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与格力“十亿之争”浅析(五)

合集下载

格力与小米

格力与小米

5、小米的销售渠道较为单一,格力的销售渠道专业化。 6、2014-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将会接近或者突破 80%也就是说市场饱和(小米的成功主要借助了中国庞 大的市场)。而上一代传统家电使用期限将到以旧换新 将是趋势。 7、格力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小米的起步晚。 8、小米是市场的投机者,而格力靠的是实力。
LOGO

个人观点
究竟格力和小米谁赢谁输,网上众说纷纭,然而,个人觉 得格力会赢,理由如下: 1、小米在手机软硬件方面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现在小米火 了各代工厂商磨刀霍霍成本风险无法控制。格力拥有自己 的工厂,且在行业内有最严格的的标准。完全拥有话语权 和定价权。 2、格力电器在全球没有什么强劲的对手,而小米则有很多 高端的品牌手机对手,也有电商的对手。 3、马云与格力的合作,使格力向电商行业进军了一大步。 小米将在电商的优势大大降低。 4、马云说过:“营销很容易模仿”,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是 营销,很容易被人模仿。
具有核心技术,口碑好 格力的质量控制非常严格 ,从 不拿消费者当实验品,提供优质 产品 。
格力模 式的特 点
求新求变 格力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断 求新求变,在变化中赢得更大 的发展
格力
小米
PK
两种模式的对比
1、小米靠的是网络营销,格力靠的是实体和 实业,一个靠雄厚的实力,一个靠抓紧时 代的潮流。 2、格力的行业根基比小米深。 3、小米的轻资产模式,格力是重资产模式 。 4、格力是国企,小米的民营。
格力模式——厂商合作
以资产为纽带、以格力品牌为旗帜的区域 股份制销售公司最终形成,从体制上重新 确立的厂商关系,实现了市场的有序和规 范,从而打破了沿袭多年的“受控式代理 制”空调销售的垄断性思维,开辟了一条 家电销售的全新渠道管理模式; 实际上,“格力模式”是一种加盟连锁经 营的模式。

小米公司案例研究——基于小米格力的十亿赌局

小米公司案例研究——基于小米格力的十亿赌局
(作者 单 位 :人 行 九 江 县 支 行)
一 、公 司 简 介 小 米 集 团 是 一 家 以 手 机 + 智 能 硬 件 + IoT 平 台 为核心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主要产品有智能手机、 IoT 和 生 活 消 费 产 品 、互 联 网 服 务 产 品 这 三 大 类 。 公 司 在 全 球 用 户 中 拥 有 许 多 热 心 的“ 米 粉 用 户 ”,他 们 热衷于小米品牌并积极参与公司的产品研发改进。 小米推崇大胆创新的互联网文化,并不断摸索前沿 科 技 ,不 懈 追 求 效 率 的 持 续 提 升 ,致 力 于 降 低 运 营 成 本 ,同 时 把 效 率 提 升 产 生 的 价 值 回 馈 给 用 户 ,其 独 特 的“铁 人 三 项 ”商 业 模 式 在 公 司 的 平 台 上 形 成 了 强 大 的 网 络 效应 ,极 大 地 增 强 了 用 户 粘 性 。
另一方面迫切需要重新建务 事中 监 督 力 量 薄 弱 ,难 以 适 应 国 库 工作的要求。一是缺乏专职或者兼职的事中监督
论 员。事中监督只是靠国库工作人员在办理相关业
务 过 程 中 ,对 自 身 经 手 的 业 务 进 行 核 查 、检 验 ,不
坛 能达到事中监督的效果;二是事中监督人员业务
水平有待提高。事中监督工作要求监督人员熟悉
国 库 有 关 法 规 制 度 、业 务 核 算 流 程 等 方 面 的 知 识 ,
而目前在多数基层国库发挥事中监督职能的工作
人员大都是为了满足国库操作岗位而勉强配备,
对存在的问题和资金风险点缺乏较高的洞察分析
能力和处理能力,难以满足国库事中监督工作的
44
审 计 与 理 财 圆园19 援 6
小米公司案例研究

小米与格力的对比分析

小米与格力的对比分析

小米与格力的对比分析在当前的智能电器市场中,小米和格力这两个品牌备受消费者关注。

小米在智能领域拥有领先地位,而格力则是传统大厂之一,其空调产品市场占有率一直居高不下。

本文将从品牌历史、产品设计、品质保障及价格等多个方面对小米和格力进行对比分析。

一、品牌历史小米品牌成立于2010年,以智能手机为主要产品,其经营理念是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核心,做极致的产品和服务,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

小米在2018年成功上市,市值超过500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而格力则成立于1991年,是国内知名家电企业之一,在空调领域市场占有率一直较高。

格力的品牌定位是专注于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二、产品设计小米的产品设计理念是极简派,注重产品的外观美观和便携性。

小米空调采用了较为简约的设计风格,并采用了半导体制冷技术,具有高效省电的特点。

小米智能家电系列产品则更注重产品的联动性和智能化。

例如,小米智能插座可以控制家中其他电器的开关,小米智能灯可智能调节亮度和色温。

格力空调则注重产品的舒适性和健康性,针对不同用户需求设计了多款各具特色的空调产品。

例如,格力空调的“清新净化”系列产品,可实现空气质量监测、PM2.5去除、花粉过滤等功能。

此外,格力还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变频神器”空调系列,其采用逆变技术,可实现更为精准的温控调节,让消费者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享受到舒适的温度体验。

三、品质保障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性价比的需求不断升级,品质保障也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小米注重技术研发和用户反馈,致力于不断提高产品品质。

小米还专门设立了“米家之家”服务中心,提供贴心的售后服务和维修保障。

而格力则拥有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和生产流程,致力于打造耐用且高性能的产品。

同时,格力还推出了“质造保障+健康生活”服务,让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在品质保障方面,小米和格力都表现出了良好的质量控制能力和售后服务。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财务对比分析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财务对比分析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财务对比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长。

小米集团和格力电器是两家备受关注的公司,它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对小米集团和格力电器进行财务对比分析,以探讨它们在财务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财务指标1:营业收入小米集团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的公司。

2018年,小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749.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2.6%。

而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主要从事空调和家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018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2317.0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92%。

从营业收入来看,格力电器的规模要大于小米集团。

财务指标2:净利润财务指标3: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一家公司财务稳定性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018年,小米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40.97%,而格力电器的资产负债率为58.08%。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小米集团的财务稳定性要好于格力电器。

财务指标4:现金流现金流是公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2018年,小米集团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79.62亿人民币,而格力电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39.23亿人民币。

小米集团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高于格力电器,显示出小米集团在经营方面的优势。

小米集团和格力电器在财务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米集团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较快,资产负债率较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较高。

而格力电器的规模较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高于小米集团。

不同的财务表现反映了两家公司在商业模式、市场定位和发展策略上的差异。

投资者在对这两家公司进行比较时,应该综合考虑它们在财务表现、行业竞争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

小米与格力的10亿赌局

小米与格力的10亿赌局

10亿豪赌女汉子董明珠与雷布斯豪赌10亿,到底是谁是赢家,我们只有静观其变。

从小米的营销模式与格力的产业链条,我们很难进行考究,但从时间的角度观看烽火,可以见得小米可以赢得短期的赌局,但是小米赢不了未来广大的市场,从小米的发展趋势看(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国际市场份额第三),其发展之快在短期内可以超过格力。

2013年格力的营业收入为1200亿元,而小米为266亿元,2014年格力的营业收入为1407亿元,小米为743亿美元,其增长率计算如下:格力的增长趋势为:(1407-1200)/1200=17.25%,小米的增长趋势为:(743-266)/266=179.32%,足见小米发展之迅猛。

按照这种增长速度,格力2015年的营业收入为1407*(1+17.25)=1649.7075,而小米为743*(1+179.32%)=2075.3476,足见小米于明年即可超过格力。

从营销上讲,小米注重其消费者的参与感,重视客户体验,这种营销模式为小米带来了大量的米粉,粉丝经济的效应将为小米带来持续不断的营业收入。

当只有产品设计足够好才能为粉丝带来优质的产品的体验,才会引发口碑营销,才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

小但是为什么小米赢不了未来的市场呢?原因如下。

从产业链6+1的角度,小米缺乏了最关键的环节产品设计。

小米引以为傲的是其强有力地营销模式“三三法则”,但是在这个讲究营销术与道的年代,营销者应该更加重视的是道——产品。

小米的品牌开始走多元化的道路,红米定位低端市场,路由器电视机的品牌延伸,都使企业的利润下滑,可见,这必将使小米走向下坡的道路。

试想,一个买了小米手机的用户还会顺便买个电视机吗?这无疑是让企业失去了聚焦的力量。

相比,格力专注了空调的研发与制造,专利之多也毋庸置疑,其品牌聚焦也足以使其在空调市场中长期处于领导者的地位。

再者格力发张潜力巨大,其技术多元化,但产品却聚焦于空调,只要格力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注入新的互联网模式,其发展将会不断加速。

格力与小米的谁赢了?

格力与小米的谁赢了?

格力与小米的谁赢了?格力与小米分别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和智能手机制造商,其竞争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看点。

那么,谁赢了?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格力和小米在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而这也决定了它们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在产品质量和性价比方面,格力和小米都在不断提升,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从市场表现来看,格力和小米都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格力的家电产品更加受欢迎,而小米的智能手机产品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这说明,尽管这两家公司在技术、管理、营销上存在差异,但是他们在消费者中都得到了相当高的认可。

此外,从资金布局和跨界合作情况来看,格力与小米都在不断投资新技术,并与国内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而双方都希望能够达到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格力和小米都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和智能手机制造商,他们的竞争关系一直都是业界的看点。

从市场表现、资金布局和跨界合作情况来看,格力和小米都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其产品质量也不断提升,因此双方尽管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明显赢家,而只能说双方都在持续发展壮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格力和小米之间的竞争有利于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

无论是格力还是小米,都可以通过不断投入新技术来加强自身的实力。

例如,格力在家电工厂中布局了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以达到高效快捷的生产效率;而小米则建立了智能物联网系统,可以更好地控制、监测和管理智能手机产品。

此外,近几年来,格力和小米一直对外开放,吸收国内外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

此外,格力和小米也在营销渠道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采用了微商、内容营销等新型营销策略,以赢得更多消费者的支持。

总的来说,格力和小米的竞争无疑推动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产品选择,有利于消费者体验的提升。

因此,在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格力和小米都是双赢的结果。

对于未来,格力和小米都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这两家公司都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在产品质量、性价比等方面赢得更多市场空间。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财务对比分析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财务对比分析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财务对比分析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是两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它们分别在科技和家电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财务角度对两家公司进行对比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家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来了解它们的经营状况。

根据公开的财务数据,2020年小米集团的营收达到24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4%,净利润为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

而格力电器的2020年营收为25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净利润为2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

从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率来看,小米集团和格力电器都具有一定的增长势头,但格力电器的规模和利润较大。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家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来了解它们的财务稳定性。

小米集团的资产总额为4375亿元人民币,总负债为2405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970亿元人民币。

格力电器的资产总额为5230亿元人民币,总负债为257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2660亿元人民币。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格力电器的资产总额和净资产都高于小米集团,说明格力电器的财务状况相对稳定。

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两家公司的经营效益来了解它们的盈利能力。

小米集团的毛利率为17.8%,净利率为4.9%。

而格力电器的毛利率为22.3%,净利率为10%。

从毛利率和净利率来看,格力电器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小米集团。

这可能是因为格力电器是家电制造商,具有较高的产品利润率。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家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来了解它们的现金管理能力。

小米集团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156亿元人民币,格力电器为214亿元人民币。

从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来看,格力电器的现金管理能力相对较好。

从财务对比分析来看,格力电器在规模、利润、财务稳定性、盈利能力和现金管理能力方面均优于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虽然在科技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财务指标上不及格力电器。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分析师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竞争力。

对格力小米未来发展的多角度对比分析

对格力小米未来发展的多角度对比分析

44ECONOMIC & TRADE UPDATE引言随着格力2018年度业绩预告与小米2018年年度报告的相继公布,格力似乎以约2000亿元人民币的年营收额胜过小米的1749亿元年营收额而赢了赌约,但用营业额这一单一的绝对数指标来衡量小米和格力到底谁赢谁输、谁更优秀显然不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原因有如下两方面。

一是小米和格力在起步时间、资金实力、科研能力、行业地位、运营方式等多方面不具有可比性。

小米是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手机及智能硬件制造业新秀,而格力则是我国家电行业中空调制造业的龙头老大,小米之于格力,就好像一个奋发向上的青少年之于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壮年,至于未来的谁能达到更高的高度,当下还无法轻易得出定论。

二是仅以营业额的高低作为评判两家公司谁更优秀的标准,显然有失客观和全面。

判断一家公司是否优秀的标准有很多,因篇幅有限,本文在此选取公司战略、商业模式以及企业估值共三个方面,对小米和格力两家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做出对比,试分析如果赌约再延长,小米和格力究竟谁会更胜一筹。

一、公司战略公司战略是指企业家们对企业全局的规划和指挥,亦是对企业的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

好的公司战略既需要具备预先性(前瞻性),还需要满足反应性(适应性)。

预先性保证企业的行动方向是正确的,即做正确的事。

而反应性则使企业主动地应对变化、甚至影响变化,从而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活力。

(一)格力公司战略及分析战略:格力布局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发展空调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向智能装备、智能家居、新能源产业延伸。

分析:受宏观经济增速和购房需求均下行的影响,近年来国内空调市场需求下滑,格力顺应市场潮流,开展多元化的产业经营,力图突破目前的“单一强”局面:一来可以降低其单一优势业务波动带来的营收波动风险;二来可以提高其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为其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二)小米公司战略及分析战略:小米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

分析:一来小米的手机收入在2015年至2017年分别占总营收的84.40%、71.26%、70.28%,虽然占比有下降趋势,但对于现阶段来说,手机收入仍是小米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并且手机是小米获得用户和流量的入口,因此,小米继续在手机业务上发力是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战略。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财务对比分析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财务对比分析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财务对比分析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是两家不同类型的公司,分别在电子科技行业和家用电器行业占据一定地位。

本文将通过财务对比分析这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我们来看一下两家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情况。

根据最近公布的财务报告,小米集团的营业收入为1231亿元,同比增长34.5%;净利润为91亿元,同比增长34.8%。

而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为2419亿元,同比增长17%;净利润为242亿元,同比增长13.6%。

从数据来看,小米集团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增长,而格力电器虽然增长率较小但规模相对更大。

我们来看一下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

小米集团的毛利率为12%,净利润率为7.4%;而格力电器的毛利率为31%,净利润率为10%。

从盈利能力来看,格力电器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都明显高于小米集团,说明格力电器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

我们来看一下两家公司的偿债能力。

小米集团的总资产为5429亿元,负债总额为318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8.6%;而格力电器的总资产为1865亿元,负债总额为39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1.4%。

从偿债能力来看,小米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较高,说明负债相对较大;而格力电器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说明负债相对较小。

我们来看一下两家公司的经营效率。

小米集团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0.1次,存货周转率为9.2次;而格力电器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5次,存货周转率为4.3次。

从经营效率来看,小米集团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明显高于格力电器,说明小米集团的资金利用效率较高。

小米集团和格力电器在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米集团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取得较大增长,但盈利能力较低,资产负债率较高;格力电器在规模和盈利能力方面较为突出,但增长率较小。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投资对象。

小米与格力“十亿之争”浅析(五)

小米与格力“十亿之争”浅析(五)

小米vs格力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在市场上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基础。

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有用性、独特性和叠加性。

其中,独特性是指核心竞争力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从而成为其他企业进入的壁垒。

近日在“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看到小米手机的雷军与格力空调的董明珠的一段辩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格力空调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模式,与小米手机的渠道创新、市场创新的模式哪个具有更可持续的竞争力。

董明珠认为,格力空调的创新模式相比与小米手机的创新模式具有更高的不可模仿性,因此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两人为此各抒己见,据理相争,形成了继马云和王哲林之后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之间的赌局:5年后“小米”能否超过“格力”。

其实我对雷军和董明珠的赌局没有兴趣,即使有10个亿。

小米用5年超过格力,还是10年超过格力,都只是时间问题,趋势已定。

我真正关心的,是雷军和董明珠对于商业的思考,这个思考,绝对价值10亿,而且极度重要。

这个思考不仅关系到五年后他们两个人谁胜谁负,还直接关系到未来五年,你我的人生思考与企业思考。

首先,我觉得格力与小米都是非常伟大的公司,同时也非常敬佩董明珠与雷军两位企业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只是在高手比划的瞬间,自己有些心得与思考:1、企业的对比:格力VS小米其实格力与小米的模式都很好,没有谁比谁更加厉害的问题。

小米,典型学习苹果公司,所以雷军的思想深得教主乔布斯的真传,所以人称“雷布斯”。

将自己置身与整个产业链与市场,以互联网作为思考的前提。

这个公司的定位格局是非常大的,只做自己最核心的“设计”与“服务”,极致之后就是绝招,其他全部用社会化分工去解决。

格力,典型学习通用公司。

通用以创新的科技与工程为核心竞争力,一直引领时间科技发展的潮流,也是美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推动力,实业与实干确实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董明珠的思想基础是通用的“精益生产”、“实业报国”。

格局大,世界影响力也很大。

自己一手打造产业链的魄力,以及铁娘子的作风,使得格力在中国制造独树一帜。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财务对比分析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财务对比分析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财务对比分析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是两家在中国市场具有影响力的公司,它们在不同的行业中运营,因此有一些不同之处。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家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是小米集团的财务状况。

根据小米集团的财务报表,该公司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截至2020年年底,小米集团的总营收达到2457亿元,同比增长19.4%。

尽管今年面临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疫情的挑战,但小米集团依然实现了增长。

其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智能手机、物联网和互联网服务。

智能手机业务是该公司的核心业务,贡献了大部分的收入。

其次是格力电器的财务状况。

格力电器是中国最大的家用空调制造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空调制造商之一。

根据格力电器的财务报表,该公司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势头。

截至2020年年底,格力电器的总营收达到2093亿元,同比增长4.3%。

格力电器的主要业务包括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和其他家电产品。

它在中国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品牌认知度和市场份额。

小米集团的利润率相对较高,截至2020年年底为9.7%,而格力电器的利润率为7.9%。

这可以部分归因于小米集团的互联网服务业务的高利润率。

在财务风险方面,小米集团的负债率相对较高,截至2020年年底为71.4%,而格力电器的负债率为54.2%。

小米集团的高负债率主要是由于其持续投资于研发和市场营销。

格力电器的负债率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其稳定的现金流和高市场份额。

小米集团与格力电器在财务状况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小米集团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更快的增长,利润率较高,但负债率也相对较高。

格力电器的增长相对较稳定,负债率较低。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家公司所处行业的不同以及市场因素的影响。

“10亿赌约”将到期,格力与小米谁会是赢家?

“10亿赌约”将到期,格力与小米谁会是赢家?

Situation 江湖662013年小米董事长雷军在节目上向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发起挑战,表示5年内如果小米营业额无法超过格力,则输给董明珠“1块钱”。

董明珠则霸气回应,“‘1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

”如今,赌约期限将至,双方谁会笑到最后呢?“10亿赌约”将到期,格力与小米谁会是赢家?营收和市值各占其一一个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的代表人物,一个是中国有名的商界女强人,雷军和董明珠之间的“10亿赌约”在2013年提出之时便备受关注。

如今,这一赌约进入临近期满的第5年,媒体更是格外关心两位当事人的态度。

在今年两会期间,同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雷军和董明珠齐聚一地,自然免不了被媒体追问此事。

近半个多月以来,一向快人快语的董明珠在多个场合回应了媒体关于赌约的提问。

对于赌约的结果预期,她依然自信满满地表示:“我觉得不需要担忧,格力打造的是百年企业。

”另外,董明珠还特意强调:“小米因为还没有上市,其真实的销售业绩还没办法来确认,而格力是上市公司,谁都可以看到年报。

”与董明珠的积极回应相比,雷军显得淡定得多,几乎没有正面回答过关于赌约的问题。

只是在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雷军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小米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去年营业收入(已)突破1 000亿元人民币,(达成这样的业绩从开创公司至今)仅仅用了7年时间。

”业内人士认为,雷军这句话是有意侧面回应董明珠。

图Sccc文丁念阳67纵观小米公司的发展历史,就知道雷军这句话并非毫无根据。

2013年他抛出赌约之时,小米还只是一家年出货1 870万台、销售额为316亿元人民币的“小公司”,而当时格力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 200亿元人民币,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所以董明珠才有底气拿“10亿”回应雷军。

如今看来,当时处于极大劣势的雷军有胆量在电视节目上提出对赌,必然是有着一定的倚仗。

2017年初,雷军在小米年会上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全年销售额突破千亿元人民币。

10亿豪赌千亿的教训,为什么是小米?

10亿豪赌千亿的教训,为什么是小米?

10亿豪赌千亿的教训,为什么是小米?10亿豪赌千亿的教训,为什么是小米?刘琪发表于 2013-12-13 10:29:39昨夜,一场董明珠与雷军的10亿对赌,再次展示了有些传统品牌对互联网颠覆大潮的无视与无知。

实际上,大变局已经开始。

中国品牌以及品牌背后的企业领袖正面临一场新旧交替,这必然会出现断裂期的误读、轻视、争执乃至敌对,但互联网颠覆传统企业已是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小米就是典型的例证,两年前,有很多的传统手机商敌视小米,嘴角流露轻蔑讪笑的不在少数,但到了今天,有一些人醒过来了,每逢新品发布必要拉上小米一起制造营销话题,甚至小米每进入一个传统领域,都会引起各种反弹。

直到昨天,我还在研究两个典型的案例:一个是联想掌门人杨元庆亲自撰写内部邮件,为新成立的联想中国区数字营销团队打气,其反思极为诚恳与深刻;另外一个案例起于一则新闻,英国奢侈品牌Burberry 的女CEO Angela Ahrendts 宣布将离职转投美国苹果公司,而在过去6年中,Angela Ahrendts积极推送老品牌Burberry拥抱互联网的趋势,最先让互联网精神融入整个运作系统的品牌,让老品牌新生,再次抓住了一代人品牌年轻化,又成功的把新一代消费者拉进了品牌的生态系统内,为接下来十年奠定了基础。

6年中,Burberry的销量增长2.5倍,股价增长3倍。

正当自己为这种新老交替浪潮感到沸腾鼓舞时,董明珠非要以五年为期,赌小米营收能否超过格力的举动,将一切又拉回现实。

做个预判,如果没有这次对赌,未来也许格力会为此收获一个千亿溃败的教训。

对于小米以及互联网化浪潮,董明珠确实存在多个思维上的误区,不知道是否是她因赌气刻意为之,但这里有必要做一下厘清。

一、小米真的只抓营销吗?NO!在对话现场,无论是董明珠,还是马云都在诱导一个论断:小米只抓营销,而且营销很容易学。

此论一开,将误导无数企业。

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小米的营销并非传统营销,它的营销策略适合了产业交替的时代背景,即“一切皆媒体”,以及“可参与”与“真实”引领的消费者主权时代。

小米和格力谁能走得更远

小米和格力谁能走得更远

小米和格力谁能走得更远随着全球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中国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在这份竞争白热化的格局中,小米和格力两家企业正处于领跑的位置,它们之间的竞争备受关注。

小米和格力有什么不同之处?哪家公司更有潜力走得更远?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小米和格力的背景小米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中国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小米公司的使命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

该公司通过更新换代、贴近市场和不断创新,迅速在手机业务中获得成功。

如今,小米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手机厂商,其市值在中国排名第四。

格力是中国著名的家电制造商,成立于1991年。

公司主要生产电器、通讯设备和制造业配套服务,并研发了行业领先的智能供暖、智能空气调节设备等产品。

格力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伟大的环境科技企业”,其市值在中国排名第二。

小米和格力的产品领域有所不同,但它们本质上都是科技公司,定位相似。

关键的是,它们都拥有一支高效、创新和敏捷的团队,这是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

小米公司以快速市场反应和技术革新为标志。

由于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和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小米的市值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格力公司以出色的制造能力和精良的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格力对供应链管理的精益求精和对产品制造的高品质要求使公司在家电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这两家公司领域的异同性也对他们之间的竞争产生了影响。

各自在信息技术和生产制造领域都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未来的竞争中,小米和格力可能会在不同领域都占据一定优势,针对性更加精准。

在未来,小米和格力的发展方向将不同。

小米公司将致力于在技术上的创新和法律合规方面的提高。

公司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业务,特别是在印度这样人口大国的市场上寻找机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格力公司希望成为一个综合环境科技公司,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管理和制造流程,并通过企业品牌的推广为中国制造树立标杆。

同时,公司将继续重视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小米格力案例分析

小米格力案例分析

三、小米PK格力
1、实力现状:小米PK格力
小 米
创立时间 2004年 经营理念 为发烧而生 企业规模 4000人
雷军:金山软件董事长、天使投资 人 林斌:谷歌研究院副院长 黎万强:金山软件人机交互设计总监、 金山词霸总经理 周光平: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总工 程师 黄江吉:微软工程院首席工程师 刘德:世界顶级设计院、ArtCenter毕 业的工业设计师 洪峰:Google高级工程师
126.5 316
2200% 150%
年份
销售收入(亿元)
增长率
净利润(亿元)
增长率
2012年
2013年
1,001.10
1,200.43
19.88%
19.91%
73.8
108.13
40.92%
47.30%
小米&格力销售收入情况对比
单位:亿元
通过比较发现: 小米手机销售增长率呈现爆炸式增长,可见 小米发展速度之快,但相对于格力的巨额 销售额及企业价值,小米似乎相形见绌。 格力的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可见企业实力及 价值非凡,但其销售增长率不到20%,发 展速度较小米缓慢的多。
行动计划
短期计划 2014-2017 1、加大品牌宣传,建 立口碑,巩固消费者 对小米的品牌意识。 2、开拓更多销售渠道 3、提高产能,防止饥 饿过度。 4、增加小米的售后服 务点,提高服务质量。
中期计划 2017-2022 1、产品差异化 2、线上线下营销整 合 3、推进国际化进程
长期计划 2022年之后
团队管理
主营产品 手机、MIUI、米聊、小米平板 经营范围 主要是国内市场
2、核心竞争力:小米PK格力
高性价比、营销方式
“掌握核心科技”

小米与格力的对比分析

小米与格力的对比分析

小米与格力的对比分析作者:鲁宁馨刘佳慧李宇暄张冯乐来源:《经营者》2020年第14期摘要小米与格力的10亿赌约已经落下帷幕,小米以细微的差距落败于格力。

人们本以为这场赌局已经结束,可谁都没有想到,格力的总裁董明珠却表示,愿意舍弃10亿,再来一场5年之约,雷军也欣然应战。

本文从公司战略、商业模式以及公司估值3个方面具体分析小米公司和格力公司,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小米格力公司战略商业模式公司估值一、公司战略(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小米手机通常都是利用电商渠道来进行线上线下的预售和直销,一旦用户购买,公司直接从小米的分销仓库调取货源向客户发货,而其他部分产品通过线下渠道向客户发货,即生产商直接对接客户。

也就是说,它对供应商的依赖性较强,一旦某一零件的供应商出现问题,对小米整条生产链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会导致订购和供应处于停滞状态。

所以,由此可知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

目前国内的空调制造厂家的外部采购资金占资金总量的绝大部分,为了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格力想出了一个方法,即形成自己独特的采购控制模式,这样一来,便能有效控制成本。

而这个模式的关键在于寻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因此格力电器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评估运作程序,从供应商的选择、组合、供货分配率、淘汰机制等方面来进行评估,最后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进行长期合作。

并且家电的供应商较多,可选择性多,综合来看,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从刚刚问世开始,小米手机以低价迅速收获了一大批“米粉”,而且相对于同等价位的手机,小米手机也在质量上更胜于它们。

为什么小米能够在确保质量的同时保持低价呢?技术的进步是真正的内在原因。

小米只不过把手机的未来价格拿到当前来买,所以在发售初期少量出货,开展“饥饿营销”,不仅制造噱头,还节约成本,避免了消费者讨价还价的过程。

从小米与格力的一场赌局说起

从小米与格力的一场赌局说起

作者: 郭京振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公关世界
页码: 60-6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1期
主题词: 格力 小米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新闻信息传播 采访活动 经济形势 董明珠 董事长
摘要:2014年10月上旬,在国家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开展的"从企业看信心"经济形势主题采访活动,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回应在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与小米雷军的赌局,她说,五年之内,如果小米的营业额超过格力,输给雷军10亿是个小插曲。

严格来说,格力与小米不是一个行业,没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米vs格力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在市场上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基础。

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有用性、独特性和叠加性。

其中,独特性是指核心竞争力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从而成为其他企业进入的壁垒。

近日在“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看到小米手机的雷军与格力空调的董明珠的一段辩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格力空调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模式,与小米手机的渠道创新、市场创新的模式哪个具有更可持续的竞争力。

董明珠认为,格力空调的创新模式相比与小米手机的创新模式具有更高的不可模仿性,因此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两人为此各抒己见,据理相争,形成了继马云和王哲林之后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之间的赌局:5年后“小米”能否超过“格力”。

其实我对雷军和董明珠的赌局没有兴趣,即使有10个亿。

小米用5年超过格力,还是10年超过格力,都只是时间问题,趋势已定。

我真正关心的,是雷军和董明珠对于商业的思考,这个思考,绝对价值10亿,而且极度重要。

这个思考不仅关系到五年后他们两个人谁胜谁负,还直接关系到未来五年,你我的人生思考与企业思考。

首先,我觉得格力与小米都是非常伟大的公司,同时也非常敬佩董明珠与雷军两位企业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只是在高手比划的瞬间,自己有些心得与思考:
1、企业的对比:格力VS小米
其实格力与小米的模式都很好,没有谁比谁更加厉害的问题。

小米,典型学习苹果公司,所以雷军的思想深得教主乔布斯的真传,所以人称“雷布斯”。

将自己置身与整个产业链与市场,以互联网作为思考的前提。

这个公司的定位格局是非常大的,只做自己最核心的“设计”与“服务”,极致之后就是绝招,其他全部用社会化分工去解决。

格力,典型学习通用公司。

通用以创新的科技与工程为核心竞争力,一直引领时间科技发展的潮流,也是美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推动力,实业与实干确实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董明珠的思想基础是通用的“精益生产”、“实业报国”。

格局大,世界影响力也很大。

自己一手打造产业链的魄力,以及铁娘子的作风,使得格力在中国制造独树一帜。

2、核心竞争力的对比:格力VS小米
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如下:
1)无形资产:这方面,传统的商业概念一般定义为,品牌价值,人才资源,这两者,小米都已经基本具备,未来品牌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资源在补充的同时也需要优化,但同时小米还有粉丝文化。

三者的关系很像天时地利人和,品牌需要搭建,人才需要聚合优化,但是这两者在一定程度都会稳固,粉丝文化的操作难度更高,需要源源不断的培养,运营不好很容易颠覆掉,这也是未来面对很大的挑战。

2)客户转换成本:这里其实和上面的粉丝文化有所重合,虽然媒体习惯与称之为粉丝经济,甚至称为粉丝变现,但是我觉得还是称为粉丝文化比较合适,之前潘欣说过,即便强如苹果,三星,都存在着产品不济后导致的粉丝流失,所以来自产品的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也很难避免。

另一方面,小米在社区的运营和维护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互动,以便维护这种关系,使之具备承受更强的抗击产品风险的能力。

3)网络效应:最简单,是产品的传播,更深入一些的话,是品牌和产品的
传播,再深入是理念的传播。

除了传播,还要考虑接受程度。

4)成本优势:目前来看,成本比较低,因为网上销售的缘故,相对传统企业低了不少,另外一个可挖掘项目,在于品牌优势后,形成规模,对于产业上下游的影响和控制量会加强很多,成本自然会低下来,为什么小众产品的售价一般都比较贵,不全是因为元器件独特,更多的是因为影响力小,对于产业上下游的供应链控制力小,相同的元器件成本会高出很多,自然不会便宜。

格力的核心竞争力如下:
1)以可靠质量为核心的产品竞争力:格力坚持质量优选,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当成本与质量发生冲突时,坚持“成本让位于质量”。

通过优良的产品质量,格力不仅节约了售后维修成本,而且不断提升产品口碑,提升了品牌形象和企业竞争力。

2)以自主研发为主的技术创新:多年来,格力电器恪守“只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挺起‘中国创造’的脊梁,才能拥有国际话语权”的企业理念,。

坚定地走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之路,迅速成长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企业,在技术研发的投入上不设门槛,而是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按需分配”。

3)通过资本纽带建立的营销渠道竞争力:通过地区经销商合股组建区域股份制销售公司,并由格力掌握销售公司董事长和财务负责人的任命权,以及将地区总经销权特许给销售公司的形式,格力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得了销售渠道的控制权,有效地将地区经销商通过资本纽带联合,减少了同一地区经销商之间的价格战等低层次竞争,同时也减少格力对经销商的管理协调难度,节约销售管理人员,减少管理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