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七则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出处:《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注: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1. 为学,以德为先孔子说:“为学之道,以德为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品德居于首要地位。
无论多么卓越的知识技能,如果缺乏德行的支撑,就会变得阴暗和可怕。
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以德为基础,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2. 尊师重道,传承千古孔子强调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尊师重道意味着我们要尊重并敬服我们的老师,同时也要重视道德规范和传统价值。
只有通过传承这些重要的价值观,我们才能继承千古的文化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
同时,尊师重道的行为也是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的表达,使我们更加融入社会。
3. 允许不同,尊重差异我们应该允许不同的存在,并尊重差异。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告诉我们,高尚的人应该不同于其他人,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品质和思维方式。
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别人的选择和决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进步。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做到言行一致。
齐家是指把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为家人提供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治国是指希望君主能够善于治理,为民众创造良好的社会制度。
平天下是指希望能够实现国泰民安,国家和人民和谐共处。
这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修身立德的必由之路。
5. 行而不违,礼尚往来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行为的重要性。
行为要合乎道德,不能违背良知和社会道德准则。
此外,孔子还提倡了“礼尚往来”的原则。
这意味着我们要以礼相待,与人友好相处,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6.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我们都应该虚心学习。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与谁交往中,都要积极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吸取他人的经验与智慧,不断提升自己。
《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3、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4、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6、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7、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简析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高三语文论语七则
十五、《论语》七则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常锋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驾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并记诵《论语》七则内容,了解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3、联系实际,体会本文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说明:本文节选自《论语》,从内容上看主要阐述了守“仁”、“安贫乐道”等儒家基本思想,是理解孔子及儒家学派的重要依据。
从文言翻译角度来看,本文有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因此从字词句入手,驾驭积累肯定的文言基础学问,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这堂课的设计上,有从文字意思入手到探究文字背后思想的一个过程,须要学生按部就班地走进圣贤的心灵,也只有充分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才能使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驾驭文中出现的常用实词和虚词,深化理解儒家传统思想精髓。
2、难点:孔子言论中提出的关于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观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说明:本文是中学课本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作为文言文单元,我们虽然要重视学生对于文言字词文句的理解驾驭,但高三的学生不应当仅仅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还应当提高到更深一层,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如何在当今这个时代理解儒家的思想精髓,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也是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学子提出的一个重要人生话题。
教学过程思路点拨本文节自选《论语》,因为每则出处不同,所阐述内容也各有侧重。
在解读文本之前,可以简洁介绍各则主要内容。
依据课下注释,学生自己可以对本文文字做粗略疏通,但有重要的字词及语法现象须要强调,因此也可以用一课时疏通文字,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其次课时来整体阅读七则内容,归纳整理本课主要阐述的道理。
因为《论语》的解读,已经有各个专家作了比较成熟地探讨,也不乏深化浅出的范本,可以发动学生从他人的专著中找寻疑问,在课堂上加以争鸣,这样可以把各则内容扩绽开去。
练习举隅1、摘选《论语》中关于君子的格言,补充儒家对“君子”形象的阐述。
《论语》七则【3篇】
《论语》七则【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论语》七则【3篇】《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论语七则》的原文及译文
《论语七则》的原文及译文论语七则先秦:佚名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踰同:逾)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貢問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論語·衛靈公》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①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
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
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
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
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
五十岁时,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
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
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
如果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
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
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
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②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③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来做枕头,这样做我很快乐。
论语七则
总结
七则语录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了成为仁者 所需要的个人修养:坚守仁道(1、6、7则),自强不 息(2、3、4则),有社会责任感(5则)。
黑格尔说: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和明天。 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两千多年来主 流文化的核心,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累一
通假字: 女奚不曰:女通汝,你。 词类活用:
①饭疏食 :吃饭,名作动 ②曲肱而枕之 :当枕头用,名作动 一词多义: 以①不以其道得之:用,介词。
②乐以忘忧:以致,表结果,连词。 ③仁以为己任:把,介词。 ④有杀身以成仁:来,表目的,连词。
积累二
固定句式 不亦……乎:不是……吗,表反问。
【译文】孔子说:“颜回贤德啊!(颜回品质高尚 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 快乐。颜回贤德啊!”
【分析】
赞扬颜回 安于贫困。 运用了 对比 的手法。
说明的道理: 安贫乐道是贤士的标准。
第三则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水,弯曲着胳 膊当枕头用,快乐也在这种生活当中啊。干不 仁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语》专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 散文集,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 人人必读的书。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 在他收藏的书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故世 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论语》译成拉丁文 带到欧洲传到西方。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 五大洲,已经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 100多个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 。
【分析】 提出两个对立的命题加以讨论:
取舍标准: 仁
最新小学必背---五年级《论语》
《论语》十则
五年级上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第二则: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
第三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第四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
第五则: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第六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
第七则:子曰:不迁怒,不贰过
译:不迁怒于人,从不犯同样的错误。
第八则: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译: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
语文必背文言文《论语》十则
语文必背文言文:《论语》十则【原文】第一则: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按时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翻译】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翻译】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翻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高三加油】《论语七则》习题含答案
《论语》七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1.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
是我国伟大的家、思想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散文集,是一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参考答案】1.丘,仲尼,春秋,教育,语录,儒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 (2)在陋巷( )(3)死而后已( ) (4)君子亦有穷乎【参考答案】2.(1)厌恶,嫌恶;(2)狭小,低矮;(3)停止;(4)困窘。
3.指出与“饭疏食,饮水”活用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 B )A.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D.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4.翻译下面句子。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4.(1)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2)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5.文中多处提到“仁”,说说对孔子所说“仁”含义的理解。
5.在《论语》中,“仁”的含义是“仁者爱人”,是克己为人的一种利他的行为。
《论语》七则,以仁义之道为中心,内容侧重于人格修养的历练和浩然正气的培养方面。
《论语》——精选推荐
《论语》《论语》《论语》1 1、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2、君⼦上达,⼩⼈下达。
(宪问)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佾(yi)》 4、君⼦怀德,⼩⼈怀⼟;君⼦怀刑,⼩⼈怀惠。
《⾥仁》 5、不迁怒,不贰过。
《雍也》 6、⼠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德出⼊可也。
(⼦张) 8、君⼦务本,本⽴⽽道⽣。
(学⽽)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季⽒) 11、后⽣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五⼗⽽⽆闻焉,斯亦不⾜畏也已。
(⼦罕) 12、志⼠仁⼈,⽆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
(卫灵公) 13、贫⽽⽆谄,富贵⽆骄。
(学⽽) 14、⾮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颜渊》 15、君⼦坦荡荡,⼩⼈常戚戚。
(述⽽) 16、躬⾃厚⽽薄责⼈,则远怨矣。
(卫灵公) 17、质胜⽂则野,⽂胜质则史,是⽂质彬彬,然后君⼦。
(雍也) 18、不患⽆位,患所以⽴。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仁) 19、志⼠仁⼈,⽆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
20、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
21、⼠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则以喜,⼀则以惧。
(⾥仁) 23、君⼦耻其⾔⽽过其⾏。
(宪问) 24、唯⼥⼦与⼩⼈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25、三⼈⾏,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述⽽》 26、不知命,⽆以为君⼦君⼦也;不知礼,⽆以⽴也;不知⾔,⽆以知⼈也。
27、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为政) 28、君⼦周急不继富。
29、君⼦欲讷于⾔⽽敏于⾏。
(⾥仁) 30、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1、⼀箪⾷,⼀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全文解释
论语全文解释第一则: 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
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第四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第五则:学习方法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第六则:取长补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第七则:取长补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第八则:怎样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罕》)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论语七则先秦-论语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四则: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五则: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第六则: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第七则: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翻译: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第一则: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第二则: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贤哉,回也!贤德啊,颜回!”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第三则: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
《论语七则》
第二则 主要内容: 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孔子认为颜回的贤德就在于他能忍受常 人不能忍受的贫困清苦,能“不改其 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案例链接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描绘了这么一 个“五柳先生”(实际写的是自己),他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而不 求甚解,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而“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 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 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 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不把得失放在 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第一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得到
不处也。贫与贱,
chǔ
判断
置身,居住。引申为享有 摆脱 离开,此指躲避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判断
厌恶,嫌恶
wù
君子去仁,恶 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
于何,凭什么 宾前,乎恶成名
wū
违仁,造次必于
离开
是, 颠沛必于是。”
仓猝,匆忙 这,指仁 困顿挫折
第二则 子曰:“ 贤
有贤德 谓语前置, piáo回贤
狭小,简陋
哉,回也!一箪食,
古代用竹或苇制成的容 器,多用来盛饭 却
dān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忍受
改其
乐。贤哉,回也!”谓语前置,
回贤 快乐 回:颜回,字子渊,孔子最器重的一个学 生。颜回家境非常贫困,他的身体状况也很糟 糕,29岁时头发就全白了,视力连孔子也不如, 32岁时就去世了。
案例链接 举例:
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 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战国时有个 齐人叫黔娄。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 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 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 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 富贵而匆忙追求)
《论语》十则 每则翻译_意义
第一则: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按时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说:通假字,通“悦”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4)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5)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6)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 ùn,生气,发怒。
(7)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8)曰:说,说道。
(9)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10)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11)不:不是。
(1)乎:语助词,相当于“吗”。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2)自:从。
(13)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曾子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论语七则读后感
论语七则读后感《论语》七则读后感。
《论语》是一部集中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它以语录的形式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导,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受其启发,对于人生、处世、修身养性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我将结合《论语》中的七则经典语录,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取得成功。
人们常说“熟能生巧”,这句话正是这个道理的体现。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取得成功。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不断学习的决心。
第二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再有才华,再有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是很难得到真正的尊重和认可的。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品德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第三则,“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做到宽容和包容。
一个人如果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总是想要超过别人,那么他就很难做到宽容和包容。
只有做到宽容和包容,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大气和豁达。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宽容和包容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宽容和包容。
第四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人如果只是学习而不去思考,那么他就很难掌握学习的真谛。
一个人如果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么他就很难得到真正的知识。
只有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知识。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和思考。
第五则,“君子不器。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做到不固执己见,不墨守成规。
一个人如果总是固执己见,总是墨守成规,那么他就很难做到真正的变通和创新。
只有不固执己见,不墨守成规,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变通和创新。
高中文言文《论语七则》重点词句
《<论语>七则》知识整理参考答案一、常识填空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词法知识梳理㈠、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及意义1、女奚不曰㈡、写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1、造次必于是2、君子亦有穷乎?3、子路不对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㈢、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注明用法并解释1、饭疏食2、曲肱而枕之3、不义而富且贵4、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㈣、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的词1、恶⑴、是人之所恶⑵、恶乎成名2、于⑴、叶公问孔子于子路⑵、于我如浮云3、以⑴、不以其道得之⑵、仁以为己任⑶、无求生以害仁⑷、有杀身以成仁女:同“汝”,你于是:在这儿穷:困窘,处于困境不对:不回答是:这饭:名作动,吃枕:名作动,当做枕头用(或名词意动,把……当做枕头)不义:名作动,用不正当的方法,做不义之事老:形作名,老年厌恶,嫌恶何,怎么(疑问代词)在,向对,对于用把来来三、句法知识梳理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3、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以上为判断句4、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5、死而后已,不亦远乎6、子路愠,见曰以上为省略句7、恶乎成名8、仁以为己任以上为宾语前置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以上为介宾短语后置10、贤哉回也!以上为谓语前置(或:主谓倒置)11、不亦重乎以上为固定句式:不亦……乎:不也是……吗四、请以本文为例谈谈你对《论语》这不名作的语言特色的理解。
要点:语言特色:简练质朴,不事雕琢,但又富含哲理,并经常使用对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
答体格式:总括《论语》的语言特色+例子分析省主语“君子” 省主语“实行仁道” 省宾语“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读《论语》,诠释内涵
任选一则或几则读一读,并谈谈主要
选一则或几则读一读,联系
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共勉人生: 你的座右铭 是什么?
小荷尖尖
学习《论语》的语 言风格,用简短的文 字,阐述一个道理。
课堂总结:
借助《论语》我们跨越了时 空,与圣人席地而坐,聆听了圣 人的教诲,获得了精神的陶冶! 借助“四步读书法”,我们将打 开一扇门,与众多的古之圣贤交 往,品味更多的芬芳!
作业:
1、背诵今天学习的几则 《论语》。 2、用“四步读书法”,小 组合作学习余下的几则。
谢 谢 指 导 !
淮阴区职教中心 汤海艳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 散文著作,是 孔子的 弟子和再传弟子 记录有关孔子言 行的书,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大学》、 宋代 的朱熹把《论语》和 《中庸》 《孟子》 、 合称为“四书” 。
一读《论语》,读准字音
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
其他同学听后指出读音方
面存在的问题。
再读《论语》,通晓文意
选择感兴趣的一则或几则,自由朗 读,小组讨论文意。
欢 迎 指 导!
《论语》七则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读准字音;掌握文中出现 的常用虚词和实词;背诵《〈论语〉七则》 的有关章节; 2、能力目标:学习尝试用“四步读书法” 学习文言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孔子“仁” 的思想,加强人格修养方面的培养。
走近孔子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时期 鲁国 人,是我国历史上 政治 家、 教育家, 伟大的思想家、 他是 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孔 子说“仁者爱人” ,提倡人们要 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 矛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其在人 类文明史上的不朽贡献,把他列 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