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二端口电路的设计
第六章 二端口电路
I1
I2
+ U1
-
+
N
U2
-
1. Z方程
UU21
z11I1 z21I1
z12I2 z22I2
开路阻抗矩阵(Z矩阵)
Z
z11 z21
z12 z22
UU12
Z
I1 I2
z11
U1 I1
z12 UI21
z21
U 2 I1
z22
U 2 I2
出口开路时的输入阻抗 (或策动点阻抗)
I2 0
入口开路时的反向转移阻抗
第六章 二端口电路
二端口电路(不含独立源的线性时不变电路)
1 i1
i2 2
+ u1
-
+
N
u2
-
端口1’条i件1 :ii21
i1,
i2
t
i2 ,
2’
N`
R
1 I1
I2 2
+ U1
-
+
N
U2
-
1’ I1
I2 2’
正弦稳态:II21
I1 I2
1 I1 U+1 1’ - I1
N
I2 2 U+2
I2 -2’
其矩阵表达式为:
U• 1 • U2
Z11 Z21
Z12 Z22
•
I
•
I
1 2
U• • U
OC OC
1 2
流控型等效电路如下:
+•
I •
1
Z11
U1
——
•
+I Z2 12—— •+ U oc1
——
二端口电路
构左右对称的,端口电气特性对称;电路结构不对称的
二端口,其电气特性也可能是对称的。这样的二端口也
是对称二端口。
(6-13)
2、短路导纳参数(Y参数)
选端口电压为自变量, 而端口电流为应变量。
根据替代定理,端口电压可用相应的电压源来替代,
z11 z
对于互易电路, z12 z21 y12 y21
对于对称二端口电路,则
z12 z11
z21 z22
y12 y11
y21 y22
(6-17)
例1 求图所示T形电路的Z参数。
解一: 列电路方程法求Z参数
以 I1, I2 为网孔电流列方程如下: U1 (Z1 Z2 )I1 Z2I2
第六章 二端口电路
6.1 二端口电路的方程和参数 6.2 二端口电路的等效 6.3 二端口电路的联接 6.4 二端口电路的网络函数
(6-1)
6.1 二端口电路的方程和参数
教材范围:P241~P252 学习内容:
1、二端口、二端口电路、四端电路等基本概念; 2、二端口电路的Z方程、Z矩阵、Z参数; 3、二端口电路的Y方程、Y矩阵、Y参数; 4、二端口电路的传输方程和传输参数(A) 5、二端口电路的混合参数方程和混合参数(H)
2
-
与负载相连 的端口
输出端口
端口变量有4个:
U , I ,U , I
11 22
任选两个作自变量,另外两个作应变量,则可列六 组不同的方程来描述二端口电路的端口伏安特性。
下面分别讨论这六组方程和参数。
(6-9)
1、开路阻抗参数(Z参数)
选端口电流为自变量, 而端口电压为应变量。
设计性实验:二端口 (1)
《电路》设计性实验二端口网络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二端口参数矩阵的理解;2.掌握二端口等效电路的分析方法;3.理解二端口的连接,并掌握连接后参数矩阵的计算。
二.实验要求:1.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及所有实验数据表格;2.自行设计一个二端口电路,用实验数据计算它的一种参数矩阵(Z、Y、T或H);按以上参数矩阵,求其等效电路的参数,连接该等效电路并用实验数据说明二者是等效的;3.自行设计两个二端口,用实验数据计算各自的参数矩阵;再将这两个二端口经过适当连接构成一个新的二端口,用实验数据计算此新二端口的参数矩阵,验证该参数矩阵与连接前的两个二端口参数矩阵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电路实验室的实验台及所有元件。
注意事项: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实验方案一定要可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二端口参数矩阵的理解;2.掌握二端口等效电路的分析方法;3.理解二端口的连接,并掌握连接后参数矩阵的计算。
二.实验内容:1.验证二端口电路与其等效电路的关系:1)理论验证:该实验选用二端口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4=50Ω,R5=100Ω,R1=R2=R3=150Ω;且该电路中间部分为“△”型联接,其对外部可如下等效为“Y”型联接:其中R1’=R2’=R3’=1/3*R1=50Ω,R4和R5不变;左右两边各两个串联电阻可以等效成阻值为阻值之和的电阻,最后等效为:其中R4’=R4+R2’=100Ω,R5’=R5+R3’=150Ω,R1’=50Ω;这便是与原电路等效的“T”型二端口电路。
2)实验验证:如下图接好实验电路:方法一:在1-1’处施加24V直流电压(U1),2-2’处断路,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出U2,I1;的值,根据公式Z11=U1/I1和Z21=U2/I1算出Z11和Z21,然后1-1’断开,2-2’处施加24V 直流电压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出U1和I2;用公式Z12=U1/I2和Z22=U2/I2算出Z21和Z22,便得到了该二端口电路的Z参数,将其填入表A。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1、Π 形等效电路
1
2
Y2 Y1 Y3
1’
2’
如果给定二端口的Y 参数,要确定此二端口 的等效Π形电路中的Y1、 Y2、 Y3的值,
可先写出Π形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1 I1
+
U1
-
1’
Y2 Y1 Y3
I2 2
+
U2
-
2’
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Y1 Y2 )U1 Y2 U2 I1
Z
3 1.5
1.5 2.92
Y = Z-1
0.449 0.231
0.231
0.462
Y = Z-1
0.449 0.231
0.231
0.462
Y1 = Y11 + Y12=0.218 Y2 = -Y12 = -Y21=0.231 Y3 = Y22 + Y21=0.231
1 I1
+
Z1
U1
-
I1
I2 2
Z3
+
Z2
I2
U2
-
+
- U2
1’
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
U1 Z1 I1 Z2 (I1 I2 )
U2 Z2 (I1 I2 ) Z3 I2
2’
U1 (Z1 Z2 ) I1 Z2 I 2
U2 Z2 I1 (Z2 Z3 ) I2
第2章(2.5) 二端口电路
i1
+
r11-r12 r12
(r21 − r12)i1
i2
+ −
u1
−
i1 + i2
−路不唯一
15
求下图所示二端口电路的R 参数矩阵。 参数矩阵。 方法1——用开路法求 ——用开路法求R 用开路法求R参数。 参数。 解: 方法1
4
例: R C 滤波器 n:1 C 三极管
变压器
传输线
5
★ 端口 (Port) i1 + u1 i1 –
端口由一对端钮 端口由 一对端钮构成 一对端钮 构成, 构成 , 且 满足如下端口条件 满足如下 端口条件: 端口条件 : 从一 个端钮流入的电流等于从 另一个端钮流出的电流。 另一个端钮流出的电流。
二端口电路的端口特性方程一般形式
c11 c 21
c12 u1 d11 + c 22 u 2 d 21
d12 i1 =0 d 22 i2
1. R 参数二端口方程
将 i1、 i 2 视为激励( 视为激励(自变量), 自变量), 求 u 1、 u 2 — —响应( 响应(应变量)。 应变量)。
17
g参数的实验测定与物理含义
i1 = g 11u1 + g 12 u 2 i 2 = g 21u1 + g 22 u 2
i1 g11 = u1 g 21 i2 = u1
u2 = 0
g12 g 22
i1 = u2 i2 = u2
i1
u1 = 0
u1+ -
《电路》-第10章 二端口网络-52页精选文档
U CC
RB1 RC
C2
C1
T
ui
RB 2
RE
CE
uo
放大器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10章 二端口网络
四端网络N,每个端子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根据 KCL有,i1+i1’+i2+i2’= 0
① i1
N i1 ' ①'
② i2
i2 ' ②'
二端口的两个端口间若有外部连接,则会破坏原二 端口的端口条件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二端口”口电流的限制完全是实际应用的需要,因为 “二端口”通常是作为中间网络出现在实际应用电路之 中。其入口与输出网络相连,而出口则与负载网络相接。 在这样连接的情况下,端口电流是满足限制的。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10章 二端口网络
“二端口”与“网络”的区别
所谓网络,是指网络元件的相互连接,已知网络的 拓扑结构,元件参数,求解网络,即求出网络中任意支 路的电流或电压。
电路分析基础
10.1 概述 10.2 阻抗参数和导纳参数 10.3 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 10.4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0.5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电路分析基础
10.1 概述
第10章 二端口网络
在实际工程中,研究信号及能量的传输和信号变换时, 经常会遇到如下形式的电路,即
滤波器
传输线
传输线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返回
电路分析基础
第10章 二端口网络
分析方法 ① 分析前提:讨论初始条件为零的线性无源二端口网络;
② 找出两个端口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独立网络方程,这些 方程通过一些参数来表示。
电路教案第16章二端口网络
电路教案第16章二端口网络教学目标:1.了解二端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掌握二端口网络的矩阵描述方法。
3.掌握二端口网络的参数化描述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讲义、黑板、白板、投影仪、计算机、实验装置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端口电路的内容。
2.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声学系统、通信系统等,引导学生了解二端口电路的概念。
二、理论讲解(40分钟)1.二端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a.什么是二端口电路?b.二端口电路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c.二端口电路的参数:传输参数、散射参数、互阻参数和互导参数。
d.二端口电路的特性:传输特性、散射特性。
2.二端口网络的矩阵描述方法:a.传输矩阵(ABCD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b.传输矩阵的特性和应用。
3.二端口网络的参数化描述方法:a.K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b.K参数的特性和应用。
三、实例分析(30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讲解如何使用传输矩阵和K参数对二端口网络进行分析和设计。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例进行讨论,加深对二端口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使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使用传输矩阵和K参数对二端口电路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五、小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强调二端口电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例子,结合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对二端口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使用传输矩阵和K参数对二端口电路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但由于时间限制,实践操作可能不够充分,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
二端口网络等效电路
•
I1
2
+
•
3 / 0° U–1
4Z12
Z–224––Zj132
+ U–•2
1’
2’
I2
j 0.75 4 - j4
4 U2 0.53 /
135°V
一、非互易 Z 参数等效电路
U1 Z11I1 Z12I2 (Z11 Z12 )I1 Z12(I1 I2 )
U2 Z21I1 Z22I2
Z12 (I1 I2 ) (Z21 Z12 )I1 (Z22 Z12 )I2
1
•
I1
•
1 I1 Z1
+
U–• 2
Z3
•
Z2 I2 2
+ U–• 2
1’
T
型(星型)等效电路2’
Z12 = Z21 Y12 = Y21 AD – BC = 1
H12 = – H21
•
1 I1
Y3
+
U–• 2 Y1
Y2
•Hale Waihona Puke I2 2+ U–• 2
1’
2’
型(三角形)等效电路
第10章 二端口网络
一、T 型等效电路
I2 Y22U2 Y21U1
Y12 (U2 U1 ) (Y22 Y12 )U2 (Y21 Y12 )U1
1
•
I1
Y12U2
Y21U1
•
I22
+• U–1 Y11
+• Y22 U–2
1’
2’
双受控源等效电路
1
•
I1
– Y12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一个无源二端口网络可以用一个简洁的二端口等效模型来代替,要留意的是:
1)等效条件:等效模型的方程与原二端口网络的方程相同;
2)依据不同的网络参数和方程可以得到结构完全不同的等效电路;
3)等效目的是为了分析便利。
1. Z 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
Z 参数方程为:
方法1 :直接由Z 参数方程得到图1所示的等效电路。
方法2 :把方程改写为:图1
由上述方程得图2 所示的等效电路,假如网络是互易的,图中的受控电压源为零,变为T 型等效电路等效电路。
留意等效电路中的元件与Z 参数的关系。
图2 2. Y 参数表示的等效电路Y 参数方程为:
方法1 :直接由Y 参数方程得到图3所示的等效电路。
方法2 :把方程改写为:图3
由上述方程得图4所示的等效电路,假如网络是互易的,
图中的受控电流源为零,变为p 型等效电路。
留意等效电路中的元件与Y 参数的关系。
留意:图41) 等效只对两个端口的电压,电流关系成立。
对端口间电压则不肯定成立。
2) 一个二端口网络在满意相同网络方程的条件下,其等效电路模型不是唯一的;
3) 若网络对称则等效电路也对称。
4) p 型和T 型等效电路可以互换,依据其它参数与Y 、Z 参数的关系,可以得到用其它参数表示的p 型和T 型等效电路。
《电路基础》第30讲 二端口电路及其方程和参数
组不同的方程来描述二端口电路的端口伏安特性。
8
(一)Z参数(流控型)和方程(VCR)
如果选端口电流 I1和I2
为自变量,U1和U2
为应变量。根据替代
I
S1
定理,端口电流 I1和I2
I
1
+
U
-1
N
可用相应的电流源替
代。如图所示。
I
2
+
U
-2
I
S2
根据叠加定理可得
二端口电路的 Z方程
U1 z11I1 z12I2 U2 z21I1 z22I2
9
z11、z
、z
12
21和z22为Z参数
U1 z11I1 z12I2
物理含义如下:
U2 z21I1 z22I2
z11
U1 I1
I2 0
出口开路时输入阻抗
z21
U2 I1
I2 0
出口开路时正向转移阻抗
z12
U1 I2
I1 0
入口开路时反向转移阻抗
z22
U2 I2
I1 0
入口开路时输出阻抗
Z参数称为“开路阻抗参数”。
U2
y11 y21
I2
(4
)
(3)(4)式组成A方程,即:
UI11
a11 a21
a12 a22
U2I2
18
例 : 求所示电路的A参数
I1
n:1
解: U1 nU2
+
U1
I1
1 n
I2
即
UI11
n 0
0 1
n
UI22
I2
+
U2
(完成)二端口电路的设计
实验三 二端口电路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设计二端口网络,并进行Y,Z,T 参数的理论分析。
二、原理说明二端口网络是电路技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电路形式。
就二端口网络的外部性能来说,重要的问题是要找出它的两个端口(通常也就是称为输入端和输出端)处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可以由网络本身结构所决定的一些参数来表示。
不管网络如何复杂,总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得到这些参数,从而可以很方便的来比较不同的二端口网络在传递信号和电能方面的性能,以便评价它们的质量。
其等效电路则如图所示:1)Y 参数矩阵(短路导纳参数矩阵)2121111U Y U Y I += 2221212U Y U Y I +=由上式可简化成矩阵:22211211Y Y Y Y Y =11112==U U I Y 012212==U U I Y 021121==U U I Y 022221==U U I Y当不含受控源时(即满足互易定理)1221Y Y =总是成立的。
2)Z 参数矩阵(开路阻抗参数矩阵)2121111I Z I Z U += 2221212I Z I Z U +=由上式可简化成矩阵:22211211Z Z Z Z Z =11112==I I U Z 012212==I I U Z 021121==I I U Z 022121==I I U Z当不含受控源时(即满足互易定理)1221Z Z =总是成立的。
3)T 参数矩阵(传输参数矩阵))(221I B AU U -+= )(222I D CU U -+=由上式可简化成矩阵:DCB A T =)(212=-=I U U A 0)(212=-=I U I C 0212)(=-=UI U B 0212)(=-=UI I D当不含受控源时(即满足互易定理)1=-BC AD 三、实验内容I=0 10 7.143 0.143 69.9349.95 1以下为仿真电路图:五、实验小结1)误差分析实验误差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测量误差。
29二端口网络方程参数及等效电路
29二端口网络方程参数及等效电路
一、二端口网络方程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如下:
V1=Z11I1+Z12I2
V2=Z21I1+Z22I2
其中V1和V2代表两端口的电压,I1和I2代表两端口的电流,Z11、Z12、Z21和Z22代表四个参数,每个参数对应一条电阻等效的连续线。
二、网络方程参数
网络方程的参数:
(1)Z11:端口1的电阻或电抗,它代表端口1电流I1通过端口1
电阻时,端口1的电压。
(2)Z12:端口1和端口2的电阻或电抗,它代表端口1电流I1通
过端口1和端口2电阻时,端口2的电压。
(3)Z21:端口2的电阻或电抗,它代表端口2电流I2通过端口2
电阻时,端口1的电压。
(4)Z22:端口2和端口1的电阻或电抗,它代表端口2电流I2通
过端口2和端口1电阻时,端口2的电压。
三、网络方程等效电路
二端口网络方程可以用下图所示的等效电路来表达:
等效电路中的电压源的电压值与实际网络中可以使用的电压值相同,即V1和V2分别代表端口1和端口2的电压。
同时,Z11、Z12、Z21和
Z22分别代表端口1、端口1和端口2、端口2之间的电阻或电抗。
四、总结
二端口网络方程的形式为:V1=Z11I1+Z12I2;V2=Z21I1+Z22I2,其中V1和V2代表两端口的电压,I1和I2代表两端口的电流。
第29讲二端口电路及其方程和参数
第29讲二端口电路及其方程和参数二端口电路是一种电路的结构,通常可以分为两个端口。
两个端口的电路中的任意一个可以是输入端口(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或输出端口(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
二端口电路也称为双端口电路,它主要用于电气/电子设计,用于模拟、数字和混合信号设计中。
二端口电路一般可以用等效电路来表示,其中会包含电阻,电容,变压器等元件。
等效电路使用电路参数来表示电路,其中最重要的是导纳、电阻和电容。
1、导纳:导纳是二端口电路中最重要的等效参数,它表示电路中的电容或电感参数。
导纳可以用矩阵表达式表示,它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电容或电感的大小,第二个参数是电容或电感的阻值。
2、电阻:电阻是二端口电路中最基本的等效参数,它是电路中的两个端口之间的电容或电感参数。
电阻可以用抗压或抗阻的计算式来定义:R = resistor / voltage。
3、电容:电容是二端口电路中最重要的等效参数,它是电路中的两个端口之间的电容或电感参数。
电容可以用电容计算式来定义:C = capacitance / voltage。
此外,二端口电路还有一些特殊参数,如负载抗压率(RL)、负载电容率(RL)和负载发射率(EM)。
这些参数负责控制电路中能量的输出。
电路11-12章二端口网络
通常,只讨论不含独立电源、初始储能 为零的线性二端口网络,现分别介绍它 们的表达式。
本章仅讨论实际应用较多的四种参数: Z参数、Y参数、H参数和A参数。
并注意与第九章9-1(次级不是开路就是 短路)的不同。
11-2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与参数
11-2-1 Z参数
若将二端口网络的端口电流作为自变量,则
+-u1i1
ZA ZC
ZB
i2
+
-u2
列网孔方程
U1 Z AI1 ZC (I1 I2 ) (Z A ZC )I1 ZC I2 U 2 ZB I2 ZC (I1 I2 ) ZC I1 (ZB ZC )I2
得Z参数为:
Z
ZA ZC
ZC
ZC ZB ZC
如果需求Y参数,由表11-1,或转变自 变量的方法,得
11-5 二端口网络的联接
对于一个复杂的二端口网络来说,可以把它 看成是若干相对简单的二端口网络按某种方 式联接而成,二端口网络可以按多种不同的 方式相互联接。其主要联接方式有:级联、 串联、并联;还有串、并联等。
1.两个二端口网络N1和N2级联;设相应的A 参数分别为:
A'
A' C'
B' D'
U
2
Z21 Z22
可以看出,1.参数转换是有条件的,即
Z 0
2.并不是所有二端口网络六种参数都存在
。当 ZA ZB 0
+-u1i1
Z
时,
i2
+
-u2
Z Z
Z Z
Z
Z 0 它无Y参数
对偶地,
+-u1i1
二端口电路课程设计
二端口电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二端口电路的基本概念、性能参数和分析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二端口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二端口电路的性能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学会使用节点电压法、支路电流法等分析二端口电路。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二端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绘制二端口电路原理图和性能参数表的能力;–能够使用实验仪器进行二端口电路的搭建和测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二端口电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二端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性能参数;2.二端口电路的分析方法,如节点电压法、支路电流法等;3.二端口电路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二端口电路的基本概念、性能参数和分析方法;第二课时:讲解二端口电路的应用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二端口电路的基本概念、性能参数和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的讲解;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端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3.实验法:安排课堂实验,让学生亲手搭建和测试二端口电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电路分析》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二端口电路理论与应用》等;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端口电路的相关概念;4.实验设备:准备二端口电路实验套件,让学生进行课堂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课堂小测和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二端口电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端口电路
+ u1 –
3
4
2
i1
1 i1 3
i2
2
+ u2 –
1-1’ 2-2’是二端口 3-3’ 4-4’不是二端口,是四端网络
' i1 i1 i i1
i i2 i i2
' 2
不满足端口条件
约定
1. 讨论范围
含线性 R、L、C、M与线性受控源
不含独立源 2. 参考方向 + u1 – i1 线性RLCM 受控源 i1 i2 i2 + u2 –
Y Y11Y22 U Y11 I 2 I 1 12 2 Y21 Y21
可得
Y T11 22 Y21 Y12Y21 Y11Y22 T21 Y21
1 T12 Y21 Y11 T22 Y21
其矩阵形式
U 1 T11 I 1 T21
I1 0
Zb Zb Zc
I2 0
Zb
I1 0
例2 求所示电路的Z参数
I1
Za
Zc Zb
r I1
+ I2 +
+
U1
U2
U1 Z a I1 Z b ( I1 I 2 )
U 2 rI 1 Z c I 2 Z b ( I1 I 2 )
( 3)
将(3)代入(1)得: Y Y11Y22 U Y11 I 2 I 1 12 2 Y21 Y21 即:
U 1 T11U 2 T12 I 2 I T U T I
第六章 二端口电路
Z3
1 Z1Z 2 Z1 Z2
Z1 Z2
Z1Z2 Z2Z3 Z3Z1
14
第六章 二端口电路
2007年6月
•
I1
Z2 Z1 Z2
•
I2
Z2 Z1 Z2
Z1Z2
Z1 Z2 Z2Z3
Z3Z1
•
U2
入口短路时的 反向转移导纳
•
y12
I1
•
U2
•
U1 0
Z1Z2
Z2 Z2Z3
Z3Z1
如果电路是对称的,有 y11 y22 y12 y21
10
第六章 二端口电路
2007年6月
例1: 求下图中T 形电路的Z 参数和 Y参数。
解: (1) 求 Z 参数
方法一 :列电路方程
••
以 I1 I 2 为网孔电流有:
•
•
•
U1 Z1 Z2 I1 Z2 I2
•
•
•
U2 Z2 I1 Z2 Z3 I2
2007年6月
简单的二端口电路称为子电路,而由子电路联接组成 的二端口电路称为复合电路。各个子电路必须同时满 足端口条件,否则该子电路不能看作是二端口电路。
一、级联(链联)
级联是信号传输系统中最常用的联接方式。
29
第六章 二端口电路
2007年6月
U•1a •
A
a
•
U2a
•
I1a
I2a
U•1 • I1
a11 a21
a12 a22
•
U2
•
I2
A
•
U2
•
I2
A
def
a11 a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二端口电路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设计二端口网络,并进行Y,Z,T 参数的理论分析。
二、原理说明
二端口网络是电路技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电路形式。
就二端口网络的外部性能来说,重要的问题是要找出它的两个端口(通常也就是称为输入端和输出端)处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可以由网络本身结构所决定的一些参数来表示。
不管网络如何复杂,总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得到这些参数,从而可以很方便的来比较不同的二端口网络在传递信号和电能方面的性能,以便评价它们的质量。
其等效电路则如图所示:
1)Y 参数矩阵(短路导纳参数矩阵)
2121111U Y U Y I += 2221212U Y U Y I +=
由上式可简化成矩阵:22
2112
11Y Y Y Y Y =
1
1
112==U U I Y 0
1
2212==
U U I Y 0
2
1121==
U U I Y 0
2
2221==
U U I Y
当不含受控源时(即满足互易定理)1221Y Y =总是成立的。
2)Z 参数矩阵(开路阻抗参数矩阵)
2121111I Z I Z U += 2221212I Z I Z U += 由上式可简化成矩阵:22
21
1211Z Z Z Z Z =
1
1112==
I I U Z 0
1
2212==
I I U Z 0
2
1121==
I I U Z 0
2
2121==
I I U Z
当不含受控源时(即满足互易定理)1221Z Z =总是成立的。
3)T 参数矩阵(传输参数矩阵)
)(221I B AU U -+= )(222I D CU U -+=
由上式可简化成矩阵:D
C
B A T =
)(2
12=-=I U U A 0
)(2
12=-=
I U I C 0
21
2)(=-=
U
I U B 0
21
2)(=-=
U
I I D
当不含受控源时(即满足互易定理)1=-BC AD 三、实验内容
以下为仿真电路图:
五、实验小结
1)误差分析
实验误差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测量误差。
测量是由于过程中元件的损
耗,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误差。
2)心得体会及其他
这次的仿真实验,只基于对二端口网络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在仿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误差是由于在设置电源时没有输入所要的数值,
因此导致结果与计算误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