将 进入 一个 崭新 的时 代——课
程改革 时代 。任何课 程都必须 经过教 师 的理 解与 内 化 ,才 能转化 为具体 的教学行 为 ,才 能把理 想 的课
新 ,教 师必 须学会 学 习 。学会 学习既 是终 身教 育观 念 形成 的标 志 ,也是 终身 教育 实现 的条件 。因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