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_新时期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抉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体制不同,中国必须在短时间内实现从根深蒂固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为了稳定社会环境,政府就必须对体制转轨的模式、着力点与突破口、速度与力度等问题进行战略设计来推进市场现代化改革。
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并不意味着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少,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展开说即是两个过程的交汇:一是政府不断消解计划经济同志时期遗留下来的不合时宜的旧职能,其特点是收缩政府权限。
二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针对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市场失灵”问题多而需要的干预。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是深化政府经济职能改革的重要前提。
任何行为本质上都是在人的观念指导下的产物,市场化改革中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是在人的观念支配下进行,因此观念转变在转轨进程中是根本前提。
例如让那种“重管理、轻服务”、“重事前管理、轻过程管理”的政府治理经济的传统理念让位于“重服务、轻管理”和“重事后监管,轻过程干预”的“服务性政府”的新理念。
山东的“政府提速”就是其中生动一例。
“政府提速,让我一年少交了2400元的管理费。
”山东“政府提速热线”开通后,济南市民李培阳第一个打进电话来,诉说了自己两年来的经历。
李培阳2000年开办了一个非盈利性的“老年择偶广场”。
按说,他只要到民政局办理民办非企业登记,不需要在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但在政府“提速令”下达之前的两年,他却不得不按照市中区工商分局的要求,到该局办理了营业执照,每年分别高达1200元的工商和民政部门的管理费令他头痛不已。
今年3月,当他像往年一样到市中区工商分局办理新的营业执照时,被明确告知不需办理营业执照,撤消手续前后用了不到10分钟。
“高了几十倍”的工作效率,令李培阳感到惊奇不已。
另外,民政部门也告诉他,以后也不再收取管理费。
曾为此苦恼了许久的李培阳对此表示“很满意,很满意”。
2.加强法制建设。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政府应重视借助法律手段来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和环境。
试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中国政府主要经济职能
试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中国政府主要经济职能摘要本文试图探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重点讨论中国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职能。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还需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卓越的经济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管理、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中国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
1. 引言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市场失灵等。
政府则能够通过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公平竞争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中国,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尤为重要,这得益于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积极参与和管理。
2. 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职责。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例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以调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此外,政府还需要监管金融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防范经济风险。
政府还扮演着产业管理者的角色,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等手段来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
3. 政府的市场调节职能政府在市场调节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等措施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政府还可以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采取干预措施,如防止市场垄断、补贴研发和创新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来调节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通过规划、招商引资和项目评估等手段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控房地产市场、土地使用和环保等措施来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还通过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来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效率。
5.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
试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中国政府主要经济职能
试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中国政府主要经济职能试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中国政府主要经济职能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演进的历史舞台上,政府一直扮演着引人注目的角色。
虽然在近现代以前政府的角色不同于现在政府的角色,但处理经济问题以及与经济有关的问题,却一直被认为是政府天经地义的重要职责。
在出现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以后,政府作用一度被重新探讨,无政府主义也一度流行。
但最终的实践证明,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仅不可或缺,而且作用极大。
从政府职能的性质、政府活动的范围和领域来看,政府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以及社会职能,这是基本的职能。
从政府活动的方式和程序来划分,政府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沟通、监督等方面的内容,有的学者把这类职能称为政府的程序性职能。
程序性职能是政府基本职能得以实现的手段。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沿革如何使政府更有效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政府独特的作用日渐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理论与实践的难题。
而各种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在市场中的职能发挥的各种经济理论也应运而生。
从重商主义到今天的新自由主义,各种经济理论都有其具体而又有效的一面,另一方面讲,也有其历史的缺陷。
我们先来简单重温一下各种经济理论中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关系。
从商业全球化开始,经济在政府中的职能很快凸现出来。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在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一种政治策略而发生并进行的。
这一结论并未排除那些出于好奇心或是使菜单与产品更丰富的愿望驱使而进行的航行,但对未知土地和民族大发现背后最主要的驱动力则是由不同国度的国王、女王和统治者们提供的。
国库的财富为在地图上未标明的水域进行航行的船只与探险家们提供了资助,他们冒险前往,去发现新的贸易路线、找到新奇的产品、建立新的统治,从生活水平与政治力量上加强自己的祖国。
”(5)重商主义的实践是用政治力量来辅助当地商业,用关税阻止外国及殖民地产品的进入,以便确保稳定的原料供应,并用强大的海军保护商业通道不受海盗和其他闯入者的侵扰。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已在我国初步确立。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配套,尤其是要求政府职能有相应的转变。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作用,回答了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目前政府职能的行使中存在着缺位和越位的现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政府职能的改革迫在眉睫。
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但是就中国目前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来看,政府职能转变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政府职能的转变成为经济发展和世人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目录摘要 (I)1 引言 (1)2 我国政府职能行使中的越位和缺位 (1)3 我国政府职能必须转变的原因分析 (2)2.1政府职能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需求 (2)2.2 政府职能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4 完善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措施 (3)4.1科学处理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3)4.2 加强公共服务理念,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3)4.3建立高效型政府 (4)5 结束语 (4)参考文献 (4)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1 引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明确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等要求。
十七大报告也谈到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
目录[摘要]、[关键词] (2)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 (3)(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二、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树立新的观念 (4)(一)“有限政府”观念 (4)(二)“有效政府”观念 (4)(三)“社会中的政府”观念 (4)(四)“服务型政府”的观念 (5)(五)“学习型政府”的观念 (5)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 (5)(一)正确定位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6)(二)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转变政府职能 (6)(三)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7)[参考文献] (8)[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管理职能与原来的计划经济社会有了很大不同。
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更多地是管理职能,体现在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自身的调节职能要和政府的管理职能相配合,政府的职能更多地是服务职能。
因此,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政府管理职能体系。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多年以来民心所盼,也是政府自身不断改革和自我完善的一件大事。
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但本质问题是政府对自己在政治体制中所处角色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需要把那些不该管、管不好和管不了的职能分离出去,管理那些属于政府的管理范围,对市场经济社会起到调节、协调,能够发挥市场作用的职能上来。
要通过转变职能,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真正建立起运转高效、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政府管理体制。
[关键词]市场经济;政府职能;转变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建立起符合民主、法治要求,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浅论新时期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
浅论新时期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时期,公共需求的变化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公共需求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两方面进行浅论。
一、公共需求变化1. 多元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人们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对这些方面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教育方面,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之外,人们还对职业培训、终身学习等方面的教育需求增加。
在医疗方面,人们除了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之外,还对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增加。
这种多元化的需求使得政府在满足公众需求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2. 服务质量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教育领域,人们不仅要求学校提供基本的教学服务,还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教学条件。
在医疗领域,人们不仅要求医院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还希望医院能够提供更好的医疗技术和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在环境保护方面,人们不仅要求政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还希望政府提供更好的环境质量和更多的生态环境资源。
这些要求使得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3. 参与需求的增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民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不断增强,他们对公共事务的参与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人们希望政府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更多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增加他们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来。
这种参与需求的增加要求政府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加公民的参与度。
二、政府职能转变1. 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新时期,政府的职能转变越来越明显,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公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浅论新时期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
浅论新时期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公共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时期下,人们对政府的期望也愈加多样化,因此政府的职能也需要随之转变。
本文将从公共需求变化的角度出发,探讨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方向。
一、公共需求变化在新时期下,公共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精细化的特点。
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个性化。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服务往往是“一刀切”,难以满足每个人的特殊需求。
而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趋向于个性化,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加符合自己需求的服务。
公共需求向全方位覆盖发展。
不仅是在物质生活方面,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也愈加迫切。
文化、体育、休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他们期待政府在这些领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服务和活动,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公共需求的参与性和透明度也在提升。
人们对政务管理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对政府的公共行为也更加关注,他们期待政府能够更加透明、公开、负责任地进行决策和管理。
新时期下公共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个性化、全方位覆盖和参与性透明化。
这些变化为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新时期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势在必行。
公共需求的变化呼唤政府职能的调整。
政府作为执政者和管理者,其职能应当紧密围绕人民的需求和期待展开,而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照顾者”或“管理者”的角色上。
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也要求政府职能进行调整。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政府需要更具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国际竞争。
信息化的发展也要求政府更加高效、便捷地向公众提供服务。
政府职能转变也是政府自身改革和提升的需要。
新时期下,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提升效能,提高公信力,必须进行职能转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凸显无疑。
只有通过调整职能、提高效能,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多元化需求,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升政府自身的竞争力和公信力。
浅论新时期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
浅论新时期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涉及到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还包括对政府服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需求。
在新时期,公共需求的变化给政府职能转变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政府需要适应变化,转变职能,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服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以前,人们更关注基本的生存需求,如饮食、住房和医疗等。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政府需要调整公共资源配置,加大对教育、文化和环保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复杂化也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在不断变化。
这就需要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监管与引导,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有效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发生。
新型犯罪、网络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政府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水平,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政府服务需求也得到了全面升级。
在过去,政府的服务主要集中在行政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而现在,人们更加注重政府的便民服务、公共参与和信息公开等方面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政府需要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政府还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和沟通,更好地了解社会民意,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新时期公共需求的变化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转变:政府需要更加注重民生,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政府需要不断完善法制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水平,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政府需要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和公信力,满足人民对政府服务的全面需求。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对市场经济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转变。
从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转向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
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政府部门的职能和作用,还对整个市场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减弱。
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扮演者从调控、规划、分配等角色,然而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政府的职能由调控向监管转变。
政府需要更多的关注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
二、政府职能转变对市场经济的影响1.促进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维护了市场的发展秩序和公平竞争机制。
政府积极为市场提供法律保障和公共服务,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2.向市场经济转型注入新的活力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府的退出,使市场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的竞争更加充分。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服务和支持,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3.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职能转变为市场经济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修复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所扮演的不当角色。
政府服务和政府监管的强化,体现了政府主动承担责任和保护市场经济环境的决心,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推动国际贸易交流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国际贸易交流带来了机遇。
政府强化监管和服务的作用,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还能推动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扩大企业国际影响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挑战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市场经济面临许多的挑战。
1.难以平衡政府和市场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了市场经济发展,但在市场的自我调节和政府监管之间难以平衡。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服务,但同时市场也需要足够多的自由和空间。
2.政府重监管背景下,企业创新热情受抑政府职能的转变,使监管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创新热情的压抑问提高。
监管越严格,企业创新的动力就越小。
因此如何在政府监管和企业创新之间达到平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政府手”和“市场手”之争
“政府手”和“市场手”之争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13年第28期本刊记者吕天玲“放权涉及到部门权力和利益调整,相当于政府自己给自己开刀、用左手砍右手。
凡是涉及权力和利益调整的改革,都是最难的。
1 1 月9 日至12 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场“关键性会议”不仅将确定中国新一届政府未来5年甚至10年的执政方向,更将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
作为三中全会的前奏,近日中央高层密集奔赴基层考察调研,在多个不同场合重申改革决心,向外界释放清晰信号。
这个时点,“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成为热词,更加折射了公众对深度改革的强烈期盼。
就具体领域而言,目前改革呼声较高的包括行政管理、金融体制、财税体制、资源价格、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收入分配等。
公众希望能在这些领域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分析人士预测,三中全会可能通过最大的一项改革措施——转变政府职能,来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区分,即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在其担任总理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强调,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多位专家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如何划分。
”如何处理“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的关系,一直是中国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
从1 9 9 2 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到20世纪末宣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经济体制从未摆脱“命令经济”的沉重躯壳。
这种情况延续下来,形成了一种“半市场、半统制”的过渡性体制格局。
“在‘半市场、半统制’的体制中,各级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统制不但没有削弱,相反还不断增强,这样就造成了两个严重后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近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结合实例分析,论述在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价值
结合实例分析,论述在推进国内统一
大市场建设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也进入了
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实现市场统一,政府职能转变是不可或缺的,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价值显而易见。
首先,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能够有效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
在推进国内统一
大市场建设中,政府不仅是负责协调、维系市场完整性运行的角色,而且要有效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工具发挥出最大效用,去除市场体系中多余、杂乱的规定,有效推进大市场的建设。
同时,统一大市场建设带来的模式创新,也将有利于政府依靠突破传统模式、重新从市场体系建设角度对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进行有效调整,减轻政府的负担,实现政府职能的多元化发挥。
另外,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全面发展行政审批信息化和政务服务数字化,
实现政务服务便捷化,实现行政审批便利化,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国内大市场体系建设和统一市场的基础机制。
此外,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还能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外部投入,从供给
侧解决市场上的繁杂管理体系,将法定要求最大限度简化,推动企业充分发挥其自身市场优势,大力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
总之,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对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政府要主
动转变行政体制机制,减缓监管力度,加大在社会效益和市场有效规划、行为及其管理方面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管理中的政策引导作用。
从总体上看,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对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市场和政府作用的协调
市场和政府作用的协调市场和政府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两个力量。
市场经济体系主张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在其中发挥辅助调节、保障社会公正等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市场和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却时常出现一些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协调二者的作用。
首先,市场的自由竞争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引导。
市场是自由竞争的基地,但自由竞争并不意味着无序竞争。
政府需要发挥家长作用,引导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具体而言,政府需要制定有关市场准入、价格、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相关法规和政策。
同时,政府还需要通过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的市场监管,保持市场的公正竞争环境。
其次,政府需要支持市场优质资源和项目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高质量的企业和项目往往是市场发展的关键支点。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高质量的企业和项目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科技领域,政府的支持尤为重要。
推动新兴行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第三,政府需要积极参与市场运行,以平衡市场在价值认知、利益分配、社会公正等方面的不足。
市场是利益最大化的形式,但是市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政府需要参与市场运行,以平衡市场的偏向。
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干预、央企整合等方式,企图调整市场的均衡状态。
最后,政府需要借助市场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往往存在效率不高、决策缓慢等问题。
但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利用机制,政府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在土地利用中,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出让、拍卖等市场化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总之,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需要协调。
政府需要支持市场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市场运行,以实现公平竞争、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正。
未来,市场和政府的协调将面临更多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推进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新时期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创新的路径探析
新时期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创新的路径探析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主要是以指令性、控制性为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也面临着重大变革和创新。
本文将就新时期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创新的路径进行探析。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使命和挑战在新时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使命和挑战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政府角色主要是扮演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的角色,通过制定计划、实施政策来引导和控制经济的发展。
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化的深入,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
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需要更多地强调市场的有效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而不是强调政府的指令性和控制性。
政府在新时期下需要更注重促进经济的创新和发展,鼓励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而不是仅仅依赖政府的计划和指导。
政府需要更多地加强与市场主体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建设。
新时期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等趋势对政府的经济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需要更多地面对国际竞争和合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
在信息化背景下,政府需要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在市场化背景下,政府需要更多地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有效性,推动市场的规范和健康发展,防范市场失灵的风险。
二、政府经济职能创新的路径和思考新时期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职能的创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强化市场化导向、促进创新发展、加强治理能力、构建合作共赢。
首先是强化市场化导向。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导向的发展理念和政策体系,鼓励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强调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降低政府的干预和扭曲。
政府应该更多地强调市场的基础作用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推动市场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精)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市场经济与有限政府内容概要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是建立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是最文明的政治制度;有限政府的标志是对财产权、经济自由权、公民权利的尊重和保障;有限政府必须在经济管理中重新定位其职能;有限政府必须在运行模式上实现从“人治”到“法治”、从“权力”到“制度”的转变.简要提纲一、市场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要求实现由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无限政府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限政府的变革,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和历史要求;二、有限政府的概念和无限政府极其弊端(一)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的区别;(二)无限政府的表现及弊端:1、无限政府受约束来源单一导致无限权力出现;无限权力产生越权行政,限制了经济发展;2、无限政府是滋生腐败的温床;3、无限政府导致的“治”“乱”循环对民众和政府自身都有害。
三、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职能:(一)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财产权、经济自由权、公民权利;(二)保障财产权、经济自由权、公民权利就必须建立有限政府:1、对财产权的尊重和保障:财产权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转的基石,是人权、经济活动和法律活动的核心,是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前提,是一切经济活动最强大的动力;2、对经济自由权的尊重和保障:经济自由是最基础的自由,没有属于每一个个人的财产权与经济自由,就没有市场经济;3、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保障:是政府作为与不作为的划分标准。
四、有限政府是能够促使和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科学文明的政治制度:(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留有深刻鲜明的历史进程的政治制度烙印;(二)有限政府是迄今为止被人类智慧所发现的、最为高明的政府运作制度;五、政府自身建设要求建立有限政府:(一)人性;(二)非全知——每个人都有不可避免的知识盲点;(三)政府的逻辑与政府的目的;(四)市场的逻辑;六、有限政府对经济事务管理的定位应该有明显的转变(一)政策治国必然向制度治国转变;(二)制度制国的核心是政府行政行为的高度制度化。
简谈在市场经济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东北师范大学结课论文简谈在市场经济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姓名X X X系别民族教育学院专业班级高层次一班学号2013503XX指导教师王相敏日期2013年11月25日摘要随着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在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做了说明,努力做好改革问题,进一步落实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同时尽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本文就政府在市场经济改革下的职能进行讨论。
关键词:政府,市场经济,职能一、政府的概念政府是在一国范围内,拥有社会公共权力,掌管社会公共事务并依据一定行政原则行动的政治组织。
狭义的政府是指依据行政级次设定的各级行政机关,如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等。
广义的政府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包括人大,法院,检察院等。
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行政上代表国家,承担着管理国家的责任。
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看不见得手”作为市场经济的法则。
是由亚当斯密1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来的。
他认为,作为经济活动最基本单位的“人”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的经济活动是出于自利的目的。
在有秩序的自由市场中,个人谋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会同时增进社会的总体财富。
也就是说,自由市场秩序能够把个人私利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
因此,亚当斯密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个人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应当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与此同时,政府应尽的职责只能限定于:其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其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的每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其他人的侵害和压迫,即建立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公正的司法和公平的交易规则;其三,建立并维护某些公共事业及其某些公共设施。
1-5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_两难抉择_及其应对理路
中图分类号:D 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01)05-0001-07 收稿日期:2001-09-03 作者简介:张国庆(1956-),男,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两难抉择”及其应对理路□张国庆(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北京100871)摘 要:在推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后发展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两难抉择”所引发的多种公共政策困境。
在“第三步”发展战略时期,中国政府行政改革所面临的政策困境及其应对理路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大政府与小政府、强政府与弱政府、大众政府与精英政府、国际化政府与本土化政府、经济政府与均衡政府。
关键词:两难抉择;中国政府;行政改革;应对理路一、公共政策的“两难抉择”与关于国家作用的悖论 “两难抉择”是公共政策选择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它通常指在同时面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好的或坏的后果的条件下,政策主体只能或必须从中选择其一,从而引起政策主体理念混乱、价值标准冲突及心理困惑,并导致决策不能竞全功的境况。
“两难抉择”之难,就在于面对“不得不”的条件被迫选择,表现为有益(价值)的标的想全得不能全得,而无益(价值)的标的想全不得却不能全不得。
由此,导致价值标准排序以及相应的利益取舍的困惑是不可避免的。
就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而言,在关系改革方向、发展道路、制度创新等重大“国是”问题上,由于涉及的价值标准和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且如果选择不当后果严重,甚至可能导致灾难,因此,抉择经常是极其困难的。
正因为如此,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公共政策的“两难抉择”历来是集中考验这些国家的公共政策主体驾御全局,实现相对优化决策的能力的领域,亦历来为决策或公共政策分析的研究所重视。
发展与进步是战后几乎所有国家共同的公共政策议题。
与此相联系,以重新定义国家的作用为基本问题,试图通过全面改革以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实现由“国家崇拜”向“市场崇拜”的转移,构成了20世纪后半叶大多数后发展国家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的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新时期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抉择
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新时期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抉择张国庆;李丹阳
【期刊名称】《湖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7()4
【摘要】新时期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着市场与政府两种价值的重大抉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必须构建政府推动型的职能模式,既发挥市场选择的基础性的资源配置功能,又通过政府推动更加有效地促进新的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发展,从而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时期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构建政府推动型的职能模式的过程中,有必要坚持动态的适度政经分离的价值标准,保证我国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秩序和方向。
【总页数】7页(P25-31)
【关键词】市场选择;政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价值抉择
【作者】张国庆;李丹阳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抉择 [J], 王军
2.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价值回归——论政府职能的市场化取向 [J], 赵战军
3.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推动政府职
能深刻转变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J], 钟质
4.改革审批制度是推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环节——就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再访经济学家范恒山 [J], 殷真;刘奎波
5.潘利国(辽宁省政府副省长):积极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前沿系列之一: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新时期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抉择*t张国庆李丹阳摘要:新时期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着市场与政府两种价值的重大抉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必须构建政府推动型的职能模式,既发挥市场选择的基础性的资源配置功能,又通过政府推动更加有效地促进新的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发展,从而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时期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构建政府推动型的职能模式的过程中,有必要坚持动态的适度政经分离的价值标准,保证我国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秩序和方向。
关键词:市场选择政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价值抉择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07)04-025-07导论选择追赶型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的一定的阶段,尤其是初期阶段,都会不可避免地面临关于市场与政府两种理念、机制、方法的重大价值抉择。
/一个政府同另一个政府的最大不同,在于市场取代政府或政府取代市场的程度。
0[1]面对这一价值抉择,不同的国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其较长一段历史时期的国家改革战略及相应的政府职能。
从经验分析看,发展中国家对市场与政府两种价值的不同选择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的后果是明显的、巨大的:拉丁美洲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比较普遍地选择了市场取向的价值标准,体现为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政策、方法为主导,用完全市场化的形式改革国家的经济体制。
/在拉美,-失去的10年.的经济灾难加上外部的影响使人们急切地推进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削弱政府干预,而全然不顾公共管理体系在过去30年日益复杂。
0[2]其结果,非但没有让拉美经济再上一个台阶,反而使拉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失去了方向,最终陷入/政府软弱无能所以经济发展停滞,经济发展停滞所以社会发生混乱,社会混乱进而导致政府力量更加弱小0的发展中国家最为深刻的恶性循环。
[3]几乎与此同时,同样奉行赶超战略,力图从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走向中心舞台的东亚、东南亚诸国,在它们运用政府的力量成功启动市场经济,并实现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并没有选择用完全市场化的价值、理念、政策去改革国家体制及指引本国下一阶段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而是选择继续沿用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试图再现之前数十年政府主导型模式拉动下的经济辉煌。
但是,/日本本应在20世纪70年代里转型为市场经济型的、政府较少介入的经济体系,,(然而)日本的经济体系直到现在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还残留着限制过多和创新不足等追赶欧美过程中的负面遗产。
这对于日本的进一步发展来说,已经成了制度上的障碍。
0[4]从历史回顾的角度来看,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停滞、低迷,东南亚国家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剧烈动荡都说明,在市*作者简介:张国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1;李丹阳,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1。
场经济业已启动,而且经济积累和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较为顺畅的阶段,仍然固守政府主导型的政府职能模式,不及时相应地调整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同样会使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追赶型的发展战略将会遭到重大挫折。
进入新时期以来,最终实现/三步走0的战略,完成我国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愿景成为现阶段我国宏观公共政策基本的目标。
由此,新时期中国政府在理论上和实践层面面临重大的关于适应本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与21世纪的国家竞争态势相一致的新的政治经济关系模式和发展战略的价值选择:以市场价值为中心,还是以政府价值为中心,抑或市场价值与政府价值并重。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市场与政府间的选择是复杂的,,因为这不是纯粹在市场与政府间的选择,而经常是在这两者的不同组合间的选择,以及资源配置的各种方式的不同程度上的选择。
0[5]换言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问题,是在市场与政府、国家与社会两对基本价值间进行新的价值抉择,进而构建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的新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这一价值选择不仅关系到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国家宏观公共政策价值基点的调整与修正,而且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转折时期的历史绩效。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新时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抉择问题进行全面、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一、新时期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约束条件由以下四个历史性的约束条件所决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不仅在当前这个时期,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必须充分认识到政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且运用多方面的措施尽可能地发挥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相关作用。
这四个历史性的约束条件,决定了新时期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价值选择和方向。
11追赶型的国家发展战略过于早熟的、固化的农业社会的政治文明和社会结构,使中国历史上一方面没有产生内源性的科技革命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也多次错过了搭乘近代化、现代化/便车0的机会。
于是,当全球体系进入到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民族国家竞赛时,中国已经远远地落后于世界主流国家的发展。
这是造成中国百多年近现代史劫难频仍,甚至濒临亡国灭种的根本原因。
这就决定了为了改变远远落后的状况,中国必须采取追赶型的国家发展战略。
因而,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就提出要在大约几十年的时间内追上或赶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战略目标。
[6]尽管这一战略目标后来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全面实现,但它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化领导集团对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追赶特质的思考与定位。
随后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三步走0的国家发展战略,同样突出体现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追赶性质。
可见,奉行追赶型的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里的使命和任务,而这一使命和任务的实现,有赖于建立负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强大政府。
如同许多后发展国家大不相同的发展结果所证明的那样,惟有作为公共权力主体的政府才具有天然的权威地位和可能拥有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惟有政府才可能建立包括制度合法性在内的快速发展经济所必需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基础,进而把追赶型发展战略上升为全社会的共识,并强有力地贯彻下去。
从经验分析的角度有理由认为,政府的存在和作用方式以及有效性程度,决定着发展中国家追赶战略的成败。
与追赶型的国家发展战略相一致,新时期中国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有必要坚定地继续发挥政府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问题只在于政府作用的领域、方式、时机、限度以及修正。
21民族统一事业纵观世界历史,没有哪个民族分裂、国家分裂的国家能够执世界潮流之牛耳。
相反,恰恰是那些成功实现并长期维持了民族和国家统一的国家,才会迎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最终在世界上赢得领头羊的地位。
譬如,近代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形成了强大的德国、美国南北战争后的统一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工业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等。
[7]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对于民族统一、国家统一更是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心理和历史传统。
早在轩辕之时,中国就已出现/诸侯咸来宾从0的民族统一局面。
[8]民族统一不仅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历史脉络的传承。
换言之,实现民族统一除与整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关之外,更直接关系到民族自信心的重新建立、民族文化的重新自觉和光大。
因而,完成民族统一事业,在事实上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中国的政府历来不只是一个公共法权主体,更多的是民族统一、国家统一的体现者和执行者。
这一点决定了在中国,惟有政府才具有实现民族统一所必需的民族凝聚力、民众向心力、国家驱动力。
因此,新时期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必须考虑到政府在民族统一事业中的特殊作用。
31国有企业改革与发挥新的历史作用从世界范围的经验来看,国有企业集群对于一个国家有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着三种重要的意义:其一,国有企业因其多位于决定国计民生的领域而在客观上成为一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二,国有企业的存在本身就代表着本国政府的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能力,是政府能力的间接体现;其三,国有企业的存在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因此,世界上完全没有国有企业的国家并不多见,只是在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与政府间的关系等层面存有一定的差异。
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遗产,中国的国有企业数量庞大,包括一些决定国计民生/制高点0性质的大型国有企业。
与前苏东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型采取的国有企业私有化策略不同,中国的经济改革采取了增量改革战略,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多的是一种修补。
[9]中国的国有企业集群是为了满足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的需要而建立的,因而其经营理念、治理结构、运转机制、管理方法等都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去甚远。
为此,新时期必须对中国的国有企业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改革,更多地应用市场的理念和方法来搭建国有企业的框架制度和运转机制。
更为重要的是,国有企业还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公共政策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因此,还有必要通过新的机制改善政府公共政策与企业行为的联动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的新的历史作用。
不难理解,上述这两个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性任务的实现,亦有赖于发挥政府的作用。
41复杂的利益格局选择追赶型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获得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能够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于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追求经济增长、国家富强的共识,进而聚合全国上下的力量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但是,人们可以观察到的更多的事实是,这些发展中国家因为存在种族、民族、宗教等原因形成的极端复杂的利益格局而无法聚合力量投入到发展战略中去。
有些国家甚至由于激烈的利益冲突而陷入长期内战的泥沼。
/在非洲,许多国家在独立40多年后,仍然没有解开利益集团相互冲突的死结。
,,不同的利益集团可能需要长时间)))也许几十年才能克服其差异,形成经济增长共识。
0[10]总之,复杂的利益格局对凝聚统一的社会共识、构建一律的社会规范的负面作用是显著的,直接制约着发展中国家追赶型战略的实现。
经过30年的渐进式改革,新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大国转型的关键阶段。
集中表现为:原有的凝聚社会共识、聚合社会利益的机制受到挑战,新型的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机制尚有待形成,在这期间,各个利益集团、利益群体、利益阶层的利益表达、利益连横、利益冲突空前显性化、激越化,使全社会难以围绕新的发展战略和宏观公共政策达成新的社会共识,从而严重阻碍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
为此,必须寻求新的价值标准、制度框架、政策工具来应对和融合这种复杂的利益格局。
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6,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