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7 人之才行(课外篇)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7 人之才行(课外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7 人之才行(课外篇)

17 人之才行一、趣文导读白伺候夜游神见门神夜立,怜而问之曰:“汝长大乃尔,如何做人门客,早晚伺候,受此苦辛?”门神曰:“出于无奈耳。

”曰:“然则有饭吃否?”答:“若他要吃饭时,又不要我上门了。

”【译文】夜游神看见门神晚上站立在门口,很可怜他,就问道:“你长得这样高大,为什么却要做人家的门客呢?白天黑夜地伺候,受这种辛苦?”门神回答说:“我也是无可奈何呀!”夜游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有没有饭吃呢?”门神回答说:“哪里有饭吃。

他吃饭的时候,他又不要我上门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陆宣公集》由中国唐代陆贽所拟制诰和奏议的汇编,又名《陆宣公奏议》、《陆宣公翰苑集》,凡22卷,唐宪宗时礼部尚书权德舆编。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人。

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谥宣公。

【文言原文】人之才行,自昔罕全。

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憎爱,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

将察其情,在审其听。

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选自陆贽《陆宣公集》)【古今对碰】104【作品赏析】本文介绍了陆贽的人才观。

陆贽选用人才的观点既坚持了原则性,又显示出了灵活性。

人很少有全才全能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取长补短,才是为人之道。

平时,要多和有道德、有品行的人接触。

听有道德的人的话,那么没道德的人的品行就会废除。

作者陆挚娓娓道来,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简易明了。

105有事例,有对比。

【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33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8分)①自昔罕.全()②苟.有所长()③若.录长补短()④责.短舍长()⑤则天下无不弃.之士()⑥趣.有异同()⑦孰.免讥嫌()⑧乡人皆好.之()2.翻译。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大道之行也(课内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大道之行也(课内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美精华大道之行也( 课内篇 )一、趣文导读望包荒贫士素好铺张,偷儿夜袭之,空如也,咒骂而去。

贫士摸床头数钱,追赠之。

嘱曰:“君此来,虽极怠慢,然在人前,尚望包荒。

”【译文】有个穷人向来好铺张,小偷夜里去盗窃,但其家空无一物,于是咒骂而去。

穷人拿床头数钱,追上小偷馈赠他,叮嘱说:“你此次来,固然十分怠慢,可是请你在别人眼前,尚望美言,千万不要说我很穷。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礼记》别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录了先秦的礼法,表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文言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用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用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古今对碰】原诗【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 (j ǔ) 能】,【讲信修睦】。

说明译文【大道】指儒家尊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在大道实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制度。

【之行】之,助词撤消句子之间有的。

的独立性。

行,实行。

【为】是,表判断。

【选贤与 (j ǔ) 能】选拔推选道德崇高、把道德崇高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有才华的人。

贤,指道德崇高。

能,指来,讲究诚信,培育友善氛围。

才华出众。

与,同“举”,推选,选举。

【讲信修睦 (mù)】讲究诚信,培育友善氛围。

信,诚信。

修,培育。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不过。

【亲其亲】第一个“亲”,所以人们不不过奉养自己的父亲母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不过抚养自己的儿女,指父亲母亲。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试题预览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22.03.21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译文]: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出去。

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鞭子抽打着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很是神采气昂。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出门,智谋深远,态度谦虚。

现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可是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1.(1)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汇总①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景公闻命(课外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景公闻命(课外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美精华景公闻命( 课外篇)一、趣文导读留茶有留客吃茶者,苦无茶叶,往邻家借之。

久而不至,汤滚则溢,以冷水加之。

既久,釜且满矣,而茶叶终不得。

妻谓夫曰:“茶是吃不可了,不如留他洗个浴罢。

”【译文】有个人留客人品茶,由于没有茶叶而忧愁,便到街坊家去借。

很长时间街坊也没有送来。

水开后往外溢,就不停往锅里增添凉水,过了半天,锅里的水已经满了,而茶叶最后也没有送来。

老婆对丈夫说:“茶是吃不可了,不如留他洗个澡算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本文选自《晏(yàn)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时代有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大概成书于战国末期。

全书经过一个个生动开朗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衬托者的形象。

晏子。

名婴,字平仲,汉族,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晏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50 余年。

司马迁特别尊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文言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古今对碰】原文说明译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日而不霁】。

(春秋期间齐国的国君齐景公)【雨不雪三日而不霁】多天下雪但是不转转晴。

晴。

雨( 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但是。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公被狐白之裘】,坐【公被狐白之裘(qi ú)】齐景公穿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堂】【侧】【陛】。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13老马识途(课外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13老马识途(课外篇)

13 老马识途一、趣文导读食粥一人家贫,每日省米吃粥,怕人耻笑,嘱子讳之。

人前只说吃饭。

一日,父同友人讲话,等久不进,子往唤曰:“进来吃饭。

”父曰:“今日手段快,缘何煮得恁早?”子曰:“早倒不早,今日又熬了些清汤。

”【译文】一人家中贫困,为了节约米,每天只煮稀粥吃。

怕人笑话,嘱咐儿子不要说出去,在别人面前,只说吃饭。

一天和邻人谈话,等很久未进门,儿子在门内喊:“阿爸,进来吃饭。

”父亲说:“今天动作快,为何煮这么早?”儿子说:“早倒是不早,今天又熬了一锅清汤。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文言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通过管仲、隰朋因“迷惑失道”和“行山中无水”而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的故事,说明了世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天生圣贤,任何真知灼见都来源于生活实践这个道理。

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

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

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

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知识梳理】三、强化训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春往冬反.()②迷惑失道.()③乃.放老马而随之()④蚁冬居山之阳.()⑤夏居山之阴.()⑥遂.得水()⑦不难师.于老马、老蚁()⑧不亦过.乎()⑨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⑩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2.翻译。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第1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段解】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段解】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及桃花源中美好的环境和安乐的生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1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段解】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段解】写太守随渔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段解】写桃花源无法寻找。

知识清单2类型内容文学常识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著名诗人。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重点词句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1.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食物味道好。

5.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事业。

6.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够。

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

(寻:动词,寻找)4.之忘路之.远近。

(之:助词,的)3寻.病终。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大全(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0(002)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0(002)

2 小石潭记一、趣文导读扛欠户有欠债屡索不还者,主人怒,命仆辈潜伺其出,扛之以归。

至中途,仆暂息。

其人曰:“快走罢。

休在这里,又被别人扛去,不关我事。

”【译文】有个欠债的,讨债人屡次索要不还,讨债人十分愤怒,让仆人们窥视其出,把他扛回来。

仆人们行到中途,暂时歇息。

欠债人说:“快走吧,歇在这里,如果被别人扛去,不关我的事。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

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永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永州。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文言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古今对碰】原诗注释译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篁竹】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隔【篁(huáng)竹】,闻水声,竹林。

竹林,听到水声,【如鸣(míng)佩环】,心【乐】之。

2020中考语文大一轮毕节专用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下册 第17篇

2020中考语文大一轮毕节专用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下册 第17篇

备战演练
阅读原文《小石潭记》,完成 1-5 题。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如鸣珮环,心乐之. 辍耕之.垄上 B.全石以.为底 不以.己悲 C.似与游者.相乐 念无与为乐者. D.潭西南而.望 学而.不思则罔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动词?有何作用? 【答案】“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 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 境过清”埋下伏笔。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两句话仅仅是写鱼吗?还表现了什 么?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潭中鱼可百许头”,对潭中鱼的数目能一目了然,表明水的清澈透明, 又暗示了石潭之小。“(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既从正面写出鱼的自由自在,又从侧 面表现潭水的清澈。这两句以游鱼的清晰可见表现潭水的清澈,是一种侧面描写 (间接描写)的表现手法。
5.本文第二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鱼?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动静结合。“佁然不动”是静止的画面,“俶尔远逝”是活动的画面。 在这种环境中,作者忘却世间纷扰、郁闷,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比喻。作者把溪流比作北斗星和蛇,“斗折”从静态入笔,“蛇行”从 动态入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蜿蜒曲折的形状。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 水声,好像人身上带的玉珮玉环相碰发出的声 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 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 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 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 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学文言文阅读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学文言文阅读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学文言文阅读引言在八年级的语文研究中,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阅读和理解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为八年级学生提供一份完整版的课外文学文言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文言文阅读材料材料一:《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堪称文学巅峰之作。

小说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波折、人情冷暖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黑暗,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纯真、真情和人性的追求。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言文元素和儒家思想,是研究文言文的重要材料之一。

材料二:《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书中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言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原则。

通过阅读《论语》,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具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材料三:《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文言文为基础创作而成。

小说通过描绘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位主角的西天取经之旅,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修行的道路。

同时,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和神话传说,举世闻名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指导要想充分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材料,学生可以遵循以下阅读指导:1. 阅读前,对材料的背景和相关知识进行了解。

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通过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思想。

2. 阅读过程中,注重理解关键词和短语的含义,可以通过词典等工具进行查阅。

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理解这些差异也是阅读的一部分。

3. 阅读后,进行主题思考和文本分析。

学生可以就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结合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结语通过课外文学文言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09-指喻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专题09-指喻

9 指喻一、趣文导读被贼穿窬①入一贫家,其家止蓄米一瓮,置卧床前。

偷儿解裙布地,方取瓮倾米。

床上人窃窥之,潜抽其裙去,急呼有贼。

贼应声曰:“真个有贼,刚才一条裙在此,转眼就被贼养的偷去了。

”【注释】①穿窬(yú):指小偷。

【译文】窃贼进入一贫穷人家,其家只有蓄米一瓮,放在睡床跟前。

小偷脱掉裙子铺在地上,刚要搬瓮倒米,被床上主人暗暗看到,主人悄悄抽走裙子,便急呼有贼。

小偷应声说道:“真的有贼,刚才一条裙子在这里,转眼就被贼养的偷去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方孝孺(1357年—1402年),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

福王时追谥文正。

浙江宁海人,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宋濂。

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即成祖)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株10族。

【文言原文】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明·方孝儒《指喻》)【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说明天下的事“常发于至微”,若不防微杜渐,将成大患而不可收拾。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6 孟母断其织(课外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6 孟母断其织(课外篇)

18 孟母断其织一、趣文导读吃糟饼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啖糟饼二枚,便有酣意。

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耶?”答曰:“非也,吃糟饼耳。

”归以语妻,妻曰:“呆子,便说酒对,也装些体面。

”夫颔之。

及出,仍遇此友,问如前。

以吃酒对,友诘之:“酒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的。

”友笑曰:“仍是糟饼。

”既归,而妻知之。

答曰:“汝如何说熯?须云热饮。

”夫曰:“我知道了。

”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吃的。

”友问曰:“你吃几何?”其人伸手曰:“两个。

”【注释】熯(hàn):用极少的油煎。

【译文】有一个穷人,不善于饮酒,每次出门吃两个糟饼,就有了醉意。

有一次,刚好遇到一位朋友。

朋友问他:“他今天早上饮酒啦?”穷人回答说:“没有,只不过吃了糟饼而已。

”回到家里,穷人告诉了妻子。

妻子说:“傻瓜,你就说吃了酒,也好装一些体面。

”丈夫点头答应了。

再次出门,又遇到了那位朋友,朋友仍像上一次那样问他,他就以喝酒来对答。

朋友追问他说:“酒是热了吃还是冷着吃的?”穷人回答说:“是煎着吃的。

”朋友笑着说:“还是吃了糟饼。

”回家以后,妻子知道了,责怪他说:“你怎么能说是煎着吃的呢?应该说是热了吃的。

”丈夫回答说:“我知道了。

”再一次遇到那位朋友,穷人还没有等他相问,就马上夸口说:“我今天的酒是热了吃的。

”朋友问他:“你吃了多少?”穷人伸出两个手指头说:“两个。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汉族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共七卷。

作者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

史书从所编一百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美善,歌颂古代妇女高尚品德、聪明才智以及反抗精神,颇具女性文学的特征。

孟子名轲,(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亚圣”。

【文言原文】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

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虽有佳肴(课内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虽有佳肴(课内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美精华虽有佳肴( 课内篇)一、趣文导读借债有持券借债者,主人曰:“券倒不须写,只画一幅行乐图来。

”借者问其故,答曰:“怕我往后索债时,便不是这副面貌耳。

”【译文】有个人拿着借条向人借债,主人说:“借条倒不须写,只须画一幅行乐图来。

”借债的人问其缘由,主人回答说:“怕我往后索债时,便不是这副面貌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礼记》别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录了先秦的礼法,表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文言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

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知困,而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课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今对碰】原文【虽】有【嘉肴( y áo)】,弗( f ú)食,不知其【旨】也;说明译文【虽】连词,即便。

【嘉肴(yáo)】即便有美味爽口的菜肴,不吃,就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不知道它的味美。

肉做的菜。

【旨】味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即便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其善也。

道它的好。

【是故】所以。

“是故” 就是“故是”。

所以学习了而后就知道不足,教育【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故,由于。

是,这。

【而后】这样以人而后才知道疑惑不通。

【而后】知【困】。

后。

然,这样。

后,此后。

【困】困惑。

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自反】反思自己。

反,反思。

知道不足,而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

知困,而后能【自强(qi ǎ【自强( qi ǎng)】自我鼓励。

强,勉知道疑惑,而后能鼓励自己努力进ng)】也。

励。

修。

【故】曰:【教课相长( zhǎ【故】所以。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马说(课内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马说(课内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马说(课内篇)一、趣文导读羞见贼穿窬往窃一家,见主人向外而睡,忽转朝里。

贼疑其素有相识,欲遁去。

其人大呼曰:“来,不妨,因我家乏物可敬,无颜见你罗。

”【译文】有个小偷到一家去行窃,见主人面对外而睡,突然又转身向里,小偷怀疑主人素有相识,打算赶快逃走。

主人大声喊道:“来,不妨,因我家缺少东西敬送,没脸见你喽!”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文言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古今对碰】韩愈的《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但它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更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

全篇几乎始终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只摆出活生生的事实却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这已经可以说是诗的写法了。

【知识梳理】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30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01 桃花源记(课内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01 桃花源记(课内篇)

1 桃花源记一、趣文导读拘债精冥王命拘蔡青,鬼卒误听,以为拘债精也,遂摄一欠债者到案。

王询之,知其谬,命鬼卒放回。

债精曰:“其实不愿回去。

阳间无处藏身,正要借此处一躲。

”【译文】冥王让拘蔡青,鬼卒听错了,以为是拘债精,于是拘捕来一个欠债的人到案。

冥王询问后知道拘捕错了,让鬼卒把他放回去。

欠债人说:“我其实不愿回去。

人间没有地方藏身,正好借此来躲躲。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陶渊明(约365—427),一说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有《陶渊明集》传世,本文亦出自此。

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

【文言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古今对碰】【作品赏析】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出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也是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人之才行
一、趣文导读
白伺候
夜游神见门神夜立,怜而问之曰:“汝长大乃尔,如何做人门客,早晚伺候,受此苦辛?”门神曰:“出于无奈耳。

”曰:“然则有饭吃否?”答:“若他要吃饭时,又不要我上门了。


【译文】
夜游神看见门神晚上站立在门口,很可怜他,就问道:“你长得这样高大,为什么却要做人家的门客呢?白天黑夜地伺候,受这种辛苦?”门神回答说:“我也是无可奈何呀!”夜游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有没有饭吃呢?”门神回答说:“哪里有饭吃。

他吃饭的时候,他又不要我上门了。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陆宣公集》由中国唐代陆贽所拟制诰和奏议的汇编,又名《陆宣公奏议》、《陆宣公翰苑集》,凡22卷,唐宪宗时礼部尚书权德舆编。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人。

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谥宣公。

【文言原文】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

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憎爱,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

将察其情,在审其听。

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选自陆贽《陆宣公集》)【古今对碰】
【作品赏析】
本文介绍了陆贽的人才观。

陆贽选用人才的观点既坚持了原则性,又显示出了灵活性。

人很少有全才全能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取长补短,才是为人之道。

平时,要多和有道德、有品行的人接触。

听有道德的人的话,那么没道德的人的品行就会废除。

作者陆挚娓娓道来,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简易明了。

有事例,有对比。

【知识梳理】
三、强化训练(共33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8分)
①自昔罕.全()②苟.有所长()
③若.录长补短()④责.短舍长()
⑤则天下无不弃.之士()⑥趣.有异同()
⑦孰.免讥嫌()⑧乡人皆好.之()2.翻译。

(10分)
①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②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

③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④求诸物议,孰免讥嫌?
⑤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

3. 陆贽在文中对人的“才”与“行”作了这样的阐释:____ ____,_____ ___ 。

因此他认为 ________, ________。

用人若能录长补短,则 ________ _____。

反之则 ____ ___ _。

(6分)
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 ___。

应用了________ 、________等论证方法,文中关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属于________论证。

从结构层次角度看,本文的结构为________式。

(5分)
5. 请你说说孔子认为哪种人是可用之人。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6.你同意陆贽选用人才的观点吗?请简要说说理由。

(2分)
【参考答案】
4.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

举例,道理;举例;总分
5. 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6. 同意。

陆贽选用人才的观点既坚持了原则性,又显示出了灵活性。

四、真题链接(2016年)
阅读《人之才行》,完成1—4题。

(共14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①自昔罕.全()②苟.有所长()
③孰.免讥嫌()④趣.有异同()
2.翻译。

(6分)
①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②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

③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

3. 请你说说孔子认为哪种人是可用之人。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你同意陆贽选用人才的观点吗?请简要说说理由。

(2分)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