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

合集下载

非营利组织行业提高公信力

非营利组织行业提高公信力

非营利组织行业提高公信力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进步、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却备受争议。

为了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内部治理非营利组织作为公共机构,首先需要加强内部治理。

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和权力边界,有效监督和管理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行为。

同时,注重人员培训和选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促进组织内部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透明度机制透明度是提高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关键。

非营利组织应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财务公开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公开透明的财务报告,有利于增加社会对组织的信任,也方便捐助者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加强信息披露信息公开是提高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非营利组织应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包括组织的发展规划、项目执行情况、捐款使用情况等。

通过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增加透明度,提高社会对组织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四、加强社会参与非营利组织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倾听和吸纳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志愿者活动、公益项目等,加强组织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高社会参与度,增加公信力。

五、注重社会影响力非营利组织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有效的宣传和传媒合作等手段,将组织的价值观和使命传递给更多的人。

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回应社会关切,使组织在社会中更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

六、建立监督机制非营利组织应建立独立的监督机制,接受外部的监督和评估。

可以邀请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组织进行定期评估,对组织的管理和运作进行监督,确保组织的质量和公信力。

总结起来,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内部治理、透明度机制、信息披露、社会参与、社会影响力和监督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确保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浅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

浅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建设

它既 是 个 人 的 立 身 之 本 ,也 是 任 何 组 织 都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必须 遵 守 的基 本 价 值 准 则 。非 营 利 组 织 是 以社 会 公 益 为 目的 ,为 社 会 提 供 准 公 共 产 用 的发 挥 .其 发 展 越 来 越 引 起公 众 的 广 泛
济以物 质利益 为人们 行动 的驱动 机制 , 讲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 来 .随 着 政 府 治 理 求 个 人 效 用 最 大 化 的实 现 。 但 在 市 场 经 济
法 市 环 境 的变 化 ,我 国非 营 利 组 织 纷 纷 通 过 不 不 成 熟 , 制 尚不 健 全 的 情 况 下 , 场 主 体
用 体 系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府 、 业存 在 诚 信 危 机 , 于社 会 转 型期 的 非 营利 组 织 , 政 企 处 同样 也 存 在 诚 信 危 机 。 信 问 诚 题 已经 成 为 制 约 我 国非 营 利 组 织 发 展 的 重 要 因素 . 要 通 过 有 效 途 径 加 强 非 营利 组 织 的诚 信 建 设 , 需 以促 进 非 营
非营利组织的诚信维系 。
般 而 言 , 信 就 是 守诺 、 约 、 欺 , 发挥 着 E益 重 要 的作 用 ,成 为 当 今 社 会 的 直 接 导 致 整 个 社 会 信 用 体 系 的 薄 弱 ,影 响 诚 践 无 l .. 政 府 缺 乏 时非 营利 组 织 的 足 够信 任 2 随 着非 营 利 组 织 在 我 国 社 会 生 活 中作 21
维普资讯
企 业 文 化
浅谈我 国非营利组织 的诚 信 建设
纪 丕霞 赵 永 厚
( 莱阳农 学 院人 文 与公 共 管理 学院 山 东 青 岛 2 6 0 ) 6 1 9

如何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

如何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

如何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1.提高非营利组织自律水平。

此次发生在武汉的“捐赠款物接受分配问题”揭露出武汉红十字会没有严格遵守“捐赠款物接受分配”的相应行为规范,甚至暴露出武汉红十字会的某些内部负责人办事方法存在严重问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红十字会的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没有得到落实与重视,偏离了该非营利组织的初心与使命。

因此需要制订良好的非营利组织行为规范,确保组织内成员的严格遵守;在遵守组织规范的前提下,在组织内部引入竞争机制,迫使员工学习进步;制订一定的奖惩制度,实行优胜劣汰,对效率低下、服务水平差的员工进行单独指导与谈话,鞭策其进步;明确与员工的合同制度;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精神内核,并以此作为指导。

2.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此次发生在武汉的“捐赠款物接受分配问题”最终对于直接负责人将依纪依法追责,这仅仅是红十字会转变作风的第一步,更需要国家以及司法机关制订的一系列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来帮助其内部成员端正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和要求。

因此司法机关要加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填补其法律漏洞,提高立法层次。

同时,非盈利组织要加强诚信机制建设,采取财务公示等透明的自证手段,政府在政策扶持、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和政策激励方面要有明确法律细则。

红十字总会针对此次发生的问题应该要建立专门的评估机制,邀请政府以及社会大众来作为评估主体,利用评估机制来更好的促进组织的发展与完善。

3.完善内外监督体系。

此次发生在武汉的“捐赠款物接受分配问题”反映出武汉红十字会内部问责机制的不完善,内部缺少足够的监督是此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外部监督方面,在全国战疫的大背景下,武汉市政府却始终没有对武汉红十字会的相关筹备捐赠款物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没有起到政府的主体监督作用;并且武汉红十字会相较杭州红十字会,在战疫期间缺少足够的财务公示,捐赠款物公示等透明化手段,没有满足社会监督的要求,难以提高民众的信服度。

因此要建立内部问责体系,红十字总会要设立专门监督小组,进行不定期抽查,各市红十字会要定期向社会公布组织内部的财务信息、资金流向和操作流程,完善自身监督机制。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自主意识的提高,社会越来越倡导“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模式,非营利组织成为继政府、市场之外的又一组织,但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着严重的公信力不足,本文在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建立行业自律,设立专业化的评估机构,发动全社会监督,提高组织自身能力,以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自主意识的提高,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得以迅速地发展壮大。

目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一些负面的新闻接踵而来。

例如之前在网络及各种媒体上频繁报道的“郭美美”事件,这把我们熟知的非营利组织-中国红十字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虽然最后以一场闹剧而结束,但我们应该看到受此次事件的影响,中国红十字会的捐助在一段时间内骤然下跌,这就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本文旨在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公信力这一问题做出探索性建议。

1 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乏的原因第一,组织本身缺乏自治能力,这体现在非营利组织从成立之日起就来源于政府的推动,因此,组织无论是在日常管理、还是信息公开、组织目标,宗旨上都带有官方的色彩。

首先,组织中的重要领导由政府官员担任,组织的许多决策也是由领导决定,缺乏民主,严重的违背了非营利组织在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其次,非营利组织普遍存在信息不透明,尤其是财务信息,对于一些企业捐赠的大的款项,企业有要求用于指定用途的,企业可以同非营利组织签订协议,这可以达到专款专用,但是对于公众捐款呢?在中国,大多数慈善组织目前只通过年报来做信息披露。

[1]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副研究员葛道顺表示:“年报对于善款收支情况的说明只是一个总数,可用于专业审计查帐,对于公众没有任何意义,公众依然不清楚善款具体使用。

浅议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建设

浅议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建设

浅议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建设内容摘要: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一直在蓬勃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广泛作用。

然而,与之随来的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问题展开探讨,并尝试提出对策,以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建设“如果说代议制政府是18世纪的伟大社会发明,而官僚政治是19世纪的伟大发明,那么可以说,那个有组织的私人自愿性活动也即大量的公民社会组织代表了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

[1]事实上,非营利组织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

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迁,而非营利组织也日益作为独立的力量开始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对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成长给予足够多的关注。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缺失现状(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作用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的总称。

他们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分红和利润分配,享受着优惠的税收政策,汇集着来自社会各方的资源,开展人道主义服务,涉及社会的环境、教育、医疗、贫穷等领域。

美国学者莱斯特·M·塞拉蒙(Lester.M.Salamon)教授曾提出了非营利组织拥有五方面的特征:组织性、私有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自愿性。

[2]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在社会服务方面,非营利组织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动态服务,弥补了政府部门和市场不足情况下的社会需求,尤其是帮助政府解决一些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社会边缘问题;其次,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许多有需要的人们提供生计;第三,非营利组织能够募集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各方参与社会发展建设,有利于扩大社会公平,缩小贫富悬殊的差距,促进社会稳定;第四,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沟通、社会监督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及制度化建设

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及制度化建设

浅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缺失及制度化建设摘要:随着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世界各地涌现出大量的非营利组织,我国也出现了一批非营利组织,它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非营利组织事业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失灵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以公信力缺失为特点的诚信危机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失灵现象公信力缺失由多种原因造成,但归根结底是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文章最后提出了应从法律制度、产权制度、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以及内外部监督机制来提升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制度化建设随着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大量的非营利组织在世界各地涌现出来,其中以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事业最为强大。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涌现了大量的非营利组织,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广泛社会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随着非营利组织事业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失灵也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以公信力缺失为特点的诚信危机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失灵现象,严重影响到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问题分析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

公信力的核心是一种信任和权威。

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公众对非营利的接受和信任程度,是种无形资产和重要资源,体现了非营利在社会中的影响力、生命力和民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良好的公信力,有利于非营利组织获得组织声誉和扩大影响力,进而有利于获取更多的社会资助和财政支持,以更好的实现组织的使命。

可以说,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在2001年末,《南方周末》的两篇报道曾引起公众的关注。

一篇是曾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中国妈妈”胡曼莉利用”丽江妈妈联谊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盗用慈善组织的名义不断地为自己谋取私利,被”美国妈妈”告上法庭。

另一篇是关于希望工程捐款被人私吞,致使捐款人不远千里寻访名义上的”被资助者”,揭开希望工程管理中的漏洞。

我国非营利组织建立公信力的会计途径研究

我国非营利组织建立公信力的会计途径研究

信息 。其差 别更 多地 体现 在事 业 单位 对财 政资 金管 理 的信息 披露 方面 的要 求 ,一方 面主 要是 收付 实现 制 的确认
基础 , 另 一方 面设 置专 门 的“ 财 政 补助 收支 情况 表 ”披露 和提供 财政 预算 资 金 的动态 信息 。 第j , 在财 务 报告 体系 的设 置和构 建方 面 ,新 的事业 单位 会
满足三个 条件 : 该组织不 以营利为宗 旨 和 目的 ; 资源 的提供者 向该 组织投入 资 源不取得经 济 回报 ; 资源提 供者不享有
非 营利 组织会 计 制度 体系 相 比 : 第一 .
新 的事 业单 位会 计准 则和 制度 以财 务 会计 概念 框架 为基 本理 论基 础 .将事 业 单 位 的经 济 业 务 和事 项 主 体 化 , 整
并没有 指出这类组 织 的“ 民 间” 特征 , 而 是适合所 有非 营利 组织 的共 同特点 , 但 是, 由于我 国公 益性组织 中含有 国有 事
个 理论 体系相 比单 位 预算 会计 体系更 加符 合 财务会 计 的本 质 ,更 趋近 于 民
间非 营利组织 会计 体 系 ,能够 主体 化 的规 范非 营利 组织 的会 计事 项和 财务 报告 ,反 映一 个会计 主 体 的财务 状况 和运 营结 果 。 第二, 新 事业单 位会 计 准 则 和 民间非 营利组 织会 计制 度对 会计 要素 设置 确认 和计 量 的原则 ,并 按 照 会计 要素 规范 财务 报告 体 系 ,以全面
系, 值 得 我们 深入 研 究 。
二 、 现 行 会 计 模 式 在 信 息 透 明 方 面 的 局 限
说 明书为财务 报告体 系披露会计信 息 。
公立 事业 单 位 的预算 会计 模式 随

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缺乏的原因及构建

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缺乏的原因及构建




- ■







■1



i.
开” 的进程中, 更多强调 的是政府的分权与放松管 制, 而忽略 了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政府 的管理更 多的是 对社会 团体 、 民办 非企 业单位 、 业单位 的 事 审批 , 而不是监管。在实践过程中, 政府将很 多精 力耗费在如何限制非营利组织的成立上 ,其结果 是越 来越 多的非营利组 织不能通过合 法渠道进行 登记注 册 而转 向工 商企 业部 门登 记或 不登记 , 而 游离于政府之外。在对非营利组织缺乏有效监管 的情况下,致使非营利组织在其运营中 日 益偏离 公益轨道而逐渐向商业组织演化 ,因而弓发出一 l 些问题, 诸如滥用减免税特权牟取暴利、 工资奖金 过高变相分红、 贪污屡禁不止等 , 使公众对非营利 组织的公信力产生 了疑虑和不信任。 2 信息披露不蟛 。 . 自律意识簿弱 非营利组织以公益或互助为旗帜,吸取社会 各方面的资源,这样的性质决定 了其财务管理和 操作 除 了应规范 化和 制度化之 外 ,还 必须公 开和 透 明。如 果一个 非营利 组织或 一项非营利性 活动 的各项资金收支与安排不仅瞒着组织之外或该项 活动之外的人们,甚至还要刻意瞒着该组织 内部 或直接参与该项活动的人们,只由个别人在私 自 操作, 不披露信忠 , 那么公众就会质疑这个非营利 组 织或这 个非 营利项 目的行 为。 自律意识 簿弱主 要表 现为 一些非营利组织迫 于生存压力 ,或 受到 市场利益的驱动,没有把社会公众利益放在第一 位 ,背离宗 旨,违规从事以盈利为目 的商业活 标 动, 逃避税收, 存在诚信危机。由 自 于 律不强, 在资 金管理方面, 曾发生“ 中华体育基金会”00 20 万元、 “ 宋庆龄基金会”80万元“ 11 丢失” 的事件。 3 内部管理制度不蟛完瞢 . . 组织行为不 规范 非营利 组织 应 当建 立起 严格 而非敷衍 的 , 切 实而非 空洞的,表里如一 而非 内外有别 的 内部管 理 制度和规 范的运作机制 。然而, 不少 非营利 组织 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组织行为不规范, 主要表 现为:一是没有严格接章程办事,董事会、理事 会、 监事会 组织不规 范, 者是 没有建 立合理 的董 或 事会 、 理事会 、 监事 会 , 活动不 正 常, 制度 不健 全 。 二是 章程不 规范 , 流于形 式 , 的甚 至没有 章程 。 有 三是 内部 控制制度不健全 ,运 作和 管理 随意 性比 较大 , 民主氛围不够, 与度低 , 参 内部缺 乏活力 。四 是 资产管理 较混 乱 , 配不合 理 , 分 产权 不 明晰 , 缺 乏财务财 产制度 。这 些表 现使 得 非营利 组织难 以 得到社会的广 泛认 同和 普遍 的社会公 信。 4 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意识不强.蕾利化倾 . 向 比较严重 中国经 济发展水平不 高 , 民生活还 不 富裕 , 人 企 业与 民众 向非营利组织捐赠 远不像西方发 达 国

打造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

打造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

第17卷第1期(2005年1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 OCI A L SCIE NCES JOURNA L OF C O LLEGES OF SH ANXIVol .17No .1(Jan .2005) [收稿日期]2004-11-18[作者简介]李 芳(1981-),女,湖南娄底人,武汉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打造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李 芳(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摘 要]并非只是政府和企业存在着信任危机,作为“社会良知”的非营利组织,并非天然具有维护其公信力的力量,同样存在诸多缺失公信力的可能和事实,这与缺乏相关责任机制和我国非营利组织成长的特定制度环境有关。

我们要树立和强化其公信力,必须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建立预防和惩戒系统,从制度上防范非营利组织的信用失范,提升其效率和价值。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责任机制;制度环境[中图分类号]C9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05)01-0030-04一、非营利组织及其公信力公信力是企业长期,更是非营利组织(N on 2Profit Organization ,NPO )的生命线。

毕竟企业以逐利为本质,政府在必要时可运用强制和暴力手段,而NPO 一旦出现信任危机,就可能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一)非营利组织的一些特性非营利组织是政府和企业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的总称,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分红和利润分配,享受着优惠的税收政策,汇集着丰富的社会资源,担负着神圣的公益使命,也赢得了崇高的社会名誉。

作为社会公器,应对国家、社会及捐助人和受益人负责。

公众日益倾向于依靠NPO 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信赖NPO 的效率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对NPO 的投入不断增加是对其价值的认同,当然期望值越高,因NPO 信用失范给公众心理造成的落差也就越大。

(二)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公信是一种保证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的社会共同约定。

浅析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与提升

浅析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与提升

86浅析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与提升胡溟窈作者简介:胡溟窈(2000.7-),女,汉族,四川自贡人,2018级在读本科生,江西南昌大学,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摘要:公信力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议题。

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存在不足之处,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从而提升公信力,塑造良好的形象。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一、前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公众逐渐意识到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

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不断认可的过程中,“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李连杰与壹基金”等一系列事件对非营利组织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损害了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

公众开始质疑非营利组织的工作能力,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断下降,逐渐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陷入公信力危机。

二、非营利组织相关情况(一)非营利组织概念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公众关注的议题或者事件。

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等特征。

(二)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概念公信力是外界对组织的看法、评价。

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公信力是指该组织在社会上被公众接受和信任的程度。

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外界首先是利益相关者,其次是一般公众,公信力就是获得利益相关者和公众的正面评价。

(三)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重要性1.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外部无形资产。

非营利组织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充足的资金为非营利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工作人员是非营利组织具体活动的执行者,每一次活动都体现了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性这一重要特征及非营利组织的信念和目标。

基础设施是非营利组织得以存在的重要保障。

与资金、员工、基础设施等有形的资产不同,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外部无形的资产。

外部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带不走,但却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资产之一。

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弱化与重建

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弱化与重建

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弱化与重建伴随着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公共产品、服务社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非营利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一样存在着道德风险、信任危机,缺乏公信力的事实一再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弱化使其难以获得运营所必需的资源支持,发展陷入困境。

文章在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足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制度建设是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关键。

标签: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弱化;制度建设一、“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信任危机2011年6月21日,“郭美美Baby”微博认证信息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上网炫耀名车、名包引起关注。

受“郭美美事件”引发,网络爆料,商业系统红十字会自成立以来,多项公益活动背后曾与诸多企业有合作。

被指涉嫌利用公益之名,实则商业操作获取利润。

2011年12月31日,经联合调查组历经半年调查得出结论:商红会负责人利用双重身份,违规关联交易,严重违反了公益组织原则。

经商中国商业联合会同意,商业系统红十字会被撤销。

调查报告中强调,商红会中不存在“红十字商会”这一机构,没有设立“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这一职务;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商红会没有任何关系。

〔1〕虽然红会存在诸多问题,但其救灾能力无疑是业内第一的,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救灾体系,救灾物资储备也是最丰富的。

公众对于红会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公开透明这一问题上,许多网上的责难更多也是舆情的反应,但红会的自查自纠却使公众的质疑持续发酵。

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发生以来,红会募捐额一度落后于壹基金,知名企业以及公众的“用脚投票”让这个官方色彩浓厚的慈善机构相对失色。

“郭美美事件”让红会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2012年12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宣布成立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此举被外界视为红会加强自我监督的一个重要举措。

〔2〕据了解,社监委委员并非社会公选,而是受红会邀请,以志愿者身份提供建议及监督。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

非 营 利 组 织 是 指 独 立 于 政 府 机 构 和 营 利 机 构 之 外 不
关 键 环 节 。非 营利 组 织 是 为 公 益 服 务 的 独 立 机 构 , 本 身 其
所 具 有 的 非 营 利 性 、 间 性 、 织 性 、 愿 性 、 治 性 等 赋 民 组 志 自
以 获 取利 润 为 目的 , 为社 会 公 益 或 共 益 服 务 的提 供 准 公 共 产 品 的机 构 , 是 弥 补 政 府 失 灵 和 市 场 失 灵 的最 有 效 的 途 … 径 。 当前 社 会 选 择 了 一 条 多 元 化 的 发 展 道 路 , 营 利 组 织 非 的 发展 更 加 成 为 了 一 种 必 然 。非 营 利 组 织 所 坚 持 的 公 益 、
其 中 重要 的环 节 , 是 实 现 非 营 利 组 织 可 持 续 性 发 展 的 重 它
所 提 供 服 务 的对 象 一般 是 弱 势 群 体 , 弱 势 群 体 由 于 本 身 而 拥 有 资 源 的有 限 , 此 对 非 营利 组 织 提 供 的 服 务 几 乎 没 有 因
发言权 , 是处于被动的地位 。 只
织 的 发 展 也 面 临 着更 严 峻 的挑 战 , 别 是 非 营利 组 织 的 公 信 力 建 设 。 本 文 简要 分 析 了 当 前 非 营 利 组 织公 信 力 特
不 强 . 会 影 响 力 不 够 的 现 状 及 其 原 因 , 出 了非 营 利 组 织 应 该 建 立 问责 机 制 , 强 自身能 力 建设 , 社 提 加 引入 顾 客 导
力 、 象 、 召 力 及 其 权 威 性 , 映 了 人 民群 众 对 非 营 利 组 形 号 反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5期 20 0 7年 9月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状况探讨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状况探讨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状况探讨作者:刘孟南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7期摘要:随着对非营利组织的关注,人们发现并非只是政府和企业存在着信任危机,作为“社会良知”的非营利组织,并非天然具有维护其公信力的力量,同样存在诸多缺失公信力的可能和事实。

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社会、被服务对象、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及捐赠方对其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

根据相关信息,2011年新浪微博上备受关注的网友“郭美美事件”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

因此,提高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郭美美事件;公信力;解决措施一、郭美美事件对非营利组织的影响2011年新浪微博上备受关注的网友“郭美美Baby”,年仅20岁的女孩,在微博上多次发布其豪宅、名车、名包等照片,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而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

“红十字会”的“经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不由得让众多网友起了猜疑,“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 红十字会机构是否从中谋取暴利” 、“红十字会内部程序怎么运作”等等一系列关于红十字会的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1)郭美美事件持续发酵,传闻纷飞,中国红十字会及其多个合作伙伴相继被卷入“无法自证清白”的尴尬境地。

在雅安地震发生后,急需物资供给之际,但大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也达到了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全民在线调查网上线相关调查,了解郭美美事件对中国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的影响。

有73.3%的人认为红十字会的捐款被郭美美背后的有关人士和单位据为己有,26.7%没有表明立场。

这说明郭美美事件使大部分人质疑善款的去向。

(2)郭美美事件致使大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度前后悬殊,严重影响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

经过调查:只有20%的人表示会把钱捐给以政府为背景的慈善组织;而在众多的捐钱组织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自己亲自送钱给灾民、民间慈善组织、外国背景的慈善组织;甚至有26.7%的人表示不会捐钱。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探究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探究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探究摘要: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一直是非营利组织发展中重要问题,公信力缺失使得非营利组织很难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很难推动相关活动的开展。

自然之友在十多年发展中一直重视公信力建设,有所成效。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先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再借鉴自然之友在公信力相关方面建设的案例,探寻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的措施,为非营利组织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自然之友一、引言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是近年来非营利组织研究中的热门,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主体往往是公众,提升非营利组织自身公信力是赢得公众信任的重大法宝,然而近年来“郭美美事件”等负面消息严重影响非营利组织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再加上非营利组织先天的缺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相关学者对于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概念界定,明确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内容。

张松峰认为非政府组织公信力是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活动中为公众所认可和信任的能力,包括影响力、号召力及其权威性,反映了社会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一种形象映射与评价,具体表现为满意度、信任度和认同感[1]。

柴静,谢鸿飞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外界对非营利组织的看法、评价、信任、好感,是组织留给外界的印象[2]。

王名认为对非营利组织而言,“公信力指的是社会对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公众依托其实现某种公益价值的心理凭借”。

根据相关学者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解读来看,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重要基础,也是非营利组织提升自己形象,加强自己影响力、号召力和权威性的重要法宝。

在非营利组织中如果缺失了公信力,将会减少民众对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破坏非营利组织的形象,降低非营利组织办事效率。

所以,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

先通过文献研究法首先概述当下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发展薄弱的表现以及分析当下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少的原因,其次归纳总结文献中对于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的措施;通过案例分析法,借鉴《自然之友2018年报》和自然之友官网简介,通过自然之友开展的代表性活动,探究自然之友在开展活动中公信力建设的措施。

【推荐下载】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推荐下载】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政府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一切社会经济事物,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到由市场去配置资源,协调经济的发展,但随之人们发现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的繁荣,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悬殊拉大,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

这些社会问题不可能通过市场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政府当然也不是万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自主意识的提高,人们 《南方周末》曾经有这样一篇报道:上海一家企业老总通过慈善机构对贫困山区的25名失学儿童进行了捐助,但在回信时老总发现,有7个孩子的笔迹完全一样,都是于2001年7月30日8时寄自同一邮局。

后经证实,这些信全是假的,这七名孩子根本没有得到捐款。

此时引起了舆论界哗然,后经调查,其乡办的一名干部私吞了这七名孩子的救助金。

 2002年6月,媒体报道了山东菏泽市一民办孤儿院院长萤玉阁因涉嫌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这一被誉为慈善典型的女性沦为罪人。

 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是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认可和信任,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度,是其筹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非营利组织不同于政府,也不同于企业,政府依靠权利而存在;企业依靠盈利而存在;而非营利组织依靠使命,依靠其崇高的组织理念而存在,但目前有些非营利组织打着解决人民疾苦,为人民谋福利的幌子,骗取了人们的信任,谋取个人利益,这更加容易引起公众的不满,因而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迫在眉睫。

 第一组织自身缺乏服务的理念和使命感,着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认为,第三部门是使命感,责任感最强的组织,它们以点化人类和改变社会大众为目的,以使命为先,没有理念就没有第三部门。

当前我国的许多非营利组织并不是基于这一理念而成立,许多都是由原来的政府或国有企业脱换而来,组织成员也不是基于这一理念而加入,组织成员中的许多来自于政府部门,而只是将其作为赚钱,谋生的手段。

【推荐下载】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推荐下载】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政府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一切社会经济事物,到由市场去配置资源,协调经济的发展,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随之人们发现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的繁荣,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悬殊拉大,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

这些社会问题不可能通过市场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政府当然也不是万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自主意识的提高,人们 《南方周末》曾经有这样一篇报道:上海一家企业老总通过慈善机构对贫困山区的25名失学儿童进行了捐助,但在回信时老总发现,有7个孩子的笔迹完全一样,都是于2001年7月30日8时寄自同一邮局。

后经证实,这些信全是假的,这七名孩子根本没有得到捐款。

此时引起了舆论界哗然,后经调查,其乡办的一名干部私吞了这七名孩子的救助金。

 2002年6月,媒体报道了山东菏泽市一民办孤儿院院长萤玉阁因涉嫌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这一被誉为慈善典型的女性沦为罪人。

 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线,是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认可和信任,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诚信度,是其筹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非营利组织不同于政府,也不同于企业,政府依靠权利而存在;企业依靠盈利而存在;而非营利组织依靠使命,依靠其崇高的组织理念而存在,但目前有些非营利组织打着解决人民疾苦,为人民谋福利的幌子,骗取了人们的信任,谋取个人利益,这更加容易引起公众的不满,因而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迫在眉睫。

 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乏的原因 201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乏的内部因素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当前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人们的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产生了各种适应性障碍或紧张症等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企业压力管理中压力源的研究综述。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危机与重建的开题报告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危机与重建的开题报告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危机与重建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非营利组织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许多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公益事业的同时,也遭遇了公信危机,例如捐款财务违规、资金流向不透明、管理机构腐败等问题,导致了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下降,给组织的发展和公益事业带来了重大影响。

同时,随着社会信息的发达和舆论环境的变化,非营利组织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公信力建设,重塑公共形象,在公开透明、依法合规、有效运作等方面进行自我加强,以提高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度,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危机状况及其重建路径,以提供对各级非营利组织在公信力建设方面的指导和参考,同时对于管理部门和监管机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途径,包括文献资料分析、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危机状况:分析当前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危机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和程度,探究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下降的原因。

2.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探讨公信力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公信力建设对于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重建的路径分析:研究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重建的路径和方法,包括公开透明、依法合规、科学管理、自我约束、教育宣传等多个方面。

4. 提升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支持非营利组织在公信力建设上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预期成果与贡献通过对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危机的探究和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重建路径分析,本文旨在为非营利组织管理者和监管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对提高我国民间组织的协调和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
作者:黄心华卢锐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0期
[摘要]当前社会在倡导建立信用时所涉及的领域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惟独忽视了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文章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构建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完善的非营利组织评估制度,加强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以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信力;信息披露;评估
[中图分类号]C912.2;D648.3
[文献标识码]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