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从治理责任视角

合集下载

如何提高慈善组织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如何提高慈善组织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如何提高慈善组织的透明度与公信力提高慈善组织的透明度与公信力慈善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致力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改善社会福利。

然而,一些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不尽人意,这给整个慈善事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提高慈善组织的透明度与公信力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慈善组织提高其透明度和公信力。

首先,建立一个透明的财务管理系统是提高慈善组织透明度的关键。

慈善组织应该明确公布其收入来源和资金使用情况。

这可以通过定期公开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来实现。

此外,慈善组织还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透明度。

其次,慈善组织应该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评估,以提高公信力。

组织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委员会来监督和评估项目的执行情况,并定期向公众公开相关信息。

此外,慈善组织还可以与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合作,对项目进行评估和认证,以确保项目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第三,慈善组织应该积极与公众沟通,增强公信力。

组织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公开活动、发布年度报告和与媒体合作等方式,向公众展示其工作成果和资金使用情况。

此外,慈善组织还可以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及时解答疑问,增加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第四,慈善组织应该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以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组织应该设立独立的董事会,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此外,组织还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和管理。

透明的治理结构可以为慈善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增加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慈善组织应该加强与其他慈善组织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组织可以与其他慈善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项目和活动,分享资源和经验。

此外,组织还可以与政府机构、媒体和学术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提高透明度。

综上所述,提高慈善组织的透明度与公信力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通过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系统、加强项目监督和评估、积极与公众沟通、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加强合作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公募慈善组织着力提升公信力

公募慈善组织着力提升公信力
开 透 明 的 理 念 ; 务 至 上 的 理 念 ; 施 物 及 时 、足 额 地 落 实 到 受益 人 手 中。 公 开 透 明 外 对 协 会 集的理念 ; 平民公益的理念 ; 创 并通 过机 构 网站 向社 会公 布北 京青 益 于 监 督 的 重 要 举 措 。 慈 善 协 会 除 将 新发展 的理念 ; 重视 受益资源 的理 念 ; 少 年发展 基金 会 接受 的每 笔 捐赠 。在 每 年 的 财 务 报 告 交 由 政 府 审 计 部 门 审 员工与机构共成长 的理念 。
北京 希望 工程 “项 目品牌 的美 誉度 、
比较 完 善的募 捐和 救助 网络 、成 熟 的 承担财务管理 工作 在全国公益机构 中 立岩表示 .公募慈善组织更应该发挥政 项 目管理 经验 三个方 面形 成 了核心 竞 率先实行被称为 北京希望工程交出账 府 的缓 冲 剂 减压 器作 用 .在 老 百 姓 需 争 力 , 北 京青 基 会 的公 信 力大 大 提 本 ”的财务托管方式 。 使 高 .赢得 了社 会各界 的广泛赞誉 。
服 务 的 .他 们 对协 会 的每 一 项 支 出 都进
程立岩 : 四项诚信举措提升公信力
行严格审计 .既是 为捐助者的捐助资金 使用负责 .也促使 我们每一名工作 人员 程立 岩认 为 .每 个 慈善 项 目的设
量 身定做个 性化 人性化 的救 助方案 .
维普资讯
慈善组织提高公信力 比慈善立法更能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
从 某种 意 义来 说 .慈善 组织提 高
希 望工 程本 地 化是 前提 教育 资 助全程化是本地化 的具体体现 从 救
公 信力 比慈善 立法 更能 促进 慈善 事业
的发展 。因为慈善家的慈善 行为追求 的 是精神满足 .这一特点使 慈善行为极易

公益慈善组织如何提升自己的公信力

公益慈善组织如何提升自己的公信力

公益慈善组织如何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刘忠亮对于公益从业者来说,“公信力”一词可能是最常见和最常听到的词汇之一。

但公信力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公益慈善组织(注:本文所指公益慈善组织为执行型社会服务NPO,不包括资助型组织)应该对谁讲公信力?公益慈善组织如何有效展示自己的公信力?等问题的理解却是千差万别。

而对这些问题的准确理解是提升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必要途径。

1,公信力的内涵公信力一词听起来比较抽象,也有人用“问责”代之。

它来源于英文单词accountability,该词的意思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敢于承担责任。

因此,“问责”的说法并不精准,笔者认为“公信力”更能代表其含义。

顾名思义,公信力就是在公众中的可信赖程度。

而这种可信赖程度对于个人而言就是对自己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是否敢于负责?是否具有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而对于公益慈善组织而言,公信力体现为机构是否在一如既往地实现自己对社会和公众的承诺,即追随自己的使命去解决所承诺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机构的工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机构对于资金等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等。

2,公益慈善组织应该对谁将公信力?在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内涵之下,还包括公益慈善组织应该对谁负责,或者说对谁展示公信力等问题。

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核心责任对象既包括它的资助方,也包括它的服务对象;而它的工作主要是解决某一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公众也成为它不可忽视的责任对象。

由于三种责任对象对它们的约束关系不同,公益慈善组织在展示公信力的侧重点往往会受到影响。

在上述三方责任对象中,资助方由于对公益慈善组织的资金收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合作中往往处于强势地位。

所以只要资方要求,公益慈善组织对资方的公信力往往是可以保障的。

然而,这种强势影响往往会削弱公益慈善组织对其它核心责任对象的公信力。

除非是专业发展机构,大部分资方对公益慈善项目的运作特点和要求是不太清楚的,因此如果资方干预过多,往往造成外行人指导内行人的现象。

慈善管理的公益营销与品牌建设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慈善管理的公益营销与品牌建设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慈善管理的公益营销与品牌建设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与影响力慈善管理的公益营销与品牌建设: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在当今社会,慈善组织承担着促进社会和谐、传播爱心的重要使命。

为了能够更有效地落实慈善事业,并吸引更多的资源和关注,公益营销和品牌建设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慈善管理中公益营销与品牌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有效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一、公益营销的重要性公益营销是慈善组织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运用市场化理念和策略,慈善组织可以更好地传播自身的价值观和使命,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首先,公益营销可以提升慈善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推广策略,慈善组织能够将自身的理念和成果传递给更多人,增加社会对其的了解和认知,从而扩大组织的影响力和接受度。

其次,公益营销可以吸引更多的捐赠和支持。

在慈善领域,捐赠者通常会选择值得信赖、知名度高的慈善组织进行捐赠。

通过有效的公益营销,慈善组织可以塑造良好的形象,提升公信力,吸引更多的捐赠和支持,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最后,公益营销可以拓展慈善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慈善事业中,与政府、企业、媒体等的合作十分重要。

通过公益营销活动,慈善组织可以建立更多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二、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品牌建设是慈善组织提高公益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个良好的品牌能够为慈善组织树立积极的形象,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首先,品牌建设可以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一个有声望和知名度的品牌能够让社会更加信任和认可,从而吸引更多的捐赠和支持。

慈善组织应该通过公正透明的运营,提供真实有效的慈善项目,树立起公信力,进而加强其品牌形象。

其次,品牌建设可以增强慈善组织的影响力。

建立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可以提高慈善组织在社会中的话语权,从而更好地倡导社会公益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慈善组织应注重与公众的互动,建立起积极的社会形象,增加品牌的认同度和粘性。

社会慈善组织存在问题和对策

社会慈善组织存在问题和对策

社会慈善组织存在问题和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慈善事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衔接社会保障制度、改善贫困群体的生存状况、缓解社会矛盾和提高社会凝聚力、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公德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的载体,作为联系人民和社会的中介组织,他的发展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

尤其是在去年的汶川地震之后,我国慈善组织存在的问题暴露的更加明显。

首先,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次粗略的研究了我国慈善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外部环境。

1 政府干预过多。

在我国,慈善机构注册的前提是,必须找到一个主管单位,而且这个主管单位必须是政府部门,这样一来,慈善机构就必须与政府建立很好的关系。

也有很多慈善组织由于找不到主管部门而无法注册。

我国法律规定,只有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这一类的“官办慈善组织”才有合法募捐的权利,这样其他的民办慈善组织就失去了竞争力,造成了我国慈善组织募集的资源明显不足的现状。

全国每年募集到慈善资源不到全国GDP的%(美国慈善公益团体掌控的资源高达美国GDP的8%-9%)。

慈善组织的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推动密切相关。

大部分民间捐献被作为政府关怀和救助发放给受助对象。

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办的模式对于现代的慈善组织仍然就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其实,慈善事业的具体操作过程是排斥政府干预的,因为政府的干预可能改变慈善事业的性质,背离捐献者的意愿.所以,政府的管理理念与政府导向就成为限制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 制度环境存在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迄今我国尚没有针对性、特定性的专门规范慈善(公益)组织的实体内容的法律与法规条款,即使是已经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亦因缺乏具体的、可供操作的配套政策而难以落实。

慈善捐赠的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落实。

政府促进慈善事业的手段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尤其是政府购买服务这套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慈善事业发展困境与治理能力提升

慈善事业发展困境与治理能力提升

慈善事业发展困境与治理能力提升高静华【摘要】现代慈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面临法律及配套政策不完善、落实不力,主管部门权责不匹配、行政服务能力不足,慈善组织自身治理机制乏力、服务能力欠缺,行业生态链尚未形成、行业治理缺失等困境。

因此,提升慈善治理能力,实现慈善领域的善治,需要建立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体系。

其中,内部治理是基石,慈善组织应努力“提升公信力,增强服务能力”。

外部治理是条件,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外部治理主体,应不断“完善慈善政策,提升行政服务能力”;行业组织作为慈善事业内生的治理主体,应“加强行业自律,形成行业生态链”,改变行业治理缺失的局面;媒体和公众作为不可或缺的社会治理主体,应扮演好“积极参与,理性监督”的角色。

【期刊名称】《社会政策研究》【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9页(P128-136)【关键词】慈善困境;慈善治理体系;合作治理【作者】高静华【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9.21一、引言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慈善事业进入了黄金时代,开始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型。

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赋予了慈善事业新的历史使命,有利于激发大量慈善组织参与扶贫,同时催生一批新的慈善机构。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福利服务的增长需要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介入,有利于促进慈善部门的扩张。

“一带一路”战略也为慈善组织走出国门提供了契机。

可以说,当前,我国慈善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正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

然而,《慈善法》颁布两年有余,脱贫攻坚决胜之际,福利服务急需社会力量参与之时,慈善捐赠总额和慈善组织数量却并未出现预期的爆发式的增长。

归根结底,慈善事业还面临一些发展困境,既包括政策体系不完善、行政能力不足的困境,也包括慈善组织自身治理机制不完善等困境,还包括慈善行业生态链尚未形成等困境。

慈善组织公信力长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慈善组织公信力长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慈善组织公信力长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慈善组织公信力长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透明度不足:慈善组织在资金使用和财务公开方面缺乏透明度,难以让人了解捐款的真正用途和效果,容易引起信任危机。

2. 管理不规范:慈善组织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流程不规范,容易
出现捐款管理不当、资金滥用等问题。

3. 每年刊登财务报告:一些慈善组织的财务报告存在问题,比
如虚假报告、数据造假等。

4. 经费不透明:慈善组织在经费管理和使用方面缺乏透明度,
难以让捐助者了解捐款的真正去向,引起不信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慈善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资金使用和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实时公开捐款资金的使
用情况和捐款效果。

2.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流程,规范慈善组织的管理行为,保障捐赠者利益。

3. 定期公布财务报告,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加强对经费的透明化管理,让捐款人了解资金的具体用途,
增强信任感和参与意识。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慈善事业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标志,对一个国家极其重要,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慈善机构、政府、社会大众、监督、立法一个国家的慈善事业是这个国家社会文明的标志,慈善事业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它也代表着一个国家与社会的良心,使社会和谐,人情温暖的同时又促进自身更加完善与发展。

对当代中国而言,慈善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

但是由于我国慈善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慈善机构运行机制不尽合理,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不合理定位以及慈善组织力量的弱小等诸多问题,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缓慢。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主体上可分为三大块,一是慈善机构自身,二是政府方面,三为社会大众。

认清各个主体存在的问题方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方式。

(一)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问题:1、慈善机构运行机制(1)运行不够公开透明我国慈善机构组织的机制不健全,致使慈善组织运作不透明,失去民众的信任。

“慈善组织作为慈善公益事业的运作组织,是没有组织利益的,更没有自我利益,公开与透明是一项铁的原则。

”1慈善基金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独立性、中介性和透明性,而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在独立性、中介性和公开透明上都存在着很大问题。

基金会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善款的管理和使用缺乏透明性。

正是由于这种不透明,使得少部分人打着慈善的名号,名为辅助救济,实却干着中饱私囊的勾当,欺骗广大有善心人士。

近年频频曝光的慈善黑幕,已经将慈善与民众置于风口浪尖的位置。

整个社会的慈善机构已经持有严重不信任态度,这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继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2)监督体系不完善慈善机构内部,由于权力集中,制度不合理以及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内部缺乏有效监督的局面,部分慈善机构缺少必要的行业自律、没有设置独立的监督与审计部门,募捐与执行的专业分工也未明确,善款使用上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了滥用、侵占、私吞善款的现象。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事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

但由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晚,加上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不合理定位以及慈善组织力量的弱小,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缓慢。

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慈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慈善法》或《慈善事业促进法》等基本法律。

慈善公益组织制度、财务制度以及机构的活动领域、募捐款项、救助项目开发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

即使已经颁布的涉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也比较零散笼统且难以得到落实。

事实上,不完善的管理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已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桎梏。

二是慈善组织行政性倾向严重。

慈善组织是在行政需求下建立的。

改革开放后经济改革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各种矛盾突现,而有限的财政无法为所有社会成员缓解社会风险,这时政府不得不寻求第三部门的帮助.而当时社会力量比较弱小,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当时几乎没有慈善组织。

政府只能从内部分化出慈善组织,以便以合法的手段获取慈善资源。

我国大部分慈善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半官方的组织。

因而,我国慈善组织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

在登记管理上,实行“分级登记,双重管理"制度,抬高了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限制了慈善组织的活动范围和领域。

在慈善组织运作过程中,慈善组织接受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人事任免,慈善组织的大部分领导是政府部门的离退休干部,极容易造成组织的官僚化,效率低下.三是慈善组织公信力较低.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很低的,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这是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公益事业做出的评价。

我国慈善机构的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几个领导手中,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慈善机构理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决策作用。

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困因及出路论文

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困因及出路论文

论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困因及出路【摘要】近年来,我国慈善组织频频爆出慈善丑闻,致使其陷入极其严重的公信力危机。

慈善组织的官方“身份”以及慈善组织自身管理不足都是现慈善组织低迷不起的困因。

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重塑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公信力;慈善组织一、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现状分析公信力,本质上说是就是公众的信任程度。

从主体层面来讲,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就应该理解为红十字会在社会中被公众、政府、受捐赠者、捐赠者等的认可和信任程度。

公信力作为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体现了红十字会存在的权威性、在社会中的信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等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慈善事业,投入到慈善事业中来,慈善事业在我国作为政府的组成部分更是在许多天灾人祸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近年,在汶川大地震中,他们高效、专业的救援更是让全世界都为人震惊。

但近些年慈善组织频频爆出的慈善丑闻也带给了慈善事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红十字会“郭美美红十字商会”事件,慈善总会“尚德诈捐门”事件、青基会“中非希望工程”等乙烯类事件将中国的慈善机构推上了一个又一个风口浪尖,使得原本发扬爱心的组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非议之中。

公信力的缺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公众对慈善组织的社会捐款率大大降低,没有公众的捐款,慈善组织将失去其生存发展的源泉。

二、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一)慈善组织的“官方身份”,行政主导现象严重。

我国的慈善组织绝大多数都属于自上而下的类型,实质是政府管制下的半官方组织。

有学者认为我国慈善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如此评价的:慈善组织在社会结构定位上与政府的补充性强,分权性若;在功能作用上,执行性强,自治性弱;在运作机制上依附性强,独立性弱,受政府干预较多。

这种行政化色彩浓厚的慈善组织,从注册到资金募集、基金运作以及人事管理等方面政府拥有相当大的行政主导权,如若处理不当自然而然就会滋生腐败,进而导致公信力缺失。

重塑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

重塑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
督两部分内容 。在行政监督方面 ,监督 主体的多元化 带来 了许多难题 ,慈善组织不仅要接受登记机关 即民 政部门的管理 ,也要接受 主管单位 、审计部门和财政 部门的监管 ,各部 门权 限划分不清晰 ,这必然导致相 互矛盾 ,相互推诿 的现象产生 ,影响监督效果 。在社
操作性 。慈善法律体系的不健全 给不法行为提供 了存 在空间 ,制约 了慈善行业社会环境 的整体改善 ,使得



_
民主政治 T E RTC L O I N H O EIA R O H Z
、 薹
会 监督 方 面 ,我 国缺少 完善 的慈 善组 织信 息公 开制 度 ,使 得媒体和公众无法及时 了解慈善机构 的运行状
定 了具体 的法律制度 ,从而构成 了统一集 中的慈善法 律体系 。与这些 国家相 比,我 国零散的慈善法 律规 范
办法》 (08 20 )等 。更为遗憾的是 ,现存 的规范大多都 是将慈善组织与其他 非盈利性机构混于一体 ,缺少单
独针对 慈善机构 的专门法律规范 ,相互 间协调性 差 。 相关法律法规原则性较强 ,在实际执行过程 中缺乏可
监督是 防止慈 善机构腐化 ,增强公信力 的重要方式 。 对 于慈善组织 的外部监督主要包 括行政监督 和社会监
况 。如 《 中华 人民共 和 国红十字会法》第二十 四条规
定 :红十字会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每年 向红十字会 理事会 报告 。第二十五条规定 :红十字会 的经费使用 情况依 照 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 的规定 ,接受人 民政府 的检查 监督 。可见 ,对于 中国红十字会的资金监督主 要是 内部监督 和政府监督两种方式。王涌认为 ,“ 由于 政 府 与红 十字会 的特殊关 系 ,所谓 政 府监督 必 然失

我国慈善诚信治理的法治路径:以信义义务为中心

我国慈善诚信治理的法治路径:以信义义务为中心
在1 6 0 1 年就颁 布了世界上第一部 《 C h a r i t i e s A c t 》,1 8 5 3 、1 8 6 1 年 、2 0 0 6 年又 出台了 《 C h a r i t a b l e
T r u s t s A c t 》、 《 C h a r i t a b l e U s e s A c t 》、 《 C h a r i t i e s A c t 2 0 0 6 》,俄罗斯 出台了 《 俄罗斯慈善活动


问题 的提 出
我 国的慈善活动主要有两种 :私益 慈善和公益慈善 。无 论哪种 慈善活动 ,捐助者 ( 如个 人 、 企业和非营利社会 团体 等捐赠主体 )、受助者 ( 如慈善机构 等运行 主体 )、受益者 ( 如被 救助者 等 )和监管者 ( 如政 府等 ) 等慈善参 与者之间均存在 “ 信任关 系” 。这种信任关 系深受 中国传统 文化 的影 响 ,以爱心和诚信为核心 ,显 现 出人格信任 的特征 。其 中,多发生在 以血缘 和地缘为基 础 的亲人 、朋 友及熟人之 间 ,建立在 “ 因亲情而信 ”的熟人社会基础 上的私益慈善活 动 ,因社会 诚信体 系不 健全 ,必然 容 易出现捐 赠者 “ 诈捐 ” 、 “ 赖捐 ” 、被 捐者 “ 骗 捐 ” 、政 府部 门 “ 索 捐” 、 受捐者 “ 受助不感恩 ”而对簿公堂事件等道德 困境 ;而建立在慈善组织 “ 公信力 ”基础之 上的公益 慈善 活动则因缺乏多元社会 主体之间的合作伙伴关 系 ,也容易 出现 中国青少 年发 展基金 会 ( 以下简称青基会 )希望工程善款他用与违规操作的事件n 等 “ 合法性”危机 。 随着近 年来 各种 “ 伪慈善 ”被 曝光 ,慈善诚 信与 慈善组 织公信 力便 成为公 众热 议 的话题之

提高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对策和建议

提高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对策和建议

提高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对策和建议作者:张丽哲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2期中图分类号:C36文章编码:一、加快慈善民间化发展,完善慈善立法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慈善机构民间化发展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慈善机构应逐步与政府脱离人事关系、财务关系、组织关系,这是一个大方向。

慈善的民间性与职业化,是世界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慈善与官方救助扮演同等的角色。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中,我国却无一家直接以“慈善”命名的组织,直到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带来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全新环境。

但是这样的环境,并没有能够传扬民间慈善文化,而是退缩到了历史的边缘。

在我国内地正式注册的几百家慈善会中,也只有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20多家慈善机构是捐赠全额免税的慈善组织,民间慈善机构正遭遇不公。

1.加快慈善事业的民间化发展,使慈善组织自主性发展政府应注意自身的定位,避免对慈善机构过多的行政干预。

比如,在捐赠的志愿性上,在过去,我国社会捐赠主要以政府主导,来自政府各个部门的慈善捐助的动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慈善捐赠行为。

这些行政摊派虽然是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但是却使捐款失去了它志愿性的本质特征,如一盘散沙,非常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甚至使捐赠者产生对慈善捐赠的误解。

因此,限制政府部门对慈善组织的干预程度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2.制定切实可行的慈善立法根据本人的调查得出如下的数据,21.15%的被调查者非常赞同为慈善事业立法,比较赞同的占57.05%,表示无所谓的占16.67%。

因此,从累积贡献率来说,被调查者中的78.2%表示政府应该为慈善事业订立立法的这一个观点。

详细情况见表1-1。

表1-1制定切实可行的慈善立法从以上统计可以知道,要解决慈善事业公信力缺失的问题,不应该只是在较低的层次上进行改进,更为重要的是要完善慈善立法,从法律的角度增强慈善事业各个环节的公信力、规范性和权威性。

如何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_庞永红

如何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_庞永红

中国社会报/2014年/9月/15日/第002版论谈・民政如何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庞永红邓中燕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近年来,以红十字会为代表的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使慈善事业正陷入伦理困境。

如何重建社会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重建官办慈善机构公信力,促进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已成为当下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夯实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道德基石。

慈善组织作为捐赠主体与受赠主体之间的中介组织,其角色是资金受托人,资金资源的投入者是政府、企业、公众,因此,慈善组织是否有强烈的维护其信誉的道德使命感,是否能以更好的方式帮助和改善他人生活境遇,是慈善组织信誉的关键。

慈善组织要用项目与慈善目标的契合度,财务使用的透明度、人员的专业度和敬业精神来提高诚信度与信任度。

慈善组织的诚信包括对捐赠者诚信、对受助者诚信和对社会公众的诚信,这三方面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而慈善组织的诚信又建立在每个从事慈善工作的人身上。

慈善的道德性体现了人类同情他人、关爱他人的人性基础,体现了一个人的信念和社会责任心,也反映了人类道德情感中的利他精神和人道精神。

因此慈善工作者的道德素质、道德境界、敬业精神非常重要。

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增强慈善组织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为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提供道德上的支撑。

建立信息公开透明机制,抓准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突破口。

对于慈善组织来说,没有公开就不可能有公信力,是否公开透明是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构成要素,也是衡量一个慈善组织诚信度的重要指标。

如果没有公开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民众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了解所捐款物的数量及使用情况,势必会大大影响慈善组织在民众中的认可程度,引起内部腐败行为的发生,进而影响慈善组织未来的发展,因此信息公开透明是慈善组织工作的生命线。

慈善信息公开,应包括慈善工作动态的公开,慈善捐赠款物的公开,慈善会员会费的公开,慈善救助款物的公开等。

公开透明的核心内容是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捐赠款物使用的追踪、反馈机制和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的来龙去脉、运作使用情况。

提升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法律思考

提升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法律思考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100提升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法律思考 黎明琳 (上海市黄浦区行政学院,上海 200011)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影响力有所下降。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大力推动道德思想教育,并积极扶植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组织也因此快速的发展壮大起来,其在协助政府管理公共事务、进行社会援助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以及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慈善组织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慈善组织公信力严重下降。

本文针对当前影响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法律的角度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慈善组织;公信力;法律探索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1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震惊,古老的东方巨龙再次腾飞。

然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道德标准却在不断下降。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在被市场经济所蚕食。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我国的贫富差距逐年增加,“看病难”,“上学难”在社会经济底层不断上演。

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行动,制定出诸多改革措施,以缓解这些问题。

在这方面,慈善组织更是发挥出了重大作用。

慈善组织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开展了众多的慈善工程。

例如:希望工程、帮助贫困母亲等活动。

然而,我们在近期的调查发现,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却在不断下降。

经过深入调查之后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状况,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慈善监管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对其的监督管理工作力度不够。

一、我国慈善组织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法律依据不够 目前,我国在完善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并且,也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

浅析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

浅析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

浅析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作者:吴慧敏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吴慧敏(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 233041)摘要:我国慈善事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新成就。

然而,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对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障碍,应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途径,以提升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

关键词:慈善事业;慈善组织;公信力;现状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8-0048-02’一、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现状(一)慈善组织或相关人员贪污善款慈善丑闻屡屡见报,沉重的打击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2011年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将我国慈善组织红十字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折射出我国慈善组织运行机制存在不少漏洞,引发了人们对慈善组织公信力和透明度的思考。

民政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该事件之后,社会捐款数急剧下降,降幅超过50%。

从胡曼莉事件、付广荣事件、牛群裸捐事件、中华慈善总会的“尚德诈捐门”到郭美美事件,慈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

类似还有2011年中国希望工程官员因私挪用事件:日本老人松冈洋明给中国希望工程捐款7000万日元,然而青基会有关领导用捐款来投资谋取私利,最后亏损。

这些事件只是我国慈善组织丑闻中的冰山一角。

(二)公众对慈善活动缺乏热情与美国大众广泛参加慈善事业相比,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主要靠政府附属的民政部门、海外华人和国际组织,民众参与率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低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普通公众慈善参与率低,富豪也不愿捐赠。

众所周知,我国的富豪不但数量大而且非常富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是高档宾利轿车和法国高档红酒的最大销售市场之一。

然而他们很少参加我国的慈善事业,他们宁愿把钱花在享受奢侈品上面也不愿意捐献给慈善组织。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慈善丑闻摧残了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使得公众不愿意捐款,态度冷漠。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问题研究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问题研究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问题研究慈善组织是提供慈善服务的组织,根据其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教育慈善、医疗慈善、救援慈善等各类别。

慈善组织能够有序地完成公益事业,发挥社会职能,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由于慈善组织服务的客体多为弱势群体,而慈善组织本身则相当于是一种权力机构,其诸多问题一旦涉及到信任与公信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将以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其背后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提高其公信力。

一、公信力存在的问题1. 组织的面貌问题部分慈善组织面目模糊、利益金钱化。

由于慈善组织并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许多慈善组织以非正式的方式运作,因此由实际表现要求公众对慈善组织进行信任度评估。

但是,有的慈善组织却玩弄法律漏洞,把慈善组织变为个人输送福利流的工具。

有些慈善组织甚至不履行自己承诺的义务却不承担法律责任。

因而,这些慈善组织的形象深受公众质疑。

2. 透明度问题过多的信息不透明使慈善组织处于缺乏信任、声誉飘忽的状态。

首先,慈善组织的收益去向、管理程序等对于公众来说是不透明的,很多慈善组织习惯于高调筹款,却不肯透明收支情况。

其次,慈善组织内部管理不透明,使得组织绩效不能保障。

很多时候慈善组织不会主动向外宣传自己的管理方法,不会明确自己的合法地位,而是宣称自己是一群志愿者或者组织。

这种情况下,公众很难快速找到慈善组织信任它的理由。

3. 财务管理问题有些慈善组织管理差,导致资金的不当使用或者流失。

因为各慈善组织的管理水平不一,导致部分慈善组织经常出现审计整改的情况,如财务管理不规范、流程控制不到位等问题。

这都直接影响慈善组织的筹款效率、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公众的参与透明度。

二、提高公信力的措施1. 进行公开透明的资金溯源慈善组织要提高公信力,就要进行公开透明的资金追踪,以便大家知道捐赠去向。

部分慈善组织开展的活动本质上是为了筹集资金,却不愿意公开自己到底需要多少资金、筹集到的资金去向等信息。

推动慈善组织透明度的提高,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即通过互联网的工具来实现,如开放官方网站的账目、公示每年财务报表等方式。

对开展慈善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对开展慈善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对开展慈善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下是对开展慈善服务工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1.提高公众认知度:加强慈善宣传,提高公众对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的认知度。

通过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传播慈善理念,弘扬慈善文化,激发公众的慈善意识和参与热情。

2.增强透明度:慈善组织应该定期公开财务报告、项目执行情况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这有助于建立公众信任,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3.多元化筹款方式:除了传统的捐款方式,慈善组织还可以尝试开展义卖、义演、公益徒步等创新性的筹款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

4.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者是慈善服务的重要力量。

慈善组织应该重视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体系,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关注弱势群体:慈善服务应该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等。

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慈善项目和服务。

6.加强与政府合作:慈善组织应该积极与政府合作,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帮助,而慈善组织则可以发挥专业优势,为政府提供有益的补充。

7.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慈善组织与企业、社区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慈善项目和服务。

这有助于扩大慈善资源,提高慈善服务的影响力。

8.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慈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慈善理念、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提高我国慈善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9.创新慈善服务模式: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创新慈善服务模式。

例如,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技术,开展线上捐赠、远程志愿服务等新型慈善服务方式。

10.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慈善组织的注册、运营、监管等行为,保障捐赠者和受益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对慈善组织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募捐、诈骗等违法行为。

总之,开展慈善服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通过加强宣传、提高透明度、多元化筹款方式等措施,我们可以推动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提升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的方法

提升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的方法

提升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的方法慈善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慈善行业竞争的加剧,提升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提升慈善组织社会影响力的方法。

一、加强透明度与公信力慈善组织应加强透明度和公信力,以建立良好的声誉和信任。

首先,慈善组织应公开财务状况和项目执行情况,确保捐款的使用透明可追溯。

其次,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或委员会,对慈善组织的运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此外,慈善组织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公开解释和回应质疑,增加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慈善组织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媒体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扩大组织的影响力和资源。

与政府合作可以获得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与企业合作可以获得资金和专业知识,与媒体合作可以扩大宣传和传播力度,与其他非营利组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优势。

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慈善组织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影响力。

三、注重项目效果和长期可持续性慈善组织应注重项目效果和长期可持续性,以提升社会影响力。

首先,慈善组织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指标,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和成果达到预期。

其次,慈善组织应注重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通过培养受助群体的自力更生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长期改善生活状况。

此外,慈善组织应积极与相关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宣传和筹款方式慈善组织应创新宣传和筹款方式,以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筹款效果。

首先,慈善组织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通过发布真实、感人的故事和案例,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其次,慈善组织可以组织创意活动或利用大型公益活动的契机,提高组织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此外,慈善组织可以开展筹款创新,如设立定向捐赠、企业捐赠匹配等方式,激励公众和企业参与慈善事业。

五、加强志愿者和员工培训慈善组织应加强志愿者和员工培训,提高组织的专业水平和执行能力。

慈善组织工作实施方案

慈善组织工作实施方案

慈善组织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专业化能力,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系统、可操作的。

二、目标1. 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专业化能力,增强其在社会救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推动慈善组织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的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3. 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管理,规范其运作流程,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

4. 增强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提高其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5. 推动慈善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三、具体措施1. 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慈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宣传,提高慈善组织的政策意识和法律意识。

同时,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慈善组织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2. 加强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监管。

对慈善组织进行登记认定,明确其性质、宗旨和业务范围。

同时,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确保其依法合规运作,避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3. 加强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

慈善组织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公开其组织信息、项目信息、财务信息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同时,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加强慈善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鼓励慈善组织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慈善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5. 加强慈善组织的资金管理和使用。

慈善组织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6. 加强慈善组织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慈善组织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其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从治理责任视角
慈善组织是为了公益事业而存在的,其公信力的高低标志着该
组织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影响力。

在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方面,从
治理责任视角出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组织架构建设
慈善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每个部门的职责、权利、
义务应该明确规定。

同时,要严格落实内部控制体系,确保每项活
动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审批,减少出现违规情况的可能性。

2.建立透明度和公开化制度
慈善组织应该建立透明度和公开化制度,包括财务报表公开、
项目报告公开、捐赠情况公开等。

这样可以让公众了解到组织的运
作情况,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度。

3.加强管理和监督
慈善组织应该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比如要建立举
报机制、投诉受理机制、风险控制机制等,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慈善组织应该从活动策划、资金管理、项目跟进等方面加强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以达到最大化的效益。

5.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
慈善组织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降低单一资金来源的风险。

通过捐赠、社会募捐、商业合作、产品销售、基金投资等方式,使组织更加有经济实力。

总之,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中治理
责任视角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只有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注重
透明度和公开化,加强管理和监督,注重资金使用效益,以及建立
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才能有效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