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叛逆心理成因分
析及应对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青少年叛逆心理成因分析及应对
摘要: 青少年中学生存在很强的叛逆心理。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影响,如父母离异、暴力、色情内容的媒体宣传、社会势力的侵入等,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这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与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避免他们问题行为的发生,刻不容缓。叛逆心理虽然不能说是一种不是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越演越烈的时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不能够及时的纠正的话。这样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根据青少年现在较普遍存在的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来展开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达到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叛逆心理教育成长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的概念
自从亚当与夏娃通过反抗上帝确立起人类自身的开端以来,叛逆就成为了人类精神发展史中一个亘古的主题,神话、哲学、文学中充满了对叛逆的讨论与描述,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总是与叛逆有着密切关系。人类自身就是一个叛逆的物种,他是在不停的叛逆中创造着自己的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叛逆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潜在本能。同时,它也是个体成长史中一个不可逾越的主题。个体的成长就是不断反叛旧我、创造新我的过程,个体就是在不停的反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反叛是个体成长的方式之一,但这种方式如果没有正确地加以运用,它也可能导致生命成长的停滞与困扰。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身心的急剧变化以及自我意识的强烈觉醒,急切的成人感与强烈的自我性使他们易采取激烈的情绪对抗来表达他们的叛逆。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彼此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
度和行为的一种心态。在平常生活中,一些青少年“不学习”,“不听话”,经常与老师、父母对着干。这违背常识不正常的心态来显示“自我非凡”,“性格特别”的行为,往往是叛逆心理的表达形式。这种心理可能发生在青春期的每个阶段,并有很多种表现形式。至于积极宣传不信任,不赞成的反向思维; 非理性怀疑他人,甚至消极; 对不良倾向身份,无视思想政治教育,打架等。
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管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通过概念可以得出,叛逆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逆反心理机制,过程。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抵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叛逆心理。可见叛逆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叛逆心理倾向。
二.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表现
第一,性格倔强,行为偏激。极力反驳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认为别人都是错的,坚持己见,厌学情绪严重,处事极端,对朋友、家人的意见及建议置之不理,行为偏激。
第二,自以为是。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自大、不计后果,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情绪起伏较大,自私自利,不会顾及到别人的感受,不懂得换位思考,做事高调张扬,容易引起周围人不满。
第三,消极抵抗意识强。不愿被管教和约束,遇事冲动、容易发火,对父母、老师的管教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在学校,不尊重老师,挑衅老师,以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为乐。
三.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心理原因
青春期的青少年独立意识增强,对父母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和不信任感,常以成人自居,模仿大人行为的能力较少年期强,同时,在心理上又渴望别人把自己当做大人来看,行为
处事上轻视一切,但由于社会经验欠缺,经常碰壁,于是不得不听从父母、长辈的意见,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这种独立性和依赖性造成了青少年叛逆意识的产生。
(二)家庭原因
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有的家长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不顾孩子感受。
父母的行为处事方式、思想观念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出现叛逆行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交流,部分父母甚至认为通
过打压、管教等强硬手段就能解决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这种强硬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青少年的逆反情绪。
随着青少年的成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青少年因为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三)学校原因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绩是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关键标准。成绩优秀的学生常会受到赞扬和鼓励,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仅教师对其的关注较少,也不太受到同学的重视,这导致其对
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出现讨厌教师、厌恶学习、逃学等现象,对同辈群体,也会出现厌烦、不信任感,进而诱发抑郁心理。或者有些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进行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
(四)其他原因
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青少年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的是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的盛气凌人,态度