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一上学期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河谷、瀑布等河流侵蚀地貌的成因,冲积扇、河漫滩、河口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的特征与成因;2、结合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凹岸、凸岸的影响,分析码头的选点与淘金、挖沙的位置;3、认识聚落兴起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中,河流在供水、航运、灌溉等方面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学习过程【要点梳理】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2.河流堆积地貌 成因: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 的情况下,会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类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它由 平原、 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组成部分 分布 形成机制 地貌特点 图示洪积一冲积平原 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 →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 →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河口地区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 →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图释: 形成阶段 河谷地貌 分布 主要侵蚀方式初期 V 字形 上游 溯源侵蚀,下蚀为主中期 河湾 中游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成熟期 槽形河谷 下游 侧蚀为主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供水和交通等重要作用。
2.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哪些有利条件?【重点研讨】研讨1、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处还是B处好?,理由是。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访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其理由是。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4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doc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重点和考点(一)课程标准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分析河谷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4、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5、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考试说明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二、主干知识梳理(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地貌和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作用有关。
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形成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是由、和共同作用形成的。
(2)河谷发育过程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发育而来。
(3) 发育初期的河谷与成熟期河谷的差异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横剖面呈 字形,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 ,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 。
这时河谷发育进入 。
成熟期的河谷比较 ,横剖面呈 。
2、河流堆积地貌(1) 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 的情况下,会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 冲积平原的类型 及形成过程①类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它由 平原、 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②形成过程A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 ,是由多个 或 连接而成的。
B 、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 ,侧蚀作用较 。
河流往往在 侵蚀,在 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 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 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侵蚀作用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最终将河谷展宽,河谷内泥沙堆积C 、三角洲平原(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在河流地貌中, 、 、 、 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有明显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必修1第4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河流地貌的发育●三维目标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重点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第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精讲]师: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
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出示图片“三峡地貌”“崇明岛”)师: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吗?生:成因不同。
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师:分析得很正确!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师: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
这三种类型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师: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河谷怎样发展?这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生:(讨论后回答)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师:非常好。
这种侵蚀会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
请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字母?生:“V”字形师:对!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长江的发育过程中处于较晚的时期,也就是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
(出示图片“长江三峡”)李白的诗《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首诗描写了三峡壮丽的景色,江如奔马,舟若飞箭。
请大家思考:三峡的横断面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呢?这种侵蚀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类呢?生:三峡横断面呈“U”形,属于“下蚀”。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3.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资源,形象地展示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结合实例,讲解我国河流地貌的分布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考察心得,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对河流地貌的认识和评价。
3.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讲述河流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4.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你能说出几种河流地貌吗?”、“河流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河流地貌的基本类型,如河谷、峡谷、瀑布、三角洲等,并讲解其形成原因和发育规律。
3.结合实地考察和课堂讲授,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的实际应用问题,如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
4.创设问题情境,如河流地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考察心得,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对河流地貌的认识和评价。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调查河流地貌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的能力。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如问题探究、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考察和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讲述河流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艺〔1〕了解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掌握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局部及构成进程。
2.进程与方法〔1〕依据资料,可以剖析不同河段河流腐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表示图,可以剖析冲积平原各局部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教学重点】1.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
【教学难点】1.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原理。
2.河流演化进程中凹岸腐蚀和凸岸堆积的剖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构成进程和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剖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导入设计风水学在中国文明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诲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并应用此环境,积极妥协,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安康、平安又兴隆成功。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外面却包括着中国现代朴素天文学的思想。
比如,殷商时代的寓居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就包括着丰厚的迷信道理,也表达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主要教学进程设计一、河流腐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河流腐蚀地貌1.溯源腐蚀及其构成地貌先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腐蚀方式并说出判别依据。
教员活动:结合图片解说溯源腐蚀。
甲河源头处遭到流水腐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伸。
经过临时开展,甲河的源头不时向乙河处移动,最后与之沟通。
可见,经过溯源腐蚀作用,河流向源头局部延伸,河谷加长。
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状还有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谷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先生剖析招致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2.下蚀、侧蚀及其构成地貌师生共同总结河流腐蚀地貌的类型及其腐蚀方式,同时结合幻灯片让先生看法〝V形谷〞。
过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构成的。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1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方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有效的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全面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
●教学重点1.理解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形成。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过程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编辑好材料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在我们日常生活花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10元背后的风景,它是我国著名长江三峡之一瞿塘峡,那它是如何形成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学生活动:通过自习思考完成导学案,针对导学案上出现的问题,分小组讨论(6分钟)。
●新课展开:师:通过课本的阅读我们知道河流地貌可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那什么是侵蚀地貌呢?生:河流流动过程中破坏并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师:河流的侵蚀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先一起看一个模拟河流侵蚀实验的视频,注意观察小水沟形态的变化。
我们将水流经的地方作为河床,将水流的最上端作为河流的源头。
(播放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师: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水流的冲刷,小水沟在逐渐变深,这就是由于向下侵蚀,它使的河床加深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小旗最终倒下,说明,小水沟向河流的源头方向发展。
这就是河流的向下侵蚀和溯源侵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可以发现河床是在不断变宽的,那这就体现了河流的侧蚀作用。
现在我们一起总结下河流的三种侵蚀类型。
生: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师:溯源侵蚀是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下蚀是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是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必修一地理人教版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的壮丽景象。
2.提问:“你们对黄河流域地貌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储备。
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好奇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的壮丽景象。通过提问:“你们对黄河流域地貌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储备。然后,我将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好奇心。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河流地貌特点,从而使课堂内容更具生活化和实用性。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探讨不同地区的河流地貌形成原因,提高其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如研究报告、地形图分析等,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布置相关作业,如研究报告、地形图分析等,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在布置作业时,我将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同时,我将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地貌图片,播放黄河泛滥的视频资料,以及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河流地貌特点,丰富了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河流地貌的壮丽和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辨别在不同发育时期河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说出河谷的形成过程。
2.知道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位置,说出其形成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能归纳分别说出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 用比较分析方法区分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塑造地貌的内、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有风、流水、冰川等等的作用形成各种地貌,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地貌。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流水对地貌形成的作用。
师: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一)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图a)。
“V”型。
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宽(图b)。
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图c)。
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说道凹面侵蚀、凸面堆积,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积物的不断积累,而凹岸是物质减少的结果。
那么如何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呢?1,河流直道段,根据南北半球判断侵蚀岸与堆积岸。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直道段的右岸侵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反之。
2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别。
河流流经弯道时,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思考:A,B哪处需要堤坝加固,那处适合淘沙?3 根据聚落和港口分布判断堆积岸泥沙堆积,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河谷、瀑布等河流侵蚀地貌的成因,冲积扇、河漫滩、河口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的特征与成因;2、结合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凹岸、凸岸的影响,分析码头的选点与淘金、挖沙的位置;3、认识聚落兴起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中,河流在供水、航运、灌溉等方面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学习过程【要点梳理】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形成阶段河谷地貌分布主要侵蚀方式初期V字形上游溯源侵蚀,下蚀为主中期河湾中游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成熟期槽形河谷下游侧蚀为主2.河流堆积地貌成因: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况下,会____________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类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它由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图释:平原、组成部分分布形成机制洪积一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T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T 水流速度放慢T搬运能力降低T洪积扇或冲积扇T连接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T水下堆积体T河漫滩T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T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河口地区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T泥沙堆积T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图示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
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
多呈坦,由分向呈放射状。
S9-9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 河流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供水和交通等重要作用。
2. 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哪些有利条件?聚落分布原因高原 地区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 平原上 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 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山区 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一上, 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 流两岸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 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十富, 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平原 区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有的沿海 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 航运和海上运输(2) 某勘探队在 C 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访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小岛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必修一地理人教版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如地形、气候等,但对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能较为陌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或技能包括:
1.对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了解;
2.掌握一定的地图阅读和解析能力;
3.具备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1.对河流地貌专业术语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3)河流地貌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作用。
2.教学难点:
(1)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针对某一河流地貌问题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2.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指出他们的进步和不足;
(2)运用地图、模型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河流地貌的特点;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高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使学生认识到河流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发现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首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河流地貌的短视频,展示河流地貌的美丽和壮观,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家乡有哪些著名的河流地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河流地貌的欲望。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艺1.了解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掌握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了解河谷的构成进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局部及构成进程。
3.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散布的影响。
进程与方法1.阅读河谷的演化进程表示图,可以剖析不同阶段河流腐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表示图,可以剖析剖析冲积平原各局部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时发作变化的辩证唯心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1.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方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教学难点】1.流水腐蚀地貌的构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构成原理【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2课时〔第1课时知识解说,第2课时知识归结与技巧点拨〕【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引见】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罕见的地貌之一。
依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腐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构成和开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1、分类:腐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腐蚀地貌【板书】2、河流腐蚀地貌【引见】河流在活动进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构成腐蚀地貌。
河流腐蚀地貌是由溯源腐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构成的。
【引导读书】请同窗们快速阅读教材P77倒数第二段。
【板书】〔1〕河流腐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员总结】实践上河流的构成进程正是由于以上的腐蚀作用而构成。
究竟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构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下一个效果。
【板书】〔2〕河谷的构成原理【引导读书】请同窗们阅读教材P77局部,思索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腐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先生讨论回答】略。
【教员解说】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外形,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拟小,横剖面呈〝V〞字形。
人教版必修1 地理: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案1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分析】①学法:讨论探究法(课堂上通过与同桌的讨论,相互交流,探究学习,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在快乐中共同成长的目的)②教法:引导启发教学法(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改善方法、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情感提升的目的)分析法(利用图片边看边讲,图文并茂,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河流的发育及演变过程。
②掌握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
③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基本形态。
二、过程与方法①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录像、地图、风景图片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②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河谷的演变过程;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及河流堆积地貌的基本形态。
【教学难点】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导入地理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河流地貌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主要内容:河谷形成过程投影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图片,利用图形分段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图1图1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
图2从图2可以看出河流发展中期,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这是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
过渡转接堆积地貌: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
在这里,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共1课时)
2.分析我国某一河流(如长江、黄河、珠江等)的地貌特点,结合地理环境,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阐述该河流地貌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近年来我国在河流地貌研究与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
2.板书内容:
(1)河流地貌的概念、形成过程及特点
(2)我国主要河流地貌的分布及影响
(3)河流地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b.简答题:分析我国某一大河的地貌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应用题:运用河流地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土地利用规划、防洪措施设计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共同讨论,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河流地貌的概念、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河流地貌的概念,掌握河流侵蚀、河流沉积等基本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地貌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河流地貌现象。
3.学会使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提高地理信息的解读能力。
1.分组讨论:分析我国某一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word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腐蚀地貌的形成,把握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阻碍,明白得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把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明白得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阻碍。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时期河流腐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流水腐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状的阻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1.流水腐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1】【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河边玩耍的时候不知注意到如图中所展现的场面没有?(注意到了)那么同学们明白图中A、B、C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吗?(不明白)它们的名称简单的讲能够统称为河流地貌。
至于它们的具体名称和形成原理确实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能够将河流地貌分为腐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进展要紧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1、分类:腐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第一来看一下河流腐蚀地貌【板书】2、河流腐蚀地貌【介绍】河流在流淌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腐蚀地貌。
河流腐蚀地貌是由溯源腐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83倒数第二段,添出以下表格。
【播放幻灯片2】溯源腐蚀下蚀侧蚀概念河流的阻碍【播放幻灯片3】(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步点击总结)溯源腐蚀下蚀侧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腐蚀垂直于地面的腐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腐蚀【二次备课】对河流的阻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进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进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地貌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河谷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
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2.教材第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及其形成过程。
【三维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并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洪积-冲击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发生的位置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图片导入投影展示:师问:看投影上的几幅图,看看这些地貌的形成与什么因素影响有关?(学生看图回答)生答:第一幅主要受内力作用,其余三幅受外力作用。
教师总结: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地貌还受到流水、风、冰川、生物等的影响。
引出外力作用的含义。
过渡:我们生活在黄河入海口,流水形成的地貌比较常见,尤其是河流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是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创设意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思维空间,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
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导入地理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回忆河流可以形成哪些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三、德育目标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知识讲解,第2课时知识归纳与技巧点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引入新课】提问前面两节内容,分析本单元三节内容之间的关系【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板书】2、河流侵蚀地貌【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83倒数第二段,添出以下表格。
【播放幻灯片】【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2)河谷的形成原理【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84部分,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学生讨论回答】略。
【播放幻灯片】【教师讲解】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
它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
当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谷流水。
若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就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
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
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
【播放幻灯片】【教师讲解】从这幅图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它就是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
【播放幻灯片】【教师讲解】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
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
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这样一条成熟的河流最终形成。
【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沟谷最终发育成了一条河流,那么,在刚上课时我们留下的问题A、B、C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是否为我们刚才讲的河流的侵蚀地貌呢?(不是)那么它们是什么地貌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3、河流的堆积地貌【介绍】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引导读书】【播放幻灯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5~86部分,思考:1、冲积平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上图中的A、B、C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A、B、C所表示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学生讨论回答】冲积平原一般是由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板书】(1)冲积平原的组成(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教师总结讲解】图中A所代表的就是洪积一冲积平原。
它一般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
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板书】洪积一冲积平原【教师总结讲解】图中B所代表的就是河漫滩平原。
它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板书】河漫滩平原【教师总结讲解】图中C所代表的就是三角洲平原。
它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板书】三角洲平原【阅读课本案例: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发育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
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
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讲解了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的一般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那么河流地貌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板书】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启发讨论】【播放幻灯片】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讲过的知识6人一组进行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提示: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列表比较】(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课后作业】完成教材P88活动板书设计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2.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2)河谷的形成原理3.河流的堆积地貌(1)冲积平原的组成(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三角洲平原河漫滩平原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二课时(重难点总结与点拨)1.流水堆积地貌由于河床坡度降低,导致流速减小,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
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1)冲积扇平原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
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
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
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下图)。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
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
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4、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
5、河漫滩是怎样形成的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下图)。
6、哪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较强的吸引力?原因是什么?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堆积地貌中的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均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高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7、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不是。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